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951688A -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1688A
CN101951688A CN201010261150XA CN201010261150A CN101951688A CN 101951688 A CN101951688 A CN 101951688A CN 201010261150X A CN201010261150X A CN 201010261150XA CN 201010261150 A CN201010261150 A CN 201010261150A CN 101951688 A CN101951688 A CN 101951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hannel
access point
behalf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11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平
张慧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611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516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51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168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2734 priority patent/WO201114087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以及系统,用于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保证网络兼容的前提下不降低高传输速率接入点的网络吞吐量。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建立关联,在第二信道代理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当满足预置条件时,代理所述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应的设备以及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技术因其在无线化优势,可比拟有线的高速率接入,以及成本低廉的特点而深受市场的欢迎。目前,WLAN技术已经开始取代有线局域网广泛应用于家庭、校园、酒店、企业办公等场合,并开始作为一种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广泛部署于公众热点地地区,提供公众无线宽带数据接入服务。
无线局域网通用的标准IEEE 802.11,是由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所定义的无线网络通信的标准,IEEE 802.11定义的WLAN系统的标准包括802.11b,802.11a,802.11g和802.11n多种制式,各种制式支持的最大空口速率差别较大,802.11b的最大空口速率通常为11Mbps,802.11g的最大空口速率通常为54Mbps,新发布的802.11n支持的最大空口速率通常为600Mbps。WLAN网络在制定新标准时,都需要考虑后向兼容性,新制定的标准必须支持旧制定的标准,例如802.11n接入点(AP,Access Point)(相当于移动网络的基站)需要同时支持传统802.11a/b/g终端设备(STA,Station)的接入,802.11n支持的最大空口速率是传统终端的十到几十倍,则当802.11n AP同时接入802.11n终端和传统终端时,由于WLAN系统使用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机制竞争信道,并传输数据,而两种终端竞争到信道的机会一样,当传统终端竞争到信道发送数据时,由于空口速率低,会使用较长的时间来发送相同大小的数据,这样会严重降低网络的吞吐量,使得802.11n在此种组网方式下不能充分发挥其高吞吐量的优势。为避免在802.11n AP同时接入802.11nSTA和传统终端时严重降低网络的吞吐量。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802.11nSTA和传统终端接入WLAN过程中采用如下方式:
在802.11n AP上配置多个射频卡,不同的射频卡分别用于接入不同的终端,即分别用于接入802.11n STA和接入传统终端,并且工作在不同信道上,使得传统终端不影响802.11n STA所在信道的系统吞吐量。
由于需要802.11n AP配置多个射频卡,这种配置多个射频卡的方法增加了802.11n AP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不增加成本,并且在保证网络兼容的前提下不降低高传输速率接入点的网络吞吐量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建立关联;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代理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当满足预置条件时,第一终端代理所述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高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包括:与第一终端建立关联;当在第一信道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时,判断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中是否存在代理接入点,若存在,则拒绝所述第二终端的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或者不对所述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进行响应;当接收到所述代理接入点转发的所述第二终端的关联请求时,响应所述代理接入点转发的关联请求;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高于所述第二终端的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包括:第一关联单元,用于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建立关联以及在第二信道代理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代理通信单元,用于当满足预置条件时,代理所述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接入点,包括:第二关联单元,用于与第一终端建立关联;处理单元,用于当在第一信道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时,判断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中是否存在代理接入点,若存在,则拒绝所述第二终端的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或者不对所述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进行响应,以及,当接收到所述代理接入点转发的所述第二终端的关联请求时,响应所述关联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接入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用于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建立关联,在第二信道代理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当满足预置条件时,代理所述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接入点,用于在第一信道与第一终端建立关联,由所述第一终端代理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第二终端,用于在第二信道与第一终端建立关联,由所述第一终端代理与接入点进行通信。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终端首先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建立关联,然后在第二信道代理该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在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之间切换信道,代理第一信道的接入点和第二信道的第二终端进行通信,从而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在网络兼容的前提下,有效保证了不会降低高传输速率接入点的网络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局域网终端与接入点通信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接入点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接入系统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使得高传输速率终端具有代理功能,代理分别处于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的高传输速率接入点和传统终端进行通信,用于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保证网络兼容的前提下不降低高传输速率接入点的网络吞吐量的方法、设备以及系统。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第一终端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建立关联;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首先在一个信道上与接入点建立关联,建立关联的方式,可以由第一终端向接入点发送关联请求,该接入点发送反馈信息给第一终端,表示同意关联,关联建立,需要说明的是,建立关联也可以有其他方式,具体建立方式与应用过程有关,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102、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代理该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
与该接入点建立了关联之后,第一终端在另外的独立信道上代理该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
一般来说,有多个信道使得第一终端在不同信道上进行数据收发,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在第一信道上与接入点建立关联,并在第二信道上作为该接入点的代理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进行数据收发,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高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
103、第一终端代理该接入点和第二终端的通信。
完成上述关联的建立后,当满足一定预置条件时,第一终端可以代理该接入点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本实施例中需要满足的预置条件将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中,首先,第一终端在第一信道中与接入点建立关联,然后,在第二信道中作为该接入点的代理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当满足一定的预置条件时,第一终端可以代理该接入点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即接入点与第二终端的通信均由第一终端代理完成,因而在保证网络兼容的前提下实现保持高传输速率网络的吞吐量,并且不会因额外加入设备而增加成本。
为便于理解,下面介绍在无线局域网络中,各终端与各接入点使用互通链路进行互通时的具体互通方式,请参阅图2:
第一终端202可以为802.11n终端,第二终端203可以为802.11g终端或802.11b终端,接入点201可以为802.11n AP。
第一终端202在信道1(称为主信道)上与接入点201连接,该第一终端202在信道6(称为辅信道)上与第二终端203连接。
第一终端202将第二终端203的数据转发给接入点201,并且将接入点201的数据转发给第二终端203,其中,第二终端203与第一终端201相比,数据传输速率较低。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另一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局域网业务接入的流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局域网业务接入方法另一实施例包括:
301、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建立关联;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301的内容与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1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信道可以为主信道,第二信道可以为辅信道。
本实施例中,将802.11n AP作为接入点,将802.11n终端作为第一终端,将802.11b终端作为第二终端,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接入点,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同样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设备,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302、在第二信道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探测请求;
802.11b终端寻找WLAN网络时,如果采用主动探测方式,该802.11b终端会在第一信道发送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帧,802.11n AP首先判断与802.11n AP关联的802.11n终端中是否存在执行代理功能的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802.11n AP在与802.11n终端建立关联时,会发送识别标识给该802.11n终端,那么,802.11n AP对802.11n终端进行扫描,当能够扫描到识别标志时,便可判断出在802.11n终端中存在执行代理功能的终端。
如果存在执行代理功能的终端,则802.11n AP拒绝或者不响应802.11b终端的关联请求,802.11b终端会切换到第二信道继续发送探测请求帧,则执行代理功能的802.11n终端(即代理AP)接收该802.11b终端发送的探测请求。
303、在第二信道向第二终端反馈探测响应;
在第二信道中,代理AP接收802.11b终端发送来的探测请求后,响应该探测请求,并将响应反馈给该802.11b终端。
304、在第二信道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帧;
此时,802.11b终端决定与第二信道中的代理AP进行关联,则向代理AP(即802.11n终端)发送关联请求帧,代理AP接收802.11b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帧。
305、转换关联请求帧格式并在第一信道发送给接入点;
在304步骤里接收802.11b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帧,代理AP要将该关联请求帧转换格式后,在第一信道发送给802.11n AP,转换后的帧格式带有802.11n能力相关的内容,地址信息不变,转换前和转换后具体的帧格式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详细说明。
306、在第一信道接收接入点反馈的关联响应帧;
在第一信道中,802.11n AP接收到代理AP转发的关联请求帧后,进行反馈,代理AP接收802.11n AP反馈的关联响应帧,
307、转换关联响应帧格式并在第二信道发送给第二终端;
代理AP将步骤306中接收的802.11n AP反馈的关联响应帧进行格式转化,去除与802.11n能力相关的内容,地址信息不变,然后在第二信道发送给请求关联的802.11b终端。
308、代理第二终端与接入点进行密钥协商;
802.11b终端与802.11nAP需要进行密钥协商,生成单播传输密钥和广播传输密钥,密钥协商过程有两种方式:
一、代理的方式:
如图3所示的步骤308中,代理AP代理802.11n AP与802.11b终端进行802.11i密钥协商:
该代理AP在第二信道与802.11b终端进行密钥协商,在第一信道与802.11n AP进行密钥协商,在密钥协商过程中分别使用与对应端之间的密钥进行协商,需要说明的是,当代理AP在第一信道转发802.11b终端数据时,需要使用四地址格式进行数据传输,代理AP转发802.11b终端数据给802.11nAP的时的四地址格式中,包括802.11n AP地址,代理AP地址,目的地址,和802.11b终端地址,802.11n AP将802.11b终端数据发给代理AP的四地址格式中,包括代理AP地址,802.11nAP地址,802.11b终端地址和源地址。
二、透传的方式:
代理AP不参加802.11n AP和802.11b终端之间进行的密钥协商,只需将从802.11nAP和从802.11b终端收到的帧进行帧格式转换:
即在第一信道802.11n AP通信时的帧内容携带与802.11n能力有关的内容,在第二信道与802.11b终端通信时的帧内容不携带与802.11n能力有关的内容,且地址信息不变。
经过密钥协商后,代理AP便代理802.11n AP与802.11b终端建立了关联。
309、代理该接入点和第二终端之间通信。
本实施例中,代理AP通过切换信道来代理802.11n AP和802.11b终端之间的通信,即在第一信道中,代理AP向802.11n AP发送其自身缓存的上行数据,同时接收该802.11nAP发送的下行数据,对该下行数据进行缓存,并在第二信道中向802.11b终端发送该下行数据,同时接收802.11b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对该上行数据以及自身待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缓存。
基于802.11n AP与代理AP之间的通信机制,代理AP对切换信道的判断方法以及代理802.11n AP和802.11b终端通信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802.11nAP与代理AP是基于WLAN的CSMA/CA竞争机制通信:
若802.11n AP与代理AP是基于WLAN的CSMA/CA竞争机制通信,则代理AP向802.11nAP发送数据帧时,将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MediaAccess Control)头部的帧控制(Frame Control)中的电源管理控制字段(PowerManagement Field)设置为1,表示要进入省电状态,802.11n AP接收到该数据帧后,开始缓存代理AP的数据报文,如果在该代理AP处于省电模式阶段,802.11nAP会在信标帧中携带此代理AP的缓存情况,指示代理AP是否需要醒来接收数据。当代理AP检测到其自身在第一信道中没有发送或接受数据的需求,即处于闲置状态时,可以切换到第二信道与802.11b终端通信。
二、802.11n AP与代理AP是基于类似时分多址接入(TDMA,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方式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若802.11nAP与代理AP不是基于WLAN的CSMA/CA竞争机制通信,而是基于类似时分多址接入(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的方式通信,即802.11n AP采用基于调度的方式为每个与其关联的终端分别确定的时隙收发数据,这样代理AP可以在预置的属于第二信道收发时隙切换到第二信道上与802.11b终端通信,而且,当从第一信道切换到第二信道时,代理AP不需要通知802.11n AP进入省电状态,只需要在到达属于第一信道的收发时隙切换回第一信道即可。
代理AP在第一信道上进入省电状态后,切换到第二信道上发送数据帧或控制帧给802.11b终端,取消802.11b终端的静默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802.11b终端可能会因为长时间探测不到代理AP而切换信道,所以代理AP在第一信道与802.11nAP进行数据交换时,802.11b终端必须保持静默状态,而代理AP发送的数据帧或控制帧中的持续时间(Duration)参数的值为该代理AP将在第二信道计划停留的时长,即代理AP将在第二信道完成本次数据传输的时长,802.11b终端根据该duration的值修改本地网络分配矢量(NAV,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值为0,只有当NAV值为0时,802.11b终端才可以发送数据给代理AP,由该代理AP对数据进行缓存,此时,代理AP向802.11b终端发送在第一信道时缓存的下行数据,并接收802.11b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代理AP还会将自身将要发送给802.11n AP的数据进行缓存,在发送和接收数据过程中,帧格式不带有802.11n能力相关的内容。
代理AP在第二信道工作时,若802.11nAP与代理AP是基于WLAN的CSMA/CA竞争机制通信,则当每个侦听间隔(Listening Interval)到来时,代理AP便从第二信道切换到第一信道读取802.11n AP周期性广播的信标帧,确认该802.11n AP是否有代理AP自身的缓存数据,如果有缓存数据,代理AP则在第一信道与802.11n AP进行通信,如果没有缓存数据,则切回到第二信道继续与802.11b终端通信,代理AP也可以根据自身缓存数据的情况切换信道,如当代理AP需要发送实时业务时,可以根据实时业务时延和抖动需求,决定在第一辅信道上切换的频率及停留的时长,若802.11n AP与代理AP是基于类似TDMA的方式通信,代理AP可以在预置的属于第一信道收发时隙切换到第一信道上与802.11nAP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代理AP决定切换信道的方法会因网络和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具体切换条件,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当代理AP决定要切换回第一信道与802.11n AP通信,则在第二信道发送数据帧或者控制帧给802.11b终端,该帧中duration值为代理AP将在第一信道上计划停留的时长,即代理AP将在第一信道完成本次数据传输的时长,802.11b终端根据该duration的值修改本地NAV值为1,在代理AP在第一信道工作期间保持静默状态,辅信道代理AP切换到第一信道与802.11n AP开始进行通信,在此期间,代理AP除了可以接收和发送自身的数据之外,还需要代理802.11b终端与802.11nAP通信,并进行转发,在与802.11nAP进行通信过程中,帧格式要带有802.11n能力相关的内容。
以上实施例中描述的是当802.11b终端采用主动探测方式寻找WLAN网络时,无线局域网业务的接入方法,下面对802.11b终端采用被动探测方式寻找WLAN网络时无线局域网业务的接入方法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局域网业务接入方法另一实施例包括:
401、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建立关联;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401的内容与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1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402、判断是否在第二信道上代理发送接入点的信标帧;
根据自身情况或接入点的指示,判断是否在第二信道上代理发送该接入点的信标帧,若是,执行步骤403。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802.11n终端根据自身能力或根据802.11nAP的指示,将接收到的802.11n AP的信标帧中与802.11n能力相关的内容去除后,再广播出去,即将信标帧的MAC的头部退化为802.11a/b/g的MAC头部格式,地址信息不变,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仍然使用802.11n AP的地址,那么此类802.11n终端称为第二信道代理AP。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前述802.11n终端自身能力包括该802.11n终端自身的配置,自身的电量,当前业务量大小,还可以是其他与其自身相关的能力,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前述根据802.11n AP的指示包括当802.11n AP发现有802.11b终端试图连接自身时,可以发送指示给802.11n终端,或者在与802.11n终端关联交互过程中可以携带该指示,或者是其他指示方式,具体方式此处不作限定。
403、转换信标帧格式并在第二信道广播;
代理AP将在第一信道与802.11n AP建立关联时获取到的第一信标帧,即HT MAC帧格式的信标帧,去除与传输速率能力相关的内容后得到第二信标帧,即Non-HT MAC帧格式的信标帧,并在第二信道广播第二信标帧。
需要说明的是,non-HT MAC帧格式和HT MAC帧格式都是802.11的标准帧格式,两者的区别在于HT帧格式的MAC头部增加了一个HT Control参数,而Non-HT没有,non-HT MAC帧格式如表1所示,HT MAC帧格式如表2所示,另外,HT格式的帧会使用802.11n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发送,而Non-HT格式的帧使用802.11a/g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或者802.11b的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技术发送。
表1non-HT MAC通用帧格式
Figure BSA00000241308600101
表2_HT MAC通用帧格式
Figure BSA00000241308600102
404~409的内容与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4~309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上面是从代理AP侧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业务接入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从接入点侧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业务接入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接入方法另一实施例包括:
501、与第一终端建立关联;
接入点首先要在第一信道中与第一终端建立关联。
502、判断第一终端中是否存在代理接入点;
第二终端如果采用主动探测方式寻找WLAN网络,则在第一信道发送探测请求帧,处在第一信道的接入点会首先判断与其关联的第一终端中是否存在代理AP。
第二终端如果使用被动探测方式寻找WLAN网络,则在第一信道侦听接入点广播的HT信标帧,在第二信道侦听到代理AP广播的Non-HT信标帧,如果此时第二终端决定向接入点发起关联请求,处在第一信道的接入点会首先判断与自身关联的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中是否存在代理AP,若存在代理AP,则执行步骤503。
503、拒绝或不响应第二终端相关请求;
若判断出在与自身关联的第一终端中存在代理AP,则接入点会拒绝该统终端的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或者不对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进行响应。
504、响应代理AP转发的关联请求。
在第二终端采用主动探测方式寻找WLAN网络时,当接入点拒绝或不响应第二终端的探测请求,该第二终端会切换信道继续进行发送探测请求进行主动探测,此时,代理AP响应探测请求,则第二终端决定与辅信道代理AP进行关联。
在第二终端采用被动探测方式寻找WLAN网络时,当接入点拒绝或不响应第二终端的关联请求,此时,代理AP响应探测请求,则第二终端决定与辅信道代理AP进行关联。
第二终端向代理AP发送关联请求,代理AP接收到此关联请求后,将此帧转化为HT格式的关联请求,地址信息与第二终端发送的Non-HT关联请求相同,然后发送给第一信道中的接入点,当接入点接收到代理AP转发的第二终端的关联请求时,进行关联响应。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终端进行描述,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终端一个实施例包括:
第一关联单元601,用于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建立关联以及在第二信道代理该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
代理通信单元602,用于当满足预置条件时,代理该接入点和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代理通信单元6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发送单元6021,用于在第一信道向接入点发送缓存的上行数据以及将转换为携有传输速率能力相关内容格式后的关联请求帧发送给该接入点,在第二信道向第二终端发送缓存的下行数据,发送数据帧或控制帧给第二终端,发送反馈探测响应以及发送去除携有传输速率能力相关内容后的关联响应帧给第二终端;
接收单元6022,用于在第一信道接收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对接入点发往第二终端的下行数据进行缓存,接收该接入点反馈的关联响应帧,第二信道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并对该第二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以及自身待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缓存,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探测请求,以及在第二信道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帧;
转换单元6023,用于在第一信道将关联请求帧的格式转换为携有传输速率能力相关内容的格式,在第二信道将关联响应帧去除携有传输速率能力相关内容;
切换单元6024,用于当满足第一切换条件时从第一信道切换到第二信道,当满足第二切换条件时从第二信道切换到第一信道。
本实施例中的用户终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判断单元6025,用于根据自身情况或接入点的指示,判断是否在第二信道上代理发送该接入点的信标帧;
密钥协商单元6026,用于与第二终端协商第二信道上数据传输所需的第二密钥,并与接入点协商第一信道上数据传输所需的第一密钥。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内的各单元之间的联系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第一关联单元601首先在一个信道上与接入点建立关联,建立关联的方式,具体可以由第一终端向接入点发送关联请求,该接入点发送反馈信息给第一终端,表示同意关联,关联建立,需要说明的是,建立关联也可以有其他方式,具体建立方式与应用过程有关,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与该接入点建立了关联之后,第一关联单元601在另外的独立信道上代理该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
一般来说,有多个信道使得第一终端在不同信道上进行数据收发,本实施例中,第一关联单元601可以在第一信道上与接入点建立关联,并在第二信道上作为该接入点的代理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
完成上述关联的建立后,当满足一定预置条件时,代理通信单元602可以代理该接入点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代理通信单元602具体代理通信的过程可以与前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9相同,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关联单元601首先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建立关联,然后在第二信道代理该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代理通信单元602在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之间切换信道,代理第一信道的接入点和第二信道的第二终端进行通信,从而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在网络兼容的前提下,有效保证了不会降低高传输速率接入点的网络吞吐量。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业务接入点的另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业务接入点包括:
第二关联单元701,用于与第一终端建立关联;
处理单元702,用于当在第一信道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时,判断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中是否存在代理接入点,若存在,则拒绝第二终端的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或者不对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进行响应,以及,当接收到代理接入点转发的第二终端的关联请求时,响应该关联请求。
本实施例中的业务接入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指示单元703,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代理广播信标帧。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中业务接入点内的各单元之间的联系进行说明:
第二关联单元701首先要在第一信道中与第一终端建立关联。
第二终端如果采用主动探测方式寻找WLAN网络,则在第一信道发送探测请求帧,处在第一信道的接入点的处理单元702会首先判断与其关联的第一终端中是否存在代理AP。
第二终端如果使用被动探测方式寻找WLAN网络,则在第一信道侦听接入点广播的HT信标帧,在第二信道侦听到代理AP广播的Non-HT信标帧,如果此时第二终端决定向接入点发起关联请求,处在第一信道的接入点的处理单元702会首先判断与自身关联的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中是否存在代理AP。
若判断出在与自身关联的第一终端中存在代理AP,则处理单元702会拒绝该统终端的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或者不对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进行响应。
在第二终端采用主动探测方式寻找WLAN网络时,当接入点拒绝或不响应第二终端的探测请求,该第二终端会切换信道继续进行发送探测请求进行主动探测,此时,代理AP响应探测请求,则第二终端决定与辅信道代理AP进行关联。
在第二终端采用被动探测方式寻找WLAN网络时,当接入点拒绝或不响应第二终端的关联请求,此时,代理AP响应探测请求,则第二终端决定与辅信道代理AP进行关联。
第二终端向代理AP发送关联请求,代理AP接收到此关联请求后,将此帧转化为HT格式的关联请求,地址信息与第二终端发送的Non-HT关联请求相同,然后发送给第一信道中的接入点,当接入点的处理单元702接收到代理AP转发的第二终端的关联请求时,进行关联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业务接入系统,具体请参阅图8,该业务接入系统包括:
接入点802,第一终端801以及第二终端803;
其中,第一终端801用于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802建立关联,在第二信道代理该接入点802与第二终端803建立关联,当满足预置条件时,代理该接入点802和第二终端803之间的通信;
接入点802用于在第一信道与第一终端801建立关联,由第一终端801代理与第二终端803进行通信;
第二终端803用于在第二信道与第一终端801建立关联,由第一终端801代理与接入点802进行通信。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中业务接入系统内的各单元之间的联系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801首先在一个信道上与接入点802建立关联,建立关联的方式,具体可以由第一终端801向接入点802发送关联请求,该接入点802发送反馈信息给第一终端801,表示同意关联,关联建立,需要说明的是,建立关联也可以有其他方式,具体建立方式与应用过程有关,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信道可以为主信道,第二信道可以为辅信道。
本实施例中,接入点802可以为802.11n AP,第一终端801可以为802.11n终端,第二终端803可以为802.11b终端,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接入点802,第一终端801,第二终端803同样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设备,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第二终端803寻找WLAN网络时,如果采用主动探测方式,第二终端803会在第一信道发送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帧,接入点802首先判断与接入点802关联的第一终端801中是否存在执行代理功能的终端,具体的判断过程与前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判断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果存在执行代理功能的终端,则接入点802拒绝或者不响应第二终端803的关联请求,第二终端803会切换到第二信道继续发送探测请求帧,则执行代理功能的第一终端801接收第二终端803发送的探测请求。
在第二信道中,第一终端801接收第二终端803发送来的探测请求后,响应该探测请求,并将响应反馈给该第二终端803。
此时,第二终端803决定与第二信道中的第一终端801进行关联,则向第一终端801发送关联请求帧,第一终端801接收第二终端803发送的关联请求帧。
第一终端801可以将该关联请求帧转换格式后,在第一信道发送给接入点802,转换后的帧格式带有802.11n能力相关的内容,地址信息不变,转换前和转换后具体的帧格式与前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格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第一信道中,接入点802接收到第一终端801转发的关联请求帧后,进行反馈,第一终端801接收接入点802反馈的关联响应帧,
第一终端801将接收的接入点802反馈的关联响应帧进行格式转化,去除与802.11n能力相关的内容,地址信息不变,然后在第二信道发送给请求关联的第二终端803。
第二终端803与接入点802需要进行密钥协商,生成单播传输密钥和广播传输密钥,密钥协商过程与前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308描述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801通过切换信道来代理该接入点802和第二终端803之间的通信,即在第一信道中,第一终端801向接入点802发送其自身缓存的上行数据,同时接收该接入点802发送的下行数据,对该下行数据进行缓存,并在第二信道中向第二终端803发送该下行数据,同时接收第二终端803发送的上行数据,对该上行数据以及自身待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缓存。
基于接入点802与第一终端801之间的通信机制,第一终端801对切换信道的判断方法以及代理该接入点802和第二终端803通信的过程与前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终端801首先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802建立关联,然后在第二信道代理该接入点802与第二终端803建立关联,代理通信单元602在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之间切换信道,代理第一信道的接入点802和第二信道的第二终端803进行通信,从而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在网络兼容的前提下,有效保证了不会降低高传输速率接入点的网络吞吐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建立关联;
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代理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
当满足预置条件时,第一终端代理所述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
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高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代理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的步骤之前包括:
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探测请求,并在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二终端反馈探测响应;
或,
第一终端根据自身情况或所述接入点的指示,判断是否在第二信道上代理发送所述接入点的信标帧,若是,则将在第一信道与所述接入点建立关联时获取到的第一信标帧去除与传输速率能力相关的内容后得到第二信标帧,并在第二信道广播所述第二信标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代理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的步骤包括:
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帧;
第一终端将所述关联请求帧的格式转换为携有传输速率能力相关内容的格式,并在第一信道将转换格式后的关联请求帧发送给所述接入点;
第一终端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接入点反馈的关联响应帧;
第一终端将所述关联响应帧去除携有传输速率能力相关内容,并在第二信道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满足预置条件时,第一终端代理所述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包括:
当满足第一切换条件时,第一终端从第一信道切换到第二信道,代理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当满足第二切换条件时,第一终端从第二信道切换到第一信道,代理第二终端与接入点进行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包括:当第一终端检测到自身在第一信道中处于闲置状态时,或,第一终端根据预置的数据收发时隙确定到达第二信道收发时隙时;
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包括:当第一终端到达侦听间隔时,或,第一终端根据数据发送情况确定需要切换至第一信道时,或,第一终端根据预置的数据收发时隙确定到达第一信道收发时隙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代理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包括:
第一终端在第一信道进入省电状态;
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中发送数据帧或控制帧给第二终端,取消第二终端的静默状态;
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缓存的下行数据,并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对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以及自身待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缓存;
所述第一终端代理第二终端与接入点进行通信包括:
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中发送数据帧或控制帧给第二终端,令所述第二终端保持静默状态,所述数据帧或控制帧中的持续时间参数的值为在第一信道计划停留的时间;
在第一信道中,第一终端向接入点发送缓存的上行数据,并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对接入点发往第二终端的下行数据进行缓存。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将关联响应帧去除携有传输速率能力相关内容,并在第二信道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之后包括:
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协商第二信道上数据传输所需的第二密钥,并与接入点协商第一信道上数据传输所需的第一密钥;
或,
第一终端透传第二终端与接入点之间协商的密钥。
8.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第一终端建立关联;
当在第一信道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时,判断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中是否存在代理接入点,若存在,则拒绝所述第二终端的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或者不对所述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进行响应;
当接收到所述代理接入点转发的所述第二终端的关联请求时,响应所述代理接入点转发的关联请求;
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高于所述第二终端的传输速率。
9.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关联单元,用于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建立关联以及在第二信道代理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
代理通信单元,用于当满足预置条件时,代理所述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通信单元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信道向接入点发送缓存的上行数据以及将转换为携有传输速率能力相关内容格式后的关联请求帧发送给所述接入点,在第二信道向第二终端发送缓存的下行数据,发送数据帧或控制帧给第二终端,发送反馈探测响应以及发送去除携有传输速率能力相关内容后的关联响应帧给第二终端;
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信道接收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对接入点发往第二终端的下行数据进行缓存,接收所述接入点反馈的关联响应帧,在第二信道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并对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以及自身待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缓存,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探测请求,以及在第二信道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帧;
转换单元,用于在第一信道将所述关联请求帧的格式转换为携有传输速率能力相关内容的格式,在第二信道将所述关联响应帧去除携有传输速率能力相关内容;
切换单元,用于当满足第一切换条件时从第一信道切换到第二信道,当满足第二切换条件时从第二信道切换到第一信道。
11.一种业务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关联单元,用于与第一终端建立关联;
处理单元,用于当在第一信道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时,判断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二信道中是否存在代理接入点,若存在,则拒绝所述第二终端的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或者不对所述探测请求或关联请求进行响应,以及,当接收到所述代理接入点转发的所述第二终端的关联请求时,响应所述关联请求。
12.一种业务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用于在第一信道与接入点建立关联,在第二信道代理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终端建立关联,当满足预置条件时,代理所述接入点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
接入点,用于在第一信道与第一终端建立关联,由所述第一终端代理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第二终端,用于在第二信道与第一终端建立关联,由所述第一终端代理与接入点进行通信。
CN201010261150XA 2010-08-20 2010-08-20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019516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1150XA CN101951688A (zh) 2010-08-20 2010-08-20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PCT/CN2011/072734 WO2011140878A1 (zh) 2010-08-20 2011-04-13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1150XA CN101951688A (zh) 2010-08-20 2010-08-20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1688A true CN101951688A (zh) 2011-01-19

Family

ID=43455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1150XA Pending CN101951688A (zh) 2010-08-20 2010-08-20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51688A (zh)
WO (1) WO2011140878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0878A1 (zh) * 2010-08-20 2011-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039018A (zh) * 2014-06-10 2014-09-1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4038989A (zh) * 2013-03-05 2014-09-1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219713A (zh) * 2014-01-28 2014-12-17 化存卿 无线局域网的信道分配和用户关联方法
CN106535292A (zh) * 2016-10-10 2017-03-2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信标帧的方法、系统及接入点
CN108174385A (zh) * 2018-02-12 2018-06-15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1698758A (zh) * 2020-04-01 2020-09-22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3840326A (zh) * 2020-06-23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无线局域网中转发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0081A (zh) * 2018-08-14 2018-12-1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标帧发送方法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9493A (zh) * 2002-08-31 2004-03-03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系统
CN1578305A (zh) * 2003-07-26 2005-0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局域网中高速率发送帧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688A (zh) * 2010-08-20 2011-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9493A (zh) * 2002-08-31 2004-03-03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系统
CN1578305A (zh) * 2003-07-26 2005-0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局域网中高速率发送帧的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0878A1 (zh) * 2010-08-20 2011-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038989A (zh) * 2013-03-05 2014-09-1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219713A (zh) * 2014-01-28 2014-12-17 化存卿 无线局域网的信道分配和用户关联方法
CN104039018A (zh) * 2014-06-10 2014-09-1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4039018B (zh) * 2014-06-10 2018-04-06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6535292A (zh) * 2016-10-10 2017-03-2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信标帧的方法、系统及接入点
CN106535292B (zh) * 2016-10-10 2020-02-0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信标帧的方法、系统及接入点
CN108174385A (zh) * 2018-02-12 2018-06-15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1698758A (zh) * 2020-04-01 2020-09-22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3840326A (zh) * 2020-06-23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无线局域网中转发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WO2021259212A1 (zh) * 2020-06-23 2021-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无线局域网中转发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40878A1 (zh) 2011-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20552B1 (en) Background scan process for wireless devices
CN101951688A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业务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12517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system
US9635614B2 (en)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for station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station that supports same
AU2009202240B2 (en) Implementing a Smart Antenna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997409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US827490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between a base channel and a 60 GHz channel
US9560586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US11743171B2 (en) Multi-link group addressed traffic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702823B1 (en) Channel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US2007025838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ed basic service set transition for a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2019028154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sic Service Set Association
US20100246461A1 (en) Power saving method for wireless access point
WO2014104556A1 (ko) 무선랜 시스템의 중계 네트워크에서 멀티캐스트/브로드캐스트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2022390A1 (zh) 适用于多链路的组播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TW202306422A (zh) 通訊方法及裝置
US9301336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WLAN system
WO2013185581A1 (zh) 初始入网连接建立通信装置和方法
WO2021135413A1 (zh) 一种节能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Zhu et al. A multi-AP architecture for high-density WLANs: protocol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TW202316897A (zh) 通信方法及相關裝置
US20100302982A1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packet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the same
Cheng et al. Overview on Wi-Fi Technology
KR20220020947A (ko) 다중 액세스포인트 보조 전송 방법, 장치,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장치
WO2024102398A1 (en) Improving wireless performance using auxiliary radi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