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871731A - 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1731A
CN101871731A CN201010189621A CN201010189621A CN101871731A CN 101871731 A CN101871731 A CN 101871731A CN 201010189621 A CN201010189621 A CN 201010189621A CN 201010189621 A CN201010189621 A CN 201010189621A CN 101871731 A CN101871731 A CN 101871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thyl ether
heat
combustion
waste hea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89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华
李博
朱道飞
陈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010189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717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71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17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方法。二甲醚工业燃烧炉窑烟气余热梯级回收供给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前液态二甲醚气化及助燃空气提温等所需热量,烟气余热回收共分三级:第一级是高温余热回收,第二级是中温余热预热助燃空气,第三级是低温余热供给液态二甲醚气化所需热量。二甲醚工业燃烧炉窑烟气余热梯级回收减少了排烟的热量损失,提高了二甲醚工业燃烧效率,开发了二甲醚大规模气化技术。采用本发明的燃烧方法,二甲醚的燃烧效率可以提高10%~20%,工业炉窑的热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排烟热损失率在8%以下,降低了CO2、NOx的排放量。本发明为二甲醚的工业燃烧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方法。

Description

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清洁燃料燃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二甲醚应用于工业炉窑规模化工业燃烧的方法,特别是利用烟气余热梯级回收供给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前液态二甲醚气化及助燃空气提温等所需热量,以提高热利用效率。
技术背景
由于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二甲醚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其高效、节能、环保燃烧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二甲醚是一种无色、具有轻微醚香味的气体,具有惰性、无腐蚀性、易压缩、冷凝、气化等特性。从二甲醚的燃烧机理分析,同等热量条件下,与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其它燃气相比,二甲醚燃烧效率可提高5%左右。二甲醚在汽车燃油和民用燃料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新型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工业燃料。
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目前还处在研究和开发阶段,主要问题是现有技术条件不能满足二甲醚大规模气化要求,导致二甲醚工业燃烧的燃气量供应不足,燃烧效果不好。解决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的气化问题,对二甲醚替代石油和天然气成为工业炉窑燃烧的主要能源,对缓解能源紧缺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企业节能工作的开展,工业炉窑烟气余热回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部分烟气余热返回炉内重新利用能减少燃料消耗,达到了节能增效的目的。利用工业炉窑烟气余热气化液体燃料和预热燃烧所需要的空气可以回收大部分余热。烟气余热可以提供液体燃料气化过程需要吸收的热量,确保二甲醚可以大规模气化,实现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烟气余热预热燃烧所需要的空气,一方面减少了供给炉窑的燃料量,可直接节约燃料;另一方面,增加物理热,并不增加排烟体积,可减少排烟热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二甲醚工业燃烧炉窑烟气余热合理的回收利用,减少排烟的热量损失,提高二甲醚工业燃烧效率与热利用率,开发二甲醚大规模气化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
本发明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方法的技术方案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工业炉窑烟气余热梯级回收供给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前液态二甲醚气化及助燃空气提温所需热量,此方法中烟气余热回收共分三级利用:第一级是高温余热回收利用,第二级是中温余热用于预热助燃空气,第三级是低温余热用于液态二甲醚气化所需热量的供应,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在烟道上安装烟气余热梯级回收装置:余热锅炉、空气预热器、换热器;将液态二甲醚储存在储液罐中,液态二甲醚通过高压泵进入气化装置,低温余热由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气化装置,最后回到换热器进行下一次循环,气化液态二甲醚,气化后的气态二甲醚通过燃气管进入储气柜储存;燃烧时,气态二甲醚经过稳压器稳压,通过燃气管送至高压喷射式烧嘴进行燃烧,空气预热器出来的热空气通过热空气管送至高压喷射式烧嘴,进行助燃,余热锅炉对高温余热进行回收。
低温余热气化液态二甲醚是一个封闭循环系统,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可以是气体,如空气、氮气等或液体,如导热油、水,换热介质换热后的温度可以达到200~300℃。
利用烟气中温余热预热助燃空气,中温烟气温度范围为400~900℃,空气预热器可以预热空气到200~600℃。
利用工业生产中排出的低温低压蒸汽气化液态二甲醚,将低温低压蒸汽储存在蒸汽罐中,通过输气管进入气化装置,最后回到蒸汽罐,实现循环利用。
通常,工业炉窑烟气余热根据温度来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类:高温余热、中温余热、低温余热。二甲醚工业燃烧炉窑烟气余热梯级回收共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温余热回收,第二级是中温余热预热助燃空气,第三级是低温余热气化液态二甲醚。中温余热可以提供助燃空气提温所需热量,低温余热可以提供二甲醚气化所需热量。烟气余热梯级回收可以合理地利用烟气余热,满足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前液态二甲醚气化及助燃空气提温等所需热量。
在烟道上安装烟气余热梯级回收装置:余热锅炉、空气预热器、换热器。将液态二甲醚储存在储液罐中,液态二甲醚通过高压泵进入气化装置,换热器通过换热介质把热量传递给气化装置,气化液态二甲醚,气化后的气态二甲醚通过燃气管进入储气柜储存。燃烧时,气态二甲醚经过稳压器稳压,通过燃气管送至高压喷射式烧嘴进行燃烧。空气预热器出来的热空气通过热空气管送至高压喷射式烧嘴,进行助燃。余热锅炉对高温余热进行回收。
空气预热器可以预热空气到200~600℃,换热介质通过换热器换热可以使温度达到200~300℃。预热助燃空气可以提高炉膛内的燃烧温度,从而提高工业炉窑的生产能力。助燃空气预热温度越高,带入炉内的物理热越多,二甲醚的理论燃烧温度越高,燃烧效果越好。特别是高温工业炉窑,使用低热值的二甲醚燃料,则必须将助燃空气预热。换热介质的温度越高,可以提供给气化装置的热量越多,有利于液态二甲醚气化过程的进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的优点:
1、二甲醚工业燃烧炉窑烟气余热梯级利用,减少了排烟的热量损失,提高了工业炉窑的热效率。
2、二甲醚工业燃烧炉窑烟气余热预热助燃空气,提高了二甲醚的燃烧效率和工业炉窑的炉温,降低了CO2、NOx的排放量。
3、二甲醚工业燃烧炉窑烟气余热气化液态二甲醚,开发了二甲醚大规模气化技术,实现了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燃烧方法中各装置设备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燃烧方法另一个实施例中各装置设备示意图。
图中:1、工业燃烧炉;2、燃气管;3、高压喷射式烧嘴;4、热空气管;5、空气预热器;6、换热器;7、烟道;8、换热介质导管;9、气化装置;10、储液罐;11、高压泵;12、风机;13、储气柜;14、余热锅炉;15、稳压器;16、蒸汽罐;17、输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工业炉窑烟气余热根据温度来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类:高温余热、中温余热、低温余热。二甲醚工业燃烧炉窑烟气余热梯级回收共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温余热回收,第二级是中温余热预热助燃空气,第三级是低温余热气化液态二甲醚。中温余热可以提供助燃空气提温所需热量,低温余热可以提供二甲醚气化所需热量。烟气余热梯级回收可以合理地利用烟气余热,满足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前液态二甲醚气化及助燃空气提温等所需热量。
在烟道上安装烟气余热梯级回收装置:余热锅炉、空气预热器、换热器。将液态二甲醚储存在储液罐中,液态二甲醚通过高压泵进入气化装置,换热器通过换热介质把热量传递给气化装置,气化液态二甲醚,气化后的气态二甲醚通过燃气管进入储气柜储存。燃烧时,气态二甲醚经过稳压器稳压,通过燃气管送至高压喷射式烧嘴进行燃烧。空气预热器出来的热空气通过热空气管送至高压喷射式烧嘴,进行助燃。余热锅炉对高温余热进行回收。
空气预热器可以预热空气到200~600℃,换热介质通过换热器换热可以使温度达到200~300℃。预热助燃空气可以提高炉膛内的燃烧温度,从而提高工业炉窑的生产能力。助燃空气预热温度越高,带入炉内的物理热越多,二甲醚的理论燃烧温度越高,燃烧效果越好。特别是高温工业炉窑,使用低热值的二甲醚燃料,则必须将助燃空气预热。换热介质的温度越高,可以提供给气化装置的热量越多,有利于液态二甲醚气化过程的进行。
实施例1
某陶瓷加工厂燃烧二甲醚的梭式窑炉膛温度可以达到1200~1300℃,热效率81%,燃烬率为90%,排烟热损失率为10%,烟囱出口烟气温度为160℃,烟气中NOx浓度为46mg/m3
采用本发明的燃烧方法,经过测试,该陶瓷厂燃烧二甲醚的梭式窑炉膛温度可以达到1300~1400℃,燃烧效率提高了10%,热效率为91%,燃烬率为99%以上,排烟热损失率为5%,烟囱出口烟气温度为50℃,烟气中NOx浓度为23mg/m3
实施例2
某冶炼厂燃烧二甲醚的反射炉炉膛温度可以达到1300~1400℃,热效率87%,燃烬率为92%,排烟热损失率为16%,烟囱出口烟气温度为280℃,烟气中NOx浓度为67mg/m3
采用本发明的燃烧方法,经过测试,该冶炼厂燃烧二甲醚的反射炉炉膛温度可以达到1400~1500℃,燃烧效率提高了15%,热效率为95%,燃烬率为99%以上,排烟热损失率为7%,烟囱出口烟气温度为110℃,烟气中NOx浓度为49mg/m3

Claims (4)

1.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工业炉窑烟气余热梯级回收供给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前液态二甲醚气化及助燃空气提温所需热量,此方法中烟气余热回收共分三级利用:第一级是高温余热回收利用,第二级是中温余热用于预热助燃空气,第三级是低温余热用于液态二甲醚气化所需热量的供应,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在烟道上安装烟气余热梯级回收装置:余热锅炉、空气预热器、换热器;将液态二甲醚储存在储液罐中,液态二甲醚通过高压泵进入气化装置,低温余热由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气化装置,最后回到换热器进行下一次循环,气化液态二甲醚,气化后的气态二甲醚通过燃气管进入储气柜储存;燃烧时,气态二甲醚经过稳压器稳压,通过燃气管送至高压喷射式烧嘴进行燃烧,空气预热器出来的热空气通过热空气管送至高压喷射式烧嘴,进行助燃,余热锅炉对高温余热进行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低温余热气化液态二甲醚是一个封闭循环系统,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是空气、氮气气体或者是导热油、水液体,换热介质换热后的温度可以达到200~3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烟气中温余热预热助燃空气,中温烟气温度范围为400~900℃,空气预热器预热空气到200~6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工业生产中排出的低温低压蒸汽气化液态二甲醚,将低温低压蒸汽储存在蒸汽罐(16)中,通过输气管进入气化装置,最后回到蒸汽罐,实现循环利用。
CN201010189621A 2010-06-02 2010-06-02 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的方法 Pending CN1018717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89621A CN101871731A (zh) 2010-06-02 2010-06-02 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89621A CN101871731A (zh) 2010-06-02 2010-06-02 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1731A true CN101871731A (zh) 2010-10-27

Family

ID=42996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9621A Pending CN101871731A (zh) 2010-06-02 2010-06-02 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71731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2747A (zh) * 2010-11-18 2011-04-20 昆明龙鑫洋塑料防腐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二甲醚在工业锅炉的应用及其供气装置
CN102042592A (zh) * 2010-11-26 2011-05-0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梯形对向流二甲醚/空气扩散燃烧系统
CN102877902A (zh) * 2012-10-12 2013-01-16 凤阳海泰科能源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回收电水联产系统
CN103791513A (zh) * 2014-01-03 2014-05-14 重庆大学 一种二甲醚燃气锅炉用节能高效型汽化器
CN106016338A (zh) * 2016-05-20 2016-10-1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生物质燃油二次雾化全氧燃烧的方法
CN112082391A (zh) * 2020-08-18 2020-12-15 广东醇氢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窑炉尾气回收应用装置及方法
WO2025036617A1 (de) * 2023-08-16 2025-02-20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GmbH Verfahren zur durchführung von endothermischen produktionsprozessen und anlag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42454A1 (de) * 1980-06-24 1981-12-30 Franz X. Wittek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von Verbrennungsgeräten und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n und Heizungsvorrichtung, bei welchen dieses Verfahren angewendet wird
JPS5710092A (en) * 1980-06-18 1982-01-19 Nippon Oil Co Ltd Recovering method of heat from waste gas
CN1069110A (zh) * 1992-06-17 1993-02-17 海南省中岛集团科技工贸总公司 液体燃料气化管道输送装置
CN2371460Y (zh) * 1999-01-22 2000-03-29 重庆宇洋国际经济文化发展公司 气化液态石油的燃气供给装置
CN1945123A (zh) * 2006-09-22 2007-04-11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工业炉的醇基汽化重整燃烧系统
EP1780388A1 (en) * 2004-06-30 2007-05-02 JFE Holdings, Inc. Waste heat recovering apparatus, waste heat recovering system and waste heat recover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0092A (en) * 1980-06-18 1982-01-19 Nippon Oil Co Ltd Recovering method of heat from waste gas
EP0042454A1 (de) * 1980-06-24 1981-12-30 Franz X. Wittek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von Verbrennungsgeräten und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n und Heizungsvorrichtung, bei welchen dieses Verfahren angewendet wird
CN1069110A (zh) * 1992-06-17 1993-02-17 海南省中岛集团科技工贸总公司 液体燃料气化管道输送装置
CN2371460Y (zh) * 1999-01-22 2000-03-29 重庆宇洋国际经济文化发展公司 气化液态石油的燃气供给装置
EP1780388A1 (en) * 2004-06-30 2007-05-02 JFE Holdings, Inc. Waste heat recovering apparatus, waste heat recovering system and waste heat recovering method
CN1945123A (zh) * 2006-09-22 2007-04-11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工业炉的醇基汽化重整燃烧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工业炉设计手册》 200006 王秉铨等 燃烧装置 第170-180页 , 第2版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2747A (zh) * 2010-11-18 2011-04-20 昆明龙鑫洋塑料防腐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二甲醚在工业锅炉的应用及其供气装置
CN102022747B (zh) * 2010-11-18 2013-07-17 昆明龙鑫洋塑料防腐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二甲醚在工业锅炉的应用及其供气装置
CN102042592A (zh) * 2010-11-26 2011-05-0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梯形对向流二甲醚/空气扩散燃烧系统
CN102042592B (zh) * 2010-11-26 2012-10-3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梯形对向流二甲醚/空气扩散燃烧系统
CN102877902A (zh) * 2012-10-12 2013-01-16 凤阳海泰科能源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回收电水联产系统
CN102877902B (zh) * 2012-10-12 2014-07-23 凤阳海泰科能源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回收电水联产系统
CN103791513A (zh) * 2014-01-03 2014-05-14 重庆大学 一种二甲醚燃气锅炉用节能高效型汽化器
CN106016338A (zh) * 2016-05-20 2016-10-1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生物质燃油二次雾化全氧燃烧的方法
CN112082391A (zh) * 2020-08-18 2020-12-15 广东醇氢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窑炉尾气回收应用装置及方法
WO2025036617A1 (de) * 2023-08-16 2025-02-20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GmbH Verfahren zur durchführung von endothermischen produktionsprozessen und anlag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1731A (zh) 二甲醚规模化工业燃烧的方法
CN101319788B (zh) 高热值燃料蓄热式冷凝节能锅炉
CN204254934U (zh) 一种利用压缩式热泵实现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的供热系统
CN101363067A (zh) 联合式双预热装置
CN105890414A (zh) 超导热管快速更换烟气余热回收器
CN110184091A (zh) 一种分布式生物质气化多联产系统及联产方法
CN100552299C (zh) 一种用于工业炉的醇基汽化重整燃烧系统
CN101323431B (zh) 利用工业炉窑余热将甲醇转化为氢燃料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4531226A (zh) 一种用于工业窑炉的生物质气化燃烧供热方法
CN203626908U (zh) 一种低温型有机朗肯循环工业锅炉烟气余热发电装置
CN203286582U (zh) 一种锅炉空气预热装置
CN209688856U (zh) 一种用于废气焚烧炉的可调速的二级余热回收系统
CN201866787U (zh) 带相变换热器的导热油炉余热高效回收装置
CN103423870A (zh) 蓄热式燃烧真空相变加热炉
CN203478607U (zh) 蓄热式燃烧真空相变加热炉
CN104501198B (zh) 导热油锅炉余热发电系统
CN204529765U (zh) 一种用于工业窑炉的生物质气化燃烧供热系统
CN100439846C (zh) 回转窑烟气余热利用的方法及设备
CN202581247U (zh) 天然气燃烧炉余热利用系统
CN103334802B (zh) 基于空冷装置的热电耦合式能量综合利用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6387106U (zh) 一种燃气模温机
CN204329327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热载体锅炉
CN204421038U (zh) 导热油锅炉余热发电系统
CN201386572Y (zh) 利用低沸点工质的双循环螺杆膨胀动力机系统
CN104061030A (zh) 垃圾焚烧发电厂低温烟气余热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