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957603A - 电子处理设备及该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处理设备及该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7603A
CN101957603A CN2009100882985A CN200910088298A CN101957603A CN 101957603 A CN101957603 A CN 101957603A CN 2009100882985 A CN2009100882985 A CN 2009100882985A CN 200910088298 A CN200910088298 A CN 200910088298A CN 101957603 A CN101957603 A CN 101957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low
electronic processing
process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82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7603B (zh
Inventor
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88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576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57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7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7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7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处理设备及该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方法,在低温工作环境下保护电子处理设备中的低温敏感器件。其中该设备包括:壳体;低温敏感器件,设置在壳体上;散热栅栏,设置在壳体上,具有多个栅片;温度检测装置,在设备开机时检测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获得一温度值;控制装置,当温度值低于一阈值时控制栅片使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当温度值高于或者等于阈值时控制栅片使散热栅栏处于打开状态,其中散热栅栏关闭时,设备的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保留在壳体内以加热低温敏感器件。本发明该设备及该保护方法,在低温环境下通过关闭散热格栅将热量传导到低温敏感器件,促使这些器件的温度得以迅速提升,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Description

电子处理设备及该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处理设备及该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商用电子处理设备,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基本上都是将设备未来的使用环境设想为室温情形,而且用户在使用电子处理设备时,一般也限于常温环境。
随着便携电子处理设备及网络的普及,以及通信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电子处理设备所需要胜任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多样化,而且也越来越复杂和苛刻。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一些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使用环境,对设计时并没有重点考虑该恶劣的使用环境的电子处理设备而言,该使用环境对电子处理设备某些器件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等的影响是有很明显的。
比如,冬季时高纬度地区室外环境的低温,对笔记本电脑搭配的电池、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对低温较为敏感的器件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以电池为例,目前笔记本电脑,较常搭配的是锂离子电池,过低的温度会降低锂离子电池中化学物质的活性,使得电池不能很好地发挥性能潜力,减少电池续航能力,并不可逆地缩减电池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有必要为电子处理设备提供一种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技术,用以电子处理设备在低于正常工作温度下进行工作时,对电池等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需要提供一种电子处理设备及该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方法,以在低温工作环境下保护电子处理设备中的低温敏感器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处理设备,包括:
壳体;
低温敏感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散热栅栏,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具有多个栅片;
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电子处理设备开机时检测所述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获得一温度值;
控制装置,用于当所述温度值低于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多个栅片使所述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温度值高于或者等于所述阈值时,控制所述多个栅片使所述散热栅栏处于打开状态,其中,当所述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时,将所述电子处理设备的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保留在所述壳体内以加热所述低温敏感器件。
优选地,所述发热器件包括不受低温影响的第一发热器件、所述低温敏感器件以及受高温影响的第二发热器件。
优选地,该电子设备还包括:
一隔热筋板,设置在所述电子处理设备的壳体内,用于在所述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时将所述第一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低温敏感器件,且将所述第一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与所述第二发生器件隔开。
优选地,该设备进一步包括:
微处理器风扇,用于加速所述热量的传导。
优选地,该设备进一步包括:
电加热器,用于产生热量以加热所述低温敏感器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处理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方法,该电子处理设备包括壳体、低温敏感器件以及含有多个栅片的散热栅栏,该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处理设备开机时,检测所述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获得一温度值;
当所述温度值低于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多个栅片使所述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
当所述温度值高于或者等于所述阈值时,控制所述多个栅片使所述散热栅栏处于打开状态;
其中,当所述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时,将所述电子处理设备的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保留在所述壳体内以给加热所述低温敏感器件。
优选地,所述发热器件包括不受低温影响的第一发热器件、所述低温敏感器件以及受高温影响的第二发热器件。
优选地,在所述电子处理设备的壳体内设置一隔热筋板,在所述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时,该隔热筋板将所述第一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低温敏感器件,且将所述第一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与所述第二发生器件隔开。
优选地,通过微处理器风扇加速所述热量的传导。
优选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电子处理设备开机之前,使能一电加热器产生热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电子处理设备,在低温环境下,通过关闭散热格栅并设置隔热筋板,将电子处理设备内部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到电池、硬盘驱动器等一些对低温较为敏感的器件,促使这些器件的温度得以迅速提升,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本发明中的电子处理设备为了更好地应对极低温度环境,除了通过关闭散热格栅并设置隔热筋板之外,还设置有电加热器,在设备刚开机之前或之后,将设备内部元器件及该电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均通过风扇及隔热筋板传导至这些低温敏感器件,促使更迅速地提升其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子处理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子处理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子处理设备第三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子处理设备第四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子处理设备第五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低温敏感器件保护方法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低温敏感器件保护方法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低温敏感器件保护方法第三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等电子处理设备上的各种芯片和板卡,在工作时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般都是通过风扇和散热格栅,将设备内部各主要热源(如CPU、北桥及显卡等工作时产生热量的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排出,完成电子处理设备的散热的。
在低温(如温度在0度到10度之间)环境下,虽然设备内热源所产生的热量也会慢慢改变笔记本电脑等电子处理设备中电池等的温度,但是由于热量主要通过风扇排出到设备外部,因此适宜电池等工作的温度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鉴于此,本发明提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处理设备在低温环境甚至极低温度(0度以下)环境下工作时,将能够产生热量的元器件即热源所产生的热量传导到电池、驱动器等低温敏感器件,以尽快提高这些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至适宜工作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发明电子处理设备第一实施例中部分元器件位置关系示意图,其中该电子处理设备第一实施例包括壳体110、低温敏感器件120、散热格栅130、温度检测装置140、控制装置150以及第一发热器件160和第二发热器件170,其中:
低温敏感器件120,设置在该壳体110上;
散热栅栏130,设置在该壳体110上,具有多个栅片;
温度检测装置140,用于在该电子处理设备开机时检测该低温敏感器件120的温度,获得一温度值;
控制装置150,用于当该温度值低于一阈值(比如10摄氏度)时,控制该多个栅片使该散热栅栏130处于关闭状态;当该温度值高于或者等于该阈值时,控制该多个栅片使该散热栅栏130处于打开状态,其中,当该散热栅栏130处于关闭状态时,将该电子处理设备的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保留在壳体110的内部以加热该低温敏感器件120,其中的该发热器件包括有不受低温影响的第一发热器件160、该低温敏感器件120以及受高温影响的第二发热器件170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电子处理设备为一笔记本电脑,该低温敏感器件120为该笔记本电脑的电池,该第一发热器件160为该笔记本电脑的CPU,该第二发热器件170为该笔记本电脑主板上的电容等等。在该笔记本电脑刚启动时,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如低于10摄氏度),此时的温度对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寿命及工作效率有较大影响,通过将CPU以及主板上的电容等所产生的热量对电池进行加热以尽快提高电池的温度,可以较好地实现对电池的保护,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寿命。
该低温敏感器件120也可以是该笔记本电脑的硬盘驱动器或者光盘驱动器,此时该电子处理设备还包括主板,该硬盘驱动器或者光盘驱动器设置在该主板上。
图2示出了本发明电子处理设备第二实施例中部分元器件位置关系示意图,其中该电子处理设备实施例为一笔记本电脑,低温敏感器件为电池。如图2所示,该笔记本电脑包含主板(图中未示出)、外壳(图中未示出)、电池(图中未示出)、电池罩1、电池罩格栅8、微处理器(CPU)(图中未示出)、CPU散热片(图中未示出)和CPU风扇5,还包括第一散热格栅3、第二散热格栅4、第一格栅开关(图中未示出)、第二格栅开关(图中未示出)、隔热筋板2及温度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其中:
第一散热格栅3,设置在CPU风扇5周围(或者说CPU周围,以良好地传导CPU工作产生的热量),每个栅格上都设置有可以转动的栅片;CPU风扇5用以加速热量传导,通过CPU散热片传导CPU所产生的热量,以加快CPU的散热;
第二散热格栅4,设置在CPU风扇5周围,每个栅格上都设置有可以转动的栅片;
第一格栅开关,用于控制该第一散热格栅3上的该些栅片的转动,以打开或者关闭该第一格栅;
第二格栅开关,用于控制该第二散热格栅4上的该些栅片的转动,以打开或者关闭该第二格栅;其中该第一格栅开关及第二格栅开关,即为控制散热格栅打开或者关闭的控制装置;
隔热筋板2,由隔热材料制成,设置在主板上(也可以设置在壳体上),沿主板(或者壳体)的平面向该低温敏感器件延伸,用于将电池与主板上其他受高温影响的第二发热器件如电容等隔离开来,在该第一散热格栅3及第二散热格栅4关闭时,借助于CPU风扇5的传导,将携带有CPU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的空气,经由电池罩格栅8引导至电池表面;及
温度检测装置,与第一格栅开关及第二格栅开关相连,用于电子处理设备开机时检测该设备所搭配的电池的温度,如果电池的温度低于预设的第一阈值T1(比如10摄氏度)时,向第一格栅开关和第二格栅开关发送关闭信号,如果此时该第一散热格栅和第二散热格栅处于打开状态,该第一格栅开关和第二格栅开关根据该关闭信号关闭该第一散热格栅和第二散热格栅;如果电池的温度高于预设的第二阈值T2且该第一散热格栅和第二散热格栅处于关闭状态,则向第一格栅开关和第二格栅开关发送开启信号,该第一格栅开关和第二格栅开关根据该开启信号打开该第一散热格栅和第二散热格栅,其中该第二阈值T2大于等于第一阈值T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阈值T2等于该第一阈值T1。
上述隔离筋板2,所起的作用就是在笔记本电脑刚启动时,将CPU以及主板上的电容等所产生的热量传导到电池表面以加热电池,并同时区隔主板上的电容等第二发热器件170(图中未示出),避免第二发热器件170在CPU等产生的热量加热作用下快速升高温度而影响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上述CPU风扇5在第一散热格栅3和第二散热格栅4关闭时,通过其加速空气流动的作用,在加快CPU散热的同时,还加速了电池的升温。
如图2所示的该笔记本电脑,其电池设置在主板上,电池罩1罩在电池表面。笔记本电脑在普通的环境如室温下工作时,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电池罩格栅8散发出电池罩,避免电池工作所产生的热量积聚加速电池老化。
在该第一散热格栅3和第二散热格栅4处于打开状态下,该笔记本电脑在工作时,由CPU风扇5带动空气流动,使所带动的空气与CPU散热片上的鳍片进行热交换,携带热量的空气,通过该第一散热格栅3的第二散热格栅4,交换到笔记本电脑外部(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外部的空气以补偿的方式进入笔记本电脑内,实现降低CPU温度的目的。
在该第一散热格栅3和第二散热格栅4处于关闭状态下,该笔记本电脑工作时CPU等元器件运行所产生的热量,借助于CPU风扇5所造成的空气流动以及隔热筋板的对空气引导作用,穿过电池罩格栅8送到电池表面,使得电池的温度尽快上升。
使用时,该笔记本电脑在低温环境下开机之后,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电池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T1,为尽快将电池的温度提升到适宜电池工作的温度范围,温度检测装置向第一格栅开关和第二格栅开关发送关闭信号。根据该关闭信号,第一格栅开关和第二格栅开关关闭该第一散热格栅3和第二散热格栅4。
由于CPU等热源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在CPU风扇5所造成的流动空气的带动下,通过第一散热格栅3和第二散热格栅4散发出去。再加上隔热筋板2的存在,故而只好按照隔热筋板2的导流,经由电池罩格栅8,传送到电池,促使电池的温度得以提升。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关闭或打开第一散热格栅3及第二散热格栅4,也可以是在笔记本电脑开机之前,由使用者根据环境温度手动完成。
笔记本电脑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电池工作本身产生的热量,以及由CPU风扇5及隔热筋板2传导的CPU工作产生的热量,使得电池的温度迅速提升到正常工作范围(25度到45度)内之后,为了避免电池的温度继续上升,就应当设法维持或者降低电池的温度,以避免过高的温度对电池产生负面影响。
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电池的温度高于预设的第二阈值T2后,表明电池的温度已经上升到正常工作范围内,勿须再将CPU等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电池,因此应该将这些热量散发出去。温度检测装置向第一格栅开关和第二格栅开关发送开启信号,第一格栅开关和第二格栅开关根据该开启信号,打开该第一散热格栅3和第二散热格栅4。由于此时第一散热格栅3和第二散热格栅4处于打开状态,因此CPU等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在CPU风扇所造成的流动空气作用下,经由处于打开状态的第一散热格栅3和第二散热格栅4,散发到处理设备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该隔热筋板2不仅具有导流作用,还具有隔热作用,以保护电子处理设备内除电池外的其他元器件。由于电子处理设备内大多数的元器件,都对温度很敏感,过高的温度会对该些元器件的工作性能和寿命产生影响,因此在将CPU等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电池时,有必要尽量保证该热量不影响设备内其他元器件的温度。在隔热筋板2的隔热作用下,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不会传导至主板上其它的元器件上,不会存在该些元器件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故障甚至产生安全问题的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设备刚开机时,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电池的温度高于该第二阈值T2,即当前已经处于适合电池工作的温度范围,则可以不向第一格栅开关和第二格栅开关发送开启信号。一般情况下,只有检测到电池的温度低于该第一阈值T1,并先向第一格栅开关和第二格栅开关发送关闭信号之后,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升高到该第二阈值T2以上时,才会向第一格栅开关和第二格栅开关发送开启信号,以开启该第一散热格栅和第二散热格栅进行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以两个散热格栅为例说明笔记本电脑的结构的,而且该两个散热格栅的开闭动作是一致的。实际上,该两个散热格栅的开闭也可不同步,即仅仅控制其中一个散热格栅开启或者关闭,也是允许的。另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一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散热格栅,本发明对散热格栅的数量并没有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仅仅是通过设置隔热筋板2,将CPU等产生的热量引导到电池等的表面,而不关闭散热格栅的栅片,也可以提高电池等的温度。
图3示出了本发明电子处理设备第三实施例中部分元器件位置关系示意图,该第三实施例同样为一笔记本电脑。与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相比,该第三实施例更包含一电加热器及一加热器开关。结合图2所示第二实施例,图3所示第三实施例中:
温度检测装置,与第一格栅开关、第二格栅开关及加热器开关(图中未示出)相连,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低于一第三阈值T3(如0度)时,向该第一格栅开关及第二格栅开关发送关闭信号以关闭第一散热格栅3和第二散热格栅4,并向该加热器开关发送一工作信号;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低于该第一阈值T1但高于该第三阈值T3时,向该第一格栅开关及第二格栅开关发送关闭信号以关闭第一散热格栅3和第二散热格栅4;其中该第一阈值T1大于等于第三阈值T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阈值T1为10摄氏度,该第三阈值T3为0摄氏度;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已经高于一第四阈值T4时,向加热器7开关发送一停止信号,控制电加热器7停止工作;其中该第四阈值T4大于等于该第三阈值T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四阈值T4等于该第三阈值T3;在电池的温度持续提升,达到高于该第二阈值T2时,向第一格栅开关3和第二格栅开关4发送开启信号;
加热器开关,与温度检测装置及电加热器7相连,根据温度检测装置所发送的工作信号开启电加热器7进行加热,根据温度检测装置所发送的停止信号,控制电加热器7停止工作;
电加热器7,与电池及加热器开关相连(图中未示出连接关系),设置在CPU风扇5和电池之间,且与电池位于隔热筋板2的同一侧,根据加热器开关的控制进行工作以产生热量,由电池或者外部电源提供电能,所产生的热量同样借助于CPU风扇5和隔热筋板2,传导到电池以尽快提高电池的温度。
选择采用外部电源为电加热器7提供电能,则在电子处理设备未工作时就可以为电池进行预热,也即电子处理设备开机之前,即可采用外部电源为电加热器7提供电能,使电加热器7为电子处理设备内部的元器件以及所搭配的电池等提供热量,使得电子处理设备以及电池整体提高温度,然后再开机运行电子处理设备。
由于电加热器7及CPU所产生的热量,以及电池本身工作所产生的加热作用,电池的温度得以持续提升。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已经高于该第四阈值T4时,可以向加热器开关发送一停止信号,控制电加热器7停止工作,以节约电池中的电量。当然,也可不向电加热器开关发送停止信号,让电加热器7继续工作以提供热量,使电池的温度尽快提升到适宜工作的温度范围。在电池的温度持续提升到高于该第二阈值T2时,说明电池的温度已经处于适宜电池工作的正常范围之内了,此时温度检测装置需要向第一格栅开关3和第二格栅开关4发送开启信号,以打开第一散热格栅3和第二散热格栅4进行散热。
在采用外部电源通过加热器7为电池等低温敏感器件进行加热时,温度检测装置同时通过外部电源进行工作,检测电池等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在检测到该温度上升到该第四阈值T4后,向该加热器7发送一停止信号,控制电加热器7停止工作,并通过一声音报警装置(图中未示出)向外界报警,向用户提示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已经上升到适宜工作的温度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设备刚开机时,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电池的温度低于该第一阈值T1但高于该第三阈值T3,则可以不向加热器开关发送停止信号。如果设备刚开机时,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电池的温度高于该第一阈值T1,则可以不向第一格栅开关和第二格栅开关发送开启信号。
在极低温(如零下20摄氏度以下)环境下,仅仅依靠CPU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可能还无法迅速提高电池的温度。此时,该电加热器7工作所产生的热量,随同CPU工作所产生的能量,借助CPU风扇5和隔热筋板2的导流作用,均传递至电池,使得电池的温度能尽快上升。
以上各实施中,都是以笔记本电脑的CPU为热源来说明本发明的。实际上,在笔记本电脑内,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适合引导到电池等低温敏感器件并对其进行加热的器件,还包括北桥。图4示出了本发明电子处理设备第四实施例,该第四实施例与图3所示的该第三实施例相比,隔热筋板2不仅用于将CPU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引导到电池上,还用于将北桥(图中以北桥的散热片9示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引导到电池上以加热电池。
以上各实施例是以保护集成显卡的笔记本电脑所搭配的电池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的。图5示出了保护独立显卡的笔记本电脑所搭配电池的电子处理设备第五实施例。如图5所示,该第五实施例中的热源,不仅包括CPU和北桥(图中以北桥的散热片9示出),还包括独立显卡(图中以独立显卡的散热片10示出)。隔热筋板2不仅用于将CPU和北桥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引导到电池上,还用于将该独立显卡所产生的热量,引导到电池上以加热电池。
笔记本电脑等电子处理设备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时,除了对电池产生不良影响之外,还会对驱动器,比如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和光盘驱动器(Optical Disk Drive,ODD)产生不良影响。驱动器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时,其中的电机、读写磁头摆臂及机械器件的启动和运转时,噪音很大,而且会缩短使用驱动器的寿命。
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热源和电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通过隔热筋板的引导,用以加热驱动器的温度。在极低温环境下,可以通过外接电源对电加热器加热,电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用来预热电子处理设备,在驱动器的温度上升到适宜驱动器工作时,然后再开启电子处理设备进行工作。
本发明中的温度检测装置在检测到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已经处于适宜该器件工作的温度范围内之后,通过控制散热格栅,将CPU等的热量导出,不会因为持续加热对该器件产生不利影响,更不会因为持续加热而产生诸如电池爆炸等危险事件的发生。
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加热器,可以通过电子处理设备的电池进行供电,但其为低功率加热器,不会因为该电加热器的使用而明显消耗电池中的电能。一般,该加热器在电子处理设备刚开启时对低温敏感器件进行预热,在电子处理设备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一般都会迅速上升到适于电子处理设备进行工作的温度,所以也不会产生安全隐患。当然,在电子处理设备未开始工作时就采用外接电源供电,也可以通过电加热器的工作提高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在这些保护驱动器的实施例中,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驱动器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向散热格栅等发送信号。
本发明用以保护电子处理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方法,用以为电子处理设备在低温环境下开机工作时保护该些低温敏感器件。本发明以下各保护方法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保护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处理设备为一笔记本电脑,包括壳体、低温敏感器件以及含有多个栅片的散热栅栏,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10,该电子处理设备开机时,检测该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获得一温度值;
步骤S620,判断该温度值是否低于一阈值,若该温度值低于该阈值时,转步骤S630,若该温度值高于或者等于该阈值时,转步骤S640;
步骤S630,控制该多个栅片使该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
步骤S640,控制该多个栅片使该散热栅栏处于打开状态;
其中,当该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时,将该电子处理设备的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保留在该壳体内以给加热该低温敏感器件。
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器件包括有不受低温影响的第一发热器件如笔记本电脑等的CPU等等、该低温敏感器件如笔记本电脑等的电池和驱动器等等以及受高温影响的第二发热器件如笔记本电脑主板上的电容等等。
其中,上述的低温敏感器件,包括该电子处理设备搭配的电池。
其中,该电子处理设备进一步包括主板,该低温敏感器件包括该电子处理设备的驱动器,该驱动器安装在该主板上。
其中,还可以在该电子处理设备的壳体内设置一隔热筋板,该隔热筋板沿该壳体的平面向该低温敏感器件延伸,在该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时将该电子处理设备内第一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该低温敏感器件,且将该第一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与该第二发热器件隔开,以保护该第二发热器件免受高温影响。
其中,可以通过微处理器风扇加速该热量的传导,以使电池能迅速升温。
其中,该电子处理设备开机之前,可以通过手动方式关闭或开启该散热格栅。
其中,该电子处理设备开机之前或者开机之后,还可以通过使能一电加热器工作产生热量,以加热低温敏感器件。
其中,该内部元器件,包括该电子处理设备的微处理器、北桥及独立显卡中的至少一个。
图7示出了该保护方法第二实施例,请结合图2所示的电子处理设备实施例以及下述的流程进行理解。如图所示,该方法第二实施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10,电子处理设备开机时,检测该电子处理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低温敏感器件为电子处理设备中电池这一对低温环境较为敏感的元器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低温敏感器件也可以是硬盘驱动器和/或光盘驱动器等;
步骤S720,当检测到电池的温度低于预设的一第一阈值T1时,关闭散热格栅,并通过电子处理设备中的风扇以及设置的隔热筋板,将电子处理设备中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引导到电池的表面,以加热该电池;
在本实施例中,该预设的第一阈值T1为10摄氏度;该散热格栅的栅格带有栅片,通过转动该栅片关闭该散热格栅;该些热源为CPU及北桥;
步骤S730,当检测到电池的温度由低于该第一阈值T1上升到一第二阈值T2后,打开散热格栅,通过该风扇将该(些)热源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到该电子处理设备的外部;该第二阈值T2大于等于该第一阈值T1,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阈值T2与该第一阈值T1相等。
图8示出了上述保护方法的第三实施例,请结合图3所示的电子处理设备的第三实施例以及下述的流程进行理解。如图所示,该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10,电子处理设备开机时,检测该电子处理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处理设备为一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的显卡为独立显卡;在本实施例中,该低温敏感器件为笔记本电脑的硬盘驱动器这一对低温环境较为敏感的元器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低温敏感器件也可以是硬盘驱动器和/或光盘驱动器等;
步骤S820,检测到硬盘驱动器的温度低于预设的一第三阈值T3(第三阈值T3小于等于前述第一阈值T1)时,关闭散热格栅,并使能设置在笔记本电脑中的一加热器进行加热,通过风扇以及设置在笔记本电脑中的隔热筋板,将笔记本电脑中热源以及该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引导到硬盘驱动器的表面,以加热该硬盘驱动器;
在本实施例中,该预设的第三阈值T3为0度;该散热格栅的栅格带有栅片,通过转动该栅片关闭该散热格栅;该加热器为一通过该笔记本电脑所搭配的电池进行工作的电加热器;该些热源为CPU及北桥及笔记本电脑中的独立显卡;
步骤S830,当检测到硬盘驱动器的温度由低于该第三阈值T3上升到一第四阈值T4后,则停止该加热器的加热;其中该第四阈值T4大于等于该第三阈值T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四阈值T4等于该第三阈值T3;
步骤S840;当检测到硬盘驱动器的温度上升到前述的第二阈值T2后,打开散热格栅,通过该风扇将该些热源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到该笔记本电脑的外部;其中该第二阈值T2大于等于该第四阈值T4。
如果步骤S810中,检测到硬盘驱动器的温度高于该第三阈值T3但低于该第一阈值T1时,仅关闭散热格栅,不开启该加热器。当检测到硬盘驱动器的温度由低于该第一阈值T1上升到该第二阈值T2后,则打开散热格栅,通过该风扇将该些热源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到该笔记本电脑的外部。
上述该第四阈值T4大于等于该第三阈值T3,该第一阈值T1大于等于第三阈值T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阈值T1及该第二温度为20摄氏度,该第三阈值T3及该第四阈值T4为0摄氏度。
在本发明方法的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830中关闭该加热器的动作,也可以是在检测到硬盘驱动器等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上升到该第二阈值T2后,再关闭该加热器,并打开散热格栅进行散热。
另外,在诸如笔记本电脑等电子处理设备所搭配的电池,也有不是普通的锂电池,而是通过燃料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输出的燃料电池等的情形。由于燃料电池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燃料和氧化剂等)必须在它们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温度范围之内,因此当温度低于适合化学反应的温度时,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采用电加热器来提高电池的温度,同样适合于在燃料电池上使用。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低温敏感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散热栅栏,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具有多个栅片;
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电子处理设备开机时检测所述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获得一温度值;
控制装置,用于当所述温度值低于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多个栅片使所述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温度值高于或者等于所述阈值时,控制所述多个栅片使所述散热栅栏处于打开状态,其中,当所述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时,将所述电子处理设备的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保留在所述壳体内以加热所述低温敏感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器件包括不受低温影响的第一发热器件、所述低温敏感器件以及受高温影响的第二发热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还包括:
一隔热筋板,设置在所述电子处理设备的壳体内,用于在所述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时将所述第一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低温敏感器件,且将所述第一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与所述第二发热器件隔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进一步包括:
微处理器风扇,用于加速所述热量的传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进一步包括:
电加热器,用于产生热量以加热所述低温敏感器件。
6.一种电子处理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方法,该电子处理设备包括壳体、低温敏感器件以及含有多个栅片的散热栅栏,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处理设备开机时,检测所述低温敏感器件的温度,获得一温度值;
当所述温度值低于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多个栅片使所述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
当所述温度值高于或者等于所述阈值时,控制所述多个栅片使所述散热栅栏处于打开状态;
其中,当所述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时,将所述电子处理设备的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保留在所述壳体内以给加热所述低温敏感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器件包括不受低温影响的第一发热器件、所述低温敏感器件以及受高温影响的第二发热器件。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子处理设备的壳体内设置一隔热筋板,在所述散热栅栏处于关闭状态时,该隔热筋板将所述第一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低温敏感器件,且将所述第一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与所述第二发生器件隔开。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微处理器风扇加速所述热量的传导。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电子处理设备开机之前,使能一电加热器产生热量。
CN200910088298A 2009-07-13 2009-07-13 电子处理设备及该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方法 Active CN1019576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8298A CN101957603B (zh) 2009-07-13 2009-07-13 电子处理设备及该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8298A CN101957603B (zh) 2009-07-13 2009-07-13 电子处理设备及该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7603A true CN101957603A (zh) 2011-01-26
CN101957603B CN101957603B (zh) 2012-10-10

Family

ID=43484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8298A Active CN101957603B (zh) 2009-07-13 2009-07-13 电子处理设备及该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5760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5537A (zh) * 2011-08-24 2013-03-06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热传模块与电子装置的启动方法
CN103336704A (zh) * 2013-07-31 2013-10-02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计算机低温启动的方法
CN104571425A (zh) * 2015-01-28 2015-04-2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可为电池预热的笔记本散热方法及装置
CN106060216A (zh) * 2016-07-29 2016-10-26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加热原料及包含该加热原料的手机壳
CN110645147A (zh) * 2019-10-12 2020-01-03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风力发电机组的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
CN111781967A (zh) * 2020-06-30 2020-10-16 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WO2024138553A1 (en) * 2022-12-29 2024-07-04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Low temperature boot strategy for autonomous vehicle computing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75615B2 (ja) 1990-09-07 1999-03-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二重効用吸収冷温水機
US5987890A (en) * 1998-06-19 1999-11-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mpany Electronic component cooling using a heat transfer buffering capability
CN2567679Y (zh) * 2002-04-16 2003-08-20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合低温下使用的手提式电脑
CN1216323C (zh) * 2002-12-06 2005-08-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多段温控风扇的控制方法及其电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5537A (zh) * 2011-08-24 2013-03-06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热传模块与电子装置的启动方法
CN102955537B (zh) * 2011-08-24 2015-04-29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热传模块与电子装置的启动方法
CN103336704A (zh) * 2013-07-31 2013-10-02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计算机低温启动的方法
CN104571425A (zh) * 2015-01-28 2015-04-2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可为电池预热的笔记本散热方法及装置
CN106060216A (zh) * 2016-07-29 2016-10-26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加热原料及包含该加热原料的手机壳
CN110645147A (zh) * 2019-10-12 2020-01-03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风力发电机组的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
CN111781967A (zh) * 2020-06-30 2020-10-16 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1781967B (zh) * 2020-06-30 2022-02-22 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WO2024138553A1 (en) * 2022-12-29 2024-07-04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Low temperature boot strategy for autonomous vehicle computing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7603B (zh) 2012-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7603A (zh) 电子处理设备及该设备中低温敏感器件的保护方法
CN101311899B (zh) 信息处理装置的预热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68850B (zh) 一种摄像机加热装置
CN206627899U (zh) 散热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JP5267597B2 (ja) 電気機器
CN103037041A (zh) 一种手机散热装置
CN102736369B (zh) 一种摄像机加热系统
CN111023462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发电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02955537B (zh) 热传模块与电子装置的启动方法
US10167878B2 (en) Cooling fan coupled with a set of recirculation flaps
CN203232372U (zh) 一种计算机内部控温系统
CN201401279Y (zh) 一种低温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装置
KR20170139007A (ko) 통합형 재순환 연료 전지 시스템
CN107120792A (zh) 空调系统启动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
CN214479672U (zh) 一种充电装置以及充电系统
CN102213985B (zh) 可自动启闭的散热座、散热座系统及其散热方法
TWI663764B (zh) 自適式電池溫度管理之電子裝置及方法
CN112636430A (zh) 一种充电装置、充电系统以及充电装置控制方法
CN102130312B (zh) 一种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蓄电池恒温柜
CN110048187B (zh) 一种户外基站电源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1160038A (zh) 等离子模组自动散热装置
US20250056757A1 (en) Chassis mechanical feature with integrated airflow heater
CN108664104B (zh) 计算机散热方法和装置
JP5582210B2 (ja) 電気機器
CN2703652Y (zh) 一种上架打印机机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