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9781B - 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69781B CN101869781B CN 201010215535 CN201010215535A CN101869781B CN 101869781 B CN101869781 B CN 101869781B CN 201010215535 CN201010215535 CN 201010215535 CN 201010215535 A CN201010215535 A CN 201010215535A CN 101869781 B CN101869781 B CN 1018697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dimentation
- plate group
- effluent quality
- lateral flow
- wate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247 post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与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沉淀墙或侧向流斜板组或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沉淀墙或侧向流斜板组或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靠近出水集水槽设置。本发明的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与装置可以显著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在相同出水水质情况下,可以允许更高的进水悬浮物含量。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沉淀技术,包括周边出水的沉淀池、矩形的沉淀池、竖流沉淀池等。
沉淀池出水水质容易受到进水水质和水量的波动的影响而出现水质恶化。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水质会因生物反应池活性污泥浓度的提高而造成恶化,平流沉淀池出水集水槽附近悬浮物会上浮,斜管或斜板沉淀池出水水质随着进水悬浮物浓度提高而恶化等。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具体措施为:在靠近出水集水装置处沿着出水集水装置设置沉淀墙或侧向流斜板组或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
本发明的进一步措施为:在周边出水的沉淀池靠近环形出水集水槽处至少设置一道环形沉淀墙或环形侧向流斜板组。
本发明的进一步措施为:在矩形的沉淀池靠近条形出水集水槽处至少设置一道环形沉淀墙或环形侧向流斜板组。
本发明的进一步措施为:在沉淀池出水集水槽下部设置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
本发明的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装置,主要包括沉淀墙或侧向流斜板组或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沉淀墙或侧向流斜板组或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靠近出水集水槽设置。
对于周边出水的沉淀池,沉淀墙或侧向流斜板组围成环形。
对于矩形的沉淀池,沉淀墙或侧向流斜板组安装成条形。
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设置在沉淀池出水集水槽下部。
所说环形沉淀墙或环形侧向流斜板组可以是圆环形或多边形环形。
所说沉淀墙由斜管或斜板沿立面排列而成,侧向流斜板组由斜板沿水平面排列而成,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由斜管或斜板沿水平面排列而成。
本发明的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与装置,可以显著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或在相同出水水质情况下,可以允许更高的进水悬浮物含量。例如: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允许生物反应池的污泥浓度提高到8000-10000毫克/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周边出水的沉淀池设置沉淀墙示意图
图2周边出水的沉淀池设置沉淀墙俯视图
图3为周边出水的沉淀池设置侧向流斜板组示意图
图4为周边出水的沉淀池设置侧向流斜板组俯视图
图5为矩形的沉淀池设置沉淀墙示意图
图6为矩形的沉淀池设置沉淀墙俯视图
图7为矩形的沉淀池设置侧向流斜板组示意图
图8为矩形的沉淀池设置侧向流斜板组俯视图
图9为在出水集水槽周围设置沉淀墙俯视图
图10为在出水集水槽周围设置侧向流斜板组俯视图
参见图1、图2,本发明的一种改善和稳定周边出水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装置,本装置主要包括沉淀墙3、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4,沉淀墙3为环形,平行并靠近环形出水集水槽3,环形出水集水槽2安装在沉淀池壳体1内壁上,在环形出水集水槽2的下部设置环形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沉淀墙3由斜管或斜板31沿立面排列而成,环形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4由斜管或斜板沿水平面排列而成。
工作原理:原水经过周边出水沉淀池沉淀后在排出之前再一次通过沉淀墙3及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4沉淀,出水经过出水集水槽2排出。
参见图3、图4,本发明的一种改善和稳定周边出水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装置,本装置主要包括侧向流斜板组5、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4,侧向流斜板组5为环形,平行并靠近环形出水集水槽3,环形出水集水槽2安装在沉淀池壳体1内壁上,在环形出水集水槽2的下部设置环形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侧向流斜板组5由斜板51沿水平面排列而成,环形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4由斜管或斜板沿水平面排列而成。
工作原理:原水经过周边出水沉淀池沉淀后在排出之前再一次通过侧向流斜板组5及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4沉淀,出水经过出水集水槽2排出。
参见图5、图6,本发明的一种改善和稳定矩形的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装置,本装置主要包括沉淀墙3,沉淀墙3为条形,平行并靠近条形出水集水槽2,条形出水集水槽2安装在沉淀池壳体1内壁上,沉淀墙3由斜管或斜板31沿立面排列而成。
工作原理:原水经过配水装置21进入矩形的沉淀池,沉淀后在排出之前再一次通过沉淀墙3沉淀,出水经过出水集水槽2排出。
参见图7、图8,本发明的一种改善和稳定矩形的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装置,本装置主要包括侧向流斜板组5,侧向流斜板组5为条形,平行并靠近条形出水集水槽2,条形出水集水槽2安装在沉淀池壳体1内壁上,侧向流斜板组5由斜板51沿水平面排列而成。
工作原理:原水经过配水装置21进入矩形的沉淀池,沉淀后在排出之前再一次通过侧向流斜板组5沉淀,出水经过出水集水槽2排出。
参见图9,本发明的一种改善和稳定矩形的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装置,本装置主要包括沉淀墙3,沉淀墙3设置在出水集水槽2周围,出水集水槽2安装在沉淀池壳体1内壁上,沉淀墙3由斜管或斜板沿立面排列而成。
工作原理:原水经过配水装置21进入矩形的沉淀池,沉淀后在排出之前再一次通过沉淀墙3沉淀,出水经过出水集水槽2排出。
参见图10,本发明的一种改善和稳定矩形的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装置,本装置主要包括侧向流斜板组5,侧向流斜板组5设置在出水集水槽2周围,出水集水槽2安装在沉淀池壳体1内壁上,侧向流斜板组5由斜板51沿水平面排列而成。
工作原理:原水经过配水装置21进入矩形的沉淀池,沉淀后在排出之前再一次通过侧向流斜板组5沉淀,出水经过出水集水槽2排出。
Claims (9)
1.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靠近出水集水装置处沿着出水集水装置设置沉淀墙或侧向流斜板组或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周边出水的沉淀池靠近环形出水集水槽处至少设置一道环形沉淀墙或环形侧向流斜板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矩形的沉淀池靠近条形出水集水槽处至少设置一道环形沉淀墙或环形侧向流斜板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沉淀池出水集水槽下部设置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
5.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沉淀墙或侧向流斜板组或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沉淀墙或侧向流斜板组或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靠近出水集水槽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说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周边出水的沉淀池,沉淀墙或侧向流斜板组围成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说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矩形的沉淀池,沉淀墙或侧向流斜板组安装成条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说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沉淀池出水集水槽下部设置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说一种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与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墙由斜管或斜板沿立面排列而成,侧向流斜板组由斜板沿水平面排列而成,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由斜管或斜板沿水平面排列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15535 CN101869781B (zh) | 2010-06-30 | 2010-06-30 | 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与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15535 CN101869781B (zh) | 2010-06-30 | 2010-06-30 | 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与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69781A CN101869781A (zh) | 2010-10-27 |
CN101869781B true CN101869781B (zh) | 2013-08-21 |
Family
ID=42994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215535 Active CN101869781B (zh) | 2010-06-30 | 2010-06-30 | 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与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697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95808A (zh) * | 2011-07-28 | 2013-01-30 | 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平流式沉淀池 |
CN105749592B (zh) * | 2016-04-25 | 2017-11-10 | 鲍菊芳 | 一种污水处理池之间的连通结构 |
CN109529411B (zh) * | 2018-11-28 | 2024-07-09 |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 平流沉淀池和平流沉淀池系统 |
CN114163018B (zh) * | 2021-11-29 | 2023-05-12 | 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重介质絮凝的混凝澄清一体化系统和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5101483A (zh) * | 1985-04-01 | 1987-01-17 | 西北给排水技术开发公司 | 生产净化水系统的改进 |
CN1050337A (zh) * | 1989-09-19 | 1991-04-03 |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 串联式斜管反应沉淀池 |
CN2425923Y (zh) * | 2000-05-11 | 2001-04-04 | 王绍文 | 折板式竖向通道产甲烷区污泥回流厌氧消化池 |
CN201701789U (zh) * | 2010-06-30 | 2011-01-12 | 刘澄清 | 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装置 |
-
2010
- 2010-06-30 CN CN 201010215535 patent/CN1018697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5101483A (zh) * | 1985-04-01 | 1987-01-17 | 西北给排水技术开发公司 | 生产净化水系统的改进 |
CN1050337A (zh) * | 1989-09-19 | 1991-04-03 |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 串联式斜管反应沉淀池 |
CN2425923Y (zh) * | 2000-05-11 | 2001-04-04 | 王绍文 | 折板式竖向通道产甲烷区污泥回流厌氧消化池 |
CN201701789U (zh) * | 2010-06-30 | 2011-01-12 | 刘澄清 | 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69781A (zh) | 2010-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00979B (zh) | 可调式浮沉切换固液分离装置 | |
CN204563770U (zh) | 并联式污水沉淀罐 | |
CN101869781B (zh) | 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方法与装置 | |
CN204563771U (zh) | 串联式污水沉淀罐 | |
CN201701789U (zh) | 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的装置 | |
CN101863546B (zh) | 多级斜管或斜板沉淀池 | |
CN209554852U (zh) | 含氟废水处理系统 | |
CN203200128U (zh) | 食品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
CN201704116U (zh) | 多级斜管或斜板沉淀池 | |
RU120968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влечения золота из водного раствора конденсата | |
CN202139129U (zh) | 一种环氧树脂废水预处理装置 | |
CN204952365U (zh) | 一种用于水处理固液分离的沉降槽 | |
CN211595130U (zh) | 变速升流膨胀式混凝反应与中心布水一体化的沉淀装置 | |
CN211339093U (zh) | 一种废水环保处理装置 | |
CN202625981U (zh) | 一种竖流式沉淀池 | |
CN202555084U (zh) | 海水淡化系统沉淀过滤设备 | |
CN202898106U (zh) | 一种无反冲洗自流式好氧池泥水分离装置 | |
CN208916968U (zh) | 脱硫废水多级处理系统 | |
CN207760151U (zh) | 一种包含弱循环絮凝的自控型组合式水质净化设备 | |
CN201201912Y (zh) | 一体化沉淀消毒池 | |
CN112537887A (zh) | 高效絮凝沉淀池强化氨氮处理mbbr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206173128U (zh) | 降低地下水硬度的装置 | |
CN201618447U (zh) | 一种絮凝沉淀塔 | |
CN105753233A (zh) | 一种车载式一体化净水器 | |
CN205710232U (zh) | 一种车载式一体化净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