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8788A - 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 - Google Patents
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78788A CN101878788A CN2010102060494A CN201010206049A CN101878788A CN 101878788 A CN101878788 A CN 101878788A CN 2010102060494 A CN2010102060494 A CN 2010102060494A CN 201010206049 A CN201010206049 A CN 201010206049A CN 101878788 A CN101878788 A CN 1018787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emulsifier
- essential oil
- citronellal
- auxiliary agen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其主要组分:四季橘精油、香紫苏精油、α-蒎烯、香茅醛,其他助剂(缓释剂、稳定剂等),其中精油及单物质属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该驱避剂对荔枝蒂蛀虫有很强的驱避作用,安全、高效特点,对环境无污染,可显著减少荔枝蒂蛀虫的危害,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有利于果园持续高效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驱避剂,具体地说,是一种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
背景技术: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也称爻纹细蛾,属于鳞翅目细蛾科,是荔枝、龙眼的主要害虫。主要分布于中国、泰国、尼泊尔和印度等地方。在我国,该虫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各荔枝产区。荔枝蒂蛀虫是钻蛀性害虫,该虫雌蛾在荔枝、龙眼果实生育期间,将卵产于果皮上,卵孵化成幼虫后蛀入果实内部,造成大量落果。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荔枝蒂蛀虫为害荔枝、龙眼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一般虫果率为20%-40%,高时可以达到90%以上。产量损失高达50%以上,并严重影响果品。
荔枝蒂蛀虫造成严重为害的原因:首先,幼虫孵化后直接钻入寄生组织中,传统的触杀性药剂很难奏效;其次,荔枝蒂蛀虫世代历期短、产卵期较长,世代重叠严重,药剂防治往往缺乏针对性;最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果园管理粗放,防治难以协调,导致荔枝蒂蛀虫食物链丰富,虫口基数居高不下。
目前防治荔枝蒂蛀虫主要是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化学防治导致荔枝上的农药残留过高,破坏环境,害虫再猖獗,天敌数量下降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所以,寻找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和谐友好、经济的新型产品意义重大。
目前,已经有大量关于植物次生物质对大多数食植性昆虫起行为调控的报道,充分利用这些植物次生物质,对害虫进行驱避或引诱,降低虫源基数,在害虫生态控制中将发挥显著的作用。
我国荔枝栽培面积已达71.67万hm2,仅广东省就已超过33.3万hm2,但是荔枝蒂蛀虫对荔枝、龙眼为害日益猖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且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荔枝果实农药残留严重、环境污染。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具有安全、高效特点,对环境无污染,适用于荔枝、龙眼的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寻找一种新的防治荔枝蒂蛀虫的方法,提供一种有效、环保的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精油和单物质:
肉桂油 2%-5%
香茅油 3%-5%
四季橘精油 8%-10%
肉桂醛 3%-5%
香茅醛 3%-5%
a-蒎烯 10%-15%
乳化剂 7%-9%
二甲苯 40%-50%或甲醇40%-50%
其他助剂 3%-5%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精油和单物质:
肉桂油 3%-5%
香茅油 2%-5%
四季橘精油 8%-10%
肉桂醛 2%-5%
香茅醛 3%-5%
a-蒎烯 12%-15%
乳化剂 7%-9%
二甲苯 40%-45%或甲醇40%-45%
其他助剂 3%-5%
其中,乳化剂为:吐温80、农乳500#、农乳600#;
其他助剂为:缓释剂、稳定剂(硅酸镁铝SF-04、BHT、DHT)。
现有的精油类物质有四季橘精油、香紫苏油、迷迭香精油、香茅油、甜橙油、圆柚油、柏木油、艾蒿油、冷杉油、广藿香油、红桔油、肉豆蔻精油、薰衣草油、大蒜油、香叶油、茴香油、丁香油等17种。
现有的单物质有α-蒎烯、莰烯、芳樟醇、龙脑、α-松油醇、月桂烯、香茅醇、β-石竹烯、樟脑、β-蒎烯、天然柠檬醛、橙花醇、松油烯、乙酸香叶酯、桉叶素、乙酸香茅酯、香茅醛等17种。
本发明选择了合理的精油和单物质,协同起效,在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完全使用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包括精油和单物质),根据国内外新的以昆虫行为干扰为主的害虫“推-拉”策略,研制出的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通过干扰荔枝蒂蛀虫的寄主识别与寄主定位、交配和寻找产卵场所等行为,控制田间荔枝蒂蛀虫种群数量,具有安全、高效特点,对环境无污染,适用于荔枝、龙眼的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四季橘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成分分析图;
图2为香紫苏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成分分析图;
图3为迷迭香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成分分析图;
图4为香茅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成分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1.GC-MS分析
运用GC-MS技术分析出对荔枝蒂蛀虫驱避效果最好的四种精油(四季橘精油、香紫苏油、迷迭香精油、香茅油)的挥发性成分,用化学合成单物质代替天然植物精油单物质,并添加助剂(缓释剂、稳定剂等),作为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应用到田间防治。具体要点如下:
精油直接从公司订购,如广东百芳香料化学品有限公司等,购得精油有四季橘精油、迷迭香精油等。Finnigan Trace GC-MS,DB-1(30m×0.25mm)毛细管柱,升温程序:柱温50℃,保留1min,以5℃/min升至120℃,保持5min,再以10℃/min至220℃;进样口230℃,载气He,流速1.0ml/min,分流进样15∶1。电离方式EI,70ev,离子源温度250℃,质量扫描范围35~395amu。各组分经过Willey和Mainlib标准谱库检索及资料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
共分析了四季橘精油、香紫苏油、迷迭香精油、香茅油4种精油成分。
经分析得,四季橘精油主要成分有11种:双戊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角鲨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芳樟醇、柠檬醛、(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菠萝酯、氯甲酸-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单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结果见图1。
经分析得,香紫苏油主要成分有9种:香叶烯、3,7-二甲基-1,3,7-辛三烯、月桂烯、芳樟醇、α-松油醇、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β-石竹烯、大根香叶烯等。结果见图2。
经分析得,迷迭香油主要成分有8种:β-蒎烯、双异丙基甲苯、柠檬烯、桉叶素、松油烯、樟脑、乙酸异龙脑酯、莰烯等。结果见图3。
经分析得,香茅油主要成分有8种:香茅醛、香茅醇、乙酸香茅酯、樟脑肟、橙花醇、香叶醇、α-蒎烯、乙酸芳樟酯等。结果见图4。
2.生化测定
2.1植物精油的室内筛选试验
2.1.1用电生理反应筛选对荔枝蒂蛀虫有驱避作用的植物精油
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s,简称EAG)测定方法将荔枝蒂蛀虫整条触角沿基部剪下,剪去触角末梢后将触角通过导电硅胶与2根电极相连接,调节仪器的工作状态,待基线平稳后即可测定。刺激气流为40mL/min,连续气流为50mL/min。
将所有精油配成5μl浓度,以5μl香茅油为标样进行荔枝蒂蛀虫触角电位测定。每个样品重复刺激5次,其平均值为样品的EAG绝对值;每测完一个样品即用标样重复刺激2次,其平均值为标样EAG绝对值。每个刺激间隔时间为30S。每个样品测试10根触角(5雌5雄)。
触角电位相对值的计算方法是以前后2次标样的平均值作为100,EAG相对值=样品的EAG绝对值/前后2次标样的平均EAG绝对值x100,分析比较各提取物样品之间的电位反应差异。EAG值的大小与样品对触角的生理活性的大小相关。
得到效果较好的精油是肉桂油和香茅油,EAG相对值分别为101.43和100。
2.1.2用四臂嗅觉仪筛选对荔枝蒂蛀虫有驱避作用的植物精油
在精油1ml剂量,100ml/min气流量下,测定不同精油对荔枝蒂蛀虫的驱避作用。
驱避作用强弱循序:四季橘精油、肉桂油、香茅油、香紫苏油、迷迭香精油、甜橙油、圆柚油、柏木油、艾蒿油、冷杉油、广藿香油、红桔油、肉豆蔻精油、薰衣草油、大蒜油、香叶油、茴香油、丁香油,驱避率分别是:85.0%、83.3%、77.0%、75.0%、74.4%、72.4%、71.0%、66.7%、65.9%、65.0%、64.0%、63.3%、61.5%、60.6%、60.0%、50.0%、46.9%、38.4%。
驱避效果75%以上的精油是四季橘精油、肉桂油、香茅油和香紫苏油。
2.2单物质驱避作用测定
2.2.1荔枝蒂蛀虫对单物质的电生理反应
效果较好的是肉桂醛和香茅醛,EAG相对值为78.36和75.65。
2.2.2单物质的四臂嗅觉仪试验
在单物质1ml剂量,100ml/min气流量下,不同单物质对荔枝蒂蛀虫的驱避作用:
驱避作用强弱循序:α-蒎烯、香茅醛、肉桂醛、莰烯、芳樟醇、龙脑、α-松油醇、月桂烯、香茅醇、β-石竹烯、樟脑、β-蒎烯、天然柠檬醛、橙花醇、松油烯、乙酸香叶酯、桉叶素、乙酸香茅酯,驱避率分别是:88.20%、87.5%、85.3%、82.4%、81.3%、75.9%、75.0%、73.3%、70.0%、65.4%、60.0%、57.1%、56.8%、50.0%、45.5%、41.7%、35.6%、26.3%。
驱避率在85%以上的物质有α-蒎烯、肉桂醛和香茅醛。
2.3产卵驱避效果室内试验
选取精油四季橘精油、香紫苏油、迷迭香油、香茅油和香叶油,及α-蒎烯、莰烯、芳樟醇、α-松油醇、香茅醛和松油烯进行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驱避试验。
选择性试验方法:把荔枝鲜果用清水洗干净后自然晾干备用,将各供试植物油用丙酮稀释至10mg/mL药液,每处理选取5个大小一致的荔枝鲜果,用小型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洒于果上,对照组喷清水,晾干后供试。将处理后的鲜果放入垫有滤纸的培养皿内,其中处理和对照各两个培养皿,按对角线将处理和对照交叉放置于养虫笼内,接入15对5日龄已交配成虫于笼内,并在笼内顶部吊一蘸了5%蜜糖水的脱脂棉供成虫补充营养。48h后检查果实上的着卵量。试验重复3次。
产卵驱避率=(对照区产卵量-处理区产卵量)/对照区产卵量。
得到产卵驱避效果最佳的非寄主植物次生物有四季橘精油、香紫苏精油、α-蒎烯、香茅醛,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达到91.6%、85.2%、92.5%、86.3%。
有效成分四季橘精油、香紫苏精油、α-蒎烯、香茅醛,助剂。
实施例1
根据附图1-4进一步描述本发明,选择如下重量比的原料:
肉桂油 5%
香茅油 5%
四季橘精油 10%
肉桂醛 4%
香茅醛 4%
α-蒎烯 14%
吐温80 7%
二甲苯 47%
硅酸镁铝SF-04 4%
制备方法如下:将上述原料按比例依次加入搅拌缸中,常温搅拌2小时使其混合均匀,即制得产品。
实施例2
一种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料:
肉桂油 4%
香茅油 4%
四季橘精油 10%
肉桂醛 5%
香茅醛 5%
α-蒎烯 13%
农乳500# 9%
甲醇 47%
硅酸镁铝BHT 5%
制备方法同例1。
实施例3
一种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料:
肉桂油 5%
香茅油 5%
四季橘精油 10%
肉桂醛 5%
香茅醛 5%
α-蒎烯 15%
农乳600# 8%
二甲苯 42%
硅酸镁铝BHT 5%
制备方法同例1。
Claims (8)
1.一种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肉桂油 2%-5%
香茅油 3%-5%
四季橘精油 8%-10%
肉桂醛 3%-5%
香茅醛 3%-5%
α-蒎烯 10%-15%
乳化剂 7%-9%
二甲苯 40%-50%或甲醇40%-50%
其他助剂 3%-5%
其中,乳化剂为:吐温80、农乳500#、农乳600#中的任意一种,其他助剂为缓释剂、稳定剂的其中一种,所述的稳定剂为硅酸镁铝SF-04、BHT、DH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肉桂油 2%-5%
香茅油 3%-5%
四季橘精油 8%-10%
肉桂醛 3%-5%
香茅醛 3%-5%
α-蒎烯 10%-15%
乳化剂 7%-9%
二甲苯 40%-50%
其他助剂 3%-5%
其中,乳化剂为:吐温80、农乳500#、农乳600#中的任意一种,其他助剂为缓释剂、稳定剂的其中一种,所述的稳定剂为硅酸镁铝SF-04、BHT、DH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肉桂油 2%-5%
香茅油 3%-5%
四季橘精油 8%-10%
肉桂醛 3%-5%
香茅醛 3%-5%
α-蒎烯 10%-15%
乳化剂 7%-9%
甲醇 40%-50%
其他助剂 3%-5%
其中,乳化剂为:吐温80、农乳500#、农乳600#中的任意一种,其他助剂为缓释剂、稳定剂的其中一种,所述的稳定剂为硅酸镁铝SF-04、BHT、DH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肉桂油 3%-5%
香茅油 2%-5%
四季橘精油 8%-10%
肉桂醛 2%-5%
香茅醛 3%-5%
α-蒎烯 12%-15%
乳化剂 7%-9%
二甲苯 40%-45%或甲醇40%-45%
其他助剂 3%-5%
其中,乳化剂为:吐温80、农乳500#、农乳600#中的任意一种,其他助剂为缓释剂、稳定剂的其中一种,所述的稳定剂为硅酸镁铝SF-04、BHT、DH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肉桂油 3%-5%
香茅油 2%-5%
四季橘精油 8%-10%
肉桂醛 2%-5%
香茅醛 3%-5%
α-蒎烯 12%-15%
乳化剂 7%-9%
二甲苯 40%-45%
其他助剂 3%-5%
其中,乳化剂为:吐温80、农乳500#、农乳600#中的任意一种,其他助剂为缓释剂、稳定剂的其中一种,所述的稳定剂为硅酸镁铝SF-04、BHT、DHT。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肉桂油 3%-5%
香茅油 2%-5%
四季橘精油 8%-10%
肉桂醛 2%-5%
香茅醛 3%-5%
α-蒎烯 12%-15%
乳化剂 7%-9%
甲醇 40%-45%
其他助剂 3%-5%
其中,乳化剂为:吐温80、农乳500#、农乳600#中的任意一种,其他助剂为缓释剂、稳定剂的其中一种,所述的稳定剂为硅酸镁铝SF-04、BHT、DH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肉桂油 4%
香茅油 5%
四季橘精油 10%
肉桂醛 5%
香茅醛 5%
α-蒎烯 15%
吐温80 7%
二甲苯 45%
硅酸镁铝SF-04 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肉桂油 4%
香茅油 4%
四季橘精油 9%
肉桂醛 5%
香茅醛 5%
α-蒎烯 14%
农乳500# 9%
甲醇 45%
硅酸镁铝BHT 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060494A CN101878788A (zh) | 2010-06-09 | 2010-06-09 | 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060494A CN101878788A (zh) | 2010-06-09 | 2010-06-09 | 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78788A true CN101878788A (zh) | 2010-11-10 |
Family
ID=43051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060494A Pending CN101878788A (zh) | 2010-06-09 | 2010-06-09 | 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78788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6542A (zh) * | 2011-10-24 | 2012-01-25 | 中国农业大学 | 棕榈酸作为南方根结线虫驱避剂的新用途 |
CN102696597A (zh) * | 2012-06-29 | 2012-10-03 | 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人工合成的荔枝蒂蛀虫性信息素及诱芯 |
CN104807941A (zh) * | 2015-05-13 | 2015-07-29 | 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食用香精香料中萜烯醇酯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
CN109874810A (zh) * | 2019-01-30 | 2019-06-14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与卵期协同防控方法 |
CN110326614A (zh) * | 2019-07-24 | 2019-10-15 | 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 | 一种荔枝蒂蛀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其防治方法 |
CN116326547A (zh) * | 2023-01-06 | 2023-06-27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荔枝蒂蛀虫幼虫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
-
2010
- 2010-06-09 CN CN2010102060494A patent/CN10187878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6542A (zh) * | 2011-10-24 | 2012-01-25 | 中国农业大学 | 棕榈酸作为南方根结线虫驱避剂的新用途 |
CN102696597A (zh) * | 2012-06-29 | 2012-10-03 | 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人工合成的荔枝蒂蛀虫性信息素及诱芯 |
CN104807941A (zh) * | 2015-05-13 | 2015-07-29 | 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食用香精香料中萜烯醇酯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
CN109874810A (zh) * | 2019-01-30 | 2019-06-14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与卵期协同防控方法 |
CN109874810B (zh) * | 2019-01-30 | 2021-01-05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荔枝蒂蛀虫成虫期与卵期协同防控方法 |
CN110326614A (zh) * | 2019-07-24 | 2019-10-15 | 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 | 一种荔枝蒂蛀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其防治方法 |
CN110326614B (zh) * | 2019-07-24 | 2021-06-29 |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一种荔枝蒂蛀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其防治方法 |
CN116326547A (zh) * | 2023-01-06 | 2023-06-27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荔枝蒂蛀虫幼虫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
CN116326547B (zh) * | 2023-01-06 | 2023-11-10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针对荔枝蒂蛀虫幼虫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63896B (zh) | 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及其应用 | |
CN101878788A (zh) | 荔枝蒂蛀虫及虫卵驱避剂 | |
CN103583517B (zh) | 一种诱集桃蛀螟的引诱剂及诱芯 | |
CN105076132A (zh) | 一种油基型农药增效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006531A (zh) | 一种环保型杀虫剂及其应用 | |
CN112931503B (zh) | 一种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引诱剂 | |
CN113068695B (zh) | 一种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诱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709068A (zh) | 一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及其应用 | |
CN102144638B (zh) | 稻虱缨小蜂引诱剂 | |
WO2017045268A1 (zh) | 一种高含量除虫菊素杀虫剂 | |
CN104872216A (zh) | 一种植物源增效剂及其制备的杀虫气雾剂 | |
CN104970017B (zh) | 横坑切梢小蠹引诱剂的成分和配方 | |
CN100398611C (zh) | 桔小实蝇引诱剂 | |
CN109287631A (zh) | 酱油渣甘油酯在制备防治微型害虫或叶面真菌细菌病害制剂中的应用 | |
CN104970016B (zh) | 一种云南切梢小蠹的引诱剂 | |
CN109221108A (zh) | 一种熏蒸组合物及其在防治草菇害虫中的应用 | |
CN105875605B (zh) | 一种印度谷螟引诱剂及应用 | |
CN107897217A (zh) | 一种天然的植源性易挥发蚊虫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593131A (zh) | 夜蛾类成虫引诱剂 | |
CN110742072B (zh) | 一种害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Nyamwasa et al. | Transition challenge to organic agriculture: A course for advancing belowground insect pest management | |
CN102165962B (zh) | 对稻飞虱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的天敌引诱剂 | |
CN102177918A (zh) | 有效控制稻飞虱成虫数量的稻飞虱天敌稻虱缨小蜂引诱剂 | |
CN105052924A (zh) | 柠条尺蠖性诱剂 | |
CN105145559B (zh) | 黄刺蛾性诱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