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5865A - 一种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制合成气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制合成气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05865A CN101905865A CN2009100865496A CN200910086549A CN101905865A CN 101905865 A CN101905865 A CN 101905865A CN 2009100865496 A CN2009100865496 A CN 2009100865496A CN 200910086549 A CN200910086549 A CN 200910086549A CN 101905865 A CN101905865 A CN 1019058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methane
- beds
- carbonic acid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407 refor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5000011089 carb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5000009508 confectionery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6004 Quartz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590 oxid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057 reform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376 reac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87 bubb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555 catalytic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32 reaction spe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1 re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53 supple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takes place Chemical compound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5 wor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And Processes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转化制合成气的方法,将催化剂装入无温度梯度绝热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中;加温至反应温度800℃;含有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气分别或混合通过气体通道进入反应器,通过催化剂床层,部分甲烷和二氧化碳吸热重整为合成气;同时或催化剂床层温度开始低于加热温度时,将氧气或空气通过气体分布器加入催化剂床层,在催化剂床层中,未与二氧化碳吸热重整的甲烷和氧气或空气氧化为合成气;气体总空速20000L/h.Kg催化剂,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摩尔比为10∶4∶3;本发明在反应中催化剂床层温度梯度较小,降低了可能因反应器过热或过冷段存在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转化制合成气的方法,也为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提供了一种化工利用途径,属于合成气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上,成熟的天然气制合成气技术都是使用纯净的天然气进行化工转化。但随着气田开采力度的增大,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也越来越高,开采天然气,就会伴随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且分离天然气与二氧化碳,需要很高的装置投资和操作费用。若能直接利用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气进行天然气-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不但能省去高额的分离费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大大降低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因而天然气的复合反应制合成气也越来越引起重视(Vasant R.Choudhary.et al.,Applied Energy,83(2006)1024-1032;Mariana M.V.M.Souza et al.,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 255(2003)83-92;Yongjon He,et al.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13(2004)167-17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以下均以甲烷代替天然气。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的强吸热反应与甲烷部分氧化放热反应耦合更具有节能的优势,该工艺还有反应空速大,装置规模和投资小的优势,另外,该工艺制得的合成气中H2/CO比例介于1~2,合成下游产品的种类更广泛。
采用传统的固定床反应器,甲烷、二氧化碳、氧气混和气进入催化剂床层反应。但由于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速度快,而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因此两个反应在速度上无法匹配,就会造成催化剂床层上方的入口段主要发生甲烷与氧气的氧化反应,从而使催化剂床层上端出现热点,温度高时可达1100℃,过高的温度会造成催化剂烧结,反应器损毁(宫立倩,燃料化学学报,33(2),2005),甚至会造成更大的危险。而沿催化剂床层轴向继续向下,则会以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为主,强吸热反应会使床层的温度过低,低温限制了重整反应有效进行。由此可见,使用传统的固定床反应器,无法真正达到两个反应能量耦合利用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无温度梯度的绝热固定床反应器,通过向含有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中添加氧气或空气的方式,提高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在反应运行中,催化剂床层不会出现过热和过冷段,确保催化剂有效、稳定的运行。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将催化剂装入无温度梯度绝热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中;加温至反应温度800℃;含有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气通过气体通道进入反应器,通过催化剂床层,部分甲烷和二氧化碳吸热重整为合成气;同时或当催化剂床层温度开始低于加热温度时,将氧气或空气通过插入催化剂床层的气体分布器加入催化剂床层,在催化剂床层中,未与二氧化碳吸热重整的甲烷和氧气或空气氧化为合成气;
气体总空速20000L/h.Kg催化剂,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摩尔比为10∶4∶3,催化剂使用的是申请号:200810117478.7,名称《一种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备合成气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中的催化剂。
上述含有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制合成气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甲烷与二氧化碳分别进入反应器,混和均匀后通过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氧气或空气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开始后,即催化剂床层温度开始低于加热温度时,从分布器进入催化剂床层,沿着催化剂床层,同时进行甲烷-二氧化碳重整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生产合成气。
2.甲烷与二氧化碳预先混和后进入反应器,通过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氧气或空气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开始后,即催化剂床层温度开始低于加热温度时,从分布器进入催化剂床层,沿着催化剂床层,同时进行甲烷-二氧化碳重整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生产合成气。
3.甲烷与二氧化碳分别进入反应器,氧气(或空气)同时从分布器进入催化剂床层,沿着催化剂床层,同时进行甲烷-二氧化碳重整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生产合成气。
4.甲烷与二氧化碳预先混和后进入反应器,氧气(或空气)同时从分布器进入催化剂床层,沿着催化剂床层,同时进行甲烷-二氧化碳重整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生产合成气。
本发明实质上提供了一种含有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制合成气的方法,当原料气中二氧化碳与甲烷的比例低于重整条件,即二氧化碳与甲烷的摩尔比低于1∶1时,也就是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的摩尔含量在0~50%范围之间时,需要补充氧化性气体,达到充分利用甲烷的目的,本发明选用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分别或预先混和后进入反应器,通过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反应是一个强吸热反应,吸热量为246KJ/mol;氧气(或空气)从分布器进入催化剂床层,沿催化剂床层的轴向和径向均匀释放氧气,发生甲烷与氧气的氧化反应,包括:甲烷与氧气的完全氧化反应,放热量为191KJ/mol;甲烷与氧气的部分氧化反应,放热量为35.7KJ/mol。这种气体混和方式,保证了沿着催化剂床层,能同时进行甲烷-二氧化碳重整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生产合成气,实现了热量耦合的效果,从而避免了催化剂床层出现过热段和过冷段,降低了反应中存在的风险,保障了反应顺利进行。本发明也为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提供了一条化工利用的途径。
采用无温度梯度的绝热固定床反应器,其中,甲烷与二氧化碳可以分别或者混和方式进入催化剂床层,氧气由插入催化剂床层的多孔气体分布器均匀进入催化剂床层,沿着催化剂床层轴向,同时发生甲烷-二氧化碳重整与甲烷部分氧化过程,即,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同时发生,互相利用对方的反应热,从而达到了真正的热量耦合的目的。同时,气体分布器采用多孔陶瓷材料或多孔金属材质,不但解决了以往分布器的材质耐热性差的问题,也解决了以往分布器的氧气分散不均匀问题。多孔陶瓷或多孔金属的耐热温度可达到1200℃,且具有相对均匀分布的微孔(气孔率最高可达90%以上),能使氧气沿催化剂床层的轴向和径向均匀扩散,保证了催化剂床层各个位置均匀进行两个反应。
本发明为固定床反应器设计提供了一种气体混和方式,即在现行的固定床反应器基础上,添加一个气体分布器,需要的投资较小,即可实现反应中催化剂床层温度梯度较小,降低了可能因反应器过热或过冷段存在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无温度梯度的绝热固定床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体通道a 2、气体通道b 3、气体通道c 4、石英砂层5、气体分布器6、催化剂床7、上可调节套筒8、进气花板9、套筒花板10、下可调节套筒11、热电偶套筒12、管状外筒13、产品气通道
图2实施例1温度分布曲线图。
图3实施例2温度分布曲线图。
图4实施例3温度分布曲线图。
图5实施例4温度分布曲线图。
图6实施例5温度分布曲线图。
图7实施例6温度分布曲线图。
图8实施例7温度分布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的无温度梯度绝热固定床反应器见图1,反应器是由管状外筒12、气体通道a1、气体通道b2、气体通道c3、石英砂层4、气体分布器5、催化剂床6、上可调节套筒7、进气花板8、出气花板9、下可调节套筒10、热电偶套筒11、产品气通道13组成;气体通道a1和气体通道b2,顶端有气体通道3位于管状外筒12的管壁上端,产品气通道13位于管状外筒12的管壁下端,带有孔的圆盘形进气花板8水平向位于管状外筒12的上中部,带有孔的圆盘形出气花板9水平向位于管状外筒12的下中部,上下两个圆盘形成的空间,上部为石英砂层4,下部为催化剂床6,上可调节套筒7下端与进气花板8中心圆孔连接,下可调节套筒10上端与出气花板9上的圆孔连接,带有孔的气体分布器5位于催化剂床6的中心,气体通道c3插入上可调节套筒7,穿过进气花板8中心圆孔,下端与气体分布器5连通,热电偶套筒11插入下可调节套筒10穿过出气花板9上的圆孔、催化剂床,端部至石英砂层。
催化剂使用的是申请号:200810117478.7,名称《一种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备合成气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中的催化剂。
甲烷和二氧化碳分别或混和进入气体通道a1或气体通道b2;氧气进入气体通道c3,然后通过插入催化剂床层的气体分布器5均匀地进入催化剂床6层。几种气体同时或分别进入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开始反应。产生的产品气体通过反应器的产品气通道13流出;拉动热电偶套筒11中的热电偶测定催化剂床层各点的温度。
实施例1
称取7克催化剂装入无温度梯度绝热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结构如图1所示,催化剂床层高6cm。催化剂先用氢气还原,还原结束后,床层被加热到800℃,达到反应温度。反应气体预先混合好,气体总空速20000L/h.Kg催化剂,混和气组成:甲烷∶二氧化碳∶氧气摩尔比为10∶4∶3,即含30%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添加部分氧气或空气的转化利用。混和气从气体通道a进入反应器,通过催化剂床层开始反应,拉动热电偶套管中的热电偶,由上至下测量催化剂床层每0.5厘米的温度,再由下至上按同样的方式测定催化剂床层温度,得到的温度分布曲线如图2.床层顶端的温度T1为1016℃,向下0.5厘米T2的温度为1023℃,测量到1.5厘米时,床层温度T4为800℃,与加热温度相同,继续向下,在床层3厘米处温度T7达到657℃,继续向下,温度慢慢回升到加热温度。得到的反应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含30%二氧化碳的天然气转化情况
产物分析中,未检测到氧气的存在,可见氧气已经完全参加了反应。从1表中产物指标看,该反应方式能够达到含二氧化碳30%的天然气利用的目的,只是催化剂床层出现了过热的温度段和过冷的温度段,会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称取7克催化剂装入无温度梯度绝热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结构如图1所示,催化剂床层高6cm。催化剂先用氢气还原,还原结束后,床层被加热到800℃,达到反应温度。甲烷、二氧化碳、氧气分别从气体通道a、b、c进入反应器,气体总空速20000L/h.Kg催化剂,气体比例:甲烷∶二氧化碳∶氧气的摩尔比为10∶4∶3,即含30%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添加部分氧气转化利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分别从通道1、2进入反应器,在催化剂床层上端的石英砂层分散混和后通过催化剂床层开始反应,拉动热电偶套管中的热电偶,发现床层温度开始降低时,即可通入氧气,氧气从气体通道c进入反应器,从多孔陶瓷分布器中分散进入催化剂床层。拉动热电偶套管中的热电偶,由上至下测量催化剂床层每0.5厘米的温度,再由下至上按同样的方式测定催化剂床层温度,得到的温度分布曲线如图3.床层顶端T1温度达到792℃,略低于加热温度,继续测量,催化剂床层的各段相差不大,没有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温度点。得到的反应指标如表2所示:
表2.含30%二氧化碳的天然气转化情况
产物分析中,未检测到氧气的存在,可见氧气已经完全参加了反应。从2表中产物指标看,该反应方式能够达到含二氧化碳30%的天然气利用的目的,且床层未出现过冷或过热现象,确保催化剂安全稳定运行。
实施例3
称取7克催化剂装入无温度梯度绝热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结构如图1所示,催化剂床层高6cm。催化剂先用氢气还原,还原结束后,床层被加热到800℃,达到反应温度。甲烷、二氧化碳、氧气分别从I1、I2、I3通道进入反应器,气体总空速20000L/h.Kg催化剂,气体比例:甲烷∶二氧化碳∶氧气摩尔比为10∶4∶3,即含30%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添加部分氧气的转化利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分别从通道1、2进入反应器,在催化剂床层上端的石英砂层分散混和后进入催化剂床层,氧气同时从通道3进入反应器,从多孔陶瓷分布器中分散进入催化剂床层。拉动热电偶套管中的热电偶,由上至下测量催化剂床层每0.5厘米的温度,再由下至上按同样的方式测定催化剂床层温度,得到的温度分布曲线如图4.床层顶端T1温度达到802℃,略高于加热温度,因为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速度比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快。继续测量,催化剂床层的各段相差不大,没有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温度点。得到的反应指标如表2所示:
表3.含30%二氧化碳的天然气转化情况
产物分析中,未检测到氧气的存在,可见氧气已经完全参加了反应。从3表中产物指标看,该反应方式能够达到含二氧化碳30%的天然气利用的目的,且床层未出现过冷或过热段,确保催化剂安全稳定运行。
实施例4
称取7克催化剂装入无温度梯度绝热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结构如图1所示,催化剂床层高6em。催化剂先用氢气还原,还原结束后,床层被加热到800℃,达到反应温度。甲烷、二氧化碳预先混合好,从通道1进入反应器,氧气从通道3进入反应器,通过多孔陶瓷气体分布器进入催化剂床层。反应气体总空速20000L/h.Kg催化剂,各气体比例:甲烷∶二氧化碳∶氧气摩尔比为10∶4∶3,即含30%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添加部分氧气的转化利用。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混和气从I1通道进入反应器,通过催化剂床层开始反应,拉动热电偶套管中的热电偶,发现床层温度出现降低时,即可通入氧气。拉动热电偶套管中的热电偶,由上至下测量催化剂床层每0.5厘米的温度,再由下至上按同样的方式测定催化剂床层温度,得到的温度分布曲线如图5.床层顶端的温度T1为799℃,略低于加热温度,继续测量,催化剂床层的各段相差不大,没有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温度点。得到的反应指标如表4所示:
表4.含30%二氧化碳的天然气转化情况
产物分析中,未检测到氧气的存在,可见氧气已经完全参加了反应。从4表中产物指标看,该反应方式能够达到含二氧化碳30%的天然气利用的目的,且床层未出现过冷或过热段,确保催化剂安全稳定运行。
实施例5
称取7克催化剂装入无温度梯度绝热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结构如图1所示,催化剂床层高6cm。催化剂先用氢气还原,还原结束后,床层被加热到800℃,达到反应温度。甲烷、二氧化碳预先混合好,从通道1进入反应器,氧气从通道3进入反应器。反应气体总空速20000L/h.Kg催化剂,各气体比例:甲烷∶二氧化碳∶氧气摩尔比为10∶4∶3,即含30%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添加部分氧气的转化利用。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混和气从I1通道进入反应器,通过石英砂分散后进入催化剂床层,氧气同时从多孔陶瓷气体分布器进入催化剂床层。拉动热电偶套管中的热电偶,由上至下测量催化剂床层每0.5厘米的温度,再由下至上按同样的方式测定催化剂床层温度,得到的温度分布曲线如图6.床层顶端的温度T1为809℃,略高于加热温度,继续测量,催化剂床层的各段相差不大,没有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温度点。得到的反应指标如表5所示:
表5.含30%二氧化碳的天然气转化情况
产物分析中,未检测到氧气的存在,可见氧气已经完全参加了反应。从5表中产物指标看,该反应方式能够达到含二氧化碳30%的天然气利用的目的,且床层未出现过冷或过热段,确保催化剂安全稳定运行。
实施例6
称取7克催化剂装入无温度梯度绝热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结构如图1所示,催化剂床层高5cm。催化剂先用氢气还原,还原结束后,床层被加热到800℃,达到反应温度。甲烷、二氧化碳预先混合好,从通道1进入反应器,空气从通道3进入反应器,通过多孔陶瓷气体分布器进入催化剂床层。反应气体总空速20080L/h.Kg催化剂,各气体比例:甲烷∶二氧化碳∶按氧气量计的空气,摩尔比为10∶4∶3,即含30%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添加部分空气的转化利用。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混和气从I1通道进入反应器,通过催化剂床层开始反应,拉动热电偶套管中的热电偶,发现床层温度出现降低时,即可通入空气。拉动热电偶套管中的热电偶,由上至下测量催化剂床层每0.5厘米的温度,再由下至上按同样的方式测定催化剂床层温度,得到的温度分布曲线如图7.床层顶端的温度T1为798℃,略低于加热温度,继续测量,催化剂床层的各段相差不大,没有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温度点。得到的反应指标如表6所示:
表6.含30%二氧化碳的天然气转化情况
产物分析中,未检测到氧气的存在,可见氧气已经完全参加了反应。从6表中产物指标看,该反应方式能够达到含二氧化碳30%的天然气利用的目的,且床层未出现过冷或过热段,确保催化剂安全稳定运行。
实施例7
称取7克催化剂装入无温度梯度绝热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结构如图1所示,催化剂床层高6cm。催化剂先用氢气还原,还原结束后,床层被加热到800℃,达到反应温度。甲烷、二氧化碳、按氧气量计的空气分别从通道1、2、3进入反应器,气体总空速20080L/h.Kg催化剂,气体比例:甲烷∶二氧化碳∶氧气摩尔比为10∶4∶3,即含30%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添加部分空气转化利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分别从I1、I2通道进入反应器,在催化剂床层上端的石英砂层分散混和后通过催化剂床层开始反应,拉动热电偶套管中的热电偶,发现床层温度开始降低时,即可通入空气,空气从I3通道进入反应器,从多孔陶瓷分布器中分散进入催化剂床层。拉动热电偶套管中的热电偶,由上至下测量催化剂床层每0.5厘米的温度,再由下至上按同样的方式测定催化剂床层温度,得到的温度分布曲线如图8.床层顶端T1温度达到795℃,略低于加热温度,继续测量,催化剂床层的各段相差不大,没有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温度点。得到的反应指标如表7所示:
表7.含30%二氧化碳的天然气转化情况
产物分析中,未检测到氧气的存在,可见氧气已经完全参加了反应。从7表中产物指标看,该反应方式能够达到含二氧化碳30%的天然气利用的目的,且床层未出现过冷或过热段,确保催化剂安全稳定运行。
Claims (2)
1.一种含有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制合成气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催化剂装入无温度梯度绝热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中;加温至反应温度800℃;含有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气分别或混合通过气体通道进入反应器,通过催化剂床层,部分甲烷和二氧化碳吸热重整为合成气;同时或催化剂床层温度开始低于加热温度时,将氧气或空气通过插入催化剂床层的气体分布器加入催化剂床层,在催化剂床层中,未与二氧化碳吸热重整的甲烷和氧气或空气氧化为合成气;气体总空速20000L/h.Kg催化剂,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摩尔比为10∶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制合成气的设备,是由管状外筒、气体通道a、气体通道b、气体通道c、石英砂层、气体分布器、催化剂床、上可调节套筒、进气花板、出气花板、下可调节套筒、热电偶套筒、产品气通道组成,其特征在于:气体通道a和气体通道b位于管状外筒的管壁上端,产品气通道位于管状外筒的管壁下端,带有孔的圆盘形进气花板水平向位于管状外筒的上中部,带有孔的圆盘形出气花板水平向位于管状外筒的下中部,上下两个圆盘形成的空间,上部为石英砂层,下部为催化剂床,上可调节套筒下端与进气花板中心圆孔连接,下可调节套筒上端与出气花板上的圆孔连接,带有孔的气体分布器位于催化剂床的中心,气体通道c插入上可调节套筒,穿过进气花板中心圆孔,下端与气体分布器连通,热电偶套筒插入下可调节套筒穿过出气花板上的圆孔、催化剂床,端部至石英砂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865496A CN101905865B (zh) | 2009-06-05 | 2009-06-05 | 一种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制合成气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865496A CN101905865B (zh) | 2009-06-05 | 2009-06-05 | 一种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制合成气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05865A true CN101905865A (zh) | 2010-12-08 |
CN101905865B CN101905865B (zh) | 2012-07-18 |
Family
ID=43261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865496A Active CN101905865B (zh) | 2009-06-05 | 2009-06-05 | 一种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制合成气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905865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25054A (zh) * | 2014-12-26 | 2015-04-22 |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氧气进料装置及相应的甲烷三重整反应装置和方法 |
CN105236353A (zh) * | 2014-07-11 | 2016-01-1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防结炭的烃类蒸汽转化炉 |
CN105271116A (zh) * | 2014-07-11 | 2016-01-2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烃类蒸汽转化炉 |
CN110790232A (zh) * | 2019-12-04 | 2020-02-14 | 清华大学 | 液态燃料催化重整装置 |
CN112444595A (zh) * | 2019-08-29 | 2021-03-05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联合评价脱硝脱汞催化剂活性的装置以及评价方法 |
CN116120974A (zh) * | 2023-01-10 | 2023-05-16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沼气减碳提质系统及方法 |
CN118373413A (zh) * | 2024-06-27 | 2024-07-23 | 浙江工业大学 | 利用甲烷干重整反应联产合成气和碳纳米管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1987C (zh) * | 2001-11-01 | 2005-03-09 |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研究院 | 一种天然气或甲烷催化转化制合成气的方法 |
CN100404409C (zh) * | 2005-01-05 | 2008-07-23 | 山西中天煤化有限公司 | 二氧化碳-甲烷重整制合成气工艺 |
-
2009
- 2009-06-05 CN CN2009100865496A patent/CN101905865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36353A (zh) * | 2014-07-11 | 2016-01-1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防结炭的烃类蒸汽转化炉 |
CN105271116A (zh) * | 2014-07-11 | 2016-01-2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烃类蒸汽转化炉 |
CN104525054A (zh) * | 2014-12-26 | 2015-04-22 |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氧气进料装置及相应的甲烷三重整反应装置和方法 |
CN112444595A (zh) * | 2019-08-29 | 2021-03-05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联合评价脱硝脱汞催化剂活性的装置以及评价方法 |
CN110790232A (zh) * | 2019-12-04 | 2020-02-14 | 清华大学 | 液态燃料催化重整装置 |
CN110790232B (zh) * | 2019-12-04 | 2024-09-03 | 清华大学 | 液态燃料催化重整装置 |
CN116120974A (zh) * | 2023-01-10 | 2023-05-16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沼气减碳提质系统及方法 |
CN118373413A (zh) * | 2024-06-27 | 2024-07-23 | 浙江工业大学 | 利用甲烷干重整反应联产合成气和碳纳米管的方法及装置 |
CN118373413B (zh) * | 2024-06-27 | 2024-10-18 | 浙江工业大学 | 利用甲烷干重整反应联产合成气和碳纳米管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05865B (zh) | 2012-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05865B (zh) | 一种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气或甲烷制合成气的方法 | |
CN101508922B (zh) | 一种利用焦炉气制备合成天然气的甲烷化反应工艺 | |
CN100564495C (zh) | 制氢用自热转化器-转化交换器布置 | |
CN103908929B (zh) | 一种组合换热式多壳程的甲醇制烯烃固定床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 |
KR101299168B1 (ko) | 소형 개질 반응기 | |
CN100526273C (zh) | 以焦炉气为原料一体化生产液氨和甲醇和/或二甲醚的方法 | |
CN101400639A (zh) | 丙烯酸的制备方法 | |
CN102659500B (zh) | 一种制乙烯、乙烷的方法及催化反应器 | |
CN101049908B (zh) | 重整装置和合成气产生方法 | |
CN104445066A (zh) | 一种甲烷二氧化碳催化制氢装置及方法 | |
CN1043290A (zh) | 碳氢化合物原料中氢的制取 | |
CN101955153A (zh) | 一种高浓度co耐硫变换工艺 | |
CN1217732C (zh) | 利用板排列加热和预热反应物的方法和设备 | |
CN204198706U (zh) | 一种煤制合成气制天然气的甲烷化装置 | |
CN103421561B (zh) | 合成气甲烷化反应的方法 | |
CN102337160A (zh) | 一种高水气比饱和热水塔分股co变换工艺 | |
WO2021083234A1 (zh) | 一种二氧化碳甲烷化合成天然气的均温工艺系统及方法 | |
CN108408689B (zh) | 一种无水制氢系统 | |
CN109704279A (zh) | 一种烃类转化制取合成气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2910583A (zh) | 用于高浓度co的耐硫变换反应器及耐硫变换工艺 | |
Tavazzi et al. | An investigation of methane partial oxidation kinetics over Rh-supported catalysts | |
CN102268307A (zh) | 一种利用甲醇驰放气生产合成天然气的方法 | |
CN103569965B (zh) | 烃类两段法蒸汽纯氧转化制取合成气的方法 | |
CN104513679A (zh) | 一种焦炉气甲烷化制天然气的新工艺 | |
CN101993369B (zh) | Co气相法偶联生产草酸酯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