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2672B - 用于汽车的卷帘系统(Rollosystem)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汽车的卷帘系统(Rollosystem)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92672B CN101992672B CN201010280905.0A CN201010280905A CN101992672B CN 101992672 B CN101992672 B CN 101992672B CN 201010280905 A CN201010280905 A CN 201010280905A CN 101992672 B CN101992672 B CN 1019926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lling
- diaphragm
- sheet material
- sheltering
- r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B60J1/2011—Blinds; curtains or screens reducing heat or light intensity
- B60J1/2013—Roller bli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22—Wind deflectors for open roofs
- B60J7/223—Wind deflectors for open roo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vertible c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02—External sun shield, e.g. awning or vis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保护-或遮阴系统,带有基座(10),带有可从基座在拉出方向(2)拉出的平面构型物(20),带有固定在平面构型物(20)上的刚性端头部件(30),和带有端头部件(30)上的拉出装置(50b),拉出装置(50b)是为了通过用驱动机构机械加载,使系统将各处于静止位置中的平面构型物(20)、端头部件(30)和拉出装置(50b)从静止状态转换到发挥作用状态,在发挥作用状态中平面构型物(20)、端头部件(30)和拉出装置(50b)各位于发挥作用位置中。设置一个铰接在基座上的遮盖膜片(60b),该膜片可偏转到第一摆动位置,它在该位置中紧靠在发挥作用位置中的拉出装置(50b)上或至少部分地围绕这个拉出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保护-或遮阴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敞篷汽车的挡风板(Windschott)-系统。
背景技术
这类保护-或遮阴系统具有一个基座,具有一个在静止位置与发挥作用位置之间可从基座在拉出方向拉出的平面构型物,具有一个固定在平面构型物上的刚性端头部件,该部件相对于基座设置在平面体远端上,和具有一个一方面固定在基座上和另一方面固定在端头部件上的拉出装置。其中,拉出装置是为了通过用驱动机构机械加载,使系统从各处于静止位置中的平面构型物、端头部件和拉出装置所处在的静止状态转换到发挥作用状态而设计的,在发挥作用状态中平面构型物、端头部件和拉出装置各位于发挥作用位置中。
从现有技术公知一些符合这种类型要求的保护-或遮阴系统。它们可以在汽车中用于各种目的。作为遮阴系统,它们优选布置在车窗范围和在发挥作用位置遮挡住这些车窗以避免阳光入射。作为保护装置,它们例如可以用于将汽车行李箱范围与乘坐人员范围隔开。这样,尤其是可以用隔离网作为平面构型物,阻止在发生事故情况将行李物品甩到乘坐人员范围。
特别关联到本发明的是,这些作为挡风板-系统设计的和布置在敞篷汽车座位后面的保护装置设计用来减少在打开盖的情况行驶时相对气流对汽车乘坐人员范围的影响。
例如由US 6,763,874B1公布了一种这种类型的系统。这个系统具有两个拉出装置,这两个装置各由两个彼此铰接和铰接在基座或一个拉出杆上的杠杆组成。通过基座侧杠杆的运动,拉出杆可以与基座拉开距离,与此同时事先将卷饶在卷轴上的平面构型物退卷。但是,组成拉出装置的杠杆从美学观点角度看是有缺点的。虽然从现有技术也公知,对于保护-或遮阴系统应用侧面的导轨代替拉出装置去引导端头部件,然而这不是在任何安装情况都有可能,尤其是在发挥作用状态中处于敞开的挡风板系统时是不可能的。
由挡风板系统来看,DE 101 34 613 A1以及DE 43 15 139 A1公布了一些系统,对这些系统规定,为了使系统转换到发挥作用状态用手工托起端头部件,其中可摆动的侧面部分在静止状态遮盖住端头部件和在发挥作用状态固定被移动的端头部件位置。此外,从DE 10341989A1和DE 102005029692A1公布一些挡风板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机动地转换进到发挥作用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在平面构型物两面设置的杠杆元件,以便将端头部件在发挥作用的位置的方向托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如下改进汽车的种类型的保护-或遮阴系统,这种系统尤其要满足美感的要求。
按照本发明,以这样的方式达到目的,即设置一个可摆动铰接在基座上的遮盖膜片,该膜片可偏转到第一摆动位置,在该位置它贴靠在其发挥作用位置中的拉出装置上或至少部分地围绕着这个拉出装置。
将保护-或遮阴系统的一个部件看作为本发明意义中的基座,该部件优选地与汽车固定布置。这个基座优选地包括有个使平面构型物处于其静止位置的接收室,尤其是在其中设置有用于接收平面构型物的卷轴的接收室。此外,它优选地包括有个用于操作所述至少一个拉出装置的驱动机构,尤其是为此设置的电动机,传动机构和用于拉出装置基座侧固定的铰接-或固定部段。
拉出装置涉及那些相对基座和端头部件活动的部件,以便其通过它们的运动导致端头部件与基座可变的距离。拉出装置例如可以是带有彼此可伸缩零件的可伸缩装置。在基座上和/或在端头部件上具有可摆动铰接杠杆的拉出装置被认为是优选的,这些杠杆用驱动机构产生端头部件相对于基座的运动。用这种类型杠杆可想象的设计还将另外说明。优选的是,布置拉出装置,使构成拉出装置的元件至少在系统的发挥作用状态布置在平面构型物边缘上,就是说至少部段地距平面构型物侧边不超过30mm。因此,在发挥作用状态不是通过拉出装置以不美的形式将平面构型物遮盖在中央范围中。
在下面分别只涉及一个拉出装置。然而,如果设置两个拉出装置,该两个拉出装置优选的是镜像对称形成的和此外优选地在发挥作用状态各自布置在平面构型物的边缘范围中,则认为是有益的。通过应用两个拉出装置,可以实现使通过拉出装置横向于拉出方向作用到平面构型物和端头部件上的力彼此补偿,致使合成的力加载只在拉出方向或相反于拉出方向进行。在下面说明的范围中每项关于拉出装置的事都理解为适用于两个拉出装置。
端头部件是平面构型物的一个至少尽可能刚性的终端,和在从静止位置转换到发挥作用位置以及在相反过程时用于平面部件的引导和均匀的力加载。平面构型物本身在静止位置优选的是卷在卷帘轴上,该卷帘轴通过卷簧在缠绕方向在末端加负荷。
按照本发明,在基座上设置一个相对基座可偏转的遮盖膜片。在带有两个拉出装置的系统的情况,优选的是设置两个遮盖膜片。设置遮盖膜片,使它们在它们的第一摆动位置中贴在其发挥作用位置中的拉出装置上,或至少部分地围绕这个拉出装置。因此,遮盖膜片可以遮盖拉出装置美学上有缺点的部分和改善在发挥作用状态时保护-或遮阴系统的美感。在最简单的情况时,遮盖膜片只由某个观察方向来看把拉出装置隐藏起来,例如由坐在汽车中人员的观察方向看。然而,如果遮盖膜片围绕着拉出装置,使拉出装置在其发挥作用位置至少部段地布置在遮盖膜片的空隙中,则认为是有益的。特别有益的是一种结构,在该结构时遮盖膜片不只至少部分地围绕着拉出装置,而且用两个膜片段在平面构型物对置侧上围绕着平面构型物的侧边。在这样一种结构时,遮盖膜片除了其美学的任务还承担着固定任务,方式是它阻止平面构型物例如在发挥作用位置时通过行驶气流从其理论位置偏移。
遮盖膜片可摆动地铰接在基座上,优选的是围绕与拉出装置摆动轴线间隔的摆动轴线。它在其第一摆动位置延伸,优选一直至其发挥作用位置中的端头部件,其中这仍还包括有小于20mm的距离。在遮盖膜片的这样一种延伸时,拉出装置可以完全或几乎完全通过遮盖膜片隐藏起来。遮盖膜片优选的是长形设计的,在其第一摆动位置定向,使其主延伸轴线至少基本上(±5°)与在其发挥作用位置中的平面构型物侧边对齐,该主延伸轴从遮盖膜片的摆动轴直至达到它的远端。遮盖膜片的摆动轴线优选的是正交于在它的发挥作用位置上的平面构型物的平面,致使遮盖膜片在平行于平面构型物的平面中摆动运动。
如果拉出装置具有两个杠杆部件,其中第一杠杆部件可转动地铰接在基座上,而第二杠杆部件可摆动地铰接在第一杠杆部件上以及可摆动地铰接在端头部件上,则认为是特别有益的。拉出装置的这样一种结构证明特别可靠。然而,尤其是在这样一种拉出装置时,杠杆部件彼此铰接在美学上有缺点,致使应用本发明的遮盖膜片就有特殊优点。优选的是杠杆部件被这样去设计和铰接在端头部件或基座上,使它们在伸直的位置中大约平行于平面构型物侧边,在该伸直的位置中它们大约彼此对齐。杠杆部件的摆动轴线在这个扩展方案时,优选的是无例外地正交于在它的发挥作用位置中的平面构型物的平面。
带有两个杠杆部件的拉出装置的一个特别有利的结构规定,其中一个杠杆部件,尤其是那个铰接在基座上的杠杆部件,在拉出装置的发挥作用位置中至少大部分遮盖着另外的杠杆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结构中,建议遮盖膜片是可摆动到第二摆动位置的,在该位置中它至少部分地在拉出方向遮盖在其静止位置中的端头部件,与端头部件的中间段对齐和/或至少部分地在基座上盖住为平面构型物设置的拉出开口。遮盖膜片的这个第二摆动位置是与系统的静止状态相对应的。它是这样的,即遮盖膜片的主延伸方向在这个第二摆动位置中约与拉出方向正交。优选设置的是,平面构型物的远侧端棱和/或平面构型物远端上的端头部件通过遮盖膜片在其第二摆动位置中至少部分地被遮盖,其中尤其优选的是只有端头部件的中间段不被在其静止位置中的遮盖膜片遮盖。这个第二摆动位置在带有朝远端变窄平面构型物的系统中特别有优点,因为在这种情况中端头部件设计得比基座上拉出开口窄。遮盖膜片可以遮盖通过端头部件没有封闭的拉出开口边缘范围,致使拉出开口在系统的静止状态尽可能完全地封闭。
如果端头部件具有在侧面连接在中间段上变窄的侧面段,其中遮盖膜片在第二摆动位置中优选的是只遮盖变窄的侧面段,则认为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在中间段与侧面段之间优选的是设置一个台阶,使遮盖膜片在第二摆动位置中留下视觉感觉,与中间段对齐。如果侧面段是折弯或是弯曲设计的,致使侧面段的外侧末端与平面构型物的侧边对齐,则特别有优点。由此达到使这个末端在系统的发挥作用状态与拉出装置和/或遮盖膜片对齐,和以这种方式留下同一个绕平面构型物的一致的框架围的感觉。
此外,如果拉出装置和遮盖膜片彼此是机械连接的或用一个共同的控制元件机械连接的,致使经过共同的驱动机构,尤其是经过系统的电动机,既可以在拉出方向中造成平面构型物运动也可以产生遮盖膜片的摆动运动,则认为是优选的。所以,为了使拉出装置和遮盖膜片运动,一个共同的驱动机构就足够。此外,跟具有两个分离的驱动机构的解决方案相比有优点,即已经通过机械的有效连接预先给定了彼此运动的协调。
如果设计机械的有效连接,使在通过共同驱动机构造成的系统从静止状态转换到发挥作用状态时,末端段的运动在遮盖膜片摆动运动开始之后才投入,则认为是特别优选的。如果端头部件开始转换到它的发挥作用位置,通过这种类型的机械连接达到使遮盖膜片已经走过第二与第一摆动位置之间其路程的一部分。因此,遮盖膜片与端头部件之间的碰撞和/或滑动噪音被避免。构造上这优选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即拉出装置经过一个长孔用插进的销钉连接到控制部件上。
此外,如果遮盖膜片如此机械地连接到共同的驱动机构上,以至于遮盖膜片在从第二摆动位置转换到第一摆动位置中时,先运动超出第一摆动位置并随后运动回到第一摆动位置,则认为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机械连接是如此设计的,以至于驱动机构的在两个彼此紧接着的阶段中一致的驱动方向导致遮盖膜片方向相反的运动引导。通过遮盖膜片超出第一摆动位置的运动可以实现,在遮盖膜片返回到它的第一摆动位置之前,使拉出装置先至少接近达到它的发挥作用位置。
在一个优选的结构中设置一个弹簧机构,该机构是如此布置和/或设计的,以至于遮盖膜片在第二摆动位置中在第一摆动位置的方向被力矩加载。因此,遮盖膜片到驱动机构上特别简单的机械连接成为可能,因为这个机械连接必须只是为克服弹簧力加载遮盖膜片设计的,以便产生从第一摆动位置到第二摆动位置的转换。到相反方向的力矩加载至少阶段性单独通过弹簧机构造成。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时,拉出装置和遮盖膜片为了共同作用如此设置,以至于它们共同在拉出装置的发挥作用位置和遮盖膜片的第一摆动位置上产生到平面构型物上的固定作用。
其组成部分至少部分地在从静止位置转换到发挥作用位置期间相对平面构型物相对运动的拉出装置,按照这个扩展方案如此地与在其第一摆动位置中的遮盖膜片共同作用,以至于达到固定作用的目的。这个固定作用尤其可以在于牢固夹紧平面构型物侧边。这一方面可以如下实现装在平面构型物对置侧上的拉出装置的部分部件,通过在其第一摆动位置上的遮盖膜片被彼此压紧,并由此夹紧平面构型物。也有可能选择的是,将平面构型物夹紧在一方面为遮盖膜片与另一方面为拉出装置之间。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观点和特征除了从权利要求得出外,还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下面的说明得出,该实施例在下面用图说明。其中:
图1a和1b 在发挥作用状态和在静止状态中的本发明的保护-或遮阴系统,
图2a至2d 在从静止状态过渡到发挥作用状态时本发明系统的机构和
图3a和3b 按照图1a和1b的系统在发挥作用状态时拉出装置与遮盖膜片之间的共同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1b示出的是一个本发明的保护-或遮阴系统。其中,在这里尤其可以是敞篷汽车的挡风板系统,该系统布置在汽车座位后面的范围,以便减少在图1a的发挥作用状态时乘坐汽车人员范围的空气涡流。
系统具有基座10,该基座在汽车中位置固定地布置的。在基座10的上侧设置出口缝隙12,通过该缝隙平面构型物20例如纺织平面构型物或网可以从基座10中拉出,在该平面构型物远侧端末端上装有端头部件30。在基座10的内部布置的是在图1a和1b中未示出的卷轴22,该卷轴是用于接受在图1b静止状态中的平面构型物20。用于将平面构型物20和端头部件30从图1b的静止位置移动到图1a的发挥作用位置要求的机械能量,通过电动机14提供,该电动机经过未详细示出的传动机构16作用到两个控制杆18a,18b上。这些控制杆18a,18b在下面依据图2a和2d以详细阐述的方式与图1a中虚线表示的拉出装置50a,50b作用连接的,其一边铰接在基座10上和另一边铰接在端头部件30上。
因为这些拉出装置50a,50b被认为是美学上不利的,设置U-形的遮盖型材60a,60b,这些遮盖型材在图1a的发挥作用状态从外在在这个发挥作用状态中布置在平面构型物侧边缘20a,20b处的拉出装置50a,50b上突出过去,并以这样的方式掩饰住这些拉出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围绕摆动轴线1a,1b可偏转的遮盖型材60a,60b在其主延伸方向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便在图1a的发挥作用状态时几乎达到端头部件30。因此,拉出装置50a,50b在发挥作用状态是完全或几乎完全被覆盖的。
端头部件30本身具有中间段32以及在侧面衔接它的侧面段34a,34b。在中间段32的范围中以及在外面弧形向下拉的侧面段34a,34b的末端上,端头部件的横截面约与遮盖型材60a,60b的外横截面相当。侧面段34a,34b从外向内变窄,致使在中间段32的外末端与侧面段34a,34b的内末端之间设置台阶36a,36b。
通过遮盖型材60a,60b和侧面段34a,34b的外末端相一致的外横截面,在图1a的发挥作用状态中得出特别的美感,因为在遮盖型材60a,60b远侧末端与端头部件30的侧面段34a,34b之外末端之间没有横截面突变。
在图1b的静止状态中,平面构型物20和端头部件30尽可能完整地容纳在基座10中。遮盖型材60a,60b在这个静止状态如此偏转,以至于它们约与端头部件30的中间段32平齐。在这种情况下,遮盖型材60a,60b遮盖住端头部件30的侧面段34a,34b。基于跟中间段32相比至少在侧面段34a,34b水平部分范围中变窄的结构,这是可能的。遮盖型材60a,60b在图1b中静止状态的状况,导致美学上有利遮盖出口缝隙12侧面的局部范围12a,12b,基于与出口缝隙12的宽度相比端头部件30的较小宽度这些局部范围没有被其封闭。基于已经提到过的中间段32和遮盖型材60a,60b相一致的外横截面,在这个静止状态也得出特别的美感。
图2a至2d以示意视图示出系统从图1b的静止状态转换到图1a的发挥作用状态。
借助用图2a首先要阐述元件,它们用于将电动机14一方面与端头部件30和另一方面与遮盖型材60a,60b机械连接。其中,图2a至2d分别只表示对应于拉出装置50b和遮盖型材60b的机构右侧。但是,对面的左侧除了不怎么至关重要的方面外在控制杆18a,18b的运动方面是相同的。
如已经介绍过的那样,平面构型物20的远侧末端固定在端头部件30上。平面构型物20的对面那端在图2a的静止位置中卷在卷轴22上,该卷轴通过未示出的卷簧在缠绕方向可被力矩加载。
以在图1a中示出的方式中经过传动机构16与电动机14连接的控制杆18b,在它对面的末端可摆动地铰接在用长划线示出的控制元件70b上。这个控制元件70b是可摆动地围绕与基础固定的摆动轴线3设计的。已经提到过的拉出装置50b具有第一用短划线示出的杠杆51b,该杠杆同样围绕这个与基础固定的摆动轴线3可偏转地铰接在基座上。在这个第一杠杆51b上可摆动地铰接用点虚线示出的第二杠杆52b,它的对面末端围绕端头部件侧的摆动轴线4可摆动地铰接在端头部件30上。因此,第一杠杆51b围绕轴线3偏转导致端头部件30在拉出方向2的运动,在下面还要详细阐述。
虽然不仅控制元件70b而且拉出装置50b的杠杆51b是可围绕轴线3摆动地支承,它们不是任何时候都彼此共同运动。控制元件70b与杠杆51b之间的连接经过在控制元件70b上的长孔72b和在第一杠杆51b上的销钉53b实现。通过这个长孔72b有可能实现有限制的控制元件70b在顺时针方向围绕轴线3的可转动性,而其没有造成第一杠杆51b的摆动。这在下面也要详细阐述。
遮盖型材60b围绕与轴线3拉开距离的、但同样与基座固定的摆动轴线1b可摆动地支承在基座上。拉出型材60b到控制元件70b上的连接首要的是经过点虚线表示的中间杠杆80b进行,该中间杠杆同样围绕摆动轴线3可摆动地装在基座上。这个中间杠杆80b具有第一杠杆段81b,在它的末端设置销钉82b,该销钉被容纳在设置在遮盖型材60b上的长孔滑槽62b中。中间杠杆80b在杠杆段81b对面具有另外的杠杆段83b,该杠杆段从摆动轴线3径向向外延伸。这个第二杠杆段83b一方面是拉紧螺旋弹簧90b形式的弹簧机构铰接点,弹簧的第一末端位置固定地固定在基座上和其第二末端位置固定地固定在所提到的杠杆段83b上,另一方面用于与控制元件70b共同起作用。为了这个共同作用的目的,在控制元件70b上设置销钉74b,该销钉在图2a的静止位置靠着中间杠杆80b的杠杆段83b。
从图2a的静止状态开始,以这样的方式转换到发挥作用状态,即将电动机14通电。这导致使控制杆18b在箭头5的方向大致向左偏移。通过控制杆18b的铰接达到控制元件70b围绕轴线3在顺时针方向摆动运动。控制元件70b的这个转动起先对拉出装置50b丝毫也没有影响,因为它起先直至图2b的状态只实现长孔72b位移,在长孔72b之内的销钉53b没有由此经受到力的加载。然而,基于用控制元件70b围绕轴线3在顺时针方向摆动的销钉74b以及基于作用到中间杠杆80b上弹簧90b的弹簧力,控制元件70b的这个第一运动阶段导致中间杠杆80b围绕轴线3在顺时针方向摆动。这导致遮盖型材60b围绕轴线1b在顺时针方向摆动,因为在中间杠杆80b与遮盖型材60b之间经过销钉82b和长孔62b有个强制连接。
因此,在这个在图2a的静止状态与图2b的第一中间状态之间的第一运动阶段期间,只有遮盖型材60a,60b摆动,致使创造一种状况,由于该状况起端头部件30和平面构型物20的运动可以开始。
在控制杆18b按照箭头5的方向向左继续运动时,控制元件70b也继续围绕摆动轴线3摆动。以同样的方式就像这对图2a与图2b之间转换说明的那样,控制元件70b的这个继续摆动运动导致遮盖型材60b同样继续摆动直到图2c中表示的位置。然而,如控制元件70b那样,拉出装置50b的第一杠杆元件51b也同时以相同的程度围绕摆动轴线3摆动,因为销钉53b从图2b的中间状态起靠在长孔72b的末端上。第一杠杆51b以及未示出的对面对应的第一杠杆51a的这个摆动,经过第二杠杆52a,52b造成端头部件30在拉出方向2的方向的运动和同时从卷轴22中拉出出平面构型物20。一旦控制元件70b的接触凸鼻76b到达与遮盖型材60b对应接触面64b的接触触点,图2c的中间状态就实现。
从这个在图2c中示出的中间状态起,通过控制杆18b造成的控制元件70b在顺时针方向围绕摆动轴线3的继续摆动运动,导致使这个接触凸鼻76b在遮盖型材60b的接触面64b上顺着滑动和使其此时在逆时针方向围绕摆动轴4,即在图2a的最初摆动位置的方向力矩加载。随之而来,中间杠杆80b的延续83b失去对中间元件70b销钉74b的接触。
由图2c的第二中间状态继续进行的控制元件80b的摆动运动因此一方面导致在拉出方向2的方向继续拉出平面构型物20和端头部件30,以及另一方面导致遮盖型材60b逆时针逆着弹簧90b的力往回摆。
如果拉出装置50b的杠杆51b,52b处于拉直对齐,即大致彼此对齐,则图2d的最终状态实现。如果达到拉出装置50b的这个发挥作用状态,端头部件30以及平面构型物20也位于其各自的发挥作用位置。在图2d示出的系统的这个发挥作用状态中,遮盖型材60b也逆时针往回偏转,从而它同平面构型物的侧边20b以及杠杆51b,52b一起地与端头部件30侧面段34b的外端对齐。如从图1a的表示得出的那样,遮盖型材60b在这种状态把杠杆51b,52b隐藏起来,致使达到美感上的整体印象。
不仅在图2a的最初状态中而且也在图2d的发挥作用状态中,阻止用手工向上或向外摆动遮盖型材,以便阻止滥用。在图2a最初状态中,这通过遮盖型材60b与中间杠杆80b的强制性连接和通过中间杠杆80b的延续83b靠在控制元件70b的销钉74b上达到。在图2d的发挥作用状态中,其通过遮盖型材60b靠在控制元件70b的接触凸鼻76b达到。在两种情况中,控制元件70b的位置以及遮盖型材60b的可摆动性向上或向外被限制住。
图3a,3b说明拉出装置50b和遮盖型材60b在图1a,2d发挥作用状态中的共同作用。
为此,首先表示的是在箭头8视向中图2c位置中杠杆51b,52b的示意剖面视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出,不仅杠杆51b而且杠杆52b各在平面构型物20的两侧具有镜像彼此相同形成的部段,它们彼此首先是如此拉开距离,以至于杠杆51b,52b对平面构型物20的相对运动是顺利可能的。
图3b的表示涉及图1a和2d的发挥作用状态和显示在箭头9方向的视向。在这个发挥作用状态,带有杠杆51b,52b的拉出装置50b布置在通过侧面段68b形成的遮盖型材60b的空隙66b之内。在这个状态,通过杠杆51b两侧段的以及遮盖型材60b侧面段68b的楔形横断面,拉出装置50b杠杆51b,52b镜像对面的段被相向挤压,致使夹紧在它们之间的平面构型物20。
因此,在图3b状态中平面构型物20的侧边缘20a,20b足够被固定的,使它们即使在例如作用在平面构型物20上的强劲风力时,也不能从拉出装置50a,50b的范围脱离。
Claims (13)
1.用于汽车的保护或遮阴系统,带有
-基座(10)
-在静止位置与发挥作用位置之间可从基座(10)在拉出方向(2)拉出的平面构型物(20),
-固定在平面构型物(20)上的刚性端头部件(30),该端头部件相对于基座(10)设置在平面构型物(20)远端上,和
-至少一个一方面固定在基座(10)上和另一方面固定在端头部件(30)上的拉出装置(50a,50b),
其中,拉出装置(50a,50b)设计用于通过用驱动机构(14)机械加载使系统从各处于静止位置中的平面构型物(20)、端头部件(30)和拉出装置(50a,50b)所处于的静止状态转换到发挥作用状态,在发挥作用状态中平面构型物(20)、端头部件(30)和拉出装置(50a,50b)各位于发挥作用位置中,
特征在于,
设有铰接在基座上的遮盖膜片(60a,60b),该遮盖膜片可偏转到第一摆动位置,在该第一摆动位置其贴靠在处于其发挥作用位置中的拉出装置(50a,50b)上或至少部分地围绕着这个拉出装置。
2.如权利要求1的保护或遮阴系统,
其特征在于,
遮盖膜片(60a,60b)在它的第一摆动位置上在平面构型物(20)的两侧各具有膜片段(68b)。
3.如权利要求2的保护或遮阴系统,
其特征在于,
拉出装置(50a,50b)具有两个杠杆部件(51b,52b),其中第一杠杆部件(51b)可摆动地铰接在基座(10)上,而第二杠杆部件(52b)可摆动地铰接在第一杠杆部件(51b)上以及可摆动地铰接在端头部件(30)上。
4.如权利要求3的保护或遮阴系统,
其特征在于,
遮盖膜片(60a,60b)可摆动到第二摆动位置,在该第二摆动位置中它
-至少部分地在拉出方向(2)遮盖在其静止位置上的端头部件(30),
-与端头部件(30)的中间段(32)对齐地定向和/或
-至少部分地盖住在基座(10)上的为平面构型物(20)设置的拉出开口(12)。
5.如权利要求4的保护或遮阴系统,
其特征在于,
端头部件(30)具有在侧面连接到中间段(32)上变窄的侧面段(34a,34b)。
6.如权利要求5的保护或遮阴系统,
其特征在于,
遮盖膜片(60a,60b)在第二摆动位置中只遮盖变窄的侧面段(34a,34b)。
7.如权利要求4的保护或遮阴系统,
其特征在于,拉出装置(50a,50b)和遮盖膜片(60a,60b)是用共同的控制元件(70b)机械连接的,致使经过共同的驱动机构(14),既可以在拉出方向(2)造成平面构型物(20)的运动也可以导致向第一摆动位置的遮盖膜片(60a,60b)的摆动运动。
8.如权利要求7的保护或遮阴系统,
其特征在于,共同的驱动机构是系统的电动机(14)。
9.如权利要求7的保护或遮阴系统,
其特征在于,设计机械的连接,使在通过共同驱动机构(14)造成的系统从静止状态转换到发挥作用状态时,端头段(30)的运动在遮盖膜片(60a,60b)的摆动运动开始之后才投入,其中,所述控制元件(70b)是可摆动地围绕与基础固定的摆动轴线(3)设计的,并且控制元件(70b)与杠杆(51b)之间的连接经过在控制元件(70b)上的长孔(72b)和在第一杠杆(51b)上的销钉(53b)实现,通过这个长孔(72b)能够实现控制元件(70b)在顺时针方向围绕摆动轴线(3)的有限制的可转动性,而其没有造成第一杠杆(51b)的摆动。
10.如权利要求7的保护或遮阴系统,
其特征在于,遮盖膜片(60a,60b)机械地连接到共同的驱动机构(14)上,从而遮盖膜片(60a,60b)在从第二摆动位置转换到第一摆动位置中时,先移动超出第一摆动位置并随后移动回到第一摆动位置。
11.如上面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保护或遮阴系统,
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弹簧机构(90b),布置和/或设计该弹簧机构,从而遮盖膜片(60a,60b)在第二摆动位置中在第一摆动位置的方向被力矩加载。
12.如权利要求1的保护或遮阴系统,
其特征在于,拉出装置(50a,50b)和遮盖膜片(60a,60b)为了共同作用被设置,从而其共同地在拉出装置(50a,50b)的发挥作用位置和遮盖膜片(60a,60b)的第一摆动位置产生到平面构型物(20)上的固定作用。
13.如权利要求12的保护或遮阴系统,
其特征在于,拉出装置(50a,50b)在平面构型物的两侧各具有拉出装置段,拉出装置段设计用于通过在其第一摆动位置上的遮盖膜片(60a,60b)彼此挤压以便施展固定效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9037824A DE102009037824A1 (de) | 2009-08-10 | 2009-08-10 | Rollo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09037824.3 | 2009-08-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92672A CN101992672A (zh) | 2011-03-30 |
CN101992672B true CN101992672B (zh) | 2014-08-13 |
Family
ID=43348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8090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2672B (zh) | 2009-08-10 | 2010-08-10 | 用于汽车的卷帘系统(Rollosystem)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76643B2 (zh) |
EP (1) | EP2287029B1 (zh) |
JP (1) | JP2011037432A (zh) |
KR (1) | KR20110016421A (zh) |
CN (1) | CN101992672B (zh) |
DE (1) | DE10200903782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9037824A1 (de) * | 2009-08-10 | 2011-02-17 | Bos Gmbh & Co. Kg | Rollo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JP5340891B2 (ja) * | 2009-11-18 | 2013-11-13 |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 シェード装置 |
JP5600484B2 (ja) * | 2010-06-09 | 2014-10-01 |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 シェード装置 |
DE102012204669B4 (de) | 2012-03-22 | 2014-05-22 | Bos Gmbh & Co. Kg | Windschott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Cabriofahrzeug mit einem solchen Windschottsystem |
DE102012112105A1 (de) * | 2012-12-11 | 2014-06-12 | Scambia Holdings Cyprus Ltd. | Windstopeinrichtung |
DE102013102643B4 (de) * | 2013-03-14 | 2024-09-05 | Fkt Gmbh | Cabriolet mit einer Windschutzeinrichtung |
DE102013207954B4 (de) | 2013-04-30 | 2015-12-31 | Bos Gmbh & Co. Kg | Windschottsystem für ein Cabriolet |
TWM475366U (en) * | 2013-11-15 | 2014-04-01 | Macauto Industrial Co Ltd | Buckling structure and vehicle roller blind |
US9352638B2 (en) * | 2014-07-25 | 2016-05-31 | Gheorghe Barna | Extendable sun visor assembly |
DE102015211293A1 (de) * | 2015-06-18 | 2016-12-22 | Bos Gmbh & Co. Kg | Beschat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Scheibe eines Kraftfahrzeugs |
CN107995897B (zh) * | 2015-06-19 | 2021-01-26 | 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 用于机动车窗的遮蔽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16762B1 (en) * | 2000-06-05 | 2001-04-17 | Paul Lin | Sun-shade device |
CN2661472Y (zh) * | 2003-12-04 | 2004-12-08 | 汕头高新区威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汽车后窗隐藏式电动遮阳帘 |
DE102008006157A1 (de) * | 2008-01-26 | 2008-10-23 | Daimler Ag | Windschottanordnung |
EP2000340A1 (fr) * | 2007-06-08 | 2008-12-10 | Wagon Sas | Dispositif d'occultation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à pieds de biellette solidarisés par câble, et véhicule corresponda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481491A (en) * | 1921-02-08 | 1924-01-22 | Vineberg Joseph Hirsch | Windshield attachment |
US3050075A (en) * | 1960-07-05 | 1962-08-21 | Kaplan Rose | Retractable vehicle covering device |
DE4037705C1 (zh) * | 1990-11-27 | 1991-10-24 | Mercedes-Benz Aktiengesellschaft, 7000 Stuttgart, De | |
DE9206644U1 (de) | 1992-05-15 | 1992-07-23 | Oris-Metallbau KG Hans Riehle, 7141 Möglingen | Rolloanordnung bei Kraftwagen, insbesondere bei Cabrios |
DE4430672C1 (de) * | 1994-08-29 | 1995-12-14 | Robin Bennett | Windschutz für ein Cabriolet |
DE19536552C2 (de) * | 1995-09-29 | 2000-05-25 | Daimler Chrysler Ag | Windschott für ein Cabriolet mit mindestens einem Überrollbügel |
DE19728453A1 (de) * | 1997-07-03 | 1999-01-07 | Oris Fahrzeugteile Riehle H | Windstop-Einrichtung |
US6191886B1 (en) * | 1998-08-24 | 2001-02-20 | Vutec Corp. | Video projection screen assembly |
US6763874B1 (en) | 2001-03-08 | 2004-07-20 | Tung-Hsing Chen | Movable blind |
DE10134613A1 (de) | 2001-07-17 | 2003-02-06 | Volkswagen Ag | Hinter Vordersitzen eines cabrioartigen Fahrzeugs aufspannbares Windschott |
DE10239200C5 (de) * | 2002-08-21 | 2008-10-09 | Webasto Ag | Windschutzanordnung mit einem Teleskopelement sowie Fahrzeug mit einer derartigen Windschutzanordnung |
DE10341989A1 (de) | 2003-09-09 | 2005-04-21 | Oris Fahrzeugteile Riehle H | Cabriofahrzeug |
US7559600B2 (en) * | 2004-02-17 | 2009-07-14 | Wilhelm Karmann Gmbh | Windscreen deflector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
DE102004009482B4 (de) * | 2004-02-27 | 2008-04-03 | Bos Gmbh & Co. Kg | Führungsloses Fensterrollo mit verbesserten Gleitern |
JP2005335484A (ja) * | 2004-05-25 | 2005-12-08 | Nhk Spring Co Ltd |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
DE102005029692A1 (de) | 2005-06-24 | 2006-12-28 | Wilhelm Karmann Gmbh | Windschott für ein Cabrioletfahrzeug |
DE102006046445A1 (de) * | 2006-09-29 | 2008-04-03 | Wilhelm Karmann Gmbh | Seitliche Windschott-Ergänzung |
DE102007032435A1 (de) * | 2007-07-10 | 2009-01-15 | Bos Gmbh & Co. Kg | Hebelrollo mit Anschlagdämpfer |
DE102007051987A1 (de) * | 2007-10-31 | 2009-05-20 | Daimler Ag | Windschottanordnung |
US7686375B1 (en) * | 2008-11-13 | 2010-03-30 |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window sunshade assembly |
DE102009037824A1 (de) * | 2009-08-10 | 2011-02-17 | Bos Gmbh & Co. Kg | Rollo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
2009
- 2009-08-10 DE DE102009037824A patent/DE102009037824A1/de not_active Ceased
-
2010
- 2010-07-20 EP EP10007494.7A patent/EP2287029B1/de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08-02 US US12/804,925 patent/US827664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09 JP JP2010178843A patent/JP2011037432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8-10 KR KR1020100076895A patent/KR20110016421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8-10 CN CN201010280905.0A patent/CN10199267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16762B1 (en) * | 2000-06-05 | 2001-04-17 | Paul Lin | Sun-shade device |
CN2661472Y (zh) * | 2003-12-04 | 2004-12-08 | 汕头高新区威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汽车后窗隐藏式电动遮阳帘 |
EP2000340A1 (fr) * | 2007-06-08 | 2008-12-10 | Wagon Sas | Dispositif d'occultation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à pieds de biellette solidarisés par câble, et véhicule correspondant. |
DE102008006157A1 (de) * | 2008-01-26 | 2008-10-23 | Daimler Ag | Windschottanordnu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92672A (zh) | 2011-03-30 |
US20110030905A1 (en) | 2011-02-10 |
EP2287029B1 (de) | 2013-09-04 |
EP2287029A1 (de) | 2011-02-23 |
US8276643B2 (en) | 2012-10-02 |
KR20110016421A (ko) | 2011-02-17 |
JP2011037432A (ja) | 2011-02-24 |
DE102009037824A1 (de) | 2011-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92672B (zh) | 用于汽车的卷帘系统(Rollosystem) | |
US8678488B1 (en) | Roll blind system for panorama sun roof of vehicle | |
CN101564978B (zh) | 带有用于车窗玻璃的遮阳板防护装置的汽车 | |
CN101392626B (zh) | 带有插入辅助件的侧窗卷帘 | |
CN204152358U (zh) |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 |
CN103921732B (zh) | 用于机动车的装饰用饰件的固定机构 | |
US20160325789A1 (en) | Compact Vehicle | |
CN1939779B (zh) | 车辆的内部部件 | |
CN103386948B (zh) | 用于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连接装置 | |
US20100127543A1 (en) | Lumbar Support Device of Seat for Vehicles | |
US11577662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 display screen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roof, and vehicle roof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04044437B (zh) | 隐形滑动车门饰件结构 | |
US8733699B2 (en) | Overhead luggage compartment | |
US20120168100A1 (en) | Roll shade device | |
US20150375603A1 (en) | Vehicle interior structure | |
CN102343883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帘式安全气囊 | |
CN106114382A (zh) | 一种用于车辆内厢的保护装置 | |
EP2383132B1 (en) | Shade apparatus for vehicle | |
CN102079234B (zh) | 滑动顶棚遮阳组件 | |
JP2013056646A (ja) | 車両用器具および給電方法 | |
US20180178634A1 (en) | Shad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window | |
US10532641B2 (en) | Convertible top having a main link abutment arrangement | |
US20190126854A1 (en) | Vehicle ceiling connecting arrangement | |
CN110214100A (zh) | 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 |
CN106218897A (zh) | 可实现完全折叠的直升机机械师座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