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3705B - 炊具 - Google Patents
炊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03705B CN101903705B CN200880122162.5A CN200880122162A CN101903705B CN 101903705 B CN101903705 B CN 101903705B CN 200880122162 A CN200880122162 A CN 200880122162A CN 101903705 B CN101903705 B CN 1019037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heated
- steam
- cooker
- heating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2
-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Argon Chemical compound [Ar]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6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5
- 229910052786 arg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5000012149 nood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0269821 Scombr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20640 mackere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1194 food seasoning agen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5220 hamburge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0000005856 Lyophyllum decast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194 Lyophyllum decas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472 Starch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698 starc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107 star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7828 Gallus gal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89 dielect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688 fis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5067 sauc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186 dish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094 liqueu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72 mea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45 mic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18 mica group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50 salt effec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555 soy sau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547 stew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08—Supports or cov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7—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7—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 H05B6/6473—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convection heating
- H05B6/6479—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convection heating using steam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70—Feed lines
- H05B6/705—Feed lines using microwave tuning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72—Radiators or antennas
- H05B6/725—Rotatable antenna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 Constitution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AREA)
- Control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加热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和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的炊具。该炊具设置有:加热腔室(11),其具有用于在其上盛放一种物体的底部表面;可附着和可拆卸的加热盘(30),用于在其上表面上盛放另一种不同的物体;高频波供应装置(40),其产生微波;天线(43),用于辐射通过高频波供应装置(40)产生的微波;供热装置,其通过不同于微波加热的热辐射加热盛放在加热盘上的物体;以及控制装置(160),其控制物体的加热。当第一物体盛放在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上而第二物体在加热盘上时,控制装置(160)控制第二待加热物体以在使得至少第一物体进行微波辐射之后通过供热装置加热第二待加热物体,并在物体的加热完成之后停止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电加热待加热物体的炊具。
背景技术
因为一般为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炉能够直接加热作为待加热物体的食物,它由于不需要准备锅或者铁罐的简单性而变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如今,流行的微波炉是这样的,即其中在传送微波的加热室中容纳食物的空间的尺寸具有大约300至400毫米的宽度尺寸和深度尺寸以及大约200毫米的高度尺寸。
近年来,产品正在被推向实用,其中加热室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容纳食物的空间的底部表面是平的,宽度尺寸设置为400毫米或以上以比深度尺寸相对更大,并且宽度大,这提高便利性,因为可以安置和加热多个碟子。
此外,随着微波炉的多功能化,微波炉正在被引向具有除了现有的所谓的“加热功能”(高频波加热,其通过辐射到食物上的辐射微波加热食物)之外的“烘烤功能”的市场。烘烤功能包括:用于升高盛放食物所在的加热板的温度的装置,从而经由加热盘加热食物;用于通过加热的加热器加热食物的装置;或者通过这些方法的组合通过直接火焰类型(进行烹饪的烹饪精加工以使得内部多汁而外部松脆)烹饪食物的功能。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27的传统的高频波加热装置的构型图所示,这种类型的高频波加热装置300包括:波导管303,其传输从作为典型的微波产生装置的磁控管302辐射出的微波;加热室301;盛放台306,其固定在加热室301中用于盛放食物(未示出),其中食物为典型的待加热的物体并且具有微波能够容易地穿过其中的属性,因为盛放台是由低损耗的介电材料例如陶瓷或者玻璃制成;天线空间310,其形成在加热室301中的盛放台306的下面;转动天线305,其附着到加热室301的中心附近并从波导管303跨到天线空间310以为了将波导管303中的微波辐射到加热室301中;用作典型的驱动装置的电机304,其能够驱使转动天线305转动;加热盘308,其取决于应用而安装在加热室301中;盘接收部分307,其支撑加热盘308;以及加热器309,其执行电加热。
在加热功能的情形下,其中待加热的物体是通过高频波加热直接加热和保温的,高频波加热处理通过盛放在盛放台306上的食物等执行。从磁控管302辐射的微波通过波导管303暂时吸收在转动天线305中,然后,微波从转动天线305的辐射部分的上表面向着加热室301辐射。此时,通常,为了均匀搅动加热室301中的微波,转动天线305以恒定速度转动的同时辐射微波。
此外,在烘烤功能的情形下,其中执行直接火焰类型烹饪,食物(例如,无骨鸡腿、鱼等)盛放在加热盘308上,加热盘布置在盘接收部分307上。在该状态下,食物的表面部分通过位于食物上方的加热器309加热处理。另一方面,食物的后表面部分通过加热盘308加热处理,其中加热盘的温度已经通过微波升高。
在加热和烹饪中,其中微波聚集在食物上,食物内部的湿气由于微波的属性的原因而过度散失。相反,在通过加热器和加热盘加热食物的过程中,食物可以通过所谓的直接火焰类型的精加工而精加工以使得食物的表面松脆而湿气或者味道包裹在食物内部(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JP-A-2004-07121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传统的高频波加热装置中,假设,在保温功能的情形下,加热盘308被移除并且盛放在盛放台306上的食物等通过微波加热处理,在烘烤功能的情形下,加热盘308的温度在其中食物等没有盛放在盛放台306上的状态下通过微波升高,并且盛放在加热盘308上的食物的后表面部分被加热处理。也就是,传统的高频波加热装置不是基于加热处理对盛放在盛放台306和加热盘308上的食物进行的构思而发明的,而是基于加热处理对盛放在盛放台306或加热盘308上的食物等进行的构思而发明的。
如果意在通过微波在食物等盛放在盛放台306上的情形下升高加热盘308的温度,从盛放台306之下辐射的微波将由于在盛放台306上的食物等而被吸收和减弱,这样,不同于其中食物等没有盛放在盛放台306上的状态下,加热盘308的温度不能充分升高。
本发明是在考虑到上面的情形而进行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于在其中待加热物体分别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和加热盘上的状态下(在此及后,在其中待加热物体分别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和加热盘上的状态下执行的加热处理称作上下加热处理)进行加热处理的炊具。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炊具包括:加热腔室,其中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其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可拆卸加热盘可拆卸地设置在加热腔室内部并且不同于上述待加热物体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其上;高频波供应装置,其产生微波;天线,其辐射由高频波供应装置产生的微波;供热装置,其通过不同于微波加热的热辐射加热盛放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待加热物体的加热处理。当第一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并且第二待加热物体盛放在加热盘上时,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在使得至少第一待加热物体进行微波辐射后通过供热装置加热第二待加热物体,并在待加热物体的加热完成之后停止操作。
有益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炊具,即使在其中待加热物体分别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和加热盘二者上的状态下,都能够执行适于在其中盛放有待加热物体的状态下的加热处理。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当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从前面部分(即其中安置有用于可视地认知加热腔室内部的透明窗的表面)观看时的构型例子。
图2是当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通过左侧和右侧(向着炊具的前面部分的左右方向)剖开时的截面视图。
图3是当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的顶部表面的顶板沿着顶部表面的方向剖开时的截面视图。
图4是示出其中蒸汽相对于光的波长吸收光的比率的图表。
图5是当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通过前后(从炊具的前面部分向着加热腔室的深度侧面的方向)剖开时的截面视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中的加热盘的构型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中的旋转天线的附近的详细的构型图(从前部观看的截面视图)。
图8是沿着图7的B-B′的炊具的截面视图。
图9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中的旋转天线的取向的例子。
图10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中的旋转天线的取向的例子。
图1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中的旋转天线的取向的例子。
图12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中的旋转天线的取向的例子。
图13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中的旋转天线的取向的例子。
图14是沿着图7的D-D′的炊具的截面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中的红外传感器10的构型图。
图16是示出图7的C-C′截面中的红外温度检测点的视图。
图17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红外温度检测点的炊具的截面视图(前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的构型的功能框图。
图19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进行的加热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进行的上下加热处理过程中的不同热源的驱动情况的时间图表。
图21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进行的上下加热处理过程中不同热源的驱动情况的时间图表。图22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进行的上下加热处理过程中不同热源的驱动情况的时间图表。
图23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进行的上下加热处理过程中不同热源的驱动情况的时间图表。图24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进行的上下加热处理过程中不同热源的驱动情况的时间图表。图25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进行的上下加热处理过程中不同热源的驱动情况的时间图表。
图26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进行的上下加热处理过程中不同热源的驱动情况的时间图表。
图27是传统的高频波加热装置的构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1:加热腔室
11a: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
12:食物
20:红外线产生装置
21:氩加热器
30:加热盘
40:高频波产生装置
41:磁控管
42:波导管
43:旋转天线
本发明的炊具的一个方面包括:加热腔室,其中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其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可拆卸加热盘,其可拆卸地设置在加热腔室内部并且不同于前述待加热物体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其上;高频波供应装置,其产生微波;天线,其辐射由高频波供应装置产生的微波;供热装置,其通过不同于微波加热的热辐射加热盛放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待加热物体的加热处理。当第一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而第二待加热物体盛放在加热盘上时,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在使得至少第一待加热物体被微波辐射后通过供热装置加热待第二待加热物体。
通过该构型,即使在其中待加热物体分别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底部表面的盛放台和加热盘二者上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适于其中盛放有待加热物体的状态下的加热处理。
本发明的炊具的一个方面包括:蒸汽供应装置,其通过蒸汽加热待加热物体;和控制装置,其进行控制以通过蒸汽供应装置加热第一待加热物体或第二待加热物体。
通过该构型,因为待加热物体能够通过来自不同热源的热辐射进行加热同时维持其中湿气被供给到待加热物体表面的状态,所以待加热物体的表面能够防止过渡烧烤同时促进待加热物体内部的温度升高。当蒸汽变成过热蒸汽时,可以执行这样的烹饪,其中表面被焙烤为松脆的,而待加热物体内部的湿气难以逃离因而内部多汁。
本发明的炊具的一个方面包括控制装置,其执行控制以在第二待加热物体开始由供热装置进行加热之后一预定时间时驱动蒸汽供应装置以通过蒸汽增加加热。
通过该构型,待加热物体表面被过热蒸汽包围。结果,待加热物体的表面可以防止被过度烧烤同时促进待加热物体内部的温度升高。还可以执行这样的烹饪,即其中表面被焙烤为松脆的,而待加热内部的湿气难以逃离,因而内部多汁。
本发明的炊具的一个方面包括控制装置,其执行控制以在第二待加热物体通过供热装置加热的过程中驱动蒸汽供应装置以临时供应蒸汽。
通过该构型,待加热物体表面由过热蒸汽包围。结果,待加热物体的表面可以防止过度烧烤,同时促进待加热物体内部的温度升高。还可以执行这样的烹饪,即其中表面被焙烤为松脆的,待加热物体内部湿气难以逃离因而内部多汁。
本发明的炊具的一个方面包括控制装置,其执行控制以在第二待加热物体开始通过供热装置加热以前降低微波的输出以继续微波加热,并且当微波的输出降低时驱动蒸汽供应装置以通过蒸汽增加加热。
通过该构型,待加热物体可以通过来自不同热源的热辐射进行加热,同时维持其中湿气被供给到待加热物体表面的状态,并且可以促进待加热物体内部的温度升高,并执行烹饪以精加工为软且滑的质地。
本发明的炊具的一个方面包括控制装置,其执行控制以在由供热装置进行的加热停止之后驱动蒸汽供应装置以通过蒸汽增加加热,并完成待加热物体的加热并停止操作。
通过该构型,待加热物体可以通过来自不同热源的热辐射在其中待加热物体的表面由过热蒸汽包围的状态下进行加热。这样,待加热物体的表面可以防止过度烧烤同时促进待加热物体内部的温度升高。还可以执行这样的烹饪,即其中表面被焙烤为松脆的,同时待加热物体内部的湿气难以逃离,因而内部多汁。
本发明的炊具的一个方面包括通告装置,并且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暂时停止来自高频波供应装置的微波,并在停止时驱动通告装置。
通过该构型,用户能够被通告由微波进行的加热暂时停止的事件,第一待加热物体能够在最佳精加工状态下的时间中取出。
本发明的炊具的一个方面包括供应热鼓风到加热腔室的热气供应装置,并且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交替驱动供热装置和热气供应装置以在微波辐射之后增加加热。
通过该构型,不会烧焦具有大的重量和体积的待加热物体,整个表面可以被加热并变成褐色,而内部还可以有效地被加热。而且,还能够执行第一待加热物体的额外加热。
本发明的炊具的一个方面包括:供热装置包括光学加热器,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使得第二待加热物体通过光学加热器加热。
通过该构型,盛放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可以更快速和均一地加热和变成褐色。
本发明的炊具的一个方面包括:光学加热器是能透过蒸汽的加热器。
通过该构型,当可以透过蒸汽的光(特别地,红外光)直接辐射到待加热物体的表面时,盛放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的表面可以精加工为松脆的,而不管加热腔室中的蒸汽量多少。
在此及后,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本方面并不限于下面将要描述的实施例。
首先,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的外观。图1示出当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从前表面(其中设置有用于可视地认知加热腔室内部的透明窗70的表面)观看时的构型例子。用于可视地认知加热腔室11内部的透明窗70和操作面板23设置在炊具100的前表面上。操作面板23设置有指示加热开始的开始开关26、指示加热结束的取消开关24以及用于选择预先准备的烹饪程序或者执行手工操作的刻度盘59。这样,操作面板23设置在易于可视地认知加热腔室11内部的位置,以使得开关或者刻度盘能够容易地操作,同时确认加热腔室11的内部以及显示单元27的显示内容。
接着,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的内部结构的例子。图2示出当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被从右到左(向着炊具的前部的右和左方向)剖开时的截面视图,图3示出当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的顶部表面的顶板沿着顶部表面的方向剖开时的截面视图,图4示出一图表,该图表示出其中蒸汽光源光的波长吸收光的比率,图5是当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从前到后(从炊具的前部向着加热腔室的深度侧面的方向)剖开时的截面视图。
如图2和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100包括:加热腔室11、产生易于透过蒸汽的红外线的红外线产生装置20、由锁定部分17支撑以竖直地隔开加热腔室的加热盘30、从作为待加热物体12a的食物盛放在其上的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11a下方供应高频波的高频波产生装置40、和在加热腔室11中产生蒸汽的蒸汽产生装置6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尽管蒸汽产生装置60设置在加热腔室11中,在加热腔室11之外产生的蒸汽也可以供应到加热腔室11中。
因为蒸汽由蒸汽产生装置60连续供应并且循环通过加热腔室,所以接触待加热物体12a的区域的蒸汽密度并不必然变为零,待加热物体12a的表面可以防止过度烧烤。此外,因为蒸汽也循环通过由加热盘30隔开的空间的上部空间(蒸汽的该循环通过加热盘30的结构实现。加热盘30的结构将在后面描述),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12b内部的温度升高得以促进以使得待加热物体能够防止过度烧烤,不会在其中间留下生的部分。此外,因为适当的湿气被施加的表面,待加热物体12b的表面被蒸汽包围,并且物体12b内部的湿气难以逃离。结果,可以执行这样的烹饪,即其中表面被焙烤为松脆的,而内部多汁。
炊具100是利用旋转两个天线的方法的微波炉,包括从作为待加热物体12a的食物盛放在其上的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11a下方供应高频波的高频波产生装置40,并且是其中作为高频波产生装置40的磁控管41设置在右侧的例子。提供将从磁控管41产生的高频波导引到加热腔室11中的波导管42和辐射无线电波到加热腔室11的旋转天线43。旋转天线43配置为具有辐射方向性。本实施例的炊具100配置为控制在预定取向具有高辐射方向性的旋转天线43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在特定方向进一步会聚和辐射微波。在从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11a的顶部表面方向延伸的箭头,如图5所示,表示从旋转天线43辐射的微波,箭头的方向表示其中辐射微波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微波的强度。图5示出其中微波在加热盘的周边部分附近强辐射的情形。后面将描述如何具体控制加热盘。
此外,如图5所示,连通通道14、循环风扇15和加热器16设置在加热腔室11的深度侧面上的分隔板11c后面,加热腔室11中的空气通过循环风扇15吸取并通过加热器16加热(在图5中的从加热腔室11指向循环风扇15的箭头表明空气的流动),来自设置在分隔板11c中的排出孔的加热空气能够传送到加热腔室11中(在图5中从加热器16指向加热腔室11的箭头表明空气流动)。
此外,如2和5所示,加热腔室11的上部设置有多个管式加热器21(光学加热器)(如图3所示,设置总共三个,包括设置在顶部表面11b中间并能够通过蒸汽有效执行辐射加热待加热物体的氩加热器21a和设置在氩加热器21a的前侧和后侧并能够通过辐射相对大量的远红外线使得待加热物体表面变为褐色的Milacron加热器21b,该Milacron加热器21b作为红外线产生装置20产生红外线。各个管式加热器21和磁控管41由控制单元进行控制,管式加热器21通过辐射具有难以被蒸汽吸收的波长的红外线烹饪待加热物体以使得红外线通过存在于加热腔室11中的蒸汽并到达待加热物体12b(当没有加热盘30时为待加热物体12a)并通过辐射相对大量的远红外线烹饪待加热物体以使得待加热物体表面变为褐色。此外,当氩加热器21a和Milacron加热器21b通过总名称进行称呼时,它们将称作管式加热器21。
产生多个波长的管式加热器21,如图4所示配置为产生峰值波长为大于等于1.5μm或且小于1.7μm、大于等于2.0μm且小于2.3μm、以及大于等于3.4μm且小于4.5μm的一个波长,所述波长为蒸汽吸收率低的区域。
因此,具有峰值波长为大于等于1.5μm或且小于1.7μm、大于等于2.0μm且小于2.3μm、以及大于等于3.4μm且小于4.5μm的一个波长的红外线,其中所述波长为蒸汽吸收率低的区域,从包括三个不同类型的加热器的管式加热器21辐射到加热腔室11中,并且红外线并不被蒸汽吸收而是透过蒸汽以辐射和加热作为待加热物体12a和12b的食物。
结果,盛放在加热腔室11上的待加热物体12b(12a)可以快速和均一加热。此外,当红外线直接辐射在待加热物体12b(12a)的表面上时,待加热物体12b(12a)的表面可以被精加工为松脆的,而且还快速变为褐色。而且,当蒸汽循环并连续供应时,接触待加热物体12a或12b的区域的蒸汽密度并不变为零,并且待加热物体12a或12b的表面可以防止过度烧烤,同时物体的内部的温升得以促进。此外,因为待加热物体12b(12a)的表面由蒸汽包围,可以执行这样的烹饪,即其中物体12b(12a)内部的湿气难以逃离,物体表面被焙烤以为松脆的,并且内部多汁。另一方面,当蒸汽的量随着加热的进行而在加热腔室中降低时,远红外线直接辐射在待加热物体12b(12a)的表面上,其可以快速地使得待加热物体12b(12a)的表面变为褐色。
如图5所示,因为管式加热器21设置在加热腔室11的顶部表面11b中,氩加热器21a设置在顶部表面11b中间,Milacron加热器21b设置在氩加热器21a的前侧和后侧上,产生具有上述的期望波长的红外线。氩加热器21a的芯线是钨丝,氩气通过透明管件22围绕。氩加热器21a具有这样的特征,即启动操作与Milacron加热器21b相比更快。
尽管Milacron加热器21b已经传统地被使用,但是因为其波长长于氩加热器21a的,所以启动与云母加热器等相比更快,该加热器适于使得待加热物体12a和12b变为褐色。此外,具有成本低的特征。
在此,当Milacron加热器21b装载在微波炉上时,具有Milacron加热器21b吸收微波且产生热量而使得正在使用的玻璃材料熔化的可能性。这样,期望采用具有相对低介电常数并难以吸收微波的白色导管的Milacron加热器21b。
此外,在加热腔室11中,如图2和5所示,锁定部分17设置在加热腔室11中相互面对的升高壁11d和11d中。加热盘30由锁定部分17支撑以竖直分隔加热腔室11并能够将待加热物体12b布置在上面。此外,由加热盘30分隔的下部空间可以称作第一空间,而上部空间可以称作第二空间。
如图6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中的加热盘的构型图所示,加热盘30具有设置在整体上具有矩形板形状的加热盘30的左右侧面上的树脂把手33,并能够沿着加热腔室11的锁定部分17在前后方向进入或退出。此外,加热盘30的周边部分设置有竖直连通加热腔室11的连通孔31。从而,蒸汽产生在由加热盘30分隔的加热腔室11的下部,产生的蒸汽通过设置在加热盘30的周边部分上的连通孔31导引到上部,从而烹饪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12b。图5示出从由加热盘30分隔的下部空间通过加热盘30的周边部分指向由加热盘30分隔的上部空间的箭头。该箭头表明指向上部空间的蒸汽的流动。
此外,辐射到加热腔室11的第一空间的一些微波通过加热盘30的周边部分,并扩散传送到第二空间。在加热盘上的除了接触锁定部分17的树脂把手33之外的位置并不接触加热腔室11的壁面,并且微波容易从这些位置传送到第二空间。此外,设置在加热盘30中的连通孔31促进微波从第一空间传送到第二空间。结果,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12b通过已经传送到第二空间的微波加热。特别地,如图5所示,当具有高辐射方向性的旋转天线43的微波方向面对加热盘30的周边部分时,从旋转天线43辐射的微波在其中其衰减限制到最小的状态下也传送到第二空间。结果,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12b可以有效地被加热。
此外,例如,期望吸收无线电波的加热元件32,例如铁氧体橡胶,其吸收由高频波产生装置40产生的高频以产生热量,设置在也用作加热盘30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从而,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12b从下方加热,以使得待加热物体12b可以从上下两个表面进行烹饪。此外,接触吸收无线电波的加热元件32的加热盘30的底部表面没有被喷涂,以使得导热性能够得以改善并且烹饪时间能够缩短。而且,如果具有高辐射方向性的旋转天线43的微波的方向面对加热盘30,加热盘30的温度可以有效升高。
然后,将描述旋转天线的具体构型和控制旋转天线的方法。图7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中的旋转天线附近的详细构型图(从前面观看的截面视图),图8是沿着图7的B-B′的炊具的截面视图。
如图7所示,炊具100包括:波导管42,其传输从作为典型的微波产生装置的磁控管41辐射的微波;加热腔室11,其连接到波导管42的上部并具有宽度尺寸(大约410毫米)大于深度尺寸(大约315毫米)的形状;盛放台11a,其固定在加热腔室11中用于盛放作为典型的待加热物体的食物(未示出)并具有微波能够易于通过其中的属性,因为盛放台是由低损耗的介电材料例如陶瓷或者玻璃制成;天线空间37,其形成在加热腔室11中的盛放台11a下方;两个旋转天线38和39,其附着到从波导管42到天线空间37的关于加热腔室11的宽度方向对称的位置以为了辐射波导管42中的微波到加热腔室11;电机61和62,其用作能够旋转地驱动旋转天线38和39的典型驱动装置;控制单元160(如图17所示,下面将描述),其控制电机61和62以控制旋转天线38和39的取向;光中断器36,其组成检测每个旋转天线38和39的转动原点的原点检测机构;以及红外传感器10,其为检测加热腔室11中的温度分别的温度分布检测装置。
此外,旋转天线38和39包括:耦合部分45和46,其通过设置在波导管42和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之间的边界表面上的具有大约30毫米直径的大致圆形的耦合孔43和44,并且由具有大约18毫米直径的大致圆柱形传导材料制成;以及辐射部分47和48,其通过填塞、焊接等电连接并结合到耦合部分45和46的上端并由具有在水平方向比在竖直方向更加宽的区域的传导材料制成。
此外,旋转天线38和39配置为配合到电机61和62的轴49和50以使得耦合孔43和44的中心变为旋转驱动的中心。因为辐射部分47和48在其旋转方向并不具有固定形状,所以辐射部分配置为具有辐射方向性。
旋转天线38和39的转动中心安置在距离加热腔室11的中心大致相等距离处。通过该构型,一般可以加热所述加热腔室的中心附近,而这对于其中天线是具有高辐射方向性的旋转天线38和39的一部分朝向所述中心附近的一个天线的构型难以加热的。
辐射部分47和48具有相同形状,并且辐射部分上表面51和52具有大致四边形形状的R。在四个侧面中,面对两个侧面具有在也用作加热腔室侧面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处弯曲的辐射部分弯曲部分53和54,从而限制微波辐射到所述两个侧面之外。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和辐射部分上表面51和5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约10毫米,辐射部分弯曲部分53和54下降到低于上表面大约5毫米的位置。
其它两个侧面具有从耦合部分45和46到末端不同的水平长度,并构成末端55和56以及末端57和58,其中末端55和56距离耦合部分的中心的长度为大约75毫米,末端57和58距离耦合部分的中心的长度为大约55毫米。此外,末端在宽度方向的尺度设置为大于等于80毫米。在该构型中,旋转天线38和39能够增强在从耦合部分45和46到末端57和58的方向的辐射方向性。
在该构型中,当一般的食物被均一加热时,并不类似于传统的微波炉地特别地必须将食物盛放在存储位置,并且旋转天线38和39可以类似于传统微波炉地恒速转动。另一方面,当进行强加热时,例如,当加热腔室11中的中心附近受热,如通过图9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的旋转天线的取向的例子所示,控制单元160控制旋转天线38和39的末端57和58以面对称作加热腔室11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和加热腔室在深度方向的大致中心的预定取向。
当旋转天线38和39的末端57和58大致面对加热腔室11在宽度方向的中心以及加热腔室在深度方向的中心时,在末端57和58的方向的辐射方向性高。这样,微波能够特别地从末端57和58的方向辐射,位于该方向的食物能够被强加热。
此外,当加热腔室11中的左侧附近被加热时,如通过图10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的旋转天线的取向的例子所示,控制单元160控制旋转天线38和39的末端57和58以面对左侧(当加热腔室11从门64观看时的左侧)。
类似地,当加热腔室11中的右侧附近被加热时,如图11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的旋转天线的取向的例子所示,控制单元160进行控制以使得旋转天线38和39的末端57和58面对右侧(当加热腔室11从门64进行观察时的右侧)。
此外,当加热腔室11中的中心前面附近被加热时,如图12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的旋转天线的取向的例子所示,控制单元160控制旋转天线38和39的末端57和58以面对加热腔室11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和加热腔室在深度方向的大致前部(加热腔室11的中心的前部附近)。
此外,当加热腔室11中的中心后面附近被加热时,如图13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的旋转天线的取向的例子所示,控制单元160控制旋转天线38和39的末端57和58以面对加热腔室11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和加热腔室在深度方向的大致后部(加热腔室11中的中心后面附近)。
如上面描述的,本实施例的炊具100根据意在局部加热的位置控制旋转天线的取向。为了使得旋转天线38和39面对预定方向,可以考虑利用诸如电机61和62的步进电机或装置来检测参考位置以控制甚至在恒速旋转电机中的给电时间。
在本实施例的炊具中,步进电机用作电机61和62,原点检测机构分别设置在各个电机的轴49和50中。图14示出沿着图7的D-D′的炊具的截面视图。原点检测机构,如图14所示,由具有作为中心轴的轴的圆盘36a和光中断器36构成。圆盘36a设置有矩形缝槽36b。
圆盘36a通常附着到分别转动旋转天线38和39的电机的轴49和50,并转动以阻挡包括光发射元件和接收元件的光中断器36的光路。
通过该构型,当缝槽36b通过光中断器36的光路时没有物体阻挡光路。这样,可以检测出缝槽的通过时间。相应地,旋转天线的原点可以通过设定缝槽36b的位置到旋转天线38和39的原点由附着到各电机的光中断器36检测。
此外,控制单元具有基于能够由原点检测机构检测的原点预先存储当具有高方向性的旋转天线38和39的一部分会聚在局部加热位置时旋转天线38和39的角度(停止位置)的天线角度存储单元。当旋转天线38和39的操作被控制以执行局部加热时,天线存储单元的信息被参考。
接着,将参照图15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中的红外传感器10的构型图描述本实施例的炊具具有的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排列在基板109上的多个红外检测器103、容纳整个基板109的外壳108以及在垂直于红外检测器103所排列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外壳108的步进电机101。
围绕红外探测器103的金属罐105以及处理红外探测器的操作的电子电路110设置在基板109上。此外,罐105设置有透镜104,红外线通过该透镜。此外,外壳108设置有允许红外线通过其中的红外线通过孔106和允许引线从电子电路110通过其中的孔107。
通过该构型,当步进电机101进行旋转运动时,外壳108可以在垂直于红外探测器103所排列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图16是示出在图7的C-C′截面中的红外温度检测点的视图,图17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红外温度检测点的炊具的截面视图(前视图)。如图17所示,当温度检测装置的步进电机101基于通过控制单元160的控制进行往复旋转运动时,本实施例的炊具100可以检测加热腔室11中的几乎所有区域的温度分布。
具体地,设置在温度检测装置上的排列的温度检测器103(例如,红外传感器)首先同时检测例如图16中的A1至A4区域的温度分布。接着,当步进电机101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外壳108移动时,温度检测器103检测B1至B4区域的温度分布。接着,当步进电机101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外壳108移动时,温度检测器103检测C1至C4区域的温度分布,类似地,检测D1至D4区域的温度分布。
此外,当步进电机101在上述操作之后进行逆时针转动时,从D1至D4区域开始以C1至C4、B1至B4、A1至A4的顺序检测温度分布。温度分布检测装置可以通过重复上面的操作检测加热腔室11中的整个温度分布。
随后,将描述在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进行的通过微波的加热处理过程中的一系列处理。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的构型的功能框图。
炊具100包括高频波产生单元40(在图2中由磁控管41、波导管42和旋转天线43构成)、热空气供应单元80(在图5中由连通通道14、循环风扇15和加热器16构成)、辐射热供应单元20(对应图3中的管式加热器21)、蒸汽供应单元60(对应图2中的蒸汽产生装置60)、操作面板23(对应图1的操作面板23)、红外传感器10(对应图7中的红外传感器10)、电源单元170和控制整个炊具100的控制单元160。
控制单元160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和ROM(只读存储器),其没有示出。CPU根据存储在ROM中的程序和数据执行控制。通过控制单元160进行的控制包括优先保证从电源单元170到高频波产生单元40、热空气供应单元80、辐射热供应单元20和蒸汽供应单元40的一个或多个的电力供应量的控制。通过该控制,高频波产生单元40、热空气供应单元80、辐射热供应单元20和蒸汽供应单元40的一个或多个被驱动以加热待加热物体12a和12b。
接着,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的处理流程。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进行的加热处理的概括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单元通过操作面板接收用于上下烹饪的操作,特别是通告待加热物体状态的操作、指示用于热处理条件的操作以及指示开始加热处理的操作(步骤101)。通告待加热物体状态的操作包括输入待加热物体的重量、形状、数量等的操作。尽管该输入可以包括其中用户测量待加热物体重量、形状和数量并输入测量数值的配置,但是,优选地,在伴随炊具的配方书中描述的某一配方的识别号由操作面板的刻度盘指定。在该配方书中,烹饪需要的原料的克数、块数以及大小被确定用于每个配方。这样,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接收指示配方的识别号的操作而认知待加热物体状态。此外,通告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待加热物体状态的操作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包括其中待加热物体的重量、形状和数量通过设置在加热腔室中的各个传感器(未示出)测量并且测量的数值用作输入值的配置。
此外,用于加热处理的条件主要包括待加热物体盛放的位置和在每个位置加热待加热物体的方法。具体地,待加热物体盛放的位置是指示1.仅也可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2.仅加热盘、3.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和加热盘的条件。
此外,在每个位置加热待加热物体的方法是对于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和盛放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方法(通过高频加热、通过热鼓风加热、通过辐射热加热、通过蒸汽加热、通过每个加热方法的烹饪温度、通过每个加热方法的加热时间等)的条件。尽管这些条件可以通过操作面板由用户输入,但是,优选地,对于配方的每个识别号指定的每个加热方法的订单、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通过接收表明配方的识别号的操作而进行参考。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描述其中待加热物体位于3.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和加热盘上的情形,具体地,需要通过微波加热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需要通过辐射热加热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加热盘上。其它的加热方法与传统熟知的方法相同,其描述将被省略。
控制单元基于通过从操作面板接收的通过待加热物体状态的操作检测的待加热物体的状态(可以通过设置在加热腔室中的各个传感器检测,取决于具体情况)指定意在通过微波加热并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的装载量(步骤102)。具体地,控制单元存储一表格,在该表格中待加热物体的重量、形状、数量与ROM中的具有所述重量、形状和数量的待加热物体的装载量相关联,并参照所述表格指定对应已经从操作面板接收或者已经通过各个传感器检测的待加热物体的状态的装载量。此外,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接收指示在配方或者通过操作单元中描述的识别号的操作通告待加热物体的状态。即使在这种情形下,类似地,控制单元存储一表格,在该表格中在每个配方或者操作单元中描述的识别号与ROM中的配方需要的待加热物体的装载量相关联,并参照该表格指定对应已经从操作面板接收的配方的识别号的装载量。
当控制单元指定待加热物体的装载量时,装载量的大小被确定(步骤103),其中旋转天线38和39的末端57和58应该面对的方向被确定,旋转天线38和39在所确定的方向旋转。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的装载量较大时(步骤104,Y),控制单元分配其中旋转天线38和39的末端57和58应当从待加热物体盛放所在的加热腔室中心面对的方向,并将所述取向会聚在加热盘上(步骤105),并且当待加热物体的装载量较小时(步骤104,N),会聚其中旋转天线38和39的末端57和58应该面对的方向在加热腔室的中心(步骤106)。
此外,在通过微波的加热过程中,蒸汽可以从蒸汽供应单元60供应以一起加热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和盛放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从而,待加热物体可以通过施加到待加热物体的表面的湿气进行加热。
通过该处理,如果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11a上的第一待加热物体的装载量大,具有高辐射方向性的旋转天线38和39的一部分并不旋转来面对待加热物体。但是,辐射方向性并不那么高的旋转天线38和39的一部分转动来面对待加热物体,并且装载量是大的。因此,从这些部分辐射的微波能够有效地吸收以充分加热待加热物体。另一方面,在其中具有高辐射方向性的旋转天线38和39的一部分所面对的方向没有任何待加热物体。相应地,从旋转天线38和39辐射的微波能够以最小衰减抵达加热盘30,从而升高加热盘的温度,并以最小衰减通过加热盘30的周边部分,从而加热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12b。
控制单元在旋转天线38和39旋转后供应电力到高频波产生单元40,从而开始辐射微波(步骤107)。其后,通过上面的旋转天线38和39进行的微波辐射继续直到在由控制单元指定的某第一和第二待加热物体的组合中的第一预定时间(这预先存储,取决于对于其每种组合在第一和第二待加热物体的组合中指定的第一和第二待加热物体的重量、形状、数量等)(步骤108,Y)。从而,第一待加热物体被积极加热,而加热盘30和加热盘上的第二待加热物体被预热。
当控制单元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已经达到时(步骤108,Y),控制单元供应电力到辐射热供应单元20以开始通过辐射热的加热,以为了加热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步骤109)。其后,当预定时间已经过去,并且实现确定的第二预定时间达到时(这同样预先存储,取决于用于其每种组合的第一和第二待加热物体的组合中指定的第一和第二待加热物体的重量、形状、数量等,以及当第一待加热物体的加热完成的时间)(步骤110,Y),通过辐射热的加热停止(步骤111)。
这样,在该炊具中,即使在其中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11a上的第一待加热物体的装载量大的情形下,当通过辐射热的加热开始时的加热盘30的温度与其中装载量小的情形相比稍微更低,但是充分升高,并且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同样通过微波辐射预热。因此,当两物体同时被加热时的加热时间与当第一待加热物体和第二待加热物体单独加热时的总加热时间相比能够缩短。
此外,即使在其中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的装载量小的情形下,可以说,当通过辐射热的加热开始时,与其中待加热物体仅盛放在加热盘上并且通过辐射热对待加热物体的加热和通过微波进行的加热盘的温度的升高如传统的一个一样同时开始的情形相比,加热盘30被充分加热,并且当两物体同时加热时的加热时间与当第一待加热物体和第二待加热物体单独加热时的总加热时间相比能够缩短。
控制单元在通过旋转天线38和39的微波辐射停止后继续通过辐射热的加热一预定时间(步骤112)。此外,该预定时间根据在用于其每种组合的指定的第一和第二待加热物体的组合中指定的第一和第二待加热物体的重量、形状、数量等同样预先存储为当第二待加热物体的加热完成时的时间,并取决于参照当指示配方的识别号的操作已经接收到时的加热时间而指定。但是,加热时间可以由用户通过操作面板在炊具烹饪开始之前输入加热时间而指定。
此外,在加热过程中,蒸汽可以从蒸汽供应单元60供应以一起加热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和盛放在加热盘上的加热物体。从而,待加热物体可以通过施加到待加热物体表面上的湿气进行加热。而且,其中烘烤烹饪或者烘箱喷热在盛放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上执行的情形也是可以想到的。当烘烤烹饪执行时,还使用通过蒸汽加热,以使得待加热物体的内部可以被精加工以为多汁的,同时防止表面过度烧烤。另一方面,当烘箱烹饪执行时,也使用蒸汽,以使得内部烹饪能够得以改善,待加热物体的表面能够被精加工以为松脆的,而其内部能够被精加工为多汁的。
然后,当通过辐射热的加热继续一预定时间时(步骤112,Y),控制单元停止通过辐射热的加热(步骤113),并停止一系列加热处理。
如上所述,在传统的炊具中,当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时,不能充分升高加热盘的温度。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即使当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时,加热盘的温度也能够有效升高。此外,作为辐射热的加热目标并盛放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可以在通过辐射热进行加热之前通过微波加热。这能够实现一种新的烹饪方法,即在其中分开的待加热物体分别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底部表面的盛放台和加热盘上的状态下开始和完成加热处理,也就是由加热盘隔开的上下空间在一个处理中进行上下加热,先前的烹饪方法并非如此。
此外,旋转天线的取向根据状态,例如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形状、重量和数量进行控制,以使得到达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微波辐射,或者到加热盘的周边部分或加热盘的微波辐射能够适当地进行切换。
此外,加热盘或者盛放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在盛放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通过辐射热进行加热之前通过微波如上所述地进行加热,以使得当两个物体同时被加热时的时间与第一待加热物体和第二待加热物体单独加热时的总加热时间相比能够缩短。
此外,如果根据伴随炊具的配方,适当量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和加热盘上,炊具能够通过简单地输入指定配方的识别号而进行上下加热处理。结果,用户从伴随上下加热的复杂输入操作中释放出来。
在此,将进一步描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进行的上下加热处理的例子。图20-26示出表明在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炊具进行的上下加热处理过程中各热源的驱动情形的时间图表。
在图20的时间图表中,首先,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12a和加热盘30通过开始供应电力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和从高频波产生装置40辐射微波一预定时间t1而进行加热。此外,此时,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12b也通过能够透过加热盘30的周边部分并传送到由加热盘30隔开的上部空间的微波进行加热。当预定时间t1在高频波产生装置40开始辐射微波之后已经过去时,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的电力供应停止以开始供应电力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并且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通过来自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辐射热进行加热一预定时间t2。然后,当通过辐射热的加热持续预定时间t2时,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电力供应停止,并且通过辐射热的加热结束。
如在图20的时间图表上所示,驱动各个热源的烹饪方法适于在其中包含许多湿气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并且需要其表面主要加热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情形下的烹饪。例如,所述烹饪方法适于在调味料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并且调味料将倒到其上的汉堡包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情形下的烹饪。如果烹饪在两个待加热物体(例如,调味料和汉堡包)盛放在加热腔室中之后通过该烹饪方法开始,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微波的加热)以及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辐射热加热)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执行。而且,在通过加热器21b和21a二者开始加热的时候,加热盘30已经加热到一定程度的温度,汉堡包的下表面受热。这样,难以通过从上方加热而进行加热的汉堡包的下表面能够通过加热器21b和21a类似于上表面一样很好地加热。由于该原因,当在从某一热源切换到另一热源后执行加热时不必如在传统炊具中一样更换待加热物体。此外,即使当上下加热处理同时执行时,食物的上下部分都能够很好地精加工,并能够提高用户烹饪的方便性。
此外,作为另一例子,烹饪方法适于在其中沸腾的食物例如蔬菜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而抹盐的鲭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情形下的烹饪。如果两个待加热物体(例如沸腾的食物例如蔬菜和抹盐的鲭)盛放在加热腔室中并且烹饪通过该烹饪方法开始时,大量的蒸汽通过加热(通过微波的加热)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而从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沸腾的食物例如蔬菜排出,并且在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抹盐的鲭的表面上形成冷凝物。而且,在通过两个加热器21b和21a的加热开始的时候,加热盘30已经加热到一定程度的温度,并且抹盐的鲭的下表面被加热。此外,抹盐的鲭自身已经通过已经穿过加热盘周边部分的微波而变暖。这样,待加热物体的表面上的冷凝物转化为温水,清洗表面的盐度,这产生低盐效果。通过加热器21b和21a从上方进行加热被增加,抹盐的鲭的上下表面的良好加热变为可能。由于该原因,不必如在传统的炊具中一样在从某一热源切换到另一热源之后执行加热时更换待加热物体。此外,即使当上下烹饪同时执行时,食物的上下部分二者都能够很好地精加工,并能够提高用户烹饪的方便性。
在图21的时间图表中,首先,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12a以及加热盘30通过开始供应电力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并从高频波产生装置40辐射微波一预定时间t1而进行加热。此外,此时,盛放在加热盘30的待加热物体12b也通过穿过加热盘30的周边部分并传送到由加热盘30隔开的上部空间的微波进行加热。当预定时间t1在高频波产生装置40开始辐射微波之后已经过去,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的电力供应停止以开始供应电力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时,通过来自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辐射热进行加热的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被加热一预定时间t2。然后,当通过辐射热的加热持续一预定时间t2时,到Milacron加热器21b的电力供应持续,而到氩加热器21a的电力供应停止,并且到蒸汽产生装置60的电力供应反而开始。然后,当通过来自Milacron加热器21b的辐射热进行的加热和通过蒸汽进行的加热持续一预定时间t3,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蒸汽产生装置60的电力供应停止,通过辐射热和蒸汽的加热结束。
图在图21的时间图表上所示,驱动各个热源的烹饪方法适于在其中包含许多湿气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而需要其表面进行主要加热并需要使表面被湿气化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情形下的烹饪。例如,该烹饪方法适于其中炒杂碎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而炸鸡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情形下的烹饪。如果烹饪在两个待加热物体(例如炒杂碎和炸鸡)盛放在加热腔室中后通过该烹饪方法开始,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微波的加热)以及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辐射热和蒸汽的加热)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在额定功率下执行。由于这个原因,不必如在传统的炊具中一样当在从某一热源切换到另一热源之后执行烹饪时更换待加热物体,并且能够为使用者提高烹饪的方便性。此外,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包含许多湿气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微波加热)开始时,通过待加热物体的温度升高,许多蒸汽从待加热物体自身产生,并且当预定时间t1结束时,加热腔室内部充满蒸汽,然后,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的辐射加热通过氩加热器21a和Milacron加热器21b开始。此外,因为从氩加热器辐射的一定波长的红外线具有易于穿过蒸汽的波长,因此,通过氩加热器的加热不会被蒸汽阻碍,待加热物体能够有效且直接地加热。此外,利用Milacron加热器21b在加热腔室中充填的蒸汽自身能够被变暖并加热到环境温度,从而执行蒸和烤。
当预定时间t2结束时,通过管式加热器21进行加热,待加热物体附件的加热腔室的环境温度变为100℃或更高,蒸汽变成过热蒸汽。在这个时间点上,过热蒸汽不是用作给待加热物体表面加湿,而是干燥表面并使表面变为褐色,并且从Milacron加热器21b辐射的远红外线执行待加热物体的辐射加热,而不会被蒸汽屏蔽,并开始烧烤表面。通过氩加热器21a的加热停止,到蒸汽产生装置60的电力供应反而开始,通过来自Milacron加热器21b的辐射热的加热和通过蒸汽的加热持续一预定时间t3。因为从蒸汽产生装置供应的蒸汽通过Milacron加热器被加热为过热蒸汽,并且围绕和加热待加热物体的周边,待加热物体的整个表面能够比仅通过Milacron加热器的辐射热进行的加热更加有效率和均一地加热,并且能够通过防止局部烧焦而精加工为美丽的烧烤颜色,并且整个表面能够精加工为期望的松脆的质地。
如在图22的时间图表中,首先,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12a和加热盘30通过开始供应电力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而进行加热并从高频波产生装置40辐射微波一预定时间t1。此外,在这个时候,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12b还通过穿过加热盘30的周边部分并传送到由加热盘30隔开的上部空间的微波进行加热。当预定时间t1在高频波产生装置40开始辐射微波之后已经过去,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的电力供应停止以开始供应电力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并且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通过来自Milacron加热器21b和和氩加热器21a的辐射热加热一预定时间t2。然后,当通过辐射热的加热持续预定时间t2时,到氩加热器21a的电力供应停止,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和Milacron加热器21b的电力的交替供应开始,同时到蒸汽产生装置60的电力的供应开始。通过高频波产生装置40、Milacron加热器21b和蒸汽产生装置60的加热持续一预定时间t3。当通过电力已经交替供应到其上的高频波产生装置40和Milacron加热器21b的加热以及通过蒸汽产生装置60的加热持续预定时间t3时,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Milacron加热器21b和蒸汽产生装置60的电力供应停止,通过辐射热和蒸汽的加热结束。
如在图22的时间图表上所示,驱动个热源的烹饪方法适于其中包含许多湿气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并且需要其表面进行主要加热并需要表面被湿气化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情形下的烹饪。例如,该烹饪方法适于其中炒杂碎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而炸鸡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情形下的烹饪。如果烹饪通过这种烹饪方法在两个待加热物体(例如,红烧鸡肉和煮的蔬菜)盛放在加热腔室之后开始,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微波的加热)和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辐射热和蒸汽的加热)能够通过一系列处理在额定功率内执行。而且,当通过两个加热器21b和21a的加热开始时,因为加热盘30已经加热到一定程度的温度,并加热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的下表面。由于这个原因,不必如在传统的炊具中一样在从某一热源切换到另一热源后执行加热时更换待加热物体,并且能够提高用户烹饪的方便性。此外,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包含许多湿气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微波的加热)开始时,许多蒸汽通过升高待加热物体的温度而从待加热物体自身产生,并且当预定时间t1结束时,加热腔室内部充满蒸汽,然后,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的辐射热通过氩加热器21a和Milacron加热器21b开始。因为从氩加热器辐射的一定波长的红外线具有易于透过蒸汽的波长,因此,通过氩加热器的加热不会被蒸汽阻碍,待加热物体能够有效且直接地加热。此外,通过利用Milacron加热器21b充填在加热腔室中的蒸汽能够被变暖并加热到环境温度,从而执行蒸和烤。
当预定时间t2结束时,通过管式加热器21进行加热,待加热物体附近的加热腔室的环境温度变为100℃或更高,并且蒸汽变为过热蒸汽。在这个时间点上,过热蒸汽并不用作给待加热物体表面加湿,而是干燥表面和使表面变为褐色,并且从Milacron加热器21b辐射的远红外线执行待加热物体的辐射加热而不会被蒸汽屏蔽,并开始烧烤表面。因为红烧或者浸渍和油炸都浸在调味材料例如适合烧烤的酱油、糯米甜酒和糖中,所以容易突然烧焦。这样,氩加热器21a的加热停止,并且Milacron加热器的输出降低,到蒸汽产生装置60和高频波产生装置的电力供应反而开始。然后,通过来自Milacron加热器21b的辐射热的加热、通过蒸汽的加热和通过微波的加热持续一预定时间t3以使得待加热物体的内部温度升高同时防止过度烧烤。因为从蒸汽产生装置供应的蒸汽通过Milacron加热器加热为过热蒸汽,并围绕和加热待加热物体周边,所以待加热物体的整个表面能够比仅通过Milacron加热器的辐射热进行的加热更加有效和均一地加热,并能够通过防止局部烧烤而精加工到美丽的烧烤颜色。此外,因为微波被辐射,盛放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可以从下表面进行加热,并且肉部分也能够通过将热量传入内部而充分加热。此外,能够防止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的温度降低。
此外,即使通过氩加热器的加热和通过蒸汽的加热一起使用,因为从氩加热器辐射的一定波长的无线电波具有易于穿过蒸汽的波长,所以通过氩加热器的加热不会被蒸汽阻碍。
在图23的时间图表中,首先,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12a和加热盘30通过开始供应电力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并从高频波产生装置40辐射微波一预定时间t1而进行加热。当预定时间t1已经在高频波产生装置40开始辐射微波之后过去,从高频波产生装置40辐射的微波的输出通过降低供应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的电能而变小,相当于减少的电能的电能供应给蒸汽产生装置60。当用于供应电力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和蒸汽产生装置60的预定时间t2已经过去时,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和蒸汽产生装置60的电力供应停止以开始供应电力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并且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通过来自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辐射热加热一预定时间t3。然后,当通过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加热持续预定实际t3时,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电力供应停止,通过辐射热的加热结束。
如图23的时间图表所示,驱动个热源的烹饪方法适于其中包含许多湿气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而需要其表面进行主要加热并且需要在表面进行主要加热之前湿气化表面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情形下的烹饪。例如,所述烹饪方法适于在其中淀粉蔬菜调味汁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而炒面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情形下的烹饪。如果在两个待加热物体(例如,淀粉蔬菜调味汁和炒面)盛放在加热腔室中之后通过该烹饪方法开始烹饪,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微波的加热)和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辐射热和蒸汽的加热)可以通过一系列处理在额定功率内执行。而且,当通过两个加热器21b和21a的加热开始时,因为加热盘30已经加热到一定程度的温度,并且加热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的下表面。而且,蒸汽进入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的表面,并增加湿气。由于这个原因,当在从某一热源切换到另一热源后执行加热时不必如在传统的炊具中一样更换待加热物体,并且能够提高用户烹饪的方便性。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炒面的原料是淀粉材料,并且湿气和热对于加热(胶化)淀粉都是必不可少的。当通过加热器21b和21a二者的加热开始时,已经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炒面具有通过蒸汽充分增加到其上的湿气,并且处于用于加热(胶化)淀粉的最好状态下。当通过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加热持续一预定时间t3时,炒面能够加热到其中面条丰满并且柔软的状态,并且在咽喉光滑下咽,并且面条的表面适当变为褐色并精加工为类似炒面的松脆的质地。然后,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电力供应停止,通过辐射热的加热结束。此外,即使通过氩加热器和的加热和通过蒸汽的加热一起使用,因为从氩加热器辐射的一定波长的无线电波具有容易传输蒸汽的波长,通过氩加热器的加热不会被蒸汽阻碍。
在图24的时间图表中,首先,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12a和加热盘30通过开始供应电力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和从高频波产生装置40辐射微波一预定时间t1而进行加热。此外,在这个时候,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12b也通过能够透过加热盘30的周边部分并传送到由加热盘30隔开的上部空间的微波进行加热。当预定时间t1已经在高频波产生装置40开始辐射微波之后过去时,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的电力供应首先停止,并且通告装置,例如设置在本发明的炊具中的操作面板,或者蜂鸣器输出通告显示、通告声音等,从而促使取出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12a。其后,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12a取出时(例如,当设置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待加热物体12a的取出或者检测加热腔室11的门64的打开和闭合时),加热盘30通过开始再次供应电力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并从高频波产生装置40辐射微波一预定时间t2而进行加热。作为其中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12a取出的情况,可以想到其中待加热物体12a的装载量小且待加热物体能够通过辐射微波一个短的时间段而充分加热的情形、其中待加热物体是由热量容易传输通过的材料构成并且能够通过微波一个短的时间段而充分加热的情形、或者其中期望充分加热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12b的底部表面(与加热盘30接触的表面)的情形。因为从高频波产生装置40辐射的微波能够首先通过取出待加热物体12a而最有效地照射到加热盘30上,加热盘30的温度能够在一个短的时间段内升高。此外,上述的取出待加热物体12a不必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待加热物体12a不被取出,通过控制旋转天线38和39的取向以在其中微波并不直接从旋转天线38和39辐射到待加热物体12a的方向辐射微波,在预定时间t1已经过去之后,加热盘30的温度能够升高。
当预定时间t2已经在高频波产生装置40开始辐射微波之后过去时,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的电力供应停止以开始供应电力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通过从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辐射热加热一预定时间t3。然后,当通过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加热持续一预定时间t3时,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电力供应停止,并且通过辐射热的加热结束。
如图24的时间图表所示,驱动各个热源的烹饪方法适于在其中具有小装载量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情形、其中待加热物体是由热量容易传输通过其中的材料构成并能够通过微波在一个短的时间段内充分加热的情形、或者其中需要其下表面主要加热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情形的烹饪。例如,该烹饪方法适于在其中沸腾的叶状蔬菜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而烤鱼盛放在加热盘30上情形下的烹饪。此外,如果两个待加热物体盛放在加热腔室中并且烹饪通过控制旋转天线38和39的情形以在其中微波并不从旋转天线38和39直接辐射到待加热物体12a的方向辐射微波而开始,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微波的加热),以及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辐射热和蒸汽的加热)能够通过一系列处理在额定功率内执行。而且,当通过加热器21b和21a二者的加热开始时,因为加热盘30已经加热到一定程度的温度,并且加热盛放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的下表面。由于该原因,不必如在传统的炊具中一样在从某一热源切换到另一热源之后在执行加热时更换待加热物体,并能够提高用户烹饪的方便性。此外,即使通过氩加热器的加热和通过蒸汽的加热一起使用,因为从氩加热器辐射的一定波长的无线电波具有容易透过蒸汽的波长,所以通过氩加热器的加热不会被蒸汽阻碍。
在图25的图表中,首先,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12a和加热盘30通过开始供应电力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并从高频波产生装置40辐射微波一预定时间t1而进行加热。此外,此时,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12b也通过透过加热盘30的周边部分并传送到由加热盘30隔开的上部空间的微波而进行加热。当预定时间t1已经在高频波产生装置40开始辐射微波之后过去,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的电力供应首先停止,并且通告装置,例如设置在本发明的炊具中的操作面板23,或者蜂鸣器输出通告显示、通告声音等,从而促使取出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12a。其后,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12a取出时(例如,当设置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待加热物体12a的取出时,或者检测加热腔室11的门64的打开和关闭时),加热盘30通过开始再次供应电力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并从高频波产生装置40辐射微波一预定时间t2而进行加热。作为其中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12a取出的情况,其中待加热物体12a的装载量小并且待加热物体能够通过辐射微波一短的时间段而充分加热的情形,或者其中期望充分加热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12b的底部表面(与加热盘30接触的表面)能够被想到。因为从高频波产生装置40辐射的微波能够通过首先取出待加热物体12a而最为有效地辐射到加热盘30上,加热盘30的温度能够在一个短的时间段内升高。此外,上述的取出待加热物体12a不必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待加热物体12a并不取出,通过控制旋转天线38和39的取向以在其中微波并不从旋转天线38和39直接辐射到待加热物体12a的方向辐射微波,在预定时间t1已经过去之后,加热盘30的温度也能够升高。
当预定时间t2已经在高频波产生装置40开始微波辐射之后过去,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的电力供应停止以开始供应电力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通过从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辐射热加热一预定时间t3。然后,当通过辐射热的加热持续一预定时间t3时,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电力供应暂时停止,并且同时,到蒸汽产生装置60的电力供应反而供应。在通过蒸汽的加热暂时执行之后,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电力供应再次开始。如果通过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加热持续一预定时间t4,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电力供应停止,通过辐射热的加热结束。
如图25的时间图表所示,驱动各个热源的烹饪方法适于在其中具有小的装载量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情形下、其中待加热物体由容易传输热量的材料构成并能够通过微波在一个短的时间段内充分加热的情形下、或者其中需要其下表面主要加热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情形下的烹饪。此外,管式加热器21被驱动以通过蒸汽加热一段小的时间段而使蒸汽进入100℃或更高的环境,从而蒸汽变为过热蒸汽。因为蒸汽包围和加热待加热物体,待加热物体的表面能够均一地变为褐色,待加热物体的内部温度能够升高而不会烧焦。此外,如果两个待加热物体盛放在加热腔室中并且烹饪通过控制旋转天线38和39的取向以在其中微波并不从旋转天线38和39直接辐射到待加热物体12a的方向辐射微波而开始,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微波的加热)以及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辐射热和蒸汽的加热)能够通过一系列处理在额定功率内执行。而且,当通过加热器21b和21a二者的加热开始时,因为加热盘30已经加热到一定程度的温度,并且加热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的下表面。由于这个原因,不必如在传统的炊具中一样在从某一热源切换到另一热源后执行加热时替换待加热物体,并能够提高用户的烹饪方便性。此外,即使通过氩加热器的加热和通过蒸汽的加热一起使用,因为从氩加热器辐射的一定波长的无线电波具有容易透过蒸汽的波长,所以通过氩加热器的加热不会被蒸汽阻碍。
在图26的时间图表中,首先,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12a和加热盘30通过开始供应电力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并从高频波产生装置40辐射微波一预定时间t1而进行加热。此外,在这个时候,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12b也通过穿过加热盘30的周边部分并传送到由加热盘30隔开的上部空间的微波进行加热。当预定时间t1在高频波产生装置40开始辐射微波之后已经过去时,到高频波产生装置40的电力供应停止以开始供应电力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并且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通过来自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辐射热加热一预定时间t2。然后,当通过辐射热的加热持续预定时间t2时,到Milacron加热器21b和氩加热器21a的电力供应停止,并且,相反,到热空气供应单元80的电力供应开始,并且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通过热鼓风加热一预定时间t3。然后,当通过热鼓风的加热持续一预定时间t3时,到热空气供应单元80的电力供应暂时停止,并且同时,替代地,到蒸汽产生装置60的电力供应被供应。在通过蒸汽的加热暂时执行之后,到热空气供应单元80的电力供应再次开始。当通过热空气供应单元80的加热持续一预定时间t4时,到热空气供应单元80的电力供应停止,并且通过热鼓风的加热结束。
如图26的时间图表所示,驱动各个热源的烹饪方法适于其中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大(也就是,其中待加热物体具有适于通过热鼓风加热的大小)的情形的烹饪。例如,所述烹饪方法适于其中炖碟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而多骨剁块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情形下的烹饪。此外,蒸汽被供应到其中加热腔室的温度在短的时间内通过热鼓风加热而为100℃或更高的环境,从而蒸汽变为过热蒸汽。因为蒸汽包围并加热待加热物体,围绕其中温度难以升高的骨头的多骨剁块的内部温度能够升高,待加热物体的表内能够均一地变为褐色。而且,炖碟的额外加热可以同时执行。此外,在通过热鼓风的加热处理t3和t4的过程中,通过热鼓风的加热和通过微波的加热交替执行。如果烹饪在待加热的两个物体(例如,炖碟和多骨剁块)盛放在加热腔室中之后通过该烹饪方法开始,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11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微波的加热)和盛放在加热盘30上的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通过辐射热、热鼓风和蒸汽的加热)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在额定功率内执行。而且,当通过加热器21b和21a二者的加热开始时,因为加热盘30已经加热到一定程度的温度,并且加热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的下表面。由于这个原因,不必如在传统的炊具中一样在从某一热源切换到另一热源之后执行加热时更换待加热物体,并且能够提高用于烹饪的方便性。
本申请是基于于2007年12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327783,该申请的内容在此被引用作为参考。
如上所述,尽管已经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所述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说明书的描述或者熟知的技术改变或者应用本发明能够通过本发明想到并且包括在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工业应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炊具,即使在其中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的状态下,加热盘的温度能够通过微波有效升高,并且盛放在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也能够通过微波加热。换句话说,可以呈现这样的效果,即待加热物体能够盛放在也用作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和加热盘二者上并被加热。因此,本发明在涉及介电加热待加热物体的炊具领域是有用的。
Claims (10)
1.一种炊具,包括:
加热腔室,其中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该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盛放台上;
可拆卸加热盘,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室内部并且不同于所述待加热物体的待加热物体盛放在该可拆卸加热盘上;
高频波供应装置,其产生微波;
天线,其包括具有辐射方向性的旋转天线,并且通过控制在预定取向具有高辐射方向性的旋转天线的一部分,从而在特定的方向会聚和辐射由所述高频波供应装置所产生的微波;
供热装置,其通过不同于微波加热的热辐射加热盛放在所述加热盘上的待加热物体;以及
控制装置,其控制待加热物体的加热处理,其中所述控制装置适于获得用于加热处理的条件;
其中,当所述用于加热处理的条件包括其中第一待加热物体盛放在也用作所述加热腔室的底部表面的所述盛放台上而第二待加热物体盛放在所述加热盘上的条件时,所述控制装置确定第一待加热物体的装载量的大小,
其中当第一待加热物体的装载量大时,所述控制装置分配其中具有高辐射方向性的所述旋转天线的所述一部分应当从第一待加热物体盛放所在的加热腔室的中心面对的方向,
其中当第一待加热物体的装载量小时,所述控制装置会聚具有高辐射方向性的所述旋转天线的所述一部分应当面对的方向在所述加热腔室的中心,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在使得至少第一待加热物体进行微波辐射后通过供热装置加热第二待加热物体,并在待加热物体的加热完成之后停止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炊具,包括:
蒸汽供应装置,其通过蒸汽加热待加热物体,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通过所述蒸汽供应装置加热第一待加热物体或者第二待加热物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炊具,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驱动所述蒸汽供应装置以在第二待加热物体开始通过所述供热装置进行加热之后一预定时间通过蒸汽增加加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炊具,
其中在通过所述供热装置加热第二待加热物体的过程中,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驱动所述蒸汽供应装置以暂时供应蒸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炊具,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在第二待加热物体开始通过所述供热装置进行加热之前降低微波的输出以继续微波加热,并且当微波输出降低时驱动所述蒸汽供应装置以通过蒸汽增加加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炊具,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在通过所述供热装置的加热停止之后驱动所述蒸汽供应装置以通过蒸汽增加加热,并且完成待加热物体的加热并停止操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炊具,包括:
通告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暂时停止来自所述高频波供应装置的微波,并且在停止时驱动所述通告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炊具,包括:
热空气供应装置,其供应热鼓风到所述加热腔室,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在微波辐射之后交替驱动所述供热装置和所述热空气供应装置从而增加加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炊具,
其中所述供热装置包括光学加热器,以及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使得第二待加热物体通过所述光学加热器加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炊具,
其中所述光学加热器是能够透过蒸汽的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27783/07 | 2007-12-19 | ||
JP2007327783A JP5131969B2 (ja) | 2007-12-19 | 2007-12-19 | 加熱調理器 |
PCT/JP2008/003749 WO2009078160A1 (ja) | 2007-12-19 | 2008-12-12 | 加熱調理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03705A CN101903705A (zh) | 2010-12-01 |
CN101903705B true CN101903705B (zh) | 2015-08-12 |
Family
ID=40795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22162.5A Active CN101903705B (zh) | 2007-12-19 | 2008-12-12 | 炊具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34488B2 (zh) |
EP (1) | EP2233838B1 (zh) |
JP (1) | JP5131969B2 (zh) |
CN (1) | CN101903705B (zh) |
WO (1) | WO200907816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31510B2 (ja) * | 2009-08-31 | 2014-06-2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
US8922969B2 (en) * | 2009-12-03 | 2014-12-30 | Goji Limited | Ferrite-induced spatial modification of EM field patterns |
JP5526754B2 (ja) * | 2009-12-17 | 2014-06-1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食品加熱調理方法 |
US9357878B2 (en) * | 2010-02-25 | 2016-06-07 | Bonnie Lee Buzick | Grill with safety system |
US20110266463A1 (en) * | 2010-05-03 | 2011-11-03 | Pinchas Einziger | Partitioned cavity |
DE102012004204A1 (de) * | 2012-03-01 | 2013-09-05 | Topinox Sarl | Gargerät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Gargeräts |
KR101920430B1 (ko) * | 2012-06-05 | 2018-11-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조리기 및 그 입력 제어방법 |
KR20140030023A (ko) * | 2012-08-29 | 2014-03-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조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JP5657059B2 (ja) * | 2013-06-18 | 2015-01-21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マイクロ波加熱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
EP2906020B1 (en) * | 2014-02-10 | 2016-12-21 | Electrolux Professional S.p.A. | Apparatus for cooking food products |
JP2016003798A (ja) * | 2014-06-16 | 2016-01-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器 |
WO2016006249A1 (ja) * | 2014-07-10 | 2016-01-1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
US10251223B2 (en) * | 2015-05-20 | 2019-04-02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ustomizable heat zones in an oven |
US10842318B2 (en) | 2017-01-06 | 2020-11-24 | Revolution Cooking, Llc | Heating element for a cooking appliance |
DE102017105320A1 (de) | 2017-03-14 | 2018-09-20 |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 System zur Zubereitung von mindestens einem Nahrungsmittel |
US20190110643A1 (en) * | 2017-10-14 | 2019-04-18 | Gloria Contreras | Smart charger plate |
CN209897307U (zh) * | 2019-01-04 | 2020-01-03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加热装置 |
JP7657538B2 (ja) * | 2019-02-20 | 2025-04-07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サーモシステム | 発熱部、熱処理装置及び熱処理装置のヒータ設計方法 |
CN110274701B (zh) * | 2019-05-29 | 2024-04-09 |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电器蒸发盘的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 |
TWI703295B (zh) * | 2019-10-15 | 2020-09-01 |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 複合加熱裝置 |
KR20210093032A (ko) * | 2020-01-17 | 2021-07-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조리기기 |
KR20210093069A (ko) * | 2020-01-17 | 2021-07-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조리기기 |
CN113365381A (zh) * | 2020-03-06 | 2021-09-07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用于辐射加热的结构件、组件及加热设备 |
KR20210141133A (ko) * | 2020-05-15 | 2021-11-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조리기기 |
CN112190139A (zh) * | 2020-10-09 | 2021-01-08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装置的控制方法、烹饪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JP2023065144A (ja) * | 2021-10-27 | 2023-05-1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48840A (ja) * | 2000-03-03 | 2001-09-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加熱調理装置 |
JP3477919B2 (ja) * | 1995-06-22 | 2003-12-1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蒸気とマイクロ波による食品加熱調理方法 |
CN1542324A (zh) * | 2003-03-12 | 2004-11-0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高频加热烹调器 |
JP2006286443A (ja) * | 2005-04-01 | 2006-10-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64936U (zh) * | 1974-11-18 | 1976-05-21 | ||
JPS5164936A (ja) | 1974-12-02 | 1976-06-04 | Hiroshi Nakamoto | Kutsukyokuseikagamino seizoho |
JP2897645B2 (ja) * | 1994-08-04 | 1999-05-3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装置 |
JP3751057B2 (ja) * | 1995-10-04 | 2006-03-0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
US6133558A (en) | 1996-06-24 | 2000-10-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icrowave steam heater with microwave and steam generators controlled to equalize workpiece inner 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
JPH11159764A (ja) * | 1997-11-27 | 1999-06-15 | Sharp Corp | 加熱調理装置 |
JP2001294050A (ja) | 2000-04-17 | 2001-10-23 | Tcm Corp | 送風装置 |
JP2003257614A (ja) * | 2001-12-27 | 2003-09-1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高周波加熱装置 |
JP2004071216A (ja) | 2002-08-02 | 2004-03-04 | Sharp Corp | 高周波加熱装置 |
JP4278502B2 (ja) * | 2002-12-12 | 2009-06-1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高周波加熱調理器 |
JP2005315487A (ja) * | 2004-04-28 | 2005-11-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マイクロ波加熱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2006097988A (ja) | 2004-09-29 | 2006-04-1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子レンジ |
JP5116260B2 (ja) | 2006-06-19 | 2013-01-0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高周波加熱装置 |
KR100858721B1 (ko) * | 2006-11-17 | 2008-09-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마이크로웨이브를 이용하는 조리장치 |
JP2008241062A (ja) * | 2007-03-26 | 2008-10-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加熱調理装置 |
JP2008281302A (ja) * | 2007-05-14 | 2008-11-20 | Panasonic Corp | 加熱調理装置 |
JP4629085B2 (ja) * | 2007-11-27 | 2011-02-0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器 |
JP4629089B2 (ja) * | 2007-12-13 | 2011-02-0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器 |
-
2007
- 2007-12-19 JP JP2007327783A patent/JP5131969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12-12 EP EP08861866.5A patent/EP2233838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2-12 US US12/809,274 patent/US833448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2-12 WO PCT/JP2008/003749 patent/WO200907816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2-12 CN CN200880122162.5A patent/CN1019037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77919B2 (ja) * | 1995-06-22 | 2003-12-1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蒸気とマイクロ波による食品加熱調理方法 |
JP2001248840A (ja) * | 2000-03-03 | 2001-09-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加熱調理装置 |
CN1542324A (zh) * | 2003-03-12 | 2004-11-0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高频加热烹调器 |
JP2006286443A (ja) * | 2005-04-01 | 2006-10-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198344A1 (en) | 2011-08-18 |
WO2009078160A1 (ja) | 2009-06-25 |
EP2233838B1 (en) | 2014-05-14 |
US8334488B2 (en) | 2012-12-18 |
JP5131969B2 (ja) | 2013-01-30 |
EP2233838A4 (en) | 2013-01-09 |
JP2009150589A (ja) | 2009-07-09 |
CN101903705A (zh) | 2010-12-01 |
EP2233838A1 (en) | 2010-09-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03705B (zh) | 炊具 | |
CN108158425B (zh) | 烹饪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2138631B1 (ko) | 공기 유동을 갖는 전기 조리 기구 | |
JP4585976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5152971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4629089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CN102265092B (zh) | 微波加热烹调器 | |
JP4278502B2 (ja) | 高周波加熱調理器 | |
JP2015025646A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2009156546A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2009144970A5 (zh) | ||
KR20100082819A (ko) | 가열조리기와 비타민 c를 증가시키는 조리 방법 | |
JP2016517619A (ja) | 調理器具 | |
JP4629085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6089224B2 (ja) | 高周波加熱調理装置 | |
JP2009129844A5 (zh) | ||
JP6796771B2 (ja) | 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スチーム加熱方法 | |
JP2011153780A (ja) | 高周波加熱調理装置 | |
JP2010002170A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5732427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WO2009084171A1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5531510B2 (ja) |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 |
KR20110073659A (ko) | 전자렌지용 밥솥 | |
WO2022044719A1 (ja) | 高周波加熱調理器 | |
JP2011228029A (ja) | 高周波加熱調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