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4131A - 非接触式感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式感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24131A CN102024131A CN200910176155XA CN200910176155A CN102024131A CN 102024131 A CN102024131 A CN 102024131A CN 200910176155X A CN200910176155X A CN 200910176155XA CN 200910176155 A CN200910176155 A CN 200910176155A CN 102024131 A CN102024131 A CN 1020241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housing
- cover plate
- light guid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包括有一盖板、一壳体、一底座、一导光模块、一电路板及二侧板。该盖板包含一透明显示窗、多个灯号显示孔以及一感应元件;该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一开孔、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及一第二开孔;该底座与壳体并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导光模块包含一上扩散板、一导光板及一下扩散板;该电路板设置于壳体与底座间的容置空间中,电路板设有一天线模块、一电源启动器、一讯息显示面板、多个第一发光元件、至少一电池、至少一外部电脑连接孔、至少一安全机制卡及至少一声音警示模块;该二侧板分别结合于外壳与底座间的容置空间中相对的二内侧面上,该二侧板面向导光模块的端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本发明可在不同交易状态之下发出不同颜色警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感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一含有多个发光元件,并可将光源通过一导光模块而显示于一可透光的感应元件上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信用卡早在18世纪中叶,就有类似的概念。但到了20世纪初期才出现实体卡片的形式。20世纪初期,美国人摩理斯(Auther Morris)发明了信用卡,卡片则是以金属制成。虽然发行对象有限、受限使用场所,但由于标榜可以“先享受,后付款”,果然吸引大型企业开始推出信用卡,美国通用石油公司在1924年,即发行了“油品信用卡”,最初当成送给公司职员及特定客户的贵宾卡,由于反应不错,后来更扩及一般民众,做为促销油品的手段。其他石油公司则在激烈的竞争下,亦陆续推出各式信用卡因应。从此信用卡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其他业种如电话、航空、铁路公司等,亦纷纷推出信用卡招揽客户。
现代信用卡的雏型,可说直到1951年大来卡(Diners Card)问世才形成。大来卡公司先替持卡人垫款,并向商家索取手续费。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而商店范围亦逐渐从餐饮业,延伸至一般零售业及旅游相关行业。1959年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开始发卡,凭借丰富的旅游经验,顺利将业务范围扩及美国以外的地区。
1950年代的信用卡的发展,除了建立了持卡人(Cardholder)消费,不需付现,发卡银行(Issuer Bank)向特约商店(Merchant)收取手续费(Merchant Discount)的模式,更提供循环信用付款方式,持卡人付费颇具弹性,银行增加利息收入。尔后,持卡人逐渐习惯利用循环信用,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开始蓬勃。
现有习知的信用卡读取装置,装置表面仅提供一讯息显示荧幕,交易过程的所有讯息皆只会以文字显示于该讯息显示荧幕上。但是这样的显示方式必须逐字端看文字内容才能得知交易讯息,若能以更直观的方式显示交易讯息,实能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再者,习知的信用卡读取装置,是装置表面设有一开槽,可将信用卡插入该开槽后,再由设置于装置中的一读取模块读取信用卡上的磁条或芯片资讯,以进行后续的交易流程。但是使用此种习知的信用卡读取装置时,信用卡必须以特定的端面及方向插入其开槽,该读取模块才得以读取信用卡上的磁条或晶片资讯,若信用卡上无标示插入方向或插入方向标示不清,常会造成使用上的困扰。又由于信用卡插入开槽的次数增加,常会造成信用卡本身或读取装置的磨损,此亦为需要改进之处。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信用卡读取装置在产品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及方法又没有适切的结构及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前述的问题与缺失,发明人以多年的经验累积,并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在不断试作与修改的后,始有本发明的一种非接触式感应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感应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在不同交易状态之下发出不同颜色警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感应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无线感应技术进行交易媒介,使用者不需将信用卡或其他种类的交易卡片与交易装置接触即可进行交易。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包含:一盖板,该盖板包含一透明显示窗、多个灯号显示孔以及一感应元件,该感应元件是由透光材料构成;一壳体,该壳体的其中一端面与盖板结合,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一开孔、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及一第二开孔,该第一开孔在壳体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盖板的该透明显示窗,该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在壳体上设置的位置与数量相对应于盖板的该多个灯号显示孔,该第二开孔在壳体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盖板的该感应元件;一底座,该底座与壳体结合盖板的相反端面作结合,且壳体与底座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一导光模块,该导光模块包含一上扩散板、一导光板及一下扩散板,该上扩散板是一中空的框型结构,该导光板叠设于上扩散板与该下扩散板之间,导光模块设置于壳体与底座间的该容置空间中,并且导光模块以上扩散板的端面与壳体的第二开孔周缘连接;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于壳体与底座间的容置空间中,且电路板的部分表面与导光模块的下扩散板端面结合,电路板设有一天线模块、一电源启动器、一讯息显示面板、多个第一发光元件、至少一电池、至少一外部电脑连接孔、至少一安全机制卡及至少一声音警示模块,该天线模块通过盖板上的感应元件侦测含有特定标签的物件,并将标签讯息传送至电路板,该讯息显示面板及该多个第一发光元件设置于电路板上朝向壳体及盖板的端面,并且讯息显示面板在电路板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壳体的第一开孔及盖板的透明显示窗,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在电路板上设置的位置与数量相对应于壳体的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及盖板的多个灯号显示孔,其中,每一第一发光元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及二侧板,该二侧板分别结合于外壳与底座间的容置空间中相对的二内侧面上,且该二侧板皆紧邻于导光模块的侧边,该二侧板面向导光模块的端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发光元件,该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是依该二侧板的较长边的方向作直线排列设置,其中,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含有多种颜色种类,且不同颜色种类的第二发光元件交错直线排列于二侧板上;其中,电路板接收到天线模块所传送的资讯后,所进行的处理状态显示于讯息显示面板上,同时电路板指令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及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依照不同状况发出相对应颜色的光源,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通过壳体的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而显示于盖板上的多个灯号显示孔,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通过导光模块及壳体的第二开孔而显示于盖板的透光的感应元件上。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包含:一盖板,该盖板包含一透明显示窗及一感应元件,该感应元件是由透光材料构成;一壳体,该壳体的其中一端面与盖板结合,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一开孔及一第二开孔,该第一开孔在壳体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盖板的该透明显示窗,该第二开孔在壳体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盖板的该感应元件;一底座,该底座与壳体结合盖板的相反端面作结合,且壳体与底座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一导光模块,该导光模块包含一上扩散板、一导光板及一下扩散板,该上扩散板是一中空的框型结构,该导光板叠设于上扩散板与该下扩散板之间,导光模块设置于壳体与底座间的该容置空间中,并且导光模块以上扩散板的端面与壳体的第二开孔周缘连接;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于壳体与底座间的容置空间中,且电路板的部分表面与导光模块的下扩散板端面结合,电路板还设有一天线模块、一电源启动器及一讯息显示面板,该天线模块通过盖板上的感应元件侦测含有特定标签的物件,并将标签讯息传送至该中央处理单元,该讯息显示面板设置于电路板上朝向壳体及盖板的端面,并且讯息显示面板在电路板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壳体的第一开孔及盖板的透明显示窗;及二侧板,该二侧板分别结合于壳体与底座间的容置空间中相对的二内侧面上,且该二侧板皆紧邻于导光模块的侧边,该二侧板面向导光模块的端面分别设有多个发光元件,该多个发光元件是依该二侧板的较长边的方向作直线排列设置,其中,多个发光元件含有多个颜色种类,且不同颜色种类的发光元件交错直线排列于二侧板上;其中,电路板接收到天线模块所传送的资讯后,所进行的处理状态显示于讯息显示面板上,同时电路板指令多个发光元件发出光源,多个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通过导光模块及壳体的第二开孔而显示于盖板的透光的感应元件上。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中,各元件间的结合以螺丝作锁付紧迫固定。
前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中,各元件间的结合以卡勾结构互相卡合,不需螺丝作锁付紧迫固定。
前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中所述的导光板将该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传导至该上扩散板、该下扩散板及该盖板的该感应元件中。
前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中所述的上扩散板及该下扩散板将该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均匀化,使光源能均匀地传导至该盖板的该感应元件中。
前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中所述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
前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中所述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非接触式感应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藉由不同颜色种类的发光元件,可在不同交易状态之下发出不同颜色警示,让使用者可直觉性的了解目前的交易情形,使接下来的操作更加简易及方便,加速交易时程。
二、本发明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是利用无线感应技术进行交易媒介,使用者不需将信用卡或其他种类的交易卡片与交易装置接触即可进行交易,如此一来可简化及加速交易流程,亦不易造成卡片及机器的磨损。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包括有一盖板、一壳体、一底座、一导光模块、一电路板及二侧板,当一含有特定标签的信用卡被该感应装置感应时,二侧板上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特定颜色的光源,而该光源通过该导光模块及该壳体的一第二开孔而显示于该盖板的一可透光的感应元件上。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第一较佳实施例非接触式感应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另一角度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非接触式感应装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A是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发光元件的颜色种类及排列方法示意图。
图4B是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另一种排列方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第二较佳实施例非接触式感应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另一角度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1、1’:非接触式感应装置 10、10’:盖板
11、11’:透明显示窗 12:灯号显示孔
13、13’:感应元件 20、20’:壳体
21、21’:第一开孔 22:发光元件容置孔
23、23’:第二开孔 24、24’:容置空间
30、30’:底座 40、40’:导光模块
41、41’:上扩散板 42、42’:导光板
43、43’:下扩散板 50、50’:电路板
51、51’:天线模块 52、52’:电源启动器
54、54’:讯息显示面板 55:第一发光元件
56:电池 57:安全机制卡
58:声音警示模块 59:外部电脑连接孔
60、60’:侧板 61:第二发光元件
61’:发光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为达前述的目的与功效,发明人利用无线射频感应技术作为标签读取机制,并利用一讯息显示面板及多个发光元件同时显示交易状态,始得到本发明的一种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兹分别以本发明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及一第二较佳实施例对本创作的架构精神与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分别为本发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非接触式感应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另一角度的分解立体示意图以及立体示意图。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1包含,一盖板10、一壳体20、一底座30、一导光模块40、一电路板50及二侧板60。:
该盖板10包含一透明显示窗11、多个灯号显示孔12以及一感应元件13,该感应元件13是由可透光材料构成;
该壳体20的其中一端面与盖板10结合,壳体20上设置有一第一开孔21、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22及一第二开孔23,该第一开孔21在壳体20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盖板10的该透明显示窗11,该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22在壳体20上设置的位置与数量相对应于盖板10的该多个灯号显示孔12,该第二开孔23在壳体20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盖板10的该感应元件13;
该底座30与壳体20结合盖板10的相反端面作结合,且壳体20与底座30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24;
该导光模块40包含一上扩散板41、一导光板42及一下扩散板43,该上扩散板41是一中空的框型结构,该导光板42叠设于上扩散板41与该下扩散板43之间,导光模块40设置于壳体20与底座30间的该容置空间24中,并且导光模块40以上扩散板41的端面与壳体20的第二开孔23周缘连接;
该电路板50设置于壳体20与底座30间的容置空间24中,且电路板50的部分表面与导光模块40的下扩散板43端面结合,电路板50设有一天线模块51、一电源启动器52、一讯息显示面板54、多个第一发光元件55、一电池56、多个安全机制卡57、一声音警示模块58及一外部电脑连接孔59,该天线模块51可通过盖板10上的感应元件13侦测含有特定标签的物件,并将标签讯息传送至电路板50,该讯息显示面板54及该多个第一发光元件55设置于电路板50上朝向壳体20及盖板10的端面,并且讯息显示面板54在电路板50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壳体20的第一开孔21及盖板10的透明显示窗11,多个第一发光元件55在电路板50上设置的位置与数量相对应于壳体20的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22及盖板10的多个灯号显示孔12,其中,多个第一发光元件55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且每一第一发光元件55是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
该二侧板60可分别结合于壳体20与底座30间的容置空间24中相对的二内侧面上,且此二侧板60皆紧邻于导光模块40的侧边,此二侧板60面向导光模块40的端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发光元件61,该多个第二发光元件61是依此二侧板60的较长边的方向作直线排列设置,其中,多个第二发光元件60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并含有多种颜色种类,且不同颜色种类的第二发光元件交错直线排列于二侧板60上。
其中,电路板50接收到天线模块51所传送的资讯后,所进行的处理状态可显示于讯息显示面板54上,同时指令多个第一发光元件55及多个第二发光元件61依照不同状况发出相对应颜色的光源,多个第一发光元件55发出的光源可通过壳体20的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22而显示于盖板10上的多个灯号显示孔12上,多个第二发光元件61发出的光源通过导光模块40及壳体20的第二开孔23而显示于盖板10的可透光的感应元件13上。
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导光板42可将第二发光元件61发出的光源传导至上扩散板41、下扩散板43及盖板10的感应元件13中,并且上扩散板41及下扩散板43可将第二发光元件61发出的光源均匀化,使光源能均匀地传导至盖板10的感应元件13中。
另外,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各元件间的结合方式可以螺丝作锁付紧迫固定;各元件间亦可以卡勾结构互相卡合,不需螺丝作锁付紧迫固定。
接着请参阅图4A所示,是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发光元件61的颜色种类及排列方法示意图。多个第二发光元件61包含蓝色(B)、橘色(0)、绿色(G)及红色(R)等四种颜色,蓝色(B)代表等待交易(即待机状态),橘色(0)代表交易进行中,绿色(G)代表交易成功,红色(R)代表交易失败。另外,请参阅如图4B所示,是多个第二发光元件61另一种排列方式,依序为蓝色(B)、蓝色(B)、橘色(0)、橘色(0)、绿色(G)、绿色(G)、红色(R)、红色(R)...,亦即每种颜色的第二发光元件61以二个数量轮流排列于侧板60上。在实际应用时,多个第二发光元件61的颜色种类及排列方式可任意进行变化,不以图4A及图4B为限制。
接着请同时参阅如图5及图6所示,分别为本发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非接触式感应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及另一角度的分解立体示意图。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1’包含一盖板10’、一壳体20’、一底座30’、一底座30’、一导光模块40’、一电路板50’以及二侧板60’。
该盖板10’包含一透明显示窗11’及一感应元件13’,该感应元件13’是由可透光材料构成;
该壳体20’的其中一端面与盖板10’结合,壳体20’上设置有一第一开孔21’及一第二开孔23’,该第一开孔21’在壳体20’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盖板10’的该透明显示窗11’,该第二开孔23’在壳体20’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盖板10’的该感应元件13’;
该底座30’与壳体20’结合盖板10’的相反端面作结合,且壳体20’与底座30’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24’;
该导光模块40’包含一上扩散板41’、一导光板42’及一下扩散板43’,该上扩散板41’是一中空的框型结构,该导光板42’叠设于上扩散板41’与该下扩散板43’之间,导光模块40’设置于壳体20’与底座30’间的该容置空间24’中,并且导光模块40’以上扩散板41’的端面与壳体20’的第二开孔23’周缘连接;
该电路板50’设置于壳体20’与底座30’间的容置空间24’中,且电路板50’的部分表面与导光模块40’的下扩散板43’结合,电路板50’更设有一天线模块51’、一电源启动器52’及一讯息显示面板54’,该天线模块51’可通过盖板10’上的感应元件13’侦测含有特定标签的物件,并将标签讯息传送至电路板50’,该讯息显示面板54’设置于电路板50’上朝向壳体20’及盖板10’的端面,并且讯息显示面板54’在电路板50’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壳体20’的第一开孔21’及盖板10’的透明显示窗11’;
该二侧板60’可分别结合于壳体20’与底座30’间的容置空间24’中相对的二内侧面上,且此二侧板60’皆紧邻于导光模块40’的侧边,此二侧板60’面向导光模块40’的端面分别设有多个发光元件61’,该多个发光元件61’是依此二侧板60’的较长边的方向作直线排列设置,其中,多个发光元件61’含有多个颜色种类,且不同颜色种类的发光元件61’交错直线排列于二侧板60’上,发光元件的光源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多个发光元件61’的颜色种类及排列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61相同,此处即不再赘述。
其中,电路板50’接收到天线模块51’所传送的资讯后,所进行的处理状态可显示于讯息显示面板54’上,同时指令多个发光元件61’发出光源,发光元件61’发出的光源通过导光模块40’及壳体20’的第二开孔23’而显示于盖板10’的可透光的感应元件13’上。
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导光板42’可将发光元件61’发出的光源传导至上扩散板41’、下扩散板43’及盖板10’的感应元件13’中,并且上扩散板41’及下扩散板43’可将发光元件61’发出的光源均匀化,使光源能均匀地传导至盖板10’的感应元件13’中。
另外,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各元件间的结合方式可以螺丝作锁付紧迫固定;各元件间亦可以卡勾结构互相卡合,不需螺丝作锁付紧迫固定。
在上述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及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电路板50、50’的天线模块51、51’对于含有特定标签的信用卡或物件的感应及读取方式,是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包括了一整套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包括:射频识别标签,又称射频标签、电子标签,主要由存有识别代码的大规模集成线路芯片和收发天线构成,目前主要为无源式,使用时的电能取自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波能量;射频识别读写设备以及与相应的信息服务系统等。将无线射频技术与条码(Barcode)技术相互比较,无线射频技术拥有许多优点,如:可容纳较多容量、通讯距离长、难以复制、对环境变化有较高的忍受能力以及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
经由上述对于本发明进行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后,可以清楚的了解本发明对于非接触式感应装置的改良及其效用。本发明的系统架构是有以下的优点:
一、本发明藉由不同颜色种类的发光元件,可在不同交易状态之下发出不同颜色警示,让使用者可直觉性的了解目前的交易情形,使接下来的操作更加简易及方便,加速交易时程。
二、本发明是利用无线感应技术进行交易媒介,使用者不需将信用卡或其他种类的交易卡片与交易装置接触即可进行交易,如此一来可简化及加速交易流程,亦不易造成卡片及机器的磨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盖板,该盖板包含一透明显示窗、多个灯号显示孔以及一感应元件,该感应元件是由透光材料构成;
一壳体,该壳体的其中一端面与盖板结合,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一开孔、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及一第二开孔,该第一开孔在壳体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盖板的该透明显示窗,该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在壳体上设置的位置与数量相对应于盖板的该多个灯号显示孔,该第二开孔在壳体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盖板的该感应元件;
一底座,该底座与壳体结合盖板的相反端面作结合,且壳体与底座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一导光模块,该导光模块包含一上扩散板、一导光板及一下扩散板,该上扩散板是一中空的框型结构,该导光板叠设于上扩散板与该下扩散板之间,导光模块设置于壳体与底座间的该容置空间中,并且导光模块以上扩散板的端面与壳体的第二开孔周缘连接;
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于壳体与底座间的容置空间中,且电路板的部分表面与导光模块的下扩散板端面结合,电路板设有一天线模块、一电源启动器、一讯息显示面板、多个第一发光元件、至少一电池、至少一外部电脑连接孔、至少一安全机制卡及至少一声音警示模块,该天线模块通过盖板上的感应元件侦测含有特定标签的物件,并将标签讯息传送至电路板,该讯息显示面板及该多个第一发光元件设置于电路板上朝向壳体及盖板的端面,并且讯息显示面板在电路板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壳体的第一开孔及盖板的透明显示窗,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在电路板上设置的位置与数量相对应于壳体的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及盖板的多个灯号显示孔,其中,每一第一发光元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及
二侧板,该二侧板分别结合于外壳与底座间的容置空间中相对的二内侧面上,且该二侧板皆紧邻于导光模块的侧边,该二侧板面向导光模块的端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发光元件,该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是依该二侧板的较长边的方向作直线排列设置,其中,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含有多种颜色种类,且不同颜色种类的第二发光元件交错直线排列于二侧板上;
其中,电路板接收到天线模块所传送的资讯后,所进行的处理状态显示于讯息显示面板上,同时电路板指令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及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依照不同状况发出相对应颜色的光源,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通过壳体的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孔而显示于盖板上的多个灯号显示孔,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通过导光模块及壳体的第二开孔而显示于盖板的透光的感应元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盖板、该壳体、该底座、该导光模块、该电路板及该二侧板间的结合,是以螺丝作锁付紧迫固定及/或以卡勾结构互相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光板将该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传导至该上扩散板、该下扩散板及该盖板的该感应元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扩散板及该下扩散板将该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均匀化,使光源能均匀地传导至该盖板的该感应元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分别是发光二极管。
6.一种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盖板,该盖板包含一透明显示窗及一感应元件,该感应元件是由透光材料构成;
一壳体,该壳体的其中一端面与盖板结合,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一开孔及一第二开孔,该第一开孔在壳体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盖板的该透明显示窗,该第二开孔在壳体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盖板的该感应元件;
一底座,该底座与壳体结合盖板的相反端面作结合,且壳体与底座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一导光模块,该导光模块包含一上扩散板、一导光板及一下扩散板,该上扩散板是一中空的框型结构,该导光板叠设于上扩散板与该下扩散板之间,导光模块设置于壳体与底座间的该容置空间中,并且导光模块以上扩散板的端面与壳体的第二开孔周缘连接;
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于壳体与底座间的容置空间中,且电路板的部分表面与导光模块的下扩散板端面结合,电路板还设有一天线模块、一电源启动器及一讯息显示面板,该天线模块通过盖板上的感应元件侦测含有特定标签的物件,并将标签讯息传送至该电路板,该讯息显示面板设置于电路板上朝向壳体及盖板的端面,并且讯息显示面板在电路板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于壳体的第一开孔及盖板的透明显示窗;及
二侧板,该二侧板分别结合于壳体与底座间的容置空间中相对的二内侧面上,且该二侧板皆紧邻于导光模块的侧边,该二侧板面向导光模块的端面分别设有多个发光元件,该多个发光元件是依该二侧板的较长边的方向作直线排列设置,其中,多个发光元件含有多个颜色种类,且不同颜色种类的发光元件交错直线排列于二侧板上;
其中,电路板接收到天线模块所传送的资讯后,所进行的处理状态显示于讯息显示面板上,同时电路板指令多个发光元件发出光源,多个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通过导光模块及壳体的第二开孔而显示于盖板的透光的感应元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盖板、该壳体、该底座、该导光模块、该电路板及该二侧板间的结合,是以螺丝作锁付紧迫固定及/或以卡勾结构互相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光板将该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传导至该上扩散板、该下扩散板及该盖板的该感应元件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扩散板及该下扩散板将该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源均匀化,使光源能均匀地传导至该盖板的该感应元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个发光元件是发光二极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6155XA CN102024131A (zh) | 2009-09-23 | 2009-09-23 | 非接触式感应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6155XA CN102024131A (zh) | 2009-09-23 | 2009-09-23 | 非接触式感应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24131A true CN102024131A (zh) | 2011-04-20 |
Family
ID=43865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6155XA Pending CN102024131A (zh) | 2009-09-23 | 2009-09-23 | 非接触式感应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24131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77976A (zh) * | 2017-09-18 | 2018-01-12 | 苏州斯普锐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补光型固定式扫码器 |
CN112154590A (zh) * | 2018-05-25 | 2020-12-29 |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 用于对移动电子终端设备充电的充电设备、用于运行充电设备的方法及机动车辆 |
CN113002419A (zh) * | 2019-12-20 | 2021-06-22 | 陈冠廷 | 警示系统 |
WO2022051962A1 (zh) * | 2020-09-10 | 2022-03-17 | 李文洲 | 一种应用于按压控制的非接触式装置及其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78246Y (zh) * | 1996-09-06 | 1998-04-08 | 创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手持壁挂两用信用卡读卡机机体 |
CN1510810A (zh) * | 2002-12-20 | 2004-07-07 | ̹�� | 用于电子电路的反篡改外壳 |
CN1716271A (zh) * | 2004-06-29 | 2006-01-04 | 基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手写板的存储卡读取装置 |
US20070228167A1 (en) * | 2006-04-03 | 2007-10-04 | Fuji Xerox Co., Ltd. |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metho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and data signal embedded with the program |
-
2009
- 2009-09-23 CN CN200910176155XA patent/CN10202413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78246Y (zh) * | 1996-09-06 | 1998-04-08 | 创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手持壁挂两用信用卡读卡机机体 |
CN1510810A (zh) * | 2002-12-20 | 2004-07-07 | ̹�� | 用于电子电路的反篡改外壳 |
CN1716271A (zh) * | 2004-06-29 | 2006-01-04 | 基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手写板的存储卡读取装置 |
US20070228167A1 (en) * | 2006-04-03 | 2007-10-04 | Fuji Xerox Co., Ltd. |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metho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and data signal embedded with the program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77976A (zh) * | 2017-09-18 | 2018-01-12 | 苏州斯普锐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补光型固定式扫码器 |
CN107577976B (zh) * | 2017-09-18 | 2024-03-08 | 苏州斯普锐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补光型固定式扫码器 |
CN112154590A (zh) * | 2018-05-25 | 2020-12-29 |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 用于对移动电子终端设备充电的充电设备、用于运行充电设备的方法及机动车辆 |
CN113002419A (zh) * | 2019-12-20 | 2021-06-22 | 陈冠廷 | 警示系统 |
WO2022051962A1 (zh) * | 2020-09-10 | 2022-03-17 | 李文洲 | 一种应用于按压控制的非接触式装置及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57319B1 (en) | External adapter for magnetic stripe card reader | |
US7333583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2010032802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03279773B (zh) | 导光装置、非接触通信介质读写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JPWO2018174109A1 (ja) | 薄板状の装置 | |
CN102024131A (zh) | 非接触式感应装置 | |
CN207115420U (zh) | 一种多功能票证识别终端 | |
US8485436B2 (en) | Simulated contactless identification card reader | |
CN103136874B (zh) | 一种基于自助终端的票据处理方法 | |
CN203520791U (zh) | 一种双屏触控广告机 | |
JP5417520B2 (ja) | リーダライター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決済端末 | |
CN101246557A (zh) | Epc加密编码、rfid芯片防碰撞方法、结构及读写器和系统 | |
US8127994B2 (en) | Contactless sensing device | |
KR200319249Y1 (ko) | 광고 로고 신용등급 등을 광으로 표시하는발광다이오드를 내장한 ic칩 신용카드 | |
CN202422302U (zh) | Pos机 | |
CN2662362Y (zh) | 具射频识别的多功能防伪标识物 | |
CN202013614U (zh) | Pos终端机与扩充模块连接结构的改良 | |
KR20110073624A (ko) | 정보기록부를 구비하는 영수증, 탑승권, 승차권, 입장권, 초대권, 오락권, 복권, 상품권 | |
TW201102934A (en) | An improved contactless sensor device | |
CN202816039U (zh) | 广告购物机 | |
CN205330441U (zh) | 具有显示器的安全门 | |
CN100514371C (zh) | 一种具有电子票据读写功能的售票打印机 | |
JP2005202856A (ja) | 非接触型端末装置 | |
CN210804584U (zh) | 一种发票印刷线上检测设备 | |
CN206236204U (zh) | 自助办证还书一体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