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7884A - 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77884A CN101877884A CN2009101714169A CN200910171416A CN101877884A CN 101877884 A CN101877884 A CN 101877884A CN 2009101714169 A CN2009101714169 A CN 2009101714169A CN 200910171416 A CN200910171416 A CN 200910171416A CN 101877884 A CN101877884 A CN 1018778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e information
- channel state
- sequence
- channel
- information sequ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一种方法包括: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将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另一种方法包括: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将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直接向网络侧进行传输。另一种方法包括: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根据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映射到信道资源的资源单元中;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映射的结果向网络侧进行传输。本发明方案能准确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和提高上行信道资源使用合理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需要根据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序列进行资源的调度。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一般可以用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或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等表示。
在长期演进(LTE,Long Time Evolution)系统中,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下行参考信号后,可以获知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并把获知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设备例如演进基站(eNB,E-UTRANNode B)反馈。终端可以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周期性地向网络侧设备反馈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目前现有技术中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一般为隐式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例如将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量化后用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CQI Index)、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索引(PMI Index)等形式进行反馈,网络侧根据CQI Index、PMI Index进行查表获取相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另外,受限于反馈资源有限的影响,在PUCCH承载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时,只能反馈一个子带的PMI。
现有技术方案反馈的是经过量化处理得到的CQI Index或PMI Index,不能准确代表原始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因此这种方案有的情况下不能满足准确反映下行信道的要求。
另外,现有技术方案中,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在PUCCH上承载时,对于上行信道情况好和差的情况,都使用相同的调制编码以及资源映射方式,因此上行信道资源使用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能准确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以提高上行信道资源使用合理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
将所述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根据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映射到信道资源的资源单元中,其中所述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是按照上行信道质量确定;
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映射的结果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将所述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直接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含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确定接收的信号经过的信道参数及在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运算处理过程所使用的调整参数;
根据所述信道参数及所述调整参数,从所述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提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含经过信道传输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包含经过信道传输后的参考信号序列;
将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比较运算,根据运算结果获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通过上行控制信道中除最后一个或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外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发送的已知的设定序列;
根据所述接收的信号和所述设定序列,确定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互易性,确定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一种终端,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一种终端,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直接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一种终端,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映射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映射到信道资源的资源单元中,其中所述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是按照上行信道质量确定;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所述映射单元的映射结果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含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接收的信号经过的信道参数及在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处理过程所使用的调整参数;根据所述信道参数及所述调整参数,从所述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提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含经过信道传输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包含经过信道传输后的参考信号序列;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比较运算,根据运算结果获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通过上行控制信道中除最后一个或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外的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发送的已知的设定序列;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信号和所述设定序列,确定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互易性,确定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上述第一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是将获取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然后将进行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通过进行上述处理,可以使得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在传输过程中减少干扰影响,使得网络侧接收更准确,因此提高了反馈信息传输的准确性。
上述第二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是将获取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直接向网络侧进行传输,获取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没有采用CQI Index或PMI Index形式,直接反映原始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因此提高了反馈信息传输的准确性。
上述第三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后,根据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映射到信道资源的资源单元中,其中所述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是按照上行信道质量确定;通过这种资源映射处理方式,对于终端处于上行信道质量比较好的位置时,可以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元素映射到较少的上行物理资源上,对于终端处于上行信道质量比较差的位置时,可以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元素映射到较多的上行物理资源上,从而在满足反馈信息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可以使上行信道的资源得到更合理应用。
上述第四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是在上行控制信道除最后一个或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外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发送已知序列,只要其他终端在这些OFDM符号上的发送信号和已知序列正交,就可以达到检测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进而利用上下行信道具有互易性特征得到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目的,因为现有技术是利用最后一个或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周期性地发送已知序列,而本发明实施例是利用其他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发送已知序列,不受周期的限制,并且可以是同时采用多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进行发送,因此提高了用户信道监测的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反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映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中一种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一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二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三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四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五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六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准确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以下进行详细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
步骤101、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步骤102、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
该步骤中所说的设定序列可以是参考信号序列或其他序列,例如预先在网络侧和终端侧设置的随机序列等。所述参考信号序列例如可以是解调参考信号序列。所述其他序列可以与参考信号序列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参考信号序列可以为恒幅度零自相关(CAZAC,Const Amplitude Zero Auto-Corelation)序列,而上述其他序列可以是不同于参考信号序列的CAZAC序列。
所述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包括:
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元素与所述设定序列中的对应元素相乘,或者,
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每个元素分别与所述设定序列相乘。
步骤103、将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该步骤中将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包括:将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是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网络侧进行传输,这样可以不需要动态调用UE占用的资源例如时域和频域资源等,处理更为简单。
另外,所述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前,包括:
将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
或者,所述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后,包括:
将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
或者,所述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后,包括:
将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以及离散傅立叶变换;
或者,所述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后,包括:
将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或者,所述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前,包括:将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以及,在所述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后,包括:将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对于网络侧,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接收信号,信号包含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2)确定接收的信号经过的信道参数及在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处理过程所使用的调整参数;
3)根据信道参数及调整参数,从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提取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从实施例一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是将获取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然后将所述进行运算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通过进行运算处理,可以使得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在传输过程中减少干扰影响,使得网络侧接收更准确,因此提高了反馈信息传输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中还可以是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后直接将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即执行以下过程:
1)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该步骤中获取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是未经处理例如没有经过量化、变形等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2)将所述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直接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因为上述过程是将获取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直接向网络侧进行传输,获取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没有采用CQI Index或PMI Index形式,反映原始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所述直接是指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因此该技术方案提高了反馈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另外,因为是对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没有进行处理就直接向网络侧传输,因此也可以减少反馈的信息量,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网络资源。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实施例二相比于实施例一更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包括步骤:
步骤201、确定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信道资源分组数目和每组的资源数目;
该步骤可以是终端自行确定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信道资源分组数目和每组的资源数目,也可以是网络设备确定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信道资源分组数目和每组的资源数目后通知给终端。以下以终端确定为例说明:
终端将网络侧分配给终端的上行信道的资源分为M个反馈组,每个反馈组中包含N个资源单元(RE,Resource Element)。对于不同的终端,N的值可以不同,N的值可以根据不同终端的情况配置为固定不变或者半静态地变化。每个反馈组可以表示终端在某个天线端口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包括该天线端口在多个子带上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表示终端在某个载波上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等。
本发明实施例以对某个终端上行信道的资源分为M个反馈组,每个反馈组中包含N个资源单元,每个反馈组表示该终端在每个天线端口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举例说明。
通过该步骤的处理,可以灵活的配置不同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反馈量,例如在多频带反馈时对子带宽度进行灵活配置等,同时反映多个子带的信道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1为可选步骤。
步骤202、终端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该步骤可以根据步骤201确定的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信道资源分组数目和每组的资源数目结果,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例如M个反馈组,每个反馈组中包含N个资源单元,则获取共M x N个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终端根据网络设备下发的下行信道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序列,可以估计得到天线端口在不同子带内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例如,对天线端口0,可以估计得到其在不同子带内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然后通过现有的设定算法(例如算术平均算法)选取得到各个子带内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记作其中k表示第k个子带,m0表示第k个子带内,天线端口0上有m0个下行信道参数需要被反馈。同理,可以得到
即共K个子带、n+1个天线上的下行信道参数需要被反馈。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为显式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即为终端对下行信道估计的结果,这样网络侧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可以更为准确一些。另外现有技术中的PMI Index一般需要多个资源单元(RE)才能承载,即需反馈的反馈信息的负载较多,而本发明实施例获取的是显式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时,显式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可以通过一个资源单元承载,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使得一个子带的反馈信息的负载减少,因此可以使得传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同时将多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发送。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隐式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即为终端对下行信道估计的结果进行量化、变形等所得到的结果,例如是CQI Index、PMI Index等。
步骤203、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变换;
通过进行幅度变换,各元素间的相对关系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可能使得绝对值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有利于运算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为可选步骤,也可以不进行变换。
步骤204、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解调参考信号序列相乘后向网络侧反馈;
该步骤中,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各元素和相应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相乘,得到:
其中,[s0,s1,...sL]中的元素为上行信道(UL,UpLink)的DMRS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其中可以是
即为所含元素的数目值。上述相乘运算例如可以为与[s0,s1,...sL]两个向量中的对应项分别相乘,返回的结果的长度与两个向量的长度相等。需要说明的是,如果DMRS的长度不等于的长度,则可以通过增加元素或减少元素以使得DMRS的长度等于的长度。例如增加元素可以是增加几个已有元素,减少元素可以是删除任意几个已有元素等。
在将经过运算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网络侧反馈时,反馈可以参考步骤201中的处理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在步骤204之前进行幅度变换举例说明,也是可以在步骤205之后进行幅度变换。
步骤205、网络侧提取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网络侧接收到的终端通过上行信道传输的信号为HUL表示上行信道参数,例如为上行信道响应,表示卷积或其它相乘运算。网络侧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序列DMRS进行信道估计,可以获得HUL。因为中HUL已知,因此可以获得
从实施例二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是反馈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该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可以是显式或隐式的,然后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解调参考信号序列进行一定运算后传输给网络侧,则网络侧可以根据已知的参数从中提取出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因为进行运算处理,可以使得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在传输过程中减少干扰影响,因此更能准确向网络侧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另外,上述处理过程中,当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是显式时,因为一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最少可以由一个资源单元(RE)来承载,即相比于现有技术的PMI Index一般需要多个资源单元(RE)才能承载,此时一个子带的反馈信息的负载减少,所以可以在有限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上承载多个子带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也就是说此时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也是可以灵活的配置不同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反馈量,同时反映多个子带的信道状况。
以下介绍两个具体应用的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实施例三中设定上行信道为PUCCH。以终端用的发射天线的数目为2为例,将下行信道带宽分为60个子带,设某个终端每个子带内反馈一个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元素(信道状态信息元素组成一个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并使用一个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承载。一个PRB在频域上包括12个连续的子载波,在时域上包括7个连续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u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ty)符号,一个RE对应一个在频域上的子载波和一个在时域上的OFDM符号。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一个时隙包括时域上7个连续的OFDM符号,一个子帧在时域上由两个时隙组成。PUCCH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结构如图4所示,即1个PUCCH由两个PRB组成,也即一个PUCCH在时域上的长度为两个时隙、在频域上的宽度为12个子载波。其中第一个PRB和第二个PRB占用的频率资源可能不同。第i(i=1,5,8,12)个OFDM符号上可以分别承载第1、2、3、4个上行DMRS(解调参考信号序列)。其它OFDM符号上可以承载待反馈的数据信息例如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可以看出,一个PUCCH中有12*10=120个资源单元可以用于承载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如图3所示,包括步骤:
步骤301、确定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信道资源分组数目和每组的资源数目;
该步骤可以是终端自行确定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信道资源分组数目和每组的资源数目,也可以是网络侧设备确定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信道资源分组数目和每组的资源数目后通知给终端。以下以终端确定为例说明:
一个PUCCH中有120个资源单元,终端将网络侧分配给终端的上行信道的资源分为2个反馈组,每个反馈组中包含60个资源单元(RE),在一个资源单元承载一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时,每个反馈组最多可由60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组成。网络侧调度终端可以使用一个PRB承载1个反馈组,因此需要两个PRB承载2个反馈组。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4根发射天线,使用同样的上行信道资源承载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则可以分为4个反馈组,在一个资源单元承载一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时,每个反馈组可由30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组成。
步骤302、终端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该步骤中获取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是未经处理例如没有经过量化、变形等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该步骤可以根据步骤301确定的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信道资源分组数目和每组的资源数目结果,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例如上行信道的资源分为2个反馈组,每个反馈组中包含60个资源单元RE时,获取120个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终端分别根据60个子带内的下行信道参考信号序列RS,估计出2根天线上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记作和,H的第1个标号为子带序号,第2个标号为天线序号。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为显式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即为终端对下行信道估计的结果,这样网络侧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可以更为准确一些。另外这样可以使得一个子带的反馈信息的负载减少,因此可以使得传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同时将多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发送。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隐式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即为终端对下行信道估计的结果进行量化、变形等所得到的结果,例如是CQIIndex、PMI Index等。
步骤303、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归一化;
将每根天线上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归一化,也即进行幅度变化,例如:
其中,H=mean(abs([H1,0,H2,0,...H60,0,H1,1,H2,1,...H60,1])),abs表示取绝对值,mean表示取均值,H的倒数可以认为是因子K的取值,也就相当于每个元素乘与一个因子K进行幅度变换。
那么得到归一化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可以表达为[h0,h1]=[h1.0,h2.0...h60,0,h1.1,h2.1...h60,1]。
步骤304、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解调参考信号序列相乘后向网络侧反馈;
该步骤中,将[h1.0,h2.0...h60,0,h1.1,h2.1...h60,1]中的各元素和相应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DMRS)相乘,得到:
其中,[s0,s1,...s119]中的元素为上行信道中DMRS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反馈结构示意图。
步骤305、网络侧提取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网络侧接收到的终端通过PUCCH传输的信号为
根据解调参考信号序列DMRS,网络侧可以获得上行信道参数HUL,而其中在运算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调整参数例如[s0,s1,...s119]为已知,因此网络侧可以提取得到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h1.0,h2.0...h60,0,h1.1,h2.1...h60,1]。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前,可以包括:将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或者,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后,可以包括:将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
实施例三具有与实施例二相同的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实施例四中也是设定上行信道为PUCCH。以终端使用的发射天线的数目为2为例,将下行信道带宽分为60个子带,设某个终端每个子带内反馈一个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并使用一个PRB承载。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主要区别在于进行了离散傅立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如图5所示,包括步骤:
步骤501、确定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信道资源分组数目和每组的资源数目;
步骤502、终端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该步骤中获取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是未经处理例如没有经过量化、变形等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步骤503、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归一化;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不是必须的。
步骤501-503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实施例三的步骤301-303,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504、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解调参考信号序列相乘,在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后向网络侧反馈。
其中,[s0,s1,...s119]为中的元素为上行信道中DMRS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
然后,用如下方式进行DFT。
............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是以进行DFT为例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进行其他类似的变换处理。
步骤505、网络侧提取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网络侧接收到的终端通过PUCCH传输的信号为
根据解调参考信号(DMRS),网络侧可以获得HUL,从而可以获得而根据已知的[s0,s1,...s119]和进行反离散傅立叶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则网络侧可以提取得到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实施例四具有与实施例三相同的效果,所不同的是进行了DFT变换,可以适用不同情形的应用,以改善反馈信号的峰均比(PAPR,peak-to-average-power ratio)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通过PUCCH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举例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在其他信道例如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进行信息反馈时也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其原理是相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是以终端向网络侧反馈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举例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向网络侧传输其他信息例如传输功控消息、定位消息等其它一些消息,其原理是类似的。还有,网络侧向终端传输相关消息时,也是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其原理也是类似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前,可以包括:将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或者,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后,可以包括:将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或者,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后,包括:将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以及离散傅立叶变换;或者,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后,包括:将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或者,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前,包括:将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以及,在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后,包括:将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以下处理方案,其中以下内容在公式表达上与上述实施例有所不同,但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
以下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网络侧的接收处理不同、发送侧的运算处理不同和资源映射不同,具体参见下面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可以是上述区别点中的任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实施例不相同。
(一)网络侧的接收处理不同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网络侧提取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步骤还可以有其他处理方式,具体如下描述,包括:
(1)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含经过信道传输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2)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包含经过信道传输后的参考信号序列;
(3)将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比较运算,根据运算结果获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其中,(1)和(2)没有顺序关系。
例如实施例二中:
其中,[HUL]表示上行信道在相应频域资源位置的信道参数序列,例如为上行信道频域响应组成的序列[HUL]=[hu0,hu1,...huL], [Ns]表示上行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序列,“.*”表示序列对应项相乘。
假设网络侧接收到的上行信道解调参考信号序列为yr=[hu0,hu1,...huL].*[s0,s1,...sL]+[Nr],将其作为第二信号。
其中,[Nr]表示上行参考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序列。
那么网络侧进行以下运算:
其中,“./”表示序列的对应项相除。
因此,网络侧可以将通过上述处理得到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估计值作为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简化网络侧接收端对接收的信号的运算,接收端不再需要进行信号的信道估计等运算,直接将接收的信号进行比较运算即可,处理更加方便。
例如实施例三中:
假设网络侧接收到的终端通过PUCCH传输的信号为:,将该信号作为第一信号。
假设承载的4个解调参考信号序列分别为r1=[r1,0,r1,1...r1,11] r2=[r2,0,r2,1...r2,11]r4=[r4,0,r4,1...r4,11],设[s0,s1,...s119]=[r1,r1,r1,r2,r2,r3,r3,r3,r4,r4],即由解调参考信号的序列组成。需要说明的是,该序列的生成也可以是其它方式,如[s0,s1,...s119]=[r1,r1,r2,r2,r2,r3,r3,r4,r4,r4]等。
一般第i(i=1,5,8,12)个OFDM符号上可以分别承载第1、2、3、4个上行DMRS(解调参考信号序列),其它OFDM符号上可以承载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上述设置仅为举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假设网络侧在第一个解调参考信号的符号上接收到的序列为yr1=[hu1,0,hu1,1,...hu1,11].*[r1,0,r1,1,...r1,11]+[Nr1],[Nr1]表示第一个上行参考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序列。同理网络侧接收到其他解调参考符号上序列为(m=2,3,4),其中[Nrm]表示第m个解调参考信号符号所在上行信道的噪声。[hum,0,hum,1,...hum,11]表示第m个上行参考信号传输经过的上行各子载波频域信道响应。
设
yr=[yr1,yr1,yr1,yr2,yr2,yr3,yr3,yr3,yr4,yr4]
=[[hu1,0,hu1,1,...hu1,1].*[r1,0,r1,1,...r1,11]+[Nr1],[hu1,0,hu1,1,...hu1,11].*[r1,0,r1,1,...r1,11]+[Nr1],...,[hu4,0,hu4,1,..hu4,11].*[r4,0,r4,1,...r4,11]+[Nr4]]
网络侧进行以下运算:
其中,“./”表示对应项相除。
[hu36,hu37,...hu47]≈[hu48,hu49,...hu59]≈[hu2,0,hu2,1,...hu2,111],
[hu60,hu61,...hu71]≈[hu72,hu73,...hu83]≈[hu84,hu85,...hu95]≈[hu3,0,hu3,1,...hu3,11]
[hu96,hu97,...hu107]≈[hu108,hu109,...hu119]≈[hu4,0,hu4,1,...hu4,11]
则
ys./yr=([hu0,hu1,...hu119].*[h1.0,h2.0...h60,0,h1.1,h2.1...h60,1].*[s0,s1,...s119]+[Ns])
./[[hu0,hu1,...hu119].*[s0,s1,...s119]+[Nr]]
因此,网络侧可以将通过上述处理得到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估计值作为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简化网络侧接收端对接收的信号的运算,接收端不再需要进行信号的信道估计等运算,直接将接收的信号进行比较运算即可,处理更加方便。
(二)发送侧的运算处理不同
上述各实施例是描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长度与解调参考信号序列DMRS的元素组成的序列的长度相等的情况,是各自中的元素一一对应分别相乘。
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式进行处理,即将每一个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每个元素用一个已知序列进行调制(特别地,该序列可以为参考信号序列例如为DMRS序列),因此与上述各实施例的处理不相同。经过处理后,相当于将每个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映射在1个PRB的1个OFDM符号上反馈。
需要说明的是,该已知序列也可以采用其他序列,该其他序列可以与参考信号序列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是不同的CAZAC序列。
步骤1:终端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终端根据网络设备下发的下行信道参考信号RS序列,可以估计得到天线端口在不同子带内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例如得到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为:
其中k表示第k个子带,mn表示第k个子带内,天线端口n上有mn个下行信道参数需要被反馈。
为描述方便起见,以下将描述为[H0,H1,...HL],
其中Hn(n=0,...L)为第n个待反馈的下行信道系数。
步骤2:终端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每个元素采用设定序列进行调制。
对的每一个元素Hn(n=0,...L-1)采用一个设定序列进行调制。该设定序列可以是参考信号序列例如可以是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该设定序列也可以是其他序列,例如可以是恒幅度零自相关(CAZAC,ConstAmplitude Zero Auto-Corelation)序列或其他序列,特别地,该序列可以和DMRS序列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步骤3:将每个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调制后的结果映射到上行物理资源上。
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每个元素用一个设定序列进行调制后的结果映射到一个OFDM符号上。
以下举例说明:
步骤1:终端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假设终端根据网络设备下发的下行信道参考信号RS序列,估计得到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是[H0,H1,...H9](长度为10)。
步骤2:终端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每个元素采用设定序列进行调制;
假设序列CAZAC#n为[Cn,0,Cn,1,..Cn,11];H0~H9分别用一个序列CAZAC#n(n=0~13 n≠1,5,8,12)进行调制,得到结果分别为:
[H0*C0,0,H0*C0,1,..H0*C0,11]
[H1*C2,0,H1*C2,1,...H1*C2,11]
.......
[H9*C13,0,H9*C13,1,...H9*C13,11]
步骤3:用以下方式映射资源。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映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每个格子在横轴方向代表一个OFDM符号,纵轴方向代表12个子载波。
该步骤中,将H0~H9采用对应的CAZAC#n调制后映射到非导频信号位置,将承载的4个解调参考信号序列映射到导频位置信号。其中图6的第2、6、9、13个符号为导频信号的位置,其他为非导频信号位置。
该步骤中,H0用序列[C0,0,C0,1,...C0,11]调制后映射到第一个OFDM符号的12个子载波上,H1用序列[C2,0,C2,1,...C2,11]调制后映射到第三个OFDM符号的12个子载波上。同理,可得H2~H9用序列调制后的映射结果。图6中第2、6、9、13个符号为导频信号的位置,因此r1~r4分别映射到这4个导频信号的OFDM符号上。
那么,终端在第一个OFDM符号的12个子载波上的发射信号为:
[H0*C0,0,H0*C0,1,..H0*C0,11];
在第二个OFDM符号12个子载波上的发射信号为:[r1,0,r1,1...r1,11];
在第三个OFDM符号12个子载波上的发射信号为:
同理可得第4~14个OFDM符号各自12个子载波上的发射信号。
根据上述处理,则网络侧接收信号的情况如下:
网络侧在第一个OFDM符号上的接收信号为:
y0=[H0*C0,0,H0*C0,1,..H0*C0,11]*[hul0,0,hul0,1,...hul0,11]+[N0,0,N0,1,...N0,11]。
同理可以得到y2~y13。
相应地,网络侧解调信号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第一种解调方式:
2)网络侧根据1)中得到的参考信号符号位置的上的上行信道频域响应的估计值,并采用信道插值方法得到每个OFDM符号(非参考信号符号)上的上行信道频域响应的估计值,如第一个OFDM上的上行信道频域响应估计值为
3)网络侧通过各个OFDM符号上的接收信号和该OFDM符号上的上行信道频域响应估计值以及该OFDM符号上进行序列调制时所使用的序列,通过均衡方法处理,可以得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H0,H1,...H9]的估计值,将该估计值作为得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例如,在第一个OFDM符号上,采用如下运算:
其中sum()为求和运算。
设[Cn,0,Cn,1,...Cn,11]./[r1,0,r1,1...r1,11]=[γn,0,γn,1,...γn,11],其中(n=0~13 n≠1,5,8,12);
对第一个OFDM符号进行以下计算:
由于[N0,0,N0,1,....N0,11],[N1,0,N1,1,....N1,11]均满足均值为0的分布规律,[Cn,0,Cn,1,..Cn,11]是恒幅序列,所以即第一个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估计值。同理可得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其它元素的估计值。那么就可以将估计值作为得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三)资源映射方式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1)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该步骤中获取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可以是未经处理例如没有经过量化、变形等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2)根据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映射到信道资源的资源单元中,其中所述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是按照上行信道质量确定;
其中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可以是经过现有技术中的量化、变形等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也可以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可以根据上行信道质量情况,确定待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资源映射方式,确定的方法例如可以是从预设的多种资源映射方式中选择与上行信道质量状况相应的资源映射方式。上行信道质量情况例如可以根据上行参考信号获得。对于预设的资源映射方式,即序列中的每个元素映射的位置是时域上的几个连续或非连续符号、频域上的几个连续或非连续子载波,其中该序列可以为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3)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映射的结果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以下针对上述各实施例,待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可以用预设的资源映射方式映射到上行控制信道的物理资源上,即执行以下过程:
1)确定待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映射方式。该映射方式可以是网络侧决定后通知终端或终端决定通知网络侧。
可以根据上行信道质量情况,确定待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映射方式。
对于终端处于上行信道质量比较好的位置时,映射方式确定为将1个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元素映射到较少的上行物理资源上,例如后面所说的方式c)。对于终端处于上行信道质量比较差的位置时,映射方式确定为将1个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元素映射到较多的上行物理资源上,例如后面所说的方式a)。
2)按照确定的映射方式将每个待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得到第二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为可选步骤。如果没有该步骤,后续步骤是对未进行运算处理的待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操作,即直接将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当作第二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3)将第二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确定的映射方式映射到相应的物理资源位置上。
4)将映射后的第二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反馈传输到网络侧。
通过这种资源映射处理方式,对于终端处于上行信道质量比较好的位置时,可以将1个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元素映射到较少的上行物理资源上。如果对于终端处于上行信道质量比较差的位置时,可以将1个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元素映射到较多的上行物理资源上。在满足反馈信息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可以使上行信道的资源得到更合理应用。
以下内容结合之前的调制运算过程举例说明:
1)确定待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映射方式。
设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为[H0,H1,...HN-1],共N个值。网络侧和终端设定若干种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映射方式,例如M中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映射方式。以下对4种资源映射的例子进行举例说明。总的而言,对于预设的资源映射方式,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每个元素映射的位置是时域上的几个连续或非连续符号、频域上的几个连续或非连续子载波。
a)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映射到时域上的同一个OFDM符号和频域上的4个子载波组成的4个RE上。
映射的情况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中一种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7中以时隙0为例,在第2个和第6个OFDM符号上表示的是参考信号映射的位置,其它OFDM符号上表示的是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映射的位置,且一个元素映射到时域上的同一个OFDM符号和频域上的4个子载波组成的4个RE上(图中显示为相同标记)。
b)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映射到时域上的不同OFDM符号和频域上的一个子载波组成的5个RE上;
映射的情况参见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8中以时隙0为例,在第2个和第6个OFDM符号上表示的是参考信号映射的位置,其它OFDM符号上表示的是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映射的位置,且一个元素映射到时域上的不同OFDM符号和频域上的一个子载波组成的5个RE上(图中显示为相同标记)。
c)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映射时域上的不同OFDM符号和频域上连续的2个子载波组成的2个RE上。
映射的情况参见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9中以时隙0为例,在第2个和第6个OFDM符号上表示的是参考信号映射的位置,其它OFDM符号上表示的是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映射的位置,且一个元素映射到时域上的不同OFDM符号和频域上连续的2个子载波组成的2个RE上。
d)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映射到时域上的同一个OFDM符号和频域上的12个子载波组成的12个RE上;
映射的情况参见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10中以时隙0为例,在第2个和第6个OFDM符号上表示的是参考信号映射的位置,其它OFDM符号上表示的是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映射的位置,且一个元素映射到时域上的同一个OFDM符号和频域上的12个子载波组成的12个RE上。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举例4种方式而已,还可以有其他方式。
该步骤1)中,为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确定一种映射方式,例如为以上举例的其中一种映射方式。
2)按照确定的映射方式将待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得到第二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需说明的是,该步骤为可选步骤。
例如,将待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对应项一一相乘得到第二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或者,将待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每个元素用一个或多个设定序列调制得到第二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另外,还可以是将待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直接当作第二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3)将第二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确定的映射方式映射到相应的物理资源位置上。
将第二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每个元素按照步骤1)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映射到相应的物理资源上。
4)将映射后的第二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反馈传输到网络侧。
以下举具体应用例详细说明:
应用例1:
1)确定待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映射方式。
设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为[H0,H1,...H29],共30个值。网络侧或终端根据当前的上行信道情况,确定信道状态信息映射方式为图11所示格式。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映射方式c)的详细示意图。
2)将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H0,H1,...H29]的每个元素直接当作第二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3)按照图11的资源映射方式将[H0,H1,...H29]的每个元素映射到相应的物理资源上。
4)将映射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反馈传输到网络侧。
应用例2:
1)确定待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映射方式。
设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为[H0,H1,...H9],共10个值。网络侧或终端根据当前的上行信道情况决定将信道状态信息映射方式确定为图12所示的方式,即将每个信道状态系数映射到一个PRB的两个OFDM符号的共28个RE上。图12为本发明例的另一种映射方式示意图。
2)将[H0,H1,...H9]的每个元素用一个或两个对应的CAZAC序列调制,参照图12,即
由此得到第二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H0*C0,0,H0*C0,1,...H0*C0,11,H0*C2,0,H0*C2,1,...H0*C2,11,H1*C3,0,H1*C3,1,...H1*C3,11,H1*C4,0,H1*C4,1,...H1*C4,11
3)将H0~H4经CAZAC序列调制后得到的第二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图12的方式映射到相应的物理资源位置上。
如图12所示,每个资源单元在横轴代表一个OFDM符号,纵轴代表12个子载波。
该步骤中,对于第一个时隙,调制后的H0映射到第一个OFDM符号的12个子载波上,调制后的H1映射到第三个OFDM符号的12个子载波上,调制后的H2映射到第四个OFDM符号的12个子载波上,调制后的H3映射到第五个OFDM符号的12个子载波上,调制后的H4映射到第七个OFDM符号的12个子载波上。同理,对于第二个时隙,进行同样处理。解调参考信号序列则分别映射到导频信号的OFDM符号上。
同理在相同的物理资源上可以映射经序列调制后的H5~H9。
4)将映射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反馈传输到网络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以获取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系统或上下行信道具有互易性的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系统。
该方法包括:
步骤1:终端在上行控制信道中除最后一个或两个OFDM符号外的多个OFDM符号上发送已知序列。
该已知序列可以是上行参考信号序列,也可以是其他序列例如是CAZAC序列。
步骤2:网络侧根据接收信号和已知的终端发送的序列估计得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3:网络侧利用上下行信道具有互易性的特征得到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以下举例说明:
步骤1:假设长度为12的序列CAZAC#n为Cn,0,Cn,1,..Cn,11;
在上行控制信道除最后一个或两个OFDM符号外的多个OFDM符号上发送已知的CAZAC序列。例如在第M(M∈[0,2,3,4,6,7,9,10,11,13])个OFDM符号上发送CAZAC序列CM,0,CM,1,..CM,11
步骤2:网络侧在第M个OFDM符号上接收到信号为
现有技术中终端一般是利用最后一个或两个OFDM符号周期性发送已知序列来检测上行信道状态信息(例如对于一个周期为10秒,则10秒中的其中一个时间段例如9秒用来发送控制信道的数据信息,另一个时间段例如1秒用来发送已知序列)。但本发明实施例是在上行控制信道除最后一个或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外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发送已知序列,只要其他终端在这些OFDM符号上的发送信号和已知序列正交,就可以达到检测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进而利用上下行信道具有互易性特征得到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目的,因为现有技术是利用最后一个或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周期性地发送已知序列,而本发明实施例是利用其他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发送已知序列,不受周期的限制,并且可以是同时采用多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进行发送,因此同时提高了用户信道监测的能力。
上述内容详细介绍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一结构示意图。
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如图13所示,通信装置包括:获取单元61、处理单元62、发送单元63。
获取单元61,用于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处理单元62,用于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
发送单元63,用于将处理单元62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处理单元62可以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621,用于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元素与所述设定序列中的对应元素相乘;或者,
第四处理单元622,用于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每个元素分别与所述设定序列相乘。
处理单元62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623和/或第三处理单元624。
第二处理单元623,用于进行幅度变化处理。
第三处理单元624,用于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623可以用于,对所述获取单元61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并将经过幅度变化处理的序列通知所述第三处理单元624或者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21或者所述第四处理单元622;或者,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623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21或者所述第四处理单元622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并将经过幅度变化处理的序列通知所述第三处理单元624或者所述发送单元63;或者,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624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21或者所述第四处理单元622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并将经过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序列通知所述第二处理单元623或者所述发送单元63;或者,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624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二处理单元623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并将经过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序列通知所述发送单元63;或者,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21可以用于,对所述获取单元61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元素与所述设定序列中的对应元素相乘,并将经过运算处理的序列通知所述第二处理单元623或者所述第三处理单元624或者所述发送单元63;或者,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621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二处理单元623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元素与所述设定序列中的对应元素相乘,并将经过运算处理的序列通知所述第三处理单元624或者所述发送单元63;或者,
所述第四处理单元622可以用于,对所述获取单元61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每个元素分别与所述设定序列相乘,并将经过运算处理的序列通知所述第二处理单元623或者所述第三处理单元624或者所述发送单元63;或者,
所述第四处理单元622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二处理单元623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每个元素分别与所述设定序列相乘,并将经过运算处理的序列通知所述第三处理单元624或者所述发送单元63。
获取单元61包括:确定单元611、信息单元612。
确定单元611,用于确定信道资源的分组分布,可以是确定信道资源划分的反馈组数目及所述反馈组内资源单元的数目;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是终端直接确定,也可以是根据网络侧通知的内容而确定。
信息单元612,用于根据所述确定单元611的处理结果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所述发送单元63具体可以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62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映射单元64。
映射单元64,用于根据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将所述处理单元62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映射到信道资源的资源单元中,其中所述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是根据上行信道质量确定;以及
所述发送单元63可以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62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所述映射单元64的映射结果向网络侧进行传输;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63可以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62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所述映射单元64的映射结果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二结构示意图。
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如图14所示,通信装置包括:获取单元71、处理单元72。
获取单元71,用于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处理单元72,用于将所述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直接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三结构示意图。
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包括:
获取单元151,用于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映射单元152,用于根据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映射到信道资源的资源单元中,其中所述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是按照上行信道质量确定;
发送单元153,用于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所述映射单元152的映射结果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四结构示意图。
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如图16所示,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81、处理单元82。
接收单元81,用于接收信号,信号包含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处理单元82,用于确定接收的信号经过的信道参数及在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处理过程所使用的调整参数;根据信道参数及调整参数,从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提取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处理单元82包括:参数获取单元821、提取单元822。
参数获取单元821,用于确定接收的信号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信道参数及在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理过程所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
提取单元822,用于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信道参数及解调参考信号序列,从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提取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五结构示意图。
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如图17所示,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71,用于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含经过信道传输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第二接收单元172,用于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包含经过信道传输后的参考信号序列;
处理单元173,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比较运算,根据运算结果获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六结构示意图。
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如图18所示,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181,用于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通过上行控制信道中除最后一个或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外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发送的已知的设定序列;
第一处理单元18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信号和所述设定序列,确定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183,用于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互易性,确定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如图19所示,包括终端91和网络设备92。
终端91,用于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将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网络设备92,用于接收信号,信号包含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确定接收的信号经过的信道参数及在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处理过程所使用的调整参数;根据信道参数及调整参数,从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提取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终端91具有上述图13、14、或15所示的结构,网络设备92具有上述图16或17所示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和系统内的各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是将获取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然后将进行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通过进行上述处理,可以使得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在传输过程中减少干扰影响,使得网络侧接收更准确,因此提高了反馈信息传输的准确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是将获取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直接向网络侧进行传输,获取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没有采用CQI Index或PMI Index形式,直接反映原始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因此提高了反馈信息传输的准确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灵活的配置不同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量。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在满足反馈信息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可以使上行信道的资源得到更合理应用。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在上行控制信道除最后一个或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外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发送已知序列,只要其他终端在这些OFDM符号上的发送信号和已知序列正交,就可以达到检测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进而利用上下行信道具有互易性特征得到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目的,因为现有技术是利用最后一个或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周期性地发送已知序列,而本发明实施例是利用其他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发送已知序列,不受周期的限制,并且可以是同时采用多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进行发送,因此提高了用户信道监测的能力。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例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5)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
将所述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序列为参考信号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包括:
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元素与所述设定序列中的对应元素相乘,或者,
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每个元素分别与所述设定序列相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前,包括:
将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
或者,所述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后,包括:
将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
或者,所述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后,包括:
将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以及离散傅立叶变换;
或者,所述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后,包括:
将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或者,所述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前,包括:将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以及,在所述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后,包括:将进行运算处理后的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包括:
将所述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之前还包括:
确定信道资源划分的反馈组数目及所述反馈组内资源单元的数目;
所述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具体为:根据所述信道资源划分的反馈组数目及所述反馈组内资源单元的数目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之后,或者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之后还包括:
根据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映射到信道资源的资源单元中,其中,所述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是按照上行信道质量确定;
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包括: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映射的结果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8.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根据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映射到信道资源的资源单元中,其中所述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是按照上行信道质量确定;
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映射的结果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9.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将所述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直接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10.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含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确定接收的信号经过的信道参数及在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处理过程所使用的调整参数;
根据所述信道参数及所述调整参数,从所述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提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参数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信道参数,所述调整参数为解调参考信号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处理包括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则提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参数和所述调整参数进行反离散傅立叶变换,从所述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提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13.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含经过信道传输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包含经过信道传输后的参考信号序列;
将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比较运算,根据运算结果获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14.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通过上行控制信道中除最后一个或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外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发送的已知的设定序列;
根据所述接收的信号和所述设定序列,确定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互易性,确定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与设定序列进行运算处理;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元素与所述设定序列中的对应元素相乘;或者,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将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每个元素分别与所述设定序列相乘。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进行幅度变化处理;和/或,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并将经过幅度变化处理的序列通知所述第三处理单元或者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或者所述第四处理单元;或者,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或者所述第四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幅度变化处理,并将经过幅度变化处理的序列通知所述第三处理单元或者所述发送单元;或者,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或者所述第四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并将经过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序列通知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或者所述发送单元;或者,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并将经过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序列通知所述发送单元;或者,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元素与所述设定序列中的对应元素相乘,并将经过运算处理的序列通知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或者所述第三处理单元或者所述发送单元;或者,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的元素与所述设定序列中的对应元素相乘,并将经过运算处理的序列通知所述第三处理单元或者所述发送单元;或者,
所述第四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每个元素分别与所述设定序列相乘,并将经过运算处理的序列通知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或者所述第三处理单元或者所述发送单元;或者,
所述第四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每个元素分别与所述设定序列相乘,并将经过运算处理的序列通知所述第三处理单元或者所述发送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信道资源划分的反馈组数目及所述反馈组内资源单元的数目;
信息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确定单元的处理结果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网络侧进行传输;或者,
所述终端还包括:
映射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将所述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映射到信道资源的资源单元中,其中所述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是根据上行信道质量确定;以及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所述映射单元的映射结果向网络侧进行传输;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所述映射单元的映射结果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2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直接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2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映射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映射到信道资源的资源单元中,其中所述确定的资源映射方式是按照上行信道质量确定;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或者经过处理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按照所述映射单元的映射结果向网络侧进行传输。
22.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含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接收的信号经过的信道参数及在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处理过程所使用的调整参数;根据所述信道参数及所述调整参数,从所述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提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接收的信号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信道参数及在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的处理过程所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
提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信道参数及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序列,从所述经过处理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中提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2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包含经过信道传输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包含经过信道传输后的参考信号序列;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比较运算,根据运算结果获取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2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通过上行控制信道中除最后一个或两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外的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发送的已知的设定序列;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信号和所述设定序列,确定上行信道状态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和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互易性,确定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序列。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14169A CN101877884A (zh) | 2009-04-30 | 2009-08-28 | 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PCT/CN2010/072186 WO2010124602A1 (zh) | 2009-04-30 | 2010-04-26 | 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007160 | 2009-04-30 | ||
CNPCT/CN2009/07160.6 | 2009-04-30 | ||
CN2009101714169A CN101877884A (zh) | 2009-04-30 | 2009-08-28 | 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77884A true CN101877884A (zh) | 2010-11-03 |
Family
ID=43020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14169A Pending CN101877884A (zh) | 2009-04-30 | 2009-08-28 | 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77884A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65578A1 (zh) * | 2010-11-15 | 2012-05-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报信道状态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4737595A (zh) * | 2012-10-16 | 2015-06-2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5172393A1 (zh) * | 2014-05-16 | 2015-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WO2017063345A1 (en) * | 2015-10-15 | 2017-04-20 | Intel IP Corporation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channel |
WO2018086486A1 (zh) * | 2016-11-08 | 2018-05-17 | 索尼公司 |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介质 |
WO2018227606A1 (en) * | 2017-06-16 | 2018-12-20 | Zte Corporation |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for broadcast channel |
CN109274473A (zh) * | 2017-09-08 | 2019-0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序列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9474406A (zh) * | 2017-09-08 | 2019-03-1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csi信息的上报、接收方法及通信设备 |
CN109831286A (zh) * | 2012-08-01 | 2019-05-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0493881A (zh) * | 2014-07-19 | 2019-11-22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ue、基站中的用于多天线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0691357A (zh) * | 2019-09-04 | 2020-01-14 | 南京理工大学 | 基于Intent通信行为语义图的安卓应用间隐信道检测方法 |
US10568120B2 (en) | 2017-09-08 | 2020-02-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equence-base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1356240A (zh) * | 2018-12-20 | 2020-06-30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侧链路反馈与侧链路数据之间的冲突的方法和设备 |
CN111585707A (zh) * | 2019-02-15 | 2020-08-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12822785A (zh) * | 2021-01-14 | 2021-05-18 |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系统、可读存储介质 |
-
2009
- 2009-08-28 CN CN2009101714169A patent/CN10187788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65578A1 (zh) * | 2010-11-15 | 2012-05-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报信道状态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9831286B (zh) * | 2012-08-01 | 2021-11-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9831286A (zh) * | 2012-08-01 | 2019-05-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4737595A (zh) * | 2012-10-16 | 2015-06-2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737595B (zh) * | 2012-10-16 | 2018-09-2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5172393A1 (zh) * | 2014-05-16 | 2015-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6465170A (zh) * | 2014-05-16 | 2017-0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6465170B (zh) * | 2014-05-16 | 2020-05-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US10637538B2 (en) | 2014-05-16 | 2020-04-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US10153813B2 (en) | 2014-05-16 | 2018-12-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CN110493881B (zh) * | 2014-07-19 | 2020-12-29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ue、基站中的用于多天线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0493881A (zh) * | 2014-07-19 | 2019-11-22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ue、基站中的用于多天线传输方法和装置 |
WO2017063345A1 (en) * | 2015-10-15 | 2017-04-20 | Intel IP Corporation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channel |
TWI703831B (zh) * | 2015-10-15 | 2020-09-01 | 美商蘋果公司 | 通道狀態資訊回饋通道 |
US10797841B2 (en) | 2016-11-08 | 2020-10-06 | Sony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edium |
WO2018086486A1 (zh) * | 2016-11-08 | 2018-05-17 | 索尼公司 |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介质 |
CN110754124B (zh) * | 2017-06-16 | 2024-01-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广播信道的资源元素映射 |
WO2018227606A1 (en) * | 2017-06-16 | 2018-12-20 | Zte Corporation |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for broadcast channel |
CN110754124A (zh) * | 2017-06-16 | 2020-02-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广播信道的资源元素映射 |
CN109274473A (zh) * | 2017-09-08 | 2019-0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序列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9274473B (zh) * | 2017-09-08 | 2019-10-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序列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
US12192134B2 (en) | 2017-09-08 | 2025-01-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equence-base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0764915B2 (en) | 2017-09-08 | 2020-09-0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equence-base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9474406B (zh) * | 2017-09-08 | 2020-04-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csi信息的上报、接收方法及通信设备 |
US10568120B2 (en) | 2017-09-08 | 2020-02-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equence-base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0827515B2 (en) | 2017-09-08 | 2020-11-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equence-base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9474406A (zh) * | 2017-09-08 | 2019-03-1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csi信息的上报、接收方法及通信设备 |
US11464032B2 (en) | 2017-09-08 | 2022-10-0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equence-base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1218277B2 (en) | 2017-09-08 | 2022-01-04 |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 CSI information repor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CN111356240A (zh) * | 2018-12-20 | 2020-06-30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侧链路反馈与侧链路数据之间的冲突的方法和设备 |
CN111356240B (zh) * | 2018-12-20 | 2023-06-16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侧链路反馈与侧链路数据之间的冲突的方法和设备 |
CN111585707B (zh) * | 2019-02-15 | 2022-03-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US12035311B2 (en) | 2019-02-15 | 2024-07-0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Feedback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1585707A (zh) * | 2019-02-15 | 2020-08-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10691357B (zh) * | 2019-09-04 | 2022-06-24 | 南京理工大学 | 基于Intent通信行为语义图的安卓应用间隐信道检测方法 |
CN110691357A (zh) * | 2019-09-04 | 2020-01-14 | 南京理工大学 | 基于Intent通信行为语义图的安卓应用间隐信道检测方法 |
CN112822785A (zh) * | 2021-01-14 | 2021-05-18 |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系统、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77884A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01072068B (zh) | 无线电发送方法和装置及无线电接收方法和装置 | |
KR101638748B1 (ko) | 하향링크 채널 전력 설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1960747B (zh) | 降低同信道干扰 | |
KR102213181B1 (ko) | 필터 뱅크 기반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및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1719996B1 (ko) | 자원블록 번들링 방법 | |
CN105391671B (zh) | 用于信道估计和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821974A (zh) | 多载波发送装置和多载波接收装置 | |
US9413562B2 (en) | Receiving nod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estimate | |
CN106817194B (zh) |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设备 | |
KR20100097161A (ko) |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서 프리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2349273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空间信息反馈 | |
US20090154577A1 (en) | Determination of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s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02468947A (zh) | 信道质量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 |
US8428008B2 (en) | Implicit channel sounding for closed-loop transmission in MIMO-OFDM wireless networks | |
US20150171941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station device | |
CN107154907A (zh) | 基于滤波的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应的发射机与接收机 | |
KR20110047935A (ko) |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셀 다중 입출력 전송을 위한 캘리브레이션 장치 및 방법 | |
EP2727304A2 (en) | Noise estimation filter | |
KR20170053055A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필터 뱅크 다중 반송파 기법을 위한 전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1540746B (zh) | 时频信道量化方法和装置及对应的移动通信终端和系统 | |
CN109743270B (zh) | 一种基于5g的多用户复用的信道估计方法 | |
KR101335733B1 (ko) | 파일럿 부가 방법 및 파일럿 부가 장치 | |
CN106105121B (zh) | 用于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获取下行数据的方法与设备 | |
CN103138906B (zh) | 一种用于改进上行链路探询质量的方法与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0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