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9898A -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89898A CN101989898A CN2010105465007A CN201010546500A CN101989898A CN 101989898 A CN101989898 A CN 101989898A CN 2010105465007 A CN2010105465007 A CN 2010105465007A CN 201010546500 A CN201010546500 A CN 201010546500A CN 101989898 A CN101989898 A CN 1019898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ponse message
- pdcch
- pucch
- pucch resource
- re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需要发送应答消息时,确定当前所在的系统类型;其中,该应答消息为正确应答消息ACK或错误应答消息NACK;系统类型包括:频分双工FDD系统和时分双工TDD系统;该终端确定应答消息的反馈模式,反馈模式包括:信道选择模式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3;该终端根据确定的系统类型和反馈模式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该终端使用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应答消息。根据本发明,解决了某些情况下UE无法完成应答消息发送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数字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对数据通信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恶劣的信道下,尤其是高数据速率或高速移动环境中,多径干扰及多普勒频移等严重地影响着系统性能。因此,有效的差错控制技术,尤其是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技术就成为通信领域致力研究的热点。
在HARQ方式中,发端发送的码不仅能够检错,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接收端译码器收到码字后,首先检验错误情况,如果在码的纠错能力以内,则自动进行纠错;如果错误很多,超过了码的纠错能力,但能检测错误出来,则接收端通过反馈信道给发端发一个判决信号,要求发端重发信息。在OFDM系统中,通过正确应答消息/错误应答消息(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来表示传输的正确或错误,并以此判断是否需要重传。
目前,在长期演进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下行HARQ中,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ACK/NACK应答消息,当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在当前子帧没有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时,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上发送的。如图1所示,一个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在频域上,占一个资源块(一个资源块占12个子载波),时域上,持续两个时隙,也就是一个子帧(1ms),根据当前子帧使用的循环前缀的不同,包括的符号数有所不同。另外,控制信道在两个时隙上进行跳频,以获得频域分集增益。小区内各个UE(User Equipment)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是通过码分复用的。由于一个资源块上能够复用的UE数目是有限,当小区内需要同时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UE超过一个资源块所能复用的用户数时,可以再开辟一个资源块,也就是通过码分+频分的方式来实现小区内各个UE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复用。
本发明针对的是ACK/NACK的信道资源的确定以及发送的问题,因此为了便于理解,这里先简要的介绍用于承载ACK/NACK的PUCCH format 1a/1b。
LTE频分双工系统(FDD)中,由于上下行子帧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当PDSCH只包含一个传输块时,UE要反馈1比特的ACK/NACK应答消息,当PDSCH包含两个传输块时,UE要反馈2比特的ACK/NACK应答消息。所以在LTE FDD系统中,如图2所示,ACK/NACK应答消息,经过BPSK/QPSK调制(分别对应于format 1a/1b),形成一个调制符号,调制符号先在频域进行扩频因子为12的扩频(扩频序列为12长的CAZAC序列),再在时域经过一个长为4的Walsh码的时域扩展,然后映射到如附图2所示的控制信道格式1对应的信息符号上去,最后与参考信号一起组成一个时隙要发送信号。
而在LTE的时分双工(TDD)系统中,由于上下行子帧不再是一一对应的,根据不同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一个上行子帧有时候需要反馈多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应答消息,这里将一个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称为一个绑定窗(bundling window)。在LTE里,定义了两种ACK/NACK反馈模式:一种是绑定模式(bundling),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把需要在该上行子帧反馈的各个下行子帧对应的传输块的ACK/NACK应答消息进行逻辑与运算,如果一个下行子帧有2个码字流,UE要反馈2比特的ACK/NACK应答消息,如果各个子帧只有一个字流,UE要反馈1比特的ACK/NACK应答消息,绑定后的ACK/NACK应答消息采用PUCCH format 1a或1b发送;另一种是复用模式(multiplexing,也就是multiplexing with channel selection,也称为信道选择),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不同的PUCCH信道和该信道上不同的调制符号来表示需要在该上行子帧反馈的下行子帧的不同反馈状态,如果下行子帧上有多个字流,那么先将下行子帧的多个字流反馈的ACK/NACK进行空间逻辑与(也叫做spatial bundling)后再进行信道选择,然后使用PUCCH format 1b发送。也就是说,通过PUCCH format1b所承载的2比特信息b(0)和b(1),以及PUCCH信道的索引,来表示进行了空间逻辑与操作后的ACK/NACK应答消息。
在LTE系统中,UE有两种方式来确定用于承载ACK/NACK应答消息的PUCCH的信道资源索引一种是通过高层信令获得,另一种是通过与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在的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单元)的第一个索引的隐含映射关系获得。这样,在一个上行载波里,ACK/NACK信道资源的区域就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由高层信令配置的区域,一个是根据PDCCH的CCE的索引隐含映射的动态区域。UE一旦获得了PUCCH的信道资源索引后,根据协议规定的信道化公式,就能计算出UE发送ACK/NACK时实际上所在的资源块索引,使用的时域正交码的索引以及相应的CAZAC序列的循环移位量。
在高级国际移动通信(Intem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简称为IMT-Advanced)系统中,能够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并具有较大的系统容量,在低速移动、热点覆盖的情况下,IMT-Advanced系统的峰值速率可以达到1Gbit/s,在高速移动、广域覆盖的情况下,IMT-Advanced系统的峰值速率可以达到100Mbit/s。
为了满足高级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Advanced,简称为ITU-Advanced)的要求,作为LTE的演进标准的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简称为LTE-A)系统需要支持更大的系统带宽(最高可达100MHz),并需要后向兼容LTE现有的标准。在现有的LTE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将LTE系统的带宽进行合并来获得更大的带宽,这种技术称为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简称为CA)技术,该技术能够提高IMT-Advance系统的频谱利用率、缓解频谱资源紧缺,进而优化频谱资源的利用。
引入载波聚合后,当前关于下行分量载波与PDSCH传输块以及HARQ进程关系的讨论中,一个基本工作假定是当没有采用空分复用时,一个下行分量载波对应一个PDSCH传输块以及一个HARQ进程,也就是说,UE需要为每个分量载波的一个PDSCH传输块反馈1比特的ACK/NACK应答信息。而当采用空分复用时,LTE-A当前规定,最多支持2个传输块。因此,当采用空分复用时,UE需要为每个下行分量载波的2个PDSCH传输块反馈2比特的ACK/NACK应答消息。
在采用了频谱聚合技术后的LTE-AFDD系统中,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就可以包括多个分量载波。当基站在多个下行分量载波上都有调度给某UE的PDSCH时,且当UE在当前子帧没有PUSCH要发送时,用户设备需要在一个UE专用的UL PCC/Pcell的PUCCH上反馈这多个下行分量载波的PDSCH传输的ACK/NACK应答消息。而在TDD系统中,由于上下行子帧配置的不对称性,一个上行子帧需要反馈多个下行子帧的PDSCH的ACK/NACK应答信息,因此,用户设备需要反馈更大负载的ACK/NACK应答消息。
对于ACK/NACK应答消息,除了可以使用在LTE中已经定义的PUCCH format 1a和1b,信道选择(multiplexing with channel selection)外,LTE-A增加了一种新的基于DFT-s-OFDM的格式,用于发送更大负载的ACK/NACK应答消息,其信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描述,将这种结构称为PUCCH Format 3(PUCCH格式3)。其中UE采用哪种方式来反馈ACK/NACK由高层配置。
在LTE-A FDD系统中,关于ACK/NACK的反馈,定义两种模式:一种为信道选择模式,该模式能够支持最多4比特的ACK/NACK反馈;另一种为DFT-s-OFDM模式,该模式能够支持大于4比特的ACK/NACK反馈;
其中,UE采用哪种方式来反馈ACK/NACK由高层配置,而且规定,当UE配置为采用DFT-s-OFDM模式时,如果UE在当前子帧只接收到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DL PCC/Pcell)的话,则UE将采用PUCCH format 1a/1b资源来反馈ACK/NACK应答消息。
而在LTE-ATDD系统中,ACK/NACK的反馈,在FDD配置模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细化:
当用户设备配置为采用PUCCH format 3反馈ACK/NACK时:
Mode 1:
最多支持20比特的ACK/NACK反馈;
如果反馈的ACK/NACK比特数超过20,则进行空间绑定操作(spatial bundling);
如果反馈的ACK/NACK比特数不超过20,无需进行任何形式的绑定操作(bundling);
Mode 2:
当ACK/NACK的比特数超过x时,在空间绑定的基础上,通过分量载波绑定(CC bundling)或者时间绑定(time bundling)的方式,将需要反馈的ACK/NACK比特数限制在x比特之内;
x的具体取值最终没确定;
是否需要支持mode 2也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当用户设备配置为采用信道选择反馈ACK/NACK时:
Mode a:
反馈的ACK/NACK比特数不超过4,不需要任何形式的绑定。
Mode b:
反馈的ACK/NACK比特数超过4,则在空间绑定的基础上,通过分量载波绑定(CC bundling)或者时间绑定(time bundling)的方式,将需要反馈的ACK/NACK比特数限制在4比特之内;
具体是采用分量载波绑定还是采用时间绑定目前尚未确定;
关于上述各种ACK/NACK反馈模式下的资源分配问题,当前的结论是:
FDD系统中当UE配置为采用DFT-s-OFDM反馈ACK/NACK时,使用PUCCH format 3资源由高层信令(RRC信令)配置+ARI(A/N Resource indicator,A/N资源指示符)动态指示,ARI通过重用DCI的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发射功率控制)域来实现。
FDD系统中当UE配置为采用信道选择反馈ACK/NACK时,由于信道选择方式时的映射表设计还没有最终确定,因而所使用的PUCCH format 1a/1b资源如何确定也没有结论。另外,对于配置为采用信道选择反馈的UE,如果UE在当前子帧只接收到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DL PCC/Pcell)的话,则UE将如何反馈也没有给出解决方案。
而对于TDD系统中的多种ACK/NACK反馈方式,其相应的资源如何确定目前尚无相应的方案。
另外,在TDD系统,对于配置为载波聚合的用户设备,当用户设备只接收到主下行分量的传输时,其相应各个子帧上的ACK/NACK应答消息该如何反馈。
由上述分析可知,由于UE当前存在多种配置情况,而某些情况下,目前尚无反馈ACK/NACK的具体方案,以致UE无法完成ACK/NACK的发送,进而影响网络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某些情况下UE无法完成ACK/NACK的发送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包括:终端需要发送应答消息时,确定当前所在的系统类型;其中,应答消息为正确应答消息ACK或错误应答消息NACK;系统类型包括:频分双工FDD系统和时分双工TDD系统;该终端确定应答消息的反馈模式,反馈模式包括:信道选择模式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3;该终端根据确定的系统类型和反馈模式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该终端使用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应答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答消息的发送装置,包括:系统类型确定模块,用于需要发送应答消息时,确定当前所在的系统类型;其中,应答消息为正确应答消息ACK或错误应答消息NACK;系统类型包括:频分双工FDD系统和时分双工TDD系统;反馈模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应答消息的反馈模式,反馈模式包括:信道选择模式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3;资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系统类型确定模块确定的系统类型和反馈模式确定模块确定的反馈模式,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发送模块,用于使用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应答消息。
通过本发明,采用根据终端所在的系统以及终端反馈应答消息的反馈方式确定使用的PUCCH资源,使用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应答消息,解决了某些情况下UE无法完成应答消息发送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时频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1a/1b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应答消息的资源确定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应答消息的资源确定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应答消息的资源确定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应答消息的资源确定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应答消息的资源确定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应答消息的资源确定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应答消息的资源确定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应答消息的资源确定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应答消息的资源确定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答消息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终端需要发送应答消息时,确定当前所在的系统类型;其中,该应答消息为正确应答消息ACK或错误应答消息NACK;该系统类型包括:FDD系统和TDD系统;
步骤S404,该终端确定应答消息的反馈模式,该反馈模式包括:信道选择模式和PUCCH格式3;
步骤S406,该终端根据确定的系统类型和反馈模式确定发送上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步骤S408,该终端使用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上述应答消息。
其中,根据确定的系统类型和反馈模式的情况不同,确定发送上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的方式可以有多种,简单介绍如下:
方式一:
终端确定的系统类型为FDD系统、且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步骤S406包括:判断配置的服务小区相应的PDCCH是否在主服务小区上发送;
如果是,根据PUCCH与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如果否,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其中,根据PUCCH与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该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例如:当PDCCH所对应的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终端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2个PUCCH发送应答消息;当PDCCH所对应的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终端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1个PUCCH发送应答消息。
当下行分量载波/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高层配置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可以为P个或P对(共2P个);当下行分量载波/小区配置为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高层配置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可以为P个;其中P的取值优选为4。
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下述几种情况:
1)当上述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对配置时,终端根据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一对PUCCH资源,将确定的一对PUCCH资源作为与上述2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2)当上述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个配置时,终端根据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两个PUCCH资源,将确定的两个PUCCH资源作为与上述2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3)当上述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终端根据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与上述1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或者,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也可以包括下述情况:
1)当上述服务小区的物理下行信息DCI表示为2个传输块的格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对配置时,终端根据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一对PUCCH资源,将确定的一对PUCCH资源作为与上述2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2)当上述服务小区的DCI表示为2个传输块的格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个配置时,终端根据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两个PUCCH资源,将确定的两个PUCCH资源作为发送2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3)当上述服务小区的PDCCH表示为1个传输块的格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对配置时,终端根据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一对PUCCH资源,将确定的一对PUCCH资源中的一个PUCCH资源作为与上述1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4)当上述服务小区的DCI或PDCCH表示为1个传输块的格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个配置时,终端根据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与1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方式二:
终端确定系统类型为FDD或TDD系统、且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步骤S406包括:确定应答消息的比特数M与终端配置的PUCCH个数N的关系,如果M小于或等于N,则从配置的PUCCH中选择M个PUCCH作为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方式三:
终端确定系统类型为FDD系统、且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步骤S406包括:判断当前子帧是否仅接收到主服务小区的调度;如果是,根据PUCCH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例如: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如:当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终端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2个PUCCH发送应答消息;当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终端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1个PUCCH发送应答消息。
该情况下,终端使用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应答消息包括:终端根据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确定确定应答消息的发送格式,使用确定的PUCCH资源和确定的发送格式发送应答消息。例如;当前子帧仅接收到主服务小区,终端采用PUCCH格式1a或1b的方式发送的应答消息;或终端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发送的应答消息。
具体为:当终端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为终端采用PUCH格式1a或1b的方式发送应答消息时,当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或当服务小区的DCI表示为2个传输块的格式时,终端确定应答消息的发送格式为PUCCH格式1a;当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或当服务小区的DCI表示为1个传输块的格式时,终端确定应答消息的发送格式为PUCCH格式1b。
当该终端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为终端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发送应答消息,且当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终端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2个PUCCH发送应答消息;
当终端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为终端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发送应答消息且当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终端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1个PUCCH发送应答消息。
当终端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为终端采用PUCCH格式1a/1b的方式发送应答消息时,该终端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1个PUCCH发送应答消息。
方式四:
终端确定系统类型为TDD系统、且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步骤S406包括:
根据应答消息的比特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载波或小区间的绑定;如果不需要绑定,判断服务小区相应的PDCCH是否在主服务小区上发送;
如果是,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应答消息的资源,根据与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例如,根据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如果否,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应答消息的资源,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例如:
1)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基站为每个非主下行分量载波或非主下行分量小区在每个下行子帧配置的P个资源时,根据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确定的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PUCCH资源,其中,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相同或不相同;
2)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基站为每个非主下行分量载波或非主下行分量小区配置的P个资源时,根据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确定的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PUCCH资源,其中,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不相同。
如果根据上述应答消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进行载波/小区间的绑定时,步骤S406包括:
按照载波或小区绑定方式对上述应答消息进行绑定;
当绑定后的应答消息包含主服务小区的应答消息,或当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DCCH包含有在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上发送时,根据主下行分量载波的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例如,根据主下行分量载波的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
当绑定后的应答消息不包含主服务小区的应答消息,且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DCCH均不在主服务小区上发送时,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根据一个预先预定好的服务小区的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例如:
当高层配置的PUCCH为基站为每个不包含主服务小区且PDCCH均不在主服务小区的绑定在每个下行子帧配置的4个资源,根据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其中,预先预定好的服务小区的PDCCH的资源指示符ARI在多个下行子帧中相同或不同;
当高层配置的PUCCH为基站为每个不包含主服务小区且PDCCH均不在主服务小区的绑定配置的4个资源,根据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其中,预先预定好的服务小区的PDCCH的资源指示符ARI在多个下行子帧中不同。
方式五:
终端确定系统类型为TDD系统、且反馈模式为PUCCH格式3时,步骤S406包括: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根据非服务小区上的PDCCH中的ARI,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例如:
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基站配置的与PUCCH格式3对应的多个PUCCH资源,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指示多个PUCCH资源,其中,ARI在多个子帧上的取值相同;
根据非服务小区上的PDCCH中的ARI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方式六:
终端确定系统类型为TDD系统时,如果终端在当前子帧只接收到主服务小区的调度,终端确定主服务小区在指定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中的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的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方式;
此情况下,步骤S406包括:终端根据PUCCH资源与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例如:终端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本实施例通过考虑终端所在的系统以及终端反馈应答消息的反馈方式确定使用的PUCCH资源,使用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应答消息,解决了某些情况下UE无法完成应答消息发送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一步阐述,其中应答消息用“ACK/NACK“表示正确应用消息或错误应答消息,用“下行分量载波/小区”表示下行分量载波或下行分量小区,即上述服务小区。
实施例1:适用于FDD系统中配置为采用信道选择反馈ACK/NACK的UE。
实施例1-1:
如图5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和SCC均配置为SU-MIMO模式,也就是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基站配置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同时假定SCC采用了跨载波调度的方式,也就是说SCC所对应的PDCCH在PCC上发送;
UE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传输模式,确定需要反馈4个ACK/NACK应答消息,分别对应着PCC的第一第二个传输块的ACK/NACK,SCC的第一第二个传输块的ACK/NACK;这4个ACK/NACK应答信息对应的PUCCH信道依次为
实施例1-2:
如图6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和SCC均配置为SU-MIMO模式,也就是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基站配置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同时假定SCC没有采用了跨载波调度的方式,也就是说SCC所对应的PDCCH在SCC上发送;
UE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传输模式,确定需要反馈4个ACK/NACK应答消息,分别对应着PCC的第一第二个传输块的ACK/NACK,SCC的第一第二个传输块的ACK/NACK;这4个ACK/NACK应答信息对应的PUCCH信道依次为
表1
注:上述表格只是给出了其中的一种映射关系,但并不限于这种映射关系。
UE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传输模式,确定需要反馈4个ACK/NACK应答消息,分别对应着PCC的第一第二个传输块的ACK/NACK,SCC的第一第二个传输块的ACK/NACK;这4个ACK/NACK应答信息对应的PUCCH信道依次为
当检测到的ARI=‘00’时,则有
实施例1-3:
如图6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和SCC均配置为SU-MIMO模式,也就是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基站配置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同时假定SCC没有采用了跨载波调度的方式,也就是说SCC所对应的PDCCH在SCC上发送;
假定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给UE配置了4个用于反馈SCC的ACK/NACK应答消息的PUCCH信道资源,这里进一步假定,当SCC的PDCCH的ARI需要指示2个PUCCH信道资源时,ARI与上述的4个PUCCH信道资源中2个PUCCH信道资源的映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注:上述表格只是给出了其中的一种映射关系,但并不限于这种映射关系。
UE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传输模式,确定需要反馈4个ACK/NACK应答消息,分别对应着PCC的第一第二个传输块的ACK/NACK,SCC的第一第二个传输块的ACK/NACK;这4个ACK/NACK应答信息对应的PUCCH信道依次为
根据与PCC对应的PDCCH的CCE索引来确定;
当检测到的ARI=‘01’时,则有
当检测到的ARI=‘10’时,则有
实施例1-4:
如图7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配置为SU-MIMO模式,SCC配置为SU-SIMO模式;基站配置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同时假定SCC没有采用了跨载波调度的方式,也就是说SCC所对应的PDCCH在SCC上发送;
假定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给UE配置了4个用于反馈SCC的ACK/NACK应答消息的PUCCH信道资源,这里进一步假定,当SCC的PDCCH的ARI需要指示1个PUCCH信道资源时,ARI与上述的4个PUCCH信道资源的映射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注:上述表格只是给出了其中的一种映射关系,但并不限于这种映射关系。
UE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传输模式,确定需要反馈3个ACK/NACK应答消息,分别对应着PCC的第一第二个传输块的ACK/NACK,SCC的第一个传输块的ACK/NACK;这3个ACK/NACK应答信息对应的PUCCH信道依次为
当检测到的ARI=‘01’时,则有
实施例1-5:
如图6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和SCC均配置为SU-MIMO模式,也就是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基站配置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同时假定SCC没有采用了跨载波调度的方式,也就是说SCC所对应的PDCCH在SCC上发送;
UE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传输模式,确定需要反馈4个ACK/NACK应答消息,分别对应着PCC的第一第二个传输块的ACK/NACK,SCC的第一第二个传输块的ACK/NACK;这4个ACK/NACK应答信息对应的PUCCH信道依次为
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以及相应的传输模式,UE一共需要反馈4个ACK/NACK应答消息,因此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的方式给UE配置了4个ACK/NACK资源当采用本发明的方式2的方式来确定时,的UE需要反馈的ACK/NACK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分别与高层配置的4个PUCCH资源一一对应。
实施例2:适用于FDD系统中配置为采用信道选择反馈ACK/NACK的UE。
实施例2-1:
如图6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和SCC均配置为SU-MIMO模式,也就是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基站配置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同时假定SCC没有采用了跨载波调度的方式,也就是说SCC所对应的PDCCH在SCC上发送;
如果UE在当前子帧只接收到来自PCC/PCell的调度,对于PCC/PCell的相应传输块的正确错误应答消息,UE将采用PUCCH格式1a/1b发送,所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将根据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
进一步的,的根据与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具体为根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来确定用于发送PUCCH格式1a/1b的1个PUCCH资源;
进一步的,当PCC/PCell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或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DCI表示的为2个传输块的格式时,UE将采用物理上行信道格式1b来反馈其相应的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当PCC/PCell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或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DCI表示的为1个传输块的格式时,UE将采用物理上行信道格式1a来反馈其相应的正确错误应答消息。
实施例2-2:
如图6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和SCC均配置为SU-MIMO模式,也就是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基站配置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同时假定SCC没有采用了跨载波调度的方式,也就是说SCC所对应的PDCCH在SCC上发送;
如果UE在当前子帧只接收到来自PCC/PCell的调度,对于PCC/PCell的相应传输块的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用户设备将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发送,所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将根据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
当PCC/PCell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UE根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得到2个PUCCH信道当PCC/PCell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UE根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得到1个PUCCH信道
UE同时将配置的SCC/SCell的相应传输块上的ACK/NACK应答消息设置为默认值,然后根据预定义映射表,确定发送PUCCH格式1b所使用的PUCCH信道(是或中的一个)以及PUCCH格式1b上所携带的两比特信息b(0)b(1)。
实施例3:适用于TDD系统中配置为采用信道选择反馈ACK/NACK的UE(载波或小区不需要进行绑定的情况)。
实施例3-1:
如图8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和SCC均配置为SU-SIMO模式,也就是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根据上下行子帧配置的关系,某上行子帧需要反馈2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应答消息。基站配置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同时假定SCC采用了跨载波调度的方式,也就是说SCC所对应的PDCCH在PCC上发送;
UE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传输模式,上下行子帧配置,确定需要反馈4个ACK/NACK应答消息,分别对应着PCC和SCC在第一个下行子帧上的ACK/NACK,PCC和SCC在第二个下行子帧上的ACK/NACK;这4个ACK/NACK应答信息对应的PUCCH信道依次为
根据与PCC在第一个下行子帧上对应的PDCCH的CCE索引来确定;
实施例3-2:
如图9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和SCC均配置为SU-SIMO模式,也就是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根据上下行子帧配置的关系,某上行子帧需要反馈2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应答消息。基站配置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同时假定SCC没有采用跨载波调度的方式,也就是说SCC所对应的PDCCH在SCC上发送;
假定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给UE配置了4个用于反馈SCC的ACK/NACK应答消息的PUCCH信道资源这里进一步假定,当SCC的PDCCH的ARI需要指示1个PUCCH信道资源时,ARI与上述的4个PUCCH信道资源的映射关系如表4所示:
表4
注:上述表格只是给出了其中的一种映射关系,但并不限于这种映射关系。
UE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传输模式,上下行子帧配置,确定需要反馈4个ACK/NACK应答消息,分别对应着PCC和SCC在第一个下行子帧上的ACK/NACK,PCC和SCC在第二个下行子帧上的ACK/NACK;这4个ACK/NACK应答信息对应的PUCCH信道依次为
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信道资源以及SCC在相应下行子帧对应的PDCCH的ARI共同确定;
当第一个下行子帧检测到的ARI=‘01’时,则有
当第二个下行子帧检测到的ARI=‘01’时,则有
这里,第一个子帧和第二个子帧上检测到的ARI不能相等。
实施例3-3:
如图9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和SCC均配置为SU-SIMO模式,也就是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根据上下行子帧配置的关系,某上行子帧需要反馈2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应答消息。基站配置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同时假定SCC没有采用跨载波调度的方式,也就是说SCC所对应的PDCCH在SCC上发送;
UE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传输模式,上下行子帧配置,确定需要反馈4个ACK/NACK应答消息,分别对应着PCC和SCC在第一个下行子帧上的ACK/NACK,PCC和SCC在第二个下行子帧上的ACK/NACK;这4个ACK/NACK应答信息对应的PUCCH信道依次为
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以及相应的传输模式,UE一共需要反馈4个ACK/NACK应答消息,因此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的方式给UE配置了4个ACK/NACK资源当采用本上述方式二来确定时,UE需要反馈的ACK/NACK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分别与高层配置的4个PUCCH资源一一对应。
实施例4:适用于TDD系统中配置为采用信道选择反馈ACK/NACK的UE(需要载波或小区绑定)。
实施例4-1:
如图10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和SCC均配置为SU-SIMO模式,也就是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根据上下行子帧配置的关系,某上行子帧需要反馈4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应答消息。基站配置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同时假定SCC采用跨载波调度的方式,也就是说SCC所对应的PDCCH在PCC上发送;
由于基站配置了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而根据当前的载波配置以及子帧配置,UE需要反馈的ACK/NACK个数超过了4,因而,需要做进一步的绑定操作。这里假定绑定操作采用的是载波绑定的方式,也就是将相同下行子帧上的多个下行载波/小区的ACK/NACK应答消息进行逻辑与操作,作为这个下行子帧反馈的ACK/NACK应答消息。
UE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传输模式,上下行子帧配置,确定需要反馈4个ACK/NACK应答消息,分别对应着PCC和SCC在第1/2/3/4个下行子帧上的经过了载波绑定操作的ACK/NACK;这4个ACK/NACK应答信息对应的PUCCH信道依次为
如果第二个下行子帧上PCC没有被调度,其他子帧上PCC都被调度了,则有:
根据与PCC在第一个下行子帧上对应的PDCCH的CCE索引来确定;
实施例4-2:
如图11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和SCC均配置为SU-SIMO模式,也就是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根据上下行子帧配置的关系,某上行子帧需要反馈4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应答消息。基站配置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同时假定SCC没有采用跨载波调度的方式,也就是说SCC所对应的PDCCH在SCC上发送;
假定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给UE配置了4个用于反馈SCC的ACK/NACK应答消息的PUCCH信道资源,这里进一步假定,当SCC的PDCCH的ARI需要指示1个PUCCH信道资源时,ARI与上述的4个PUCCH信道资源的映射关系如表5所示:
表5
注:上述表格只是给出了其中的一种映射关系,但并不限于这种映射关系。
由于基站配置了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而根据当前的载波配置以及子帧配置,UE需要反馈的ACK/NACK个数超过了4,因而,需要做进一步的绑定操作。这里假定绑定操作采用的是载波绑定的方式,也就是将相同下行子帧上的多个下行载波/小区的ACK/NACK应答消息进行逻辑与操作,作为这个下行子帧反馈的ACK/NACK应答消息。
UE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传输模式,上下行子帧配置,确定需要反馈4个ACK/NACK应答消息,分别对应着PCC和SCC在第1/2/3/4个下行子帧上的经过了载波绑定操作的ACK/NACK;这4个ACK/NACK应答信息对应的PUCCH信道依次为
根据与PCC在第二个下行子帧上对应的PDCCH的CCE索引来确定;
当第三个下行子帧检测到的ARI=‘01’时,则有
当第三个下行子帧检测到的ARI=‘11’时,则有
这里,第三个子帧和第四个子帧上检测到的ARI不相等。
实施例4-3:
如图11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和SCC均配置为SU-SIMO模式,也就是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根据上下行子帧配置的关系,某上行子帧需要反馈4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应答消息。基站配置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同时假定SCC没有采用跨载波调度的方式,也就是说SCC所对应的PDCCH在SCC上发送;
UE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传输模式,上下行子帧配置,确定需要反馈4个ACK/NACK应答消息,分别对应着PCC和SCC在第1/2/3/4个下行子帧上的经过了载波绑定操作的ACK/NACK;这4个ACK/NACK应答信息对应的PUCCH信道依次为
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以及相应的传输模式,UE一共需要反馈4个ACK/NACK应答消息,因此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的方式给UE配置了4个ACK/NACK资源当采用本发明的方式2来确定时,的UE需要反馈的ACK/NACK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分别与高层配置的4个PUCCH资源一一对应。
实施例5:适用于TDD系统中配置为DFT-s-OFDM(PUCCH格式3)形式反馈ACK/NACK的UE。
如图12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和SCC均配置为SU-MIMO模式,也就是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根据上下行子帧配置的关系,某上行子帧需要反馈4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应答消息。基站配置UE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来反馈ACK/NACK;同时假定SCC没有采用跨载波调度的方式,也就是说SCC所对应的PDCCH在SCC上发送;
UE根据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小区的传输模式,上下行子帧配置,以及UE的ACK/NACK反馈模式,确定需要反馈16个ACK/NACK应答消息,分别对应着PCC和SCC的第1/2个传输块在第1/2/3/4个下行子帧上的ACK/NACK;这16个ACK/NACK应答信息对应的PUCCH格式3信道依次为
这里进一步假定,当SCC的PDCCH的ARI需要指示1个PUCCH信道资源时,ARI与上述的4个PUCCH信道资源的映射关系如表6所示:
表6
注:上述表格只是给出了其中的一种映射关系,但并不限于这种映射关系。
UE反馈正确错误应答消息所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根据高层配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和SCC上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的ACK/NACK资源指示符(ARI)共同确定;
当检测到的ARI=‘00’时,则有
注意,所有SCC/SCell的下行子帧上的PDCCH中的ARI的取值都要相同。
实施例6:适用于TDD只收到主下行分量载波或小区(Pcell)的UE。
如图13所示,当前基站给某用户设备(UE)配置了2个下行分量载波/小区,其中一个为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PCC/PCell),另一个为辅下行分量载波/小区(SCC/Scell);且PCC和SCC均配置为SU-SIMO模式,也就是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根据上下行子帧配置的关系,某上行子帧需要反馈4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应答消息。
如果UE在当前子帧只接收到PCC/PCell的调度时,PCC/PCell的在某一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中相应传输块的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用户设备将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发送,所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将根据与多个下行子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
UE根据预定义映射表,确定发送PUCCH格式1b所使用的PUCCH信道以及PUCCH格式1b上所携带的两比特信息b(0)b(1)。
以上实施例分别列举了不同情况下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的确定方式,确定好PUCCH资源后,使用该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应答消息,即可实现向基站反馈应答消息的目的,以利于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重传,维护了系统的性能。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答消息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设置在终端上,该装置包括:系统类型确定模块142、反馈模式确定模块144、资源确定模块146和发送模块148;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系统类型确定模块142,用于需要发送应答消息时,确定当前所在的系统类型;其中,应答消息为正确应答消息ACK或错误应答消息NACK;系统类型包括:频分双工FDD系统和时分双工TDD系统;
反馈模式确定模块144,用于确定应答消息的反馈模式,反馈模式包括:信道选择模式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3;
资源确定模块146,与系统类型确定模块142和反馈模式确定模块144相连,用于根据系统类型确定模块确定的系统类型和反馈模式确定模块确定的反馈模式,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发送模块148,与资源确定模块146相连,用于使用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应答消息。
其中,根据确定的系统类型和反馈模式的情况不同,确定发送上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的方式可以有多种,简单介绍如下:
方式一:
资源确定模块146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确定系统类型为FDD系统、且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判断配置的服务小区相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是否在主服务小区上发送;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PUCCH与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以及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其中,根据PUCCH与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该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例如:当PDCCH所对应的配置的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终端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2个PUCCH发送应答消息;当PDCCH所对应的配置的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终端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1个PUCCH发送应答消息。
当下行分量载波/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高层配置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可以为P个或P对(共2P个);当下行分量载波/小区配置为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高层配置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可以为P个;其中p的取值优选为4。
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下述几种情况:
1)当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对配置时,终端根据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一对PUCCH资源,将确定的一对PUCCH资源作为与上述2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2)当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个配置时,终端根据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两个PUCCH资源,将确定的两个PUCCH资源作为与上述2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3)当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终端根据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与上述1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或者,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也可以包括下述情况:
1)当服务小区的物理下行信息DCI表示为2个传输块的格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对配置时,终端根据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一对PUCCH资源,将确定的一对PUCCH资源作为与上述2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2)当服务小区的DCI表示为2个传输块的格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个配置时,终端根据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两个PUCCH资源,将确定的两个PUCCH资源作为与上述2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3)当服务小区的PDCCH表示为1个传输块的格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对配置时,终端根据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一对PUCCH资源,将确定的一对PUCCH资源中的一个PUCCH资源作为与1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4)当配置的服务小区的DCI或PDCCH表示为1个传输块的格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个配置时,终端根据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与上述1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方式二:
资源确定模块146包括:
关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系统类型为FDD或TDD系统、且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确定应答消息的比特数M与终端配置的PUCCH个数N的关系;
资源确定单元,用于关系确定单元确定的结果为M小于或等于N,从配置的PUCCH中选择M个PUCCH作为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方式三:
资源确定模块146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用于确定系统类型为FDD系统、且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判断当前子帧是否仅接收到主服务小区的调度;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PUCCH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例如: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如:当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终端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2个PUCCH发送应答消息;当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终端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1个PUCCH发送应答消息。
该情况下,发送模块148包括:发送格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确定确定应答消息的发送格式;发送单元,用于使用确定的PUCCH资源和确定的发送格式发送应答消息。例如;当前子帧仅接收到主服务小区,终端采用PUCCH格式1a或1b的方式发送的应答消息;或终端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发送的应答消息。
具体为:当终端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为终端采用PUCH格式1a或1b的方式发送应答消息时,当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或当主服务小区的DCI表示为2个传输块的格式时,终端确定应答消息的发送格式为PUCCH格式1a;当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或当主服务小区的DCI表示为1个传输块的格式时,终端确定应答消息的发送格式为PUCCH格式1b。
当该终端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为终端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发送应答消息,且当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终端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2个PUCCH发送应答消息;
当终端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为终端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发送应答消息且当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终端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1个PUCCH发送应答消息。
当终端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为终端采用PUCCH格式1a/1b的方式发送应答消息时,该终端根据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1个PUCCH发送应答消息。
方式四:
资源确定模块146包括:
绑定判断单元,用于确定系统类型为TDD系统、且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根据应答消息的比特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载波或小区间的绑定;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绑定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不需要绑定时,判断服务小区相应的PDCCH是否在主服务小区上发送;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应答消息的资源,根据与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例如,根据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以及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应答消息的资源,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例如:
1)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基站为每个非主下行分量载波或非主下行分量小区在每个下行子帧配置的P个资源时,根据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确定的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PUCCH资源,其中,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相同或不相同;
2)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基站为每个非主下行分量载波或非主下行分量小区配置的P个资源时,根据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确定的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PUCCH资源,其中,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不相同。
如果根据上述应答消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进行载波/小区间的绑定时,步骤S406包括:
按照载波或小区绑定方式对上述应答消息进行绑定;
当绑定后的应答消息包含主服务小区的应答消息,或当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DCCH包含有在主下行分量载波/小区上发送时,根据主下行分量载波的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例如,根据主下行分量载波的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
当绑定后的应答消息不包含主服务小区的应答消息,且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DCCH均不在主服务小区上发送时,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根据预先预定好的服务小区的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其中,该一个预先预定好的服务小区为经过载波或小区绑定后的载波或小区。例如:
当高层配置的PUCCH为基站为每个不包含主服务小区且PDCCH均不在主服务小区的绑定在每个下行子帧配置的4个资源,根据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其中,预先预定好的服务小区的PDCCH的资源指示符ARI在多个下行子帧中相同或不同;
当高层配置的PUCCH为基站为每个不包含主服务小区且PDCCH均不在主服务小区的绑定配置的4个资源,根据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其中,,预先预定好的服务小区的PDCCH的资源指示符ARI在多个下行子帧中不同;
方式五:
资源确定模块146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当确定系统类型为TDD系统、且反馈模式为PUCCH格式3时,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根据非主服务小区上的PDCCH中的ARI,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例如: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基站配置的与PUCCH格式3对应的多个PUCCH资源,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指示多个PUCCH资源,其中,ARI在多个子帧上的取值相同;根据非主下行分量载波或非主下行分量小区上的PDCCH中的ARI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方式六:
反馈模式确定模块144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系统类型为TDD系统时,如果终端在当前子帧只接收到主服务小区的调度,确定主服务小区在指定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中的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的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方式;
资源确定模块146包括: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PUCCH资源与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上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例如:终端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发送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本实施例通过考虑终端所在的系统以及终端反馈应答消息的反馈方式确定使用的PUCCH资源,使用确定的PUCCH资源发送应答消息,解决了某些情况下UE无法完成应答消息发送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需要发送应答消息时,确定当前所在的系统类型;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为正确应答消息ACK或错误应答消息NACK;所述系统类型包括:频分双工FDD系统和时分双工TDD系统;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反馈模式,所述反馈模式包括:信道选择模式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3;
所述终端根据确定的所述系统类型和所述反馈模式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所述终端使用确定的所述PUCCH资源发送所述应答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确定的所述系统类型和所述反馈模式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系统类型为FDD系统、且所述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判断配置的服务小区相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是否在主服务小区上发送;
如果是,根据PUCCH与所述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如果否,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所述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PUCCH与所述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
根据所述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
当所述PDCCH所对应的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2个PUCCH发送所述应答消息;
当所述PDCCH所对应的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1个PUCCH发送所述应答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所述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
当所述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对配置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一对PUCCH资源,将确定的所述一对PUCCH资源作为与所述2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当所述服务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个配置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两个PUCCH资源,将确定的所述两个PUCCH资源作为发送与所述2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当所述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与所述1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所述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
当所述服务小区的物理下行信息DCI表示为2个传输块的格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对配置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一对PUCCH资源,将确定的所述一对PUCCH资源作为与所述2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当所述服务小区的DCI表示为2个传输块的格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个配置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两个PUCCH资源,将确定的所述两个PUCCH资源作为与所述2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PUCCH资源;
当所述服务小区的PDCCH表示为1个传输块的格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对配置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一对PUCCH资源,将确定的所述一对PUCCH资源中的一个PUCCH资源作为与所述1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当所述服务小区的DCI或PDCCH表示为1个传输块的格式,且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按个配置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PDCCH中的ARI指示确定为与所述1个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对应的PUCCH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确定的所述系统类型和所述反馈模式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系统类型为FDD或TDD系统、且所述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比特数M与所述终端配置的PUCCH个数N的关系,如果M小于或等于N,则从所述配置的PUCCH中选择M个PUCCH作为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根据确定的所述系统类型和所述反馈模式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系统类型为FDD系统、且所述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判断当前子帧是否仅接收到主服务小区的调度;如果是,根据PUCCH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所述终端使用确定的所述PUCCH资源发送所述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终端根据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发送格式,使用确定的所述PUCCH资源和确定的发送格式发送所述应答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发送格式包括:
当前子帧仅接收到主服务小区,终端采用PUCCH格式1a或1b的方式发送所述的应答消息;或终端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发送所述的应答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与基站约好的方式为终端采用PUCH格式1a或1b的方式发送所述应答消息时,所述终端根据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发送格式包括:
当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或当服务小区的DCI表示为1个传输块的格式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发送格式为PUCCH格式1a;
当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或当服务小区的DCI表示为2个传输块的格式时,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发送格式为PUCCH格式1b。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PUCCH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
根据所述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
当所述终端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为终端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发送所述应答消息,且当所述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2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2个PUCCH发送所述应答消息;
当所述终端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为终端采用信道选择的方式发送所述应答消息且当所述主服务小区配置为包含1个传输块的传输模式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1个PUCCH发送所述应答消息。
当所述终端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为终端采用PUCCH格式1a/1b的方式发送所述应答消息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索引确定1个PUCCH发送所述应答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确定的所述系统类型和所述反馈模式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系统类型为TDD系统、且所述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根据所述应答消息的比特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服务小区间的绑定;
如果不需要绑定,判断服务小区相应的PDCCH是否在主服务小区上发送;
如果是,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所述应答消息的资源,根据与所述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如果否,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所述应答消息的资源,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所述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所述应答消息的资源,根据与所述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所述应答消息的资源,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所述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包括:
所述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基站为每个非主服务小区在每个下行子帧配置的P个资源时,根据所述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确定的所述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PUCCH资源,其中,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相同或不相同;
所述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基站为每个非主服务小区配置的P个资源时,根据所述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确定的所述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PUCCH资源,其中,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不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应答消息的比特数确定需要进行服务小区间的绑定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服务小区绑定方式对所述应答消息进行绑定;
当绑定后的所述应答消息包含主服务小区的应答消息,或当绑定后的所述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DCCH包含有在主服务小区上发送时,根据所述主下行分量载波的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
当绑定后的所述应答消息不包含主服务小区的应答消息,且所述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DCCH均不在主服务小区上发送时,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根据一个预先预定好的服务小区的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所述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主服务小区的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包括:
根据所述主服务小区的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所述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资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根据一个预先预定好的服务小区的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所述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包括:
当所述高层配置的PUCCH为基站为每个不包含主服务小区且PDCCH均不在主服务小区的绑定在每个下行子帧配置的4个资源,根据所述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所述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其中,所述预先预定好的服务小区的PDCCH的资源指示符ARI在多个下行子帧中相同或不同;
当所述高层配置的PUCCH为基站为每个不包含主服务小区且PDCCH均不在主服务小区的绑定配置的4个资源,根据所述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所述绑定后的应答消息所对应的PUCCH,其中,所述预先预定好的服务小区的PDCCH的资源指示符ARI在多个下行子帧中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确定的所述系统类型和所述反馈模式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系统类型为TDD系统、且所述反馈模式为PUCCH格式3时,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根据非主服务小区上的PDCCH中的ARI,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根据非主服务小区上的PDCCH中的ARI,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
所述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为基站配置的与PUCCH格式3对应的多个PUCCH资源,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ARI指示所述多个PUCCH资源,其中,所述ARI在所述多个子帧上的取值相同;
根据非主服务小区上的PDCCH中的ARI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反馈模式包括: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系统类型为TDD系统时,如果所述终端在当前子帧只接收到主服务小区的调度,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主服务小区在指定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中的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的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方式;
所述终端根据确定的所述系统类型和所述反馈模式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所述终端根据PUCCH资源与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PUCCH资源与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的索引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23.一种应答消息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系统类型确定模块,用于需要发送应答消息时,确定当前所在的系统类型;其中,所述应答消息为正确应答消息ACK或错误应答消息NACK;所述系统类型包括:频分双工FDD系统和时分双工TDD系统;
反馈模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反馈模式,所述反馈模式包括:信道选择模式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3;
资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类型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系统类型和所述反馈模式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反馈模式,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发送模块,用于使用确定的所述PUCCH资源发送所述应答消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系统类型为FDD系统、且所述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判断配置的服务小区相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是否在主服务小区上发送;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PUCCH与所述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以及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所述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确定模块包括:
关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系统类型为FDD或TDD系统、且所述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比特数M与所述终端配置的PUCCH个数N的关系;
资源确定单元,用于所述关系确定单元确定的结果为M小于或等于N,从所述配置的PUCCH中选择M个PUCCH作为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确定模块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系统类型为FDD系统、且所述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判断当前子帧是否仅接收到主服务小区的调度;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PUCCH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所述发送模块包括:发送格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与基站约定好的方式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发送格式;发送单元,用于使用确定的所述PUCCH资源和确定的发送格式发送所述应答消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确定模块包括:
绑定判断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系统类型为TDD系统、且所述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模式时,根据所述应答消息的比特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服务小区间的绑定;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所述绑定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不需要绑定时,判断服务小区相应的PDCCH是否在主服务小区上发送;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所述应答消息的资源,根据与所述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以及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上的所述应答消息的资源,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所述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中的资源指示符ARI确定。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确定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系统类型为TDD系统、且所述反馈模式为PUCCH格式3时,根据高层配置的PUCCH资源,和根据非主服务小区上的PDCCH中的ARI,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模式确定模块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系统类型为TDD系统时,如果所述终端在当前子帧只接收到主服务小区的调度,确定所述主服务小区在指定上行子帧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中的传输块上的应答消息的反馈模式为信道选择方式;
所述资源确定模块包括: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PUCCH资源与多个下行子帧的PDCCH的隐含映射关系,确定发送所述应答消息的PUCCH资源。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465007A CN101989898A (zh) | 2010-11-15 | 2010-11-15 |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PCT/CN2011/077463 WO2012065457A1 (zh) | 2010-11-15 | 2011-07-21 |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465007A CN101989898A (zh) | 2010-11-15 | 2010-11-15 |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89898A true CN101989898A (zh) | 2011-03-23 |
Family
ID=43746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465007A Pending CN101989898A (zh) | 2010-11-15 | 2010-11-15 |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989898A (zh) |
WO (1) | WO2012065457A1 (zh) |
Cited B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42941A (zh) * | 2011-04-01 | 2011-08-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
CN102170339A (zh) * | 2011-04-29 | 2011-08-3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2215094A (zh) * | 2011-06-01 | 2011-10-1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上行反馈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系统和设备 |
CN102291225A (zh) * | 2011-08-19 | 2011-12-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周期反馈方法及装置 |
CN102413576A (zh) * | 2011-12-21 | 2012-04-1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pdcch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WO2012065457A1 (zh) * | 2010-11-15 | 2012-05-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CN102694629A (zh) * | 2011-03-25 | 2012-09-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
WO2012146107A1 (zh) * | 2011-04-29 | 2012-11-0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2869113A (zh) * | 2011-07-06 | 2013-01-09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网络中的物理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3155839A1 (zh) * | 2012-04-16 | 2013-10-2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3444118A (zh) * | 2011-03-14 | 2013-12-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4026494A1 (zh) * | 2012-08-17 | 2014-02-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CN103748821A (zh) * | 2012-08-17 | 2014-04-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CN104115513A (zh) * | 2011-09-30 | 2014-10-22 | 英特尔公司 | 映射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
WO2014173351A1 (zh) * | 2013-08-01 | 2014-10-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
CN104144041A (zh) * | 2013-05-07 | 2014-11-1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4170296A (zh) * | 2012-03-16 | 2014-11-26 | 英特尔公司 | 使用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映射 |
CN104767593A (zh) * | 2014-01-03 | 2015-07-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应答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
WO2015106456A1 (en) * | 2014-01-20 | 2015-07-23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Ack/nack feedback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
CN105191470A (zh) * | 2013-05-09 | 2015-12-2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5684337A (zh) * | 2013-10-30 | 2016-06-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当在载波聚合中包括tdd小区和fdd小区时的harq操作 |
CN106160957A (zh) * | 2015-01-29 | 2016-11-2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
CN107852701A (zh) * | 2015-12-31 | 2018-03-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以及终端设备 |
WO2019210875A1 (en) * | 2018-05-03 | 2019-11-07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US12003336B2 (en) | 2015-01-29 | 2024-06-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RQ-ACK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8224A (zh) * | 2009-05-19 | 2009-11-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616492A (zh) * | 2008-06-26 | 2009-12-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应答消息反馈方法 |
CN101801098A (zh) * | 2009-02-06 | 2010-08-1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调度资源释放的确认方法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89898A (zh) * | 2010-11-15 | 2011-03-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
2010
- 2010-11-15 CN CN2010105465007A patent/CN101989898A/zh active Pending
-
2011
- 2011-07-21 WO PCT/CN2011/077463 patent/WO201206545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16492A (zh) * | 2008-06-26 | 2009-12-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应答消息反馈方法 |
CN101801098A (zh) * | 2009-02-06 | 2010-08-1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调度资源释放的确认方法及设备 |
CN101588224A (zh) * | 2009-05-19 | 2009-11-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及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ALCATEL-LUCENT等: "R1-105983: Remaining Issues for A/N transmission on PUCCH for TDD", 《3GPP TSG-RAN WG1 #63》 * |
LG ELECTRONICS: "R1-106129: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3GPP TSG RAN WG1 #63》 * |
SHARP: "R1-106092: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bundled A/N on PUCCH for TDD", 《3GPP TSG-RAN WG1 #63》 * |
Cited By (5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65457A1 (zh) * | 2010-11-15 | 2012-05-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US9172519B2 (en) | 2011-03-14 | 2015-10-2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135597B2 (en) | 2011-03-14 | 2018-11-2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813215B2 (en) | 2011-03-14 | 2017-11-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444118A (zh) * | 2011-03-14 | 2013-12-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
CN103444118B (zh) * | 2011-03-14 | 2016-05-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694629B (zh) * | 2011-03-25 | 2016-08-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
CN102694629A (zh) * | 2011-03-25 | 2012-09-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
WO2012130005A1 (zh) * | 2011-03-25 | 2012-10-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
CN102142941B (zh) * | 2011-04-01 | 2016-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
WO2012129952A1 (zh) * | 2011-04-01 | 2012-10-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
CN102142941A (zh) * | 2011-04-01 | 2011-08-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
WO2012146107A1 (zh) * | 2011-04-29 | 2012-11-0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WO2012146118A1 (zh) * | 2011-04-29 | 2012-11-0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US9241342B2 (en) | 2011-04-29 | 2016-01-19 |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K/NACK transmission |
CN102170339B (zh) * | 2011-04-29 | 2014-04-0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2170339A (zh) * | 2011-04-29 | 2011-08-3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2215094B (zh) * | 2011-06-01 | 2013-11-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上行反馈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系统和设备 |
CN102215094A (zh) * | 2011-06-01 | 2011-10-1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上行反馈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系统和设备 |
CN102869113A (zh) * | 2011-07-06 | 2013-01-09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网络中的物理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869113B (zh) * | 2011-07-06 | 2016-01-27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网络中的物理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291225B (zh) * | 2011-08-19 | 2013-12-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周期反馈方法及装置 |
CN102291225A (zh) * | 2011-08-19 | 2011-12-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周期反馈方法及装置 |
CN104115513A (zh) * | 2011-09-30 | 2014-10-22 | 英特尔公司 | 映射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
US10212661B2 (en) | 2011-09-30 | 2019-02-19 | Intel Corporation | Mapping an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CN104115513B (zh) * | 2011-09-30 | 2018-02-13 | 英特尔公司 | 映射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
CN102413576B (zh) * | 2011-12-21 | 2014-04-0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pdcch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CN102413576A (zh) * | 2011-12-21 | 2012-04-1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pdcch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CN104170296B (zh) * | 2012-03-16 | 2017-09-12 | 英特尔公司 | 使用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映射 |
CN104170296A (zh) * | 2012-03-16 | 2014-11-26 | 英特尔公司 | 使用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映射 |
WO2013155839A1 (zh) * | 2012-04-16 | 2013-10-2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WO2014026494A1 (zh) * | 2012-08-17 | 2014-02-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CN103748821A (zh) * | 2012-08-17 | 2014-04-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US9807742B2 (en) | 2012-08-17 | 2017-10-3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CN103748821B (zh) * | 2012-08-17 | 2017-03-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CN106851837A (zh) * | 2012-08-17 | 2017-06-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CN104144041B (zh) * | 2013-05-07 | 2017-12-1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4144041A (zh) * | 2013-05-07 | 2014-11-1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5191470A (zh) * | 2013-05-09 | 2015-12-2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US9877311B2 (en) | 2013-08-01 | 2018-01-23 | Zte Corporation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CN104348591A (zh) * | 2013-08-01 | 2015-02-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
WO2014173351A1 (zh) * | 2013-08-01 | 2014-10-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
CN104348591B (zh) * | 2013-08-01 | 2019-03-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
CN105684337B (zh) * | 2013-10-30 | 2019-06-07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当在载波聚合中包括tdd小区和fdd小区时的harq操作 |
CN105684337A (zh) * | 2013-10-30 | 2016-06-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当在载波聚合中包括tdd小区和fdd小区时的harq操作 |
US10355849B2 (en) | 2013-10-30 | 2019-07-16 | Lg Electronics Inc. | HARQ operation when TDD cell and FDD cell are included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US10250374B2 (en) | 2013-10-30 | 2019-04-02 | Lg Electronics Inc. | HARQ operation when TDD cell and FDD cell are included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4767593A (zh) * | 2014-01-03 | 2015-07-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应答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
WO2015106456A1 (en) * | 2014-01-20 | 2015-07-23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Ack/nack feedback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
CN106160957B (zh) * | 2015-01-29 | 2021-07-2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
CN106160957A (zh) * | 2015-01-29 | 2016-11-2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
US12003336B2 (en) | 2015-01-29 | 2024-06-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RQ-ACK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7852701A (zh) * | 2015-12-31 | 2018-03-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以及终端设备 |
CN107852701B (zh) * | 2015-12-31 | 2024-0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以及终端设备 |
WO2019210875A1 (en) * | 2018-05-03 | 2019-11-07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CN110692277A (zh) * | 2018-05-03 | 2020-01-14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在移动通信中报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TWI699980B (zh) * | 2018-05-03 | 2020-07-21 | 新加坡商 聯發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在行動通訊中報告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確認資訊之方法和裝置 |
US11368260B2 (en) | 2018-05-03 | 2022-06-21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CN110692277B (zh) * | 2018-05-03 | 2023-06-16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在移动通信中报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2065457A1 (zh) | 2012-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89898A (zh) |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
US1139528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nd acquiring ACK/NACK resourc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795492B (zh) |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确定方法 | |
US11082994B2 (en) | Method for V2X communication performed by means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 |
JP5721443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harq実行方法 | |
US9350513B2 (en) | Method for effectively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3404063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确认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222223B (zh) | 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1841398B (zh) |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 |
CN102017504B (zh) | 具有捆绑窗口中的所指配数据分组的信令的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368709A (zh)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02971981A (zh) |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919744A (zh) | 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的harq进程的数量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444108A (zh) | 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2918793A (zh)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447538A (zh) |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系统 | |
CN102394685A (zh) | 多天线系统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 |
CN104348591A (zh)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 |
CN101986591A (zh) |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终端、基站 | |
CN105684337A (zh) | 当在载波聚合中包括tdd小区和fdd小区时的harq操作 | |
CN101834658A (zh) |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 |
CN103546253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
CN102469599B (zh) | Ack/nack反馈信息的信道资源确定方法和设备 | |
KR20110097235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