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907934B - 可弯折的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弯折的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7934B
CN101907934B CN2009101470450A CN200910147045A CN101907934B CN 101907934 B CN101907934 B CN 101907934B CN 2009101470450 A CN2009101470450 A CN 2009101470450A CN 200910147045 A CN200910147045 A CN 200910147045A CN 101907934 B CN101907934 B CN 101907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olumn
touch device
relative
restric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70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7934A (zh
Inventor
叶英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470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07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07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7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7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7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弯折的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具有前段的第一柱体以及后段的第二柱体,第二柱体枢接于第一柱体而可相对第一柱体在一直立位置与一弯折位置之间转动。触控装置另包含一限制元件,可活动地卡合于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之间,以将触控装置限制于一直立笔型状态作为触控笔且可避免触控笔发生挫曲,或一弯折状态以作为一可携式装置的支架。限制元件另可于触控装置于可携式装置内抽出过程中,受可携式装置壳体内一弹性凸点带动而相对应地脱离限制该第二柱体转动的状态,使触控装置方便设置成弯折状态。

Description

可弯折的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弯折固定,以使可携式装置具有支架功能的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导航系统或整合式的可携式装置,为了输入操作方便,多配备有触控式荧幕,可利用使用者的手指或额外附加的触控笔直接接触荧幕以进行输入或操作。
而配备有触控笔的装置中,通常在装置的一侧会预留一符合触控笔尺寸的容置槽,在不使用触控笔时可将触控笔置入容置槽内以方便收纳。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触控笔(或其他型态的触控装置)通常不具备弯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携式装置除了握持于使用者手上使用外,也有相当多的机会需置放于如桌面的平面上使用。然而,目前可携式装置通常没有配置适当的支架以直立或倾斜摆置于桌面上,或必须另行设计一额外的支架,实有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弯折的触控装置,在部分的触控装置延伸出可携式装置时,触控装置可弯折以作为可携式装置的支架使用,且于全部的触控装置抽出可携式装置时,其又可竖直使用作为触控笔以进行输入或操作,也不会发生挫曲。
本发明揭露一种可弯折的触控装置,其包含有一第一柱体、一第二柱体以及一限制元件。该第二柱体以可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至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一柱体。该限制元件可活动地卡合于该第一柱体以及该第二柱体之间,当该限制元件卡合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二柱体时,该第二柱体被限制于该第一位置,其中该限制元件为一套筒,以可于该第一柱体上活动的方式套设于该第一柱体上,该限制元件并可活动地套合于该第二柱体以卡合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二柱体,或与该第二柱体脱离套合时,该第二柱体可相对该第一柱体枢转至该第二位置。
本发明另揭露一种具有可弯折触控装置的可携式装置,其包含有一壳体以及一触控装置。该壳体具有一容置槽。该触控装置容置于该容置槽,并可自该容置槽内抽离以与该壳体分离,该触控装置包含有一第一柱体、一第二柱体以及一限制元件。该第二柱体以可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至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一柱体。该限制元件可活动地卡合于该第一柱体以及该第二柱体之间,当该限制元件卡合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二柱体时,该第二柱体被限制于该第一位置,其中该限制元件为一套筒,以可在该第一柱体上活动的方式套设于该第一柱体上,该限制元件并可活动地套合于该第二柱体以卡合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二柱体,或与该第二柱体脱离套合时,该第二柱体可相对该第一柱体枢转至该第二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弯折的触控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触控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触控装置第一实施例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可弯折的触控装置作为一可携式装置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可弯折的触控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触控装置第二实施例受可携式装置的弹性凸点推动以释锁的示意图;
图7为触控装置第二实施例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可弯折的触控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触控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触控装置第三实施例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第三实施例中,第一柱体的示意图;
图12为第三实施例的旋转座的示意图;
图13为第三实施例的旋转座与第一柱体其中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4为第三实施例的旋转座与第一柱体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可弯折的触控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3、5、7        触控装置     2                壳体
11、31、51、71    第一柱体     12、32、52、72   第二柱体
13、33、73        限制元件     14               内座
15                外座         16               抵块
17、55、75        第一弹簧     18               第二弹簧
19、39、59        枢接柱       21               容置槽
22、42            弹性凸点     34               扭簧
38                连接点       50、111          触控端
53、74            旋转座       54               卡合块
100               可携式装置   121、141、521、  枢接孔
                               532
122               抵靠部       132              突出部
311               卡合部       511              长槽
512               段差部       513              第一卡点组
514               第二卡点组   531              滑槽
533               第一卡孔组   534              第二卡孔组
541             T型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揭露的可弯折的触控装置1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触控装置1可为可携式装置如移动电话(mobile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DA)、智慧型手机(smart phone)、导航系统(PND)、全球定位系统装置(GPS)或整合式的小型携带型电子装置所使用的触控笔或其他形式的触控元件,这些可携式装置具有触控式荧幕,利用触控装置1可直接在触控式荧幕上进行操作。
触控装置1包含有一第一柱体11以及一第二柱体12,其中第二柱体12枢接于第一柱体11上,因此可相对第一柱体11转动而呈直立状或弯折状。请一并参考图2,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于直立状的剖视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柱体11包含一内座14以及一外座15,其皆为中空的柱体,而外座15具有一触控端111,为尖型笔头,可方便对触控荧幕进行点选与控制。内座14安装于外座15内,其一端具有枢接孔141,第二柱体12相对第一柱体11的一端也具有枢接孔121,通过枢接柱19穿过枢接孔141以及枢接孔121,使第二柱体12可相对第一柱体12枢转。触控装置1另包含一限制元件13,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一套筒,限制元件13套合于第一柱体11的内座14外,并可相对第一柱体11的内座14移动。通过一第二弹簧18套于内座14外,并连接于限制元件13与外座15之间,当限制元件13在第一柱体11上移动时,限制元件13与第一柱体11会压缩第二弹簧18使第二弹簧18具有弹性偏压力。
在图2中,第二柱体12相对第一柱体11位于一直立位置,因此触控装置1呈一直线笔型,可作一般触控笔使用。在图2的状态中,套合于第一柱体11的限制元件13也套合于第二柱体12与第一柱体11枢接的一端,因此限制元件13可卡合第一柱体11以及第二柱体12,使第二柱体12无法相对第一柱体11枢转,以将第二柱体12限制在该直立位置。此外,限制元件13具有一突出部132,在套合于第二柱体12的枢接端时,突出部132可抵靠于第二柱体12上的抵靠部122,使限制元件13不会相对第一柱体11过度向外滑出。
触控装置1的第二柱体12可相对第一柱体11由图2的该直立位置沿逆时钟(CCW)方向转动至如图3的一弯折位置。当全部的触控装置1于一可携式装置的壳体2的容置槽21内时,其是呈如图2所述的直线笔型。如图3所示,部分的触控装置1抽出于容置槽21外时,换言之,当触控装置1沿N方向的相反方向自该可携式装置的容置槽21内抽离时,容置槽21内的一弹性凸点22会推动限制元件13的突出部132向N方向相对第一柱体11移动,直到限制元件13与第二柱体12脱离套合时,第二柱体12不再受到限制元件13的限制,而可相对第一柱体11枢转至如图3所示的该弯折位置。同时连接于限制元件13与第一柱体11之间的第二弹簧18受到压缩而具有将限制元件13向第二柱体12方向推的弹性偏压力。由于第二柱体12此时与第一柱体11相对处于弯折的位置,因此第二弹簧18会将限制元件13推至仅抵靠于第二柱体12的侧面,此时限制元件13套合第一柱体11,并可进一步将第二柱体12限制于如图3所示的弯折位置。
请参考图4,图4为触控装置1作为可携式装置100的支架的示意图。此时触控装置1已弯折呈一L型,且其第一柱体11仍位于可携式装置100的容置槽21内,其第二柱体12则弯折伸出容置槽21,并且触控装置1的第一柱体11再多伸出部分于容置槽21外,而限制元件13脱离弹性凸点22并抵住第二柱体12的枢接端,因此可以将可携式装置100维持于如图4所示的直立或倾斜直立的位置,方便使用者将可携式装置100放于平面上使用。
请继续参考图2以及图3。触控装置1另包含一抵块16以及一第一弹簧17,抵块16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柱体11的内座14,第一弹簧17则设置于内座14的中空内部,并连接于抵块16以及第一柱体11之间。抵块16可在第二柱体12位于图2的直立位置或图3的弯折位置时,通过第一弹簧17的弹性偏压力,抵靠第二柱体12的枢接端,以同样发挥将第二柱体12维持在图2的直立位置或图3的弯折位置的作用,并赋予触控装置1在直线笔型与弯折L型两状态之间变换时,推动第二柱体12自动定位至直立位置或弯折位置的功能,增加使用上的细致感。
请参考图5、图6以及图7。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3于直线笔型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触控装置3受可携式装置的弹性凸点42推动以释锁的示意图,图7为触控装置3于弯折L型状态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3包含有一第一柱体31以及一第二柱体32,第二柱体32通过枢接柱39枢接于第一柱体31,且可在如图5、图6的直立位置以及图7的弯折位置间转动。触控装置3另包含一卡勾状的限制元件33,固定于第二柱体32的连接点38上。在触控装置3设置于直立笔型状态时,限制元件33会卡合于第一柱体31上一卡合部311(在本实施例中,其为一穿过第一柱体31壁面的穿孔),此时第二柱体32受到限制元件33的限制而无法相对第一柱体31转动,因此触控装置3呈一直线笔型,可作一般触控笔使用。
当将触控装置3抽出可携式装置的容置槽(图上未显示)时,容置槽上的弹性凸点42通过卡合部311的穿孔而将限制元件33推出卡合部311,如图6所示。由于本实施例的限制元件33为一可挠性的薄型弹片卡勾(clipspring),其长度固定而可在图5的状态中限制第二柱体32的动作。而在图7中,限制元件33可在侧向受力而弯曲变形,因此可允许第二柱体32相对第一柱体31转动至弯折位置,在仅有第二柱体32延伸出可携式装置时,提供支架的功能。而卡勾状的限制元件33也可通过一设置于连接点38处的扭簧34而固定于第二柱体32上。在触控装置3设置于直立笔型状态时,限制元件33因扭簧34弹力之故会卡合于第一柱体31上一卡合部311。因此,限制元件33可达成如上述与弹性凸点42及第二柱体32间的相互运动,同样可提供支架的功能。
请参考图8、图9以及图10。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装置5的分解示意图,图9为触控装置5于直线笔型状态的示意图,图10为触控装置5于弯折L型状态的示意图。触控装置5包含有一触控端50、一第一柱体51、一第二柱体52、一旋转座53、一卡合块54以及一第一弹簧55,其中第二柱体52通过旋转座53以及卡合块54枢接于第一柱体51上,因此可相对第一柱体51转动而呈直立状或弯折状。请一并参考图9,第一柱体51为中空柱状,第一弹簧55设置于第一柱体51内,其连接第一柱体51以及卡合块54。旋转座53结合卡合块54(卡合块54设置于旋转座53的滑槽531内,且可在滑槽531内小幅度移动)而设置于第一柱体51一端,且可相对第一柱体51沿R方向(或相反方向)转动。旋转座53的一端具有枢接孔532,第二柱体52相对旋转座53的一端也具有枢接孔521,通过枢接柱59穿过枢接孔532以及枢接孔521,使第二柱体52可相对旋转座53沿CCW方向(或相反方向)枢转,而第二柱体52也可带动旋转座53以及卡合块54沿着R方向(或相反方向)相对第一柱体51转动。
当触控装置5位于如图9所示的直线笔型状态时,枢接于旋转座53的第二柱体52相对第一柱体51位于一直立位置,由于第二柱体52会受到卡合块54的抵靠,且卡合块54此时因抵靠于第一柱体51内壁的段差部512,无法进行横向L方向的移动,仅能在第一柱体51上沿R方向转动,因此第二柱体52可有效被卡合块54抵住而无法沿CCW方向相对旋转座53转动。因此旋转座53以及卡合块54所构成触控装置5的限制元件可卡合第一柱体51以及第二柱体52,使第二柱体52无法相对第一柱体51沿CCW方向(或相反方向)枢转,以将第二柱体12限制在该直立位置。
当第二柱体52带动旋转座53以及卡合块54沿着R方向(或相反方向)相对第一柱体51转动,直到卡合块54的一T型端541对齐第一柱体51中空部位的一长槽511时,卡合块54可于图9中相对第一柱体51进行横向L方向的移动,因此可受到第二柱体52沿CCW方向转动的推挤而延伸于长槽511内,而第二柱体52则可相对第一柱体51枢转至如图10所示的该弯折位置。同时连接于卡合块54与触控端50之间的第一弹簧55受到压缩而具有将卡合块54向第二柱体52方向推的弹性偏压力。由于第二柱体52此时与旋转座53相对处于弯折的位置,因此第一弹簧55会将卡合块54推至抵靠于第二柱体52的侧面,可进一步将第二柱体52限制于如图10所示的弯折位置。
请参考图11至图14。图11为第一柱体51的示意图,其以半透明的方式显示内部结构,图12为旋转座53的示意图,图13为第三实施例的旋转座53与第一柱体51其中一状态的示意图,图14为第三实施例的旋转座53与第一柱体51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当第三实施例的触控装置5的第二柱体52相对第一柱体51沿R方向旋转时,第一柱体51以及旋转座53分别具有相对应的卡合部,使第二柱体52每相对第一柱体51(或第一柱体51相对第二柱体52)转动九十度时,进行卡合限位。如图11所示,第一柱体51面对旋转座53的内壁面上具有一第一卡点组513以及一第二卡点组514,第一卡点组513突出于第一柱体51内壁相对面,第二卡点组514突出于第一柱体51内壁相对面,且第一卡点组513的延伸线C与第二卡点组514的延伸线D彼此垂直。如图12所示,旋转座53相对第一柱体51的外壁面则具有一第一卡孔组533以及一第二卡孔组534,第一卡孔组533位于旋转座53外壁相对面,第二卡孔组534位于旋转座53外壁相对面,且第一卡孔组533的延伸线A与第二卡孔组534的延伸线B彼此平行。当旋转座53设置在第一柱体51内时,第一卡点组513以及第一卡孔组533共同位于空间中一第一截面上,第二卡点组514以及第二卡孔组534共同位于空间中一第二截面上,由图上可看出,第一截面以及第二截面为沿着触控装置5的轴向具有相异位置的截面。
请参考图13以及图14。当第一柱体51相对第二柱体52转动至图13的状态时,第一卡点组513与第一卡孔组533卡合,延伸线A与延伸线C重叠(而延伸线B与延伸线D则彼此垂直),触控装置5的两柱体51、52彼此间的相对转动产生一限位作用,此时触控装置5被限制在该直立位置(即直线笔型状态)。当第一柱体51相对第二柱体52继续转动至图14的状态时,第二卡点组514与第二卡孔组534卡合(此时第一卡点组513与第一卡孔组533脱离卡合),延伸线B与延伸线D重叠(而延伸线A与延伸线C则彼此垂直),触控装置5的两柱体51、52彼此间的相对转动也产生一限位作用,此时触控装置5可折弯做为支架使用,而卡合块54的长槽511,令卡合块54可在图9中相对长槽511,令卡合块54可在图9中相对第一柱体51进行横向L方向的移动,因此可受到第二柱体52沿CCW方向转动的推挤而延伸于长槽511内。通过卡孔组533、534以及卡点组513、514的特殊位置的配合,当第一柱体51相对第二柱体52转动时,每转动九十度,其中一卡孔组会与相对应在同一截面上的卡点组卡合,并且两组卡孔卡点组依序反复卡合,使第一柱体51以及第二柱体52之间的转动每九十度产生限位的效果,增加使用的功能性。而每当卡孔与卡点组合或分离时,同时会产生一卡合反馈感(click-point feedback),以让使用者明确知道此时第一柱体51与第二柱体52间转动的相对位置,而提醒使用者在此情况下是否可弯折触控装置5,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请参考图15,图1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7的分解示意图。触控装置7包含有一第一柱体71、一第二柱体72以及一限制元件73,其中第二柱体72通过旋转座74枢接于第一柱体71上,因此可相对第一柱体71转动而呈直立状或弯折状。限制元件73为一套筒,于一般触控笔使用状态,限制元件73套合于第二于第二柱体72,并可移动地套合于旋转座74与第一柱体71的枢接端或与其脱离套合。在第二柱体72与旋转座74之间连接一第一弹簧75,当限制元件73套合于旋转座74与第一柱体71的枢接端时,第二柱体72无法相对第一柱体71转动而被限制于直立位置。当沿着N方向拉动限制元件73以及第二柱体72时,限制元件73脱离与旋转座74以及第一柱体71的枢接端的套合状态,使第二柱体72可相对第一柱体71转动至弯折位置。同时连接于旋转座74与第二柱体72之间的第一弹簧75被拉长而具有回复偏压力,可于第二柱体72相对第一柱体71再次枢转至直立位置时,带动第二柱体72以及限制元件73沿N方向的相反方向向第一柱体71移动,使限制元件73再次套合于旋转座74与第一柱体71的枢接端。
本发明所揭露的可弯折的触控装置具有前段的第一柱体以及后段的第二柱体,第二柱体枢接于第一柱体而可相对第一柱体在一直立位置与一弯折位置之间转动。触控装置另包含一限制元件,可活动地卡合于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之间,以将触控装置限制于一直立笔型状态作为触控笔且可避免触控笔发生挫曲,或一弯折状态以作为一可携式装置的支架。限制元件另可于触控装置于可携式装置内抽出过程中受可携式装置壳体内一弹性凸点带动而相对应地脱离限制该第二柱体转动的状态,使触控装置方便设置成弯折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22)

1.一种可弯折的触控装置,其包含有:
第一柱体;
第二柱体,以可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至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一柱体;以及
限制元件,可活动地卡合于该第一柱体以及该第二柱体之间,当该限制元件卡合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二柱体时,该第二柱体被限制于该第一位置,其中该限制元件为一套筒,以可于该第一柱体上活动的方式套设于该第一柱体上,该限制元件并可活动地套合于该第二柱体以卡合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二柱体,或与该第二柱体脱离套合时,该第二柱体可相对该第一柱体枢转至该第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另包含一弹性件,连接于该限制元件以及该第一柱体之间,当该限制元件与该第二柱体脱离套合时,该弹性件处于一压缩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限制元件具有一突出部,当该触控装置于一可携式装置的一容置槽内移动时,其中该容置槽另具有一弹性凸点,该突出部可被该弹性凸点推动而带动该限制元件相对该第一柱体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二柱体具有一抵靠部,该限制元件套合于该第二柱体,且抵靠于该抵靠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限制元件包含一旋转座,该第二柱体以可沿一第一方向相对该旋转座转动的方式枢接于该旋转座,该旋转座以可沿一第二方向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柱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限制元件另包含一卡合块,该旋转座具有一滑槽,该卡合块设置于该滑槽内以抵靠该第二柱体,将该第二柱体限制于该第一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卡合块具有一T型端,该第一柱体具有一长槽,当该旋转座沿该第二方向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至该T型端对齐该长槽时,该第二柱体可沿该第一方向相对该旋转座转动,该卡合块于该滑槽内滑动,以令该T型端卡合于该长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另包含一弹性件,连接于该卡合块以及该第一柱体之间,当该第二柱体沿该第一方向相对该旋转座转动,以推动该卡合块于该滑槽内滑动并卡合于该长槽时,该弹性件处于一压缩状态。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旋转座相对该第一柱体的壁面具有一第一卡孔以及一第二卡孔,该第一柱体相对该旋转座的壁面分别具有对应该第一卡孔以及该第二卡孔位置的第一卡点以及第二卡点,当该旋转座相对该第一柱体沿该第二方向转动时,该第一卡点与该第一卡孔卡合或该第二卡点与该第二卡孔卡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旋转座设置于该第一柱体内时,在空间中具有一第一截面以及一第二截面,该第一卡孔以及该第一卡点位于该第一截面上,该第二卡孔以及该第二卡点位于该第二截面上,在该旋转座相对该第一柱体每转动九十度时,该第一卡点以及该第二卡点分别与该第一卡孔以及该第二卡孔依序卡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当该第二柱体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触控装置形成一直线笔型;当该第二柱体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触控装置形成一L型。
12.一种具有可弯折触控装置的可携式装置,其包含有:
壳体,具有一容置槽;以及
触控装置,容置于该容置槽,并可自该容置槽内抽离以与该壳体分离,该触控装置包含有:
第一柱体;
第二柱体,以可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至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一柱体;以及
限制元件,可活动地卡合于该第一柱体以及该第二柱体之间,当该限制元件卡合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二柱体时,该第二柱体被限制于该第一位置,其中该限制元件为一套筒,以可在该第一柱体上活动的方式套设于该第一柱体上,该限制元件并可活动地套合于该第二柱体以卡合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二柱体,或与该第二柱体脱离套合时,该第二柱体可相对该第一柱体枢转至该第二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另包含一弹性件,连接于该限制元件以及该第一柱体之间,当该限制元件与该第二柱体脱离套合时,该弹性件处于一压缩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中该限制元件具有一突出部,该容置槽具有一弹性凸点,当该触控装置在该容置槽内移动时,该突出部被该弹性凸点推动而带动该限制元件相对该第一柱体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中该第二柱体具有一抵靠部,该限制元件套合于该第二柱体,且抵靠于该抵靠部。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中该限制元件包含一旋转座,该第二柱体以可沿一第一方向相对该旋转座转动的方式枢接于该旋转座,该旋转座以可沿一第二方向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柱体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中该限制元件另包含一卡合块,该旋转座具有一滑槽,该卡合块设置于该滑槽内以抵靠该第二柱体,将该第二柱体限制于该第一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中该卡合块具有一T型端,该第一柱体具有一长槽,当该旋转座沿该第二方向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至该T型端对齐该长槽时,该第二柱体可沿该第一方向相对该旋转座转动,该卡合块于该滑槽内滑动,以令该T型端卡合于该长槽。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另包含一弹性件,连接于该卡合块以及该第一柱体之间,当该第二柱体沿该第一方向相对该旋转座转动,以推动该卡合块在该滑槽内滑动并卡合于该长槽时,该弹性件处于一压缩状态。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中当该第二柱体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触控装置形成一直线笔型。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中当该第二柱体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触控装置形成一L型而具有支撑该可携式装置的功能。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携式装置,其中该触控装置为一触控笔,且该可携式装置可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智慧型手机、导航系统或全球定位系统装置。
CN2009101470450A 2009-06-08 2009-06-08 可弯折的触控装置 Active CN101907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70450A CN101907934B (zh) 2009-06-08 2009-06-08 可弯折的触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70450A CN101907934B (zh) 2009-06-08 2009-06-08 可弯折的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7934A CN101907934A (zh) 2010-12-08
CN101907934B true CN101907934B (zh) 2013-04-03

Family

ID=43263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70450A Active CN101907934B (zh) 2009-06-08 2009-06-08 可弯折的触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079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89687A1 (zh) * 2013-12-18 2015-06-25 刘保伸 多功能数位触控器结构
CN110693530B (zh) * 2019-10-28 2025-07-01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诊断设备及其ivus探头连接器
CN113190128B (zh) * 2021-03-26 2023-06-06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触控笔
CN113190127B (zh) * 2021-03-26 2023-07-18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触控笔
CN115037014A (zh) * 2022-07-12 2022-09-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座、触控笔及触控笔组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7083A (zh) * 2003-11-13 2005-05-18 上海中策工贸有限公司 多功能读写器笔
CN1979393A (zh) * 2005-12-02 2007-06-13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装置及其触控笔
CN201084120Y (zh) * 2007-09-20 2008-07-0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装置的可折叠式的触控笔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7083A (zh) * 2003-11-13 2005-05-18 上海中策工贸有限公司 多功能读写器笔
CN1979393A (zh) * 2005-12-02 2007-06-13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装置及其触控笔
CN201084120Y (zh) * 2007-09-20 2008-07-0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装置的可折叠式的触控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7934A (zh) 201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2813B2 (en) Bendable stylus
CN106979221B (zh) 枢转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01907934B (zh) 可弯折的触控装置
US8493369B2 (en) Foldable stylus and pen with protective housing
TWI329252B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062089A1 (en) Display device
TW200903222A (en) Overturning cover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336827B (en) Overturning cover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118932B (zh) 具有手写输入功能的电子设备及其手写笔固定结构
CN110597403B (zh) 输入装置
EP2378387A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nge with two parallel axes
CN113141427B (zh)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US20170220075A1 (en)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Rotatable Display Member
US11216042B2 (en) Computing devices with a kickstand
US8547362B2 (en) Stylus
US10690285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009409A1 (en) Multi-functional stylus for touch devices
US8325163B2 (en) Stylus
CN102256462A (zh) 可携式电子系统
EP2395411A2 (en) Computer system and docking station thereof
CN201851848U (zh) 支撑装置及键盘
US20080047105A1 (en) Hinge unit
CN101345779B (zh) 翻盖机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01340792A (zh) 翻盖机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TWM368242U (en) Foldable handheld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