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4046B - 一种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84046B CN101984046B CN2010105785306A CN201010578530A CN101984046B CN 101984046 B CN101984046 B CN 101984046B CN 2010105785306 A CN2010105785306 A CN 2010105785306A CN 201010578530 A CN201010578530 A CN 201010578530A CN 101984046 B CN101984046 B CN 1019840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 succsinic acid
- high yield
- succinic acid
- aerobic fermen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其分类命名为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SA001,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是CGMCC No.3991。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生产琥珀酸的方法。本发明方法与化学法相比,能耗低,污染小,使用非化石资源作为原料,无需使用贵重金属作为催化剂,成本低廉,过程易操控,产量高。本发明菌株与原始菌相比,发酵产物单一,副产物少,产量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
背景技术
琥珀酸,又名丁二酸,是一种常见的天然有机酸,作为三羧酸循环还原端的终端产物,广泛存在于人体、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中,在生物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琥珀酸不仅可以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同时亦可以作为C4平台化合物用于合成1,4-丁二醇、四氢呋喃等大宗化学品以及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生物可降解材料。
琥珀酸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法和生物法。相比化学法难以控制、产率不高、纯度低、催化剂昂贵等问题,生物法合成琥珀酸具有成本低廉,产率较高同时兼具固定CO2的特点,因此生物法制备琥珀酸成为今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生物法合成琥珀酸的主要菌种包括:Anaerobiospirillum succiniciproducens、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Escherichia coli、Mannheimia succiniciproducens等。其中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因其生长迅速、培养条件简单、耐受性强、发酵条件成熟,同时由于其厌氧代谢途径中部分酶的缺失,使得其在厌氧条件下副产物较少,成为最具潜力的生产琥珀酸的工业菌种。但是野生谷氨酸棒杆菌在发酵生产琥珀酸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副产物L-乳酸和乙酸,影响了发酵产物的质量,增加了后续分离的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株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其厌氧条件下不产生副产物L-乳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发明人通过低能离子束注入技术,对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TCC13032进行诱变,经筛选得到一株谷氨酸棒杆菌,其厌氧下可高产琥珀酸,同时不产生副产物乳酸。该菌株,其分类命名为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SA001,目前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登记入册的编号是CGMCC No.3991,保藏日期是2010年7月2日。以此菌作为生产菌株。
CGMCC No.3991菌株具有下述性质:
1、菌落形态学特征:
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0℃划线培养呈中度生长,菌苔线状,24h为白色,48h后稍呈淡黄色,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颜色稍增深。表面湿润、光滑,有光泽,无黏性
2、生理与生化特性:
a.培养温度:28~39℃,最适温度为30℃;
b.在pH 5.0~8.5范围内生长;
c.色素产生情况:不产色素;
3、营养特征:
谷氨酸棒杆菌可在合成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成分明确且价格低廉。该培养基碳源一般为葡萄糖或玉米糖化液,氮源可选用玉米浆干粉、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尿素以及(NH4)2SO4等,培养基中还包括钾盐、钠盐、钙盐、镁盐、锌盐、铁盐、锰盐、磷酸盐、磷酸二氢盐和盐酸盐等常用的无机盐类,根据不同的氮源而定,以硫酸铵或尿素为唯一氮源时需全添加,在以玉米浆干粉、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时可以少量或不加入无机盐。
利用上述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生产琥珀酸的方法,将保藏号为CGMCCNo.3991的菌株活化后,在28~39℃下好氧发酵12~16h,再在28~39℃下厌氧发酵12~36h;
其中,好氧发酵培养基为完全培养基:碳源10~40g/L,氮源10~20g/L,无机盐0~3g/L,生长因子0~0.3mg/L,其余为水,pH 5.0~7.5;
其中,厌氧发酵过程中,向好氧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碳源30~60g/L。
其中,所述的碳源为葡萄糖或玉米糖化液。
其中,所述的氮源为尿素或玉米浆干粉、牛肉膏、蛋白胨或酵母膏。
其中,所述的无机盐为钾盐、锰盐、铁盐、镁盐、锌盐、铜盐、钙盐、硫酸盐、磷酸盐或盐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其中,所述的生长因子为生物素和维生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最优选的生产方式为:将保藏号为CGMCC No.3991的菌株活化后,在30℃下好氧发酵12h,好氧阶段通气1v/vm、搅拌500rpm,再在30℃下厌氧发酵36h,厌氧阶段搅拌200rpm;
其中,所述的好氧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20g/L,K2HPO4·3H2O 1.5g/L,KH2PO40.5g/L,MgSO4·7H2O 0.4g/L,FeSO4·7H2O 20mg/L,MnSO4·H2O 20mg/L,尿素2.5g/L,生物素100μg/L,维生素B1200μg/L,其余为水,pH 7;
其中,厌氧发酵过程中,向好氧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碳源40g/L,分别于厌氧发酵开初始及厌氧发酵12h时各添加20g/L。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与化学法相比,能耗低,污染小,使用非化石资源作为原料,无需使用贵重金属作为催化剂,成本低廉,过程易操控,产量高。
(2)与原始菌相比,发酵产物单一,副产物少,产量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菌株CGMCC No.3991厌氧发酵终点的高效液相色谱有机酸检测图谱。其中,标号1的峰为琥珀酸的响应峰。
图2为本发明的出发菌株ATCC13032厌氧发酵终点的高效液相色谱有机酸检测图谱。其中,标号1的峰为乳酸的响应峰,2为琥珀酸的响应峰。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平板培养基:蛋白胨10g/L,酵母膏5g/L,NaCl 10g/L,琼脂20g/L,pH7.0。
好氧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g/L,K2HPO4·3H2O 1.5g/L,KH2PO40.5g/L,MgSO4·7H2O0.4g/L,FeSO4·7H2O 20mg/L,MnSO4·H2O 20mg/L,尿素2.5g/L,生物素100μg/L,维生素B1200μg/L,初始pH7.0。5L发酵罐装液量3L,115℃灭菌10分钟。
分别将保藏号为ATCC13032及CGMCC No.3991菌首先于30℃平板活化菌种,24h后接两环生长良好的菌体入30mL发酵培养基,30℃,200rpm培养12h,然后按照3%(v/v)接种量转接入3L发酵培养基,通空气1v/vm,转速500rpm,30℃,好氧发酵12h后,转入厌氧发酵,通CO20.2v/vm,转速200rpm,30℃培养。分别于厌氧发酵初始及发酵后12h各添加20g/L葡萄糖。发酵36h后CGMCC No.的发酵液中含有37.2g/L琥珀酸。厌氧阶段糖酸转化率达到93%,较ATCC13032相比,琥珀酸产量提高了325%,没有副产物乳酸(见图1和图2)。
实施例2:
平板培养基:同实施例1。
好氧发酵培养基:玉米糖化液400mL/L(玉米糖化液的含糖量约为50g/L),K2HPO4·3H2O 1.5g/L,KH2PO40.5g/L,MgSO4·7H2O 0.4g/L,FeSO4·7H2O 20mg/L,MnSO4·H2O 20mg/L,尿素2.5g/L,生物素100μg/L,维生素B1200μg/L,初始pH7.0。5L发酵罐装液量3L,115℃灭菌10分钟。
分别将保藏号为ATCC13032及CGMCC No.3991菌首先于30℃平板活化菌种,24h后接两环生长良好的菌体入30mL发酵培养基,30℃,200rpm培养12h,然后按照3%(v/v)接种量转接入3L发酵培养基,通空气1v/vm,转速500rpm,30℃,好氧发酵14h后,转入厌氧发酵,通CO20.2v/vm,转速200rpm,30℃培养。分别于厌氧发酵初始及发酵后12h各添加20g/L葡萄糖。发酵36h后CGMCC No.的发酵液中含有36.2g/L琥珀酸。厌氧阶段糖酸转化率达到90.5%,较ATCC13032相比,琥珀酸产量提高了312%,没有副产物乳酸
实施例3:
平板培养基:同实施例1
好氧发酵培养基:葡萄糖30g/L,蛋白胨5g/L,FeSO4·7H2O 20mg/L,MnSO4·H2O20mg/L,初始pH7.0。5L发酵罐装液量3L,115℃灭菌10分钟。
分别将保藏号为ATCC13032及CGMCC No.3991菌首先于30℃平板活化菌种,24h后接两环生长良好的菌体入30mL发酵培养基,35℃,200rpm培养12h,然后按照3%(v/v)接种量转接入3L发酵培养基,通空气1v/vm,转速500rpm,30℃,好氧发酵16h后,转入厌氧发酵,通CO20.2v/vm,转速200rpm,35℃培养。分别于厌氧发酵初始及发酵后12h各添加20g/L葡萄糖。发酵36h后CGMCC No.的发酵液中含有35.1g/L琥珀酸。厌氧阶段糖酸转化率达到87.75%,较ATCC13032相比,琥珀酸产量提高了298%,没有副产物乳酸
实施例4:
平板培养基:同实施例1
好氧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g/L,玉米浆干粉10g/L,初始pH7.0。5L发酵罐装液量3L,115℃灭菌10分钟。
分别将保藏号为ATCC13032及CGMCC No.3991菌首先于30℃平板活化菌种,24h后接两环生长良好的菌体入30mL发酵培养基,30℃,200rpm培养12h,然后按照3%(v/v)接种量转接入3L发酵培养基,通空气1v/vm,转速500rpm,30℃,好氧发酵16h后,转入厌氧发酵,通CO20.2v/vm,转速200rpm,33℃培养。分别于厌氧发酵初始及发酵后12h各添加20g/L葡萄糖。发酵36h后CGMCC No.的发酵液中含有35.8g/L琥珀酸。厌氧阶段糖酸转化率达到89.5%,较ATCC13032相比,琥珀酸产量提高了308%,没有副产物乳酸。
Claims (7)
1.一种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其分类命名为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SA001,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是CGMCC No.3991。
2.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生产琥珀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保藏号为CGMCC No.3991的菌株活化后,在28~39℃下好氧发酵12~16h,再在28~39℃下厌氧发酵12~36h;
其中,好氧发酵培养基为完全培养基:碳源10~40g/L,氮源10~20g/L,无机盐0~3g/L,生长因子0~0.3mg/L,其余为水,pH 5.0~7.5;
其中,厌氧发酵过程中,向好氧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碳源30~60g/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生产琥珀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源为葡萄糖或玉米糖化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生产琥珀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源为尿素、硫酸铵、玉米浆干粉或酵母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生产琥珀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盐为钾盐、锰盐、铁盐、镁盐、锌盐、铜盐、钙盐、硫酸盐、磷酸盐或盐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生产琥珀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长因子为维生素。
7.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生产琥珀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保藏号为CGMCC No.3991的菌株活化后,在30℃下好氧发酵12h,好氧阶段通气1v/vm、搅拌500rpm,再在30℃下厌氧发酵36h,厌氧阶段搅拌200rpm;
其中,所述的好氧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20g/L,K2HPO4·3H2O 1.5g/L,KH2PO40.5g/L,MgSO4·7H2O 0.4g/L,FeSO4·7H2O 20mg/L,MnSO4·H2O 20mg/L,尿素2.5g/L,生物素100μg/L,维生素B1 200μg/L,其余为水,pH 7;
其中,厌氧发酵过程中,向好氧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碳源40g/L,分别于厌氧发酵开初始及厌氧发酵12h时各添加20g/L。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785306A CN101984046B (zh) | 2010-12-08 | 2010-12-08 | 一种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785306A CN101984046B (zh) | 2010-12-08 | 2010-12-08 | 一种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84046A CN101984046A (zh) | 2011-03-09 |
CN101984046B true CN101984046B (zh) | 2012-04-25 |
Family
ID=43641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7853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4046B (zh) | 2010-12-08 | 2010-12-08 | 一种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984046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65411A (zh) * | 2016-08-10 | 2016-11-02 | 洛阳华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发酵法生产肌酸 |
CN106148440A (zh) * | 2016-08-10 | 2016-11-23 | 洛阳华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发酵法生产胍基丁胺 |
CN107227283A (zh) * | 2017-05-26 | 2017-10-03 | 廊坊梅花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谷氨酸棒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2384B (zh) * | 2011-11-11 | 2013-10-02 | 南京工业大学 | 用于发酵产丁二酸的化学合成培养基及其应用 |
CN102899378A (zh) * | 2012-10-18 | 2013-01-30 | 昆明理工大学 | 红曲霉对三七药材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 |
EP3022309A1 (en) * | 2013-07-18 | 2016-05-25 | DSM IP Assets B.V. | Fermentation process |
CN103642854B (zh) * | 2013-12-03 | 2015-07-15 | 南京工业大学 | 谷氨酸棒杆菌固定化反复批次发酵产丁二酸的方法 |
CN107012160A (zh) * | 2017-05-15 | 2017-08-04 | 天津大学 | 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及构建方法及应用 |
CN107236769B (zh) * | 2017-06-26 | 2021-01-26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利用膜循环生物反应器分阶段制备l-鸟氨酸和丁二酸的方法 |
CN107858258B (zh) * | 2018-01-02 | 2021-01-01 | 山西梁汾金龙鱼醋业有限公司 | 一种富含琥珀酸陈醋的制备方法及富含琥珀酸的陈醋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1399A (zh) * | 2007-08-23 | 2010-09-01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琥珀酸的制备方法 |
-
2010
- 2010-12-08 CN CN2010105785306A patent/CN10198404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1399A (zh) * | 2007-08-23 | 2010-09-01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琥珀酸的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刘宇鹏等.琥珀酸发酵高产菌株的选育.《工业微生物》.2007,第37卷(第2期), * |
朱蕾蕾等.一株琥珀酸产生菌的筛选及鉴定.《微生物学通报》.2007,第34卷(第1期), * |
林剑等.琥珀酸产生菌的诱变与选育.《食品科学》.2007,第28卷(第12期), * |
王庆昭等.琥珀酸发酵菌种研究进展.《生物工程学报》.2007,第23卷(第4期),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65411A (zh) * | 2016-08-10 | 2016-11-02 | 洛阳华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发酵法生产肌酸 |
CN106148440A (zh) * | 2016-08-10 | 2016-11-23 | 洛阳华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发酵法生产胍基丁胺 |
CN107227283A (zh) * | 2017-05-26 | 2017-10-03 | 廊坊梅花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谷氨酸棒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
CN107227283B (zh) * | 2017-05-26 | 2021-01-15 | 廊坊梅花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谷氨酸棒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84046A (zh) | 2011-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84046B (zh) | 一种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 | |
CN102174449B (zh) | 一种高产γ-氨基丁酸的生产方法及应用 | |
CN103535511B (zh) | 一种发酵高温豆粕产富肽富益生元饲料的制作方法 | |
CN100537744C (zh) | 一种产丁二酸的菌株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 |
CN100432215C (zh) | 一种微生物发酵生产丁二酸的菌种和方法 | |
CN108034599B (zh) | 一株源自白酒酿造体系的高效合成γ-氨基丁酸的短乳杆菌 | |
CN113337550B (zh) | 农业废弃物发酵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方法 | |
CN103602623A (zh) | 高产l-丙氨酸的菌株及生物发酵法生产l-丙氨酸的方法 | |
CN102559552B (zh) | 一种高产γ-氨基丁酸的生产方法及应用 | |
CN102687792A (zh) | 一种基于啤酒糟和米糠粕的饲用微生态制剂 | |
CN104004796B (zh) | 一种积累高丝氨酸的ε‑聚赖氨酸的发酵方法 | |
CN103243128B (zh) | 一种利用天津短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高产gaba的方法 | |
CN103952447B (zh) | 一种利用厌氧条件下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 |
CN102352382B (zh) | 一种两阶段发酵生产苹果酸的方法 | |
CN103695481A (zh) | 一种利用甘蔗汁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 |
CN107325975A (zh) | 一株酿酒酵母菌及其在发酵生产s‑腺苷蛋氨酸中的应用 | |
CN109161507B (zh) | 一种高产l-鸟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及其应用 | |
CN110004202A (zh) | 一种微生物共培养催化碳水化合物合成己酸的方法 | |
CN105483060B (zh) | 一种高产瓜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及其在发酵生产瓜氨酸中的应用 | |
CN101845475B (zh) | 一种发酵制备2-kga的营养强化培养基及其制备2-kga的方法 | |
CN116179377A (zh) | 一种利用解脂亚罗酵母将葡萄糖酸(盐)转化生成赤藓糖醇的方法 | |
CN107541474B (zh) |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固态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05437A (zh) | 一株l-乳酸铵耐受菌及其应用 | |
CN101851645B (zh) | 三羧酸循环中的四碳酸或其盐在制备2-酮-l-古龙酸中的应用 | |
CN104498542A (zh) | 连续法发酵生产l-乳酸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Termination date: 2013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