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0179A - 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50179A CN102050179A CN 201010528740 CN201010528740A CN102050179A CN 102050179 A CN102050179 A CN 102050179A CN 201010528740 CN201010528740 CN 201010528740 CN 201010528740 A CN201010528740 A CN 201010528740A CN 102050179 A CN102050179 A CN 1020501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dal
- stretcher
- tread plate
- soleplate
- fl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踏脚板地板的通常面的位置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该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具备:载置乘员的脚的踏脚板地板(44);能够转动地支承在车架上的踏板(50);设置在踏脚板地板(44)上且供踏板(50)从下方朝向上方插通的踏板插通孔(47);配置在比踏脚板地板(44)的踏板插通孔(47)靠后方的位置且以向上方鼓出的方式形成的脚踏板(48),其中,脚踏板(48)的背面部分具有以向上方凹陷的方式形成的脚踏板凹部(48a),将踏板(50)支承为能够转动的踏板支承部(60)或踏板旋转轴部(51)的至少一方以面向脚踏板凹部(48a)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底板(低床)车辆的踏板结构,详细地说,涉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踏板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已知有具备从踏脚板地板(ステップフロァ)向上方突出的踏板和配置在踏板的脚踏部的后方的脚踏板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52587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中,由于踏板的转动部配置在比大致平坦的踏脚板地板的通常面(一般面)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存在踏脚板地板的通常面的位置变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踏脚板地板的通常面的位置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其具备:载置乘员的脚的踏脚板地板;能够转动地支承在车架上的踏板;设置在踏脚板地板上且供踏板从下方朝向上方插通的踏板插通孔;配置在比踏脚板地板的踏板插通孔靠后方的位置且以向上方鼓出的方式形成的脚踏板,所述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的特征在于,脚踏板的背面部分具有以向上方凹陷的方式形成的脚踏板凹部,将踏板支承为能够转动的踏板支承部或踏板旋转轴部的至少一方以面向脚踏板凹部的方式配置。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踏板支承部或踏板旋转轴部的至少一方配置在脚踏板凹部内。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踏脚板地板大致平坦,踏板旋转轴部的轴中心在侧视观察下配置在踏脚板地板的通常面的附近,踏板的向踏板插通孔的插通部配置成与踏脚板地板大致正交。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车架具备从下方支承踏脚板地板的左右一对的地板框架,踏板支承部具备从左右一对的地板框架的一方朝向上方突出的旋转轴支承部和支承于旋转轴支承部且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旋转轴。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脚踏板凹部内配置有承受脚踏板的载荷的载荷承受部。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载荷承受部设置于踏板支承部。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由于将踏板支承为能够转动的踏板支承部或踏板旋转轴部的至少一方以面向脚踏板的背面部分的脚踏板凹部的方式配置,因此在良好地保持踏脚板地板与踏板支承部或踏板旋转轴部的至少一方的间隙的同时,能够降低踏脚板地板的通常面的位置。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由于踏板支承部或踏板旋转轴部的至少一方配置在脚踏板凹部内,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踏脚板地板的通常面的位置。
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由于踏脚板地板大致平坦,踏板旋转轴部的轴中心在侧视观察下配置在踏脚板地板的通常面的附近,踏板的向踏板插通孔的插通部配置成与踏脚板地板大致正交,因此,在踏板插通孔的位置,能够使踏板的插通部的摆动方向为与踏脚板地板大致正交方向。由此,能够稳定踩踏踏板,且能够使踏板插通孔的尺寸成为最小限度。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由于车架具备从下方支承踏脚板地板的左右一对的地板框架,踏板支承部具备从左右一对的地板框架的一方朝向上方突出的旋转轴支承部和支承于旋转轴支承部且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旋转轴,因此能够将踏板支承部的车宽方向尺寸抑制得小。由此,能够减小脚踏板凹部,从而能够扩大脚踏板的周边的踏脚板地板的通常面。
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由于在脚踏板凹部内配置承受脚踏板的载荷的载荷承受部,因此能够稳定支承脚踏板。
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由于载荷承受部设置于踏板支承部,因此无需特别地使载荷承受部从车架向上方延伸,因此能够使载荷承受部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搭载有本发明所涉及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踏脚板地板周边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向视剖视图。
图4是降低图3所示的制动踏板的状态的图2的A-A线向视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线向视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机动二轮车(低底板车辆)
11车架
14地板框架
40车身罩
44踏脚板地板
47踏板插通孔
48脚踏板
48a 脚踏板凹部
49通常面
50后制动踏板
51踏板旋转轴部
54第三臂部(插通部)
60踏板支承部
61旋转轴支承部
62旋转轴
67脚踏板支承片(载荷承受部)
P旋转轴的轴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的一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是沿符号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是按照驾驶员观察的方向,在附图中车辆的前方为Fr、后方为Rr、左侧为L、右侧为R、上方为U、下方为D。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低底板车辆)10为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包括:车架11;设置在前端的头管12;从头管12向下方延伸的向下框架13;从向下框架13的中间部先下方然后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地板框架14;将左右一对的地板框架14的中间部沿车宽方向连结,且连结向下框架13的下端部的第一横梁15;从左右一对的地板框架14的后端向后方且向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后框架16;安装在左右一对的后框架16的中间部下侧的左右一对的枢轴板17;将左右一对的后框架16的前部沿车宽方向连结的拱状的第二横梁18;将左右一对的后框架16的后端部沿车宽方向连结的第三横梁19。
另外,机动二轮车10还具备:转向自如地支承于头管12的前叉21;支承于前叉21的下端部的能够旋转的前轮WF;安装在前叉21的上端部的转向用的车把22;能够摆动地支承在左右一对的枢轴板17上的摆动发动机单元23;轴支承于摆动发动机单元23的后端部的后轮WR;设置在摆动发动机单元23的后端部与后框架16之间的缓冲单元24;对后轮WR作用制动力的后制动装置25;安装在左右一对的后框架16之间的燃料箱26;安装在燃料箱26的上方的座椅27。此外,图1中的符号31为前照灯装置,32为尾灯装置,33为扶手,34为吸气管,35为节气门区,36为连接管,37为空气滤清器,38为排气管,39为消声器。
车架11由合成树脂制的车身罩40覆盖,该车身罩40具备:覆盖车把22的周边的车把罩41;覆盖头管12的前方的前罩42;与前罩42的前侧下部连接而向后方且向下方延伸的前侧罩42a;覆盖头管12的后方且覆盖驾驶员的脚的前方的护腿件43;与护腿件43的下端部连接而向后方延伸,且载置驾驶员的脚的踏脚板地板44;与踏脚板地板44的外缘连接而覆盖左右一对的地板框架14的侧方的地板侧罩45;与踏脚板地板44的后端部连接而覆盖左右一对的后框架16的侧方的后罩46。另外,通过左右一对的地板框架14从下方支承踏脚板地板44。此外,图1及图2中的符号20是配置在踏脚板地板44的下方的蓄电池。
如图2~图5所示,踏脚板地板44大致平坦,其具备:形成在踏脚板地板44的右侧前部,且供使后制动装置25动作的后制动踏板50从下方朝向上方插通的踏板插通孔47;配置在比踏脚板地板44的踏板插通孔47靠后方的位置,且以向上方鼓出的方式一体形成的脚踏板48;踏脚板地板44的除脚踏板48以外的载置驾驶员的脚的大致平坦的部分的通常面49。另外,脚踏板48的背面部分具有以向上方凹陷的方式形成的脚踏板凹部48a。
如图3及图4所示,后制动踏板50通过踏板支承部60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右侧的地板框架14,该踏板支承部60具备:与右侧的地板框架14结合且向上方突出的旋转轴支承部61;支承于旋转轴支承部61且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旋转轴62。另外,如图5所示,在旋转轴62的车宽方向内端部安装有防止后制动踏板50的脱出的开口销62a。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后制动踏板50具备:嵌合于踏板支承部60的旋转轴62的圆筒部51a;从圆筒部51a向下方延伸的第一臂部52;从第一臂部52的下端部向前方延伸的第二臂部53;从第二臂部53的前端部向上方延伸,且从下方朝向上方插通于踏脚板地板44的踏板插通孔47的第三臂部(插通部)54;设置在第三臂部54的上端部的踩踏面5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包含圆筒部51a的第一臂部52的上端部作为踏板旋转轴部51。另外,在第一臂52与第二臂53的交界部分设置有连接后制动装置25的后制动器线缆70的截面大致U字状的线缆连接部56。
如图3及图4所示,后制动器线缆70具备能够弯曲的圆管状的外侧线缆71和插通于外侧线缆71且与后制动踏板50的线缆连接部56连接的线状的内侧线缆72。另外,外侧线缆71通过固定于第一横梁15的右侧部的后侧的线缆托架73及固定于向下框架13的下端部的前侧的线缆支架74支承在车架11上。
如图2~图5所示,旋转轴支承部61通过将一张大致T字状的板构件折弯而形成大致箱形状,其具备:结合于右侧的地板框架14上的前后一对的安装板63;将前后一对的安装板63的车宽方向内端部沿前后方向连结的内侧板64;从内侧板64的下端部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的底板65;从底板65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向上方延伸且与前后一对的安装板63结合的外侧板66。另外,在内侧板64及外侧板66上形成有供旋转轴62插通的插通孔64a、66a。
另外,如图3所示,在后侧的安装板63的上端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有承受脚踏板48的载荷的脚踏板支承片(载荷承受部)67,该脚踏板支承片67配置在脚踏板48的脚踏板凹部48a内。另外,在脚踏板支承片67的上表面载置有脚踏板48,脚踏板48通过将螺钉67b拧入在脚踏板支承片67的下表面熔敷的螺母67a而进行紧固。另外,脚踏板支承片67不局限于与脚踏板48进行紧固,也可以仅抵接。另外,也可以仅在承受载荷时与脚踏板48抵接。另外,也可以在脚踏板48与脚踏板支承片67之间配置弹性构件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5所示,踏板支承部60及踏板旋转轴部51配置在脚踏板凹部48a内。另外,如图5所示,踏板旋转轴部51的上端51b接近脚踏板48的下表面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5所示,具有脚踏板下部开口48b,其上部成为脚踏板凹部48a,且在与踏脚板地板44的通常面49大致同一平面的部分打开,踏板支承部60及踏板旋转轴部51位于比脚踏板下部开口48b靠上方的位置。另外,踏板支承部60及踏板旋转轴部51以面向脚踏板凹部48a的方式配置,换言之,即以面向脚踏板下部开口48b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5所示,将踏板旋转轴部51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旋转轴62的轴中心P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在踏脚板地板44的通常面49的附近,后制动踏板50的第三臂部54配置成与踏脚板地板44大致正交。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由于将后制动踏板50支承为能够转动的踏板支承部60及踏板旋转轴部51以面向脚踏板48的背面部分的脚踏板凹部48a的方式配置,因此在良好地保持踏脚板地板44与踏板支承部60及踏板旋转轴部51的间隙的同时,能够降低踏脚板地板44的通常面49的位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由于踏板支承部60及踏板旋转轴部51配置在脚踏板凹部48a内,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踏脚板地板44的通常面49的位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踏脚板地板44大致平坦,将踏板旋转轴部51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旋转轴62的轴中心P在车辆侧视观察下配置在踏脚板地板44的通常面49的附近,后制动踏板50的向踏板插通孔47的第三臂部54配置成与踏脚板地板44大致正交,因此,在踏板插通孔47的位置,能够使第三臂部54的摆动方向为与踏脚板地板44大致正交方向。由此,能够稳定地踩踏后制动踏板50,并且能够使踏板插通孔47的尺寸成为最小限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踏板支承部60具备从右侧的地板框架14向上方突出的旋转轴支承部61和支承于旋转轴支承部61且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旋转轴62,因此能够将踏板支承部60的车宽方向尺寸抑制得小。由此,能够减小脚踏板凹部48a,能够扩宽脚踏板48的周边的踏脚板地板44的通常面49。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由于承受脚踏板48的载荷的脚踏板支承片67配置在脚踏板凹部48a内,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脚踏板48。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由于在踏板支承部60上设置脚踏板支承片67,因此无需特别使脚踏板支承片从车架向上方延伸,能够使脚踏板支承片紧凑。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脚踏板与踏脚板地板一体形成,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与踏脚板地板形成为不同体。此时,若使不同体的脚踏板和踏脚板地板与设置成不同体的用于维护蓄电池等的检修盖(メンテリッド)形成为一体,则制作在踏脚板地板上具有踏板的派生结构和不具有踏板的派生结构时,对于罩仅更换比踏脚板地板小的检修盖即可,能够抑制模具等的投资。另外,使踏板插通孔与脚踏板一体化,并将其与踏脚板地板形成为不同体也一样。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踏板支承部一体地支承于车架,但更优选能够装卸地支承于车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踏板作为后制动踏板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踏板也可以为油门踏板,离合器踏板,停车操作用踏板等,只要是从踏脚板地板向上方延伸而上下操作的踏板即可。
Claims (6)
1.一种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其具备:
载置乘员的脚的踏脚板地板;
能够转动地支承在车架上的踏板;
设置在所述踏脚板地板上且供所述踏板从下方朝向上方插通的踏板插通孔;
配置在比所述踏脚板地板的所述踏板插通孔靠后方的位置且以向上方鼓出的方式形成的脚踏板,
所述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脚踏板的背面部分具有以向上方凹陷的方式形成的脚踏板凹部,
将所述踏板支承为能够转动的踏板支承部或踏板旋转轴部的至少一方以面向所述脚踏板凹部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板支承部或所述踏板旋转轴部的至少一方配置在所述脚踏板凹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脚板地板大致平坦,
所述踏板旋转轴部的轴中心在侧视观察下配置在所述踏脚板地板的通常面的附近,
所述踏板的向所述踏板插通孔的插通部配置成与所述踏脚板地板大致正交。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具备从下方支承所述踏脚板地板的左右一对的地板框架,
所述踏板支承部具备从所述左右一对的地板框架的一方朝向上方突出的旋转轴支承部和支承于所述旋转轴支承部且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旋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脚踏板凹部内配置有承受所述脚踏板的载荷的载荷承受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荷承受部设置于所述踏板支承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48843A JP5419636B2 (ja) | 2009-10-29 | 2009-10-29 | 低床車両のペダル構造 |
JP2009-248843 | 2009-10-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50179A true CN102050179A (zh) | 2011-05-11 |
CN102050179B CN102050179B (zh) | 2013-05-08 |
Family
ID=43955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528740 Active CN102050179B (zh) | 2009-10-29 | 2010-10-25 | 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419636B2 (zh) |
CN (1) | CN102050179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9578A (zh) * | 2016-01-27 | 2020-05-19 | 陈城 | 两轮电动平衡车 |
CN112441166A (zh) * | 2019-08-27 | 2021-03-0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 |
CN113306661A (zh) * | 2020-02-26 | 2021-08-27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89468B2 (ja) * | 2018-09-18 | 2022-01-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後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0120A (zh) * | 1999-03-30 | 2000-10-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 |
CN1572646A (zh) * | 2003-05-30 | 2005-02-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摩托车座椅下方结构 |
JP2007022305A (ja) * | 2005-07-15 | 2007-02-01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の変速機構 |
JP2007099099A (ja) * | 2005-10-05 | 2007-04-19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09373A (ja) * | 1984-04-04 | 1985-10-21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騎乗型自走車両のステツプ |
JPH01144267U (zh) * | 1988-03-30 | 1989-10-03 |
-
2009
- 2009-10-29 JP JP2009248843A patent/JP5419636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10-25 CN CN 201010528740 patent/CN1020501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0120A (zh) * | 1999-03-30 | 2000-10-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 |
CN1572646A (zh) * | 2003-05-30 | 2005-02-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摩托车座椅下方结构 |
JP2007022305A (ja) * | 2005-07-15 | 2007-02-01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の変速機構 |
JP2007099099A (ja) * | 2005-10-05 | 2007-04-19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9578A (zh) * | 2016-01-27 | 2020-05-19 | 陈城 | 两轮电动平衡车 |
CN112441166A (zh) * | 2019-08-27 | 2021-03-0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 |
CN113306661A (zh) * | 2020-02-26 | 2021-08-27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419636B2 (ja) | 2014-02-19 |
JP2011093412A (ja) | 2011-05-12 |
CN102050179B (zh) | 2013-05-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899105B1 (en) | Vehicle | |
US7591472B2 (en) | Suspension structure for small vehicle | |
CN100528682C (zh) | 摩托车 | |
US7913793B2 (en) | Shaft-driven motorcycle with pivotally mounted swing arm and related support structure | |
CN102069873B (zh)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 |
JP2009292350A (ja) | 車両 | |
CN102050179B (zh) | 低底板车辆的踏板结构 | |
CN101590881A (zh) | 机动两轮车 | |
CN101423092A (zh) | 摩托车的侧后视镜和摩托车 | |
JP4568569B2 (ja) |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 |
JP4694451B2 (ja) | 前輪懸架装置 | |
CN102205820A (zh) | 摩托车 | |
KR100385260B1 (ko) | 스쿠터형 차량의 연료 탱크 부착구조 | |
CN1944170B (zh) | 机动两轮车 | |
JP4375715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 |
CN102001388A (zh) | 机动二轮车 | |
JP4274575B2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2008195191A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3858656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
JP2008149822A (ja) | 車両のリヤフロア構造 | |
CN100395149C (zh) | 摩托车 | |
JP2006021626A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2006021625A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102785732A (zh) | 骑乘型车辆的脚蹬结构 | |
JP3961801B2 (ja)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