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5463A - 呼叫分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呼叫分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45463A CN102045463A CN2009101798677A CN200910179867A CN102045463A CN 102045463 A CN102045463 A CN 102045463A CN 2009101798677 A CN2009101798677 A CN 2009101798677A CN 200910179867 A CN200910179867 A CN 200910179867A CN 102045463 A CN102045463 A CN 1020454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lling
- called
- soft switch
- message
-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叫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软交换接收来自起呼局的消息;软交换根据消息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软交换根据预分析匹配条件对主被叫相关信息进行呼叫预分析匹配;软交换对匹配成功的主被叫相关信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处理。本发明实现了软交换中号码分析子的灵活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简称为NGN)中的呼叫分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共交换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简称为PSTN)公用电话网包括长途网和本地网两部分,网络等级共分为五级。长途网由大区中心C1、省中心C2、地区中心C3、县中心C4等四级长途交换中心组成,本地网由第五级交换中心即端局C5和汇接局Tm组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话普及率的提高,电话网的网络结构要不断地发生变化以满足需求。通信技术的更新,特别是以软交换为代表的下一代交换机的出现,使得电话网的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成为可能,并符合经济合理性。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演进的三级网路等级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目前我国的电话网已由五级网向三级网过渡,其中长途网部分由一级长途交换中心DC1、二级长途交换中心DC2组成,本地网部分与五级网分类时类似,由端局DL和汇接局Tm组成。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软交换组网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边缘层、核心层、控制层和业务层,下面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边缘层,也称为边缘接入层,主要指与现有网络相关的信令网关(SG)、中继网关(TG)、接入网关(AG)、网络接入服务器(NAS)、H.323网关(H.323GW)、IP用户级交换机(IP PBX)、多媒体业务网关(MSAG)、综合接入网关(IAD)、无线接入网关(WAG)和新型接入终端设备,用于完成与现有各种类型的通信网络的互通并提供各类新旧通信终端到IP核心层的接入,其中,上述通信网络包括七号信令网(SS7 Network)、公共交换网络/综合业务数据网(PSTN/ISDN)、宽带接入(Broadband Access)和无线网络(Wireless)。
核心层,也称为核心传送层,主要指是由IP路由器或宽带ATM交换机(IP Router/ATM switch)等骨干传输设备组成的包交换网络(Packet Network),是软交换网络的承载基础。
控制层是指软交换控制单元,用于完成呼叫的处理控制、接入协议适配、互连互通等综合控制处理功能,提供全网络应用支持平台,包括软交换(Softswitch)。
业务层主要指为网络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提供面向客户的综合智能业务,提供业务的客户化定制。其中,业务层包括业务控制点(SCP)、数据库(Database)、AAA服务器(AAA Server)、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和策略服务器(Policy Server)。
软交换系统中,层与层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通信,相关网元在软交换控制设备的控制下设备分工协作,共同实现系统的各种业务功能。
软交换网络是在媒体设备和媒体网关的配合下,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的方式来实现对各种媒体流进行协议转换,并基于分组网络互联网协议/异步传输模式(Internet Protocol/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简称为IP/ATM)的架构实现IP网、ATM网、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简称为PSTN)等的互连,以提供和电路交换机具有相同功能并便于业务增值和灵活伸缩的设备。与传统的PSTN网络相比,软交换的容量更大、处理速度更高、所提供的业务与接入方式更多、更灵活。软交换技术推动了PSTN智能化改造。
在进行PSTN智能化改造时,通常在汇接局层面上进行NGN演进,汇接局可以演进为中继网关(Trunk Gateway,简称为TG),而端局维持不变。在汇接局层面进行NGN演进,能降低改造成本和工作量,并且,通过本地网智能化改造,端局用户的数据管理和业务提供可以统一由软交换支持。
如果采用软交换进行固网智能化改造,软交换可以通过合理的配置,实现包括国际局DC0、长途局DC1、DC2,以及本地局的作用。当软交换位于本地局的位置时,可以接续本地呼叫,实现补充业务和智能业务;当软交换位于长途局时,可以疏通长途话务;当软交换位于国际局时,可以疏通国际话务。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PSTN与软交换的呼叫接续过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典型的PSTN网呼叫过程中,PSTN网络信令上采用No.7信令(即,七号信令)系统,语音媒体传输采用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简称为SDH)(DS0信道复用成E1电路)。主叫用户摘机后,交换机A感知这个摘机事件,向主叫用户发送拨号音。主叫用户开始拨号,交换机A逐位检测拨号规则;当交换机A收集全部被叫号码后,执行号码分析和选路的过程,根据配置的路由表确定下一跳交换机B;交换机A选择一条语音双向中继承载信道DS0,生成信令消息初始地址消息(Initial Address Message,简称为IAM)发送到交换机B,其中,上述初始地址消息中包括源信令点A,目的信令点B。交换机B从IAM中取出主被叫号码,执行号码分析,分析结果为本局落地;在确定被叫用户空闲之后,交换机B连接DS0与用户线,生成ACM/180Ring消息发送给交换机A,交换机B同时向被叫话机与交换机A发送振铃/回铃音,主叫用户/被叫用户分别听回铃/振铃音。被叫用户听到振铃音,摘机应答之后,交换机B将双向链路DS0接通并与被叫用户线相连,同时生成ANM/200OK应答消息发送给交换机A;交换机A收到ANM/200OK消息之后,将双向链路DS0接通并与主叫用户线相连。此时,主叫和被叫之间的双向通信通路建立成功,可以进行双向语音通信。主叫用户在完成语音通信后挂机,交换机A释放占用的DS0信道,发送REL消息给交换机B;交换机B释放占用的DS0信道,向被叫用户放忙音,同时向交换机A发送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简称为RLC)信令。被叫用户听忙音后挂机,整个通信过程结束,交换机释放用户及媒体资源。
PSTN网络中,交换机用于分析被叫号码的号码分析子一般只能通过在主叫网关上获取:例如,入中继上配置的被叫号码分析子决定了这个中继入进来的呼叫,可以发起哪些呼叫。而这些被叫号码分析子内一般按照长途字冠加本地区号的方式来组织,表示可以分析的号码。
上述典型的PSTN网络中的出局呼叫接续过程,软交换组网中的呼叫接续过程与之类似。软交换系统系统中,对于跨域呼叫的信令接续一般采用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为SIP),语音媒体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fer Protocol,简称为RTP)控制下的IP网来承载。图3中,主叫用户摘机后,主叫用户所在网关报告摘机事件给软交换A,然后主叫拨号;软交换A执行号码分析、选路的过程;软交换A发送INVITE消息给软交换B,软交换B从INVITE消息中取出主被叫号码,执行号码分析,分析结果为本局落地。然后被叫振铃、应答、通话、挂机的流程,与PSTN中类似,只是网间通信协议有所变化。
上述PSTN网络中号码分析模式的问题有:交换机用于分析被叫号码的号码分析子一般只能通过在主叫网关上获取,选择手段比较单一;交换机中的号码分析器必须按照长途字冠加本地区号的方式来组织分类,配置不是很灵活;另外,由于号码分析过程在交换机中已经固定,因此前向局(或者其他软交换的外部模块)不能参与本软交换的号码分析过程(即,前向局不能指定后向局的号码分析器)。
发明内容
针对用于分析被叫号码的号码分析子的选择手段比较单一,并且前向局不能够参与软交换的号码分析过程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叫分析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呼叫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软交换接收来自起呼局的消息;软交换根据消息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软交换根据预分析匹配条件对主被叫相关信息进行呼叫预分析匹配;软交换对匹配成功的主被叫相关信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处理。
优选地,上述消息包括以下之一:公共交换电话网端局通过中继网关入软交换呼叫的呼叫消息、通过会话初始协议相连的前向软交换入域呼叫的呼叫消息。
优选地,软交换根据公共交换电话网端局通过中继网关入软交换呼叫的呼叫消息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包括:软交换解析七号信令中的初始地址消息,其中,初始地址消息为软交换接收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端局通过中继网关入软交换呼叫的呼叫消息;软交换根据解析成功的初始地址消息,在本地数据库进行查询;软交换从查询成功的初始地址消息中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
优选地,通过会话初始协议相连的前向软交换入域呼叫的呼叫消息为两个软交换之间预先约定的呼叫消息。
优选地,主被叫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主叫用户号码、主叫用户类型、主叫地址性质、主叫中继群号、被叫用户号码、被叫地址性质。
优选地,预分析匹配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主叫用户类型、主叫区号、入中继群号、主叫地址性质、入网关节点、被叫地址性质。
优选地,预分析匹配条件采用链表结构存储在软交换中。
优选地,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选择号码分析器、更换号码分析器、执行主被叫号码变换、执行主被叫号码规范化、更改主被叫用户类别、更改主被叫地址性质、编辑处理呼叫中的其他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呼叫分析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起呼局的消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消息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匹配模块,用于根据预分析匹配条件对主被叫相关信息进行呼叫预分析匹配;处理模块,用于对匹配成功的主被叫相关信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处理。
优选地,获取模块包括:解析子模块,用于解析七号信令中的初始地址消息;查询子模块,用于根据解析成功的初始地址消息,在本地数据库进行查询;获取子模块,用于从查询成功的初始地址消息中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
通过本发明,采用软交换根据起呼局的消息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然后根据预分析匹配条件对上述主被叫相关信息进行呼叫预分析匹配,并对匹配成功的主被叫相关信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处理,解决了用于分析被叫号码的号码分析子的选择手段比较单一的问题,进而实现了软交换中号码分析子的灵活配置。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演进的三级网路等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软交换组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PSTN与软交换的呼叫接续过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向局影响后向局的号码分析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预分析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预分析匹配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分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分析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用于分析被叫号码的号码分析子的选择手段比较单一,并且前向局不能够参与软交换的号码分析过程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分析方案,通过软交换根据起呼局的消息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然后根据预分析匹配条件对上述主被叫相关信息进行呼叫预分析匹配,并对匹配成功的主被叫相关信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处理,以实现软交换中号码分析子的灵活配置,并实现软交换外部模块参与软交换号码分析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分析方法,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分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的步骤S402至步骤S408:
步骤S402,交换机接收来自起呼局的消息。
其中,起呼局的消息可以是公共交换电话网端局通过中继网关入软交换呼叫的呼叫消息,也可以是通过会话初始协议相连的前向软交换入域呼叫的呼叫消息。
步骤S404,交换机根据起呼局的消息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
具体地,交换机根据公共交换电话网端局通过中继网关入软交换呼叫的呼叫消息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包括:交换机解析七号信令中的初始地址消息,其中,初始地址消息为交换机接收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端局通过中继网关入软交换呼叫的呼叫消息(即,前向局发送的初始地址消息);交换机根据解析成功的初始地址消息,在本地数据库进行查询;交换机从查询成功的初始地址消息中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
具体地,上述通过会话初始协议相连的前向软交换入域呼叫的呼叫信息携带两个软交换之间约定好的特定呼叫消息,实现前向局影响后向局选路的方案。
其中,主被叫相关信息包括主叫用户号码、主叫用户类型、主叫地址性质、主叫中继群号、被叫用户号码、被叫地址性质。
步骤S406,交换机根据预分析匹配条件对主被叫相关信息进行呼叫预分析匹配。
匹配预分析条件,即根据一定的输入信息执行预分析过程。在软交换的工程应用中,预分析匹配条件一般采用主叫用户类型、主叫区号、入中继群号、主叫地址性质、入网关节点、被叫地址性质等,另外,预分析匹配条件是采用链表结构存储在交换机中的。
预分析的匹配条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上述多种信息的组合。根据工程上的经验,呼叫预分析最多同时设置四种不同的分源条件即可满足各种分源需求,这四种条件在后台采用链表结构存储,输入的呼叫必须同时满足这四种条件才能被拦截,这样可以对呼叫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流处理。一般常用的设置预分析类型有主叫用户类别、承载能力、入中继群、呼叫源节点等,设定的分源条件几种分析类型之间的逻辑组合,例如主叫用户类别为“普通用户”“或者”入中继群为“45号”中继群。主要还是根据主叫的属性进行分源。
步骤S408,交换机对匹配成功的主被叫相关信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处理(即,分源处理)。
对预分析匹配条件进行匹配之后,就要对满足匹配条件的呼叫执行一定的处理,由于呼叫预分析技术目前主要用于解决号码分析器选择问题,即根据主被叫的相关信息选择正确的号码分析器,因此匹配后的分源处理方式应该包括:选择号码分析器、更换号码分析器、执行主被叫号码变换、执行主被叫号码规范化、更改主被叫用户类别、更改主被叫地址性质以及编辑处理呼叫中的其他信息,以使呼叫预分析技术更加强大,满足更多的需求。
在更换了正确的号码分析器之后,可以进行之后的号码分析、选路由的流程了,这些呼叫流程与正常的呼叫流程一致。软交换将被叫号码用新的号码分析器进行号码分析,根据号码分析的结果(本局落地或者是转接呼叫)将呼叫接续到本局的某个用户,或者是选择某个出局路由转接到其他的交换机上,接续呼叫。呼叫接续之后被叫振铃、应答、挂机,软交换出最后的通话计费信息,这些流程与正常的呼叫流程保持一致。
下面将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描述了在国际关口局中应用软交换,以实现按照多种条件对号码分析进行分源。软交换在国际关口局中,既要疏通落地业务又要进行转话业务。例如英国电信的中继来话可能是需软交换疏通落地的业务,也可能是经转越南的业务,因此对同一中继群的来话可能被叫号码的地址性质是不同的,因此可以通过被叫地址性质进行号码预分析,从而选择不同的号码分析器进行分析。
举例来说明,根据国际电话编码规则,我国的国际直拨代码为86,越南的国际直拨代码是84。假设某软交换位于我国,处于组网中国际局的位置。对于英国电信的来话中继发起的呼叫,在中继群上软交换配置的缺省的号码分析器为1,同时在此中继群上也配置号码预分析,在预分析中设置地址性质为国际有效时的号码分析器为2。这样,当英国电信发起到中国的呼叫,一个是越南的号码(84+区号+电话号码),一个是中国国内号码(86+区号+电话号码)。在国际局软交换来看,对于越南的号码,由于地址性质为国际有效,因此软交换会根据预分析中的配置,选择号码分析器2对被叫号码(84+区号+电话号码)进行分析,得到的选路结果是选择到越南的中继群。对于打往国内号码的呼叫,由于地址性质在预分析中没有匹配值,因此软交换会选用缺省的号码分析器1对“86+区号+电话号码”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国内的路由落地。
灵活的获取号码分析子的好处还有,可以将一些号码分析子专门分配用于特殊的用户,例如处理国际来话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描述了根据主叫用户类别进入不同的号码分析流程,以实现按照多种条件对号码分析进行分源。PSTN网络中,主叫用户类别有:话务员、普通类用户、优先类用户、普通类免费用户、普通类定期用户、优先类免费用户、优先类定期用户等,这些类别指示了主叫用户的特性。如果在软交换侧的呼叫预分析中,配置预分析条件为“主叫用户类别”,预分析值为PSTN网络中规定的各种主叫用户类型;预分析处理方式“更换号码分析器”,更换为软交换侧按照主叫用户类别不同而设定的号码分析器。之后使用新号码分析器对被叫号码进行分析,呼叫接续。这样,软交换的号码分析配置中,就可以按照主叫用户类别的不同来组织号码分析器,满足运营商的多种配置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是利用本发明的呼叫分析方法,基于公共交换电话网端局通过中继网关入软交换呼叫,实现按照多种条件对号码分析进行分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描述了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分析方法解决软交换外部模块希望参与软交换号码分析过程的问题。软交换在实际组网中与SCP、其他软交换等终端连接。SCP可以提供窄带智能业务;其他软交换与本软交换组成跨域网络。这些外部模块在某些业务逻辑上,可能希望参与本软交换的号码分析过程。这些外部模块可以与本软交换约定好:对某些呼叫根据某些特定信息执行特殊的号码分析器;然后在本软交换上,针对这些特定的信息执行呼叫预分析,更换成外部模块指定的号码分析器,实现特定的业务逻辑。
实施例4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向局影响后向局的号码分析过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交换机1中的主叫用户A呼叫交换机2中的被叫用户B时,主叫用户A摘机之后听拨号音并拨打被叫用户B的号码;交换机1对被叫号码B进行号码分析,发现需要呼叫到另一个交换机2上,于是执行选路的操作。在执行选路时,交换机1希望能够影响交换机2对被叫号码的分析,用指定的号码分析器来对被叫号码进行分析,因此记录“上下文标记”。这个上下文标记是交换机1和交换机2约定好的内容,用于指定特殊的号码分析器。交换机1在将本次呼叫发送到交换机2时,在Invite消息中携带该“上下文标记”。交换机2收到Invite消息后,识别出该“上下文标记”,执行呼叫预分析的过程,查找记录表来得到“上下文标记”对应的号码分析器,并且用这个号码分析器来对被叫号码进行号码分析,并且落地到被叫用户B上。这样,就实现了交换机1对交换机2上号码分析过程的影响。
除了两个交换机之间通过协商的“上下文标记”来进行呼叫预分析之外,交换机2还可以对交换机1进来的消息中的其他信息进行条件匹配,从而得到指定的号码分析器。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预分析处理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的步骤S602至步骤S612:
步骤S602,入局、入域带来主叫和被叫的相关信息(即,上述步骤S402)。
以PSTN端局通过媒体转换(TG)和信令转换(SG)接入入软交换的呼叫为例:主叫用户摘机后,PSTN交换机感知这个摘机事件,向主叫发送拨号音。主叫用户开始拨号,交换机A逐位检测拨号规则;当PSTN交换机收集全部被叫号码后,执行号码分析和选路的过程,根据配置的路由表确定下一跳交换机:软交换的TG和SG节点;PSTN交换机选择一条语音双向中继承载信道DS0,生成信令消息IAM(源信令点A,目的信令点B)发送到软交换SG节点。在软交换的SG节点,PSTN端局发送的IAM消息通过SG封装成M3UA消息,通过串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简称为SCTP)在IP网上发送给软交换七号协议适配模块;在软交换的TG节点,PSTN交换机发送的PCM语音信号被转换为RTP封装的语音包,在IP网上传输。软交换上的七号协议适配模块从消息中解析出原始的IAM消息,并查询本地数据库,可以查找到主叫用户号码、用户类型、地址性质、主叫中继群号等信息;被叫用户号码、地址性质等信息。这些都是下一步预分析匹配过程的输入信息。
如果本次呼叫是通过SIP协议相连的前向软交换入域呼叫,还可以通过扩展SIP协议,携带两个软交换之间约定好的特定呼叫消息,实现前向局影响后向局选路的方案。
步骤S604,呼叫预分析条件匹配过程(即,按最长匹配取预分析模板)。
在得到了预分析匹配的输入信息之后,将执行呼叫预分析技术的匹配过程,即根据一定的输入信息执行预分析匹配过程(即,上述步骤S406),这是本发明呼叫分析方法中的关键步骤。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预分析匹配条件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预分析的匹配过程中,匹配项、匹配关系、匹配值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匹配条件,其中,匹配项为前述的主叫用户类型、主叫区号、入中继群号、主叫地址性质、入网关节点、被叫地址性质等信息;匹配关系可以是逻辑关系中:等于、大于、小于、不等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匹配值表示匹配项在特定匹配关系下的一个比对值。如果是通过SIP协议相连的前向软交换入域呼叫,还可以通过SIP协议携带两个软交换之间约定好的特定呼叫消息,实现前向局影响后向局选路的方案。
图7中,呼叫预分析的匹配条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上述多种信息的组合,各个匹配条件之间可以为逻辑上“与、或、非”的关系。通常,呼叫预分析同时设置四种不同的匹配条件即可满足各种分源需求,这四个匹配条件在后台采用链表结构存储,输入的呼叫必须同时满足这四种条件才能被拦截,这样可以对呼叫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流处理。上述分流处理主要是根据主叫的属性进行分源。
呼叫预分析匹配结果的处理方式一般是返回新的号码分析器,之后软交换可以采用新的号码分析器来对当前呼叫进行分析,解决多区号问题;同时还可以进行一定的号码变换操作,即根据预分析匹配结果,对主被叫号码进行号码变换。
S606,按照匹配结果(即,取预分析结果)进行分源处理(即,上述步骤S408)。
在预分析匹配条件进行匹配之后,将对满足匹配条件的呼叫执行一定的处理,这是预分析技术的目标。由于呼叫预分析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前向局影响后向局号码分析的过程,即根据约定好的信息选择正确的号码分析器,因此,匹配后的分源处理方式包括:
A,更换号码分析器(即,变换索引)。
B,对主叫、被叫号码执行号码变换(即,利用新号码分析子进行号码变换),并将变换结果返回。
另外,由于呼叫预分析已经匹配出特定的呼叫,因此还可以对筛选出的呼叫执行其他操作,例如:对呼叫中的主被叫号码执行规范化,更改主叫、被叫用户类别,地址性质等。
呼叫预分析技术的实质是根据一定的匹配条件,对特定的呼叫进行预处理;并在呼叫匹配成功后对呼叫中的任何信息进行编辑处理。上述处理方式包括:更换号码分析器、执行主被叫号码变换等。另外,上述处理方式还包括对呼叫中的其他信息进行编辑处理,以便满足更多需求。
在更换正确的号码分析器之后,系统可以进行号码分析、选择路由的过程。
S608,使用新号码分析器进行号码分析、选择局路由。
步骤S608至步骤S612的呼叫流程与正常的呼叫流程相似。软交换利用新的号码分析器对被叫号码进行号码分析,并根据号码分析的结果(本局落地或者是转接呼叫)将呼叫接续到本局的某个用户或者选择某个出局路由转接到其他的交换机上,接续呼叫。
S610,呼叫接续,被叫振铃、应答、正常通话。
接续呼叫之后被叫振铃,主叫/被叫用户分别听回铃/振铃音呼叫;在被叫应答之后,主叫和被叫可以进行双向语音通话。
S612,通话结束,释放资源,产生计费信息。
在通话结束后,软交换释放各种资源,并根据最后一次号码分析的结果,按照当前用户的计费方式为本次通话计费,并在正确计费后结束整个呼叫流程。
其中,预分析的匹配条件一般采用主叫用户类型、主叫区号、入中继群号、主叫地址性质、入网关节点、被叫地址性质等信息。如果是通过SIP协议相连的前向软交换入域呼叫,还可以通过SIP协议携带两个软交换之间约定好的特定呼叫消息,实现前向局影响后向局选路的方案。
上述预分析的匹配条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上述多种信息的组合。通常,呼叫预分析同时设置四种不同的分源条件即可满足各种分源需求,输入的呼叫必须同时满足这四种条件才能被拦截,这样可以对呼叫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流处理。一般常用的设置预分析类型有主叫用户类别、承载能力、入中继群、呼叫源节点等,主要还是根据主叫的属性进行分源。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3和实施例4是利用本发明的呼叫分析方法,基于通过会话初始协议相连的前向软交换入域呼叫,以实现前向局影响后向局的号码分析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服务于目前的软交换网络,以及未来的IMS网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交换机根据预分析匹配条件对主被叫相关信息进行呼叫预分析匹配,并对匹配成功的主被叫相关信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处理,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按照多种条件对号码分析进行分源,并实现了软交换外部模块参与软交换号码分析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装置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分析装置,该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呼叫分析方法。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分析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包括接收模块81、获取模块82、匹配模块83、处理模块84。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接收模块81,用于接收来自起呼局的消息,其中,起呼局的消息可以是公共交换电话网端局通过中继网关入软交换呼叫的呼叫消息,也可以是通过会话初始协议相连的前向软交换入域呼叫的呼叫消息;
获取模块82,连接至接收模块81,用于根据接收模块81接收的起呼局的消息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其中,主被叫相关信息包括主叫用户号码、主叫用户类型、主叫地址性质、主叫中继群号、被叫用户号码、被叫地址性质;
匹配模块83,连接至获取模块82,用于根据预分析匹配条件对获取模块82获取的主被叫相关信息进行呼叫预分析匹配,其中,匹配预分析条件,即根据一定的输入信息执行预分析过程。在软交换的工程应用中,预分析匹配条件一般采用主叫用户类型、主叫区号、入中继群号、主叫地址性质、入网关节点、被叫地址性质等,另外,预分析匹配条件是采用链表结构存储在交换机中的;
处理模块84,用于对匹配模块83匹配成功的主被叫相关信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处理,上述处理包括:选择号码分析器、更换号码分析器、执行主被叫号码变换、执行主被叫号码规范化、更改主被叫用户类别、更改主被叫地址性质以及编辑处理呼叫中的其他信息,以使呼叫预分析技术更加强大,满足更多的需求。。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呼叫分析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基于公共交换电话网端局通过中继网关入软交换呼叫,上述获取模块82还包括:解析子模块91、查询子模块92、获取子模块93。下面对上述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解析子模块91,用于解析七号信令中的初始地址消息;查询子模块92,连接至解析子模块91,用于根据解析子模块91解析成功的初始地址消息,在本地数据库进行查询;获取子模块93,连接至查询子模块92,用于从查询子模块92查询成功的初始地址消息中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装置实施例中描述的呼叫分析装置具体可以用于上述软交换。装置实施例中描述的呼叫分析装置对应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在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进行过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服务于目前的软交换网络,以及未来的IMS网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交换机根据预分析匹配条件对主被叫相关信息进行呼叫预分析匹配,并对匹配成功的主被叫相关信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处理,具体地,采用在号码分析之前,根据一定的主被叫信息对呼叫进行分类,对满足预分析匹配条件(或者说特定分类)的呼叫,进行一定的处理,处理方式包括更换号码分析器和号码变换。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按照多种条件对号码分析进行分源,并实现了软交换外部模块参与软交换号码分析过程。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呼叫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软交换接收来自起呼局的消息;
所述软交换根据所述消息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
所述软交换根据预分析匹配条件对所述主被叫相关信息进行呼叫预分析匹配;
所述软交换对匹配成功的所述主被叫相关信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包括以下之一:
公共交换电话网端局通过中继网关入软交换呼叫的呼叫消息、通过会话初始协议相连的前向软交换入域呼叫的呼叫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交换根据所述公共交换电话网端局通过中继网关入软交换呼叫的所述呼叫消息获取所述主被叫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软交换解析七号信令中的初始地址消息,其中,所述初始地址消息为所述软交换接收的所述公共交换电话网端局通过中继网关入软交换呼叫的所述呼叫消息;
所述软交换根据解析成功的所述初始地址消息,在本地数据库进行查询;
所述软交换从查询成功的所述初始地址消息中获取所述主被叫相关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会话初始协议相连的前向软交换入域呼叫的呼叫消息为两个软交换之间预先约定的呼叫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被叫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主叫用户号码、主叫用户类型、主叫地址性质、主叫中继群号、被叫用户号码、被叫地址性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分析匹配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主叫用户类型、主叫区号、入中继群号、主叫地址性质、入网关节点、被叫地址性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分析匹配条件采用链表结构存储在所述软交换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选择号码分析器、更换号码分析器、执行主被叫号码变换、执行主被叫号码规范化、更改主被叫用户类别、更改主被叫地址性质、编辑处理呼叫中的其他信息。
9.一种呼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起呼局的消息;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消息获取主被叫相关信息;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预分析匹配条件对所述主被叫相关信息进行呼叫预分析匹配;
处理模块,用于对匹配成功的所述主被叫相关信息对应的呼叫进行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解析子模块,用于解析七号信令中的初始地址消息;
查询子模块,用于根据解析成功的所述初始地址消息,在本地数据库进行查询;
获取子模块,用于从查询成功的所述初始地址消息中获取所述主被叫相关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98677A CN102045463A (zh) | 2009-10-16 | 2009-10-16 | 呼叫分析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98677A CN102045463A (zh) | 2009-10-16 | 2009-10-16 | 呼叫分析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45463A true CN102045463A (zh) | 2011-05-04 |
Family
ID=43911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98677A Pending CN102045463A (zh) | 2009-10-16 | 2009-10-16 | 呼叫分析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45463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1504A (zh) * | 2011-09-19 | 2011-12-21 | 东南大学 | 一种融合通信中的来电弹屏系统及实现方法 |
CN102438086A (zh) * | 2011-09-19 | 2012-05-02 | 东南大学 | 一种融合通信中智能语音系统及实现方法 |
CN104348987A (zh) * | 2013-07-29 | 2015-02-11 |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减少号码分析的配置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5828387A (zh) * | 2016-05-23 | 2016-08-03 | 深圳市立华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2532546A (zh) * | 2020-11-24 | 2021-03-19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软交换的呼叫路由选择方法 |
-
2009
- 2009-10-16 CN CN2009101798677A patent/CN10204546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1504A (zh) * | 2011-09-19 | 2011-12-21 | 东南大学 | 一种融合通信中的来电弹屏系统及实现方法 |
CN102438086A (zh) * | 2011-09-19 | 2012-05-02 | 东南大学 | 一种融合通信中智能语音系统及实现方法 |
CN104348987A (zh) * | 2013-07-29 | 2015-02-11 |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减少号码分析的配置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4348987B (zh) * | 2013-07-29 | 2017-10-24 |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减少号码分析的配置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5828387A (zh) * | 2016-05-23 | 2016-08-03 | 深圳市立华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5828387B (zh) * | 2016-05-23 | 2017-05-31 | 深圳市立华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2532546A (zh) * | 2020-11-24 | 2021-03-19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软交换的呼叫路由选择方法 |
CN112532546B (zh) * | 2020-11-24 | 2022-08-12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软交换的呼叫路由选择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92683B2 (en) | Ad ringer | |
US7184529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necting a subscriber to an advertiser prior to call completion | |
EP0873637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computer network/internet telephone system | |
US7336649B1 (en) | Hybrid packet-switched and circuit-switched telephony system | |
US6064653A (en) | Internetwork gateway to gateway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 |
US7555109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er control of a distinctive ring | |
US6195416B1 (en) | Method to trap a called number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EP2003868A1 (en) | Setting up a connection via an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
US20030003927A1 (en) | Audio calling name and number delivery | |
CN100521631C (zh) | 产生回铃音的系统和方法 | |
WO1997050225A2 (en) | A system and a method to provide an audio calling name service implemented through an advanced intelligent network | |
CN102045463A (zh) | 呼叫分析方法及装置 | |
CN1913550B (zh) | 利用软交换实现固网查询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的方法 | |
CN100518216C (zh) | 一种实现不同网络间号码携带的方法 | |
WO200409581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ing back tone using a private automatic branch exchange | |
MXPA00012912A (es) | Linea arrendada de ip. | |
JP2000503496A (ja) | 伝搬遅延決定手順 | |
CN101068230B (zh) | 在媒体网关中实现用户交换机的方法 | |
CN101136975B (zh) | 一种下一代网络软交换系统中话务数据统计的方法及装置 | |
Peters | Voice over IP fundamentals | |
CN101610488A (zh) | 跨网络通讯工具统一编号及拨打系统及方法 | |
CN100571413C (zh) | 窄带放音设备用于宽带网络的方法 | |
CN101998001A (zh) | 一种基于软交换实现话务批发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0488295C (zh) | 下一代网络构架下的呼叫处理方法 | |
Cisco | Cisco Voice Telephon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