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5879B - 地板块、地板系统及铺设地板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板块、地板系统及铺设地板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45879B CN101845879B CN201010156383.3A CN201010156383A CN101845879B CN 101845879 B CN101845879 B CN 101845879B CN 201010156383 A CN201010156383 A CN 201010156383A CN 101845879 B CN101845879 B CN 1018458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uberance
- recess
- contact surface
- face
- floor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E04F15/02038—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ongue and groove connections between neighbouring flooring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201/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or panels
- E04F2201/01—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with edge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 E04F2201/0138—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with edge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by moving the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perpendicular to the main plane
- E04F2201/0146—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with edge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by moving the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perpendicular to the main plane with snap action of the edge connect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201/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or panels
- E04F2201/04—Other details of tongues or grooves
- E04F2201/041—Tongues or grooves with slits or cuts for expansion or flexi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地板块,包括了一个带凸部的凸部端面和一个带凹部的凹部端面。凸部和凹部的线型允许通过以下方式安装:将凸部放置于一个已安装好的地板块的凹部附近,然后通过施加压力将凸部导入凹部。一个地板系统允许用上述方法安装超过一个地板块。按照本发明的方案,地板块的安装铺设非常简单,而且不易松脱。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6年4月14日、中国申请号200680054224.4(国际申请号为PCT/CN2006/000684)的题为“地板块、地板系统及铺设地板系统的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板块,多块地板块构成的地板系统及铺设地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硬木用作地面覆盖物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而硬木地板和复合木地板也已经使用传统的“榫头-榫槽”结构进行连接。在传统的“榫头-榫槽”结构中,榫头及对应的榫槽可以通过将榫头在与地板相同的平面内向榫槽水平移动而轻松地进行连接。尽管这种安装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榫头、榫槽的连接会易受外力或与温度相关因素的干扰而松脱。人们不喜欢地板松脱,一是因为它会造成安装好的地板解体,二是因为它不美观。
为了解决这种“榫头-榫槽”结构易松脱的问题,“榫头-榫槽”设计不但要保持榫头、榫槽的横向连接,而且要在水平方向锁住地板。然而,能够克服易于松脱的设计却可能造成安装上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凸-凹”结构,其不仅能够保证凸部、凹部之间的横向连接和水平方向锁定,而且安装非常方便且不易松脱,即使在墙角处安装也很方便。
从地板块方面看,地板块包括:上表面;与地面的接触面;带有凹部的侧表面(“凹部端面”),该侧表面包括靠近上表面的上唇、下唇及包括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较低的凹部接触面和凹部导引面的凹部;以及带凸部的侧表面(“凸部端面”),该侧表面上的凸部包括了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较低的凸部接触面、凸部导引面。当把一块地板的凸部放在另一块相同地板的凹部上,并且向其施加基本与上表面基本正交方向的压力时,该压力使凸部导引面与凹部导引面相接触,并将凸部导入凹部。当一块地板的凸部端面与另一块完全相同地板的凹部端面连接后,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和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相接合,从而可以避免地板块在正交于上表面的方向松脱;较低的凸部接触面与较低的凹部接触面相接合,从而可以避免地板块在正交于凸部端面方向松脱。
地板块的材料既可以是木质复合材料,例如中密度纤维板(MDF)或高密度纤维板(HDF),也可以是天然木材、竹材,还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的其它材料。
当一块地板的凸部端面与另一块完全相同地板的凹部端面相连接时,在凸部和凹部下唇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空腔。较低的凸部接触面与较低的凹部接触面可以与上表面之间形成90度的夹角。
地板块的厚度大约在0.5厘米到1.5厘米之间。凸部基本贯穿于凸部端面的全长。凹部基本贯穿于凹部端面的全长。地板块也可以具有另一个凸部端面(“第二凸部端面”)和另一个凹部端面(“第二凹部端面”),凸部下表面上可以有一个背槽。
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是地板块包括:上表面;与地面的接触面;带有凹部的侧表面(“凹部端面”),该侧表面包括靠近上表面的上唇、下唇及包括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较低的凹部接触面和凹部导引面的凹部;以及带凸部的侧表面(“凸部端面”),该侧表面上的凸部包括了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较低的凸部接触面、凸部导引面,其中在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外端有第二凹部上唇面,上述第二凹部上唇面与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相连,其中第一凹部上唇面与凹部第二上唇面基本平行;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与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基本平行。
上述地板块,在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外端有第二凸部上侧面,上述第二凸部上侧面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相连,其中第一凸部上侧面与凸部第二上侧面基本平行;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基本平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板块,包括:上表面;与地面的接触面;带有凹部的侧表面(“凹部端面”),该侧表面包括靠近上表面的上唇、下唇及包括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较低的凹部接触面和凹部导引面的凹部;以及带凸部的侧表面(“凸部端面”),该侧表面上的凸部包括了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较低的凸部接触面、凸部导引面,其中凸部下表面上可以有一个背槽。
从地板系统方面看,地板系统包括:第一地板块和第二地板块,第一地板块包括:上表面;与地面的接触面;凹部端面,该凹部端面包括:(1)靠近上表面的上唇、(2)下唇及(3)包括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较低的凹部接触面和凹部导引面的凹部。第二地板块包括:上表面;与地面的接触面;以及凸部端面,该凸部端面上的凸部包括了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较低的凸部接触面、凸部导引面。当把一块地板的凸部放在另一块相同地板的凹部上,并且向其施加基本与上表面正交方向的压力时,该压力使凸部导引面与凹部导引面相接触,并将凸部导入凹部。当一块地板的凸部端面与另一块完全相同地板的凹部端面连接后,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和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相接合,从而可以避免地板块在正交于上表面的方向松脱;较低的凸部接触面与较低的凹部接触面相接合,从而可以避免地板块在正交于凸部端面的方向松脱。
在凸部和凹部下唇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空腔。较低的凸部接触面与较低的凹部接触面可以与上表面之间形成90度的夹角。
从铺设地板系统的方法看,铺设地板系统,包括定位第一个具有上述特征的地板块以及定位第二个具有上述特征的地板块。放置第一地板块,将上述第一地板块的地面接触面放置于待铺设地板的地面或衬垫材料上;放置第二地板块;将上述第二地板块的凸部被放置于第一地板块的凹部下唇上;在与上表面正交的方向上,向上表面施加一个压力,该压力导致凸部导引面与凹部导引面接触,并将凸部导入凹部。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所示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特征。
图1是包括了凸部端面和凹部端面地板块的透视图;
图2A是图1中地板块凸部端面的侧剖面图;
图2B是图1中地板块凹部端面的侧剖面图;
图3是一幅关于图2A中的凸部端面正在部分地接合于图2B中的凹部端面的侧剖面图;
图4是另一幅关于图2A中的凸部端面正在部分地接合于图2B中的凹部端面的侧剖面图;
图5是一幅关于图2A中的凸部端面已经安装入图2B中的凹部端面的的侧剖面图;
图6是一幅关于凸部端面安装入凹部端面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侧剖面图;
图7是第一幅关于第二个实施例的侧剖面图,图中显示凸部端面与凹部端面的最初安装状态;
图8是第二幅关于如图7所示第二个实施例的侧剖面图,图中显示凸部端面已经部分地安装于凹部端面;
图9是第三幅关于如图7所示第二个实施例的侧剖面图,图中显示凸部端面已经部分地安装于凹部端面;
图10是第四幅关于如图7所示第二个实施例的侧剖面图,图中显示凸部已经装入凹部;
图11是地板系统的局部透视图;
图12是如图11所示地板系统的俯视图;
图13-26是更多关于连接凸部端面与凹部端面实施例的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地板块10通常具有一个上表面20和一个地面接触面30,这两个面通常推荐采用彼此平行的平面。当安装地板块时,地板块的地面接触面30接触到地面40或一种衬垫材料50上,衬垫材料例如可以是发泡地膜,该发泡地膜可以选择性地安装于地面40和地板块10之间。当地板块10安装完成后,可以看到上表面20。上表面可以包括装饰60,装饰60可以是仿木纹或任何其它装饰图案,例如也可以模仿石材。装饰60可以包括层状装饰,并可以用任何已知的方法制作,例如,将木纹照片层压在地板块和塑料封套之间。装饰60还可以是一定数量的其它材料,例如木材、竹材。例如,装饰60可以是薄木皮。
地板块10的原材料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木材、木质复合材料、聚合体或其它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如果地板块采用木质复合材料,那么木质复合材料可以包括中密度纤维板(MDF)或高密度纤维板(HDF)。地板块10的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可被加工成任何尺寸和形状。例如,地板块可以是长方形,宽0.2米,长1.2米。地板块10的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厚度可以是在大约5.0毫米到15.0毫米之间的任何适当厚度。
如图1所示,地板块10包括凸部端面100和凹部端面200。在推荐的实施例中,凸部端面100和凹部端面200是地板块10上彼此相对的侧面。如图1所示,当地板块10包括两个凸部端面100,100’和两个凹部端面200,200’时,凸部端面100,100’通常是地板块10彼此相邻的两个侧面,凹部端面200,200’也通常是彼此相邻的两个侧面。多个地板块10是通过将每一个地板块的凸部端面100或100’与至少另外一个地板块的凹部端面200或200’相连接,从而安装成一个地板系统。
尽管地板块10通常具有两个凸部端面100,100’和通常分别与其相对的两个凹部端面200,200’,地板块10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凸部端面100和一个凹部端面200。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可能只具有一个凸部端面100或一个凹部端面200,而不是同时包含两者。这样的地板块例如适于铺设在墙根或两面相邻墙壁构成的墙角。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可能包括超过一个凸部端面100,但是只包括一个凹部端面200;或者可能包括超过一个凹部端面200,但是只包括一个凸部端面100。
图2A显示了地板块10截面IIA-IIA上凸部端面100的剖面图。在实施例中,地板块10的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厚度T1可以为5.0毫米到15.0毫米之间,推荐的厚度为8.2毫米或12.3毫米。如图2A所示,凸部端面100的特征在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轮廓线。凸部轮廓线105按顺序具有平面、曲面及在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各个技术特征。
如图2A所示,凸部上侧面110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且与其相邻。在实施例中,凸部上侧面110可以是一个平面,从上表面20延伸大约2.0毫米至3.0毫米,推荐大约2.3毫米。与凸部上侧面110相邻的是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120,从凸部上侧面110延伸出大约0.5毫米到1.0毫米,推荐大约0.65毫米。凸部上侧面110与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120之间的夹角为θ1,其范围可以从90度到135度,推荐大约110度角。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120推荐终结于一个倒圆121。
与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120相邻的是凸部侧面130。凸部侧面130始于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120,向地面接触面30延伸,终止于一个倒圆131,并毗邻于凸部轮廓线105上的下一个技术特征,例如可以是背槽140,或凸部下表面150。在安装过程中,背槽内部可以产生一定弹性和张力,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凹部下唇(212)(在图2B中示出)下弯的缺陷,另一方面安装到位后张力能够保证凸部与凹部的接触部位保持良好接触,同时由于背槽是基本沿地板竖直方向或略偏一点的方向开槽,也不会明显降低凸部的强度。
如图2A所示,背槽140可以包括三个背槽面:第一背槽面140a、第二背槽面140b及第三背槽面140c。第一背槽面140a可以始于倒圆131的一端,长度从大约2.5毫米至大约3.5毫米,推荐大约3.0毫米。第一背槽面140a与第三背槽面140c之间可以平行,也可以有夹角。第二背槽面140b的长度大约在1.0毫米到2.0毫米之间,推荐大约1.5毫米。背槽140具有由第二背槽面140b和第三背槽面140c形成的过渡面141b,过渡面141b既可以是尖角,也可以是倒圆。
凸部下表面150与第三背槽面140c相邻,且基本平行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在凸部下表面150与其它技术特征之间可以有一个尖角或倒圆过渡面151,凸部轮廓线105上的相邻技术特征可以指凸部导引面160。凸部导引面160与凸部下表面150之间的夹角为θ4,θ4可以在190度到270度之间,推荐为240度。
与凸部导引面160一端相邻的可以是较低的凸部接触面170,其长度可以为0.1毫米到1.0毫米之间,推荐大约0.3毫米。较低的凸部接触面170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这使得在安装好后地板块之间的水平连接特别可靠,不易松脱。与较低的凸部接触面170一端相邻的可以是凸部边界面180,该面与凸部导引面160之间可以大体平行。
凸部边界面180终止于第一凸部过渡面190。凸部过渡面190可以大体平行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该面终止于一个尖角或倒圆过渡面191。第二凸部过渡面192延伸自第一凸部过渡面190至地面接触面30,该第二凸部过渡面192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在第二凸部过渡面192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推荐使用倒角193。
因此,凸部106由位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凸部轮廓线105所定义,它可以开始于正交于上表面20的凸部上侧面110。
图2B显示了地板块10截面IIB-IIB上凹部端面200的剖面图。凹部端面200包括上唇211和下唇212。同样,地板块10的厚度为T1。如图2B所示,凹部端面200的特征在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轮廓线。凹部轮廓线205按顺序具有平面、曲面及在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各个技术特征。凹部轮廓线205的造型和尺寸推荐采用与凸部轮廓线105相匹配的廓形。
如图2B所示,凹部上唇面210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且与其相邻。在实施例中,凹部上唇面210例如可以是一个平面,可以从上表面20延伸大约2.0毫米至3.0毫米,推荐大约2.3毫米。与凹部上唇面210相邻的是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220,从凹部上唇面210延伸出大约0.5毫米到2.0毫米,推荐大约1.3毫米。凹部上唇面210与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220之间的夹角为θ6,其范围可以从210度到270度,推荐大约250度角。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220推荐终结于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221。
与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220相邻的是凹部侧面230。凹部侧面230始于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220,向地面接触面30延伸,终止于例如一个倒圆231,并毗邻于凹部轮廓线205上的下一个技术特征,例如可以是凹部下表面250。
如图2B所示,凹部下表面250可以基本平行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凹部下表面250的长度例如可以为4.0毫米至8.0毫米,推荐为大约6.0毫米。在凹部下表面250与其它技术特征之间可以有一个倒圆过渡面251,凹部轮廓线205上的相邻技术特征可以指凹部边界面260。凹部边界面260与凹部下表面250之间的夹角为θ9,θ9可以在100度到150度之间,推荐为120度。
与凹部边界面260一端相邻的是较低的凹部接触面270,其长度可以为0.1毫米到1.0毫米之间,推荐大约0.3毫米。较低的凹部接触面270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与较低的凹部接触面270一端相邻的可以是凹部导引面280,该面与凹部边界面260之间可以大体平行。凹部导引面280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281。
毗邻于凹部导引面280一端是第一凹部过渡面290。第一凹部过渡面290可以大体平行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该面终止于一个尖角或倒圆过渡面291。第二凹部过渡面292延伸自第一凹部过渡面290至地面接触面30,该第二凹部过渡面292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在第二凹部过渡面292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推荐使用倒角293。
因此,凹部206由位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凹部轮廓线205所定义,它可以开始于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的凹部上唇面210,并且相切于过渡面221。图2B中显示的凹部轮廓线205可以与凸部轮廓线105相配合。
正如我们上面所描述的,显示于图2A和图2B中的地板块10具有例如8.2毫米的厚度。地板块10可以采用任何其它希望的厚度,例如12.3毫米。以上各段所描述的尺寸可以因此而调整。
这些地板块10中的轮廓线可以通过已知的铣工进行成型。铣床上可以包括用于成型凸部和凹部技术特征的铣刀,具有例如四方形边缘的未经加工的地板块10通过铣刀,去除一部分地板材料,以制成符合要求的廓形。为了制成符合要求的廓形,可能需要多次通过铣刀。如果地板块10是长方形的,那么可以同时加工两条相对边。
现在参考图3,第二个地板块10’的凸部端面100与毗邻的第一地板块10的凹部端面200处于准备安装的状态下。在一个推荐的安装例中,将包含凹部端面200的第一地板块10的地面接触面30放置于地面上或更推荐在地面上铺设衬垫材料。将包含凸部端面100的第二地板块10’放置在凹部端面200的旁边,并使得过渡面121与部分凹部上唇面210相接触,同时,将部分凹部导引面160置于至少部分凹部导引面280上。如图3所示,两个地板块10,10’基本平行。
图4显示了力300,方向例如基本与地面正交,该力作用于包含凸部端面100的第二地板块10’的上表面20。力300可以通过手工施加也可以通过工具施加。力300导致一部分凸部侧面130压在凹部上唇面210上,且一部分凸部导引面160压在凹部导引面280上。凹部导引面280向包含凹部端面200的第一地板块10的内部坡入并向地面接触面30坡下。
随着力300持续施加于第二地板块10’,凸部导引面160沿着凹部导引面280向内、向下滑入,而且一部分凸部侧面130沿着凹部上唇面210滑离上表面20。这导致凸部106以楔形方式插入凹部206。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位于凹部下表面250与地面接触面40之间的凹部向外偏离,并且增加了凹部206的开口。如果凸部上带有背槽140,那么凸部106楔形插入凹部206也会导致凸部106上背槽140的变形,以减小安装过程中凸部的尺寸。无论是凸部端面100的变形或凹部端面200的外偏会达到一定程度,足以导致凸部106穿过凹部导引面280进入凹部206,并足以导致凸部侧面130穿过凹部上唇面210进入凹部206。至此,相邻的地板块10通过将凸部106稳定地接合于凹部206而彼此连接。
图5显示,位于第二地板块10’的凸部端面100上的凸部106已经安装入位于第一地板块10的凹部端面200上的凹部206。当连接完成,凸部上侧面110紧贴在凹部上唇面210上,以至于在两个地板块的上表面之间基本没有缝隙。当连接完成,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120与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220之间彼此配合,以阻止地板块10在正交于上表面20的方向上松脱。当连接完成,它还能防止带凸部端面100的地板块向远离地面40的方向变形。如图5所示,较低的凸部接触面170与较低的凹部接触面270之间彼此配合,以阻止地板块10在基本正交于凸部端面100的方向松脱。当连接完成,它可以阻止带凸部端面100的第二地板块10’从带凹部端面200的第一地板块10上松脱,该松脱可能造成在地板块10、10’的上表面20之间产生缝隙。
较低的凸部接触面170与较低的凹部接触面270可以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相正交。
凸部106和凹部206如果经过适当加工,在地板块按照图5显示的方式安装就位以后,可以使凹部下唇212不发生外偏,且背槽140不发生变形。当凸部端面100安装入凹部端面200,在凸部轮廓线105和凹部轮廓线205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空隙400。空隙400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和尺寸,并且至少部分地由凸部轮廓线105和凹部轮廓线205所限定。需要注意的是,凸部端面100和凹部端面200的特定尺寸,包括凸部106和凹部206,可能因地板块10、10’的材料或厚度等因素的不同而改变。
图6显示了关于已连接的凸部端面500和凹部端面600的第二个推荐的实施例。这里,地板块10、10’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厚度为T3。正如图6所示,凸部端面500的特征在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轮廓线505。凹部端面600的特征在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轮廓线605。凸部轮廓线505和凹部轮廓线605按顺序分别具有平面、曲面及在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各个技术特征。
第一凸部上侧面510和第一凹部上唇面610紧邻上表面20,且相互之间夹角为θ11,θ11可以从0度到3度,推荐大约1度。在实施例中,凸部上侧面510和凹部上唇面610可以分别为一个平面,从上表面20延伸大约1.0毫米至3.0毫米,推荐大约2.0毫米。凹部上唇面610推荐终止于一个尖角或倒圆过渡面611。
与第一凸部上侧面510相邻的是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520。如图6所示,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620例如毗邻第一凹部上唇面610,在完成安装的状态下,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620与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520临近并大体共面。
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520从第一凸部上侧面510延伸出大约0.1毫米到1.0毫米,推荐大约0.5毫米。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520可以包括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521,该过渡面521紧邻凸部轮廓线505上的另一个技术特征,该技术特征可能是第二凸部上侧面522。第二凸部上侧面522可以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大体正交。所述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520与第二凸部上侧面522构成一个台阶状特征,即上台阶。如图6所示,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620紧邻于第二凹部上唇面622。所述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620与第二凹部上唇面622构成一个凹槽状特征,即上凹槽。在完成安装的状态下,第二凹部上唇面622例如可以平行于第二凸部上侧面522,并与其彼此接触。第二凸部上侧面522和第二凹部上唇面622可以延伸0.1毫米至1.0毫米,推荐0.5毫米。第二凹部上唇面622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623。
与第二凸部上侧面522相邻的是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524。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524大体与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520平行,且可以从第一凸部上侧面510延伸出大约0.5毫米到1.5毫米,推荐大约1.2毫米。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524可以包括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525。如图6所示,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624例如可以与凹部第二上唇面622相邻,在完成安装的状态下,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624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524临近并大体共面。
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524相邻的是凸部侧面530。所述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524与凸部侧面530构成一个台阶状特征,即下台阶。在如图6所示的安装好的状态下,沿着凸部轮廓线505和凹部轮廓线605,在从此点开始至较低的凸部接触面570和较低的凹部接触面670之间接触点的区段内,推荐没有其它接触点。
在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520、第二凸部上侧面522、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524区段内,上述凸部506的轮廓线大致构成了一种台阶状,这种设计大大方便了安装。
沿着凸部轮廓线505,凸部侧面530始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524。凸部侧面530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531以及第二个平面部分532。凸部侧面530的第二个水平部分532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地过渡面533。
紧靠凸部侧面530的是背槽540。背槽540可以包括三个背槽面:第一背槽面540a、第二背槽面540b及第三背槽面540c。第一背槽面540a可以始于倒圆533。第一背槽面540a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541a。
紧邻第一背槽面540a的第二背槽面540b可以延伸大约0.5毫米至1.5毫米,推荐大约1.0毫米。第二背槽面540b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541b。
紧邻第二背槽面540b的第三背槽面540c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541c。
紧邻倒圆过渡面541c,凸部下表面550例如沿着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大体平行的方向延伸。凸部下表面550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551,过渡面551紧邻着凸部轮廓线505上的可以是凸部导引面560。凸部导引面560例如可以与凸部下表面550之间的夹角为θ18,θ18可以在90度到150度之间,推荐为120度。
与凸部导引面560一端相邻的可以是较低的凸部接触面570,其长度可以为0.1毫米到1.0毫米之间,推荐大约0.3毫米。较低的凸部接触面570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与较低的凸部接触面570一端相邻的可以是凸部边界面580,该面与凸部导引面560之间可以大体平行。
凸部边界面580终止于第一凸部过渡面590。第一凸部过渡面590可以大体平行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该面终止于一个尖角或倒圆过渡面591。第二凸部过渡面592延伸自第一凸部过渡面590至地面接触面30,该第二凸部过渡面592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
因此,凸部506由位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凸部轮廓线505所定义,它可以开始于正交于上表面20的第一凸部上侧面510。
如上所述,在连接完成的状态下,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624长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524。与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624相邻的是凹部侧面630,所述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624与凹部侧面630构成一个凹槽状特征,即下凹槽。凹部侧面630可以包括第一个平面部分632。紧邻第一个平面部分632是第二个平面部分634,该第二个平面部分634与第一个平面部分632之间的夹角为θ21,θ21可以在90度至160度,推荐使用140度。凹部侧面630还可以包含一个连续曲面636,连续曲面636紧邻第二个平面部分634的一端。根据需要,连续曲面636可以包括多个平面和曲面。
如图6所示,紧邻凹部侧面630可以是凹部下表面650,凹部下表面650可以大致平行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凹部下表面650在与凹部轮廓线605上的下一个技术特征之间可以有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651。这里说的下一个技术特征可以是凹部边界面660。
凹部边界面660与凹部下表面650之间的夹角为θ22,θ22可以在90度到150度之间,推荐为120度。
与凹部边界面660一端相邻的是较低的凹部接触面670,其长度可以为0.1毫米到1.0毫米之间,推荐大约0.3毫米。较低的凹部接触面670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与较低的凹部接触面670一端相邻的可以是凹部导引面680,该面与凹部边界面660之间可以大体平行。凹部导引面680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681。
毗邻于凹部导引面680一端是第一凹部过渡面690。第一凹部过渡面690可以大体平行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该面终止于一个尖角或倒圆过渡面691。第二凹部过渡面692延伸自第一凹部过渡面690至地面接触面30,该第二凹部过渡面692可以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
因此,凹部606由位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凹部轮廓线605所定义,它可以延伸至相切于凹部侧面630且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的一个垂面。凹部轮廓线605上的技术特征可以与凸部轮廓线505上的各项技术特征相配合。
图7至图9显示了安装图6中描述的凸部端面500和凹部端面600的各个步骤。图7显示,包含凸部端面500的第二地板块10’可以将凸部端面上上表面20和第一凸部上侧面510之间的结合点700为旋转轴,靠近凹部端面600上上表面20和第一凹部上唇面610之间的连接点。凸部下表面550靠近凹部导引面680和凹部第一过渡面690之间的连接点。图7显示,如果以连接点700为轴,将凸部端面500通过旋转方式装入凹部端面600,需要凹部端面600的一部发生大约6.3毫米的重大位移。
在图8中,选取凸部端面500上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524和凸部侧面530之间的连接点702作为第二个旋转轴,并将其靠近凹部端面600上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620和凹部第二上唇面622之间的接合点。图8显示,如果以连接点702为轴,将凸部端面500通过旋转方式装入凹部端面600,需要凹部端面600的一部发生大约2.0毫米的较小的位移。如图9所示,以连接点702为轴旋转,在凸部导引面560和凹部导引面680之间产生了长度为L14的接触面。如图9所示,凸部端面500大体平行于凸部端面600,从这个位置开始,将凸部端面500安装入凹部端面600可以通过向包含凸部端面500地板块10的上表面20施加一个力,并按照图3至图5所描述的方式将凸部506导入凹部606。
图10显示了已经将凸部端面800安装入凹部端面900的第三个推荐的实施例。这里,地板块10具有厚度T4。正如图10所示,凸部端面800的特征在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轮廓线805。凹部端面900的特征在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轮廓线905。凸部轮廓线805和凹部轮廓线905按顺序分别具有平面、曲面及在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各个技术特征。
第一凸部上侧面810和第一凹部上唇面910紧邻上表面20,且相互之间夹角为θ24,θ24可以从0度到3度,推荐大约1度。在实施例中,第一凸部上侧面810和第一凹部上唇面910可以分别为一个平面,从上表面20延伸大约1.0毫米至3.0毫米,推荐大约1.5毫米。第一凹部上唇面910推荐终止于一个尖角或倒圆过渡面911。
与第一凸部上侧面810相邻的是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820。如图10所示,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920例如毗邻第一凹部上唇面910,在完成安装的状态下,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920与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820临近并大体共面。
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820从第一凸部上侧面810延伸出大约0.1毫米到1.0毫米,推荐大约0.5毫米。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820可以包括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821,该过渡面821紧邻凸部轮廓线805上的另一个技术特征,该技术特征可能是第二凸部上侧面822。第二凸部上侧面822可以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大体正交。如图10所示,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920紧邻于第二凹部上唇面922。在完成安装的状态下,第二凹部上唇面922例如可以平行于第二凸部上侧面822,并与其彼此接触。第二凸部上侧面822和第二凹部上唇面922可以延伸0.1毫米至1.0毫米,推荐0.5毫米。第二凹部上唇面922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923。
与第二凸部上侧面822相邻的是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824。较高的第二凸部接触面824大体与较高的第一凸部接触面820平行,且可以从凸部上侧面810延伸出大约0.5毫米到1.5毫米,推荐大约1.2毫米。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824可以包括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825。如图10所示,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924例如可以与第二凹部上唇面922相邻,在完成安装的状态下,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924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824临近并大体共面。
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824相邻的是凸部侧面830。在如图10所示的安装好的状态下,沿着凸部轮廓线805和凹部轮廓线905,在从此点开始至较低的凸部接触面870和较低的凹部接触面970之间接触点的区段内,推荐没有其它接触点。
沿着凸部轮廓线805,凸部侧面830始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824。凸部侧面830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831以及第二个平面部分832。凸部侧面830的第二个水平部分832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地过渡面833。
紧靠凸部侧面830的是背槽840。背槽840可以包括三个背槽面:第一背槽面840a、第二背槽面840b及第三背槽面840c。第一背槽面840a可以始于倒圆833。第一背槽面840a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841a。
紧邻第一背槽面840a的第二背槽面840b可以延伸大约0.5毫米至1.5毫米,推荐大约1.0毫米。第二背槽面840b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841b。
紧邻第二背槽面840b的第三背槽面840c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841c。
紧邻倒圆过渡面841c,凸部下表面850例如沿着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大体平行的方向延伸。凸部下表面850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851,过渡面851紧邻着凸部轮廓线805上的可以是凸部导引面860。凸部导引面860例如可以与凸部下表面850之间的夹角为θ31,θ31可以在90度到150度之间,推荐为120度。
与凸部导引面860一端相邻的可以是较低的凸部接触面870,其长度可以为0.1毫米到1.0毫米之间,推荐大约0.3毫米。较低的凸部接触面870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与较低的凸部接触面870一端相邻的可以是凸部边界面880,该面与凸部导引面860之间可以大体平行。
凸部边界面880终止于第一凸部过渡面890。凸部第一过渡面890可以大体平行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该面终止于一个尖角或倒圆过渡面891。第二凸部过渡面892延伸自第一凸部过渡面890至地面接触面30,该第二凸部过渡面892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
因此,凸部806由位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凸部轮廓线805所定义,它可以开始于正交于上表面20的第一凸部上侧面810。
如上所述,在连接完成的状态下,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924长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824。与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924相邻的是凹部侧面930。凹部侧面930可以包括第一个平面部分932。紧邻第一个平面部分932是第二个平面部分934,该第二个平面部分934与第一个平面部分932之间的夹角为θ34,θ34可以在90度至160度,推荐使用140度。凹部侧面930还可以包含一个连续曲面936,连续曲面936紧邻第二个平面部分934的一端。根据需要,连续曲面936可以包括多个平面和曲面。
如图10所示,紧邻凹部侧面930可以是凹部下表面950,凹部下表面950可以大致平行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凹部下表面950在与凹部轮廓线905上的下一个技术特征之间可以有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951。这里说的下一个技术特征可以是凹部边界面960。
凹部边界面960与凹部下表面950之间的夹角为θ35,θ35可以在90度到150度之间,推荐为120度。
与凹部边界面960一端相邻的是较低的凹部接触面970,其长度可以为0.1毫米到1.0毫米之间,推荐大约0.3毫米。较低的凹部接触面970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与较低的凹部接触面970一端相邻的可以是凹部导引面980,该面与凹部边界面960之间可以大体平行。凹部导引面980可以包括一个尖角或倒圆的过渡面981。
毗邻于凹部导引面980一端是第一凹部过渡面990。第一凹部过渡面990可以大体平行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该面终止于一个尖角或倒圆过渡面991。第二凹部过渡面992延伸自第一凹部过渡面990至地面接触面30,该第二凹部过渡面992可以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
因此,凹部906由位于上表面20和地面接触面30之间的凹部轮廓线905所定义,它可以延伸至相切于凹部侧面930且基本正交于上表面20和/或地面接触面30的一个垂面。凹部轮廓线905上的技术特征可以与凸部轮廓线805上的各项技术特征相配合。
图11显示三个完全相同地板块10a、10b及10c的安装过程。地板块10a和地板块10b通过上面描述过的方法安装。地板块10c通过将其两个凸部端面放置于另外两个地板块对应的凹部端面上来进行安装。安装地板块10c可以通过向凸部端面施加压力来同时将其导入每一个对应的凹部端面。地板系统500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覆盖地面的一定区域。
图12显示安装好的地板系统500覆盖了一个完整的长方形地板区域。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每一格地板块的上表面20。为了精确地覆盖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地面区域,某些地板块10需要在安装前进行切割。
图13至26显示了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它们可能拥有不同的尺寸和线型。例如,图13显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实施例,在该例中凸部106上没有背槽。
尽管我们在上文中对本发明进行了不同的描述,那些技术特征应被理解为可以单独使用或联合在一起使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本文件中描述并推荐的特定实施例。
而且,我们理解,那些在本发明所属领域中有经验和有技能的人可能会注意到从属于本发明之精神与范围的一些变异和修改。例如,凸部端面和凹部端面的特定尺寸明显会因地板块的材料或厚度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熟悉本技术的人通过了解本文件披露的技术特征,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能够想到的全部修改均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因此由后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地板块,包括:
(1)上表面;
(2)地面接触面;
(3)至少一个凹部端面,所述凹部端面包括:
-一个靠近上表面的上唇,该上唇具有第一凹部上唇面;
-一个下唇;以及
-一个凹部,该凹部包括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至少一个较低的凹部接触面及一个凹部导引面,其中,在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外端有第二凹部上唇面,所述第二凹部上唇面与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相邻,第一凹部上唇面与第二凹部上唇面平行,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与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基本平行;
(4)至少一个与凹部端面相对的凸部端面,所述凸部端面包括:
-与所述上表面相邻的第一凸部上侧面;以及
-一个凸部,该凸部包括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至少一个较低的凸部接触面及一个凸部导引面,其中,在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外端有第二凸部上侧面,所述第二凸部上侧面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相邻,所述第一凸部上侧面与所述第二凸部上侧面平行,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基本平行;
当把上述地板块的凸部置于另一块相同的地板块的凹部下唇之上,并且在与上表面正交的方向上施加压力时,凸部导引面接触凹部导引面,并将凸部导入凹部;以及
上述地板块,当凸部端面和另一块相同地板块的凹部端面已经安装完成时,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与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临近并大体共面,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与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临近并大体共面,使地板在正交于上表面的方向上不松脱;而且,较低的凸部接触面接合较低的凹部接触面,使地板块在正交于凸部端面的方向上不松脱,
其中,所述第一凹部上唇面与所述上表面相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上唇面基本正交于所述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上侧面基本正交于所述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较高的凹部第一接触面与较高的凹部第二接触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较高的凸部第一接触面、第二凸部上侧面和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大致构成了一种台阶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在完成安装的状态下,第二凹部上唇面平行于且接触第二凸部上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相邻的凸部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块构造成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将较高的凸部第二接触面与凸部侧面之间的连接点靠近另一块地板块的凹部第二接触面与第二凹部上唇面之间的接合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块构造成在安装过程中以所述连接点为旋转轴将所述地板块旋转成大体平行于所述另一块地板块,然后在所述地板块的上表面施加一个力,将所述地板块的凸部导入所述另一个地板块的凹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56383.3A CN101845879B (zh) | 2006-04-14 | 2006-04-14 | 地板块、地板系统及铺设地板系统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56383.3A CN101845879B (zh) | 2006-04-14 | 2006-04-14 | 地板块、地板系统及铺设地板系统的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542244A Division CN101415893B (zh) | 2006-04-14 | 2006-04-14 | 地板块、地板系统及铺设地板系统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5879A CN101845879A (zh) | 2010-09-29 |
CN101845879B true CN101845879B (zh) | 2014-04-09 |
Family
ID=42770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5638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5879B (zh) | 2006-04-14 | 2006-04-14 | 地板块、地板系统及铺设地板系统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4587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92519B (zh) * | 2011-09-30 | 2015-08-19 | 张家铭 | 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及扣合方法 |
NL2020256B1 (en) * | 2018-01-09 | 2019-07-15 | Innovations4Flooring Holding N V | Panel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18256A1 (de) * | 2001-04-11 | 2002-11-21 | Kronospan Ag Menznau | Fussbodenpaneel |
EP1279778A2 (de) * | 2001-07-28 | 2003-01-29 | M. Kaindl | Paneel, beispielsweise für Fussboden-, Wand- und/oder Deckenverkleidungen |
EP1350904A2 (de) * | 2002-04-05 | 2003-10-08 | tilo GmbH | Fussbodendielen |
CN2627120Y (zh) * | 2003-07-21 | 2004-07-21 | 苏州德尔地板有限公司 | 连环锁扣地板 |
CN2667068Y (zh) * | 2003-10-16 | 2004-12-29 | 广州市穗城东威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搭扣卡扣型地板 |
CN1752375A (zh) * | 2005-10-25 | 2006-03-29 | 李卫 | 地板关节锁扣企口 |
-
2006
- 2006-04-14 CN CN201010156383.3A patent/CN10184587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18256A1 (de) * | 2001-04-11 | 2002-11-21 | Kronospan Ag Menznau | Fussbodenpaneel |
EP1279778A2 (de) * | 2001-07-28 | 2003-01-29 | M. Kaindl | Paneel, beispielsweise für Fussboden-, Wand- und/oder Deckenverkleidungen |
EP1350904A2 (de) * | 2002-04-05 | 2003-10-08 | tilo GmbH | Fussbodendielen |
CN2627120Y (zh) * | 2003-07-21 | 2004-07-21 | 苏州德尔地板有限公司 | 连环锁扣地板 |
CN2667068Y (zh) * | 2003-10-16 | 2004-12-29 | 广州市穗城东威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搭扣卡扣型地板 |
CN1752375A (zh) * | 2005-10-25 | 2006-03-29 | 李卫 | 地板关节锁扣企口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5879A (zh) | 2010-09-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15893B (zh) | 地板块、地板系统及铺设地板系统的方法 | |
CA2493579C (en) | Arrangement of parts comprising connecting elements | |
CN102312543B (zh) | 自锁地板块 | |
US8464489B2 (en) | Laminate floor panels | |
US20070193180A1 (en) | Floor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same | |
NO321469B1 (no) | Fremgangsmate for legging og mekanisk sammenfoyning av gulvplater i parallelle rekker. | |
CN102725463A (zh) | 地板和由多个此类地板组成的地面覆盖物 | |
NO321531B1 (no) | Sammenkoblbare panelelementer. | |
CN112752658B (zh) | 用于从板材生产面板的方法、压板、用于生产板材的方法以及板材 | |
US20240093506A1 (en) | Decorative panel comprising grout imitation | |
US20070062148A1 (en) | Covering made form-retaining parts, in particular for a floor, covering parts for use therein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the covering parts | |
FR2623544A1 (fr) | Parquet flottant forme de panneaux modulaires assemblables | |
CN101845879B (zh) | 地板块、地板系统及铺设地板系统的方法 | |
RU2683970C1 (ru) | Панель и панельная связка | |
CN2926380Y (zh) | 地板块和地板系统 | |
RU2414570C2 (ru) | Панели пола из ламината | |
CN204531278U (zh) | 复合地板 | |
EA041190B1 (ru) |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анелей из плиты, нажимная пластина,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литы и плит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13 Address after: 518001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Luohu District Wenjin road jinsiu building three building third layers Patentee after: YEKALON HOME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Wenjin road Fairview building A block 3 layer Patentee before: YEKALON INDUSTRY, Inc.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