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959257B - 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9257B
CN101959257B CN2009101585971A CN200910158597A CN101959257B CN 101959257 B CN101959257 B CN 101959257B CN 2009101585971 A CN2009101585971 A CN 2009101585971A CN 200910158597 A CN200910158597 A CN 200910158597A CN 101959257 B CN101959257 B CN 101959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ssion
message
pcrf
place pcrf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85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9257A (zh
Inventor
周晓云
宗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585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59257B/zh
Priority to US13/258,893 priority patent/US9277592B2/en
Priority to EP09847492.7A priority patent/EP2458913B1/en
Priority to PCT/CN2009/075373 priority patent/WO201100925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959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9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9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9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4Charging, meter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data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5/00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 H04M15/66Policy and charging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5/00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 H04M15/80Rating or billing plans; Tariff determination aspects
    • H04M15/8038Roaming 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2Reselecting a serving backbone network switching or routing node
    • H04W36/125Reselecting a serving backbone network switching or routing node invol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ervice backb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在EPS中为UE建立第一IP-CAN会话,并建立用于对其进行策略控制的第一Gxx会话、第一Gx会话、S9会话和S9会话的第一子会话后,在BBERF重选的过程中:拜访地PCRF与归属地PCRF建立S9会话的第二子会话,并将目的BBERF与拜访地PCRF之间建立的第二Gxx会话与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如果接收到IP-CAN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则归属地PCRF将该消息请求修改的第一Gx会话与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如果接收到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则归属地PCRF将该消息请求建立的用于对第二IP-CAN会话进行策略控制的第二Gx会话与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

Description

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
背景技术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EPS(Evolved Packet System,演进的分组系统)由E-UTRAN(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的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单元)、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分组数据网络网关)、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3GPP AAA服务器(3GPP认证授权计费服务器)、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及其他支撑节点组成。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EPS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其中,MME负责移动性管理、非接入层信令的处理和用户移动管理上下文的管理等控制面的相关工作;S-GW是与E-UTRAN相连的接入网关设备,用于在E-UTRAN和P-GW之间转发数据,并且负责对寻呼等待数据进行缓存;P-GW则是EPS与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简称为PDN)网络的边界网关,负责PDN的接入以及在EPS与PDN间转发数据等功能。
EPS支持与非3GPP网络的互通,并通过S2a/b/c接口实现与非3GPP网络的互通。非3GPP网络包括可信任非3GPP网络和不可信任非3GPP网络。可信任非3GPP网络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接入可直接通过S2a接口与P-GW相连;不可信任非3GPP网络的IP接入需要经过ePDG(EvolvedPacket Data Gateway,演进的分组数据网关)与P-GW相连,ePDG与P-GW间通过S2b接口相连。
若EPS系统支持PCC(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策略计费控制),则由PCRF进行策略和计费规则的制定;PCRF通过接收接口Rx和运营商的IP业务网络相连,获取业务信息;此外,PCRF通过Gx/Gxa/Gxc接口与网络中的网关设备相连,负责发起IP承载的建立,保证业务数据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并进行计费控制。其中,PCEF(Policy andCharging Enforcement Function,策略和计费执行功能)位于P-GW中,PCRF与P-GW间通过Gx接口交换信息。当P-GW与S-GW间的接口基于PMIP(Proxy Mobile IP,代理移动IP)时,S-GW中存在BBERF(Bearer Bindingand Event Report Function,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并且S-GW与PCRF之间通过Gxc接口交换信息。当通过可信任非3GPP网络接入时,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中也驻留BBERF,可信任非3GPP网络的接入网关与PCRF之间通过Gxa接口交换信息。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漫游时,归属地PCRF和拜访地PCRF的接口为S9接口,同时,为UE提供业务的AF(Application Function,应用功能)位于业务网络中,通过Rx接口向PCRF发送用于生成PCC策略的业务信息。
在现有技术中,PCC架构中采用的协议是在Diameter基础协议(DiameterBase Protocol)基础上发展的Diameter应用协议;例如,应用于Gx接口的应用协议,应用于Rx接口的应用协议、应用于Gxx接口(包括Gxa和Gxc接口)的应用协议和应用于漫游接口S9的应用协议等。在这些应用协议中定义了用于PCC的消息、命令以及AVP(Attribute Value Pairs,属性值对)等。用这些协议建立的Diameter会话可以分别被称为Gx会话、Gxx会话、Rx会话和S9会话。PCC各功能实体通过这些会话对为UE接入网络而建立的PDN连接进行策略计费控制。通常将UE到PDN网络的一个IP连接称为一个IP连接接入网(IP Connectivity Access Network,简称为IP-CAN)会话。PCRF要执行的一个重要操作就是将用于对同一个IP-CAN会话进行策略控制控制的Gx会话、Gxx会话和S9会话进行关联。关联操作在IP-CAN会话的建立以及修改的过程中进行。本文中,将以上Diameter会话称为策略计费控制会话。
图2为UE通过E-UTRAN接入EPS并建立PDN连接(即IP-CAN会话)的初始附着流程图;其中,S-GW与P-GW之间采用PMIPv6协议;图2所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UE向eNodeB(演进的节点B,即基站,简称为eNB)发送附着请求消息,请求接入EPS;
步骤S202:eNodeB向MME发送附着请求消息;
步骤S203:网络对UE进行认证并启动NAS(Non 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安全加密保护;
步骤S204:对UE认证通过后,MME与HSS交互,执行位置更新流程;
步骤S205:MME根据用户签约的默认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为UE选择P-GW,并选择S-GW,MME向选定的S-GW发送建立默认承载请求消息;以下在不出现歧义的情况下用‘APN’表示‘默认APN’;
步骤S206:位于S-GW中的BBERF向PCRF发送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Network Access Identifier,网络接入标识符)、PDN标识APN以及当前接入网的承载属性等;该消息请求建立的Gxx会话表示为Gxx会话1;
其中,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BBERF地址;此外,接入网承载属性还可以包括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步骤S207:PCRF根据用户标识NAI和PDN标识APN获取用户的签约信息,从而根据用户的签约信息、网络策略和当前接入网的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制定策略,这时PCRF制定的策略为用户接入该APN的默认策略,包括PCC规则、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
PCRF向BBERF返回网关控制会话建立确认消息,将制定的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发送给BBERF;BBERF安装并执行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
步骤S208:S-GW向步骤S205中MME所选择的P-GW发送代理绑定更新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和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
步骤S209:P-GW为UE接入而请求建立的PDN连接分配IP地址,表示为IP Address1;
位于P-GW的PCEF向PCRF发送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IP Address1和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等;该消息中的接入网承载属性为步骤S208中获得;该消息请求建立的Gx会话表示为Gx会话1。
步骤S210:PCRF根据NAI和APN将Gxx会话1和Gx会话1进行关联,即Gxx会话1和Gx会话1用于对UE请求建立的PDN连接(即IP-CAN会话)进行策略计费控制;
步骤S211:PCRF向PCEF返回IP-CAN会话建立确认消息,将步骤S207中制定的PCC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发送给PCEF;PCEF安装并执行PCC规则和事件触发器;
PCRF可能会根据步骤S209中上报的接入网承载属性修改PCC规则和QoS规则,此时PCRF会将修改的PCC规则和QoS规则分别发送给PCEF和BBERF进行更新。
步骤S212:P-GW向S-GW返回代理绑定确认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Address1;
步骤S213:S-GW向MME返回建立默认承载应答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1;
步骤S214:MME向eNodeB返回附着接受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Address1;
步骤S215:eNodeB向UE返回附着接受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1;
步骤S216:UE向eNodeB发送附着完成消息;
步骤S217:eNodeB向MME发送附着完成消息;
步骤S218:MME与S-GW进行更新承载的交互流程;
步骤S219:MME根据用户的签约信息获知UE可以通过非3GPP接入,因此将UE建立PDN连接(即IP-CAN会话)所选择的P-GW的地址发送给HSS,HSS保存该P-GW地址后返回应答消息。
通过图2所示的流程,UE建立了到默认APN的PDN连接(即IP-CAN会话);此后,UE可以通过该连接访问专有的业务,PCRF将根据业务特性、用户签约信息、网络策略和接入网承载属性等信息制定PCC规则和QoS规则。由于在步骤S210中进行了关联,因此PCRF可以通过Gx会话1将PCC规则发送给PCEF而通过Gxx会话1将QoS规则发送给BBERF。当BBERF通过Gxx会话1请求新的QoS规则或修改QoS规则时,PCRF也会制定相应的PCC规则或修改相应的PCC规则,并通过Gx会话1发送给PCEF;反之亦然。
当UE发生跨系统切换或跨S-GW的切换(即BBERF重选)时,PCRF需要执行新的关联操作。
图3为UE采用图2所示流程接入EPS后,从E-UTRAN切换到可信任非3GPP接入系统的流程图;其中,通过非3GPP接入时,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与P-GW之间采用PMIPv6协议;图3所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UE通过3GPP接入建立PDN连接(即IP-CAN会话),S-GW和P-GW之间存在PMIPv6隧道;
步骤S302:UE发现可信任非3GPP接入系统并决定将当前的会话从3GPP接入切换到该可信任非3GPP接入系统;
步骤S303:UE、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和HSS/AAA执行EAP(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可扩展认证协议)认证过程;在认证过程中,HSS/AAA将UE在3GPP接入时所选择的P-GW的地址返回给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
步骤S304:认证授权成功后,非3GPP接入特定的层3附着流程被触发;在此过程中,UE向网络指示其具有IP地址保持能力;
步骤S305:位于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中的BBERF向PCRF发送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以及当前的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新的IP-CAN类型、或新的IP-CAN类型和新的RAT类型)等;该消息请求建立的Gxx会话表示为Gxx会话2;
步骤S306:PCRF根据NAI和APN将Gxx会话2和图2所示流程中建立的Gx会话1进行关联;
步骤S307:PCRF根据用户签约信息、网络策略、当前接入网的承载属性等为UE通过非3GPP接入制定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其中包含UE通过3GPP接入后访问专有业务时PCRF为其制定的专有策略;
PCRF将上述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通过网关控制会话建立确认消息发送给BBERF;BBERF安装并执行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执行特定的非3GPP接入流程进行资源预留。
步骤S308: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根据步骤S303中获得的P-GW地址向对应的P-GW发送代理绑定更新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和当前的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
步骤S309:P-GW根据NAI和APN为UE分配其通过3GPP接入时使用的IP地址(即IP Address1)以保持IP地址不变,进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位于P-GW的PCEF向PCRF发送IP-CAN会话修改指示消息,该消息中携带步骤S308中获得的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该消息修改的是图2所示流程中建立的Gx会话1;
步骤S310:PCRF判定UE建立的PDN连接(即IP-CAN会话)的隧道发生了切换(即从3GPP切换到了非3GPP),因此PCRF根据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为重建的PDN连接(即IP-CAN会话)修改PCC规则,并将修改的PCC规则通过IP-CAN会话修改确认消息返回给PCEF进行更新;
步骤S311:P-GW向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返回代理绑定确认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1;
步骤S312: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向UE返回层3附着完成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1;
步骤S313:UE将PDN连接从3GPP接入切换到了从可信任非3GPP接入,在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和P-GW之间存在PMIPv6隧道(该PMIPv6隧道通过步骤S308和S311建立);UE在通过3GPP接入时访问的业务都能继续访问。
由图3所示流程可知,在步骤S306中,PCRF根据NAI和APN将新的Gxx会话关联到已建立的一个PDN连接(IP-CAN会话)上,进而PCRF可以将UE通过3GPP系统接入时PCRF为其制定的策略根据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进行更新后,通过这个新的Gxx会话下发给新的BBERF,从而保证了在PMIPv6隧道还没有发生切换前(即在步骤S308之前),非3GPP接入系统已经为UE之前访问的业务进行了资源预留,加快了切换速度,改善了用户体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UE都能执行切换流程(即保持IP地址不变)。当网络不确定UE是否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即IP地址保持能力)时,将由P-GW决定是否为UE分配一个新的IP地址(即建立一个新的PDN连接)或保持IP地址不变(即切换已建立的PDN连接)。然而P-GW做出这个决定是在收到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发送的代理绑定更新消息后。此时,PCRF已经做出了将新的Gxx会话关联到已有的PDN连接上(即PCRF已经做出了切换的决定)。若此时P-GW决定建立一个的新的PDN连接而不进行切换,那么必然导致PCRF下发的策略与P-GW的决定不一致,导致了错误的发生。现有技术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如下:
(1)当接入网关无法确定UE是否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时,位于接入网关中的BBERF向PCRF发送的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中携带延迟关联指示,PCRF收到延迟关联指示后,不立即将所建的Gxx会话(即图3中的Gxx会话2)与已存在的PDN连接(IP-CAN会话)进行关联;
(2)若P-GW决定进行切换,则位于P-GW中的PCEF向PCRF发送IP-CAN会话修改指示消息,修改已建立的Gx会话(即图3中的Gx会话1),此时PCRF将新建立的Gxx会话(即Gxx会话2)与已建立的PDN连接(IP-CAN会话)进行关联(即将Gxx会话2与Gx会话1进行关联);
(3)若P-GW决定不进行切换,而是新建一个PDN连接(IP-CAN会话),那么P-GW为UE分配一个新的IP地址(表示为IP Address2);位于P-GW的PCEF向PCRF发送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请求建立一个新的Gx会话(表示为Gx会话2),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和IP Address2;此时PCRF决定将新建的Gxx会话与新建的Gx会话进行关联(即将Gxx会话2与Gx会话2进行关联)。在这种情况下,UE之前通过3GPP接入时访问的专有业务会中断,UE需要重新发起业务请求,PCRF重新为其制定策略。
上述不立即将网关控制会话与已存在的PDN连接(IP-CAN会话)进行关联的方法称为延迟关联(Defered linking)。
现有技术中仅仅讨论了非漫游场景下实现策略计费控制会话延迟关联的方法。对于漫游场景,现有技术还没有涉及。
EPS存在两种漫游架构,第一种为家乡路由,第二种为本地疏导。图4是现有技术中家乡路由的EPS漫游架构图,如图4所示,P-GW在家乡网络,并由家乡网络运营商提供IP业务(即AF在家乡网络);图5是现有技术中本地疏导的EPS漫游架构图,如图5所示,P-GW在拜访网络,可以由家乡网络运营商提供IP业务(即AF在家乡网络)也可以由拜访地网络运营商提供IP业务(即AF在拜访网络)。对于不同的漫游场景,PCC的流程不同,PCC网元执行的功能也不相同。
目前,实现S9漫游接口的方案中,拜访地PCRF(Visit PCRF,简称为vPCRF)终结UE建立的所有IP-CAN会话在拜访地网络存在的Gx会话、Gxx会话,即不会将Gxx会话和Gx会话发送给归属地PCRF(Home PCRF,简称为hPCRF),而是在vPCRF和hPCRF之间建立一个S9会话,并用这个S9会话来传送所有IP-CAN会话的Gx会话、Gxx会话上的信息,但不终结所有IP-CAN会话在拜访地网络中的Rx会话,只是将Rx会话的消息转发给归属地PCRF,将vPCRF作为一个代理(Proxy)。在一个S9会话中可能存在多个子会话(称为S9 subsession),每一个子会话用来传送一个IP-CAN会话的Gx、Gxx会话上的信息。
综上所述,由于EPS漫游场景的复杂性,以及在漫游场景下,策略计费控制会话延迟关联自身的复杂性,使得在漫游场景下实现策略计费控制会话延迟关联的方法以及对其的策略计费控制存在难度,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EPS漫游场景下实现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的方法,以便在漫游场景下实现策略计费控制会话的延迟关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在演进的分组系统EPS中为用户设备UE建立第一IP连接接入网IP-CAN会话,并建立用于对第一IP-CAN会话进行策略控制的第一Gxx会话、第一Gx会话、S9会话和S9会话的第一子会话后,在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BBERF重选的过程中:
拜访地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与归属地PCRF建立S9会话的第二子会话,并将目的BBERF与拜访地PCRF之间建立的第二Gxx会话与所述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
如果接收到策略和计费执行功能PCEF发送的IP-CAN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则归属地PCRF根据该消息中包含的会话标识信息将该消息请求修改的第一Gx会话与所述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或
如果接收到PCEF发送的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则归属地PCRF根据该消息中包含的会话标识信息将该消息请求建立的用于对第二IP-CAN会话进行策略控制的第二Gx会话与所述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
此外,拜访地PCRF接收到目的BBERF发送的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后,根据该消息中携带的延迟关联指示和会话标识信息与归属地PCRF建立所述第二子会话,并将所述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请求建立的所述第二Gxx会话与所述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
此外,拜访地PCRF通过向归属地PCRF发送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来建立所述第二子会话,该消息中携带延迟关联指示和会话标识信息;
接收到所述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后,归属地PCRF根据所述延迟关联指示和会话标识信息将为对应用户制定的默认服务质量QoS策略包含在S9会话修改确认消息中发送给拜访地PCRF;
接收到所述S9会话修改确认消息后,拜访地PCRF将所述默认QoS策略包含在网关控制会话建立确认消息中发送给目的BBERF。
此外,将所述第一Gx会话与所述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后,归属地PCRF通过所述第一Gx会话向PCEF下发为对应用户制定的策略计费控制PCC策略,并通过所述第二子会话将为对应用户制定的QoS策略发送给拜访地PCRF,由拜访地PCRF将所述QoS策略通过所述第二Gxx会话下发给目的BBERF;或
将所述第二Gx会话与所述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后,归属地PCRF通过所述第二Gx会话向PCEF下发为对应用户制定的PCC策略,并通过所述第二子会话将为对应用户制定的QoS策略发送给拜访地PCRF,由拜访地PCRF将所述QoS策略通过所述第二Gxx会话下发给目的BBERF。
此外,所述会话标识信息包括用户标识、分组数据网络标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在EPS中为UE建立第一IP-CAN会话,并建立用于对第一IP-CAN会话进行策略控制的第一Gxx会话、第一Gx会话、S9会话和S9会话的第一子会话后,在BBERF重选的过程中:
目的BBERF与拜访地PCRF之间建立第二Gxx会话;
如果接收到PCEF发送的IP-CAN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则拜访地PCRF根据该消息中的会话标识信息将该消息请求修改的第一Gx会话与所述第二Gxx会话进行关联,并与归属地PCRF建立S9会话的第二子会话,通过所述第二子会话获取归属地PCRF为对应用户修改的策略;或
如果接收到PCEF发送的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则拜访地PCRF根据该消息中的会话标识信息将该消息请求建立的第二Gx会话与所述第二Gxx会话进行关联,并与归属地PCRF建立S9会话的第二子会话,通过所述第二子会话获取归属地PCRF为对应用户新制定的策略。
此外,归属地PCRF修改或新制定的所述策略包含PCC规则和QoS规则;
通过所述第二子会话获取到归属地PCRF修改或新制定的所述策略后,拜访地PCRF通过所述第一Gx会话向PCEF下发所述策略中的PCC规则,并通过所述第二Gxx会话向目的BBERF下发所述策略中的QoS规则。
此外,归属地PCRF修改或新制定的所述策略包含PCC规则;
通过所述第二子会话获取到归属地PCRF修改或新制定的所述PCC规则后,拜访地PCRF通过所述第一Gx会话向PCEF下发所述PCC规则,并根据所述PCC规则制定相应的QoS规则,通过所述第二Gxx会话向目的BBERF下发所述QoS规则。
此外,接收到所述IP-CAN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后,拜访地PCRF通过向归属地PCRF发送携带执行指示的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来建立所述第二子会话,所述执行指示用于指示归属地PCRF为对应用户修改策略;接收到所述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后,归属地PCRF根据所述执行指示将为对应用户修改的策略包含在S9会话修改确认消息中发送给拜访地PCRF;或
接收到所述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后,拜访地PCRF通过向归属地PCRF发送携带执行指示的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来建立所述第二子会话,所述执行指示用于指示归属地PCRF为对应用户制定默认策略;接收到所述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后,归属地PCRF根据所述执行指示将为对应用户制定的默认策略包含在S9会话修改确认消息中发送给拜访地PCRF。
此外,目的BBERF通过向拜访地PCRF发送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建立所述第二Gxx会话,该消息中携带延迟关联指示、接入网承载属性和会话标识信息;
接收到所述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后,拜访地PCRF根据所述延迟关联指示查找与所述会话标识信息对应的默认QoS规则,并根据所述接入网承载属性对所述默认QoS规则进行修改后通过网关控制会话建立确认消息发送给目的BBERF。
此外,所述会话标识信息包括用户标识、分组数据网络标识。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BBERF重选的过程中在拜访地PCRF与归属地PCRF之间建立新的S9会话的子会话,并将其与目的BBERF与拜访地PCRF建立的Gxx会话以及相应的Gx会话相关联,在家乡路由和本地疏导的漫游场景下实现了策略计费控制会话的延迟关联。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EPS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UE通过E-UTRAN接入EPS并建立PDN连接的初始附着流程图;
图3为UE采用图2所示流程接入EPS后,从E-UTRAN切换到可信任非3GPP接入系统的流程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家乡路由的EPS漫游架构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本地疏导的EPS漫游架构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UE在家乡路由的漫游场景下,通过E-UTRAN执行初始附着的流程图;
图7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的UE采用图6所示流程接入EPS后,从通过E-UTRAN接入切换到通过可信任非3GPP接入的流程图;
图7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不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的UE采用图6所示流程接入EPS后,从通过E-UTRAN接入切换到通过可信任非3GPP接入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UE在本地疏导的漫游场景下,通过E-UTRAN执行初始附着的流程图;
图9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的UE采用图8所示流程接入EPS后,从通过E-UTRAN接入切换到通过可信任非3GPP接入的流程图;
图9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不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的UE采用图8所示流程接入EPS后,从通过E-UTRAN接入切换到通过可信任非3GPP接入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在BBERF重选的过程,拜访地PCRF和归属地PCRF之间建立一个新的S9会话子会话,并将目的BBERF与拜访地PCRF建立的Gxx会话与子会话关联,同时根据会话标识信息(包括用户标识、PDN标识等)将PCEF发送的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请求建立的Gx会话或IP-CAN会话修改指示消息的请求修改的Gx会话关联到这个新建立的S9会话子会话。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在不同漫游场景下实现策略计费控制会话延迟关联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UE在家乡路由的漫游场景下,通过E-UTRAN执行初始附着的流程图;其中,S-GW与P-GW之间采用PMIPv6协议;图6所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UE向eNodeB发送附着请求消息,请求接入EPS;
步骤S602:eNodeB向MME发送附着请求消息;
步骤S603:网络对UE进行认证并启动NAS安全加密保护;
步骤S604:认证通过后,MME与HSS交互,执行位置更新流程;
步骤S605:MME根据用户签约的默认APN为UE选择P-GW,并选择S-GW,MME向选定的S-GW发送建立默认承载请求消息;
步骤S606:位于S-GW中的BBERF向vPCRF发送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以及当前接入网的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RAT类型和BBERF地址)等;该消息请求建立的Gxx会话表示为Gxx会话1;
步骤S607:vPCRF根据NAI判定对应的用户为漫游用户,并且还没有为该用户建立S9会话,因此vPCRF向hPCRF发送S9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请求建立一个S9会话的子会话Subsession1,vPCRF保持Gxx会话1和Subsession1的关联关系,并将NAI、APN以及当前接入网的承载属性包含在Subsession1中发送给hPCRF;
步骤S608:hPCRF根据NAI和APN获取用户的签约信息,从而根据用户的签约信息、网络策略和当前接入网的承载属性制定策略,这时hPCRF制定的策略为用户接入该APN的一些默认策略,包括PCC规则、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
hPCRF向vPCRF返回S9会话建立确认消息,将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包含在Subsession1中发送给vPCRF。
步骤S609:vPCRF向BBERF返回Gxx会话1的网关控制会话建立确认消息,将Subsession1中的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发送给BBERF;BBERF安装并执行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
步骤S610:S-GW向步骤S605中MME所选择的P-GW发送代理绑定更新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和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
步骤S611:P-GW为UE接入而请求建立的PDN连接(即IP-CAN会话)分配IP地址,表示为IP Address1;在家乡路由场景下,P-GW位于归属地网络,位于P-GW的PCEF向hPCRF发送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IP Address1和接入网承载属性等;该消息请求建立的Gx会话表示为Gx会话1;
步骤S612:hPCRF根据NAI和APN将Gx会话1和S9会话中的Subsession1进行关联;
步骤S613:hPCRF向PCEF返回Gx会话1的IP-CAN会话建立确认消息,将步骤S608制定的PCC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发送给PCEF;PCEF安装并执行PCC规则和事件触发器;
hPCRF有可能会根据步骤S611上报的接入网承载属性修改PCC规则和QoS规则,此时hPCRF会将修改的PCC规则和QoS规则分别发送给PCEF和BBERF进行更新。
步骤S614:P-GW向S-GW返回代理绑定确认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Address1;
步骤S615:S-GW向MME返回建立默认承载应答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1;
步骤S616:MME向eNodeB返回附着接受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Address1;
步骤S617:eNodeB向UE返回附着接受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1;
步骤S618:UE向eNodeB发送附着完成消息;
步骤S619:eNodeB向MME发送附着完成消息;
步骤S620:MME与S-GW进行更新承载的交互流程;
步骤S621:MME根据用户签约信息获知UE可以通过非3GPP接入,因此将UE建立PDN连接所选择的P-GW的地址发送给HSS,HSS保存该P-GW地址后返回应答消息。
图7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UE采用图6所示流程接入EPS后,从通过E-UTRAN接入切换到通过可信任非3GPP接入的流程图;其中,通过非3GPP接入时,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与P-GW之间采用PMIPv6协议;本流程中,UE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即IP地址保持能力);图7a所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1:UE通过3GPP接入建立PDN连接,S-GW和P-GW之间存在PMIPv6隧道;
步骤S702:UE发现可信任非3GPP接入系统并决定将当前的会话从3GPP接入切换到该可信任非3GPP接入系统;
步骤S703:UE、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和HSS/AAA执行EAP认证过程;在认证过程中,HSS/AAA将UE在3GPP接入时所选择的P-GW的地址返回给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
步骤S704:认证授权成功后,非3GPP接入特定的层3附着流程被触发;
步骤S705:由于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不确定UE是否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即IP地址保持能力),所以位于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中的BBERF向vPCRF发送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和延迟关联指示;该消息请求建立的Gxx会话表示为Gxx会话2;
步骤S706:由于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中携带延迟关联指示,vPCRF不根据NAI和APN将Gxx会话2和图6流程中建立的Subsession1进行关联;vPCRF决定新建一个S9会话子会话,因此vPCRF向hPCRF发送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请求建立新的子会话Subsession2,vPCRF保持Gxx2和Subsession2的关联关系,并将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NAI和APN包含在Subsession2中发送给hPCRF,该消息中还携带延迟关联指示;
步骤S707:由于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中携带延迟关联指示,hPCRF不将Subsession2和图6流程建立的Gx会话1进行关联;hPCRF根据用户签约信息、网络策略、新接入网承载属性等为UE通过非3GPP接入制定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这些规则为用户的默认策略,不包括用户之前访问专有业务的策略;hPCRF将上述QoS规则、事件触发器包含在Subsession2中通过S9会话修改确认消息发送给vPCRF;
步骤S708:vPCRF将上述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通过Gxx会话2的网关控制会话建立确认消息发送给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中的BBERF;BBERF安装并执行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执行特定的非3GPP接入流程进行资源预留;
步骤S709: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根据步骤S703中获得的P-GW地址向对应的P-GW发送代理绑定更新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和当前的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
步骤S710:如果P-GW判定UE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即IP地址保持能力),则执行UE的切换流程:
P-GW根据NAI和APN为UE分配其通过3GPP接入时使用的IP地址(IP Address1)以保持IP地址不变,进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位于P-GW的PCEF向hPCRF发送IP-CAN会话修改指示消息,该消息中携带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还可以携带用户标识NAI和PDN标识APN等;该消息修改的是图6建立的Gx会话1。
步骤S711:hPCRF根据PCEF发送的IP-CAN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判定UE可以执行切换流程,因此根据NAI和APN将Gx会话1与Subsession2进行关联;同时,hPCRF可以继续保持Gx会话1和Subsession1的关联关系;
步骤S712:hPCRF可能会根据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修改UE切换前所建立的PDN连接的PCC规则、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这些规则包括UE在通过3GPP接入时访问的专有业务的策略;hPCRF通过Gx会话1的IP-CAN会话修改确认消息将修改后的PCC规则和事件触发器返回给PCEF进行更新;
步骤S713:P-GW向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返回代理绑定确认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1;
步骤S714: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向UE返回层3附着完成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1;
步骤S715:hPCRF将步骤S712制定的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包含在Subsession2的S9会话和规则提供消息中发送给vPCRF;
步骤S716:vPCRF将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通过Gxx会话2的网关控制和QoS规则提供消息发送给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中的BBERF;
步骤S717:BBERF安装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后返回网关控制和QoS规则提供确认消息;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执行特定的非3GPP接入流程进行资源预留;
步骤S718:vPCRF向hPCRF返回S9会话和规则提供确认消息;
步骤S719:UE将PDN连接从3GPP接入切换到了从可信任非3GPP接入,在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和P-GW之间存在PMIPv6隧道(该PMIPv6隧道通过步骤S709和S713建立);UE在通过3GPP接入时访问的业务都能继续访问。
在上述流程中,如果P-GW判定UE不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则P-GW将为UE建立一个新的PDN连接(即IP-CAN会话),具体执行步骤如图7b所示:
步骤S701’~S709’:与步骤S701~S709相同;
步骤S710’:如果P-GW判定UE不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即不具有IP地址保持能力),则P-GW决定建立新的PDN连接:
P-GW为UE分配新的IP地址(记作IP Address2);
位于P-GW的PCEF向hPCRF发送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IP Address2和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该消息请求建立一个新的Gx会话,表示为Gx会话2。
步骤S711’:hPCRF根据PCEF发送的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判定UE不能执行切换流程,而是在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中新建一个PDN连接,因此根据NAI和APN将Subsession2与Gx会话2进行关联;
步骤S712’:hPCRF根据新的接入网承载特性、网络策略、用户签约信息等为新建立的PDN连接(即IP-CAN会话)制定默认策略(包括PCC规则、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并通过Gx会话2的IP-CAN会话建立确认消息将PCC规则和事件触发器返回给PCEF,PCEF安装并执行PCC规则和事件触发器;
步骤S713’:P-GW向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返回代理绑定确认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2;
步骤S714’: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向UE返回层3附着完成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2;
步骤S715’:若步骤S712’制定的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与步骤S707’制定的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不同,则hPCRF将步骤712’制定的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包含在Subsession2的S9会话和规则提供消息中发送给vPCRF;
步骤S716’:vPCRF将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通过Gxx会话2的网关控制和QoS规则提供消息发送给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中的BBERF;
步骤S717’:BBERF安装执行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并向vPCRF返回网关控制和QoS规则提供确认消息;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执行特定的非3GPP接入流程进行资源预留;
步骤S718’:vPCRF向hPCRF返回S9会话和规则提供确认消息;
步骤S719’:UE通过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新建立了一个PDN连接(即IP-CAN会话),在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和P-GW之间存在PMIPv6隧道(该PMIPv6隧道通过步骤S709’和S713’建立);UE在通过3GPP接入时访问的业务不能继续访问,UE需要重新发起业务访问请求。
本实施例同样适用于UE从一个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切换到另一个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其中,通过两个非3GPP接入时,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与P-GW之间采用PMIPv6协议。
第二实施例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UE在本地疏导的漫游场景下,通过E-UTRAN执行初始附着的流程图;其中,S-GW与P-GW之间采用PMIPv6协议;图8所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01:UE向eNodeB发送附着请求消息,请求接入EPS;
步骤S802:eNodeB向MME发送附着请求消息;
步骤S803:网络对UE进行认证并启动NAS安全加密保护;
步骤S804:认证通过后,MME与HSS交互,执行位置更新流程;
步骤S805:MME根据用户签约的默认APN为UE选择P-GW,并选择S-GW,MME向选定的S-GW发送建立默认承载请求消息;
步骤S806:位于S-GW中的BBERF向vPCRF发送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以及当前接入网的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RAT类型和BBERF地址)等;该消息请求建立的Gxx会话表示为Gxx会话1;
步骤S807:vPCRF根据NAI判定对应的用户为漫游用户,并且还没有为该用户建立S9会话,因此vPCRF向hPCRF发送S9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请求建立一个S9会话的子会话Subsession1,vPCRF保持Gxx会话1和Subsession1的关联关系,并将NAI、APN以及当前接入网的承载属性包含在Subsession1中发送给hPCRF;
步骤S808:hPCRF根据NAI和APN获取用户的签约信息,从而根据用户的签约信息、网络策略和当前接入网的承载属性制定策略,这时hPCRF制定的策略为用户接入该APN的一些默认策略,包括PCC规则、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
hPCRF向vPCRF返回S9会话建立确认消息,将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包含在Subsession1中发送给vPCRF。
步骤S809:vPCRF向BBERF返回Gxx会话1的网关控制会话建立确认消息,将Subsession1中的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发送给BBERF;BBERF安装并执行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
步骤S810:S-GW向步骤S805中MME所选择的P-GW发送代理绑定更新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和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
步骤S811:P-GW为UE接入而请求建立的PDN连接分配IP地址,表示为IP Address1;位于P-GW的PCEF向vPCRF发送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IP Address1和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等;该消息请求建立的Gx会话表示为Gx会话1;
步骤S812:vPCRF根据NAI和APN将Gx会话1和Gxx会话1以及S9会话中的Subsesion1进行关联;
步骤S813:vPCRF向hPCRF发送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将IP Address1包含在Subsession1中发送给hPCRF;
步骤S814:hPCRF向vPCRF返回S9会话修改确认消息,将步骤S808制定的PCC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包含在Subsession1中发送给vPCRF;
hPCRF有可能会修改PCC规则、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此时hPCRF会将修改的PCC规则和QoS规则分别发送给PCEF和BBERF进行更新。
步骤S815:vPCRF向PCEF发送Gx会话1的IP-CAN会话建立确认消息,将PCC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发送给PCEF;PCEF安装并执行PCC规则和事件触发器;
步骤S816:P-GW向S-GW返回代理绑定确认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Address1;
步骤S817:S-GW向MME返回建立默认承载应答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1;
步骤S818:MME向eNodeB返回附着接受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Address1;
步骤S819:eNodeB向UE返回附着接受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1;
步骤S820:UE向eNodeB发送附着完成消息;
步骤S821:eNodeB向MME发送附着完成消息;
步骤S822:MME与S-GW进行更新承载的交互流程;
步骤S823:MME根据用户签约信息获知UE可以通过非3GPP接入,因此将UE建立PDN连接所选择的P-GW的地址发送给HSS,HSS保存该P-GW地址后返回应答消息。
图9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UE采用图8所示流程接入EPS后,从通过E-UTRAN接入切换到通过可信任非3GPP接入的流程图;其中,通过非3GPP接入时,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与P-GW之间采用PMIPv6协议;本流程中,UE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即IP地址保持能力);图9a所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901:UE通过3GPP接入建立PDN连接,S-GW和P-GW之间存在PMIPv6隧道;
步骤S902:UE发现可信任非3GPP接入系统并决定将当前的会话从3GPP接入切换到该可信任非3GPP接入系统;
步骤S903:UE、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和HSS/AAA执行EAP认证过程;在认证过程中,HSS/AAA将UE在3GPP接入时所选择的P-GW的地址返回给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
步骤S904:认证授权成功后,非3GPP接入特定的层3附着流程被触发;
步骤S905:由于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不确定UE是否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即IP地址保持能力),所以位于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中的BBERF向vPCRF发送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和延迟关联指示;该消息请求建立的Gxx会话表示为Gxx会话2;
步骤S906:由于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中携带延迟关联指示,vPCRF不根据NAI和APN将Gxx会话2关联到任何S9会话的子会话;由于UE的漫游方式为本地疏导,vPCRF根据NAI和APN查找图8中由hPCRF下发的默认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并根据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对图8中由hPCRF下发的默认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进行相应的修改,并将修改后的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包含在Gxx会话2的网关控制会话建立确认消息中下发给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中的BBERF;BBERF安装并执行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执行特定的非3GPP接入流程进行资源预留;
步骤S907: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根据在步骤S903获得的P-GW地址向对应的P-GW发送代理绑定更新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和当前的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
步骤S908:如果P-GW判定UE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即IP地址保持能力),则P-GW执行UE的切换流程:
P-GW根据NAI和APN为UE分配其通过3GPP接入时使用的IP地址(IP Address1)以保持IP地址不变,进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位于P-GW的PCEF向vPCRF发送IP-CAN会话修改指示消息,该消息中携带当前的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该消息修改的是图8建立的Gx会话1。
步骤S909:vPCRF根据收到的IP-CAN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判定UE可以执行切换流程,因此根据根据NAI和APN将步骤S905建立的Gxx会话2和Gx会话1进行关联;
步骤S910:vPCRF向hPCRF发送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请求建立一个新的子会话Subsession2,并将NAI、APN、以及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等包含在Subsession2中发送给hPCRF;该消息中还携带执行指示,通知hPCRF执行UE的切换流程;
步骤S911:hPCRF根据执行指示判断UE可以执行切换流程,因此根据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对UE切换前所建立的PDN连接的PCC规则、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进行修改,其中包含用户在3GPP接入时访问专有业务的策略;hPCRF将修改后的PCC规则、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包含在Subsession2中通过S9会话修改确认消息发送给vPCRF;
步骤S912:vPCRF将PCC规则和事件触发器通过Gx会话1的IP-CAN会话修改确认消息发送给PCEF,PCEF更新PCC规则和事件触发器;
步骤S913:P-GW向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返回代理绑定确认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1;
步骤S914: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向UE返回层3附着完成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1;
步骤S915:vPCRF将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通过Gxx会话2的网关控制和QoS规则提供消息发送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中的BBERF;
步骤S916:BBERF安装执行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并返回网关控制和QoS规则提供确认消息给vPCRF;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执行特定的非3GPP接入流程进行资源预留;
步骤S917:UE将PDN连接从3GPP接入切换到了从可信任非3GPP接入,在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和P-GW之间存在PMIPv6隧道(该PMIPv6隧道通过步骤S907和S913建立);UE在通过3GPP接入时访问的专有业务都能继续访问。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hPCRF仅制定/修改PCC规则而不制定/修改QoS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将由vPCRF根据hPCRF下发的PCC规则制定相应的QoS规则,并将其下发给相应的BBERF。例如,hPCRF为UE通过可信任非3GPP接入建立的PDN连接制定PCC规则,并将PCC规则下发给vPCRF,vPCRF根据PCC规则制定QoS规则,并将QoS规则下发给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中的BBERF。
在上述流程中,如果P-GW判定UE不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则P-GW将为UE建立一个新的PDN连接(即IP-CAN会话),具体执行步骤如图9b所示:
步骤S901’~S907’:与步骤S901~S907相同;
步骤S908’:如果P-GW判定UE不具有网络移动性能力(即不具有IP地址保持能力),则P-GW建立新的PDN连接:
P-GW为UE分配新的IP地址(记作IP Address2);
位于P-GW的PCEF向vPCRF发送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NAI、PDN标识APN、IP Address2和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包括IP-CAN类型、或IP-CAN类型和RAT类型);该消息请求建立一个新的Gx会话,表示为Gx会话2。
步骤S909’:vPCRF根据收到的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判定UE不能执行切换流程,而是在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中新建一个PDN连接,因此根据NAI和APN将Gxx会话2与Gx会话2进行关联;
步骤S910’:vPCRF向hPCRF发送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请求建立一个新的子会话Subsession2,并将NAI、APN、以及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IPAddress2包含在Subsession2中发送给hPCRF;该消息中还携带执行指示,通知hPCRF执行新建PDN连接(即IP-CAN会话)流程;
步骤S911’:hPCRF根据执行指示判定UE发起建立新的PDN连接(即IP-CAN会话),因此hPCRF根据新的接入网承载属性、网络策略和用户签约信息等为新建的PDN连接(即IP-CAN会话)制定PCC规则、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这些规则均为默认规则,不包含UE通过3GPP接入时访问专有业务的策略;hPCRF将上述PCC规则、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包含在Subsession2中,通过S9会话修改确认消息发送给vPCRF;
步骤S912’:vPCRF通过Gx会话2的IP-CAN会话建立确认消息将PCC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发送给PCEF,PCEF安装并执行PCC规则和事件触发器;
步骤S913’:P-GW向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返回代理绑定确认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2;
步骤S914’: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向UE返回层3附着完成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P Address2;
步骤S915’:vPCRF将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通过Gxx会话2的网关控制和QoS规则提供消息发送给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中的BBERF;
步骤S916’:BBERF安装执行QoS规则和事件触发器,并向vPCRF返回网关控制和QoS规则提供确认消息;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执行特定的非3GPP接入流程进行资源预留;
步骤S917’:UE通过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新建立了一个PDN连接(即IP-CAN会话),在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和P-GW之间存在PMIPv6隧道(该PMIPv6隧道通过步骤S907’和S913’建立);UE在通过3GPP接入时访问的业务不能继续访问,UE需要重新发起业务访问请求。
本实施例同样适用于UE从一个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切换到另一个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其中,通过两个非3GPP接入时,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与P-GW之间采用PMIPv6协议。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hPCRF仅制定PCC规则而不制定QoS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将由vPCRF根据hPCRF下发的PCC规则制定相应的QoS规则,并将其下发给相应的BBERF。例如,hPCRF为UE通过可信任非3GPP接入建立的PDN连接(即IP-CAN会话)制定PCC规则,并将PCC规则下发给vPCRF,vPCRF根据PCC规则制定QoS规则,并将QoS规则下发给可信任非3GPP接入网关中的BBERF。

Claims (11)

1.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演进的分组系统EPS中为用户设备UE建立第一IP连接接入网IP-CAN会话,并建立用于对第一IP-CAN会话进行策略控制的第一Gxx会话、第一Gx会话、S9会话和S9会话的第一子会话后,在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BBERF重选的过程中:
拜访地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与归属地PCRF建立S9会话的第二子会话,并将目的BBERF与拜访地PCRF之间建立的第二Gxx会话与所述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
如果接收到策略和计费执行功能PCEF发送的IP-CAN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则归属地PCRF根据该消息中包含的会话标识信息将该消息请求修改的第一Gx会话与所述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或
如果接收到PCEF发送的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则归属地PCRF根据该消息中包含的会话标识信息将该消息请求建立的用于对第二IP-CAN会话进行策略控制的第二Gx会话与所述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拜访地PCRF接收到目的BBERF发送的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后,根据该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中携带的延迟关联指示和会话标识信息与归属地PCRF建立所述第二子会话,并将所述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请求建立的所述第二Gxx会话与所述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拜访地PCRF通过向归属地PCRF发送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来建立所述第二子会话,该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中携带延迟关联指示和会话标识信息;
接收到所述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后,归属地PCRF根据所述延迟关联指示和会话标识信息将为对应用户制定的默认服务质量QoS策略包含在S9会话修改确认消息中发送给拜访地PCRF;
接收到所述S9会话修改确认消息后,拜访地PCRF将所述默认QoS策略包含在网关控制会话建立确认消息中发送给目的BBERF。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Gx会话与所述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后,归属地PCRF通过所述第一Gx会话向PCEF下发为对应用户制定的策略计费控制PCC策略,并通过所述第二子会话将为对应用户制定的QoS策略发送给拜访地PCRF,由拜访地PCRF将所述QoS策略通过所述第二Gxx会话下发给目的BBERF;或
将所述第二Gx会话与所述第二子会话进行关联后,归属地PCRF通过所述第二Gx会话向PCEF下发为对应用户制定的PCC策略,并通过所述第二子会话将为对应用户制定的QoS策略发送给拜访地PCRF,由拜访地PCRF将所述QoS策略通过所述第二Gxx会话下发给目的BBERF。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会话标识信息包括用户标识、分组数据网络标识。
6.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EPS中为UE建立第一IP-CAN会话,并建立用于对第一IP-CAN会话进行策略控制的第一Gxx会话、第一Gx会话、S9会话和S9会话的第一子会话后,在BBERF重选的过程中:
目的BBERF与拜访地PCRF之间建立第二Gxx会话;
如果接收到PCEF发送的IP-CAN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则拜访地PCRF根据该消息中的会话标识信息将该消息请求修改的第一Gx会话与所述第二Gxx会话进行关联,并与归属地PCRF建立S9会话的第二子会话;或
如果接收到PCEF发送的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则拜访地PCRF根据该消息中的会话标识信息将该消息请求建立的第二Gx会话与所述第二Gxx会话进行关联,并与归属地PCRF建立S9会话的第二子会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归属地PCRF修改或新制定的所述策略包含PCC规则和QoS规则;
通过所述第二子会话获取到归属地PCRF修改或新制定的所述策略后,拜访地PCRF通过所述第一Gx会话向PCEF下发所述策略中的PCC规则,并通过所述第二Gxx会话向目的BBERF下发所述策略中的QoS规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归属地PCRF修改或新制定的所述策略包含PCC规则;
通过所述第二子会话获取到归属地PCRF修改或新制定的所述PCC规则后,拜访地PCRF通过所述第一Gx会话向PCEF下发所述PCC规则,并根据所述PCC规则制定相应的QoS规则,通过所述第二Gxx会话向目的BBERF下发所述QoS规则。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到所述IP-CAN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后,拜访地PCRF通过向归属地PCRF发送携带执行指示的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来建立所述第二子会话,所述执行指示用于指示归属地PCRF为对应用户修改策略;接收到所述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后,归属地PCRF根据所述执行指示将为对应用户修改的策略包含在S9会话修改确认消息中发送给拜访地PCRF;或
接收到所述IP-CAN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后,拜访地PCRF通过向归属地PCRF发送携带执行指示的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来建立所述第二子会话,所述执行指示用于指示归属地PCRF为对应用户制定默认策略;接收到所述S9会话修改指示消息后,归属地PCRF根据所述执行指示将为对应用户制定的默认策略包含在S9会话修改确认消息中发送给拜访地PCRF。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目的BBERF通过向拜访地PCRF发送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建立所述第二Gxx会话,该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中携带延迟关联指示、接入网承载属性和会话标识信息;
接收到所述网关控制会话建立指示消息后,拜访地PCRF根据所述延迟关联指示查找与所述会话标识信息对应的默认QoS规则,并根据所述接入网承载属性对所述默认QoS规则进行修改后通过网关控制会话建立确认消息发送给目的BBERF。
11.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会话标识信息包括用户标识、分组数据网络标识。
CN2009101585971A 2009-07-20 2009-07-20 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 Active CN101959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85971A CN101959257B (zh) 2009-07-20 2009-07-20 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
US13/258,893 US9277592B2 (en) 2009-07-20 2009-12-07 System for bearer binding and event reporting function reloc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EP09847492.7A EP2458913B1 (en) 2009-07-20 2009-12-07 Reselection system for bearer binding and event reporting function and method thereof
PCT/CN2009/075373 WO2011009257A1 (zh) 2009-07-20 2009-12-07 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85971A CN101959257B (zh) 2009-07-20 2009-07-20 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9257A CN101959257A (zh) 2011-01-26
CN101959257B true CN101959257B (zh) 2013-06-12

Family

ID=43486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85971A Active CN101959257B (zh) 2009-07-20 2009-07-20 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77592B2 (zh)
EP (1) EP2458913B1 (zh)
CN (1) CN101959257B (zh)
WO (1) WO20110092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928B (zh) * 2009-06-19 2014-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漫游场景下单apn多pdn连接的策略计费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69673B (zh) * 2009-07-27 2013-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
CN101969632B (zh) * 2009-07-28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漫游场景下的策略计费控制实现方法
US20110182206A1 (en) * 2010-01-25 2011-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ociating a gateway control session with an internet protocol connectivity access network (ip-can) session
US8560708B2 (en) * 2010-06-29 2013-10-15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bundles of sessions in a network element
US8959222B2 (en) 2011-05-19 2015-02-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oad balancing system for workload groups
CN102917355A (zh) * 2011-08-03 2013-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方法、系统及移动智能接入点
CA2871574A1 (en) * 2012-04-27 2013-10-31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th control
WO2014025773A1 (en) 2012-08-10 2014-02-13 Ibasis, Inc. Signaling traffic reduc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788188B2 (en) 2012-12-14 2017-10-10 Ibasi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hub breakout roaming
CN103229538B (zh) 2012-12-28 2018-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间的消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KR102096503B1 (ko) * 2013-03-07 2020-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트래픽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3402192A (zh) * 2013-04-25 2013-11-2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epc网络中实现hss与aaa融合的方法
CN105101176B (zh) * 2014-05-05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漫游场景下的会话绑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629060B2 (en) * 2014-06-06 2017-04-18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lexible routing policy for Wi-Fi offloaded cellular data
US20180167854A1 (en) * 2014-09-25 2018-06-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mme, and control method
CN105530666B (zh) * 2014-09-29 2019-01-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会话绑定方法与系统
CN107005929B (zh) * 2015-04-03 2020-09-22 温峻峰 一种分组数据网关的选择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WO2016206071A1 (zh) * 2015-06-26 2016-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绑定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US10470031B2 (en) 2016-05-20 2019-11-05 Ibasis, Inc. Voice over IMS roaming gateway
CN109429272B (zh) * 2017-08-31 2022-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漫游场景下的分流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115330B2 (en) * 2018-03-14 2021-09-07 Juniper Networks, Inc. Assisted replication with multi-homing and local bias
CN114785626B (zh) 2018-06-26 2024-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1047A (zh) * 2000-04-25 2001-11-07 阿尔卡塔尔公司 在主机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会话的方法及其设备
EP1770915A1 (en) * 2005-09-29 2007-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licy control in the evolved system archite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915B (zh) * 2008-06-11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网络的接入控制方法和系统、pcrf实体
EP2340635A1 (en) * 2008-08-18 2011-07-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of 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 by policy and charge control
CN101677437B (zh) 2008-09-18 2012-0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分组数据网场景下实现策略和计费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31928B (zh) * 2009-06-19 2014-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漫游场景下单apn多pdn连接的策略计费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69673B (zh) 2009-07-27 2013-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
CN102014517A (zh) * 2009-09-08 2011-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漫游场景下承载控制模式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1047A (zh) * 2000-04-25 2001-11-07 阿尔卡塔尔公司 在主机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会话的方法及其设备
EP1770915A1 (en) * 2005-09-29 2007-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licy control in the evolved system architecture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G.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PCC) over S9 reference point.《3GPP TS 29.215 V8.0.2》.2009, *
3GPP TSG.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signalling flows and QoS parameter mapping.《3GPP TS 29.213 v8.4.0》.20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09257A1 (zh) 2011-01-27
CN101959257A (zh) 2011-01-26
EP2458913A4 (en) 2015-07-01
US9277592B2 (en) 2016-03-01
EP2458913B1 (en) 2019-02-20
US20120110193A1 (en) 2012-05-03
EP2458913A1 (en)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9257B (zh) 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
CN101969673B (zh) 一种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的重选方法
CN101969632B (zh) 一种漫游场景下的策略计费控制实现方法
CN101272534B (zh) 一种隐藏拜访地网络拓扑结构的策略计费控制的方法
CN101931928B (zh) 漫游场景下单apn多pdn连接的策略计费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69431B (zh) 漫游场景下支持ip流迁移的策略计费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1583112B (zh) 会话信息的标识方法及装置
CN101841797B (zh) 一种终端通过多接入网接入的计费方法和系统及上报方法
CN101267319B (zh) 一种下发策略计费控制规则的方法
CN101730150B (zh) 业务流迁移时对网络资源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01583114B (zh) 用户设备IP地址提供方法、Diameter路由代理
EP2790455A1 (en) Policy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verged network
CN101959164A (zh) 删除家乡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冗余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98348A (zh) 一种计费系统及其进行计费的方法
CN102026303A (zh) 一种实现家用基站上QoS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01459524B (zh) 一种下发策略计费控制规则的方法
CN101447918B (zh) 用户设备接入协议的通知方法和系统
CN101841798A (zh) 计费标识的关联方法和装置
CN101309521B (zh) 策略规则同步方法
CN102791042B (zh) S9子会话建立方法、系统及pcrf
CN103369502B (zh) 一种策略控制会话的处理方法及网元
CN102958117A (zh) 一种解决服务质量策略控制冲突的方法和系统
CN102761932B (zh) 一种ip流迁移的策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238510B (zh) 机器类通信的策略下发方法及系统
CN101730049B (zh) 实现计费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