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050061B - 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0061B
CN102050061B CN200910211226.5A CN200910211226A CN102050061B CN 102050061 B CN102050061 B CN 102050061B CN 200910211226 A CN200910211226 A CN 200910211226A CN 102050061 B CN102050061 B CN 102050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front panel
bearing plate
stay bear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112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50061A (zh
Inventor
曾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Development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Development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Development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Development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112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500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50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0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50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00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包括:本体部,其收纳电路基板,并且具有第一连接部;前面面板,其与本体部电连接,具有设置在前面面板的靠近本体部的一侧的第二连接部;以及,支撑板,其设置在本体部和前面面板之间,并且具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在来自前面面板的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第二连接部绕经过第二连接部的旋转中心的第一中心线旋转,使前面面板旋转第一角度;在来自前面面板的第二作用力的作用下,第三连接部绕经过第三连接部的旋转中心的第二中心线旋转,使前面面板和支撑板旋转第二角度,第一中心线和第二中心线相互垂直,并且分别与第二表面平行。

Description

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驾驶座前部配置有中控板,在该中控板中设置有车辆仪表、操作部等。此外,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今,还增设有诸如汽车音响、导航仪等车载电子装置,通常这些电子装置的操作部被配置于上述中控板。
日本专利特开平第9-138654号中公开了一种能够调节显示面板倾角和转角的装置(如图11所示),连接部件923将支撑部件930和显示面板920可旋转地连接,使用者通过推拉显示面板920的上部,使连接部件923的腔体923c内的滚珠923d从支撑部件930的凹部932c脱离,并进入相邻的凹部932c中,由此,能够使显示面板920在箭头A所示方向上倾动。显示面板920在箭头B所示方向上的转动是通过旋转手柄962,经由驱动齿轮960、齿条971带动从动齿轮931,从而使支撑部件930转动来实现的。但是,该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自锁等问题。在此,自锁是指,当使用者用力推拉显示面板920的任何部位时,驱动齿轮960几乎不会转动,因此无法通过推拉显示面板920来调节显示面板920的转角。
此外,日本专利特开平第10-29446号中公开了一种能够使车载电子装置前面面板上下移动的操作装置,日本专利特开第2005-271784号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在水平状态与直立状态之间切换的车载电子装置的前面面板。但是,两者均不能同时实现前面面板的左右转动和上下倾动,从而不能解决由于反光引起的可视性降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操作方便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包括:
本体部,其收纳电路基板,并且具有第一连接部,
与所述本体部电连接的前面面板,其包括设有显示屏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前面面板的靠近所述本体部的一侧的第二连接部,以及,
支撑板,其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和所述前面面板之间,并且具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靠近所述本体部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可绕经过所述第三连接部的旋转中心的第二中心线旋转地连接,将所述支撑板安装到所述本体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可绕经过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旋转中心的第一中心线旋转地连接,将所述前面面板安装到所述支撑板上,
当所述前面面板受到第一作用力时,所述第二连接部旋转,使所述前面面板旋转第一角度;当所述前面面板受到第二作用力时,所述第三连接部旋转,使所述前面面板和所述支撑板旋转第二角度,
所述第一中心线和所述第二中心线相互垂直,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
本发明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简单地通过按压面板就能够实现面板的双方向旋转(倾斜),从而可以随意调节面板的朝向,避免出现由于反光造成的看不清图像的情况。另外,本发明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产业化,操作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的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的第四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是图3A的第二连接部与图3B的第四连接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D是图3A的第二连接部与图3B的第四连接部在异常情况下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的倾角调节的侧视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的转角调节的俯视示意图;
图8A是第一中心线在不同位置时前面面板倾动情况的侧视示意图;
图8B是第二中心线在不同位置时前面面板转动情况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10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分解的俯视示意图;
图10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组合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图11是现有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下面以车载电子装置为例,使用附图来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除了用于车载电子装置以外,还可以用于其它监控装置,例如摄像头。本发明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可以设置在汽车的中控板等位置。
如图1、图2所示,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包括:本体部10,前面面板(ESC)20,支撑板(Holder)30,以及弹性件40。其中,支撑板30位于前面面板20与本体部10之间,并将前面面板20固定在本体部10上。弹性件40套在本体部10、前面面板20以及支撑板30的外部。
本体部10具有朝向支撑板30的一面的正面10a,即第五表面。该正面10a为矩形的平面。本体部10包括:本体11,连接板12和两个第一连接部13。
本体11为矩形体,其用于收纳电路基板、DVD播放器等部件。连接板12为矩形平板,其安装在本体11的下方,并且,连接板12的朝向支撑板30的正面,与本体11的朝向支撑板30的正面共面。本体11的正面与连接板12的正面构成本体部的正面10a。连接板12的宽度与本体11的宽度相等。本体11正面开有通孔14和用于插入光盘的开口15。
本体部10的正面10a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部13(图2中的13L、13R)。而且,该两个第一连接部13分别设置在本体11的正面的水平方向的中部,和连接板12的正面的水平方向的中部。并且,两个第一连接部13的间距与支撑板30的高度大致相等。两个第一连接部13在竖直方向上对准。
前面面板20具有:正面20a,即第一表面;与正面20a相对并且朝向支撑板30的背面20b,即第二表面;以及正面20a和背面20b之间的侧壁。该正面20a和背面20b均为矩形的平面。根据需要,正面20a也可以是弧面等形状。在前面面板20的正面20a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21以及多个控制按钮22,前面面板20上开设有用于插入光盘的开口25。前面面板20的内部具有电路板(未图示)。
前面面板20的背面20b上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部23(图2中的23L、23R)。两个第二连接部23的间距与支撑板30的宽度大致相等。该两个第二连接部23的旋转中心100c在水平方向上对准。两个旋转中心100c的连线是第一中心线100。该第一中心线100与前面面板20的背面20b平行。前面面板20可以绕第一中心线100倾动。
支撑板30具有:朝向前面面板20的正面30a,即第三表面;与正面30a相对并且朝向本体部10的背面30b,即第四表面;以及在正面30a和背面30b之间的侧壁。该正面30a和背面30b均为矩形的平面。
支撑板30可以用POM(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制成,也可以用金属等材料制成。为了使支撑板30具有更大的强度和刚度,也可以在支撑板30上设置加强筋。
支撑板30的背面30b上的上下两侧还设置有两个第三连接部31(图2中的31U、31D(未图示))。并且,两个第三连接部31的间距与本体部10的高度大致相等,以使两个第三连接部31可以与本体部10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3连接。该两个第三连接部31的旋转中心200c在竖直方向上对准。两个第三连接部31的旋转中心200c的连线是第二中心线200。该第二中心线200与前面面板20的背面20b平行,且与第一中心线100垂直,但不在同一平面上。前面面板20和支撑板30可以共同绕第二中心线200转动。
支撑板30的正面30a上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两个第四连接部32(图2中的32U、32D)。两个第四连接部32的间距与前面面板20的宽度大致相等,以使两个第四连接部32可以与前面面板20的两个第二连接部23连接。该两个第四连接部32在水平方向上对准。
支撑板30上还开设有通孔34以及用于插入光盘的开口35。使前面面板20的电路板与本体11的电路基板之间电连接的软连接线可以从通孔14、34中穿过。根据需要,通孔14、34可以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多个通孔14、34。
包含本体11、前面面板20以及支撑板30的电子装置安装在车辆的中控板上,以使前面面板20的正面20a与中控板的板面平齐,也可以使前面面板20从中控板的板面略向外凸出。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屏21从车辆的中控板的开口露出。
当需要使前面面板20绕第一中心线100倾动时,可以用手按动前面面板20的竖直方向的上侧或者下侧,即,对前面面板20施加第一作用力,此时,通过第二连接部23和第四连接部32的相对转动,从而实现前面面板20绕第一中心线100的倾动。
当需要使前面面板20绕第二中心线200转动时,使用者可以用手按动前面面板20的水平方向的左侧或者右侧,即,对前面面板20施加第二作用力,此时,通过第三连接部31和第一连接部13的相对转动,支撑板30将绕第二中心线200进行转动,同时,支撑板30将带动前面面板20一起转动,从而实现前面面板20绕第二中心线200的转动。
由于第一中心线100和第二中心线200相互垂直,因此前面面板20绕这两条中心线的旋转,可以使前面面板20的法向指向使用者所需的方向,从而实现了前面面板20的倾动角度和转动角度的调节(倾斜角度的调节)。
如图3A所示,第二连接部23包括:基板23c和齿轮23d。其中,基板23c从前面面板20的背面20b的左右两侧垂直地朝向支撑板30伸出。齿轮23d的中心线垂直于基板23d。齿轮23d的直径为d。
如图3B所示,第四连接部32包括:基板32c,齿轮孔32d,以及开口32e、32f。基板32c从支撑板30的正面30a的左右两侧垂直地朝向前面面板20伸出。
基板32c上的齿轮孔32d具有椭圆形状,齿轮孔32d可以与齿轮23d啮合,齿轮孔32d的短轴沿竖直方向,长轴沿水平方向布置。短轴的长度与齿轮23d的直径d相等。齿轮孔32d的竖直方向(即短轴方向)的上下两侧内壁各设置有至少一个齿槽32d1。另外,在基板32c上的开口32e、32f为圆弧状,在齿轮孔32d的短轴方向上对称设置。
如图3C所示,齿轮孔32d的短轴方向的上下两侧内壁的齿槽32d1与齿轮23d的齿23d1啮合,而齿轮孔32d的长轴方向的内壁并未与齿轮23d接触。通过这样的啮合方式,可以实现齿轮23d的定位,即,使齿轮23d保持在齿轮孔32d内,而不发生转动。
下面,以齿轮23d的上侧齿与齿轮孔32d的上侧齿槽的啮合情况为例,描述齿轮23d在齿轮孔32d中的转动情况。如图3C所示,齿23d1、23d2分别为齿轮23d上的相邻的两个齿,齿槽32d1为齿轮孔32d上侧的一个齿槽。齿23d1与齿槽32d1完全啮合,从而将齿轮23d定位于第一位置。
当使用者用手按动前面面板20的上侧,即,对前面面板20施加第一作用力,以使前面面板20倾动时,齿轮23d随之在图3C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齿轮23d的转动,齿轮23d的齿23d1将对齿轮孔32d的内壁向外施加推力。在该推力的作用下,基板32c的在齿轮孔32d的上侧与开口32e之间的部分略向上凸起。类似的,齿轮23d下侧的齿也将对齿轮孔32d的内壁向外施加推力。从而,基板32c的在齿轮孔32d的下侧与开口32f之间的部分略向下凹陷。于是,齿轮孔32d在短轴方向的尺寸被加大。
这样,齿23d1逐渐从齿槽32d1中啮离,直到齿23d1完全从齿槽32d1中脱离。而齿23d2逐渐啮入齿槽32d1,并最终与齿槽32d1完全啮合,这时,齿轮孔32d恢复原来的形状,将齿轮23d定位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是第一位置旋转第一角度后的位置。这样,通过一次错齿运动,齿轮23d转过第一角度,前面面板20也相应转过第一角度。在整个错齿运动的过程中,齿轮孔32d的长轴方向的内壁始终不与齿轮23d接触,因此,不会影响错齿运动。
当使用者每按动前面面板20一次,齿轮23d和齿轮孔32d将重复一次上述错齿运动,以使齿轮23d不断转动,从而实现了前面面板20的角度调节。并且齿轮23d每转过第一角度,即,每错过一个齿,就能够被定位。齿轮23d的齿距决定了该第一角度的大小,优选地,该第一角度在5°-10°的范围。
在设计时,根据进行错齿运动所需要的推力,来选择齿高,根据齿轮23d两次被定位之间所转过的角度,来选择齿距。
此外,如图3D所示,在异常情况下,如果前面面板20突然受到与第一中心线100垂直相交,并朝向本体部10方向的外力时,并且该外力很大(例如,驾驶员或乘客的头突然撞到了前面面板20上),那么,齿轮23d的与齿轮孔32d啮合的齿将同时从齿槽中脱出,进而,齿轮23d将整体地向本体部10的方向移动,直至齿轮孔32d的长轴方向的靠近本体部10方向的一侧的内壁与齿轮23d相接触,即,齿轮23d从图3D的虚线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图3D实线所示的位置。随着第二连接部23(即,随着齿轮23d)的移动,整个前面面板20向本体部10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吸收该冲击力的能量,从而保护驾驶员或者乘客。
第三连接部31具有与第四连接部32相同的结构,第一连接部13具有与第二连接部23相同的结构。
第一至第四连接部可以用POM制成。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部23、以及第三连接部31和第四连接部32可以分别与本体部10、前面面板20以及支撑板30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单独形成。
此外,第三连接部31或第四连接部32的齿轮孔32d的短轴方向可以是平行于支撑板30的方向,也可以是其它方向(如,垂直于支撑板30的方向)。另外,开口32e、32f的形状也不限于圆弧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如,直线形),只要其在齿轮23d转动时,有助于齿轮孔32d发生形变即可。如果基板32c所采用的材料的弹性足够大,也可以不设置开口32e、32f。
如图2和图4所示,通过第二连接部23与第四连接部32的连接,将前面面板20安装在支撑板30上。通过第三连接部31与第一连接部13的连接,将支撑板30安装在本体部10上。最后将弹性件40套在前面面板20、支撑板30,以及本体11和连接板12的外部,从而隐藏支撑板30和连接板12,及其中间的软连接线等部件,使得电子装置的外观更加美观。此外,弹性件40还可以起到防尘的作用。
弹性件40可以是橡胶等具有一定的弹性的部件,不会影响本体部10、前面面板20和支撑板30之间的相对转动。为了使转动更加顺畅,还可以在弹性件40上设置伸缩用的褶皱。
在本实施例中,前面面板20、支撑板30和本体部10的宽度大致相等。前面面板20和支撑板30的高度大致相等。本体11与连接板12的高度之和与支撑板30的高度大致相等。
在图4中,如果前面面板20与支撑板30之间的间距D1越大,则前面面板20绕第一中心线100倾动的倾角范围越大。间距D1是指前面面板20的第二表面20b与支撑板30的第三表面30a之间的距离。为了使嵌入中控板的前面面板20的倾角范围达到60°左右(即,向前和向后倾动的最大角度均为30°),在前面面板20的高度和支撑板30的高度均为H(H>D1)的情况下,优选地,D1≥H/4。
同样地,如果支撑板30与本体部10之间的间距D2越大,则前面面板20绕第二中心线200转动的转角范围越大。间距D2是指支撑板30的第四表面30b与本体部10的第五表面10a之间的距离。为了使嵌入中控板的前面面板20的转角范围达到60°左右(即,向左和向右转动的最大角度均为30°),支撑板30的宽度和本体部10的宽度均为L的情况下,优选地,D2≥L/4。
(变形例)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俯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只设置一个第二连接部23’和一个第四连接部32,并将第二连接部23’设置在前面面板20的背面20b的中央区域,将第四连接部32设置在支撑板30的正面30a的相应的位置。第二连接部23’包括两个基板23c和一个齿轮23d,齿轮23d夹持在该两个基板23c之间,并且齿轮23d的中心线与该两个基板23c垂直。从而防止第二连接部23’的齿轮23d从第四连接部32的齿轮孔32d中脱落。
同样,也只设置一个第三连接部31和一个第一连接部13’,第三连接部31设置在支撑板30的背面30b的中央区域,第一连接部13’设置在本体部10的正面10a的可以与第三连接部31连接的位置。第一连接部13’的结构与第二连接部23’相同。
分别设置两个第一到第四连接部的情况,与只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到第四连接部的情况相比,使用者操作前面面板20时会更加平稳。
(第二实施例)
如图6所示,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包括:本体部210,前面面板220,以及支撑板230。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相同,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进行描述。
如图6所示,第二连接部223(图6中的223L、223R)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第四连接部32相同的结构。两个第二连接部223设置在前面面板220的背面上,即,朝向支撑板230的一侧,并靠近前面面板220的中央区域。两个第二连接部223的旋转中心100c在水平方向上对准。
图7A和图7B分别是本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和俯视示意图。如图7A所示,支撑板230的竖直方向的高度小于前面面板220的竖直方向的高度,如图7B所示,支撑板230的水平方向的宽度也小于前面面板220的水平方向的宽度。
为了不影响光盘的插入,当将支撑板230安装在本体部210上时,支撑板230的上边缘低于本体部210的用于光盘插入的开口15。另外,支撑板230的下边缘可以与本体部210的下边缘在水平方向上对准。
支撑板230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四连接部232(图6中的232L(未图示)、232R),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部23的不同之处在于,第四连接部232只包括齿轮,不包括基板。这样,可以避免基板对前面面板220与支撑板230之间的间距D1的影响,从而减小板间距D1。支撑板230的水平方向的宽度与前面面板220的两个第二连接部223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以使两个第四连接部232可以与两个第二连接部223连接。
支撑板230的上下两侧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三连接部231(图6中的231U、231D),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13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连接部231只包括齿轮,不包括基板。这样,可以避免基板对支撑板230与本体部210之间的间距D2的影响,从而减小板间距D2。另外,支撑板230的横截面和纵截面可以是“工”字形。此外,支撑板230也可以设计成框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210不包括连接板。两个第一连接部213(图6中的213U、213D)设置在本体11的正面上。这里的第一连接部213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连接部31的结构相同。并且,该第一连接部213设置在本体部210的正面的水平方向的中部。为了不影响光盘的插入并且与第三连接部231连接,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接部213的位置低于本体部210的开口15。位于下方的第一连接部213与本体部210的底面平齐。两个第一连接部213之间的间距与支撑板230高度大致相等,以使两个第一连接部213可以与支撑板230上的两个第三连接部231连接。
图8A是第一中心线在不同位置时前面面板倾动情况的侧视示意图。图8B是第二中心线在不同位置时前面面板转动情况的俯视示意图。如图8A所示,在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将第二连接部223的齿轮设置在前面面板220的侧壁上,则前面面板220在前后倾动过程中,其上边缘低于前面面板220竖直时的上边缘。因此,如果前面面板220的高度H1与本体部210的高度H2相等,则前面面板220的上边缘相对于本体部210的上边缘的侧移量d1(从本体部210的上边缘向本体部210上侧偏移的量)为0,即前面面板220的上边缘不超出本体部210的上边缘(如图8A的实线所示)。
而如果将第四连接部232的齿轮设置在支撑板230的上下两侧的侧壁上,则前面面板220在倾动过程中,其上边缘相对于本体部210的上边缘会产生侧移量d2(如图8A的虚线所示)。因此,第四连接部232的齿轮越靠近前面面板220,前面面板220倾动时的侧移量越小,甚至为0。因此,安装车载电子装置所需的中控板的开口的高度也越小。
如图8B所示,在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将第三连接部231的齿轮设置在支撑板230的上下两侧的侧壁上,则前面面板220在左右转动过程中,其边缘相对于本体部210的边缘的侧移量为d3(如图8B的实线所示)。
而如果将第一连接部213的齿轮设置在本体部210的顶面和底面上,则前面面板220在转动过程中,其边缘相对于本体部210的边缘的侧移量为d4,且大于d3(如图8B的虚线所示)。因此,第一连接部213的齿轮越靠近前面面板220,前面面板220的侧移量越小。从而,安装车载电子装置所需的中控板的开口的宽度也越小。
所以,为了减小中控板的开口尺寸,应尽量使第一中心线100和第二中心线200靠近前面面板220的第一表面20a。优选地,将第二连接部223的齿轮设置在前面面板220的侧壁上,而将第三连接部231的齿轮设置在支撑板230的侧壁上,这时中控板的开口尺寸最小。
进一步,支撑板230与前面面板220的间距不大于支撑板230与本体部110的间距。这样,相对于支撑板230与前面面板220的间距大于支撑板230与本体部110的间距的情况,前面面板220绕第二中心线200转动时的侧移量较小。从而,安装车载电子装置所需的中控板的开口的宽度也就小。
支撑板230的高度和宽度对前面面板220的倾角和转角范围也有影响。如图7A、7B所示,通过减小支撑板230的高度,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在前面面板220与支撑板230之间的板间距D1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前面面板220与支撑板230接触时的倾角变大,即,可以增大前面面板220的绕第一中心线100倾动的倾角范围,从而增大前面面板220的角度调节范围。另外,在前面面板220的倾角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小支撑板230的高度,来减小板间距D1,从而节约安装空间。
通过减小支撑板230的宽度,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在支撑板230与本体部210之间的板间距D2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支撑板230与本体部210接触时的转角变大,即,可以增大前面面板220绕第二中心线200转动的转角范围,从而增大前面面板220的角度调节范围。另外,在前面面板220的转角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小支撑板230的宽度,来减小板间距D2,从而节约安装空间。
具体而言,如图8A、8B中实线所示,此时第一中心线100在前面面板220处,第二中心线200在支撑板230处,前面面板220的第一中心线100以上的高度为H1,支撑板230的第一中心线100以上的高度为H2,本体部210的第一中心线100以上的高度为H3,前面面板220与支撑板230之间的间距为D1,支撑板230与本体部210之间的间距为D2(忽略前面面板220和支撑板230的板厚),当D1≤H1<D1+D2,或者H1≥D1+D2且H2≥N(当支撑板230的第一中心线100以上的高度H2为特定值N时,前面面板220绕第一中心线100旋转,与本体210、支撑板230同时发生接触。特定值N由D1、D2、H1和H3确定)时,H2越小,前面面板220绕第一中心线100倾动的倾角范围就越大。当H1≥D1+D2且H2<N时,前面面板220绕第一中心线100倾动的倾角范围与H2无关,由D1、D2、H1和H3确定。
此外,前面面板220在第二中心线200左侧或右侧的宽度为L1,支撑板230的第二中心线200同一侧的宽度为L2,本体部210的第二中心线200同一侧的宽度为L3,当L2≥M(当支撑板230的第二中心线200同一侧的宽度L2为特定值M时,支撑板230和前面面板220绕第二中心线200旋转,与本体210同时发生接触。特定值M由D1、D2、L1和L3确定)时,L2越小,前面面板220绕第二中心线200转动的转角范围就越大。当D2≤L2<M时,前面面板220绕第二中心线200转动的转角范围与L2无关,由D1、D2、L1和L3确定。
优选地,支撑板230的高度不大于上述特定值N,宽度不大于上述特定值M。
由此可见,前面面板220的法向可以指向任意方向。因此,本发明除了用于车载电子装置以外,还可以用于监控装置,如摄像头、监控室中的多个显示装置等。
(变形例)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的侧视示意图。如图9所示,两个第一连接部213’(图9中的213U’、213D’)设置在本体部210的顶面和底面上。第一连接部213’只包括齿轮,不包括基板。齿轮的中心线垂直于本体部210的顶面和底面。两个第三连接部31(图9中的31U、31D)设置在朝向本体210的方向上。并且,该两个第三连接部31分别设置在支撑板230’背面30b的上下两侧的边缘上,其间距等于本体部210的竖直方向的高度,以使两个第三连接部31可以与本体部210上的两个第一连接部213’连接。
(第三实施例)
图10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分解的俯视示意图。图10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组合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0A所示,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本体部310,前面面板20(未图示),支撑板330。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相同,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进行描述。
本体部310包括本体11,但不包括连接板。两个第一连接部313对称地设置在本体部310的顶面和底面上。第一连接部313包括:一个第一旋转件313m和两个第一定位件313n、313n’。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件313m和第一定位件313n、313n’分别是旋转轴和定位凸起,但也可以分别是一个轴孔和两个凹部。
第一旋转件313m设置在本体部310的顶面和底面上的水平方向的中部,并从本体部310的顶面和底面垂直地向本体部310的上下方向延伸。在图10A中,两个第一定位件313n、313n’对称地设置在第一旋转件313m的左右两侧。第一定位件313n、313n’和第一旋转件313m在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与前面面板20的背面20b(如图2所示)平行。
根据需要,设置在本体部310底面上的第一连接部313也可以只包括一个旋转轴,而不包括定位凸起,或者只包括一个旋转轴和一个定位凸起。只要能够实现支撑板330的旋转和定位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板330背面330b的上下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第三连接部331。第三连接部331包括:一个第二旋转件331m和两个第二定位件331n,331n’。第二旋转件331m设置在支撑板330背面330b的上下两侧的水平方向的中部,朝向本体部310伸出。第二旋转件331m的旋转中心位置上设置有轴孔331m1。当然,也可以是在第二旋转件331m的旋转中心位置上设置转轴。第一连接部313的第一旋转件313m能够可旋转地套入轴孔331m1中。
图10A中,第二定位件331n、331n’为圆弧形悬臂,对称地设置在第二旋转件331m的左右两侧。圆弧形悬臂的圆心与轴孔331m1重合。第二定位件331n、331n’与第二旋转件331m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与本体部310的顶面平行。
第二定位件331n包括,以轴孔331m1为圆心且等弧度分布(弧度为5°至10°)的多个定位点331n1,331n2,331n3。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点是凹坑形状。但是,定位点也可以是凸起形状。相应地,第二定位件331n’也包括,以轴孔331m1为圆心且等弧度分布(弧度为5°至10°)的多个定位点331n1’,331n2’,331n3’。每一悬臂上的一个定位点331n1、331n2、331n3与另一悬臂上的相应定位点331n1’、331n2’、331n3’关于第二旋转件331m的旋转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具体而言,定位点331n1与331n1’关于轴孔331m1呈中心对称地设置,定位点331n2与331n2’,以及定位点331n3与331n3’也关于轴孔331m1呈中心对称地设置。定位点331n2、331n2’和轴孔331m1的连线与第一旋转件313m、第一定位件313n、313n’所在的直线平行。并且,定位点331n1、331n3对称地设置在定位点331n2的两侧,定位点331n1’、331n3’对称地设置在定位点331n2’的两侧。
第一连接部313的第一定位件313n可以在第一定位件313n’嵌入定位点331n2’的同时,嵌入定位点331n2。在旋转第二角度之后,第一定位件313n、313n’将分别嵌入定位点331n1、331n1’。类似的,第一定位件313n、313n’也可以分别嵌入定位点331n3、331n3’。
第二定位件331n的两端的定位点331n1和331n3之间的圆弧的弧度是60°,同样,第二定位件331n’的两端的定位点331n1’和331n3’之间的圆弧的弧度也是60°。由此确定支撑板330和前面面板20的转角范围为60°。根据需要,设置在支撑板330的背面330b下侧的第三连接部331也可以只包括一个第二旋转件,而不包括第二定位件,或者只包括一个第二旋转件和一个第二定位件。只要能够实现支撑板330的旋转和定位即可。
另外,为了使第一旋转件313m和轴孔331m1结合得更好,还可以在第一旋转件313m的外表面和轴孔331m1的内表面设置螺纹。
第三连接部331与第一连接部313连接后的情况,如图10B所示。第一旋转件313m套入轴孔331m1中,两个第一定位件313n、313n’分别嵌入定位点331n2、331n2’中。从而将支撑板330定位于第一位置。
当使用者按动前面面板20左侧,通过前面面板20产生第二作用力,以使支撑板330沿图10B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定位件313n从定位点331n2中脱离,并且第二定位件331n继续顺时针旋转,直至定位点331n3旋转至第一定位件313n处,两者机械连接。同样,在另外一侧,第一定位件313n’也从定位点331n2’中脱离,并通过第二定位件331n’的旋转,与定位点331n3’机械连接。从而将支撑板330定位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是第一位置旋转第二角度后的位置。
当使用者按动前面面板20右侧,通过前面面板20产生第二作用力,以使支撑板330反向旋转时,第二定位件331n、331n’将进行类似的运动,从而实现了面板的角度调节。并且支撑板330每转过第二角度,就能够被定位。第二定位件331n、331n’的相邻的两个定位点之间的弧度,决定第二角度。
图10A、10B中,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齿轮和齿轮孔的结构,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是第三实施例中的凸起和凹部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是第一到第四连接部都采用凸起和凹部的结构,或者,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采用凸起和凹部的结构,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采用齿轮和齿轮孔的结构。
图2及图6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二连接部23、223还可以分别设置在前面面板的上下两侧,同时将两个第四连接部32、232相应地设置在支撑板的上下两侧。并且,将两个第三连接部31、231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同时将两个第一连接部13、213相应地设置在本体部的左右两侧。即,将原先设置在水平方向的连接部设置在竖直方向,将原先设置在竖直方向的连接部设置在水平方向。
以上,已参照详细或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更及修正。

Claims (13)

1.一种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包括:
本体部(10),其收纳电路基板,并且具有第一连接部(13),
与所述本体部(10)电连接的前面面板(20),其包括设有显示屏(21)的第一表面(20a)和与所述第一表面(20a)相对的第二表面(20b),以及设置在所述前面面板(20)的靠近所述本体部(10)的一侧的第二连接部(23),以及,
支撑板(30),其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和所述前面面板(20)之间,并且具有第三连接部(31)和第四连接部(32),所述第三连接部(3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0)的靠近所述本体部(10)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部(3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0)的靠近所述第二表面(20b)的一侧,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13)与所述第三连接部(31)可绕经过所述第三连接部(31)的旋转中心(200c)的第二中心线(200)旋转地连接,将所述支撑板(30)安装到所述本体部(10)上;所述第二连接部(23)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2)可绕经过所述第二连接部(23)的旋转中心(100c)的第一中心线(100)旋转地连接,将所述前面面板(20)安装到所述支撑板(30)上,
当所述前面面板(20)受到第一作用力时,所述第二连接部(23)旋转,使所述前面面板(20)旋转第一角度;当所述前面面板(20)受到第二作用力时,所述第三连接部(31)旋转,使所述前面面板(20)和所述支撑板(30)旋转第二角度,
所述第一中心线(100)和所述第二中心线(200)相互垂直,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二表面(20b)平行,
所述第一连接部(13)包括齿轮(23d),所述第三连接部(31)包括基板(32c)和开设在所述基板(32c)上的齿轮孔(32d),
所述第二连接部(23)包括齿轮(23d),所述第四连接部(32)包括基板(32c)和开设在所述基板(32c)上的齿轮孔(32d),
所述齿轮孔(32d)是椭圆形状,在所述齿轮孔(32d)的所述椭圆形状的短轴方向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齿轮(23d)的齿(23d1,23d2)啮合的齿槽(32d1),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齿轮(23d)的齿距决定所述第一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部(10)包括本体(11)和安装在所述本体(11)上的连接板(12),所述本体(11)与所述连接板(12)的高度之和等于所述支撑板(30)的高度,所述第一连接部(13)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面面板(20)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23),在所述支撑板(30)上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3)连接的所述第四连接部(32),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23)的旋转中心(100c)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对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板(30)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31),在所述本体部(10)上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部(31)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3),所述两个第三连接部(31)的旋转中心(200c)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对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装置安装在车辆的中控板内,所述前面面板(20)的所述第一表面(20a)嵌在所述中控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本体部(10)上开设有用于光盘插入的开口(15),
在所述前面面板(20)上的相应位置开设有开口(25),用于从所述第一表面(20a)插入光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弹性件(40),其套在所述本体部(10)、所述前面面板(20)以及所述支撑板(30)的外部。
8.一种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包括:
本体部(210),其收纳电路基板,并且具有第一连接部(213),
与所述本体部(210)电连接的前面面板(220),其包括设有显示屏(21)的第一表面(20a)和与所述第一表面(20a)相对的第二表面(20b),以及设置在所述前面面板(220)的靠近所述本体部(210)的一侧的第二连接部(223),以及,
支撑板(230),其设置在所述本体部(210)和所述前面面板(220)之间,并且具有第三连接部(231)和第四连接部(232),所述第三连接部(23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30)的靠近所述本体部(210)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部(23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30)的靠近所述第二表面(20b)的一侧,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213)与所述第三连接部(231)可绕经过所述第三连接部(231)的旋转中心(200c)的第二中心线(200)旋转地连接,将所述支撑板(230)安装到所述本体部(210)上;所述第二连接部(223)与所述第四连接部(232)可绕经过所述第二连接部(223)的旋转中心(100c)的第一中心线(100)旋转地连接,将所述前面面板(220)安装到所述支撑板(230)上,
当所述前面面板(220)受到第一作用力时,所述第二连接部(223)旋转,使所述前面面板(220)旋转第一角度;当所述前面面板(220)受到第二作用力时,所述第三连接部(231)旋转,使所述前面面板(220)和所述支撑板(230)旋转第二角度,
所述第一中心线(100)和所述第二中心线(200)相互垂直,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二表面(20b)平行,
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包括基板(32c)和开设在所述基板(32c)上的齿轮孔(32d),所述第三连接部(231)包括齿轮(23d),
所述第二连接部(223)包括基板(32c)和开设在所述基板(32c)上的齿轮孔(32d),所述第四连接部(232)包括齿轮(23d),
所述齿轮孔(32d)是椭圆形状,在所述齿轮孔(32d)的所述椭圆形状的短轴方向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齿轮(23d)的齿(23d1,23d2)啮合的齿槽(32d1),所述第四连接部(232)的齿轮(23d)的齿距决定所述第一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心线(100)的平面内,所述第二连接部(23)的旋转中心(100c)到所述第一表面(20a)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3)的旋转中心(100c)到所述支撑板(30)的朝向所述前面面板(20)的第三表面(30a)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第二中心线(200)的平面内,所述第三连接部(31)的旋转中心(200c)到所述支撑板(30)的朝向所述本体部(10)的第四表面(30b)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31)的旋转中心(200c)到所述本体部(10)的朝向所述支撑板(30)的第五表面(10a)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23)设置在所述前面面板(20)的所述第一表面(20a)和所述第二表面(20b)之间的侧壁上,或者所述第三连接部(3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0)的所述第三表面(30a)与所述第四表面(30b)之间的侧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30)的高度或宽度不大于特定值,当所述支撑板(30)的高度或宽度为所述特定值时,所述支撑板(30)与所述前面面板(20)一起绕所述第二中心线(200)旋转后与所述本体部(10)同时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30)与所述前面面板(20)的间距不大于所述支撑板(30)与所述本体部(10)的间距。
CN200910211226.5A 2009-11-02 2009-11-02 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00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1226.5A CN102050061B (zh) 2009-11-02 2009-11-02 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1226.5A CN102050061B (zh) 2009-11-02 2009-11-02 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0061A CN102050061A (zh) 2011-05-11
CN102050061B true CN102050061B (zh) 2014-07-16

Family

ID=43954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1122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0061B (zh) 2009-11-02 2009-11-02 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500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16097B4 (de) * 2011-09-15 2020-06-25 Bury Sp.Z.O.O Haltevorrichtung
CN106476712A (zh) * 2016-11-10 2017-03-08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单锭机
JP6872739B2 (ja) * 2017-03-31 2021-05-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車載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3716Y (zh) * 2001-02-28 2002-01-23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置放装置
CN2813370Y (zh) * 2005-06-07 2006-09-06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信息终端的支撑装置
CN1984548A (zh) * 2005-12-13 2007-06-20 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可多角度调整的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2022A (ja) * 1999-10-25 2001-05-08 Piolax Inc 自動車の視覚的確認装置
JP2004314646A (ja) * 2003-02-26 2004-11-11 Takata Corp 乗員脚部保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3716Y (zh) * 2001-02-28 2002-01-23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置放装置
CN2813370Y (zh) * 2005-06-07 2006-09-06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信息终端的支撑装置
CN1984548A (zh) * 2005-12-13 2007-06-20 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可多角度调整的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0061A (zh) 201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36398B1 (en) Thin-type display device
CN102050061B (zh) 面板倾斜角度可调节的电子装置
CN1328937C (zh) 监视器装置
JP4933843B2 (ja) 遊技機の可動装飾装置
US20080105070A1 (en) Display Screen Turning Apparatus
US20090290077A1 (en) Display and Television Set
CN104991404A (zh) 大、中画幅镜头移轴摇摆技术转接装置
JP4653847B1 (ja) 表示装置
CN204807891U (zh) 相机镜头俯仰旋转调节装置
CN101722902B (zh) 面板姿势变更装置及具有面板姿势变更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1458437A (zh) 投影仪调整装置
CN216951254U (zh) 铰链组件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CN210637271U (zh) 一种实现大角度转动的风扇结构
JP6530078B2 (ja) 光調節装置及び光調節装置を搭載する光学機器
KR100866639B1 (ko) 디스플레이용 회전장치
JP3131194U (ja) 携帯型情報端末、映像再生装置等の車載用保持台座
KR200424138Y1 (ko) 평판형 디스플레이의 전동식 시청각 조정장치
KR20210102702A (ko) 차량용 거치대
JP2010128347A (ja) 表示装置
JP4454425B2 (ja) 遊技機
JP3786194B2 (ja) あおりステージ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部品実装装置
CN101419384A (zh) 投影仪调节装置
CN220152341U (zh) 一种云台组件和摄像模组
JP3744139B2 (ja) 表示部材を備えた電子機器装置
CN215883525U (zh) 一种车载摄像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