CN102057743B - 通信系统、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57743B CN102057743B CN200980121046.6A CN200980121046A CN102057743B CN 102057743 B CN102057743 B CN 102057743B CN 200980121046 A CN200980121046 A CN 200980121046A CN 102057743 B CN102057743 B CN 1020577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unicast
- terminal
- mbms
- situ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20897 Form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22623 Form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15 proofre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6—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系统,具有接收装置和至少一个发送装置,发送装置包括向接收装置发送单播信号或多播信号的信号发送部;接收装置包括: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或多播信号的多个信号接收部;第1控制部,在仅接收单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多个信号接收部的全部来从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第2控制部,在接收单播信号和多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多个信号接收部的一部分从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并且使用多个信号接收部的其他信号接收部来从发送装置接收多播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本申请根据2008年7月8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8-177946号来主张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E-UTRAN(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中,研究了MBMS(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服务。
MBMS是使用了移动·分组网的广播/多播服务。目前为止的运动图像内容配送服务中,将内容在CS(Circuit Switching:线路交换)域中传送,每个接受服务的用户与服务器之间进行点对点(Point-to-Point)连接,而提供由流构成的内容。
但是,在向多个用户同时提供多媒体服务的情况下,需要多播的服务。研究了在PS(Packet Switching:分组交换)区中进行基于多播的连接的服务是MBMS,并使用点对多点(Point-to-MultiPoint)型的无线信道。
MBMS中,研究了利用单播/MBMS混合小区(Unicast/MBMSMixed Cell)和MBMS专用小区(MBMS DedicatedCell)的其中之一或其两者。
单播/MBMS混合小区利用与MBMS之外的服务同时使用的频段。MBMS专用小区使用MBMS专用的频段。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MBMS的传送中都可通过单频网(SFN:SingleFrequency Network)来进行安装。该情况下,称作MBMB SFN(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多媒体广播单频网)。
在单播/MBMS混合小区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所示,通过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MBMS用的子帧(Multicast CH(MCH)子帧)和单播用的子帧,来进行MBMS的传送。
该情况下的无线接收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时分复用方式传送单播帧和MBMS帧。因此,在单播帧的期间导出单播信道和固有导频信道等。另外,在MBMS帧的期间导出MBMS信道和公共导频信道(和固有导频信道)。通过解调各自的数据,来接收MBMS和单播数据。
另一方面,如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还研究了MBMS专用小区。在该情况下的MBMS服务中,不发送单播的数据,即使对于上行信号也不进行对应。
在位于MBMS专用小区,且接收MBMS期间,无线接收装置不能进行单播的通信。因此,对于单播的收报的方法,通过其他系统而不通过E-UTRA来进行通信。
即使在同一区域中进行E-UTRA的服务,也不会进行同时使用MBMS和单播服务用的规定。因此,与其他系统同样,需要与接收MBMS用的接收系统分开设置进行单播通信的系统。
进一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FDM(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频分多路复用)来发送单播和MBMS的方法。
在将一部分子载波专用作MBMS的情况下,进行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接收机同样的处理。即,在进行MBMS服务的情况下,接收MBMS的数据。在接受单播的服务的情况下,接收单播的数据。
但是,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提供MBMS等多播通信服务的区域中,设置专用于多播通信的无线接收装置。因此,有在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之间不能同时进行多播通信和单播通信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7-3005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7-194867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00 V8.2.0(2007-09);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2(Release 8)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形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设置专用于多播通信的接收装置,也可同时进行多播通信和单播通信的通信系统、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1)基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系统,具有接收装置和至少一个发送装置,所述发送装置包括: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单播信号或多播信号的信号发送部,所述接收装置包括:多个信号接收部,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或多播信号;第1控制部,在仅接收单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全部来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和第2控制部,在接收单播信号和多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一部分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并且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其他信号接收部来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多播信号。
(2)基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述接收装置也可具有偏移估计部,该偏移估计部在接收单播信号和多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单播信号中含有的参考信号来进行偏移估计,在仅接收多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多播信号中含有的参考信号来进行偏移估计。
(3)基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第2控制部也可在接收单播信号的信号接收部的接收质量比接收多播信号的信号接收部的接收质量好的情况下,切换接收单播信号的信号接收部与接收多播信号的信号接收部。
(4)基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述接收装置也可向所述发送装置通知自身接收装置的终端能力。
(5)基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述接收装置也可在自身接收装置的终端能力发生了改变的情况下,向所述发送装置通知终端能力的改变;所述发送装置在从所述接收装置被通知了终端能力的改变的情况下,改变单播信号的发送和多播信号的发送。
(6)在基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述发送装置也可向所述接收装置通知单播信号的发送和多播信号的发送的改变。
(7)在基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述发送装置也可在向所述接收装置通知单播信号的发送和多播信号的发送的改变的情况下,通知允许改变的改变允许信息和表示进行改变的定时的定时信息。
(8)基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接收装置,与至少一个发送装置进行通信,包括:多个信号接收部,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或多播信号;第1控制部,在仅接收单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全部,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和第2控制部,在接收单播信号和多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一部分,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并且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其他信号接收部,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多播信号。
(9)基于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通信方法,使用了至少一个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具有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或多播信号的多个信号接收部,所述发送装置具有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单播信号或多播信号的信号发送过程;所述接收装置包括:在仅接收单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全部,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的第1控制过程;和在接收单播信号和多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一部分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并且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其他信号接收部,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多播信号的第2控制过程。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中,即使不设置专用于多播通信的接收装置,也可同时进行多播通信和单播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结构图;
图2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3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4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的发送部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的接收部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接收从基站发送的单播信号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接收从基站发送的单播信号和MBMS信号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从基站向终端发送的单播信号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从基站向终端发送的MBMS信号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的接收部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终端的接收部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终端的接收部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13是表示在终端的等待过程中,从基站开始接收MBMS信号的情形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14是在与图13说明的情形不同的定时来从终端向基站通知终端能力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15是表示单播通信中在终端启动MBMS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16是表示在单播通信和MBMS通信的同时通信中终止接收MBMS信号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的其他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17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的又一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中:
10-1~10-3…天线部;11…发送部;12…接收部;13…控制部;14-1~14-2…双工器(デユプレクサ);20-1、20-2…天线部;21…发送部;22a~22d…接收部;23…控制部;24…双工器;100a、100b…基站;200…终端;1101…映射部;1102-1~1102-3…调制部;1103-1~1103-3…符号配置部;1104-1~1104-3…IFFT处理部;1105-1~1105-3…无线部;2201-1、2201-2…RF接收部;2202-1、2202-2…FFT处理部;2203-1、2203-2…分离部;2204…偏移估计部,2205…单播信道估计部;2206…单播解调部;2207-1、2207-2…合成器部;2210…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1…MBMS信道估计部;2212…MBMS解调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最先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也称作通信系统)的概念结构图。该无线通信系统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图1表示基站100a和基站100b与作为便携电话的终端200进行通信的情形。
基站100a和基站100b以频率f1来进行声音通话和TV电话、分组通信等的用于对每个终端进行不同通信的单播(Unicast)通信服务。基站100a和基站100b以频率f2进行声音和图像等的所有终端可公共使用的MBMS的通信服务。
作为每个基站独立的服务来进行单播服务。MBMS在一定的区域(MBSFN区域)内进行同一内容的服务。基站100a和基站100b进行同一MBMS服务。
区域CA表示基站100a可与终端200进行通信的范围。区域CB表示基站100b可与终端200进行通信的范围。
终端200在进行单播通信的情况下,通常与基站100a或基站100b的其中一个基站进行连接,来进行希望的通信。终端200在接收MBMS服务的情况下,同时接收基站100a和基站100b的信号,并通过解调合成后的信号而接受MBMS服务。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提供了这种服务的环境下,可同时接收单播的服务和MBMS的服务的终端。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100a的结构的示意框图。图1的基站100b的结构与基站100a的结构同样,所以省略其说明。
基站100a包括天线部10-1、10-2、10-3、发送部11、接收部12、控制部13和双工器14-1、14-2。
天线部10-1、10-2、10-3与终端200之间进行无线频段的OFDM信号的发送接收。天线部10-1将从发送部11输出的MBMS信号发送到终端200。
天线部10-2将从双工器14-1输出的单播信号发送到终端200。天线部10-2将从终端200接收的单播信号输出到双工器14-1。
天线部10-3将从双工器14-2输出的单播信号发送到终端200。天线部10-3将从终端200接收到的单播信号输出到双工器14-2。
发送部11进行与从控制部13输出的信号、即从基站100a向终端200发送的发送信号有关的发送处理(调制处理、上变换(up converter)处理等),并输出到天线部10-1、双工器14-1、14-2。
接收部12进行与从双工器14-1、14-2输出的信号、即从终端200向基站100a发送的接收信号有关的接收处理(解调处理、下变换(downconvert)处理等),并输出到控制部13。
控制部13将从基站100a向终端200发送的信号输出到发送部11。控制部13从接收部12接收从终端200向基站100a发送的信号。控制部13控制基站100a的各部分。
双工器14-1、14-2是通过一个天线共用发送接收信号用的设备。
双工器14-1将从发送部11输出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天线部10-2。双工器14-1将从天线部10-2输出的接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12。
双工器14-2将从发送部11输出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天线部10-3。双工器14-2将从天线部10-3输出的接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12。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结构的示意框图。终端200包括天线部20-1、20-2、发送部21、接收部22a、控制部23、双工器24。
天线部20-1、20-2与基站200a、200b之间进行无线频段的OFDM信号的发送接收。天线部20-1与基站200a、200b之间进行单播信号的发送接收。天线部20-2从基站100a、100b接收MBMS信号或单播信号。
发送部21进行与从控制部23输出的信号、即从终端200向基站100a、100b发送的发送信号有关的发送处理(调制处理、上变换处理等),而输出到双工器24。
接收部22a进行与从双工器24或天线部20-2输出的信号、即从基站100a、100b向终端200发送的接收信号有关的接收处理(解调处理、下变换处理等),而输出到控制部23。
控制部23将从终端200向基站100a、100b发送的信号输出到发送部21。控制部23从接收部22a接收从基站100a、100b向终端200发送的信号。控制部23进行终端200各部分的控制。
双工器24是通过一个天线部来共用发送接收信号用的设备。双工器24将从发送部21输出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天线部20-1。双工器24将从天线部20-1输出的接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22a。
本实施方式中,单播的数据通信中,以2×2的MIMO(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进行通信。
图3的终端200中,虽然由1个天线来发送发送信号,但是在利用发送分集等2个天线来发送的情况下,可追加1个双工器,使得也可通过天线部20-2进行发送。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发送部11(图2)的结构的示意框图。发送部11包括映射部1101、调制部1102-1~1102-3、符号配置部1103-1~1103-3、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逆高速傅立叶变换)处理部1104-1~1104-3和无线部1105-1~1105-3。
分别生成MBMS发送信号(MBMS数据)和单播的发送信号(单播数据)。从天线部10-1发送MBMS数据。从天线部10-2、10-3发送单播数据。MBMS数据和单播数据使用不同的频段。例如,MBMS数据通过中心频率f1的频带发送到终端200,单播数据通过中心频率f2的频带发送到终端200。
单播通信对应于2×2的MIMO,使用天线部10-2、10-3与终端200进行通信。
首先,说明进行MBMS通信的情形。将相当于对所有用户公共的MBMS的信息的MBMS数据、相当于控制信号的控制数据等的数据从控制部13(图2)输入到调制部1102-1。
调制部1102-1进行与各个数据相应的调制,而得到调制后的数据符号。例如,在基站100a可通信的服务区域的通信环境好的情况下,MBMS数据按64QAM(64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正交振幅调制)进行调制,控制数据按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4相相位偏移调制)等进行调制,从而得到各自的数据符号。
将由调制部1102-1调制后的数据符号输入到符号配置部1103-1。还向符号配置部1103-1输入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
由调制部1102-1生成的数据符号、以及参考信号(RS),按照成为预先决定的符号配置的方式,利用符号配置1103-1而在资源要素(resource element)中进行配置。
将所配置的各个符号通过IFFT处理部1104-1从频率域的信号变换为时间域的信号。
之后,通过无线部1105-1,变换为无线频段的信号,从天线部10-1(图2)向终端200发送信号。
接着,说明进行单播通信的情形。将相当于基站100a与各用户分别进行通信用的信息的单播数据、相当于单播通信用的控制信号的控制数据等的数据从控制部13(图2)输入映射部1101。
输入到映射部1101的数据为了进行MIMO通信,而分离为由各天线部10-2、10-3发送的数据,并输入到与各个天线部10-2、10-3对应的调制部1102-2、1102-3中。即,将从天线部10-2发送的数据从映射部1101输入到调制部1102-2。将从天线部10-3发送的数据从映射部1101输入到调制部1102-3。
调制部1102-2进行对从映射部1101输出的单播数据和控制数据的调制,而得到调制后的数据符号。例如,在进行通信的用户的通信环境好的情况下,将用户数据按64QAM进行调制,将控制数据按QPSK等进行调制,而得到各数据符号。将由调制部1102-2调制后的数据符号输入到符号配置部1103-2中。
向符号配置部1103-2还输入参考信号(RS)。由调制部1102-2生成的数据符号、以及参考信号(RS),按照成为预先决定的符号配置的方式,利用符号配置部1103-2而在资源要素中配置。
将由符号配置部1103-2配置后的各个符号通过IFFT处理部1104-2从频率域的信号转换为时间域的信号。
之后,通过无线部1105-2变换为无线频段的信号后,从天线部10-2向终端200发送信号。
调制部1102-3对从映射部1101输出的单播数据和控制数据进行调制,而得到调制后的数据符号。例如,在进行通信的用户的通信环境好的情况下,用户数据按64QAM进行调制,控制数据按QPSK等进行调制,而得到各数据符号。将由调制部1102-3调制后的数据符号输入到符号配置部1103-3。
向符号配置部1103-3还输入参考信号(RS)。由调制部1102-3生成的数据符号、以及参考信号(RS),按照成为预先决定的符号配置的方式,利用符号配置部1103-3而在资源要素进行配置。
将由符号配置部1103-3配置的各个符号通过IFFT处理部1104-3,从频率域的信号转换为时间域的信号。
之后,通过无线部1105-3,转换为无线频段的信号,从天线部10-3向终端200发送信号。
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终端中混合了与2×2MIMO对应的终端和不与MIMO对应的终端。因此,基站可通过从终端接收到的终端能力来确认各用户的能力。对于与2×2MIMO对应的终端配置2×2MIMO的数据。对单个天线的终端配置单个天线用的数据。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接收部22a(图3)的结构的示意框图。接收部22a包括RF(Radio Frequency:无线频率)接收部2201-1、2201-2、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高速傅立叶变换)处理部2202-1、2202-2、分离部2203-1、2203-2、偏移估计部2204、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单播解调部2206、合成器部2207-1、2207-2、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MBMS信道估计部2211和MBMS解调部2212。
RF接收部2201-1解调由天线部20-1(图3)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而输出到FFT处理部2202-1。
FFT处理部2202-1将由RF接收部2201-1解调出的时间域的信号转换为频率域的信号后,输出到分离部2203-1。
分离部2203-1将通过FFT处理部2202-1从时间域的信号转换为频率域的信号后的信号分离为参考信号(RS)和数据。分离部2203-1将参考信号(RS)输出到偏移估计部2204、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后,将数据输出到单播解调部2206。
RF接收部2201-2解调由天线部20-2(图3)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而输出到FFT处理部2202-2。
FFT处理部2202-2将由RF接收部2201-2解调出的时间域的信号转换为频率域的信号后,输出到分离部2203-2。
分离部2203-2将由FFT处理部2202-2从时间域的信号转换为频率域的信号后的信号分离为参考信号(RS)和数据。
分离部2203-2在分离出的数据是单播数据的情况下,将参考信号(RS)输出到偏移估计部2204、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并将单播数据输出到单播解调部2206。
分离部2203-2在分离出的数据是MBMS数据的情况下,将参考信号(RS)输出到偏移估计部2204、MBMS信道估计部2211,并将MBMS数据输出到MBMS解调部2212。
偏移估计部2204根据由分离部2203-1、2203-2分离出的参考信号(RS),估计基站和终端之间的频率偏移误差。偏移估计部2204将根据所估计出的结果而算出的电压控制信号,输出到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
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根据来自偏移估计部2204的输出,生成从基站接收信号用的基准信号(f0)。
合成器部2207-1根据从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输出的基准信号(f0),生成通过RF接收部2201-1进行解调用的本地频率信号(fcu),并输出到RF接收部2201-1。
合成器部2207-2根据从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输出的基准信号(f0),生成通过RF接收部2201-2进行解调用的本地频率信号(fcu/fcm),而输出到RF接收部2201-2。
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根据由分离部2203-1、2203-2分离出的参考信号(RS),进行单播信号的信道估计,并将其结果输出到单播解调部2206。
单播解调部2206使用从分离部2203-1、2203-2输出的单播数据与从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输出的估计值,来解调单播数据。
MBMS信道估计部2211根据从分离部2203-2输出的MBMS的参考信号(RS),进行MBMS信号的信道估计,并将其结果输出到MBMS解调部2212。
MBMS解调部2212根据从分离部2203-2输出的MBMS数据和由MBMS信道估计部2211生成的估计值,来解调MBMS。
合成器部2207-1包括PLL(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2208-1、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压控振荡器)·2209-1。PLL·2208-1将从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输出的基准频率(f0)和从VCO·2209-1输出的本地频率(fcu)的相位差的信息反馈到VCO·2209-1。由此,使VCO·2209-1的本地频率与基准频率同步。
合成器部2207-2也具有与合成器部2207-1同样的结构,进行同样的动作。其中,合成器部2207-2还可通过切换PLL·2208-2的频率设置,而切换为MBMS用的本地频率(fcm)。
接收部22a在接收了MBMS的情况下和仅实施单播通信的情况下进行不同的动作。图5中用点线所示的箭头表示在单播信号的接收时流过的信号。图5中用虚线表示的箭头表示在MBMS信号的接收时流过的信号。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200接收从基站100a发送的单播信号的情形的示意图。从基站100a的天线部10-1向终端200发送MBMS信号。从基站100a的天线部10-2、10-3向终端200发送单播信号。
对存在于基站100a可进行通信的区域CA(图1)的全部终端,公共的数据作为MBMS信号,而从基站100a被发送到终端。仅进行单播信号的通信的终端200不接收该MBMS信号。单播信号作为与2×2的MIMO对应的信号,而从基站100a发送到终端200。
终端200具有2个天线部20-1、20-2,由各个天线部接收单播信号。将该接收信号同时输入到解调单播信号的单播解调部2206(图5)中。单播解调部2206使用从各个天线部20-1、20-2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与2×2的MIMO对应的解调。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200接收从基站100a发送的单播信号和MBMS信号的情形的示意图。基站100a与图6相同,从天线部10-1发送MBMS信号,并从天线部10-2、10-3发送单播信号。但是,在终端200接收MBMS信号的情况下,仅由终端200的天线部20-1接收单播信号。因此,基站100a发送用于1个天线的信号作为单播信号。
终端200将2个天线部20-1、20-2分开用作MBMS信号的接收用和单播信号的接收用。
天线部20-1从基站100a接收单播信号。由单播解调部2206(图5)解调由天线部20-1接收到的单播信号。单播解调部2206解调由天线部20-1接收到的单播信号。
天线部20-2从基站100a接收MBMS信号。由MBMS解调部2212(图5)解调由天线部20-2接收到的MBMS信号。
将由单播解调部2206或MBMS解调部2212解调后的信号根据其服务内容进行处理后,取出图像数据或声音数据、分组数据。
参考图5来加以说明。在终端200仅进行单播通信的情况下,天线部20-1、20-2同时接收单播信号,并作为2个接收天线的MIMO而动作。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输出基准频率f0的信号。以该基准信号f0为基础,控制部23(图3)将合成器部2207-1、2207-2同时设置为单播信号的接收用的本地频率fcu。
RF接收部2201-1、2201-2通过本地频率fcu将单播的RF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在进行OFDM通信的情况下,通常插入用于去除延迟波影响用的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因此,RF接收部2201-1、2201-2去除该循环前缀(CP)后,输出到FFT处理部2202-1、2202-2。
FFT处理部2202-1、2202-2通过高速傅立叶变换将时间域的基带信号转换为频率域的信号。将转换为频率域的单播通信的数据分别输出到分离部2203-1、2203-2。分离部2203-1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分离为参考信号(RS)和数据成分。
预先在基站100a和终端200之间决定对于从基站100a的天线部10-2、10-3发送的信号,将参考信号(RS)插入哪个位置中。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从基站100a到终端200发送的单播信号的一例的图。图8中,横轴表示时间轴,纵轴表示频率轴。图8中,1块(mass)表示1个资源要素。图8中,表示频率轴方向由12个子载波构成,时间轴方向上由14个符号构成的1个子帧(1m秒)的配置。
子载波的间隔是15kHz间隔。在各符号上设置称作循环前缀(CP)的保护间隔(ガ一ドインタ一バル)。循环前缀(CP)考虑无线通信系统中假定的延迟量来加以决定。
图8中,RS1是从基站100a的天线部10-2发送的参考信号。RS2是从天线部10-3发送的参考信号。
终端200通过分离部2003-1分别分离通过图8所示这种配置从基站100a发送的信号。分离部2003-1将参考信号RS1、RS2输出到偏移估计部2204、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
分离部2003-1对于参考信号(RS)之外的数据,作为单播通信的数据输出到单播解调部2206。在分离部2203-2中也与分离部2003-1同样,分离参考信号(RS)。分离部2203-2将相当于RS1的RS1’与相当于RS2的RS2’输出到偏移估计部2204、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分离部2203-2将其他单播通信的数据输出到单播解调部2206。
将参考信号(RS)插入图8的符号中的预定位置上。但是,也存在参考信号(RS)按每个基站而频率偏移插入的情形、在时间上跳跃插入的情形。该情况下,分离部2203-1、2203-2可根据基站的识别信息来确定参考信号(RS)的位置。分离部2203-1、2203-2抽出该确定出的参考信号(RS),而输出到偏移估计部2204、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分离部2203-1、2203-2将除此之外的数据部分的符号输出到单播解调部2206。
偏移估计部2204检测出由从分离部2203-1、2203-2输入的RS 1、RS2、RS1’、RS2’的参考信号(RS)的时间经过引起的相位变化,而估计出频率误差。
偏移估计部2204通过根据该估计出的频率误差来校正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的频率,从而进行终端200和基站的频率的同步。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根据所输入的RS1、RS2、RS1’、RS2’,通过公知的最小均方误差-信道(MMSE-CH: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Channel)估计法来进行信道估计。信道估计的方法并不限于最小均方误差-信道估计法,还可使用其他的估计法。
将由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估计出的信道估计值输入单播解调部2206。单播解调部2206通过从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输入的估计值来校正从分离部2203-1、2203-2输入的数据Data1、Data2来加以解调。
由此,将通过单播解调部2206解调出的数据作为单播数据加以处理。通过进行如上这种处理,终端200作为2×2的MIMO接收机而动作。
接着,说明终端200接收基站100a发送的MBMS信号的情况下的动作。在终端200接收MBMS信号的情况下,还可仅接收MBMS信号。在终端200通过MBMS接收例如运动图像的情况下接收到声音通话时,为了能接听电话,而将2个天线部20-1、20-2中的一个分配为用于接收单播信号,将另一个分配为用于接收MBMS信号。
图5中,RF接收部2201-1、FFT处理部2202-1、分离部2203-1、合成器部2207-1用作接收单播信号。RF接收部2201-2、FFT处理部2202-2、分离部2203-2、合成器部2207-2用作接收MBMS信号。
在终端200接收MBMS信号的情况下,为了接收单播信号而使用天线部20-1。将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设置为基准频率f0。合成器部2207-1以该基准频率f0为基础,生成接收单播信号用的本地频率fcu。
将由天线部20-1接收到的单播信号通过RF接收部2201-1,根据本地频率fcu转换为基带信号。RF接收部2201-1在基带信号去除循环前缀(CP),而输出到FFT处理部2202-1。
FFT处理部2202-1通过高速傅立叶变换进行信号处理,并将时间域的信号转换为频率域的信号。将频率域的信号输入到分离部2203-1。分离部2203-1根据与基站100a之间预先决定的数据配置,将接收信号分离为参考信号(RS)和数据。
将参考信号(RS)输入到偏移估计部2204和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将数据输入到单播解调部2206。偏移估计部2204根据所输入的参考信号(RS)的相位的时间变化,来估计频率误差。偏移估计部2204根据该频率误差来校正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的频率,而调整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的输出频率。
由此,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的基准频率信号与接收单播信号的基站的频率同步。
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使用最小均方误差-信道估计法等来估计所输入的参考信号(RS)。将其结果输出到单播解调部2206。
单播解调部2206以从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输入的估计值来校正从分离部2203-1输入的数据,并解调单播数据。根据无线协议的控制信号、声音数据、图像数据等数据的种类来处理所解调出的单播数据。
终端200的天线部20-2接收MBMS信号。合成器部2207-2根据由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生成的基准频率f0,生成用于解调以中心频率f2发送的MBMS信号的本地频率fcm。
将该本地频率fcm输入到RF接收部2201-2。RF接收部2201-2根据本地频率fcm,将由天线部20-2接收到的MBMS的RF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MBMS信号也是OFDM信号,插入循环前缀(CP)。RF接收部2201-2去除该循环前缀(CP),并将基带信号输出到FFT处理部2202-2。
MBMS信号合成从多个基站同时发送的信号后,由终端200加以接收。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从基站100a向终端200发送的MBMS信号的一例的图。图9中,横轴表示时间轴,纵轴表示频率轴。图9中,1块表示1个资源要素。图9中,表示在频率轴方向由12个子载波构成,在时间轴方向由6个符号构成的1个子帧(1m秒)的配置。
MBMS可以合成并接收来自多个基站的信号,有可能与单播通信相比接收到更延迟的信号。由此,MBMS设置比单播通信更长的循环前缀(CP)。
子载波间隔是例如7.5kHz。MBMS中,从基站的1个天线发送信号,而不进行MIMO的通信。因此,MBMS中,参考信号仅为MBMS的天线的参考信号(RS)。
因此,与单播通信相比,总计的符号数、参考信号(RS)的符号数不同。MBMS的信号与这些符号数一并进行适当配置。
将通过这种符号结构从基站发送的MBMS信号输入到FFT处理部2202-2。FFT处理部2202-2通过高速傅立叶变换的信号处理,将所输入的基带信号从时间域的信号转换为频率域的信号。将转换为频率域的信号后的MBMS信号输入到分离部2203-2。
MBMS中也预先在基站和终端之间决定参考信号(RS)的配置。分离部2203-2根据该预先决定的配置来分离参考信号(RS)和数据,并将参考信号(RS)输出到MBMS信道估计部2211,将数据信号输出到MBMS解调部2212。
MBMS信道估计部2211根据所输入的参考信号(RS),根据最小均方误差-信道估计法等来进行信道估计。与单播通信的情形同样,也可使用其他估计方法。
将这样估计出的MBMS信号的信道估计值输出到MBMS解调部2212。MBMS解调部2212通过来自MBMS信道估计部2211的信道估计值来校正从分离部2203-2输入的MBMS数据,而进行解调。
MBMS数据包含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等。将这些数据通过与服务对应的应用程序,显示在便携电话中设置的屏幕上,或通过扬声器或耳机等作为乐曲数据演奏。
以上是同时进行MBMS信号的接收和单播信号的通信的情况下的终端200的动作。MBMS信号的接收中,单播通信成为等待的情形较多。在单播通信的等待的状态下,终端200接收一次几秒到几十秒通知的寻呼(Paging)。然后,终端200确认是否没有对自身终端的呼入、或是否不需要输出位置信息。在没有基于寻呼的呼入通知的情况下,且没有进行基于用户操作的呼叫连接的情况下,单播的通信持续在几秒到几十秒中一次接收寻呼的状态。
该情况下,由于不能根据单播信号的接收侧的数据来进行偏移的估计,所以在MBMS信号的接收侧进行偏移估计。在没有在单播信号的接收侧接收到寻呼的情况下,RF接收部2201-1、FFT处理部2202-1、分离部2203-1、合成器部2207-1在待命(stand-by)状态下待机,而将耗电量抑制为最小限度。
天线部20-2接收MBMS信号。将合成器部2207-2设置为本地频率fcm。由天线部20-2接收到的MBMS信号通过RF接收部2201-2转换为基带信号,并通过FFT处理部2202-2转换为频率域的信号。将该频率域的信号输出到分离部2203-2。
分离部2203-2将分离出的MBMS信号的参考信号输出到偏移估计部2204、MBMS信道估计部2211。分离部2203-2将数据信号输出到MBMS解调部2212。偏移估计部2204根据MBMS信号的参考信号,来进行偏移估计,并进行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的校正。
MBMS解调部2212根据MBMS信道估计部2211的估计数据和来自分离部2203-2的MBMS数据,进行解调,并输出MBMS数据。
通过进行以上的处理,终端200即使在单播信号的接收侧为待命状态下,也可接收MBMS信号。由于在单播信号的接收侧进行寻呼的接收动作的情况下,单播信号的接收侧为通信状态,所以进行与在前述的单播信号的通信状态下的情形相同的处理。
通过进行这种动作,在仅进行单播信号的通信的情况下,终端200可以作为MIMO接收机与基站之间进行高速的数据发送接收。另外,终端200在进行MBMS信号的接收的情况下,也可与基站之间进行单播信号的通信。
例如,在利用MBMS通信通过终端200收看运动图像服务等时,即使有单播信号的呼入,也可通过终端200来接收呼入。
这里,说明了在MBMS信号的接收时同时接收单播信号的情形。但是,若不需要接收单播信号,则通过不对接收单播信号用的接收系统供给电源,还可减少耗电量。
另外,终端200在单播信号的接收中,与通常的MIMO接收机同样动作。由此,即使基站进行通过1个频段将MBMS信号和单播信号时分发送到终端的服务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终端200同时接收MBMS信号和单播信号。
进一步,终端200在MBMS信号的接收中,用MBMS信号的参考信号(RS)进行偏移校正。由此,在单播信号的接收侧接收寻呼时,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可以在与基站大致同步的状态下进行动作,还可提高寻呼的接收质量。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基站100a、100b(无线发送装置、也称作发送装置)的发送部11(也称作信号发送部)向终端200(也称作无线接收装置)发送单播信号、或多播信号的一种、即MBMS信号。
终端200的多个RF接收部2201-1、2202-2(也称作信号接收部)从基站100a、100b接收单播信号或MBMS信号。
终端200的控制部23(也称作第1控制部)在从基站100a、100b仅接收单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全部多个RF接收部2201-1、2201-2,从基站100a、100b接收单播信号。
终端200的控制部23(也称作第2控制部)在进行单播信号和MBMS信号的接收的情况下,使用多个RF接收部2201-1、2201-2的一部分的RF接收部2201-1从基站100a、100b接收单播信号,并且使用多个RF接收部2201-1、2201-2的另一部分的RF接收部2201-2从基站100a、100b接收MBMS信号。
即,在以专用的频段域发送MBMS信号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200包括多个RF接收部(RF接收部2201-1、2201-2)、多个FFT处理部(FFT处理部2202-1、2202-2)、多个信道估计部(单播信道估计部2205、MBMS信道估计部2211)和多个解调部(单播解调部2206、MBMS解调部2212)。
终端200的控制部23在仅进行单播通信的情况下,将多个RF接收部、多个FFT处理部、多个信道估计部全部作为MIMO发送接收机进行动作。
在终端200的控制部23同时进行MBMS通信和单播通信的情况下,将多个RF发送接收部、多个FFT处理部、多个信道估计部、多个解调部的一部分作为MBMS通信用而进行动作,将除此之外的RF接收部、FFT处理部、信道估计部、解调部作为单播通信用进行动作,从而可同时进行单播信号的发送接收和MBMS信号的接收。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即使不设置专用于MBMS通信的终端,也可同时进行MBMS通信和单播通信。
在MBMS专用小区中也可通过LTE(Long Term Evolution)接收系统,而不是通过其他无线接入系统(3G(3rd generation)、GSM(Global 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等)等双重接收系统来接受呼入。
本实施方式中,终端200的偏移估计部2204在从基站100a、100b接收单播信号和MBMS信号的情况下,使用单播信号中含有的参考信号来进行偏移估计。另一方面,终端200的偏移估计部2204在不从基站接收单播信号,而从基站100a、100b仅接收MBMS信号的情况下,使用MBMS信号中含有的参考信号来进行偏移估计。
由此,通过在单播通信时通过单播信号进行偏移估计,可以良好保持单播/MBMS双方的通信质量。另外,在单播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用MBMS的参考信号进行偏移估计,而可保证MBMS的通信质量。进一步,在MBMS信号的接收中存在单播信号的呼入的情况下,可以在MBMS中从与网络大致同步的状态接收寻呼,而可改善寻呼的接收质量。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2×2的MIMO的终端200,但是即使是与4×4的MIMO的接收天线为2个以上的MIMO接收对应的终端,也可适用本实施方式。后面描述与这种接收天线为2个以上的MIMO接收对应的终端的结构。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取同样的结构的部分,省略这些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200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200具有的接收部22a,而具有接收部22b。
图10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接收部22b的结构的示意框图。对于接收部22b与接收部22a(图5)具有同样的结构的部分,添加同一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这些的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接收部22b的合成器部2207-1、2207-2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的接收部22a的合成器部2207-1、2207-2的处理不同。
图10中的用虚线表示的箭头表示单播信号的接收时流过的信号。图10中的用点线表示的箭头表示在MBMS信号的接收时流过的信号。
第2实施方式中,将合成器部2207-1用作单播信号的通信用,将合成器部2207-2用作MBMS信号的接收用。在仅进行单播通信的情况下,将由合成器部2207-1生成的本地信号fcu输出到RF接收部2201-1和RF接收部2201-2。
RF接收部2201-1和RF接收部2201-2中,根据由合成器部2207-1生成的本地信号,将接收到的单播的RF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对于其他动作,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所以省略其说明。
终端200在接收MBMS信号时,从合成器部2207-2向RF接收部2201-2输入本地频率(fcm)。例如,在RF接收部2201-2中嵌入选择性使用来自合成器部2207-1的本地信号(fcu)和来自合成器部2207-2的本地信号(fcm)用的开关电路。RF接收部2201-2在MBMS信号的接收时通过控制部23(图3)进行切换,来接收合成器部2207-2的本地信号。
RF接收部2201-2通过使用来自合成器部2207-2的本地信号,而将接收到的MBMS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对于其他动作,为与第1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动作相同的动作。
通过为这种结构,在通过单播通信进行MIMO接收时,插入各天线部的RF接收部2201-1、2201-2的本地频率信号完全同步。由此,可以稳定进行MIMO接收。另外,在终端200从基站100a、100b仅接收到单播信号的情况下,使合成器部2207-2的电源截断。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可以降低通过单播通信进行MIMO接收时的耗电量。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取同样的结构的部分,省略这些说明。
第3实施方式的终端200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200具有的接收部22a而具有接收部22c。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接收部22c的结构的示意框图。对于接收部22c具有与接收部22a(图5)同样的结构的部分,添加同一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这些的说明。
图11中的用点线所示的箭头表示在单播信号的接收时流过的信号。图11中的用虚线所示的箭头表示在MBMS信号的接收时流过的信号。
第3实施方式的接收部22c还从分离部2203-1将MBMS的参考信号或MBMS数据信号输出到MBMS信道估计部2211、MBMS解调部2212、偏移估计部2204,并在天线部20-1中进行MBMS信号的接收。
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天线部20-1接收单播信号,并通过天线部20-1接收MBMS信号的情况下的动作与图5中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
但是,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等待单播通信的状态的情况下,在等待寻呼过程中在RF接收部2201-1、FFT处理部2202-1、分离部2203-1为待命状态的情况下,启动这些部件来确认MBMS信号的接收状态。即,在MBMS信号的接收时,通过RF接收部2201-2、FFT处理部2202-2、分离部2203-2来处理MBMS信号,解调MBMS信号。与其并行,通过合成器部2207-1将本地频率设置为fcm,并接收由天线部20-1接收到的MBMS信号。
将接收到的MBMS信号通过RF接收部2201-1转换为基带信号,而确认其接收电平。接收电平在RF接收部2201-2中也同样进行测量。在天线部20-1的接收电平高的情况下,而将MBMS信号的接收系统改变为天线部20-1侧。
由此,在天线部20-1侧,接收MBMS信号,在天线部20-2侧,接收单播信号。具体上,通过将合成器部2207-1的本地频率设置为fcm,而将由天线部20-1接收到的MBMS信号通过RF接收部2201-1进行下变换。将转换为基带信号后的MBMS信号通过FFT处理部2201-1从时间域的信号转换为频率域的信号。分离部2203-1根据MBMS信号的符号图案,分离为参考信号(RS-M)和数据部分。
将参考信号输出到MBMS信道估计部2211和偏移估计部2204。偏移估计部2204根据由天线部20-1接收到的参考信号(RS-M)进行偏移估计,并进行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的校正。将由MBMS信道估计部2211估计出的估计数据输出到MBMS解调部2212,并与从分离部2203-1输出的MBMS的数据一起来解调MBMS的数据。
RF接收部2201-2、FFT处理部2202-2、分离部2203-2在等待接收寻呼期间,同样通过RF接收部2201-2测量MBMS信号的接收电平。在天线部20-2的接收质量比天线部20-1的接收质量好的情况下,可以将MBMS信号的接收系统改变为天线部20-2。
在接收寻呼的情况下,进行单播数据的解调。偏移估计部2204使用从分离部2203-2输出的单播的参考信号(RS),来进行偏移估计,而进行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2210的校正。
由此,第3实施方式的终端200可以始终选择接收特性好的天线,而进行MBMS信号的接收。因此,可以提高终端200的吞吐量特性。
(第4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取同样的结构的部分,省略这些说明。
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200(图3)具有2个天线部20-1、20-2,但是第4实施方式的终端200具有N个天线部20-1~20-N(N是3或比3大的整数)。
第4实施方式的终端200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200具有的接收部22a而具有接收部22d。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接收部22d的结构的示意框图。对于接收部22d与接收部22a(图5)具有同样的结构的部分,添加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这些的说明。
图12中用点线表示的箭头表示单播信号的接收时流过的信号。图12中用虚线表示的箭头表示在MBMS信号的接收时流过的信号。
第4实施方式的接收部22d在分别具有N个RF接收部、FFT处理部、分离部的方面,即具有RF接收部2201-1、…2201-(N-1)、2201-N,FFT处理部2201-1、…、2201-(N-1)、2201-N以及分离部2203-1、…、2203-(N-1)、2203-N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的接收部22a不同。接收部22d中,N=2的情形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的接收部22a。
天线部20-1~20-N分别与RF接收部2201-1~2201-N连接。接收部22d不具有合成器部2207-1、2207-2的切换功能。
对于到RF接收部2201-1~2201-(N-1)为止的处理部分进行单播信号的接收用的处理。RF接收部2201-1~2201-N与用于单播信号的接收的合成器部2207-1相连。
RF接收部2201-N进行用于单播信号的接收或用于MBMS信号的接收的处理。RF接收部2201-N与合成器部2207-2相连,在进行单播通信的情况下,以频率fcu切换,在进行MBMS通信的情况下切换为频率fcm。对于其他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的接收部22a同样。
终端200在仅接收单播信号的情况下,将N个天线部全部分配给单播信号的接收,而进行MIMO接收动作。在不仅进行单播信号的接收,还同时进行MBMS信号的接收的情况下,将天线部20-N分配给MBMS信号的接收用,单播信号的接收利用天线部20-1~20-(N-1),进行MIMO接收。
其中,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没有收到N-1个MIMO的接收的服务的情况下,通过接收服务的最大天线跟数来进行MIMO接收。例如,终端200使用N-2个天线部来进行MIMO接收。在该情况下,终端200不仅仅使用1个天线部。
在上述的接收部22d中,将1个天线部分配给MBMS信号的接收用。但是,在还通过MBMS通信进行MIMO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下,也可对MBMS信号的接收分配多个天线部。
在终端200具有N个天线部的情况下,也可如图10所示那样,切换合成器部2207-1、2207-2。
图13~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基站和终端200之间的处理的时序图。单播通信中,基站确认终端200的终端能力。并且,通过可进行4×4的MIMO通信,或可进行2×2的MIMO通信、或仅具有1个天线的接收能力,此外,除了终端能力之外,还通过这时的网络的状态、用户的合同内容等来决定终端和基站之间进行连接的方式,并以该方式来确立通信。
这里,根据是否接收了MBMS信号,终端200的能力不同。因此,向基站通知终端能力的信息,而进行适当的呼叫连接。
图13是表示在终端200的等待中,从基站开始MBMS信号的接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时序图。在终端200没有接收到MBMS信号的等待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1),对于单播通信,对基站进行终端200的位置注册。例如,在对终端200存在呼入的情况下,终端200以寻呼等构成的通知为基础在可进行呼叫连接的状态下待机。
在这种状态下,终端200为可通过MIMO进行通信的状态。这里,作为位置注册时通知的终端能力,为可进行2×2的MIMO通信的状态。
例如,若可进行最大4×4的MIMO通信,则在终端200的位置注册时,作为最大能力可设置4×4的MIMO。
在这种状态下,在终端200和基站进行单播通信的情况下,在基站与终端200进行通信时,将与2×2的MIMO通信对应的用户数据从终端200发送到基站。由此,可以在基站和终端200之间,进行2×2的MIMO通信。
这里,在终端200的用户进行了MBMS的启动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2),将存在2个系统的通信系统中的1个系统用于MBMS信号的接收。因此,以后,单播通信需要用1个天线进行通信,并需要将此通知基站。
若没有从终端200向基站进行通知,则基站将用户数据作为对最大通信能力为2×2的MIMO通信的终端200的数据来加以发送。因此,仅可使用1个天线的终端200不能进行正常的单播通信。
因此,终端200在用户进行了MBMS启动处理的情况下,暂时保留MBMS的启动处理。然后,终端200对基站发送用来通知终端能力改变的控制数据(也称作终端能力改变通知的消息)(步骤S13)。
终端能力改变通知的消息包含终端200此时可利用的最大能力的数据。在该例子中,在MBMS使用存在2个系统的通信系统中的1个系统。因此,由于仅可使用1个天线的发送接收,所以将1个天线的能力从终端200通知基站。
基站从终端200接收终端能力改变通知。由此,关于基站中,终端200作为最大的终端能力有2×2的MIMO通信的能力,但是在接收到消息之后,通过终端的动作状态可识别出仅可使用1个天线。
然后,基站将该终端200进行通信时的最大能力改变为1个天线。基站在该改变处理完成后,将向终端200通知用于确认了终端能力改变的情形的控制数据(也称作终端能力改变确认的消息)发送到终端200(步骤S14)。
终端能力改变确认的消息中包含在该消息接收后终端200进行与基站的通信的情况下,以哪种能力进行与基站的通信及其设置定时。
这里,由于将1个天线的能力从终端200通知给基站,所以终端能力改变确认的消息中包含指示用1个天线进行的通信的数据。由于在该时刻不特别进行通信,所以为了在下次进行通信时通过1个天线进行动作,作为切换定时,设置表示下一通信开始时间的定时。
终端200在从基站接收到终端能力改变确认的消息后,完成单播的通信。由于在位置注册时作为终端能力设置为2×2的MIMO通信,所以这些控制数据的通知还可进行2×2的MIMO通信。但是,由于为仅仅是控制数据的少量数据通信,所以基站也可在发送终端能力改变确认的消息时,指定作为1个天线动作的定时,在该定时之后,终端200进行1个天线的通信。
在终端能力的通知完成后,终端200开始接收MBMS(步骤S15)。尤其,若没有发生单播通信,终端200进行MBMS信号的接收,同时,对于是否没有通过单播信号进行对自身终端的呼入,以预定的定时来实施寻呼的确认(步骤S16)。
寻呼的定时依赖于基站的设置,通常设置为几秒到几十秒左右。
因此,终端200以几秒到几十秒一次左右的比例,进行是否不存在对自身终端的呼入等、单播信号的寻呼接收处理。若不存在对自身终端的呼入,则终端200重复进行该处理。若通过单播信号接收到寻呼,若例如声音呼叫呼入,则终端200进行声音呼叫的连接处理。由于通过终端能力改变通知,已经向基站通知通过1个天线进行动作,所以作为1个天线的终端200,进行基于单播通信的声音通话的连接(步骤S17)。
结果,终端200即使在MBMS信号的接收中,也可连接声音呼叫。例如,终端200在通过MBMS通信接收了视频数据等的情况下,也可确认基于单播通信的声音通话的呼入,而可进行声音通话(步骤S18)。
这时的MBMS的数据的处理依赖于终端200保持的应用程序软件的处理。例如,声音通话还可通过耳机麦克风进行,图像数据可在终端的显示器上持续加以收视。或者,将数据保存在终端200中内置的存储器中或插入的SD卡等的外部存储器中,用户可之后加以收视。作为单播通信,不仅进行声音通话,还可进行例如TV电话、邮件等的分组通信。
图14是表示以与图13中说明的情形不同的定时,从终端200向基站进行终端能力的通知的处理的时序图。与图13不同,这里,在终端200仅进行控制数据通信的情况下,进行1个天线的通信,而与终端200的能力无关。在终端200和基站的同步确立,进行用户数据通信时,进行使用了MIMO的高速数据通信。
这里,在终端200的接收等待中(步骤S21),用户进行终端200的MBMS启动操作,且即使开始MBMS接收,终端200也不马上将终端能力改变通知发送给基站。用户在进行了MBMS的接收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22),终端200将接收系统的1个系统分配给用于MBMS信号的接收,并将另一个系统分配给用于单播信号的接收,而开始MBMS信号的接收(步骤S23)。
在MBMS接收中,终端200与图13的情形相同,对于在单播信号的接收侧是否没有对自身终端的呼入,以预定的间隔来实施寻呼的确认(步骤S24)。该情况下的寻呼即使在终端200具有2×2的MIMO通信的能力的情况下,也可作为可通过1个天线进行接收的数据从基站发送到终端200,而不会有因接收MBMS信号造成的影响。
若终端200从基站接收到寻呼,则终端200将终端能力改变通知发送给基站(步骤S25)。基站与仅进行控制数据的通信的终端200之间通过1个天线来发送接收信号。该情况下,即使在终端200接收了MBMS的状态下,控制数据的通信也不会发生问题。若终端200将终端能力改变通知的消息发送到基站,则可由进行单播通信的基站来接收该消息。
在基站侧,确认该消息的内容,并判断原样地进行由1个天线进行的发送接收。然后,通过终端能力改变确认的消息,对终端200通知其判断结果(步骤S26)。终端200以终端能力改变确认的消息中含有的判断结果为基础,继续进行1个天线的发送接收(步骤S27),而确立单播通信。通过如上这种顺序,终端200在MBMS信号的接收中,可实施单播通信(步骤S28)。
在该例子中,终端200为MBMS接收中,但若仅进行单播的通信的情况下,可通过终端能力改变通知,判断为基站可作为2天线的MIMO进行动作。通过终端能力改变确认的消息,将通过2个天线进行动作的判断结果及其动作开始定时通知终端200。终端侧在终端能力改变确认中包含的动作开始定时下,变为2×2的MIMO通信,而可实现使用了MIMO的高速通信。
图15是表示在单播通信中终端200启动MBMS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时序图。这是例如在MBMS中进行视频数据等服务的情况下,在终端200中使用定时器等,来预约某个视频数据的接收和录像的情形等。
在终端200利用MIMO通信在声音通话过程中的情况下(步骤S31),在MBMS接收时刻的情况下,终端200开始MBMS的启动处理(步骤S32)。在产生了MBMS的启动请求的情况下,保留其处理,终端200向基站发送终端能力改变通知的消息(步骤S33)。
在单播通信中通过2×2的MIMO通信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但是根据该消息的发送,基站判断为需要变为1个天线。
将该判断结果和改变的定时通过终端能力改变确认的消息通知给终端200(步骤S34)。终端200通过终端能力改变确认而确认允许向1个天线改变,并在指定的定时下变为1个天线的接收(步骤S35)。在改变为1个天线完成的时刻,能将另一系统的接收系统用作MBMS接收,终端200开始MBMS的接收(步骤S36)。由此,即使在单播通信中需要进行MBMS的接收的情况下,终端200也可同时接收MBMS的信号和单播的信号(步骤S37)。
图16是表示在单播通信和MBMS通信的同时通信中,终止MBMS信号的接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时序图。终端200在与基站同时进行MBMS通信和单播通信的情况下(步骤S41),在MBMS信号的接收完成的情况下,作为单播通信进行2×2的MIMO通信的一方可进行高速的通信。因此,若通过终端200的用户操作,请求MBMS的停止处理,则终端200进行MBMS停止处理(步骤S42)。
由此,终端200变为可进行2×2的MIMO通信的状态。终端200通过终端能力改变通知,对基站请求动作状态的改变(步骤S43)。基站在从终端200接收到终端能力改变通知后,判断为该终端200可通过2×2的MIMO通信加以动作。然后,基站通过终端能力改变确认的消息,向终端200通知将通信状态改变为2×2的MIMO通信及其改变定时(步骤S44)。
终端200通过终端能力改变确认,确认在基站允许变为MIMO接收,并在指定的定时下切换为2×2的MIMO通信(步骤S45)。之后,通过在2×2的MIMO通信下动作,终端200可进行高速的通信。在以上的例子中,表示终端200接收到呼入的情况下的处理。终端200在进行呼叫(calling)的情况下,代替寻呼而进行用户的呼叫操作。对于其他动作,可根据前述的顺序来改变为单播和MBMS的同时通信的状态。
进一步,说明了终端能力改变的通知和确认是独立的消息的情形,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通过以通常的呼叫控制中的消息来设置变更接收系统数目的参数,而向基站通知,或从基站以通常的呼叫控制的消息来通知通信状态的改变和改变定时。
在这些例子中,说明了切换2×2MIMO和1个天线状态的情形,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在终端200保持最大4×4的MIMO通信的能力的情况下,对于进行1天线通信的情况下、或进行2×2的MIMO通信的情况下的切换也可通过同样的顺序来加以改变。
如图13~图16中所说明的,通过将自身终端200的终端能力从终端200通知基站,而可在进行单播服务的基站与终端200之间改变MIMO或单天线的设置来适当加以切换。另外,终端200即使在通信中切换MIMO或单天线的发送接收方法的情况下,也可继续进行通信。
另外,终端200在自身终端的终端能力发生了改变的情况下,向基站通知终端能力的改变。另外,基站在从终端200通知了终端能力的改变的情况下,将单播信号的发送方法切换为MIMO或单天线中适当的方法。由此,可以在进行单播服务的基站和终端200之间适当切换MBMS、MIMO或单天线的设置。
另外,基站在向终端200通知基于单播信号的发送和基于MBMS信号的发送的改变的情况下,向终端200通知允许改变的改变允许信息和表示改变的定时的定时信息。由此,即使在基站和终端200之间实施单播通信的过程中,也可根据终端侧的终端能力来改变通信方式。定时信息中包含帧序号、时隙序号等。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图2这种基站100a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使用如图17A、图17B所示这种结构的基站100a-1、100a-2。图17A、图17B中,对于与图2具有同样结构的部分,添加同一附图标记,省略这些的说明。
图17A的基站100a-1具有天线部10-1、发送部11、控制部13。基站100a-1通过进行图2中说明的处理,而将MBMS信号发送到终端200。
另外,图17B的基站100a-2包括天线部10-2、10-3、发送部11、接收部12、控制部13、双工器14-1、14-2。基站100a-2通过进行图2中所说明的处理,将单播信号发送到终端200。
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可将实现基站的各部分和终端的各部分的功能用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上。也可将在该记录介质上记录的程序读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加以执行,从而进行基站以及终端的控制。这里所称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以及外围设备等的硬件。
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的可移动介质、内置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的存储装置。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进一步包含如经互联网等网络和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路那样,短时间动态保持数据的介质,也包含该情况下的作为服务器、作为客户机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保持一定时间的程序的介质。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进一步,也可以通过与将前述的功能全部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上的程序的组合来加以实现。
以上,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的设计等也包含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产业上的可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即使不设置专用于多播通信的接收装置,也可同时进行多播通信和单播通信的通信系统、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等中。
Claims (9)
1.一种通信系统,具有接收装置和至少一个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包括: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单播信号或多播信号的信号发送部,
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多个信号接收部,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或多播信号;
第1控制部,在仅接收单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全部来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和
第2控制部,在同时接收单播信号和多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一个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多播信号,并且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其他信号接收部来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具有偏移估计部,
该偏移估计部在接收单播信号和多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单播信号中含有的参考信号来进行偏移估计;
在仅接收多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多播信号中含有的参考信号来进行偏移估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控制部在接收单播信号的信号接收部的接收质量比接收多播信号的信号接收部的接收质量好的情况下,切换接收单播信号的信号接收部与接收多播信号的信号接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向所述发送装置通知自身接收装置的终端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在自身接收装置的终端能力发生了改变的情况下,向所述发送装置通知终端能力的改变;
所述发送装置在从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到所述接收装置的终端能力的改变的通知的情况下,改变单播信号的发送和多播信号的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接收装置通知单播信号的发送和多播信号的发送的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在向所述接收装置通知单播信号的发送和多播信号的发送的改变的情况下,通知允许改变的改变允许信息和表示进行改变的定时的定时信息。
8.一种接收装置,与至少一个发送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信号接收部,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或多播信号;
第1控制部,在仅接收单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全部,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和
第2控制部,在同时接收单播信号和多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一个,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多播信号,并且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其他信号接收部,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
9.一种通信方法,使用了至少一个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具有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或多播信号的多个信号接收部,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具有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单播信号或多播信号的信号发送过程;
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在仅接收单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全部,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的第1控制过程;和
在同时接收单播信号和多播信号的情况下,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一个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多播信号,并且使用所述多个信号接收部的其他信号接收部,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单播信号的第2控制过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77946 | 2008-07-08 | ||
JP2008-177946 | 2008-07-08 | ||
PCT/JP2009/062473 WO2010005036A1 (ja) | 2008-07-08 | 2009-07-08 | 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57743A CN102057743A (zh) | 2011-05-11 |
CN102057743B true CN102057743B (zh) | 2014-10-01 |
Family
ID=41507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21046.6A Active CN102057743B (zh) | 2008-07-08 | 2009-07-08 | 通信系统、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87537B2 (zh) |
EP (1) | EP2299772B1 (zh) |
JP (1) | JP5459638B2 (zh) |
CN (1) | CN102057743B (zh) |
WO (1) | WO201000503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42017B2 (en) * | 2006-10-30 | 2013-05-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message and response messag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WO2011116503A1 (zh) | 2010-03-26 | 2011-09-29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重新使用mbsfn子桢的方法和装置 |
JP5033219B2 (ja) * | 2010-04-30 | 2012-09-26 |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 中継装置、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中継方法、フレーム受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US8780876B2 (en) * | 2010-08-13 | 2014-07-15 | Intel Corporation | Delivery of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concurrently with unicast data |
US8648713B2 (en) * | 2010-09-09 | 2014-02-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an automotive module device indicato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995291B2 (en) | 2011-06-10 | 2015-03-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cking loop design for unicast and multicast/broadcast signals |
JP5800022B2 (ja) * | 2011-08-12 | 2015-10-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
EP2892163B1 (en) | 2012-08-31 | 2018-05-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rtualizing antenn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219245B2 (en) * | 2013-07-01 | 2019-02-26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providing multicast/broadcast service continuity for mobile terminals |
US9143206B2 (en) * | 2014-02-04 | 2015-09-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ntenna selection with eMBMS |
WO2015125902A1 (ja) * | 2014-02-21 | 2015-08-27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Mbms制御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基地局 |
US9973362B2 (en) * | 2014-03-07 | 2018-05-1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on broadcast channel low PAPR signaling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
JP6555827B2 (ja) | 2014-09-19 | 2019-08-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CN106230545B (zh) * | 2015-07-31 | 2020-08-11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确定信道质量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8432306B (zh) | 2015-12-15 | 2021-12-07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在组通信系统中寻呼 |
US9882761B2 (en) | 2016-03-07 | 2018-01-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tap-dependent frequency offset (FO) estimation |
JP6919213B2 (ja) * | 2017-02-15 | 2021-08-1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機、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AU2017405765B2 (en) * | 2017-03-22 | 2022-06-1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CN109547944A (zh) * | 2017-09-21 | 2019-03-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KR102786144B1 (ko) * | 2019-08-21 | 2025-03-2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
JP2025047797A (ja) * | 2023-09-21 | 2025-04-03 | Kddi株式会社 | 中継デバイスを端末装置の拡張アンテナとして用い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082291A1 (en) * | 2003-03-11 | 2004-09-23 | Thomson Licensing S.A. | Whole house video network |
JP2005277787A (ja) * | 2004-03-24 | 2005-10-06 | Casio Comput Co Ltd | 通信端末装置 |
WO2005125116A1 (en) * | 2004-06-22 | 2005-12-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
JP4765322B2 (ja) * | 2005-01-21 | 2011-09-0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4463780B2 (ja) * | 2005-06-14 | 2010-05-19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
CN102546512B (zh) | 2005-08-24 | 2017-04-26 | 无线局域网一有限责任公司 | 正交频分复用发送装置和正交频分复用接收装置 |
WO2007037657A2 (en) * | 2005-09-30 | 2007-04-05 | Lg Electronics Inc. |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
WO2007074371A2 (en) * | 2005-12-27 | 2007-07-05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xed multicast and unicast transmissions |
JP4451400B2 (ja) | 2006-01-18 | 2010-04-1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AU2007200185A1 (en) * | 2006-02-08 | 2007-08-23 | Nec Australia Pty Ltd | Delivery of multicast and uni-cast services in an OFDMA system |
JP4531722B2 (ja) | 2006-05-01 | 2010-08-2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JP4447575B2 (ja) | 2006-05-01 | 2010-04-0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IN2014CN02281A (zh) | 2006-08-09 | 2015-06-1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
GB0619266D0 (en) * | 2006-09-29 | 2006-11-08 | Nokia Corp | Communication on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
BRPI0719267A2 (pt) * | 2006-10-03 | 2014-02-04 | Qualcomm Inc |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tratar informações de capacidade d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
JP4215169B2 (ja) | 2007-01-19 | 2009-01-28 |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 無線機 |
-
2009
- 2009-07-08 EP EP09794480.5A patent/EP2299772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7-08 JP JP2010519807A patent/JP5459638B2/ja active Active
- 2009-07-08 WO PCT/JP2009/062473 patent/WO201000503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7-08 CN CN200980121046.6A patent/CN102057743B/zh active Active
- 2009-07-08 US US13/000,297 patent/US8687537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0005036A1 (ja) | 2010-01-14 |
JP5459638B2 (ja) | 2014-04-02 |
US20110116438A1 (en) | 2011-05-19 |
EP2299772A1 (en) | 2011-03-23 |
EP2299772B1 (en) | 2020-12-02 |
US8687537B2 (en) | 2014-04-01 |
JPWO2010005036A1 (ja) | 2012-01-05 |
CN102057743A (zh) | 2011-05-11 |
EP2299772A4 (en) | 2016-05-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57743B (zh) | 通信系统、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 |
CN101379865B (zh) | Ofdma系统中的多播和单播服务的递送 | |
KR100624170B1 (ko) | 다중접속 네트워크내의 주파수 전송기 및 수신기의 동기화 | |
US9432981B2 (en) | Downlink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on channel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bandwidth scalability | |
US2014010511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5453476B (zh) | 电信设备和方法 | |
KR101176624B1 (ko) | 전송 시스템을 통해 데이터를 스케줄링 및 전송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20020015382A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radio-station apparatus, radio-zone assignment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20080080463A1 (en) | Synchronizat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multiple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 |
CN105656531A (zh) |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基站和通信设备 | |
WO201202702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2340379A (zh) | 一种csi-rs的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
US20070189289A1 (en)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xed multicast and unicast transmissions | |
CN101552950B (zh) | 多媒体广播业务控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8131286B2 (en) | Technique for providing broadcast servic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 |
CN115397019A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
JP2001298436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移動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0088601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for multiple signal ofdm signal formats | |
US20100226242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scalable bandwidth | |
WO2008044868A1 (en) | Receiver and receiving method for scalable bandwidth | |
WO2010118168A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bust transmission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8520614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using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 | |
JP2000308112A (ja)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 |
ZHANG | Enhancing MBMS Capacity by Increasing MBSFN Subframes in Wireless Fr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