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4621B - 燃料调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料调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94621B CN101994621B CN201010251377.6A CN201010251377A CN101994621B CN 101994621 B CN101994621 B CN 101994621B CN 201010251377 A CN201010251377 A CN 201010251377A CN 101994621 B CN101994621 B CN 1019946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el
- adjusting device
- pressure adjusting
- distribution tube
- bellow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调压装置,能够实现燃料配管的小径树脂管化却不产生燃料配管的布局等设计上的问题,并且能够降低成本。该燃料调压装置(40)形成在向燃料喷射装置(26)供给由燃料泵(29)加压的燃料的燃料配管(30)上,其中,该燃料配管(30)的至少一部分区间在燃料通路方向上或者在与燃料通路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伸缩,以使所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通路的容积增加或减少,抑制所述燃料配管(30)内的压力变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燃料的压力变动的燃料调压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从燃料箱的燃料泵单元通过燃料配管向喷油器输送燃料时,由于在燃料泵单元产生的脉动导致在燃料配管内产生燃料的压力(以下称为“燃料压力”)变动,因此,有必要防止脉动引起的低压时喷油器的喷射量下降。为此,需要另行附设机械性的振动阻尼器(パルせ一シヨンダンパ),但是,为了降低成本,提出了这样的燃料调压装置:构成为具有加压的燃料通过内部的燃料通路,并具有减少通过该燃料通路的燃料的燃料压力变动的调压机构。
例如,在JP特开平2000-21343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燃料调压装置的调压机构中,在燃料配管(燃料通路)的中途设置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阻尼室,在阻尼室内收容具有独立气泡的发泡橡胶或气管等气动阻尼器,利用气动阻尼器减少燃料配管内的燃料压力变动。或者,在阻尼室的侧面形成波纹,以使阻尼室本身形成向燃料通路的径向弹性突出且容积可变的内部空间,通过内部空间的容积变化,减少燃料配管内的燃料压力变动。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2000-213434号公报
但是,即使在上述现有例中,由于设置有向燃料配管的径向突出的阻尼室,因此,燃料配管的布局等受到制约,成为提高设计自由度的障碍,除此之外,依然还存在增加用于将阻尼室安装在燃料配管的部件、工时,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另外,为了使之容易弯曲且降低成本,希望燃料配管采用小径的树脂管,但此情况下,如果想要提高流量,则容易产生更强烈的燃料压力变动,因此,在不采用任何燃料调压装置的情况下实现小径化受到了限制。
另外,作为使燃料配管自身具有调压功能的燃料调压装置,有一种采用橡胶软管且利用其弹性变形产生的阻尼性能抑制燃料压力变动的燃料调压装置,但是,存在橡胶软管的直径大且管自身的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调压装置,不产生燃料配管的布局等设计上的问题,并且,即使燃料配管为小径树脂管,也能够抑制燃料压力变动产生的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燃料调压装置,其形成在向燃料喷射装置供给由燃料泵单元调压的燃料的燃料配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配管的至少一部分区间在其燃料通路方向上伸缩,以使所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通路的容积增加或减少,抑制所述燃料配管内的压力变动。
第二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燃料调压装置的基础上,使所述一部分区间由在燃料通路方向上伸缩的波纹管构成。
第三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面的燃料调压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燃料泵单元停止的状态下,所述波纹管的长度在50mm以上。
第四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燃料调压装置,其形成在向燃料喷射装置供给由燃料泵单元调压的燃料的燃料配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配管的至少一部分区间在与其燃料通路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伸缩,以使所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通路的容积增加或减少,抑制所述燃料配管内的压力变动。
第五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面的燃料调压装置的基础上,所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配管具有非圆形的剖面形状。
第六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的燃料调压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非圆形的剖面形状为椭圆形。
第七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的燃料调压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非圆形的剖面形状为多边形。
第八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的燃料调压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非圆形的剖面形状为呈凹凸的星形。
第九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八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燃料调压装置基础上,所述一部分区间设置在接近所述燃料喷射装置的一侧。
第十方面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九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燃料调压装置基础上,所述燃料泵单元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在机动二轮车的车体前后方向上被配置成相互分开。
根据第一方面发明的燃料调压装置,由于未设置有向燃料配管的径向突出的阻尼室等,并且,通过使燃料配管自身的至少一部分区间在其燃料通路方向上伸缩,以使燃料通路的容积增加或减少,抑制燃料压力变动,因此,燃料配管的布局等受到的制约小,能够增加设计自由度,容易实现燃料调压装置的大型化。特别是,在采用细径树脂软管的情况下,燃料喷射后的配管内压下降,配管内容易产生大的脉动,但是,燃料配管本身能够吸收脉动(压力变动)。
根据第二方面发明的燃料调压装置,除了第一方面发明的效果之外,如果燃料配管内的燃料压力上产生脉动而产生压力变动,根据压力变动,所述一部分区间的波纹管容易弯曲而在燃料通路方向上伸缩,以使所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通路的容积增加或减少,从而燃料压力变动被抑制。
另外,由于将燃料配管的一部分作为波纹管形成燃料调压装置,因此,可以减少在附设机械性的振动阻尼器或者在燃料配管中另行安装燃料调压装置时的部件、工时,并且可以降低成本。
根据第三方面发明的燃料调压装置,除了第二方面发明的效果之外,无需使用橡胶软管,就利用燃料配管自身抑制燃料压力变动,因此,作为燃料配管可以使用小径的树脂管,降低燃料配管的成本。因此,不仅降低燃料配管的成本,而且在采用小型发动机的小型机动二轮车上容易适用燃料调压装置。
根据第四方面发明的燃料调压装置,由于未设置有向燃料配管的径向突出的阻尼室等,通过使燃料配管自身的至少一部分区间在与其燃料通路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伸缩,以使燃料通路的容积增加或减少,抑制燃料压力变动,因此,燃料配管的布局等受到的制约小,提高了设计自由度,容易实现燃料调压装置的大型化。特别是,在采用细径树脂软管的情况下,燃料喷射后的配管内压下降,配管内容易产生大的脉动,但是,燃料配管本身能够吸收脉动(压力变动)。
根据第五方面发明的燃料调压装置,如果燃料配管内的燃料压力上产生脉动而产生压力变动,所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配管由于具有非圆形的剖面形状,因此根据压力变动容易弯曲而在与燃料通路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伸缩,得到第四方面发明的效果,通过使所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通路的容积增加或减少,抑制燃料压力变动。
根据第六方面至第八方面发明的燃料调压装置,得到优选的第五方面发明的非圆形剖面形状,良好地得到第五方面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九方面发明的燃料调压装置,除了第一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发明效果之外,由于自形成燃料调压装置的燃料配管的所述一部分区间的出口至燃料喷射装置的距离短,因此,调压后的燃料有效地供给到燃料喷射装置。因此,优选所述一部分区间直接连接在连接器上,该连接器用于使燃料配管连接在燃料喷射装置上。
根据第十方面发明的燃料调压装置,除了第一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发明效果之外,在机动二轮车中容易配置含有燃料调压装置的燃料配管,而且,燃料配管沿车体前后方向配置,因此,加减速对燃料调压装置产生的影响小,使燃料调压性能发挥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的小型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在省略车罩的状态下的图1的A向视放大图;
图3是放大表示安装有成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的燃料配管的状态的燃料喷射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图4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省略了车罩的状态下的图1的A向视放大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的效果的曲线图;
图6是适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的其他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7是适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的小型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8是图7中的从燃料箱到燃料喷射装置之间的放大侧视图;
图9是图7中从燃料箱到燃料喷射装置之间的A′向视放大俯视图;
图10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图7中从燃料箱到燃料喷射装置之间的放大侧视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图7中从燃料箱到燃料喷射装置之间的A′向视放大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其他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的说明图,(a)是侧视图,(b)是(a)中B向视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其他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的说明图,(a)是侧视图,(b)是(a)中C向视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其他第五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的说明图,(a)是侧视图,(b)是(a)中D向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轮;2动力单元;3发动机;4后轮;5无级变速器;10车架;10a横向构件;11前叉;12发动机支架;12a枢轴部;13后缓冲单元;13a后部支点;14车罩;15座椅;20空气滤清器;21连接管;22节气门本体装置;23吸气管;24气缸盖;25吸气口;26燃料喷射装置;27燃料箱;28滤网;29燃料泵(燃料泵单元);29a输出部;30燃料配管;30a 波纹管;30b 直管;30b′中间直管部;30c 椭圆形剖面管,30d 多边形剖面管;30e 星形剖面管;31,32连接器;33支承件;34松弛支承件;35支承件;40,41,42,43燃料调压装置;41a 椭圆形剖面;42a 多边形剖面;43a 星形剖面;103发动机;110主架;126燃料喷射装置;127燃料箱;129燃料泵(燃料泵单元);115座椅;201前轮;202动力单元;203发动机;204后轮;205无级变速器;210车架;211前叉;212a枢轴部;213后缓冲单元;213a后部支点;214车罩;215座椅;220空气滤清器;221连接管;222节气门本体装置;223吸气管;224气缸盖;225吸气;226燃料喷射装置;227燃料箱;228滤网;229燃料泵(燃料泵单元);229a输出部;230燃料配管;230a波纹管;230b直管;231,232连接器;233支承件;234松弛支承件;235支承件;236支承件;240燃料调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小型机动二轮车的车架10的前端可旋转地设置有前叉11,在前叉11的下部可转动地轴支承有前轮1,在车架10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经由发动机支架12可上下摆动地支承有动力单元2的前部。
动力单元2由单缸发动机(内燃机)3和无级变速器5构成,其中,单缸发动机3在动力单元2的前部被配置成使气缸轴线向前上方倾斜,无级变速器5用于向后轮4传递无级变速后的发动机3的输出。后轮4轴支承在动力单元2的后部。在车架10的后端部与动力单元2之间设置有后缓冲单元13。
在后轮4的左侧且无级变速器5的上方支承有空气滤清器20。被该空气滤清器20净化的空气经过连接管21、节气门本体装置22和吸气管23输送到发动机3。吸气管23的下游端以在发动机3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与设置于气缸盖24的吸气口25相通的方式连接在气缸盖24。在吸气管23的上部嵌合有向吸气口25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装置26的下部。
在车架10的前部安装有燃料箱27。车架10、动力单元2的一部分和燃料箱27被合成树脂制的车罩14覆盖。在车罩14上配置有前后排列型的座椅15。
在燃料箱27内设置有滤网28和经由滤网28抽上燃料箱27内的燃料的燃料泵(本发明中的“燃料泵单元”)29。在该燃料泵29上连接有燃料配管30的一端,该燃料配管30的另一端与燃料喷射装置26连接。即,燃料泵29和发动机3的燃料喷射装置26在机动二轮车的车体前后方向上被配置成相互分开,并由沿车体前后方向的燃料配管30连接。
这样通过采用未在动力单元2上安装燃料泵29的结构,除了能够谋求动力单元2的小型化以及谋求提高动力单元2的组装性能之外,如后述那样,还可以在燃料配管30上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40,抑制来自燃料泵29的燃料压力的脉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燃料配管30的一端(上游端)经由连接器31连接在燃料泵29的输出部29a,另一端(下游端)经由连接器32连接在燃料喷射装置26上。另外,接近燃料喷射装置26一侧的燃料配管30的一部分区间由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波纹管30a构成,而其他区间由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管30b构成。波纹管30a的燃料喷射装置26侧的端部(下游端)由连接器32的支承件32a支承,而波纹管30a的燃油泵29侧的端部(上游端)与直管30b的相接处由安装在车架10的支承件33支承,由此防止应力集中在波纹管30a与直管30b的相接处。
而且,松弛支承件34松弛地支承波纹管30a而不拘束波纹管30a的弯曲,波纹管30a的中间部经由松弛支承件34,由跨设在左右车架10上的横向构件10a支承,能够防止波纹管30a过渡摆动。
因此,如果燃料配管30内的燃料压力上产生脉动而产生压力变动,根据该压力变动,上述一部分区间的波纹管30a容易弯曲而在燃料通路方向上伸缩,以使上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通路的容积增加或减少,从而能够抑制燃料压力变动。即,由燃料配管30的波纹管30a所构成的一部分区间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40。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小型机动二轮车中,动力单元2的上部由发动机支架12可上下摆动地支承,发动机支架12的枢轴部12a和燃料喷射装置26配置在动力单元2的上部且相互接近。
通过使枢轴部12a与燃料喷射装置26侧的波纹管30a的支承件32a之间的距离M小于枢轴部12a与利用后缓冲单元13的动力单元2的后部支点13a之间的距离N,使相对于后轮4摆动的气缸盖24摆动X减小,从而乘坐感变得良好,并且减小燃料喷射装置26的摆动,其结果,波纹管30a的摆动范围变小,抑制应力集中于波纹管30a,并且使燃料调压性能变得良好。
为了向燃油喷射装置26有效地供给调压后的燃料,优选将作为燃料调压装置40的波纹管30a配置在燃油喷射装置26的近侧,以使自燃料调压装置40的出口至燃料喷射装置26的距离缩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长度L的波纹管30a作为燃料调压装置40直接连接在用于使燃料配管30连接在燃料喷射装置26的连接器32上。
另外,由波纹管30a构成的所述一部分区间并不仅限定在连续的一段区间,可以根据需要分散设置成多段。另外,所述一部分区间可以成为燃料配管30的全长,即燃料配管30的整个区间由波纹管30a构成。
在图4中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波纹管30a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燃料喷射装置26侧的端部(下游端)由连接器32的支承件32a支承,燃料泵29侧的端部(上游端)与直管30b的相接处由安装在车架10的支承件33支承,以防止应力集中在波纹管30a与直管30b的相接处。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波纹管30a的中途设置了中间直管部30b′,并利用横向构件10a通过支承件35支承其两端与波纹管30a的相接处。
因此,即使将波纹管30设置成较长,也可以防止波纹管30过渡摆动。虽然在图4中示出将中间直管部30b′设置于支承件35内的范围,但是,可以将中间直管部30b′设置成较长,并且利用不同的支承件分别支承其两端与波纹管30a的相接处。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效果的试验结果的曲线图,由图可知,在燃料喷射装置上连接长度L=50mm的波纹管的情况,与在燃料喷射装置上仅连接内径2.5mm的直型树脂管的情况相比,大幅地减少了燃料压力变动,另外还可知晓,当在燃料喷射装置上连接长度L=200mm的波纹管时,其燃料压力变动进一步减少。其中,波纹管的长度L是当燃料泵29为停止状态时的值。
树脂管的外侧材质为热可塑性含氟树脂(ETFT),树脂管的内侧材质为尼龙12(PA12)。波纹管也由树脂制成,其材质为同上。将树脂管设置在模套上并施加内压,以使树脂管成型为目标形状。
在试验中得到的燃料流量充分满足了在排气量50~125cc级别的小型发动机中得到的燃料流量。因此,通过作为燃料配管30的一部分区间连接至少长度L=50mm的波纹管30a而构成燃料调压装置40,能够将内径2.5mm的小径树脂管作为同级别的小型机动二轮车用燃料配管30而采用。
另外,由于长波纹管更加容易改善燃料压力变动,因此,可以将自连接于燃料泵29的输出部29a的连接器31至连接于燃料喷射装置26的连接器32的整个燃料配管30作为波纹管30a。
根据该燃料调压装置40,不像上述现有例中说明的燃料调压装置那样,需要设置向燃料配管的径向突出的阻尼室,而将燃料配管30自身的至少一部分区间作为波纹管30a并根据其在燃料通路方向上的伸缩抑制压力变动,因此,燃料配管30a的布局等受到的限制小,能够增加机动二轮车的设计自由度。另外,可根据需要充分自由选取燃料配管30中的波纹管30a的长度L,并且能够将燃料配管30的整个长度作为波纹管30a,因此,容易实现燃料调压装置40的大型化。
另外,由于不需要附设机械性的振动阻尼器,或者不像上述现有例那样在燃料配管上另行安装燃料调压装置,因此,能够减少部件、工时,降低成本。
另外,通过不使用橡胶软管而将树脂制的波纹管30a作为燃料调压装置40组合在树脂制的直管30b上以构成燃料配管30,通过使用一定长度以上的长度L的波纹管30a,能够利用燃料配管30自身抑制燃料压力的变动,因此,可以使用小径例如内径2.5mm的树脂管,能够降低燃料配管30的成本。因此,不仅降低燃料配管30的成本,而且容易在采用50~125cc级别的小型发动机的小型机动二轮车上适用燃料调压装置。
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40的图1和图2所示的小型机动二轮车中,由于燃料泵29和燃料喷射装置26在车体前后方向上分开而配置,因此,容易进行含有燃料调压装置40的燃料配管30的配置。另外,由于燃料配管30沿车体前后方向配置且两端被固定,因此,车辆的加减速难以引起波纹管30a的伸缩,对燃料调压装置40的影响小,能够良好地发挥燃料调压机能。
另外,作为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40的机动二轮车,不限于图1和图2所示的类型,可以适用于各种鞍乘型机动二轮车、小型机动二轮车等,例如,也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图6所示类型的机动二轮车。
在图6所示的机动二轮车中,燃料箱127在车体后方配置于座椅115的下部,单缸发动机103在车体的大致中央配置于主架110的下部。因此,燃料配管30从燃料箱127的燃料泵(本发明中的“燃料泵单元”)129朝向车体前方配置,并与发动机103的燃料喷射装置126连接。燃料调压装置40仅采用一定长度以上的长度L的燃料配管30构成波纹管30a,该燃料配管30为直接连接在与燃料喷射装置126连接的连接器32上的部分燃料配管。
与图1和图2所示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情况相比,在图6所示方式的机动二轮车中,连接有燃料配管30的燃料泵129与燃料喷射装置126的位置关系前后相反,但是,作为燃料调压装置40能够得到与图1和图2所示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相同的作用效果。
下面,基于图7至图11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小型机动二轮车的车架210的前端可旋转地设置有前叉211,在前叉211的下部可转动地轴支承有前轮201。车架210从前端向下方延伸并形成驾驶员的腿部空间之后,从前后方向中间部向斜上方延伸并大致水平地弯曲而达到后端部。在车架210的中间部,通过枢轴部212a可上下摆动地支承动力单元202的前方下部。
动力单元202由单缸发动机(内燃机)203和无级变速器205构成,其中,单缸发动机203在动力单元202的前部被配置成使气缸轴线向前上方倾斜,无级变速器205用于向后轮204传递无级变速后的发动机3的输出。后轮204轴支承在动力单元202的后部。在向上方延伸的车架210的后部与动力单元202之间设置有后缓冲单元213。
在后轮204的左例且无级变速器205的上方支承有空气滤清器220。被该空气滤清器220净化的空气经过连接管221、节气门本体装置222和吸气管223输送到发动机203。吸气管223的下游端以在发动机203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与设置于气缸盖224的吸气口225相通的方式连接在气缸盖224。在吸气管223的上部嵌合有向吸气口225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装置226的下部。
在车架210的后方上部安装有燃料箱227。车架210、动力单元202的一部分和燃料箱227被合成树脂制的车罩214覆盖。在车罩214上配置有座椅215。
如图8和图9所示,在燃料箱227内设置有滤网228和经由滤网228抽上燃料箱227内的燃料的燃料泵(本发明中的“燃料泵单元”)229。在该燃料泵229上连接有燃料配管230的一端,该燃料配管230的另一端与燃料喷射装置226连接。即,燃料泵229和发动机203的燃料喷射装置226在机动二轮车的车体前后方向上被配置成相互分开,并由沿车体前后方向的燃料配管230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配管230中,直管230b的一端(上游端)经由连接器231连接在车体后部上方的燃料泵229的输出部229a上,利用支承件236安装在车架210上,然后,向车体前方延伸,而另一端(下游端)连接在波纹管230a上。直管230b与波纹管230a的相接处被安装在动力单元202的支承件233支承。即,接近燃料喷射装置226一侧的燃料配管230的一部分区间由波纹管230a构成,而其他区间由直管230b构成。由于直管230b是以弯曲的形状架设在车架210侧的支承件236与动力单元202侧的支承件233之间的可弹性变形的树脂制软管,因此能够充分允许动力单元202的摆动。
由于波纹管230a的燃料喷射装置226侧的端部(下游端)由连接器232的支承件232a支承,另外,燃料泵229侧的端部(上游端)与直管230b之间的相接处由支承件233支承,因此,防止应力集中在波纹管230a与直管230b的相接处。波纹管230a从支承件233向下游方向(燃料喷射装置226方向)延伸且绕车体前方而迂回燃料喷射装置226的左侧,从车体右侧通过支承件232a支承在燃料喷射装置226的连接器232上而连接。因此,能够将波纹管230a的长度设定为较长。
另外,利用固定在气缸盖224的上部吸气侧(或气缸盖罩)的松弛支承件234,松弛地支承波纹管230a的中间部而不拘束波纹管230a的弯曲,从而能够防止波纹管230a达到高温,并且防止波纹管230a过渡摆动。
因此,如果燃料配管230内的燃料压力产生脉动而产生压力变动,根据该压力变动,上述一部分区间的波纹管230a容易弯曲而在其燃料通路方向上伸缩,以使上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通路的容积增加或减少,从而能够抑制燃料压力变动。即,由燃料配管230的波纹管230a构成的一部分区间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240。
另外,如图7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的小型机动二轮车中,动力单元202的下部由枢轴部212a可上下摆动地支承,但是,枢轴部212a与燃料喷射装置226侧的波纹管230a的支承件232a之间的距离M小于枢轴部212a与利用后缓冲单元213的动力单元202的后部支点213a之间的距离N,相对于后轮204摆动的气缸盖224摆动X变小,因此,除了乘坐感良好之外,燃料喷射装置226的摆动变小,其结果,波纹管230a的摆动范围变小,燃料调压性能变得良好。
而且,由于波纹管230a由动力单元202和气缸盖224支承且与动力单元202一同摆动,因此,防止波纹管230a的伸缩,而防止燃料压力变动。
为了向燃油喷射装置226有效地供给调压后的燃料,优选将作为燃料调压装置240的波纹管230a配置在燃油喷射装置226的近侧,以使自燃料调压装置240的出口至燃料喷射装置226的距离缩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波纹管230a作为燃料调压装置240直接连接在用于使燃料配管230连接在燃料喷射装置226的连接器232上。
另外,由于长波纹管可更加有效地改善燃料压力变动,因此,可以将自连接于燃料泵229的输出部229a的连接器231至连接于燃料喷射装置226的连接器232的燃料配管230的整个长度作为波纹管230a。
在图10和图11中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从燃料泵229到中途,利用支承件236将燃料配管230的直管230b固定在车架210上,并且,使该直管230b沿着左侧的车架210朝向燃料喷射装置226延伸,在安装于车架210的支承件235的位置设定其与波纹管230a的相接处,该直管230b和其与波纹管230a的相接处一同通过支承件235固定在车架210上。
然后,将波纹管230a从支承件235向燃料喷射装置226的左侧延伸,利用支承件232a连接并支承在燃料喷射装置226的连接器232上。
因此,防止应力集中在直管230b与波纹管230a的相接处,波纹管230a的支承结构变得简单,除此之外,虽然波纹管230a被气缸盖224支承且与动力单元202一同摆动,但是,如前所述,气缸盖224的摆动被抑制,因此,防止波纹管230a的伸缩,而防止燃料压力变动。
除了上述之外,第二实施方式及其上述变形例的燃料调压装置240与在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燃料调压装置40相同。
下面,基于图12至图14说明本发明的燃料调压装置的其他第三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在其他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41中,代替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波纹管30a,230a,使燃料配管30的一部分区间具有非圆形的剖面形状,具体设置为具有椭圆形剖面41a的椭圆形剖面管30c。
因此,如果在燃料配管30内的燃料压力上产生脉动而产生压力变动,根据该压力变动,上述一部分区间的椭圆形剖面管30c容易弯曲而在与燃料通路方向垂直的方向(图12中的c)上伸缩,以使上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通路的容积增加或减少,从而能够抑制燃料压力变动。即,由燃料配管30的椭圆形剖面管30c构成的一部分区间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41。
如图13所示,在其他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42中,代替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波纹管30a,230a,使燃料配管30的一部分区间具有非圆形的剖面形状,具体设置为具有多边形剖面(图13中为三角形)42a的多边形剖面管30d。
因此,如果在燃料配管30内的燃料压力上产生脉动而产生压力变动,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根据该压力变动,上述一部分区间的多边形剖面管30d容易弯曲而在与燃料通路方向垂直的方向(图13中的d)上伸缩,以使上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通路的容积增加或减少,从而能够抑制燃料压力变动。即,由燃料配管30的多边形剖面管30d构成的一部分区间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42。
如图14所示,在其他第五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43中,代替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波纹管30a,230a,使燃料配管30的一部分区间具有非圆形的剖面形状,具体设置为具有呈凹凸的星形剖面43a的星形剖面管30e。
因此,如果在燃料配管30内的燃料压力上产生脉动而产生压力变动,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根据该压力变动,上述一部分区间的星形剖面管30e容易弯曲而在与燃料通路方向垂直的方向(图14中的e)上伸缩,以使上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通路的容积增加或减少,从而能够抑制燃料压力变动。即,由燃料配管30的呈凹凸的星形剖面管30e构成的一部分区间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43。
另外,作为具有非圆形的剖面形状的管,除了以上各种管之外,还可以采用布尔登管(ブルドン管)。
以上说明的其他第三至第五实施方式的燃料调压装置41,42,43也可以采用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说明的燃料调压装置40、240相同的材料制作,能够同样适用于机动二轮车而得到相同的效果。另外,燃料调压装置41,42,43优选设置在接近燃料喷射装置26的一侧,以及燃料泵29与燃料喷射装置26在机动二轮车的车体前后方向上被配置成相互分开,也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且得到相同的效果。
Claims (9)
1.一种燃料调压装置,其形成在向燃料喷射装置供给由燃料泵单元调压的燃料的燃料配管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配管的至少一部分区间在其燃料通路方向上伸缩,以使所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通路的容积增加或减少,抑制所述燃料配管内的压力变动,
所述一部分区间由在燃料通路方向上伸缩的波纹管构成,
波纹管(30a)的中间部经由不拘束波纹管(30a)的弯曲而松弛地支承的松弛支承件(34),支承于左右车架(10),
所述燃料配管(30)由树脂管形成,所述波纹管也由树脂制成,且材质相同,
波纹管(30a)的燃料喷射装置(26)侧的端部由所述燃料喷射装置的连接器(32)支承,而燃油泵(29)侧的端部与直管(30b)的相接处由安装在所述车架(10)或动力单元上的支承件(33)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燃料泵单元停止的状态下,所述波纹管的长度在50mm以上。
3.一种燃料调压装置,其形成在向燃料喷射装置供给由燃料泵单元调压的燃料的燃料配管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配管的至少一部分区间在与其燃料通路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伸缩,以使所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通路的容积增加或减少,抑制所述燃料配管内的压力变动,
所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配管具有非圆形的剖面形状,
所述燃料配管(30)由树脂管形成,形成为非圆形剖面的所述燃料配管的一部分也由树脂制成,且材质相同,
所述一部分区间的燃料喷射装置(26)侧的端部由所述燃料喷射装置的连接器(32)支承,而燃油泵(29)侧的端部与直管(30b)的相接处由安装在车架(10)或动力单元上的支承件(33)支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圆形的剖面形状为椭圆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圆形的剖面形状为多边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圆形的剖面形状为呈凹凸的星形。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部分区间设置在接近所述燃料喷射装置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泵单元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在机动二轮车的车体前后方向上被配置成相互分开。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泵单元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在机动二轮车的车体前后方向上被配置成相互分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86505/09 | 2009-08-11 | ||
JP2009186505A JP5285534B2 (ja) | 2009-08-11 | 2009-08-11 |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燃料調圧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94621A CN101994621A (zh) | 2011-03-30 |
CN101994621B true CN101994621B (zh) | 2014-10-22 |
Family
ID=43740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5137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4621B (zh) | 2009-08-11 | 2010-08-09 | 燃料调压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285534B2 (zh) |
CN (1) | CN101994621B (zh) |
BR (1) | BRPI1002964A2 (zh) |
IT (1) | IT1400872B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10459B2 (ja) * | 2012-10-24 | 2016-04-2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装置 |
JP6137667B2 (ja) * | 2013-01-25 | 2017-05-3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燃料供給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38418A (zh) * | 2002-02-14 | 2003-08-27 | 株式会社京浜 | 燃料喷射装置 |
CN1519468A (zh) * | 2003-01-29 | 2004-08-11 | 日立优喜雅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用于内燃机的燃料供应系统及燃料输送管 |
CN1788153A (zh) * | 2004-03-01 | 2006-06-14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燃料泵控制装置及燃料泵控制方法 |
CN101463783A (zh) * | 2007-12-21 | 2009-06-24 | 株式会社电装 | 燃料喷射泵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30515B2 (ja) * | 1999-05-14 | 2008-08-06 |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 フユーエルデリバリパイプ |
JP2004124898A (ja) * | 2002-10-07 | 2004-04-22 | Bosch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dme燃料供給装置、脈動吸収パイプ |
JP4173464B2 (ja) * | 2004-05-12 | 2008-10-29 |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 フューエルデリバリパイプ |
JP4488517B2 (ja) * | 2005-05-31 | 2010-06-23 |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 フューエルデリバリパイ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7170281A (ja) * | 2005-12-22 | 2007-07-05 | Honda Motor Co Ltd | 燃料調圧装置 |
-
2009
- 2009-08-11 JP JP2009186505A patent/JP528553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6-30 IT ITTO2010A000562A patent/IT1400872B1/it active
- 2010-08-09 CN CN201010251377.6A patent/CN10199462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09 BR BRPI1002964 patent/BRPI1002964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38418A (zh) * | 2002-02-14 | 2003-08-27 | 株式会社京浜 | 燃料喷射装置 |
CN1519468A (zh) * | 2003-01-29 | 2004-08-11 | 日立优喜雅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用于内燃机的燃料供应系统及燃料输送管 |
CN1788153A (zh) * | 2004-03-01 | 2006-06-14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燃料泵控制装置及燃料泵控制方法 |
CN101463783A (zh) * | 2007-12-21 | 2009-06-24 | 株式会社电装 | 燃料喷射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285534B2 (ja) | 2013-09-11 |
IT1400872B1 (it) | 2013-07-02 |
CN101994621A (zh) | 2011-03-30 |
ITTO20100562A1 (it) | 2011-02-12 |
JP2011038474A (ja) | 2011-02-24 |
BRPI1002964A2 (pt) | 2012-04-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140128U (zh) | 一种跨骑式车辆 | |
AU2010200133B2 (en) | Evaporated fuel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all terrain vehicle | |
CN102510811B (zh) | 车辆悬架和气动系统 | |
CN100582546C (zh) | 流体连接装置 | |
JP5642136B2 (ja) | 二重空気ばね構成用の車高高さ制御 | |
US8434771B2 (en) | Piston-type actuator and static fluid damper and vehicles including same | |
CN102131661A (zh) | 气弹簧-气减振器组件及方法 | |
JP4896613B2 (ja) | 車両 | |
US20100230912A1 (en) | Cross-linked variable piston air suspension | |
CN101189139A (zh) | 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液压系统 | |
CN101061004A (zh) | 车辆的液压悬架系统 | |
US20040104061A1 (en) | Controlled truck cab suspension system | |
CN101994621B (zh) | 燃料调压装置 | |
CN104554562A (zh) | 车体框架和具备其的跨乘式车辆 | |
CN105667283A (zh) | 纯电动汽车前舱模块化集成布置结构 | |
CN214775351U (zh) | 一种跨骑式全地形车 | |
CN105697203B (zh) |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 |
CN100432421C (zh) | 摇动三轮车的燃料供给构造 | |
CN114364549A (zh) | 陆地车辆 | |
CN108312798B (zh) | 空气悬架及使用该空气悬架的车辆 | |
JP2000264033A (ja) | アクティブサスペンションの制御装置 | |
CN104827877B (zh) |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和车辆 | |
CN101143612A (zh) | 踏板型车辆 | |
CN214524207U (zh) | 一种油箱前置的跨骑式车辆 | |
CN214355953U (zh) | 一种便于驻车的跨骑式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