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9581A - 扳手以及扳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扳手以及扳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29581A CN102029581A CN 201010268742 CN201010268742A CN102029581A CN 102029581 A CN102029581 A CN 102029581A CN 201010268742 CN201010268742 CN 201010268742 CN 201010268742 A CN201010268742 A CN 201010268742A CN 102029581 A CN102029581 A CN 1020295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stener
- wrench
- torque
- torque force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扳手以及扳动方法,涉及电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操作人员无法对螺母、螺钉准确的施加合适的扭力的技术问题。该扳手,包括扳动件,用于对开设有螺纹的紧固件施加使紧固件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扭力;扭力测量装置,其与扳动件相连,用于在扳动件对紧固件施加扭力的同时,测量扭力的值;其中,扳动件,根据扭力测量装置测量到的扭力的值实时调整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的大小。该扳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开设有螺纹的紧固件施加使紧固件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扭力,同时使用扭力测量装置测量扭力的值;根据测量到的扭力的值,实时调整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的大小。本发明应用于扳动螺母、螺钉等紧固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扳手以及扳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刷电路板以及设置有印刷电路板的各种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印刷电路板制作过程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高精密数控钻设备、铣床设备等加工设备在精度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此种加工设备在维修过程要求保证其内各部件具有极其高的位置精度,例如:在主轴的维修、装配及将主轴安装到机器上时,扭力的大小有其要求,又如:X、Y、Z轴丝杆的拆卸,其安装精度要求更高,再加上维修空间狭小,维修难度很大。
在高精密数控钻设备、铣床设备等加工设备的维修、装配过程中,需要频繁使用扳手扳动螺母或螺钉。在使用现有的扳手扳动螺母或螺钉的过程中,对螺母或螺钉施加的扭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加工设备内不少重要部件的位置精度,所以对螺母或螺钉施加的扭力的大小也要求比较精确才行,但现有技术中对螺母或螺钉施加的扭力的大小主要由操作人员根据扳动扳手时的手感以及操作人员自己的操作经验来估计。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现有技术中,对螺母或螺钉施加的扭力的大小主要由操作人员根据扳动扳手时的手感以及操作人员自己的操作经验来估计,而即使是熟练的操作人员通过手感以及自己的操作经验估计而来的扭力通常均是不够精确的,所以无法精确地对螺母或螺钉施加合适的扭力,不熟练的操作人员更无法精确地施加合适的扭力,尤其在装配、维修高精密设备的核心部件时,若扭力施加稍大或稍小均有可能严重影响核心部件的安装精度,进而影响加工设备的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扳动方法以及应用该扳动方法的扳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操作人员无法对螺母、螺钉准确的施加合适的扭力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扳手,包括:
扳动件,用于对开设有螺纹的紧固件施加使所述紧固件绕所述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扭力;
扭力测量装置,其与所述扳动件相连,用于在所述扳动件对所述紧固件施加所述扭力的同时,测量所述扭力的值;
其中,所述扳动件根据所述扭力测量装置测量到的所述扭力的值实时调整对所述紧固件施加的所述扭力的大小。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扳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开设有螺纹的紧固件施加使所述紧固件绕所述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扭力,同时使用扭力测量装置测量所述扭力的值;
根据测量到的所述扭力的值,实时调整对所述紧固件施加的所述扭力的大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对开设有螺纹的紧固件施加使紧固件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扭力的同时,还可使用扭力测量装置测量扭力的值,这样,操作人员在装配、维修高精密设备时,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扭力测量装置精确的测量出来,无需由操作人员根据手感以及自己的操作经验来估计,故而在装配、维修高精密设备的核心部件时,可以根据扭力的值,实时调整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的大小,进而可以对紧固件施加更为准确的扭力,由于螺母与螺钉均为常用的紧固件,适宜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扳手以及扳动方法,所以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操作人员无法对螺母、螺钉准确的施加合适的扭力的技术问题;
同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的大小无需由操作人员根据手感以及自己的操作经验来估计,所以也没有必要使用熟练的操作人员,即使不是熟练的操作人员,只要会使用扭力测量装置便可以精确的测量出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的大小,然后根据所测扭力的大小来实时调整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最终将高精密设备上核心部件精确的安装到位,进而也保证了设备的加工精度,可见,无论是否是熟练的操作人员均可以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扳动方法或扳手来保证高精密设备上核心部件的安装精度以及加工设备的加工精度。
当然,本发明所提供的扳手以及扳动方法的也可以应用于扳动类似紧固件的其他零部件,进而也可以对类似紧固件的其他零部件施加更为合适的扭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扳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扳手未安装扳动件时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扳手中连接器的透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扳手中连接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扳手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张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扳手的加长杆的一张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扳手的扭力测试装置的一张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扳动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螺母、螺栓、螺钉等紧固件施加扭力更为精确、方便操作、进而可以降低高精密设备的装配、维修难度的扳手以及扳动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特别适用于需要精密定位、紧固的印刷电路板的装配。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扳手,包括:
扳动件1,用于对开设有螺纹的紧固件施加使紧固件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扭力;
扭力测量装置2,其与扳动件1相连,用于在扳动件1对紧固件施加扭力的同时,测量扭力的值;
其中,扳动件1根据扭力测量装置2测量到的扭力的值实时调整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的大小。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使用扳动件1对螺母、螺栓或螺钉等开设有螺纹的紧固件施加使紧固件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扭力的同时,还可使用扭力测量装置2测量扭力的值,这样,操作人员在装配、维修高精密设备时,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扭力测量装置2精确的测量出来,无需由操作人员根据手感以及自己的操作经验来估计,故而在装配、维修高精密设备的核心部件时,可以根据扭力的值,实时调整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的大小,进而对紧固件施加更为准确的扭力,螺母、螺栓与螺钉均为常用的紧固件,适宜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扳手以及扳动方法,所以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操作人员无法对螺母、螺钉准确的施加合适的扭力的技术问题;
同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的大小无需由操作人员根据手感以及自己的操作经验来估计,所以也没有必要使用熟练的操作人员,即使不是熟练的操作人员,只要会使用扭力测量装置2便可以精确的测量出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的大小,然后根据所测扭力的大小来实时调整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最终将高精密设备上核心部件精确的安装到位,进而也保证了设备的加工精度,可见,无论是否是熟练的操作人员均可以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扳动方法或扳手来保证高精密设备上核心部件的安装精度以及加工设备的加工精度。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扳手也可以应用于扳动类似紧固件的零部件,进而也可以对类似紧固件的零部件施加更为合适的扭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扭力测量装置2包括外壳21、设置于外壳21内的弹性器件22以及扭力显示盘23,其中:
扳动件1的第一端与弹性器件22相连,扳动件1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与紧固件相咬合的扳动部11;
当扳动部11与紧固件相咬合时,外壳21能够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而带动弹性器件22发生弹性变形,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器件22通过扳动件1的扳动部11对紧固件施加使紧固件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扭力,同时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器件22带动或触发扭力显示盘23显示扳动件1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的大小。
外壳21一方面对弹性器件22以及扭力显示盘23内的各器件起到了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操作人员抓拿扭力测量装置2的着力点。
本实施例中扳动部11采用套接于紧固件的径向外表面上或插接于紧固件头部凹槽内的方式与紧固件相咬合,例如:当紧固件为螺母或螺栓时,可以将扳动件1的扳动部11套接于螺母或螺栓的径向外表面上,从而使得扳动部11与紧固件相咬合,当紧固件为螺钉或螺栓时,将扳动件1的扳动部11插接于螺钉头部凹槽内,然后转动扭力测量装置2的外壳21,使得外壳21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这样,转动扭力测量装置2的外壳21的过程中,外壳21会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并带动弹性器件22发生弹性变形,同时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器件22会带动扳动件1的扳动部11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由于扳动部11与紧固件相咬合,所以扳动件1的扳动部11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时,扳动部11会对紧固件施加使紧固件的扭力,同时,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器件22还会带动或触发扭力显示盘23显示扳动件1转动的力的大小。
由上可见,扳动件1在通过扳动部11扳动紧固件的同时,会将扭力传递给弹性器件22,并由弹性器件22传递给扭力显示盘23,最终扭力会带动或触发扭力显示盘23显示扳动件1转动的力的大小,从而实现在扳动紧固件的同时完成对施加于紧固件上的扭力的测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本实施例中扳手还包括如图1或图2所示把手12,把手12被可拆卸地固定于外壳21上。
把手12的设置能够增大外壳21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时的转动力矩,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转动外壳21的操作更为省力也更为平稳。同时,由于把手12被可拆卸固定于外壳21上,所以可以设计多个尺寸不同的把手12,在安装空间比较小时,可以使用尺寸较小的把手12,反之,则可以使用尺寸较大的把手12。
把手12优选为采用如图1所示螺纹连接结构可拆卸安装于外壳21上。本实施例中外壳21上开设有螺孔,把手12端部外表面开设有与螺孔相适配的螺纹。使用时,可将把手12端部开设有螺纹的部分旋合于螺孔内。
螺纹连接结构安装与拆卸均比较方便,且通过把手12带动外壳21转动时,把手12不易出现松脱现象。本实施例中把手12也可以使用插接、套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外壳21上,当然,把手12也可以采用焊接、铆接等方式与外壳21相固连。
本实施例中两个把手12对称设置于外壳21的两侧面。这种结构使用把手12转动外壳21时,不仅操作人员更为省力,而且外壳21两侧面受力会更为平衡,外壳21转动会更为平稳、更有利于保持外壳21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
考虑到实际工作环境,可能需要使扳动部11能够在延长到更远的位置进行操作(即,提供扭力)。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扳动件1沿其轴向方向的长度是可调节的,由于扳动件1沿其轴向方向的长度是可调节的,故而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本发明扳手的过程中安装螺母、螺栓、螺钉等紧固件操作空间的大小来调节扳动件1沿其轴向方向的长度,使得扳动件1一端的扳动部11能够在更大的距离范围内操作,从而扩大了本发明所提供的扳手的使用场合。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适合规格的加长杆13实现扳动件1的更大的工作范围,具体例示在图1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扳动件1包括加长杆13、连接器14以及扳动杆15,其中:加长杆13的第一端(图1中加长杆13的上端)作为扳动件1的第一端且与弹性器件22相连,加长杆13的第二端(图1中加长杆13的下端)通过连接器14与扳动杆15的第一端(图1中扳动杆15的上端)相连;扳动杆15的第二端(图1中扳动杆15的下端)作为扳动件1的第二端且设置有扳动部11;
当扳动部11与紧固件相咬合时,外壳21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弹性器件22发生弹性变形,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器件22会带动加长杆13、连接器14以及扳动杆15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
加长杆13、连接器14以及扳动杆15可以分别设计为多个不同的规格尺寸,这样,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空间的需要以及紧固件的型号或类型选用不同规格的加长杆13、连接器14或扳动杆15,例如:可以将设计多个轴向尺寸不同的多个加长杆13,当紧固件周围的操作空间较大时,可以选用轴向尺寸较大的加长杆13,反之可以选择轴向尺寸较小的加长杆13,同理,连接器14或扳动杆15也可以设计多个轴向尺寸不同的规格供操作人员选用。当然,本实施例中加长杆13、连接器14以及扳动杆15的径向尺寸(与轴向尺寸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设计为多个规格,由于通常径向尺寸越大,则加长杆13、连接器14以及扳动杆15的强度也越高,所以需要对紧固件施加较大的扭力时,可以选用径向尺寸较大的加长杆13、连接器14或扳动杆1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4与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相套接,加长杆13的第二端和/或扳动杆15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形状如图4所示呈非圆形,例如椭圆形或多边形。
这种结构的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不仅便于加工,而且当连接器14套接于加长杆13的第二端和/或扳动杆15的第一端上之后,转动加长杆13、扳动杆15以及连接器14其中任一个,便可以带动其他两个转动。当然,本实施例中加长杆13的第二端和/或扳动杆15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或以上几种形状的组合,只要不是圆形即可,横截面形状并不仅限于以上几种。
连接器14可以呈筒状,优选地呈两端开设有可与加长杆13第二端和/或扳动杆15第一端相套接的凹部的杆状或柱状。凹部与加长杆13第二端和/或扳动杆15第一端以相套接的方式相连接。只要连接器14可以采用套接的方式与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相配合,且连接器14与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相配合的配合结构可以在连接器14、加长杆13或扳动杆15三个部件其中的一个部件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时,能够同时带动其他的两个部件绕紧固件的轴心线方向转动即可。
当然,也可以在加长杆13的第二端和/或扳动杆15的第一端开设可与连接器14相套接的凹部,此时,连接器14的凹部采用套接的方式与加长杆13的第二端和/或扳动杆15的第一端配合连接。连接器14的凹部与加长杆13的第二端和/或扳动杆15的第一端套接之后,在外壳21以及弹性器件22的带动下,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加长杆13可以同时带动连接器14以及扳动杆15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从而实现将扭力传递至紧固件。
如图1所示加长杆13的第一端和/或扳动杆15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形状呈非圆形,例如可以为椭圆形或多边形,优选为如图4所示呈正六边形,呈正六边形的形状不仅加工制造方便,而且这种形状可以使得加长杆13的第一端和/或扳动杆15的第二端的侧部外表面与连接器14的内壁之间所形成的连接结构强度较高,加长杆13、扳动杆15与连接器14一同转动时,不易发生打滑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加长杆13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与扳动杆15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为相似形时,加长杆13的横截面的面积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等于扳动杆15的横截面的面积。
当加长杆13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等于扳动杆15的横截面的面积时,扳动杆15的径向尺寸(与其轴向尺寸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加长杆13的径向尺寸,即扳动杆15比加长杆13更粗,这样,扳动杆15的扳动部11的径向尺寸也可以设计大一些,进而可以与更多径向尺寸不同的紧固件相套接,可见,上述设计扩大了扳动杆15的适用范围。当加长杆13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等于扳动杆15的横截面的面积时,即扳动杆15比加长杆13更细,这样,扳动杆15的扳动部11的径向尺寸也可以设计小一些,进而可以与更多头部凹槽尺寸不同的紧固件(例如:开设有头部凹槽的螺钉或螺栓)相咬合,可见,上述设计进一步扩大了扳动杆15的适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14设置有连接加强结构,其中连接加强结构通过磁吸力而与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加强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器14设置有连接加强结构3,且如图1所示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的外表面设置有如图6所示防脱槽33,当连接器14与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套接到位时,连接加强结构3与防脱槽33相互接合以加强连接。优选地,连接加强结构3包括:开设于连接器14内壁的沉孔30;卡在沉孔30内且能够部分地突出到沉孔30之外的防脱件31以及设置在沉孔30的底面与防脱件31之间的沉孔弹簧32,沉孔弹簧32能够使防脱件31部分地突出到沉孔30之外;或者,连接加强结构3包括:开设于连接器14内壁的沉孔30、和卡在沉孔30内且能够部分地突出到沉孔30之外的高弹力的防脱件31;其中,当连接器14与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套接到位时,连接加强结构3的防脱件31部分地突出到沉孔30之外而与防脱槽33相互接合以加强连接。
当如图1所示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在连接器14内安装到位时,防脱件31嵌于防脱槽33内,此时,防脱件31不仅会对防脱槽33底面施加一个径向压力,并且还会对防脱槽33的侧壁施加一个轴向方向的防脱力,由此可见,防脱槽33与防脱件31的配合作用可以更为有效的避免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连接器14的轴向方向掉落。
防脱件31的能够突出到沉孔30之外的部分朝远离沉孔底面的方向呈渐缩的凸形,优选为如图5所示呈球状、棱台状或圆台状,当连接器14与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套接到位时,防脱件31嵌于防脱槽33内。呈球状、棱台状或圆台状的防脱件31,可以使得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与连接器14进行套接操作时,防脱件31各处与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之间摩擦力比较均匀,便于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的拔插操作,方便装配与拆卸。
防脱件31在沉孔30内并接近沉孔30端口的部分的尺寸大于沉孔30端口尺寸,从而会受到沉孔30端口的阻挡与限制,故而防脱件31只能部分地突出到沉孔30之外而不会从沉孔30中脱出。
在沉孔弹簧32的弹力作用下,沉孔弹簧32的弹力使防脱件31的一部分延伸出沉孔30的端口。当如图1所示连接器14与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相套接时,防脱件31在沉孔弹簧32的弹力作用下会对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施加一个径向压力,该径向压力会增大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与防脱件31之间的摩擦力,故而不仅可以更为有效的避免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连接器14的轴向方向掉落,而且当拆卸加长杆13和/或扳动杆15时,防脱件31会压缩沉孔弹簧32,并缩回沉孔30内,所以拆卸操作也更为省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沉孔弹簧32可以是具有弹力的器件,沉孔弹簧32不仅可以是常用的弹簧,而且可是弹片或胶垫等具有弹力的器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防脱件31由高弹力材料制成,防脱件31可以直接抵靠沉孔底面并部分地突出到沉孔之外而无需设置沉孔弹簧32。
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长杆13、连接器14和/或扳动杆15可以为具有磁性吸力的部件,这样,加长杆13、连接器14和/或扳动杆15依靠磁性吸力加强连接并可克服其自身重力的影响,从而避免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例如自身重力之类的原因导致其互相配合的结构互相脱开。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扭力测量装置2为扭力表或压力测试表,其中:
当扭力测量装置2为扭力表时,弹性器件22为扭力表内的弹簧,优选为扭簧。扭力表是一种专用于测量扭力的装置,具有使用简单、方便,且测量精确度高的优点。弹簧是弹性强、成本低的器件,适宜应用于扭力表中,尤其是扭簧更适宜应用于旋转变形的场合,所以设置弹簧的扭力表还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当然,本实施例中弹性器件22也可以为弹片或皮筋等其他具有弹性的器件。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弹性器件22与扳动件1之间还设置有与扳动件1相套接的连接部24,连接部24与弹性器件22相固连。由于如图7所示连接部24与如图1所示扳动件1相套接的配合结构是一种可拆卸连接方式,这种可拆卸连接方式使得扳动件1可以自由拆卸,进而可以根据安装空间的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扳动件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4优选为呈筒状,扳动件1为呈杆状(此时,可以包括加长杆13),优选为呈正六棱柱状,扳动件1插接于连接部24内的同时连接部24也套接于扳动件1外,此时,连接部24的内壁与扳动件1的外表面相抵靠。
当外壳21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并带动弹性器件22变形时,发生变形的弹性器件22会带动与其固连的连接部24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转动的连接部24又会带动与其相套接的扳动件1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
本实施例中弹性器件22与连接部24可以采用诸如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或捆绑等可拆卸连接方式相连,从而可以使得弹性器件22在外壳21的作用下发生形变时也会带动连接部24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
当然,由于本实施例中当弹性器件22将外壳21对紧固件所施加的扭力传递给扳动件时,发生变形的弹性件22便可以同时带动或触发扭力显示盘23显示扳动件1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的大小,从而实现对扭力的测量,所以本实施例中弹性器件22也可以不与连接部24相固连,只要外壳21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并带动弹性器件22变形时,发生变形的弹性器件22会带动连接部24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从而可以将外壳21对紧固件所施加的扭力传递给扳动件即可。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4的内壁也可以设置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如图5所示连接加强结构3类似的结构以增强连接部24与扳动件1之间的套接连接的可靠性。同理,扳动件1外表面与连接部24的内壁相抵靠的部分也可以开设与如图6所示防脱槽33类似的槽,从而进一步增强连接部24与扳动件1之间的套接连接的可靠性。当然,连接部24与扳动件1也可以采用磁性材料制成,这样,可以依靠磁力克服重力对两者之间连接可靠性的影响。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扭力测量装置2也可以采用压力测试表或其他可以测量压力或拉力强弱的测试表。具体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将压力测试表按压于扳手的把手12上,然后通过压力测试表对把手12施压,这样,操作人员便可以在对紧固件或类似紧固件的零部件施加扭力时,测量所施加的扭力的大小,从而实时调整扭力的大小。
扭力表为机械式扭力表或数字式扭力表。表盘式扭力表或数字式扭力表均为成本低廉的扭力表,有助于降低本发明所提供扳手的成本,同时,表盘式扭力表或数字式扭力表还具有便于查看扭力值的优点,
上述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扳手为手动扳手,上述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扳手还可以为电动扳手,当扳手为电动扳手时,扳动件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由电力提供。通过电力(例如:使用电动机或电池)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会使得扭动紧固件的操作更为均匀、省力。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扳手中可设置相应的力传感器以配合扳动件工作。
本实施例中扳手还包括与扭力测量装置2相连的警示装置,当扭力测量装置所测到的扭力超过预定的扭力值时,警示装置发出音频、视频或振动方式的警示。警示装置发出音频、视频或振动方式的警示时,既可以以播放音频信号(例如:鸣笛、响铃)、播放视频信号(例如:播放画面或闪烁灯光)的方式发出警示,也可以通过振动或其他方式发出警示。
警示装置可以在扳手对紧固件施加使紧固件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扭力超过预定值时,以播放音频信号、播放视频信号或以振动方式警示操作人员,从而可以提醒操作人员此时紧固件已经安装就位,应立即停止对紧固件施加扭力以结束扭转操作,进而避免过大的扭力使得紧固件被扭动过度。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扳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开设有螺纹的紧固件施加使紧固件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扭力,同时,使用扭力测量装置(例如如图1所示扭力测量装置2)测量扭力的值;
S2、根据测量到的扭力的值,实时调整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力的大小。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对螺母或螺钉等开设有螺纹的紧固件施加使紧固件绕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扭动力的同时,还可使用如图1所示扭力测量装置2测量扭动力的值,这样,操作人员在装配、维修高精密设备时,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扭力测量装置2精确的测量出来,无需由操作人员根据手感以及自己的操作经验来估计,故而在装配、维修高精密设备的核心部件时,可以根据扭动力的值,实时调整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动力的大小,进而对紧固件施加更为准确的扭动力,由于螺母与螺钉均为常用的紧固件,适宜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扳动方法,所以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操作人员无法对螺母、螺钉准确的施加合适的扭动力的技术问题;
同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动力的大小无需由操作人员根据手感以及自己的操作经验来估计,所以也没有必要使用熟练的操作人员,即使不是熟练的操作人员,只要会使用扭力测量装置2便可以精确的测量出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动力的大小,然后根据所测扭动力的大小来实时调整对紧固件施加的扭动力,最终将高精密设备上核心部件精确的安装到位,进而也保证了设备的加工精度,可见,无论是否是熟练的操作人员均可以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扳动方法或扳手来保证高精密设备上核心部件的安装精度以及加工设备的加工精度。
由上可见,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扳动方法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扳手具有相同的特定技术特征,所以两者不仅具有单一性,而且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扳手,包括:
扳动件,用于对开设有螺纹的紧固件施加使所述紧固件绕所述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扭力;
扭力测量装置,其与所述扳动件相连,用于在所述扳动件对所述紧固件施加所述扭力的同时,测量所述扭力的值;
其中,所述扳动件根据所述扭力测量装置测量到的所述扭力的值实时调整对所述紧固件施加的所述扭力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测量装置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弹性器件以及扭力显示盘,其中:
所述扳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器件相连,所述扳动件的第二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紧固件相咬合的扳动部;
当所述扳动部与所述紧固件相咬合时,所述外壳能够绕所述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而带动所述弹性器件发生弹性变形,发生弹性变形的所述弹性器件通过所述扳动部对所述紧固件施加使所述紧固件绕所述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扭力,同时发生弹性变形的所述弹性器件带动或触发所述扭力显示盘显示所述扳动件对所述紧固件施加的所述扭力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外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动件沿其轴向的长度是可调节的;或者,所述扳动件包括加长杆、连接器以及扳动杆,其中:所述加长杆的第一端作为所述扳动件的第一端且与所述弹性器件相连,所述加长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扳动杆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扳动杆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扳动件的第二端且设置有所述扳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长杆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扳动杆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为相似形时,所述加长杆的所述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等于或大于等于所述扳动杆的所述横截面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加长杆和/或所述扳动杆相套接,所述加长杆的第二端和/或所述扳动杆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形状呈非圆形,例如椭圆形或多边形;
优选地,所述加长杆的第二端和/或所述扳动杆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形状呈正六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设置有连接加强结构,所述连接加强结构通过磁吸力而与所述加长杆和/或所述扳动杆加强连接;或者,
所述连接器设置有连接加强结构,且所述加长杆和/或所述扳动杆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脱槽,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加长杆和/或所述扳动杆套接到位时,所述连接加强结构与所述防脱槽相互接合以加强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加强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连接器内壁的沉孔、卡在所述沉孔内且能够部分地突出到所述沉孔之外的防脱件、和设置在所述沉孔的底面与所述防脱件之间的沉孔弹簧,所述沉孔弹簧能够使所述防脱件部分地突出到所述沉孔之外;或者,所述连接加强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连接器内壁的沉孔、和卡在所述沉孔内且能够部分地突出到所述沉孔之外的高弹力的防脱件;其中,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加长杆和/或所述扳动杆套接到位时,所述连接加强结构的防脱件部分地突出到所述沉孔之外而与所述防脱槽相互接合以加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测量装置为扭力表或压力测试表,优选地为机械式扭力表或数字式扭力表,其中:
当所述扭力测量装置为扭力表时,所述弹性器件为扭力表内的弹簧,
优选地,所述弹性器件与所述扳动件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扳动件相套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性器件相固连。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为电动扳手或手动扳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扳手还包括与所述扭力测量装置相连的警示装置,当所述扭力测量装置所测到的所述扭力超过预定的扭力值时,所述警示装置发出音频、视频或振动方式的警示。
11.一种扳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开设有螺纹的紧固件施加使所述紧固件绕所述紧固件的轴心线转动的扭力,同时使用扭力测量装置测量所述扭力的值;
根据测量到的所述扭力的值,实时调整对所述紧固件施加的所述扭力的大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68742 CN102029581A (zh) | 2010-08-31 | 2010-08-31 | 扳手以及扳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68742 CN102029581A (zh) | 2010-08-31 | 2010-08-31 | 扳手以及扳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29581A true CN102029581A (zh) | 2011-04-27 |
Family
ID=43883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268742 Pending CN102029581A (zh) | 2010-08-31 | 2010-08-31 | 扳手以及扳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29581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56540A (zh) * | 2016-10-19 | 2017-04-05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凸焊螺母焊接强度检测工装 |
CN106737326A (zh) * | 2016-11-11 | 2017-05-31 | 苏州创必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带有扭力控制的活动扳手 |
CN107243862A (zh) * | 2016-03-24 | 2017-10-13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螺纹拧紧方法及螺纹拧紧装置 |
CN111730546A (zh) * | 2020-06-23 | 2020-10-02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一种数显式压圈力矩紧固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1334U (zh) * | 1990-10-18 | 1991-07-24 | 国营东方仪器厂 | 数显力矩扳手 |
CN2305276Y (zh) * | 1997-08-12 | 1999-01-27 | 谢智庆 | 工具加长杆连接装置 |
CN1461692A (zh) * | 2002-05-28 | 2003-12-17 | 谢智庆 | 工具加长扳杆接合结构 |
EP1462221A1 (en) * | 2003-03-24 | 2004-09-29 | Kuken Co. Ltd | Wrench |
CN1651195A (zh) * | 2004-02-05 | 2005-08-10 | 株式会社山下工业研究所 | 套筒扳手用手柄 |
CN2853298Y (zh) * | 2005-11-18 | 2007-01-03 | 周浪平 | 一种增力扳手 |
WO2007062229A1 (en) * | 2005-11-28 | 2007-05-31 | Snap-On Incorporated | Torque-angle instrument |
CN200960642Y (zh) * | 2006-09-28 | 2007-10-17 | 浙江三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显示输入扭力的卡盘扳手 |
CN201208728Y (zh) * | 2008-06-20 | 2009-03-18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组合式多功能螺栓拆卸工具 |
-
2010
- 2010-08-31 CN CN 201010268742 patent/CN10202958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1334U (zh) * | 1990-10-18 | 1991-07-24 | 国营东方仪器厂 | 数显力矩扳手 |
CN2305276Y (zh) * | 1997-08-12 | 1999-01-27 | 谢智庆 | 工具加长杆连接装置 |
CN1461692A (zh) * | 2002-05-28 | 2003-12-17 | 谢智庆 | 工具加长扳杆接合结构 |
EP1462221A1 (en) * | 2003-03-24 | 2004-09-29 | Kuken Co. Ltd | Wrench |
CN1651195A (zh) * | 2004-02-05 | 2005-08-10 | 株式会社山下工业研究所 | 套筒扳手用手柄 |
CN2853298Y (zh) * | 2005-11-18 | 2007-01-03 | 周浪平 | 一种增力扳手 |
WO2007062229A1 (en) * | 2005-11-28 | 2007-05-31 | Snap-On Incorporated | Torque-angle instrument |
CN200960642Y (zh) * | 2006-09-28 | 2007-10-17 | 浙江三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显示输入扭力的卡盘扳手 |
CN201208728Y (zh) * | 2008-06-20 | 2009-03-18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组合式多功能螺栓拆卸工具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43862A (zh) * | 2016-03-24 | 2017-10-13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螺纹拧紧方法及螺纹拧紧装置 |
CN106556540A (zh) * | 2016-10-19 | 2017-04-05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凸焊螺母焊接强度检测工装 |
CN106556540B (zh) * | 2016-10-19 | 2019-09-10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凸焊螺母焊接强度检测工装 |
CN106737326A (zh) * | 2016-11-11 | 2017-05-31 | 苏州创必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带有扭力控制的活动扳手 |
CN111730546A (zh) * | 2020-06-23 | 2020-10-02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一种数显式压圈力矩紧固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20168B (zh) | 扭力控制方法及其扭力控制装置 | |
TWI517939B (zh) | 組合扭力扳手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5606289A (zh) | 一种螺栓拧紧力矩系数测量装置 | |
JP5555926B2 (ja) | 固定用ねじの締め付け器具 | |
CN102029581A (zh) | 扳手以及扳动方法 | |
US20140096985A1 (en) | Method and mechanism for the indirect coupling torque control | |
JP2012149764A (ja) | ねじ | |
CN204831677U (zh) | 测量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紧固轴力的装置 | |
CN201837490U (zh) | 扭力传感器 | |
US10317303B2 (en) | Tension and torque calibration apparatus | |
JP2014525578A (ja) | 荷重表示装置 | |
CN203712601U (zh) | 一种无油轴承拆装工具 | |
CN104827430B (zh) | 一种用于电力行业的气动扳手的定扭力装置 | |
CN112706122A (zh) | 一种盘扣支架用拆除工具 | |
CN206663115U (zh) | 一种带测力装置的手动螺旋顶推杆 | |
CN206132285U (zh) | 一种转矩测量装置 | |
CN202814608U (zh) | 扭矩测量装置 | |
CN214265429U (zh) | 一种盘扣支架用拆除工具 | |
CN210953204U (zh) | 螺栓预紧力测试与疲劳试验装置 | |
CN222299009U (zh) | 扭矩传感器组件以及力矩扳手 | |
CN202659679U (zh) | 带压紧力显示的紧固螺杆 | |
CN206663091U (zh) | 螺丝刀防过载接头、螺丝刀组件及螺丝刀 | |
CN211601822U (zh) | 一种测量装置 | |
CN212794783U (zh) | 螺纹件拧紧度模拟训练装置 | |
CN205619919U (zh) | 一种表面应变计安装定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