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0123B - 流体装置和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装置和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00123B CN101900123B CN201010183653.XA CN201010183653A CN101900123B CN 101900123 B CN101900123 B CN 101900123B CN 201010183653 A CN201010183653 A CN 201010183653A CN 101900123 B CN101900123 B CN 1019001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xt door
- rotating shaft
- sealing component
- outer circumferential
- door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Sealing With Elastic Sealing Lips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Sealing Of B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泵装置或水力装置等流体装置,上述流体装置即使将贯穿孔形成于夹在电磁部与流体室之间的隔壁构件上也能确保高液密性和气密性。在泵装置(100)中,多个固定构件(11)中的保持构件(5)形成有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该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在隔壁构件(4)与电动机部(2)所处位置侧的转轴(7)的外周面之间构成环状空间(80),上述环状空间(80)配置有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该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与转轴(7)的外周面和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的内周面接触。此外,在环状空间(80)的外周侧,在隔壁构件(4)与保持构件(5)之间夹有第二环状密封构件(9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转轴从电磁部贯穿处于电磁部与流体室之间的隔壁构件上形成的贯穿孔从而与叶轮体连结的泵装置或水力发电装置等流体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泵装置,提出了使电动机的转轴贯穿处于电动机部(电磁部)与泵室(流体室)之间的隔壁构件上形成的贯穿孔从而与叶轮体连结的泵装置,在上述泵装置中,一般而言为在形成于叶轮体的连结用圆筒部内压入转轴的端部的结构。此外,在泵装置中,为了防止通过泵室的液体经由隔壁构件的贯穿孔漏至电动机部侧,并且为了气泡不会从电动机部侧经由隔壁构件的贯穿孔侵入泵室,在由形成于叶轮体的连结用圆筒部和设于隔壁构件的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构成的环状空间内设有油封等环状密封构件(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134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59549号公报
然而,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结构那样,在形成于叶轮体的连结用圆筒部的周围设有环状密封构件的结构中,存在液密性和气密性低这样的问题。即,由于叶轮体与转轴连结,因此因上述连结部分的误差等,会使叶轮体产生旋转振摆、使液密性和气密性降低。此外,当将转轴压入叶轮体的连结用圆筒部时,连结用圆筒部产生稍许变形,就会使连结用圆筒部的外周面的真圆度降低、液密性和气密性降低。同样的问题也在水力发电装置出现。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将贯穿孔形成于夹在机构部与流体室之间的隔壁构件上的情况下也能确保高液密性和气密性的泵装置或水力发电装置等流体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发明中,具有:电磁部,该电磁部配置有转子和定子线圈;流体室,该流体室配置有叶轮体;以及多个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包括夹在上述流体室与上述电磁部之间的隔壁构件,转轴从上述电磁部贯穿形成于上述隔壁构件的贯穿孔从而与上述叶轮体连结,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固定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固定构件形成有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该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在上述隔壁构件与上述电磁部所处位置侧的上述转轴的外周面之间构成环状空间,上述环状空间设有第一环状密封构件,该第一环状密封构件与上述转轴的外周面和上述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的内周面接触。
在本发明中,流体装置为泵装置或水力发电装置。当流体装置为水力发电装置时,叶轮体为发电用叶轮。此外,当流体装置为泵装置时,叶轮体为离心型叶轮体、轴流型叶轮体等,为“具有用于对流体带来能量的叶片的转体”
在本发明中,使转轴从电磁部贯穿形成于夹在电磁部与流体室之间的贯穿孔从而与叶轮体连结,当流体装置为泵装置时,转轴一旦旋转,在流体室的叶轮体也旋转,进行流体在流体室的吸入和排出。此外,当流体装置为水力发电装置时,若通过流过流体室的流体使叶轮旋转,则转轴旋转从而进行发电。在此,多个固定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固定构件形成有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该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在隔壁构件与电磁部所处位置侧的转轴的外周面之间构成环状空间,上述环状空间设有第一环状密封构件,该第一环状密封构件与转轴的外周面和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的内周面接触。因此,不仅能防止流体从流体室经转轴的外周面漏至电磁部侧,还能防止气泡从电磁部侧经转轴的外周面侵入流体室。特别是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一环状密封构件直接与转轴的外周面接触,因此和第一环状密封构件与叶轮体接触的结构不同,第一环状密封构件和转轴的同芯度高。由于液密性和气密性高,因此不仅能可靠地防止流体从流体室经转轴的外周面漏至电磁部侧,还能可靠地防止气泡从电磁部侧经转轴的外周面侵入流体室。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多个固定构件中的形成有上述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的固定构件为对支承上述转轴的向心轴承的外周面予以保持的保持构件。若采用上述结构,则由于第一环状密封构件的外周面和向心轴承均被保持构件保持,从而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与转轴的同芯度高,因此能可靠地实现第一环状密封构件与转轴的同芯度高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环状空间的外周侧,在上述隔壁构件与上述保持构件之间夹有第二环状密封构件。若采用上述结构,则不仅能防止流体从流体室经隔壁构件与保持构件之间漏到外部,还能防止气泡从外部经隔壁构件与保持构件之间侵入流体室。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贯穿孔的内径尺寸比上述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的内径尺寸小,在上述环状空间的上述隔壁构件所处位置侧的开口被上述隔壁构件大致封闭。若采用上述结构,则通过隔壁构件能防止第一环状密封构件朝流体室侧的偏移。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保持构件在上述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的上述电动机部侧具有从上述密封部件收纳用筒部朝内周侧突出的密封构件收纳用台阶部。若采用上述结构,则通过保持构件能防止第一环状密封构件朝电动机侧的偏移。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第一环状密封构件具有:外周侧圆环部,该外周侧圆环部与上述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接触;内周侧圆环部,该内周侧圆环部与上述转轴接触;以及连结部,该连结部将上述外周侧圆环部与上述内周侧圆环部连结,上述隔壁构件具有朝向上述连结部突出的环状突起。若采用上述结构,则通过使第一环状密封构件的连结部与隔壁构件的环状突起抵接,能防止第一环状密封构件朝流体室侧的偏移。因此,外周侧圆环部和内周侧圆环部上没有作用不需要的力,均不会使密封性降低。
在本发明中,能采用在上述隔壁构件中的上述流体室所处位置侧设有推力承接部的结构,该推力承接部与上述叶轮体直接或通过滑动构件(例如止推垫圈)抵接从而限制上述叶轮体和上述转轴向上述电磁部侧的变位。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推力承接部位于电动机旋转轴线的附近,因此具有在推力承接部的滑动损耗小的优点。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叶轮体在与上述隔壁构件相对的面侧包括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内叶片,该内叶片在上述叶轮体从与上述推力承接部相对的环状区域的外周缘朝径向外侧延伸。若采用上述结构,则能抑制异物侵入叶轮体的内表面侧与隔壁构件之间。此外,由于能将贯穿孔附近形成为负压,因此即使第一环状密封构件的密封性能降低,也能抑制液体从流体室向电磁部泄漏。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转轴的位于上述电磁部侧的端部连结有金属制的转子壳体,该转子壳体包括在轴线方向上与上述定子线圈相对的底板部,在上述底板部的与上述定子线圈相对的面上粘附有绝缘片。若为这种结构,则由于在定子线圈与转子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其中上述第一绝缘层由夹在定子线圈与粘附于转子壳体的绝缘片之间的空气层构成,上述第二绝缘层由绝缘片构成,因此绝缘性能好。而且,根据上述绝缘结构,由于能设于流体装置内的狭小缝隙,因此适合于实现流体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中,多个固定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固定构件形成有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该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在隔壁构件与电磁部所处位置侧的转轴的外周面之间构成环状空间,上述环状空间设有第一环状密封构件,该第一环状密封构件与转轴的外周面和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的内周面接触。因此,不仅能防止流体从流体室经转轴的外周面漏至电磁部侧,还能防止气泡从电磁部侧经转轴的外周面侵入流体室。特别是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一环状密封构件直接与转轴的外周面接触,因此和第一环状密封构件与叶轮体接触的结构不同,第一环状密封构件和转轴的同芯度始终很高。由于液密性和气密性高,因此不仅能可靠地防止流体从流体室经转轴的外周面漏至电磁部侧,还能可靠地防止气泡从电磁部侧经转轴的外周面侵入流体室。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俯视图和A-A’剖视图。
图2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后表示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泵装置所采用的隔壁构件的剖视图和保持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泵装置所采用的叶轮体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泵室(流体室)
2电动机部(电磁部)
3泵壳体(固定构件)
4隔壁构件(固定构件)
5保持构件(固定构件)
6叶轮体
7转轴
8第一环状密封构件
11固定构件
21转子壳体
22转子磁体
23绝缘片
24、25向心轴承
26定子铁心
27定子线圈
40贯穿孔
48推力承接部
51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
61外叶片
66内叶片
65连结用圆筒部
69止推垫圈(滑动构件)
80环状空间
91第二环状密封构件
100泵装置(流体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流体装置对泵装置和水力发电装置均能适用,但以下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泵装置的例子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a)、图1(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俯视图和A-A’剖视图。图2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后表示的剖视图,图2(a)将保持构件及其周边放大表示,图2(b)将隔壁构件的贯穿孔及其周边进一步放大表示。图3(a)、图3(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泵装置所采用的隔壁构件的剖视图和保持构件的剖视图。
图1(a)、图1(b)和图2所示的包括离心型叶轮体的泵装置100(流体装置)为例如在全自动洗衣机中对洗涤部位泵送洗净用流体的流体泵,例如,使洗涤槽内的洗净水循环从而供给到洗涤部位。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00也能用作排水泵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上述泵装置100时,如以下说明的那样,使泵与电动机成为一体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00包括夹设于泵室1(流体室)与电动机部2(电磁部)之间的隔壁构件4、泵壳体3以及保持构件5等固定构件11,通过在隔壁构件4的一面侧覆盖有泵壳体3,从而在隔壁构件4的一面侧构成包括叶轮体6的泵室1。与此相对的是,在隔壁构件4的另一面侧构成包括转轴7的电动机部2。隔壁构件4、泵壳体3以及保持构件5为树脂制的,作为上述树脂,也能采用混入玻璃的含玻璃PP树脂等复合材料。
如图1(b)和图2所示,在隔壁构件4的电动机轴线L上形成有贯穿孔40,从电动机部2侧突出的转轴7将贯穿孔40贯穿后与叶轮体6压入接合。因此,若转轴7旋转,则叶轮体6在泵室1内旋转,进行泵室1内的流体的吸入和排出。
(泵壳体3和隔壁构件4的结构)
如图2和图3(a)所示,泵壳体3包括:杯状的主体部分30,该主体部分30在内侧配置有叶轮体6;圆筒状的吸引管部33,该吸引管部33从上述主体部分30的上底部36的中央沿电动机轴线L方向延伸;以及排出管部35,该排出管部35从主体部分30的圆筒状的胴部37沿其切线方向延伸。
隔壁构件4具有朝电动机部2侧开口的杯型形状,其包括:板状主体部分41,该板状主体部分41与电动机轴线方向垂直;以及侧壁部49,该侧壁部49从板状主体部分41的外周缘朝电动机部2侧立起。在隔壁构件4中,板状主体部分41的近似中央部分包括朝向泵室1突出的外侧圆筒部42,所述外侧圆筒部42的内周侧设有中央部分朝电动机部2侧凹陷的隔壁部47。隔壁部47成为半径方向外侧部分朝向泵室1倾斜突出的锥部43,上述锥部43的底部成为与电动机轴线L正交的底板部44。在底板部44,位于泵室1侧的外表面侧成为中央区域低的凹部478,凹部478的底部的中央区域成为凹陷得更低的凹部479。
在隔壁部47,底板部44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贯穿孔40,该贯穿孔40供转轴7从电动机部2朝向泵室1贯穿,上述贯穿孔40在凹部479的中央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贯穿孔40的内径尺寸比转轴7的外径尺寸稍大。因此,贯穿孔40的内周缘与转轴7的外周面之间夹有狭小的环状缝隙。
隔壁部47中,电动机部2所处的内表面侧形成有朝向电动机部2侧突出的圆筒部46,圆筒部46与贯穿孔40以同芯状形成。圆筒部46的前端部上,在内表面侧形成有两个环状台阶部。此外,隔壁部47的内表面侧在圆筒部46内侧与圆筒部46同芯状形成有环状突起471。上述环状突起471与圆筒部46相比,突出尺寸非常小。
隔壁构件4的内表面侧在圆筒部46的外周侧形成有朝电动机部2侧突出的侧板部411,以围住相当于隔壁部47的部分。如后所述,上述侧板部411、圆筒部46和侧壁部49在将隔壁构件4与保持构件5连结时用于保持构件5的定位等。
如图2所示,泵壳体3以主体部分30嵌于隔壁构件4的外侧圆筒部42的外侧的状态与隔壁构件4结合。外侧圆筒部42的根部部分的外侧安装有液密用和气密用的O形圈92,上述O形圈92被夹持于在泵壳体3的主体部分30的圆筒状胴部37的开放端侧略微扩径的台阶部与外侧圆筒部42的根部部分之间。
(叶轮体6的结构)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00所采用的叶轮体6的说明图,图4(a)、图4(b)是从泵室1侧观察的叶轮体6的立体图和从电动机部2侧观察叶轮体6的立体图。
如图2和图4(a)、图4(b)所示,叶轮体6包括:圆板部60;有底的连结用圆筒部65,该连结用圆筒部65从上述圆板部60的中央朝泵室1侧突出;以及五个外叶片61,该外叶片61在圆板部60的与泵室1侧相对的外表面侧立起,五个外叶片61在连结用圆筒部65的周围等角度间隔地形成。
此外,叶轮体6包括:环状突部64,该环状突部64在圆板部60的与电动机部2侧相对的内表面侧从圆板部60的中央朝电动机2侧突出;以及十个内叶片66,该内叶片66在环状突部64的周围朝向电动机部2侧立起,十个内叶片66在环状突部64的周围等角度间隔地形成。内叶片66从环状突部64的外周缘朝径向外侧延伸,内叶片66的径向外侧端部到达圆板部60的外周缘。
内叶片66中,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尺寸)在圆板部60的中央侧大而在外周侧小。因此,内叶片66其在电动机轴线方向的电动机部2侧的端部越朝外周侧越远离电动机部2侧,内叶片66其在电动机轴线方向的电动机部2侧的端部越朝中央侧越接近电动机部2侧。不过,隔壁构件4的板状主体部分41的外表面侧形成有大径的凹部478,并且在凹部478的中央形成有小径的凹部479。因此,内叶片66其在电动机轴线方向的电动机部2侧的端部与隔壁构件4的板状主体部分41的外表面侧成为在径向隔开近似相同的间隔的形状。此外,内叶轮66的外周侧端部成为倾斜地切断地形状的锥面660。
(电动机部2的结构)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00在电动机部2侧包括保持构件5,保持构件5包括:板状主体部分56,该板状主体部分56沿与电动机轴线L方向正交的方向扩展;轴承保持部55,该轴承保持部55从上述板状主体部分56的近似中央朝电动机部2所处位置侧突出。轴承保持部55形成有供转轴7贯穿的轴孔57,上述轴孔57的内径尺寸比转轴7的外径尺寸稍大。轴孔57中,保持构件5的电动机轴线L方向的两端形成有一对环状台阶部572、573。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环状台阶部572、573保持将转轴7可旋转地支承的圆筒状的向心轴承24、25的外周面。此外,转轴7中,与泵室1所处位置侧相反侧的端部安装有垫圈77,上述垫圈77与向心轴承25的端部抵接从而限制转轴7朝泵室1侧变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轴7的泵室1侧的端部71贯穿隔壁构件4的贯穿孔40从而被压入固定于叶轮体6的圆筒部65的内侧,转轴7中嵌于叶轮体6的端部71上形成有用于强化压入结合的滚花等。
保持构件5中,板状主体部分56的近似中央朝向泵室1侧突出有圆筒状的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上述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在与转轴7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环状空间80。
此外,在保持构件5的板状主体部分56,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的根部部分的外周侧形成有环状台阶部59,该环状台阶部59与形成于隔壁构件4的圆筒部46的两个环状台阶部中的外周侧的台阶部的内侧相嵌。而且,保持构件5的板状主体部分56中的朝向泵室1侧的外表面侧形成有与形成于隔壁构件4的侧板部411卡合的台阶部等,保持构件5与隔壁构件4、保持构件5的板状主体部分56与隔壁构件4的板状主体部分41在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结合。
保持构件5中,轴承保持部55的外周侧成为保持定子铁心26的铁心保持部,在轴承保持部55的外周侧的离开板状主体部分56的位置上通过螺栓260固定有将多张铁心板层叠而成的定子铁心26。此外,定子铁心26中,从内侧的环状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有多个突极,上述突极的周围卷绕有定子线圈27。
保持构件5的板状主体部分56中,定子铁心26所处位置侧形成有多个柱状突起561,上述柱状突起561的端部形成有小突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柱状突起561的小突起嵌入用于对定子线圈27供电的电动机基板29的孔之后,通过将小突起的前端部压扁,从而使电动机基板29保持于柱状突起561的前端部。
(转子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00中,转轴7中与泵室1所处位置侧相反侧的端部连结有金属制的转子壳体21,该转子壳体21包括在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与定子线圈27相对的底板部218。此外,转子壳体21中从底板部218的外周缘立起的圆筒状胴部219的内周面保持有圆筒状的转子磁体22,该转子磁体22在径向外侧与定子铁心26相对。
在上述结构的泵装置100的电动机部2中,从防止漏电的观点考虑,在定子线圈27与金属制的转轴7之间需要充分的绝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壳体21中在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与定子线圈27相对的底板部218粘贴有绝缘片23,该绝缘片23是通过粘接剂层将多片具有绝缘性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树脂片层叠而成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00中,在定子线圈27与转子壳体21的底板部218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其中,上述第一绝缘层是由夹在粘附于转子壳体21的绝缘片23之间的空气层构成,上述第二绝缘层是由绝缘片23构成。
(泵室1侧与电动机部2侧的密封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轴7的端部贯穿隔壁构件4的贯穿孔40从而与叶轮体6连结。因此,泵室1的液体可能会穿过隔壁的贯穿孔40漏至电动机部2侧。此外,气泡可能会从电动机部2侧穿过隔壁的贯穿孔40侵入到泵室1。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5形成有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该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在与转轴7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环状空间80,上述环状空间80设有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的内周部分与转轴7的外周面接触,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的外周面与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的内周面接触,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的电动机部2侧的端部与从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的内周面朝内周侧突出的密封构件收纳用台阶部511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采用将作为嵌合部而与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接触的外周侧圆环部81和与转轴7接触的内周侧圆环部82通过连结部83连接的橡胶制的油封,在内周侧圆环部82将密封唇部821与防尘唇部822形成为圆环状。此外,连结部83中与隔壁构件4相对的外表面形成有环状突起831,上述环状突起831与形成于隔壁构件4的内表面侧的环状突起471抵接。
在此,贯穿孔40的内径尺寸比转轴7的外径尺寸稍大,比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的内径尺寸小很多。因此,环状空间80中隔壁构件4所处位置侧的开口被隔壁构件4大致封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将保持构件5与隔壁构件4结合,则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的根部部分的外周侧与隔壁构件4的圆筒部46的台阶部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缝隙,在环状的缝隙中配置有第二环状密封构件91。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保持构件5与隔壁构件4结合时,在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的外周侧安装第二环状密封构件91,从而在密封构件5与密封构件4结合时,在密封构件5的外周面与隔壁构件4的内周面之间夹着第二环状密封构件9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环状密封构件91,采用橡胶制的O形圈。
(针对叶轮体6的推力承接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隔壁构件4在电动机部2侧配置有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隔壁构件4的靠泵室1侧未配置有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轴7中与叶轮体6的结合部附近安装作为滑动构件的止推垫圈69,在隔壁构件4中利用与止推垫圈69相对的环状区域,构成通过止推垫圈69与叶轮体6抵接从而限制叶轮体6和转轴7向电动机部2侧的变位的推力承接部48。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壁构件4将贯穿孔40的开口边缘附近用作限制叶轮体6和转轴7向电动机部2侧的变位的推力承接部48。另外,根据叶轮体6和隔壁构件4的材质,也可以省略止推垫圈69,此时,隔壁构件4的推力承接部48与叶轮体6直接抵接从而限制叶轮体6和转轴7向电动机部2侧的变位。另外,也可以将小径的凹部478作为推力承接部48。
在此,止推垫圈69和推力承接部48的外径尺寸与叶轮体6的环状突部64的外径尺寸近似相等。因此,内叶片66在叶轮体6中从与推力承接部48相对的环状区域的外周缘朝径向外侧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述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00中,多个固定构件11中,保持构件5形成有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该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在隔壁构件4与电动机部2所处位置侧的转轴7的外周面之间构成环状空间80,上述环状空间80配置有与转轴7的外周面和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的内周面接触的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因此,不仅能防止流体从泵室1经转轴7的外周面漏至电动机2侧,还能防止气泡从电动机2侧经转轴7的外周面侵入泵室1。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与转轴7的外周面直接接触,因此与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与叶轮体6接触的结构不同,液密性和气密性高。即,若使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与叶轮体6侧抵接,则存在因转轴7与叶轮体6的同芯度的误差,当转轴7旋转时在叶轮体6上产生旋转振摆,而使液密性和气密性降低这样的问题。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直接与转轴7的外周面抵接,在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与转轴7之间始终维持高的同芯度,因此不会出现上述问题。此外,当在叶轮体6中使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与压入转轴7的圆筒部的外周面抵接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压入转轴7时,存在叶轮体6的圆筒部的外周面变形从而使叶轮体6的圆筒部的外周面与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的同芯度降低、使液密性和气密性降低这样的问题,并且对叶轮体6的外周部需要防止变形的金属制密封构件,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直接与转轴7的外周面抵接,因此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因此,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00的液密性和气密性高,因此不仅能可靠地防止流体从泵室1经转轴7的外周面漏至电动机2侧,还能可靠地防止气泡从电动机2侧经转轴7的外周面侵入泵室1。而且,由于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形成于多个固定构件11中的保持向心轴承24、25的外周面的保持构件5,也就是说由于第一环状密封构件的外周面与向心轴承的外周面一起保持于保持构件,因此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与转轴7的同芯度高。因此,能可靠地实现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与转轴7的同芯度高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环状空间80外周侧,由于隔壁构件4与保持构件5之间夹有第二环状密封构件91,因此不仅能防止流体从泵室1经隔壁构件4与保持构件5之间漏至外部,还能防止气泡从外部经隔壁构件4与保持构件5之间侵入泵室1。
而且,隔壁构件4的贯穿孔40的内径尺寸比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51的内径尺寸小,环状空间80中上述隔壁构件4所处位置侧的开口被该隔壁构件4大致封闭。因此,通过隔壁构件4能防止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朝泵室1侧偏移。
此外,由于隔壁构件4的贯穿孔40的内周缘位于电动机轴线L附近,以使得与转轴7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狭小的缝隙,因此隔壁构件4中在泵室1所处位置侧能设有推力承接部48,该推力承接部48通过止推垫圈69与叶轮体6抵接从而限制叶轮体6和转轴7向电动机部2侧的变位。此外,由于推力承接部48位于电动机轴线L的附近,因此具有在推力承接部48的滑动损耗小的优点。
而且,由于叶轮体6在与隔壁构件4相对的面侧包括内叶片66,因此能限制异物侵入叶轮体6的内表面侧与隔壁构件4之间。此外,由于能将贯穿孔40附近形成负压,因此即使第一环状密封构件8破损,也能抑制液体从贯穿孔40漏出。此外,由于内叶片66的外周侧端部为倾斜地切断形状的锥面,因此线头等异物不易缠绕在内叶片66上。
此外,贯穿孔40与转轴7的缝隙部比叶轮体6的内叶片66与隔壁构件47之间的缝隙小。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异物混入设有密封构件8的圆筒状胴部37(密封构件侧)。此外,在自吸式泵中,刚运转后泵室内的压力会变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叶轮体6上设有内叶片66,并且将贯穿孔40的内径与转轴7的外径的间隙缩小,因此能缓解泵室1内的压力变动波及密封构件8侧。因此,能抑制在采用密封构件8的密封部处的漏水。
此外,转轴7中位于电动机部2侧的端部连结有金属制的转子壳体21,该转子壳体21包括在电动机轴线L方向上与定子线圈27相对的底板部218,底板部218的与定子线圈27相对的面上粘贴有绝缘片2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00中,由于在定子线圈27与转轴7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其中,上述第一绝缘层是由夹在定子线圈27与粘附于转子壳体21的绝缘片23之间的空气层构成,上述第二绝缘层是由多个绝缘片23构成,因此绝缘性能好。而且,根据上述绝缘结构,由于能设于泵装置100内的狭小缝隙,因此适合于实现泵装置100的小型化。
Claims (9)
1.一种流体装置,具有:电磁部,该电磁部配置有转子和定子线圈;流体室,该流体室配置有叶轮体;隔壁构件,该隔壁构件夹在所述流体室与所述电磁部之间;以及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保持向心轴承的外周面,所述向心轴承对所述电磁部的转轴进行支承,所述转轴从所述电磁部贯穿形成于所述隔壁构件的贯穿孔从而与所述叶轮体连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构件上以朝所述隔壁构件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该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在所述隔壁构件与所述电磁部所处位置侧的所述转轴的外周面之间构成环状空间,
形成于所述保持构件的所述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嵌入所述隔壁构件,藉此,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隔壁构件以在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结合,从而在形成于所述保持构件的所述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的径向内侧形成所述环状空间,
所述环状空间设有第一环状密封构件,该第一环状密封构件与所述转轴的外周面及形成于所述保持构件的所述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的内周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空间的外周侧,在所述隔壁构件与所述保持构件之间夹有第二环状密封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穿孔的内径尺寸比所述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的内径尺寸小,
在所述环状空间的所述隔壁构件所处位置侧的开口被所述隔壁构件大致封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的所述电动机部侧具有从所述密封部件收纳用筒部朝内周侧突出的密封构件收纳用台阶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环状密封构件具有:外周侧圆环部,该外周侧圆环部与所述密封构件收纳用筒部接触;内周侧圆环部,该内周侧圆环部与所述转轴接触;以及连结部,该连结部将所述外周侧圆环部与所述内周侧圆环部连结,
所述隔壁构件具有朝向所述连结部突出的环状突起。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壁构件中的所述流体室所处位置侧设有推力承接部,该推力承接部与所述叶轮体直接或通过滑动构件抵接从而限制所述叶轮体和所述转轴向所述电磁部侧的变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体在与所述隔壁构件相对的面侧包括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内叶片,
所述内叶片在所述叶轮体从与所述推力承接部相对的环状区域的外周缘朝径向外侧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轴的与所述流体室所处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连结有金属制的转子壳体,该转子壳体包括在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定子线圈相对的底板部,
在所述底板部的与所述定子线圈相对的面上粘附有绝缘片。
9.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装置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30167 | 2009-05-29 | ||
JP2009130167A JP5410841B2 (ja) | 2009-05-29 | 2009-05-29 | 流体装置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00123A CN101900123A (zh) | 2010-12-01 |
CN101900123B true CN101900123B (zh) | 2014-04-02 |
Family
ID=43225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8365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0123B (zh) | 2009-05-29 | 2010-05-14 | 流体装置和泵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410841B2 (zh) |
CN (1) | CN10190012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12738B2 (ja) * | 2012-03-27 | 2016-04-27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ポンプ装置 |
JP2018178820A (ja) * | 2017-04-10 | 2018-11-15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ポンプ装置 |
JP7488143B2 (ja) * | 2020-07-20 | 2024-05-21 |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 ポンプ装置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46757U (zh) * | 1988-03-18 | 1989-10-11 | ||
JPH1137081A (ja) * | 1997-07-17 | 1999-02-09 |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 ヒューガルポンプ |
CN2314136Y (zh) * | 1997-08-18 | 1999-04-14 | 杭州碱泵厂 | 一种动力叶轮 |
JP2004144013A (ja) * | 2002-10-24 | 2004-05-20 | Aisin Seiki Co Ltd | ウォータポンプ |
JP2005207310A (ja) * | 2004-01-22 | 2005-08-04 | Koyo Seiko Co Ltd | 電動ポンプ |
JP2005220776A (ja) * | 2004-02-04 | 2005-08-18 | Asmo Co Ltd | 流体ポンプ |
CN2893235Y (zh) * | 2006-04-25 | 2007-04-25 | 宜兴市宙斯泵业有限公司 | 耐磨离心砂浆泵 |
JP4017875B2 (ja) * | 2002-01-29 | 2007-12-05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流体ポンプ |
JP2008089041A (ja) * | 2006-09-29 | 2008-04-17 | Asmo Co Ltd | 回転軸部材のシール構造 |
CN201236837Y (zh) * | 2008-08-08 | 2009-05-13 | 宜兴市灵谷塑料设备有限公司 | 悬臂液下泵无接触密封装置 |
-
2009
- 2009-05-29 JP JP2009130167A patent/JP541084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5-14 CN CN201010183653.XA patent/CN10190012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46757U (zh) * | 1988-03-18 | 1989-10-11 | ||
JPH1137081A (ja) * | 1997-07-17 | 1999-02-09 |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 ヒューガルポンプ |
CN2314136Y (zh) * | 1997-08-18 | 1999-04-14 | 杭州碱泵厂 | 一种动力叶轮 |
JP4017875B2 (ja) * | 2002-01-29 | 2007-12-05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流体ポンプ |
JP2004144013A (ja) * | 2002-10-24 | 2004-05-20 | Aisin Seiki Co Ltd | ウォータポンプ |
JP2005207310A (ja) * | 2004-01-22 | 2005-08-04 | Koyo Seiko Co Ltd | 電動ポンプ |
JP2005220776A (ja) * | 2004-02-04 | 2005-08-18 | Asmo Co Ltd | 流体ポンプ |
CN2893235Y (zh) * | 2006-04-25 | 2007-04-25 | 宜兴市宙斯泵业有限公司 | 耐磨离心砂浆泵 |
JP2008089041A (ja) * | 2006-09-29 | 2008-04-17 | Asmo Co Ltd | 回転軸部材のシール構造 |
CN201236837Y (zh) * | 2008-08-08 | 2009-05-13 | 宜兴市灵谷塑料设备有限公司 | 悬臂液下泵无接触密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00123A (zh) | 2010-12-01 |
JP2010275948A (ja) | 2010-12-09 |
JP5410841B2 (ja) | 2014-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33267U (zh) | 轴承装置以及风扇 | |
CN104235020A (zh) | 旋片式真空泵 | |
JP7492078B2 (ja) | ロータアセンブリ及び電動ウォーターポンプ | |
CN101900123B (zh) | 流体装置和泵装置 | |
JP4059416B2 (ja) | 一体型モータポンプ | |
US10371146B2 (en) | Electric pump with permanent magnet, connecting plates and plate holders | |
US20110002798A1 (en) | Fluid tank and fluid pump with exterior motor | |
JP2000354349A (ja) | モータ | |
KR101198612B1 (ko) | 스핀들 모터 | |
JP2016056761A (ja) | ポンプ装置 | |
JP2016094862A (ja) | オイルリタン機構を有する水中電動ポンプ | |
CN112727797A (zh) | 一种含油轴承密封结构及其风扇 | |
EP4438902A1 (en) | Rotor assembly of electronic water pump and electronic water pump | |
EP4336713A2 (en) | Vacuum pumping system having an oil-lubricated vacuum pump | |
CN215256945U (zh) | 一种无轴屏蔽泵结构 | |
CN214274027U (zh) | 一种含油轴承密封结构及其风扇 | |
CN202108770U (zh) | 一种离心泵的密封组合结构 | |
KR101412110B1 (ko) | 해수용 펌프 | |
KR101803273B1 (ko) | 오일 펌프의 윤활구조 | |
KR100969521B1 (ko) | 자동차용 연료속에 설치되는 내전형 모터의 구조 | |
JP2016050574A (ja) | 電動ベーンポンプ | |
CN204527296U (zh) | 一种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泵总成 | |
JP2012112397A (ja) | 圧入部材の取付構造 | |
CN112262517A (zh) | 密封式电马达 | |
JP2018084231A (ja) | 真空ポン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