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5504A - 汽车前端车身件的定位靠模 - Google Patents
汽车前端车身件的定位靠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25504A CN101925504A CN200980103068XA CN200980103068A CN101925504A CN 101925504 A CN101925504 A CN 101925504A CN 200980103068X A CN200980103068X A CN 200980103068XA CN 200980103068 A CN200980103068 A CN 200980103068A CN 101925504 A CN101925504 A CN 1019255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movable frame
- support
- clamping
- for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024—Positioning of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026—Positioning of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by using a jig or the like; Positioning of the ji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靠模(2)包括要安装的车身件(4,6)的夹持和保持(28)装置,该靠模(2)能够保证相对于该车体(8)按照第一垂直方向(Z)和按照第二(X)和第三(Y)水平方向定位夹持和保持装置(28),这些方向彼此正交。该靠模(2)包括:支持框架(14),用来垂直地支持于汽车(10)车体(8)上并支撑整个靠模(2);可移动框架(16),把车身件(4,6)定位在汽车(10)的车体(8)上,该可移动框架(16)可移动地装配在支持框架(14)上并包括夹持和保持装置(28),该可移动框架(16)用来保证按照该第二和第三方向(X,Y)定位车身件(4,6),该支持框架(14)用来保证可移动框架(16)按照所述第一方向(Z)的定位。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汽车前端车身件的定位靠模,该类型靠模包括要安装的车身件的夹持和保持装置,该靠模能够按照第一垂直方向和按照第二和第三水平方向保证夹持和保持装置相对于该车体的定位,所有这些方向彼此正交。
文献FR-A-2786152描述了一种前侧翼和前罩最后安装用的基准件定位用的靠模。该靠模包括两个可按照三个垂直标记方向移动的侧骨架,和一个连接至每一个骨架的对中心框架。该侧骨架支持在车体侧的外部并保证前侧翼后边缘的定位。对中框架保证前侧翼上边缘的定位。
可是,该靠模重量大,这会产生一个大的移动惯性,而且在定位上可靠性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的,但价格仍有限的靠模。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上述类型的靠模,其特征在于,该靠模包括:
·支持框架,用来垂直地支持在汽车的车体上并支撑整个靠模;
·把车身件定位在汽车车体上的可移动框架,该可移动框架可移动地装配在支持框架上。并包括所述夹持和保持装置,该可移动框架能够保证车身件按照第二和第三方向的定位,该支持框架能够保证可移动框架按照第一方向的定位。
按照特定的实现模式,该靠模包括一个或几个下列特征,分开使用或者按照技术上可能的全部结合:
·在支持框架的支持位置上,该支持框架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方向上是固定不动的,然而该可移动框架只可以相对于支持框架按照第二和第三方向移动;
·该支持框架借助于至少一个弹性连接携带该可移动框架,使可移动框架在支持框架上在水平支持平面上移动;
·该弹性连接包括一个弹性机构,后者以其第一端固定在支持框架上,并以其相反的第二端固定在可移动框架上,该弹性机构保证可移动框架按照第二和第三方向相对于应力小的中央位置有一个轮轴游间行程,中央位置彼此间的轮轴游间行程在1mm和5mm之间,例如,约为3mm;
·使可移动框架相对于支持框架按照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千斤顶,最好是螺旋千斤顶;
·该靠模在汽车的前门上按照所述第二方向,包括至少一个支持斜楔,该支持斜楔用来保证在用可移动框架维持的前门和前侧翼之间有一个前门的美学间隙和轮轴游间行程的功能间隙;
·该靠模包括一个中央杆,安装得可在可移动框架上绕所述第一方向旋转;和可移动框架相对于汽车车体的两个对中臂,该杆的旋转保证支持臂按照所述第三方向对称地平移;
·每个支持臂都有一个侧向支持在前门边上的外端部,可移动框架按照所述第三方向对中心是相对于汽车的两个前门完成的;
·车身件的夹持和保持装置包括一个支持滑块和/或一个联结支持臂外端的夹持真空吸盘,该真空吸盘最好面对支持件;
·该车身件夹持和保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支持件和联结到可移动框架结构的两个夹持真空吸盘;
·该夹持和保持装置包括导引触头,最好手动啮合,用来穿过车身件上的一个相应的孔,并保证车身件相对于可移动框架在第二和第三方向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定位;和
·该车身件包括汽车的前侧翼和/或一个支架小板6。
本发明目的同样在于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体和至少一个要借助于上述靠模定位的前侧翼。
本发明再一个目标是包括车体的汽车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把前侧翼固定在汽车车体上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上面定义的靠模,该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
·把前侧翼安装在该可移动框架上;
·把支持框架支持在该车体上进行定位;
·可移动框架按照所述第二方向定位;
·可移动框架按照所述第三方向对中心;和
·固定前侧翼。
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只作为示例给出的描述,将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汽车前端和按照本发明汽车的前面车身件定位靠模的透视动力学方案;
·图2是图1靠模支持框架前示意透视图;
·图3是图2支持框架在汽车车体上的支点的示意透视图;
·图4是把图2的支持框架连接在图1靠模可移动框架上的弹性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图1靠模支持框架和可移动框架之间移动装置的下示意图;
·图6是图1靠模侧向支持臂端部的内侧的示意图;
·图7是借助于图1的靠模定位的汽车门和前侧翼之间距离的侧示意图;
·图8是借助于图1的靠模安置就地的两个前侧翼的垂直截面示意图;而
·图9是借助于图1的靠模定位的前减震器固定小板的上示意图。
图1举例说明把前侧翼4和减震器(romaines)小板6固定在汽车10车体8前表面上的定位靠模2。在本文的整个下文中,术语“水平”,“垂直”,“纵向”,“纵向”,“横向”,“左边”和“右边”都是相对于汽车惯用的垂直标记而言的,包括:
·纵向水平的X轴,而且从后向前取向;
·一个横向水平的Y轴,从右向左取向;和
·一个垂直轴Z,从下向上取向。
靠模2是设计来依次按照平行于Z的第一垂直方向、平行于X的第二纵向水平方向和平行于Y的第三横向水平方向,相对于汽车10车体8定位侧翼4和小板6。
该靠模2包括一个固定的支持框架14,用来固定不动地支持在车体8上,并保证侧翼4和小板6按照Z方向的定位;和一个按照X和Y方向相对于支持框架14的可移动框架16。该框架16由框架14携带,并携带侧翼4和小板6。该框架16在Z方向上相对于框架14是固定不动的,因而它保证侧翼4和小板唯一地按照X和Y方向定位。
正如图1和2举例说明的,支持框架14包括对应于车体8的四个水平面上的四个垂直的支腿20。
支持框架14包括车体8上的预定位和固定装置。例如,这指的是与汽车10悬挂架24的碗配合的两个导引装置23。
框架14在支持面22上通过Z方向的平移被引导。一旦放置,框架14便由于靠模2和导引装置23的重量相对于车体8固定不动。但在一个变体中,靠模2还包括支腿20在表面22上的加压装置。
接着,可移动框架16保证侧翼4和小板6按照X和Y方向的定位。为此,它包括一个连接到支持框架14的结构26,使得该结构26在Z方向上相对于支持框架14固定不动,并按照X和Y方向具有一个轮轴游间行程。该框架16同样具有侧翼4和小板6的夹持和保持装置28,使之与结构26连成一体。夹持和保持装置28由结构26支撑。
支持框架14和结构26之间的连接是借助于XY平面支撑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持框架14侧向端部水平上的弹性机构32实现的。每个弹性机构32在其中间基本上有一个在其中间呈喇叭口放大的旋转圆柱体形状,就是说,采取双轮小车(diabolo)的形式(图4)。机构32有一个固定在支持框架14上的上端34和一个固定在可移动框架16上的下端36。弹性机构32靠弹力向上推动可移动框架16,在可移动框架16和框架14之间遇见平面支持连接。于是,弹性机构32保证保持平面支持连接。
另外,弹性机构32允许框架16有在X和Y方向上的轮轴游间行程,彼此处于弹性机构32应力小的中央位置,约几mm,例如,1和5mm之间,例如,约3mm。
靠模2包括纵向移动装置38(图5),设计来按照X方向相对于框架14移动结构26,但仍允许在Y方向上的可动性,这指的是,在举例说明的示例中,螺旋千斤顶包括驱动的前手柄40。千斤顶螺栓38与设置在框架14上的切螺纹配合并具有一个环42,在X方向上与结构26按照连成一体,但在Y方向上仍是自由的。
在一个变体中,千斤顶38的轮轴游间行程在Y方向上设置在支持框架14上。
借助于千斤顶38,在X方向上可以非常准确地调整该结构26的位置和因而与结构26联成一体的夹持和保持装置28的位置。靠模2还包括结构26在Y方向上对中心的装置。
对中装置46包括两个侧向支持臂48,目的是支持汽车10各自车体一侧上的每个臂。这些臂48安装得可以在Y方向上在结构26上滑动,并彼此连接,使得在任何时刻都定位得与框架16中部纵向垂直平面等距离。这些臂48由结构26支撑。
每个支持臂都有一个支持在汽车10相应的前门52上(图6和7)和相应的侧翼4上的外部支持端50,并包括第二相反端部54用小连杆56,铰接至中央杆58,用来同时推动两个支持臂48,以实现按照框架16结构26的Y方向对中心,并从而实现夹持和保持装置28的对中心。中央杆58可在框架16中部纵向垂直平面上绕轴X旋转地安装在结构26上。
当框架16对中心时,杆58的旋转同时和对称地驱动两个侧向支持臂48按照Y方向彼此相向平移。车体8对支持臂48的反应是按照Y方向移动框架16。
如图6所示,支持臂48外端部50基本上垂直伸展,并包括一个垂直地支持在前门上的后部滑块60,例如,成平行六面体;一个支持在前侧翼上的中间滑块62,同样成平行六面体;和一个前侧翼夹持的前真空吸盘64。端部50还包括斜楔66,水平地支持在前门52的前端上,而且前门52和前侧翼4之间有一段距离。当可移动框架16的结构26按照X方向移动时,斜楔66顶住前门52。接着,实现两个臂48在Y方向上的移动,但仍保持斜楔66支持在前门上,其中摩擦力小。
当前侧翼4固定在车体8上时,支持斜楔66安排在前门52和前侧翼4之间,以保证在X方向上彼此之间有一段最小的距离。当门52打开时,该距离是门旋转的轮轴游间行所程需要的。侧翼4,在其固定位置上顶住斜楔66。
前侧翼4的夹持和保持装置在图8上显示得更详细。它是为了保证前侧翼4相对于结构26的预定位而设置的。
为此,它包括导引触头70,后者设计来穿过侧翼4相应的孔72。在导引装置70和斜楔66之间X方向一侧,用来定位侧翼4相对于门52,在X方向上是固定的。
侧翼4在结构26上的保持是通过在几个侧翼4内表面上的内部支持滑块74和侧翼4外表面的几个夹持真空吸盘76之间的固定实现的。
图9举例说明设置来借助于靠模2固定的romaine小板6。
两个小板6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三个基本上设置在小板6三个角的水平上的固定套丝孔80,和一个在该小板6第四角的水平上形成的索引孔82。两个套丝孔80接纳把小板6固定在车体8上的螺栓,然而第三孔用于技术前正面的固定。该小板6还包括框架16的一个中央垂直支持区域,设置用来在Z方向上把小板6固定在车体8上,但仍允许与框架16一起按照X和Y方向滑动。该索引孔82和孔80之一被索引触头穿过,该触头各自设置在框架16上并保证小板6相对于该结构26的预定位。
小板6借助于上述两个与两个自由孔80(在图9上左边的孔)配合的螺钉预留在车体8上。
小板6借助于两个导引装置(在剩余的80和82中)定位,接着用螺接紧固。那时取下这些导引装置,而车体8进入下一阶段。套丝孔80和孔82分别用来固定和索引要安装的工件(例如,技术前正面)。
小板6在X和Y方向上用两个导引装置,例如,手动啮合定位在可移动框架16上,并因而直接与侧翼4发生关系。小板6在Z方向上在结构26上的镶贴,是通过公共手工紧固在结构26上的固定框架14来保证的。
采用本发明,一旦靠模2放置在车体8上,侧翼4和小板6在Z方向上的定位便得到保证。可移动框架16和车身件的夹持和保持装置28不需要按照Z方向相对于支持框架14移动。按照X和Y方向的移动装置38,46只需要稍微用力,在X和Y轴线上移动惯性减小,因而其尺寸有限。于是,靠模2的总重量小。
本发明减少在X和Y方向移动的惯性,减小通过车体8的摩擦力。于是,它改善靠模2的可靠性。
支持框架14的导引装置23用来给出固定到支持框架14的位置,已经或多或少正确地在车体8上,可移动框架16相对于支持框架14的移动自由度(latitude)最好约为几mm。它还有利地限制了可移动框架16移动装置的尺寸,因而限制靠模2的重量。
另外,当其镶贴在门52上在X方向移动可移动框架16时,在悬挂架24的碗中的导引装置23同样用来对车体8作出负反馈。
千斤顶38保证斜楔66在X方向上在门52上的镶贴。
在举例说明的示例中,靠模的重量约为140kg。它的惯性小,而且定位的可靠性高。另外,装置移动装置不太昂贵,靠模2的成本低。
支持框架14和可移动框架的结构最好用碳(carbone)实现,但是尺寸的确定要避免结构在重量作用下出现任何挠曲。
应该注意的是,借助于靠模2定位的车身件不限于前侧翼4和romaines小板6,而是可以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工件。靠模2保证定位把前侧翼4安置成连续的几何形状,同时相对于前门52和最后定位的顶盖。因此,汽车一般的美学方面是令人满意的。
在一个变体中,固定支持框架14和可移动框架16之间的机械连接是通过一个凹槽或两个导轨中的钢珠而获得的,使之响应可移动框架16在X和Y方向上相对于固定框架14轮轴游间行程的功能。
在举例说明的示例中,支架小板6用来从安装顶盖开始,但是同样可以用来从前照灯开始,到减震器骨架和间接地到减震器。
Claims (14)
1.汽车(10)前端车身件(4,6)的定位靠模(2),其类型包括要安装的车身件(4,6)的夹持和保持装置(28),该靠模(2)能够保证夹持和保持装置(28)按照第一垂直方向(Z)按照第二(X)和第三(Y)水平方向相对于车体(8)的定位,所有方向彼此正交,其特征在于,该靠模(2)包括:
·支持框架(14),用来垂直地支持在汽车(10)的车体(8)上,并携带整个靠模(2);
·把车身件(4,6)定位在汽车(10)车体(8)上的可移动框架(16),该可移动框架(16)可移动地装配在支持框架(14)上,并包括所述夹持和保持装置(28),可移动框架(16)能够保证车身件(4,6)按照第二和第三方向(X,Y)上的定位,该支持框架(14)能够保证可移动框架(16)按照第一方向(Z)的定位。
2.按照权利要求1的靠模(2),其中在支持框架(14)的支持位置上,该支持框架(14)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方向上是固定不动的,然而该可移动框架(16)相对于支持框架(14)只可以在第二和第三方向(X,Y)上移动。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靠模(2),其中支持框架(14)用至少一个弹性连接支持可移动框架(16),在支持框架(14)上的水平支持平面使可移动框架(16)移动。
4.按照权利要求3的靠模(2),其中该弹性连接包括一个弹性机构(32),第一端(34)固定在支持框架(14)上,而相反的第二端(26)固定在可移动框架(16)上,弹性机构(32)保证可移动框架(16)按照第二和第三方向(X,Y)相对于应力小的中央位置有轮轴游间行程,中央位置彼此的轮轴游间行程在1mm和5mm之间,例如,约3mm。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的靠模(2),包括一个使可移动框架(16)相对于支持框架(14)按照所述第二方向(X)移动的千斤顶(38),最好是螺旋千斤顶(38)。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的靠模(2),按照所述第二方向在汽车(10)的前门(52)上包括至少一个支持斜楔(66),该支持斜楔(66)用来在前门(52)和用可移动框架(16)维持的前侧翼(4)之间保证前门(52)的美学间隙和轮轴游间行程的功能间隙。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的靠模(2),包括一个中央杆(58),在可移动框架(16)上安装得可绕所述第一方向(X)旋转;和可移动框架(16)相对于汽车(10)车体(8)的两个对中臂(48),该杆(58)的旋转保证支持臂(48)对称地按照所述第三方向(Y)的平移。
8.按照权利要求7的靠模(2),其中每个支持臂(48)都有一个侧向支持在前门(52)侧面的外端部(50),可移动框架按照所述第三方向(Y)的对中心是相对于汽车(10)两个前门(52)完成的。
9.按照权利要求8的靠模(2),其中车身件(4,6)的夹持和保持装置(28)包括支持滑块(72,74)和/或联结支持臂(48)外端部(50)的夹持真空吸盘(76),真空吸盘(76)最好面对支持件(74)。
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的靠模(2),其中车身件(4,6)的夹持和保持装置(28)包括至少两个支持件(74)和与可移动框架(16)结构(26)联结的两个夹持真空吸盘(76)。
11.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的靠模(2),其中该夹持和保持装置(28)包括导引触头(70),最好手动啮合,用来穿过车身(4)件相应的孔(72)并保证车身件(4,6)相对于可移动框架(16)在第二和第三方向(X,Y)中至少一个的定位。
12.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的靠模(2),其中该车身件包括汽车(10)的前侧翼(4)和/或支架小板(6)。
13.汽车(10),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车体(8)和至少一个要借助于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何一项的靠模(2)定位的前侧翼(4)。
14.包括车体(8)的汽车(10)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把前侧翼(4)固定在汽车(10)车体(8)上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何一项的靠模(2),该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
·把前侧翼(4)安装在可移动框架(16);
·把支持框架(14)支持在车体(8)上进行定位;
·按照所述第二方向(X)定位可移动框架(16);
·可移动框架(16)按照所述第三方向(Y)对中心;和
·固定前侧翼(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0852620A FR2930231B1 (fr) | 2008-04-17 | 2008-04-17 | Gabarit de mise en place d'elements de carrosserie de la face avant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
FR0852620 | 2008-04-17 | ||
PCT/FR2009/050586 WO2009136052A1 (fr) | 2008-04-17 | 2009-04-07 | Gabarit de mise en place d'elements de carrosserie de la face avant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25504A true CN101925504A (zh) | 2010-12-22 |
CN101925504B CN101925504B (zh) | 2012-10-10 |
Family
ID=39951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0306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5504B (zh) | 2008-04-17 | 2009-04-07 | 汽车前端车身件的定位靠模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265487B1 (zh) |
CN (1) | CN101925504B (zh) |
AT (1) | ATE531609T1 (zh) |
BR (1) | BRPI0905661B1 (zh) |
ES (1) | ES2371822T3 (zh) |
FR (1) | FR2930231B1 (zh) |
PT (1) | PT2265487E (zh) |
RU (1) | RU2487042C2 (zh) |
WO (1) | WO200913605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40105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尾灯安装工装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67964B1 (fr) * | 2010-11-25 | 2012-11-16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Procede d'assemblage d'une face avant de vehicule et face avant de vehicule |
FR3008063B1 (fr) * | 2013-07-02 | 2016-11-18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Systeme de centrage a l’assemblage d’un ouvrant relativement a une carrosserie |
CN108931172A (zh) * | 2018-09-27 | 2018-12-04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样车前端模块骨架的安装夹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U698825A1 (ru) * | 1977-04-04 | 1979-11-25 | Горьков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Завод |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 мастер-макета кузов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JPS56152542A (en) * | 1980-04-25 | 1981-11-26 | Honda Motor Co Ltd | Assembly and conveying device for vehicle body |
JPS63103779A (ja) * | 1986-10-22 | 1988-05-09 | Toyota Motor Corp | ボデ−組付設備のワ−ク位置決め装置 |
SU1613290A1 (ru) * | 1988-12-26 | 1990-12-15 | Горьков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Завод | Мастер-макет дл наладки и контрол сборочно-сварочного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 |
FR2786152B1 (fr) * | 1998-11-20 | 2000-12-22 | Renault |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a mise en geometrie des elements de carrosserie de la face avant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
FR2866019B1 (fr) * | 2004-02-05 | 2007-06-08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pour le transport et le positionnement d'un ensemble de carrosseri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CN2815815Y (zh) * | 2005-07-27 | 2006-09-13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前舱盖 |
-
2008
- 2008-04-17 FR FR0852620A patent/FR2930231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4-07 CN CN200980103068XA patent/CN10192550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4-07 RU RU2010146636/11A patent/RU2487042C2/ru active
- 2009-04-07 ES ES09742250T patent/ES2371822T3/es active Active
- 2009-04-07 BR BRPI0905661-0A patent/BRPI0905661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04-07 WO PCT/FR2009/050586 patent/WO2009136052A1/fr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4-07 AT AT09742250T patent/ATE531609T1/de active
- 2009-04-07 EP EP09742250A patent/EP2265487B1/fr active Active
- 2009-04-07 PT PT09742250T patent/PT2265487E/pt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40105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尾灯安装工装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PI0905661A8 (pt) | 2018-12-26 |
EP2265487B1 (fr) | 2011-11-02 |
RU2487042C2 (ru) | 2013-07-10 |
FR2930231A1 (fr) | 2009-10-23 |
ES2371822T3 (es) | 2012-01-10 |
PT2265487E (pt) | 2011-12-26 |
WO2009136052A1 (fr) | 2009-11-12 |
EP2265487A1 (fr) | 2010-12-29 |
FR2930231B1 (fr) | 2010-05-07 |
BRPI0905661A2 (pt) | 2018-12-11 |
CN101925504B (zh) | 2012-10-10 |
RU2010146636A (ru) | 2012-05-27 |
ATE531609T1 (de) | 2011-11-15 |
BRPI0905661B1 (pt) | 2020-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36882B (zh) | 汽车前端模块总成装配辅助工装 | |
CN104308767B (zh) | 大型薄壁筒形构件自动对接装配的协同定位装置 | |
CN101985197B (zh) | 乘用车顶盖焊接定位机构 | |
CN104759876B (zh) | 大型薄壁筒形构件自动对接装配的协调定位装置 | |
CN112549919B (zh) | 一种无框车门的车窗玻璃调整装置 | |
CN101925504A (zh) | 汽车前端车身件的定位靠模 | |
CN106541256A (zh) | 移动定位与动态调整的相结合的装配对接装备 | |
CN110090882B (zh) | 一种用于成形大直径薄壁封底结构的立式对轮旋压装置 | |
CN101793613A (zh) | 采用正弦传动装置的车辆减振器试验台 | |
CN205271384U (zh) | 汽车前端模块总成装配辅助工装 | |
CN201950405U (zh) | 乘用车顶盖焊接定位机构 | |
CN110625382A (zh) | 磁浮悬浮架横梁装配装置 | |
CN106239007A (zh) | 一种车身侧围预装定位系统 | |
CN211589884U (zh) |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定位夹具及一种前端模块定位装置 | |
CN210189778U (zh) | 一种曲轨联动仪表板安装机械手 | |
CN202934264U (zh) | 一种焊接夹具摆动单元 | |
CN201291359Y (zh) | 一种自锁式车身工装定位用翻转装置 | |
CN214978856U (zh) | 一种汽车壳体配件焊接用夹具工装 | |
CN110103204B (zh) | 一种曲轨联动仪表板安装机械手 | |
CN108581980A (zh) | 柔性顶盖定位机构 | |
CN210552419U (zh) | 一种汽车内饰板的整形治具 | |
CN209157550U (zh) | 一种仪表盘横梁焊接固定装置 | |
CN211519706U (zh) | 一种汽车仪表总成柔性化装配助力机构 | |
CN210231414U (zh) | 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柔性机身壁板装配工装 | |
CN106516698B (zh) | 具有v形块定位功能的风车座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