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932017B - 负载平衡管理以及其所适用的移动通讯装置、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负载平衡管理以及其所适用的移动通讯装置、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2017B
CN101932017B CN201010209532.8A CN201010209532A CN101932017B CN 101932017 B CN101932017 B CN 101932017B CN 201010209532 A CN201010209532 A CN 201010209532A CN 101932017 B CN101932017 B CN 101932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rvice node
forward link
service
gr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95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2017A (zh
Inventor
王国童
安东尼·李
古建
王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 WIR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 WIR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 WIR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32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2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2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20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装置,具有无线模块以及控制器。无线模块通过第一服务节点从服务网络接收数据通讯服务,以及从第一服务节点与第二服务节点接收系统资讯信息,其中每一系统资讯信息分别夹带对应至各自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控制器决定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与第一服务节点的信号指针,判断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第一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以及于信号指针低于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根据流量类型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之一。

Description

负载平衡管理以及其所适用的移动通讯装置、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关于无线通讯领域的负载平衡技术,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使用了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AN)端的流量类型(traffic type)、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反向链路负载等级来进行负载平衡管理的技术。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通讯技术的迅速演进,纷纷发展出许多移动通讯技术,例如:宽带码分多址接入技术(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1x码分多址接入2000技术(1x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1x CDMA2000)、1x数据优化演进技术(1x Evolution-Data Optimized,1x EVDO)、以及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等,以提供更高的通讯速率。在服务网络中,每一个接入网络皆装载了天线,并运作成为移动通讯系统中的一小区(cell),而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则从接入网络接收或传送无线电信号,以取得数据通讯服务。接入网络可连接至一移动交换系统,该移动交换系统则可进一步连接至一电话/数据网络。接入网络负责执行无线电信号与电话/数据信号之间的转换,使接入网络与位于电话/数据网络中的其它移动通讯终端能够顺利进行通讯。为了确保能够选定一个接入网络提供通讯服务给接入终端,可设定众多接入网络的覆盖区域之间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由于同一时间可能有多个接入网络可提供服务,因此移动交换系统必须决定要由哪一个接入网络来提供服务给接入终端。在一个传统的移动通讯系统中,上述接入网络的选取是通过比较接入终端与各个接入网络之间的信号强度来决定。一般而言,会选定与该接入终端具有最佳信号强度的接入网络来提供通讯服务。
然而,可能会发生同时有多个接入终端涌入到一接入网络的覆盖区域、或位于一接入网络的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接入终端同时要求高频宽的网络资源,此时,将使得该接入网络发生负载过重的问题,并且亦将造成位于同一区域内的其它新进接入终端无法要求并取得通讯服务。因此,为了增加服务网络的服务能力,最好可将该服务网络的负载平均地分散到其所有的接入网络,也希望能够在服务接入终端的同时兼顾接入终端以及服务网络双方的使用效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装置,包括一无线模块、以及一控制器。上述无线模块通过一第一服务节点从一服务网络接收多个数据通讯服务,以及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多个第二服务节点接收多个系统资讯信息,其中每一上述系统资讯信息分别包括对应至一服务节点的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上述控制器决定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一流量类型(traffic type)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一信号指针,判断上述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以及于上述信号指针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根据上述流量类型将上述数据通讯服务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系统,包括一服务网络、以及一移动通讯装置。上述服务网络通过一第一服务节点与多个第二服务节点提供多个数据通讯服务,其中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各个广播包括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的一系统资讯信息。上述移动通讯装置通过上述第一服务节点接收上述数据通讯服务,分别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接收上述系统资讯信息,决定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一流量类型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一信号指针,判断上述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以及于上述信号指针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根据上述流量类型将上述数据通讯服务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的上述一者。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平衡管理方法,该负载平衡管理方法是适用于通过一第一服务节点与多个第二服务节点连接至一服务网络的一移动通讯装置,且包括以下流程步骤:通过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从上述服务网络接收多个数据通讯服务;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接收多个系统资讯信息,其中每一上述系统资讯信息分别包括对应至一服务节点的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决定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一流量类型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一信号指针;判断上述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于上述信号指针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根据上述流量类型将上述数据通讯服务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
关于本发明其它附加的特征与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法中所揭露的移动通讯装置与系统、以及负载平衡管理方法,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讯系统。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的决定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讯系统。
图4是根据图1的实施例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图3的实施例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章节所叙述的是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目的在于说明本发明的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讯系统。在移动通讯系统100中,移动通讯装置110通过一第一服务节点121与多个第二服务节点122中的其一服务节点无线地连接至服务网络120。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服务节点121建立了移动通讯装置110的服务小区(serving cell),而位于第一服务节点121周边的第二服务节点122则建立了该服务小区的相邻小区(neighborcell),且每个第一服务节点121与第二服务节点122皆广播各自的系统资讯信息(system information message),其中每个系统资讯信息都包括了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移动通讯装置110包括了无线模块111与控制器112,无线模块111通过第一服务节点121从服务网络120接收数据通讯服务,并且从第一服务节点121与第二服务节点122接收系统资讯信息。在接收到系统资讯信息后,控制器112则决定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与第一服务节点121的一信号指针。在一实施例中,该信号指针可为导频信号(pilot signal)的信号强度。控制器112接着判断该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第一服务节点121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若低于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代表第一服务节点121的信号质量低落,则根据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之一,以维持良好的信号质量。
需注意的是,夹带在系统资讯信息中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是由移动通讯装置110当作衡量信号质量的一个标准,明确来说,当来自一服务节点的信号的质量大于或等于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表示该服务节点的信号质量良好,且该服务节点可被移动通讯装置110视为可提供服务的一服务节点。再者,每个服务节点所广播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是由各个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forward-link load level)或反向链路负载等级(reverse-link loadlevel)所决定。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的决定示意图。如图所示,服务节点N1的覆盖区域以圆圈C1标示,当服务节点N1的扇区(sector)负载为零负载时,可设定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使服务节点N1的覆盖区域内的所有接入终端都可获得良好的信号质量,意即,所有接入终端皆检测到来自服务节点N1的信号的质量大于或等于前向链路质量阈值;当服务节点N1的扇区负载为轻负载时,可设定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使仅限服务节点N1的圆圈C2内的接入终端才可获得良好的信号质量;当服务节点N1的扇区负载为中等负载时,可设定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使仅限服务节点N1的圆圈C3内的接入终端才可获得良好的信号质量;最后,当服务节点N1的扇区负载为重负载时,可设定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使仅限服务节点N1的圆圈C4内的接入终端才可获得良好的信号质量。举例来说,可于服务节点N1的扇区负载为零负载时,将前向链路质量阈值设为L1,于服务节点N1的扇区负载为轻负载时,将前向链路质量阈值设为L2,于服务节点N1的扇区负载为中等负载时,将前向链路质量阈值设为L3,于服务节点N1的扇区负载为重负载时,将前向链路质量阈值设为L4,其中,L1小于L2、L2小于L3、L3小于L4。上述的扇区负载可为该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或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由于一接入网络的扇区负载会随着时间而有所改变,所以第一服务节点121与第二服务节点122可适时地广播新的系统资讯信息,并于新的系统资讯信息内夹带因扇区负载改变而调整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或者,第一服务节点121与第二服务节点122可将调整后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夹带在传送专用传讯信息中,然后传送给移动通讯装置110。另外,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的值可由服务网络120所决定,或由服务网络120与移动通讯装置110共同协商决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一系统资讯信息可进一步包括各自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或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使得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可根据流量类型、以及分别对应至第一服务节点121与第二服务节点122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反向链路负载等级。其中,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可通过监控无线模块111中用于数据通讯的传输缓冲器(未绘示)与接收缓冲器(未绘示)来决定,举例来说,若传输缓冲器中的数据量远比接收缓冲器中的数据量来得少,则可决定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若传输缓冲器中的数据量远比接收缓冲器中的数据量来得多,则可决定流量类型为反向链路主导;若传输缓冲器中的数据量远比接收缓冲器中的数据量相近,则可决定流量类型为双向链路对称。进一步说明,若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例如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 Protocol)下载或视频串流,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选择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服务节点,然后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中被选定的该服务节点。若流量类型为反向链路主导,例如文件传输协议上传,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选择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服务节点,然后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中被选定的该服务节点。若流量类型为双向链路对称,例如网络浏览或网络语音传递,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根据目前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中较为严重者,去选择第二服务节点122中的一服务节点,若较为严重的是前向链路负载等级,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选择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服务节点,然后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中被选定的该服务节点;反之,若较为严重的是反向链路负载等级,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选择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服务节点,然后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中被选定的该服务节点。另外需注意的是,若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或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服务节点不只一个,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选择其中信号质量较佳者,然后将数据通讯服务切换过去。而若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失败,则移动通讯装置110继续保持由第一服务节点121来提供服务。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讯系统。在移动通讯系统300中,服务网络320支持多载波(multiple-carrier)调制技术,其中第一服务节点321与第二服务节点322皆通过多个载波来传送与接收无线电信号,且每个载波可分别用以服务接入终端。移动通讯装置310通过第一服务节点321与多个第二服务节点322中的一服务节点无线地连接至服务网络320,在此实施例中每个服务节点,包括第一服务节点321与第二服务节点322,皆支持3个载波。第二服务节点322位于第一服务节点321周边,其中第一服务节点321的第一载波建立了移动通讯装置310的服务小区,而第一服务节点321的其余载波与第二服务节点322的所有载波(于后即以第二载波称之)则建立了该服务小区的相邻小区,且第一服务节点121与第二服务节点122皆针对其中的每个载波广播各自的系统资讯信息,其中每个系统资讯信息都包括了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移动通讯装置310包括了无线模块311与控制器312,无线模块311通过第一服务节点321的第一载波从服务网络320接收数据通讯服务,并且从第一服务节点321与第一服务节点322接收所有载波的系统资讯信息。接着,控制器312决定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的多个信号指针,在一实施例中,该信号指针可为导频信号的信号强度。控制器312进一步通过一随机机率法决定是否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另一载波,该随机机率法的运作步骤如下:首先,控制器312产生一随机数α并判断随机数α是否小于对应至第一载波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预设阈值值ρ,该预设阈值值ρ是根据第一载波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事先设定的,举例来说,如果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为零负载或轻负载时,可将预设阈值值ρ设为0;如果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为中等负载时,可将预设阈值值ρ设为0.2;如果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为重负载时,可将预设阈值值ρ设为0.4。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依前向链路的负载分为多种等级,在一实施例中,可将前向链路负载分为四种等级,并使用两个位来指示该等级,其中位‘00’指示零负载等级、位‘01’指示轻负载等级、以及位‘10’指示中等负载等级、位‘11’指示重负载等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312可选择通过另一随机延迟法决定是否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另一载波,该随机延迟法的运作步骤如下:控制器312负责监控第一载波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而当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为中等或重负载时,控制器312先等待一随机时间长ΔT后,再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另一载波。服务网络320可进一步设定随机时间长ΔT的一上限值,并将该上限值传送给移动通讯装置310,以此适当地控制随机时间长ΔT的范围。又或者,控制器312可选择同时使用上述随机机率法与随机延迟法决定是否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另一载波,意即,控制器312先执行上述随机机率法决定是否要切换数据通讯服务,然后再执行上述随机延迟法等待一随机时间长ΔT后,再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另一载波。
如上述,当随机数α小于预设阈值值ρ、或已等待超过随机时间长ΔT时,控制器312会根据对应至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的信号指针与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从第二载波中挑选出一目标载波,然后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目标载波。明确来说,控制器312先从第二载波中挑选出具有最轻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载波集合C,可由方程式C=arg{min(LNi-LS)}来表示载波集合C,其中LNi与LS分别代表第二载波i与第一载波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接着,控制器312从载波集合C中挑选出信号质量最接近第一载波的目标载波,可由方程式t=arg{min(|PSNi-PSS|)},i∈C与(|PSNi-PSS|)<ΔP来表示目标载波t,其中PSNi与PSS分别代表第二载波i与第一载波的信号质量,且ΔP代表第二载波i与第一载波之间的信号质量差距的可容许范围。通过可容许范围ΔP的设定,则可使挑选出的目标载波的信号质量尽可能地接近第一载波的信号质量,如此一来,同一服务节点内的多载波之间的切换将会优先于不同服务节点之间的切换。如果没有目标载波符合上述条件,则移动通讯装置310继续保持由第一载波来提供服务,反之,如果顺利挑选出一目标载波,则控制器312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该目标载波。在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该目标载波后,控制器312会等待一预设时间长,才再执行下一次的切换数据通讯服务的判断程序。控制器312可启动一长度为该预设时间长的定时器,并于该定时器届期之前都不执行下一次的切换数据通讯服务的判断程序。通过此一预设时间长的等待机制,将可避免乒乓效应的发生并且维持移动通讯系统300的运作稳定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目标载波t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挑选,意即将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纳入考虑,可使用方程式t=arg{min[(PSs-PSNi)+(LNi-Ls)×k]}来挑选目标载波t,其中PSs与PSNi分别代表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Ni的信号质量、LNi与Ls分别代表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Ni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k代表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明确来说,若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或双向链路对称时,则设定k为一正数,反之,若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为反向链路主导时,则设定k为零。当k为正数时,表示具有较轻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载波有较高的机率被挑选到。如此一来,第一载波的扇区负载将可会分散至其它负载较轻的载波,进而改善服务网络320的整体流通量(throughput),而当k为零时,表示具有较佳的信号质量的载波有较高的机率被挑选到。
于再一实施例中,目标载波的选择可由服务网络320来执行,服务网络320可进一步包括基地台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未绘示)用以管理第一服务节点321与第二服务节点322的运作。在决定了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的信号质量后,移动通讯装置310可将该信号质量回报给服务网络320。同时,基地台控制器从第一服务节点321与第二服务节点322搜集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的扇区负载信息,接着,基地台控制器根据该信号质量与扇区负载信息决定移动通讯装置310该将数据通讯服务切换至哪个目标载波,再通知移动通讯装置310关于此载波的信息,使其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目标载波。
此外,移动通讯装置310可针对软式换手(soft handover)维持逆向链路的一活动组(Active set),由于位于逆向链路负载较重的接入网络中的接入终端要比位于逆向链路负载较轻的接入网络中的接入终端更需要维持较大的活动组,所以每一系统资讯信息可还包括一逆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协助移动通讯装置310管理该活动组。传统上,参数PilotAdd与AddIntercept用以决定如何新增载波至活动组中,而参数PilotDrop与DropIntercept用以决定如何将载波从活动组中删除,在本发明中,用以管理活动组的参数可根据活动组中的载波的逆向链路负载等级加以调整如下:
RelativePilotAdd=PilotAdd-LoadingAdjust,
RelativePilotDrop=PilotDrop-LoadingAdjust,
RelativeAddIntercept=AddInterept-LoadingAdjust,
RelativeDropIntercept=DropInterept-LoadingAdjust
其中,参数LoadingAdjust被设为活动组中的载波的逆向链路负载等级中最高者,且参数RelativeAddIntercept与RelativeDropIntercept仅用于当采用了动态阈值机制(Dynamic Threshold Mechanism)时。因此,参数RelativePilotAdd与RelativeAddIntercept用以决定如何新增载波至活动组中,参数RelativePilotDrop与RelativeDropIntercept用以决定如何将载波从活动组中删除。关于上述动态阈值机制与参数PilotAdd、AddIntercept、PilotDrop、以及DropIntercept的详细叙述,可参考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3GPP2)所制订的标准-1x高速分组数据,版本B(1x High Rate Packet Data,RevB,1x HRPD,RevB),标准编号3GPP2 C.S-0024-B v3.0。
需要注意的是,移动通讯系统300中切换数据通讯服务的判断程序以及目标载波的挑选程序亦可适用于移动通讯系统100、或其它支持多载波或单载波技术的移动通讯系统。同样地,移动通讯系统100中切换数据通讯服务的判断程序以及目标载波的挑选程序亦可适用于移动通讯系统300、或其它支持多载波或单载波技术的移动通讯系统。
图4是根据第一图的实施例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的流程图。首先,移动通讯装置110无线地连接至服务网络120,以通过第一服务节点121从服务网络120接收数据传输服务,即步骤S401。在连结上(camp on)第一服务节点121所建立的服务小区之后,移动通讯装置110从第一服务节点121与第二服务节点122接收多个系统资讯信息,其中每个系统资讯信息都包括了各自服务节点的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即步骤S402,关于每个系统资讯信息中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的设定,可参考图2及其相关的范例描述。接着,移动通讯装置110决定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与第一服务节点121的一信号指针,即步骤S403并进一步判断该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第一服务节点121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步骤S404,该信号指针可为导频信号的信号强度。若该信号指针低于对应至第一服务节点121的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则根据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之一,步骤S405。特别是,每个系统资讯信息进一步包括了各自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反向链路负载等级,因此,若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时,移动通讯装置110可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服务节点;若流量类型为反向链路主导时,移动通讯装置110可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服务节点;或者,若流量类型为双向链路对称时,移动通讯装置110可根据目前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中较为严重者,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第二服务节点122之一,意即,若较为严重的是前向链路负载等级,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服务节点,反之,若较为严重的是反向链路负载等级,则移动通讯装置110可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服务节点121切换至第二服务节点122中具有最轻的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服务节点。
图5是根据图3的实施例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的流程图。此实施例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是运用于移动通讯装置310中,且服务网络320支持多载波调制技术,其中第一服务节点321与第二服务节点322皆通过多个载波来传送与接收无线电信号。首先,移动通讯装置310无线地连接至服务网络320,以通过第一服务节点321的一第一载波从服务网络320接收数据传输服务,即步骤S501。在连结上第一载波所建立的服务小区之后,移动通讯装置310从第一载波、以及第一服务节点321与第二服务节点322的多个第二载波接收多个系统资讯信息,其中每个系统资讯信息都包括了各自载波的一前向链路负载等级,即步骤S502),接着,移动通讯装置310决定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的信号指针,即步骤S503,并进一步判断一随机数是否低于对应至第一载波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预设阈值,即步骤S504,其中该信号指针可为导频信号的信号强度。若该随机数低于该预设阈值,则移动通讯装置310根据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的信号指针与前向链路负载等级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第二载波之一,即步骤S505。特别是,该预设阈值是根据第一载波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所预先设定的,举例来说,如果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为零负载或轻负载时,可将预设阈值值ρ设为0;如果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为中等负载时,可将预设阈值值ρ设为0.2;如果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为重负载时,可将预设阈值值ρ设为0.4。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依前向链路的负载分为多种等级。在一实施例中,可将前向链路负载分为四种等级,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将前向链路负载分为少于或多于四种等级。为了避免同时有多个接入终端群聚地进入一载波并通过该载波取得通讯服务,移动通讯装置310可于步骤S505之前先等待一随机时间长。另外,移动通讯装置310可进一步决定数据通讯服务的流量类型,并于该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或双向链路对称时,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第二载波中具有最低前向链路负载等级者,或者于该流量类型为反向链路主导时,将数据通讯服务从第一载波切换至第二载波中具有最高信号质量者。在切换数据通讯服务后,可启动设有一预设时间长的定时器,且移动通讯装置310于此定时器届期前不会执行下一次的切换数据通讯服务的判断程序,以避免乒乓效应的发生并且维持移动通讯系统300的运作稳定度。
本发明虽以各种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仅为范例参考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例如:移动通讯系统100与移动通讯系统300可使用1x分码多重接入2000技术,包括1x高速分组数据,版本A/B/C/D,或其它1x分码多重接入2000的后续演进技术、全球互通微波存取技术(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或长期演进技术等等),此外,本发明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可适用于除了1x高速分组数据,版本C之外的任何1x分码多重接入2000的后续演进技术、全球互通微波存取技术、或长期演进技术。因此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装置,包括:
一无线模块,通过一第一服务节点从一服务网络接收多个数据通讯服务,以及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多个第二服务节点接收多个系统资讯信息,其中每一上述系统资讯信息分别包括对应至一服务节点的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以及
一控制器,决定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一流量类型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一信号指针,判断上述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以及于上述信号指针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根据上述流量类型将上述数据通讯服务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
其中上述流量类型包括前向链路主导、反向链路主导和双向链路对称,并且上述流量类型通过监控无线模块中用于数据通讯的传输缓冲器与接收缓冲器来决定,
其中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还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达到一预设等级时,将该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后延迟一随机时间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装置,其中每一上述系统资讯信息中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是根据下列的至少一者所决定:
一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
一反向链路负载等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装置,其中每一上述系统资讯信息还包括对应至各个的一服务节点的一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一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上述数据通讯服务是进一步根据下列的至少一者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
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
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的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装置,其中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是执行于下列条件的至少一者满足时:
上述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且对应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
上述流量类型为反向链路主导,且对应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
上述流量类型为双向链路对称,且对应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皆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
其中于上述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或双向链路对称时,对应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是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其它第二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装置,其中上述控制器还于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完成后,等待一预设时间长再执行一随机数判断程序,以判断一随机数是否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的一预设阈值,以及于上述随机数低于上述预设阈值时,将上述数据通讯服务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切换至其它上述第二服务节点或上述第一服务节点。
6.一种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系统,包括:
一服务网络,通过一第一服务节点与多个第二服务节点提供多个数据通讯服务,其中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各个广播包括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的一系统资讯信息;以及
一移动通讯装置,通过上述第一服务节点接收上述数据通讯服务,分别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接收上述系统资讯信息,决定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一流量类型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一信号指针,判断上述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以及于上述信号指针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根据上述流量类型将上述数据通讯服务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
其中上述流量类型包括前向链路主导、反向链路主导和双向链路对称,并且上述流量类型通过监控无线模块中用于数据通讯的传输缓冲器与接收缓冲器来决定,
其中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还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达到一预设等级时,将该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往后延迟一随机时间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系统,其中每一上述系统资讯信息中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是根据下列的至少一者所决定:
一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
一反向链路负载等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系统,其中每一上述系统资讯信息还包括对应至各个的一服务节点的一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一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上述数据通讯服务是进一步根据下列的至少一者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
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
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的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系统,其中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是执行于下列条件的至少一者满足时:
上述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且对应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
上述流量类型为反向链路主导,且对应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
上述流量类型为双向链路对称,且对应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皆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
其中于上述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或双向链路对称时,对应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是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其它第二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系统,其中上述移动通讯装置还于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完成后,等待一预设时间长再执行一随机数判断程序,以判断一随机数是否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一预设阈值,以及于上述随机数低于上述预设阈值时,将上述数据通讯服务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切换至其它上述第二服务节点或上述第一服务节点。
11.一种负载平衡管理方法,适用于通过一第一服务节点与多个第二服务节点连接至一服务网络的一移动通讯装置,包括:
通过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从上述服务网络接收多个数据通讯服务;
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接收多个系统资讯信息,其中每一上述系统资讯信息分别包括对应至一服务节点的一前向链路质量阈值;
决定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一流量类型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一信号指针;
判断上述信号指针是否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以及
于上述信号指针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时,根据上述流量类型将上述数据通讯服务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
其中上述流量类型包括前向链路主导、反向链路主导和双向链路对称,并且上述流量类型通过监控无线模块中用于数据通讯的传输缓冲器与接收缓冲器来决定,
所述方法还包括:
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前向链路负载等级达到一预设等级时,将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往后延迟一随机时间长;
于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完成后,等待一预设时间长再执行一随机数判断程序,以判断一随机数是否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一预设阈值;以及
于上述随机数低于上述预设阈值时,将上述数据通讯服务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切换至其它上述第二服务节点或上述第一服务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其中每一上述系统资讯信息中的上述前向链路质量阈值是根据下列的至少一者所决定:
一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
一反向链路负载等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其中每一上述系统资讯信息还包括对应至各个的一服务节点的一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一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上述数据通讯服务是进一步根据下列的至少一者从上述第一服务节点切换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
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
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上述第二服务节点的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载平衡管理方法,其中上述数据通讯服务的切换是执行于下列条件的至少一者满足时:
上述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且对应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
上述流量类型为反向链路主导,且对应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以及
上述流量类型为双向链路对称,且对应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皆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与上述反向链路负载等级,
其中于上述流量类型为前向链路主导或双向链路对称时,对应至上述第二服务节点之一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是低于对应至上述第一服务节点与其它第二服务节点的上述前向链路负载等级。
CN201010209532.8A 2009-06-19 2010-06-21 负载平衡管理以及其所适用的移动通讯装置、方法与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20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1841809P 2009-06-19 2009-06-19
US61/218,418 2009-06-19
US22707509P 2009-07-21 2009-07-21
US61/227,075 2009-07-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2017A CN101932017A (zh) 2010-12-29
CN101932017B true CN101932017B (zh) 2015-10-14

Family

ID=4335426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953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2017B (zh) 2009-06-19 2010-06-21 负载平衡管理以及其所适用的移动通讯装置、方法与系统
CN20102023557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14371U (zh) 2009-06-19 2010-06-21 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装置与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3557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14371U (zh) 2009-06-19 2010-06-21 负载平衡管理的移动通讯装置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422506B2 (zh)
CN (2) CN1019320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2506B2 (en) * 2009-06-19 2013-04-16 Via Telecom, Inc.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ad balancing management
CN103563445B (zh) * 2011-05-27 2016-09-28 英派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在网络切换期间维持移动装置的服务优先级
US8966012B2 (en) * 2011-08-31 2015-02-24 Metaswitch Networks Ltd Processing data and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3067972B (zh) * 2011-10-18 2018-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负载均衡机制的参数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001834B2 (en) * 2012-01-12 2015-04-07 Via Telecom Co., Ltd.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systems
US9445410B2 (en) 2012-08-03 2016-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ng with an enhanced new carrier type
EP2959727B1 (en) * 2013-02-22 2020-10-0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load
KR20170100674A (ko) * 2013-10-24 2017-09-04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서비스 커버리지 관리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CN104394553A (zh) * 2014-11-24 2015-03-04 程金淡 一种无线ap通讯方法
WO2016131491A1 (en) * 2015-02-20 2016-08-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radio unit and a method therein for controlling power levels of spatially seperated transceivers in a wireless com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4819747A (zh) * 2015-05-27 2015-08-05 成都德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壁式温湿度变送器
US9706555B1 (en) * 2015-07-01 2017-07-11 Sprint Spectrum L.P. Optimizing wireless network capacity based on rho value
FI127196B (en) * 2016-11-15 2018-01-31 Elisa Oyj Load balanc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EP3354703A1 (en) 2017-01-26 2018-08-01 ARLANXEO Deutschland GmbH Delayed sealing compounds for self-sealing tyres
CN111800840B (zh) * 2020-06-29 2022-10-28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小区连接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303261B (zh) * 2022-08-01 2024-05-14 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场端的自动泊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3602B1 (en) * 1998-08-07 2002-03-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DMA base station assisted soft handoff
TW200503494A (en) * 2003-01-07 2005-01-16 Qualcomm Inc Forward link handoff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OFDM forward link and CDMA reverse link
US7242941B2 (en) * 2003-05-16 2007-07-1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oft-handof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79078B2 (en) * 2003-06-16 2011-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everse link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in 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58796B2 (en) * 2003-06-16 2007-0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nomously managing reverse link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in 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50215265A1 (en) * 2004-03-23 2005-09-29 Sharma Sanjeev K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ad balanc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551121C (zh) * 2005-02-23 2009-10-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越区自主切换的方法
KR100679037B1 (ko) * 2005-06-28 2007-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고속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070076662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Nikhil Jain Handoff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496367B1 (en) * 2005-11-22 2009-02-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of multi-carrier traffic alloc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30818B2 (en) * 2007-06-07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rward handover under radio link failure
US8422506B2 (en) * 2009-06-19 2013-04-16 Via Telecom, Inc.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ad balancing mana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22506B2 (en) 2013-04-16
CN202014371U (zh) 2011-10-19
US20100322070A1 (en) 2010-12-23
CN101932017A (zh)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2017B (zh) 负载平衡管理以及其所适用的移动通讯装置、方法与系统
CN102474784B (zh) Rat间重选/切换参数优化
CN102037761B (zh) 使用空闲模式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间进行系统间切换以快速地重新连接到第一网络
CN101213862B (zh) 无线通信中的用户终端向相邻用户终端委托信号质量切换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US91676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nnectivity of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43999B2 (en) Method for handling handover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264358C (zh) 支持越区切换判定过程的方法
EP3280187B1 (en)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EP2557848B1 (en) Inter-network handover system and method
EP2946609B1 (en) Optimized offloading to wlan in 3gpp-rat mobility
CN103582040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US20090291686A1 (en) Autonomous connectivity between a mobile station and multiple network elements for minimizing service discontinuities during handov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Z567800A (en) Seamless inter-frequency handoff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201804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ducing outage probability for mobile devices
CN101867979A (zh) 多模切换的预处理方法
CN103702376B (zh) 一种ue重定向到高速网络的方法、系统及ue
US8340050B2 (en) Transfer between cell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017772A (zh) 一种重定向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070258406A1 (en) Method for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0062439B (zh) 一种wlan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7920377A (zh) 移动和连接状态转移机制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060327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EP295972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load
CN103313322B (zh) 重定向方法及用户设备
JP5159113B2 (ja) 基地局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Y WIRE ELECTR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EISHANG WEIRUI ELECTRIC COMPANY

Effective date: 201310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021

Address after: The Cayman Islands, British West Indies

Applicant after: Ky Wire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before: Meishang Weirui Electric Company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627

Address after: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after: Inte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he Cayman Islands, British West Indies

Patentee before: Ky Wire Electric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