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1746B - 在拥塞的协作系统中操作认知无线电 - Google Patents
在拥塞的协作系统中操作认知无线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11746B CN101911746B CN2009801014776A CN200980101477A CN101911746B CN 101911746 B CN101911746 B CN 101911746B CN 2009801014776 A CN2009801014776 A CN 2009801014776A CN 200980101477 A CN200980101477 A CN 200980101477A CN 101911746 B CN101911746 B CN 1019117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link
-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frequency b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1149 cogn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57 Likelihood-ratio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90 exacerb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3 feedback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至少具有三个认知无线电终端的认知无线电环境中,终端1和终端2具有活跃的链路。终端3估计链路质量,并且如果链路质量被认为是好的,则终端3在所述链路在用的频带上传输。终端3然后监测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链路,以量化终端3对所述链路的干扰。如果没有检测到干扰终端3可以增大它的功率。如果终端1和终端2改变它们的调制,终端3视为它的干扰太严重,并要么降低功率要么寻找另一个频带。终端3可以使用用于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链路的盲调制检测,并基于在用的调制的类型估计链路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这里的教导一般涉及无线网络和在这些网络上操作的设备,并且尤其涉及认知无线电,认知无线电投机性地使用当前没被网络使用的频谱部分工作,而对其它网络有极小干扰或没有干扰,其中所述网络具有指定的无线电资源。
背景技术
认知无线电中,需要用频谱感知以找到无线电频谱中的空频隙,该空频隙可随后以投机性的方式使用。认知无线电必须能够检测处于低功率水平的主要用户并避免造成对它的干扰。一般认为,使用在网络中操作的实际移动终端作为认知无线电,该认知无线电还感知频谱质量。通过各种建议方式认知无线电可以发现可供使用的频谱,并且这些教导从如下假设出发:认知无线电的确发现了一些可用的频谱,其可以使用这些频谱而不干扰现存网络(可以是分级网络或ad-hoc网络),这些现存网络被特别授权使用无线电频谱整体的一部分。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发展处于早期阶段,并且未来认知无线电系统可以具有分配的特定频谱带,甚至可能有一些中央节点。无论无线电频谱带是只分配给主网络系统还是额外地分配给认知系统,认知无线电终端本身投机性地使用一个频谱带内的频率。
将在那些主要网络中操作的,具有分配给用户的频率资源的无线电称为主要用户,并且将基于投机性使用频率资源的认知无线电称为次要用户。次要用户有义务避开主要用户正在使用的频率,这就是按定义为什么它们是认知无线电;它们必须寻找可供使用的频谱。次要用户中频谱必须以这样一种方式使用,即使得一个次要系统的传输(例如,一对认知无线电终端相互通信)对另一次要系统传输的干扰最小。就频谱使用而言,所有这些次要用户地位平等;它们互相竞争,以找到频谱的一部分供操作之用。
可出现这样的情况,频谱可能是如此拥挤,以至于一个次要用户不能找到一个空频隙供其使用。这样的情况可能发生,例如,如果主要用户占据了它们网络的频谱的绝大部分,留下极少频谱给认知用户利用,或者同时有大量认知用户,导致对可利用的频谱的竞争激烈。由于这种情形下认知无线电/用户是在同一等级,且根据定义认知系统没有分级,其中根据分级来分配稀有的可利用的频谱,这将导致一个问题。一个认知无线电如何获得传输机会,并且特别是以一种不干扰其它可能正在或可能尚未在通信的认知用户的方式?如果没有一些解决办法,结果似乎是,会存在平等次要用户之间的多种干扰,浪费了稀有的可用频谱,并加剧所述问题。这些教导便针对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种方法,包括在第三通信终端处,确定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在用的频带的链路质量,基于该链路质量决定该频带可以支持另一用户,并在其后自主地从该第三通信终端在该频带内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一种装置,包括接收器、处理器和发射器。接收器配置为接收关于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链路的信息。处理器配置为根据接收到的信息确定该链路上在用的频带的链路质量,并基于该链路质量自主地决定该频带可以支持另一用户。发射器配置为基于该决定在该频带内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包含可被数字数据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程序,以执行针对确定何时自主地传输的动作。在这一实施方式中,该动作包括在第三通信终端处确定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在用的频带的链路质量,基于该链路质量决定该频带可以支持另一用户,并在其后自主地从该第三通信终端在该频带内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一种设备,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关于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链路的信息;处理装置,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信息确定该链路上在用的频带的链路质量,并基于该链路质量自主地决定该频带可以支持另一用户;以及发射装置,用于基于该决定在该频带内传输。在一种特定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装置是接收器,所述处理装置是处理器,所述发射装置是发射器。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在下文具体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这些教导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在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当结合附图进行阅读时变得更为明了。
图1是次要用户的决策过程的示意流程图,该决策过程是为允许两个次要用户同时操作。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链路质量估计器的接收器功能块的框图。
图2B是与其它两个认知终端有关的认知无线电终端的高层示意框图,其未使用任何种类的接入节点。
图3A-图3B图示出了两种不同的使用情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方面,其中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链路质量被重新估计以确定由终端3和终端4之间的通信对所述链路质量造成干扰的程度。
图4是示意过程流程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推断出给对方认知终端造成干扰的量的其它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上述归纳的问题,本发明的诸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找到另一次要用户正在其上发射的频谱部分,并以没有严重打搅/干扰那个次要用户的方式使用该频谱部分。根据这些教导,两个次要用户可以同时在一个频谱部分上操作,从而提高了认知无线电系统的频谱效率。这提高了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协同操作。
考虑三个认知无线电终端,通信终端1、通信终端2和通信终端3。每个都采用自适应调制,这意味着,对于良好的链路质量,相应终端将使用一种调制(例如64QAM调制),对于较差的链路质量,终端将使用不同的调制(例如QPSK调制)。
根据这些教导的一个方面,认知无线电终端确定两个其它认知无线电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并基于该链路质量的知识决定它是否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例如,如果观察到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通信在良好质量的链路上操作,终端3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使用相同的频带使得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链路质量降低,不过通过改变调制它们仍然能够操作。
有好几种方法,其中第三终端可以确定链路质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终端3检测链路正使用的调制或其它信号特性,终端3可以估计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链路质量。例如,如果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链路中使用QPSK,终端3检测该调制并估计该链路质量差。另一方面,如果终端3检测到使用的是64QAM,它估计链路质量是好的。在后一种情况下链路质量估计为好,终端3合理假设,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链路在信号传输中有足够的开销,并且如果该链路在某种程度上被来自终端3本身的额外传输干扰,则该干扰可以由终端1和终端2自适应地减小数据速率并且将其传输调整到较低的数据速率而降低。正如下文将详述的,一旦终端3的通信干扰达到终端1和终端2改变其调制的程度,终端3可以推断它的干扰过大并采取措施以减轻或消除这种干扰。终端3可以例如通过采用本领域公知的盲调制检测算法估计链路质量。作为一个例子,这些算法在下列论文详述:
“An Efficient Blind Modulation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AdaptiveOFDM Systems”,S.B.Reddy,T.Yucek,和H.Arslan,电机及电子学工程师联合会第58界车辆技术会议(IEEE 58th Vehicular TechnologyConference),2003年10月6日至9日,卷3,第1895-1899页。
“Likelihood ratio tests for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P.Panagiotou,A.Anastasopoulos,和A.Polydoros,MILCOM 2000。第21界世纪军事通信会议论文集(21st Century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Proceedings),2000年10月22-25日,卷2,第670-674页。
“Constellation shape as a robust signature for digital modulationrecognition”,B.G.Mobasseri,电机及电子学工程师联合会军事通信会议论文集(IEEE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Proceedings),MILCOM 1999,1999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卷1,第442-446页。
“Blind-detection assisted sub-band adaptive turbo-coded OFDMschemes”,T.Keller和L.Hanzo,电机及电子学工程师联合会第49界车辆技术会议(IEEE 49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1999年5月16-20日,卷1,第489-493页。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终端可以根据其从其它认知用户(比如终端1和/或终端2)接收的链路质量报告确定链路质量。所述链路质量报告可从活跃的认知用户被周期性发送,或终端3可以要求/请求特定的认知用户发送这样的报告,比如通过利用认知用户监测的控制信道。这些给终端3的链路质量报告的可用性依赖于次要用户之间在用的具体协作方案,并可以不时改变以及随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而改变。
此外,这些教导阐述了继终端3第一次传输之后的功能,该第一次传输发生在一旦终端3确定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信道有过多的开销的情况下。假设终端3发送其传输给第四终端-终端4,并且其使用的频带与终端1和终端2之间所用的频带相同,并且终端3确定了该频带的链路质量是好的。一旦终端3已经开始在一个频带上传输,其中该频带与终端1之前已在其上操作的频带相同,则终端1的一个或多个通信参数(例如传输功率、数据速率、调制等)被检测。为了允许直观的比较,在从终端3到终端4的第一次传输之前,终端3也从终端1检测这个/这些相同的通信参数,并且将结果存储在其本地存储器中。现在利用终端3到终端4的传输之前和之后二者的终端1参数的测量结果,终端3能够测出其传输对终端1的影响,并推断是否其传输带来实质性的干扰。例如,如果终端1增加其传输功率或降低其数据速率,则终端3可以推断出其对终端1造成的干扰的量。当更先进的协作手段不可用时,这给予了在终端3设备中做出自主决策的机会,从而提高整体频谱效率。
然而相对于新传输终端3,终端1不必是完全被动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当终端3已开始在相同的频率信道上传输后,其它认知终端(终端1)有机会抱怨终端3。如果例如终端1的服务需要使用最高的调制,则这一点可能变得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较低的调制实际意义上对终端1不可用;而终端3可能推断出有多余的系统容量,实际上并没有,因为终端1需要较高的调制以获取必要的数据速率,并且来自终端3的传输造成过度的干扰。终端1可以向终端3发送抱怨,该抱怨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指示,说明该终端3的传输造成干扰。该抱怨消息可以通过固定的控制信道发送,所述固定的控制信道在某些认知无线电系统结构中是可用的。或者终端1可以通过其自己传输的信号经由报警服务发送抱怨消息到终端3。当不存在固定的控制信道时,次要用户之间通信的例子参见题目为“CyclostationarySignatures for Rendezvous in OFDM-Based Dynamic Spectrum AccessNetworks”的论文,由P.D.Sutton,K.E.Nolan和L.E.Doyle所著,第二届IEEE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动态频谱接入网络的新前沿(2nd IEEE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w Frontiers in Dynamic Spectrum AccessNetworks),DySPAN 2007,2007年4月17-20日,第220-231页。
具有提高频谱效率功能的认知无线电终端可以例如像图1中所示的工作。在框101,用户具有频谱扫描能力,以便能够找到空频谱隙。这一点最有可能在某些认知终端中实施,如示例终端3。在框102,终端找到未被主要网络上的用户在用的频谱,并且如果其是可用的,则在框103认知无线电/终端3使用它。从其不可用的假设出发,继框102至框104,各次要用户的链路质量估计阶段,其中终端3估计其它两个认知用户即终端1和终端2之间通信的链路质量。它们不能是主要用户,因为这些教导的实施方式将让它们调整其调制以给终端3留出余地,而不允许次要用户/终端3给网络的主要用户造成这样的变化,其中该主要用户分配有特定的无线电资源。如上所述,链路质量可以通过盲调制检测技术(估计)或通过交换关于链路质量的信息(更准确)来确定。如果在框105的决定是,该链路不良好(没有多余的容量),则在框106终端3推断出它不能在该频带上传输,至少在这个时候不可以。相反,如果在框105终端3的决定是,该链路是良好的,则在框107终端3确定适当的传输功率,并发送其传输。
一个示例性和非限制性的硬件实施方式示于图2A,这仅限于认知无线电终端的接收器侧。无线信号发送自、和接收于认知无线电终端200的一个或多个天线202,经带通滤波器204滤波并在功率放大器206增大功率。振荡器208驱动锁相环电路210以便在混频器212处根据特定的接收器结构(所示基带结构)将接收的信号下变频至中频或基带频率。基带信号然后通过第一低通滤波器214,在模数转换器216处被转换成数字的,并通过另一低通滤波器218,在这里它最终拆分到三个功能块。认知无线电基带物理块220用来测量诸如来自终端1的传输的通信参数,旨在由终端200确定是否其对终端1的干扰太大,如上所述。频谱检测器块222用于检测是否存在对于次要/认知用户可用的频谱。链路质量估计器224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两个子块组成:调制检测器224A和决策逻辑224B,决策逻辑224B基于所检测的终端1和终端2之间在用的调制决定该链路的好与坏。如上所述,调制检测器224A可以使用盲调制检测算法实现,比如本领域公知的或尚待开发的算法。这些算法可以这样实施:例如使用定制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存储在终端200的本地存储器232上的计算机程序。由于相当高的计算要求,目前考虑到现有的硅技术状况,前两个选项被认为是更实际的实施方式。决策逻辑224B关于终端的链路质量做出决定。使用该链路质量的知识,终端3(所描述的终端200)所采取的动作根据响应速度要求被输出到认知无线电MAC(介质访问控制)层228或PHY(物理)层中的认知无线电系统逻辑226。
图2B示出了在没有网络接入节点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的终端1(240)和终端2(242)的背景中的终端3(200)的高层框图。这些终端200、240、242是认知无线电,其基于投机性操作,而不是根据依赖网络专用无线电资源的网络协议操作。认知无线电终端200包括数据处理器(DP)230、存储程序(PROG)234的存储器(MEM)232和适当的射频(RF)收发器236,射频收发器236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天线202(显示了1个)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无线链路248、250与其它认知用户240、242进行双向无线通信。链路质量估计器224可体现为存储在终端200的本地MEM 232上的软件PROG 234,或作为ASIC/FPGA 238耦合到DP 230或作为DP 230的一部分。另外,图2B也示出了其它两个认知用户240、242之间的链路246,其中该链路的质量由第三终端200确定,比如通过盲调制估计。可以理解,其它终端240、242也有类似于第三终端200中所示的硬件,它们也可以有图2A所示的链路质量估计器224,但是它们仅适于第三终端200的操作并不是必要的。
术语“连接”、“耦合”或其任何变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元件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任何连接或耦合,并可以包含“连接”或“耦合”在一起的两个元件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的存在。元件之间的耦合或连接的内容可以是物理的、逻辑的、或两者兼而有之。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本文所用的两个元件可被认为是通过使用一根或多根电线、电缆和印刷电路连接以及通过使用电磁能(诸如具有射频范围、微波范围和光学(可见和不可见二者)范围内波长的电磁能)“连接”或“耦合”在一起。
假设PROG 234包括程序指令,当该指令被DP 230执行时,启用认知无线电终端200以根据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操作,如以上详述的。DP 230固有一个时钟(其可以是振荡器208),实现各终端间的同步,这在某些认知无线电结构中是很重要的。PROG 234可实现为合适的软件、固件和/或硬件。通常,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为:存储在MEM 232中并可被终端200的DP 230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或硬件、或终端200中的软件和/或固件和硬件的组合。
一般地,终端200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移动台、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便携式计算机(例如,膝上型计算机)、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图像捕获设备如数码相机、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游戏设备、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音乐存储和播放设备、支持无线互联网接入和浏览的互联网设备以及包含了这些功能和传感器网络的组合的便携式单元或终端。
MEM 232可以是适合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使用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实施,诸如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设备、磁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光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动存储器。DP 230可以是适合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多核处理器结构的处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回忆上述示例性的情景,其中终端1在某一频带上工作,终端3要利用相同的频谱部分而不阻碍终端1的传输。终端3检测到终端1正使用例如64QAM。因而,终端3知道终端1的链路质量良好,并且终端3的功率水平可以被调整到足够低以不影响终端1或通过使终端1切换到例如16QAM的方式增大对终端1的干扰水平。终端1的传输质量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终端3可以同时操作。
图3A-图3B显示了两个示例性的使用情景。在每个情景中终端1正与终端2通信,终端3在估计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链路质量以便能够与终端4通信。若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链路质量被估计为足够好即它们可以如图3A一样被干涉,终端3和终端4之间的通信有可能不显著干涉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通信,从而在同一频带上的操作是容许的。在图3B中,终端3和终端4之间的通信会给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通信造成不可容许的干扰量。为了获知正在讨论哪种情况,可以使用本发明的附加特征,这已在上面参照终端3在其传输之前和之后测量终端1的某些通信参数进行了解释。这在图4中示出。
除了反馈回路,图4的上半部分与图1相同,因此框101至框107不再详述。图4从图1终止的地方继续,在框108,终端3使用链路质量估计器224重新估计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链路质量,但这种重新估计是在终端3在框107处开始自己的传输(终端3和终端4之间)后。在框109,如果事实上终端1使用的调制没有改变,则在框110终端3可以增加其传输功率并且终端1和终端2之间的链路可以经由反馈线112再次在框108被检查,看是否功率的加大已经导致了终端1的调制的改变。在某些时候终端1会改变其调制,则框109将导向框113,有关干扰量的更加定量的决定在框113被做出,该决定针对终端3的传输对终端1和终端2之间链路的影响。这可以例如按以下方式做出:
终端1正在使用的调制在终端3已经开始向终端4通信后并无改变→终端3没有造成显著量的干扰。
终端1正在使用的调制从64QAM减小到16QAM→终端3造成中等量的干扰。
终端1正在使用的调制从64QAM减小到QPSK→终端3造成显著量的干扰。
以上三个例子将干扰衡量为不显著、中等、以及显著。这些可与框114处的决策相关联,该决策涉及干扰是否可以容许,其中该决策完全在终端200内所做而无需来自终端1或终端2的反馈(虽然上述一些实施方式使用反馈机制向终端3抱怨干扰是否过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中等干扰可以作为门限,由该门限干扰被认为是不可容许的,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仅显著量的干扰被当作为不可容许的门限。如果干扰被确定为可容许的,则传输可在框117继续。否则在框115来自终端3的进一步传输不被允许,去向为两种过程之一。反馈回路116A用于特殊情况,其中在框110终端3增大其传输功率至干扰不可容许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终端3可能只减小它的传输功率至以前认为是可容许的水平,在框107再次以新确定的功率传输,并在框108重新估计链路质量。可选地,可以遵循完整的反馈回路116,并且第三终端200可以要么在相同的频带使用初始低功率设置再次启动这一过程,要么可以决定尝试寻找另一个频谱隙/频带。
基于本发明的这个附加特征,终端1和终端3可以依某些内部认知策略操作,而不直接改变彼此之间的任何控制消息。出于这个原因,两个不同的认知系统,终端1&终端2一起,以及终端3&终端4一起,不需要相互传送协议兼容消息。
这些教导被看作为加强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可靠性,以便即使当次要频谱拥塞时也允许附加的连接。两种不同的认知系统即使在它们没有兼容的消息收发协议时,也可以动态地在同一频带内操作。虽然链路质量估计在认知无线电终端中是额外的复杂度,但是该技术通常要求这些终端是相当先进的,以发现和利用未使用的主要频谱作为次要频谱,所以本文指出的链路质量估计器和其它功能的添加,不视为实际实施的障碍。
一般地,诸实施方式可以用硬件或特殊用途电路、软件(实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可读指令)、逻辑或其中的任何组合实施。举例来说,某些方面如序列发生器可在硬件中实现,而其它方面可以以固件或可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设备执行的软件实施,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虽然本发明的各方面可以用框图、流程图或使用其它一些图形表示如图1和图4描述,容易理解本文所述的这些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作为非限制性的例子,以硬件、软件、固件、特殊用途电路或逻辑、通用的硬件或控制器或其它计算设备、或其中的某些组合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实施于不同的组件中,比如集成电路模块。集成电路IC的设计大体上说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过程。复杂和强大的软件工具可供用于将逻辑级设计转换成半导体电路设计,该半导体电路设计准备在半导体衬底上刻蚀并形成。图3可以表示这样一种IC的具体电路功能。
程序(如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Synopsys公司和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的Cadence Design提供的),使用既定的设计规则以及预先储存的设计模块库,在半导体芯片上自动布线导体和定位组件。一旦半导体电路的设计已经完成,由此产生的设计可以以标准化的电子格式(例如,Opus、GDSII等)传输到半导体制造厂或“Fab”用于制造。
基于上述的描述,当结合附图一并阅读时,各种修改和调整对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本发明教导的任何和所有修改仍然属于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虽然在特定实施方式的上下文中进行了描述,但是关于本发明教导的大量修改和各种变化均可以得出,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虽然本发明为针对其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被具体示出与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如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或者在不脱离附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某些修改或者改变。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操作认知无线电的方法,包括:
在第三通信终端处,确定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频带上在用的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
其中所述第三通信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不同;以及
基于所述链路质量确定所述频带是否可以支持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在所述第三通信终端和第四通信终端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
其中当预期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引起的干扰对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的影响是可容许量时,所述频带被确定为能够支持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频带能够支持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自主地从所述第三通信终端向所述第四通信终端在所述频带内进行传输,
其中确定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包括在所述传输之前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参数,并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传输之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通信参数;以及
通过比较所述传输之前检测到的通信参数与所述传输之后检测到的通信参数来量化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干扰。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链路质量包括在所述第三通信终端处接收链路质量报告。
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链路质量包括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之间在用的调制来估计所述链路质量。
4.如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估计包括盲调制检测。
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表明该传输造成干扰的消息,并在其后采取动作以减小或消除所述干扰,而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仍然在所述频带上相互通信。
6.如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消息是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在控制信道上接收到的。
7.如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消息是从报警服务接收到的。
8.如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采取的动作包括降低传输功率或中断在所述频带上的传输两者之一。
9.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参数包括传输功率、数据速率和调制中至少一个。
10.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量化的干扰超过门限,自主地提高所述第三终端处的频谱效率。
11.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由所述第三终端执行,所述第三终端包括作为不受网络接入节点控制的次要用户操作的认知无线电。
12.一种用于操作认知无线电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第三通信终端处确定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频带上在用的第一链路质量的装置,
其中所述第三通信终端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不同;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链路质量确定所述频带是否可以支持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在所述第三通信终端和第四通信终端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的装置,
其中当预期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引起的干扰对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链路质量的影响是可容许量时,所述频带被确定为能够支持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以及
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频带能够支持所述第二通信链路,自主地从所述第三通信终端向所述第四通信终端在所述频带内进行传输的装置,
其中确定链路质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传输之前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参数,并且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
用于在所述传输之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通信参数的装置;以及
用于通过比较所述传输之前检测到的通信参数和所述传输之后检测到的通信参数来量化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干扰的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中确定链路质量包括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之间在用的调制的盲调制检测来估计所述链路质量。
14.如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参数包括传输功率、数据速率和调制中至少一个。
15.如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响应于量化的干扰超过门限、自主地提高所述第三终端处的频谱效率的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2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表明所述传输造成干扰的消息的装置,其中作为响应采取动作以减小或消除所述干扰的装置,而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仍然在所述频带上相互通信。
17.如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中在控制信道上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接收所述消息。
18.如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中所述消息是从报警服务接收到的。
19.如权利要求16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通过降低传输功率或中断在所述频带上的传输两者之一来采取动作的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2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作为不受网络接入节点控制的次要用户操作的认知无线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2/012,726 US8391881B2 (en) | 2008-02-04 | 2008-02-04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operate a cognitive radio in a crowded collaborative system |
US12/012,726 | 2008-02-04 | ||
PCT/IB2009/000183 WO2009098566A1 (en) | 2008-02-04 | 2009-02-03 | Operating a cognitive radio in a crowded collaborative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11746A CN101911746A (zh) | 2010-12-08 |
CN101911746B true CN101911746B (zh) | 2013-10-09 |
Family
ID=40671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0147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1746B (zh) | 2008-02-04 | 2009-02-03 | 在拥塞的协作系统中操作认知无线电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91881B2 (zh) |
EP (1) | EP2238781B1 (zh) |
CN (1) | CN101911746B (zh) |
WO (1) | WO200909856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81693B2 (en) * | 2008-07-11 | 2014-03-25 | Robert A. Kennedy | Dynamic networking spectrum reuse transceiver |
US8223890B1 (en) * | 2009-10-30 | 2012-07-17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 Asymptotically optimal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software defined radios |
KR101608567B1 (ko) | 2010-11-01 | 2016-04-01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동적 스펙트럼 관리 |
KR20120060272A (ko) * | 2010-12-01 | 2012-06-1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다중 채널 환경에서의 백업 채널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075950B (zh) * | 2011-01-07 | 2013-07-3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Mimo-ofdm认知无线电通信方法 |
KR20130027965A (ko) * | 2011-09-08 | 2013-03-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복수개의 연결들을 포함하는 근거리 통신망에서 간섭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9889459B (zh) * | 2012-05-28 | 2022-04-26 | 索尼公司 | 认知无线电系统及其资源分配设备和方法 |
US9191963B2 (en) * | 2012-06-14 | 2015-11-17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Carrier aggregation apparatus for efficiently utilizing frequency resource of license band and shareable band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
CN103002449B (zh) * | 2012-11-29 | 2015-08-19 |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 一种基于频域的认知无线电协同感知与频谱竞争的方法 |
US9294365B2 (en) * | 2013-05-08 | 2016-03-22 | Vringo, Inc. | Cognitive radio system and cognitive radio carrier device |
US10693725B1 (en) | 2016-11-28 | 2020-06-23 | Barefoot Networks, Inc. | Dynamically reconfiguring data plane of forwarding element to account for operating temperature |
WO2020197452A1 (en) * | 2019-03-26 | 2020-10-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signal quality indications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56365A (zh) * | 2005-10-21 | 2007-05-02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用于频谱感测认知无线电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432306T2 (de) * | 1994-12-07 | 2003-12-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tockholm |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Funkkommuniaktion |
US7299042B2 (en) * | 2004-07-30 | 2007-11-20 | Pulse-Link, Inc. | Common signa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7450947B2 (en) * | 2005-06-21 | 2008-11-11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
WO2007034461A2 (en) | 2005-09-26 | 2007-03-29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Multi-channel wireless systems having dynamic rendezvous channels |
-
2008
- 2008-02-04 US US12/012,726 patent/US839188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2-03 CN CN2009801014776A patent/CN10191174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2-03 WO PCT/IB2009/000183 patent/WO200909856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2-03 EP EP09709235.7A patent/EP2238781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56365A (zh) * | 2005-10-21 | 2007-05-02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用于频谱感测认知无线电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11746A (zh) | 2010-12-08 |
US8391881B2 (en) | 2013-03-05 |
EP2238781A1 (en) | 2010-10-13 |
EP2238781B1 (en) | 2013-07-24 |
US20090197626A1 (en) | 2009-08-06 |
WO2009098566A1 (en) | 2009-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11746B (zh) | 在拥塞的协作系统中操作认知无线电 | |
CN101755394B (zh) | 对等网络中接收机波束成形和让渡阈值调节的技术 | |
EP2174441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use of wan infrastructure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peer-to-peer (p2p) network | |
US10237751B2 (e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 |
US8340044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and maintaining orthogonal connection identifications (CID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CN100414940C (zh) | 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 |
EP3583805B1 (en) | Wake-up signal transmission | |
US8134931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and maintaining orthogonal connection identifications (CID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Kumar et al. | A survey of overlay and underlay paradigms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 |
EP2901645B1 (en) | Method for d2d radiocommunication | |
CN102792752A (zh) | 用户设备载波激活 | |
JP5438831B2 (ja) | 周波数の初期走査の方法、周波数走査制御装置、及び装置 | |
US20180176890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nlicensed band | |
KR20100043227A (ko) | 무선 네트워크들을 위한 직교 접속 식별자들을 생성 및 관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1010207B (zh) | 一种基于量化相关性的跳频方法及装置 | |
CN108233956B (zh) | 天线共存互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1052789A (zh) | 调谐到窄带无线网络中的可用信道 | |
WO2014139072A1 (zh) | D2d发现序列的检测方法、d2d数据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 |
JP2009010543A (ja) | ベースバンド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無線システム | |
CN119769145A (zh) | 用于在高干扰场景中的无线耳塞之间的可靠通信的技术 | |
KR101190712B1 (ko) | 전 채널 간섭세기 측정을 이용한 무선 데이터 간섭 회피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JP5674616B2 (ja)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 |
Chatterjee et al. |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 |
CN108307697A (zh) | 一种无线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JP2010068285A (ja) | 無線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15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Oyj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