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3017A -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小区搜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小区搜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43017A CN101843017A CN200880114372A CN200880114372A CN101843017A CN 101843017 A CN101843017 A CN 101843017A CN 200880114372 A CN200880114372 A CN 200880114372A CN 200880114372 A CN200880114372 A CN 200880114372A CN 101843017 A CN101843017 A CN 1018430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h
- station apparatus
- district
- sub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102100029469 WD repeat and HMG-box DNA-binding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1710097421 WD repeat and HMG-box DNA-binding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433727 Caenorhabditis elegans got-1.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65 cha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72 sequence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28—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 H04L25/03866—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using scramb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8—Details of algorithms
- H04L27/2673—Details of algorithms characterised by synchronisation parameters
- H04L27/2675—Pilot or known symb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进行向P-SCH和S-SCH的信息配置的最佳化从而能够削减移动台装置的电路规模和计算量的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小区搜索方法。基站装置(2)发送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同步信道(S-SCH)作为同步信道。基站装置(2)具备SCH信号生成部(29),其对所述辅同步信道乘以与基站装置(2)的小区的种类对应的序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以及使用多载波的通信系统和小区搜索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在第三代频带中导入面向第四代研究的技术的一部分,标准化团体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正在研究以通信速度的高速化为目的的EUTRA(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非专利文献1)。
在EUTRA中,作为通信方式,决定采用对多路径干扰强且适用于高速传输的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方式。另外,在有关EUTRA的数据传输控制或资源管理控制等上位层的动作的详细规范中,推进了能够实现低延迟、低开销且尽可能简单的技术的采用。
另一方面,在蜂窝式移动通信方式中,为了以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的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在基站装置的通信区域即小区或扇区内,需要事先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同步。因此,基站装置发送由规定的结构构成的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以下称作“SCH”),移动台装置通过检测基站装置发送的SCH来实现与基站装置的同步。另外,在第三代通信方式之一的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方式中,作为SCH,在同一时刻发送P-SCH(Primary SCH,主同步信道)和S-SCH(Secondary SCH,辅同步信道)。
在这里,使用图17的流程图说明移动台装置实现与基站装置的无线同步后进一步搜索该基站装置控制的小区的处理,即小区搜索。
另外,小区搜索分为初始小区搜索和周边小区搜索。初始小区搜索是移动台装置在接通电源之后检索质量最优的小区并为了位于该小区而进行的小区搜索。另外,周边小区搜索是在初始小区搜索之后移动台装置为了检索越区切换目的地的候选小区而进行的小区搜索。
使用者接通移动台装置的电源时,移动台装置接收基站装置发送的P-SCH和S-SCH,通过利用接收到的P-SCH、S-SCH(以下,称作接收信号)和P-SCH的副本(replica)信号获得的相关来实现时隙同步(步骤S101)。
而且,利用S-SCH的副本信号和接收信号获得相关,并由获得的S-SCH的发送模式实现帧同步,并且确定用于识别基站装置的小区ID(Identification:识别信息)组(步骤S102)。
而且,为了从小区ID组中确定基站装置的小区ID,测定公共导频信道(Common Pilot Channel,以下称作“CPICH”)的质量,并从质量最高的CPICH中检测对应(通信)的小区ID(步骤S103)(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第35页~第45页“2-2-2.小区搜索”)。
将这样的一系列控制、即移动台装置实现与基站装置的无线同步并一直到进一步确定该基站装置的小区ID为止的三阶段的步骤控制称作小区搜索方法。
另外,由于EUTRA是使用OFDMA方式的多载波通信,因此使用同步信道(SCH),但是公知有需要与所述的W-CDMA方式的小区搜索不同的信道映射和小区搜索控制。例如,与W-CDMA不同,利用两个步骤就能够完成小区搜索过程。
另一方面,具有与所述的通常的基站装置不同的、叫Home NodeB的发送功率低且小区半径小的基站装置(以后,称作HNB),其能够仅容纳几台移动台装置。
而且,在移动台装置对所述HNB执行的小区搜索中,提出了使用不同于所述P-SCH序列的P-SCH的方法(非专利文献2)。
另外,具有不进行对移动台装置的专用发送而是只进行多载波发送和广播发送的基站(以后,称作dMBMS基站)。
而且,与所述的HNB相同,在移动台装置对所述dMBMS基站执行的小区搜索中,提出了使用不同于所述P-SCH序列的P-SCH的方法(非专利文献3)。
非专利文献1:立川敬二,“W-CDMA移动通信方式”,ISBN4-621-04894-5,平成13年6月25日初版发行,丸善株式会社
非专利文献2:NTT DoCoMo,“Cell ID Assignment for Home NodeB”,R1-073684,3GPP TSG RAN WG1#50,Athens,Greece,August 20-24,2007
非专利文献3:Nokia,“Transmission ofP-BCH,P-SCH and S-SCH ondedicated MBMS carrier”,R1-073668,3GPP TSG RAN WG 1#50,Athens,Greece,August 20-24,2007
但是,由于移动台装置除了对通常的基站装置外还对HNB或dMBMS基站执行小区搜索,因此使用不同于所述P-SCH序列的P-SCH时,即根据需要增加P-SCH时,移动台装置在执行小区搜索时,特别是实现时间同步时,无法获得与多个P-SCH序列之间的相关。
其结果,产生增大移动台装置的电路规模且增加计算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构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行向P-SCH和S-SCH的信息配置的最佳化从而降低移动台装置的电路规模和计算量的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小区搜索方法。
第一技术手段是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具备一个或多个移动台装置和多个基站装置的多载波通信系统中,从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同步信道(S-SCH)作为同步信道,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中的特定小区的基站装置具备SCH信号生成部,该SCH信号生成部对所述辅同步信道乘以与该小区的种类对应的序列。
第二技术手段的特征在于,第一技术手段的对与所述小区的种类对应的序列进行乘法运算的SCH信号生成部具备识别码生成部,该识别码生成部生成与S-SCH信号相乘的+1的序列和-1的序列。
第三技术手段的特征在于,第一技术手段的对与所述小区的种类对应的序列进行乘法运算的SCH信号生成部具备P-SCH对应扰码生成部,该P-SCH对应扰码生成部生成与小区的种类对应的扰码。
第四技术手段的特征在于,第三技术手段的与所述小区的种类对应的扰码中的与某一小区的种类对应的扰码是对与另一小区的种类对应的扰码乘以二进制码而得到的码。
第五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台装置,其接收为了小区的种类的识别而与+1的序列或-1的序列相乘的S-SCH信号,该移动台装置具备:S-SCH相关部,其计算所接收的S-SCH信号与保存在本地移动台装置中的S-SCH副本的相关值;和S-SCH判定部,其根据计算出的相关值的正负的符号,来判断小区的种类的识别。
第六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台装置,其使用与S-SCH信号相乘的扰码进行小区的种类的识别,该移动台装置具备:S-SCH相关部,其在计算所接收的S-SCH信号与保存在本地移动台装置中的S-SCH副本的相关值时,求出通常的相关值、和将特定部分的正负反转的相关值;和S-SCH判定部,其根据计算出的两种相关值,判断小区的种类的识别。
第七技术手段是通信系统,由第一~第四技术手段中任一技术手段的基站装置和第五或第六技术手段的移动台装置构成。
第八技术手段是一种小区搜索方法,是执行用于接收对为了小区的种类的识别而与+1的序列或-1的序列相乘的S-SCH信号的步骤的移动台装置中的小区搜索方法,该小区搜索方法包括:计算所接收的S-SCH信号与保存在本地移动台装置中的S-SCH副本的相关值的步骤;和根据计算出的相关值的正负的符号,判断小区的种类的识别的步骤。
第九技术手段是一种小区搜索方法,是执行使用与S-SCH信号相乘的扰码进行小区的种类的识别的步骤的移动台装置中的小区搜索方法,该小区搜索方法包括:在计算所接收的S-SCH信号与保存在本地移动台装置中的S-SCH副本的相关值时,求出通常的相关值、和将特定部分的正负反转的相关值的步骤;和根据计算出的两种相关值,判断小区的种类的识别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信道搜索的计算量。另外,通过减少计算量,能够简化移动台装置的电路,并且能够减少相关处理所需的时间,而且能够抑制消耗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由EUTRA的频域和时域划分的无线资源的图。
图2是表示EUTRA的SCH在帧内的位置的图。
图3是表示基站与小区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EUTRA的S-SCH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的一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一例的框图。
图7是表示第1和第2实施方式的S-SCH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SCH信号生成部的细节的框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小区搜索部的细节的框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S-SCH的接收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SCH信号生成部的细节的框图。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发生电路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相关检波器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相关检波器的其它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小区搜索部的细节的框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S-SCH的接收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现有的三步小区搜索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移动台装置;10-接收部;11-控制部;12-解调部;13-控制信号处理部;14-数据处理部;15-下行同步调整部;16、16′-小区搜索部;17-小区信息处理部;18-编码部;19-调制部;20-发送部;21-上位层;2-基站装置;22-接收部;23-解调部;24-控制部;25-数据处理部;26-控制信号处理部;27-编码部;28-调制部;29、29′-SCH信号生成部;30-发送部;31-上位层;50、90-P-SCH生成部;51、91-S-SCH生成部;52、92-P-SCH对应扰码生成部;53-识别码生成部;54-S-SCH映射部;60、100-信道切换部;61、101-P-SCH相关部;62、102-P-SCH副本信号选择部;63、103-P-SCH判定部;64、104-P-SCH信号保存部;65、105-P-SCH对应扰码选择部;66、106-S-SCH相关部;67、107-S-SCH副本信号选择部;68、108-S-SCH判定部;69、109-S-SCH信号保存部;70、110-传播路径补偿部;93-S-SCH映射部;100-信道切换部;2101、2201-S/P;2102-加法器;2103-乘法部;2202-第一加法器;2203-第二加法器;2204-第三加法器;2205-减法器;2206-乘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技术。
(物理信道)
在实施方式中被公用的物理信道具有以下几种。
物理信道分为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控制信道除了配置在后述的无线帧中的同步信道(SCH)以外,还具有通知信息信道、随机存取信道、下行基准信号、上行基准信号、下行公用控制信道、上行公用控制信道。由于这些物理信道的详细说明不影响本发明,因此省略。
(无线帧)
图1是表示配置有所述同步信道等的EUTRA的无线帧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在图1中,将横轴取为时间轴,将纵轴取为频率轴。无线帧以通过由多个副载波的集合构成频率轴的一定频域(BR)、和一定发送时间间隔(时隙)构成的区域为一单位而构成(非专利文献4)。
另外,将由1时隙的整数倍构成的发送时间间隔称作子帧。而且,将多个子帧的集合称作帧。在图1中,表示由两个时隙构成1子帧的情况。将被该一定的频域(BR)和1时隙长度划分的区域称作资源块。图1中的BW表示系统带宽,BR表示资源区的带宽。
(同步信道)
图2是表示EUTRA的所述同步信道即SCH(P-SCH、S-SCH)在所述帧内的位置的图。P-SCH在系统带宽的中心6资源区(使用72副载波)中,配置在子帧编号#0和#5的起始时隙的最终码元(symbol)上。S-SCH配置在P-SCH跟前的码元上。另外,在非专利文献4中,将SCH记载为Synchronization Signal,其意思相同。
另外,在通常的小区中,准备三个序列作为P-SCH,不同的P-SCH序列表示小区ID的一部分(例如3组)的信息。另外,由于S-SCH也同样表示小区ID的一部分(例如170组),因此需要识别不同的多个信号,而且有可能表示帧定时信息(例如2组)的基站装置的固有信息。用S-SCH表示小区ID的一部分和帧定时信息时,例如需要170×2=340组的识别。
(P-SCH)
在这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P-SCH。
首先,在配置有多个小区的环境中,如图3所示,进行与移动台装置之间的单播收发的通常的基站装置(例如,基站A)对多个小区(小区1、小区2、小区3)进行控制。一个基站装置对三个小区进行控制时,能够用S-SCH辨别基站装置(例如A),用P-SCH辨别基站装置控制的单元(小区1、小区2、小区3)。即,可考虑将三个P-SCH分配给同一个基站装置所控制的各个小区。也将该同一个基站装置所控制的多个小区称作扇区。
(S-SCH)
下面,说明S-SCH。
图4是表示S-SCH的信号序列与信道结构的一例的图(非专利文献5)。准备第一S-SCH信号(S-SCH1)、第二S-SCH信号(S-SCH2),从通过循环移动各个码长31的M序列而生成的31个序列中选择一个。而且,在除了中心的DC(Direct Current)副载波的副载波中交替配置S-SCH1和S-SCH2。在DC副载波中不配置信号。
图4所示的方法可以是31×31=961组的组合,能够得到对于包括上述的基站装置的信息而言充分的组合数。
(扰码)
下面,说明与S-SCH相乘的扰码。
作为与S-SCH相乘的扰码的种类,准备P-SCH对应扰码。
P-SCH对应扰码是通过辨别P-SCH来唯一或者作为组内的多个候选而决定的扰码,分别乘以S-SCH1和S-SCH2。
或者,也可以对如图4所示的每个副载波乘以被交替地频率复用的S-SCH1和S-SCH2。如上所述,在通常的小区中,由于具有三个序列的P-SCH,因此具有三个(或者三组)P-SCH对应扰码。所选择的被乘的扰码的码长是等于作为相乘对象的码长的长度、或者调整成与相乘的对象的码长相等的长度。
虽然在这里没有使用,但是也可以对S-SCH2乘以S-SCH1中使用的序列编号为基础并作为唯一或者组内的多个候选而决定的扰码(以后,称作专用扰码)。若作为S-SCH1而具有n个候选,则专用扰码就存在n个(或n组)。所选择的被乘的扰码的码长是等于S-SCH2的码长、或者调整成与S-SCH2的码长相等的长度。
有可能作为以上所述的扰码而被使用的序列可以考虑哈达玛(Hadamard)序列、沃尔什(Walsh)序列、格雷(Golay)序列、PN序列、M序列、随机序列、GCL序列等。
在非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对S-SCH1和S-SCH2乘以扰码并将对来自相邻的小区的S-SCH信号的干扰随机化的技术。非专利文献6的方法是对S-SCH1和S-SCH2乘以与P-SCH一一对应的扰码而且进一步对S-SCH2乘以对应于S-SCH1所使用的序列编号的专用扰码的方法。
非专利文献4:3GPP TS(Technical Specification)36.211,PhysicalChannels and Modulation.V1.1.1 http://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36211.htm
非专利文献5:Qualcomm Europe,“Details on SSC sequence design”,R1-072727,3GPP TSG RAN WG1#49bis,Orlando,USA,June 25-29,2007
非专利文献6:MCC Support,“Draft Report of3GPP TSG RAN WG1#49b v0.1.0”,3GPP TSG RAN WG1#49bis,Orlando,USA,June 25-29,2007
(第1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HNB、dMBMS基站双方分配一个与分配给通常的基站装置的三个P-SCH不同的序列的P-SCH(以后,称作第四P-SCH)。
其次,由于与通常的小区相同,S-SCH承载小区ID的一部份和帧定时信息,因此设为340种类。这里,从HNB发送的S-SCH是以原状态发送的,而从dMBMS基站发送的S-SCH是乘以-1后发送的。
根据上述处理,移动台装置通过检测重新分配的第四P-SCH来识别HNB或dMBMS基站的存在,并将P-SCH作为相位、振幅的基准信号来使用,进行S-SCH的传播路径补偿。通过获得被传播路径补偿的S-SCH与预先保存在移动台装置中的340种类的序列之间的相关,辨别相关值的绝对值成最大的序列。这里,若为正的相关值,则可知是从HNB发送的信号,若为负的相关值,则可知是从dMBMS基站发送的信号。
根据以上的处理,在HNB、dMBMS基站中不使用专用的多个P-SCH就能够进行小区搜索,并且能够减轻移动台装置的处理。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10是接收部,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发送信号。另外,下面,将接收部10接收的所述发送信号称作接收信号。
若在小区搜索部16中小区搜索方法为实现时隙同步的步骤(图17的步骤S101),则从四个P-SCH序列检测一个序列,进行获得时隙定时的步骤。
另外,若小区搜索顺序为获得小区信息的步骤(图17的步骤S102),则检测S-SCH,并且若P-SCH为通常的小区的序列,则获得通常的小区的小区ID组、帧定时等小区信息,如后述那样,若为第四P-SCH则判定相关值的正负,为正时进行获得HNB的ID信息、帧定时等小区信息的步骤,为负时进行获得dMBMS基站的ID信息、帧定时信息等小区信息的步骤。这里,小区信息可以包括因小区的种类(小区种类)而不同的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只是通常小区时的发送天线数信息,也可以表示只是dMBMS时所发送的广播信号的种类而非小区ID。
将由P-SCH和S-SCH获得的定时信息(时隙定时、帧定时)输出到下行同步调整部15,并用于调整接收部10的信号接收时刻。另外,将从S-SCH获得的小区信息输出到小区信息处理部17,并传输给上位层21。若是小区搜索步骤以外的,则将接收信号发送给解调部12,并基于由控制部11输入的信道信息或接收控制信息进行解调,分类成数据信道、控制信道。
被分类的个信道若为数据信道则向数据处理部14输出,若为控制信道则向控制信号处理部13输出。另外,若是所述以外的信道,则分别向其它的信道控制部输出,但是由于并不影响本发明,因此省略其说明。数据处理部14读取用户数据并输出到上位层21。控制信号处理部13读取控制数据并输出到上位层21。
上位层21由所述的用户数据的处理、和生成发送给基站装置的用户数据等的应用等构成。
另一方面,从上位层21向编码部18输入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作为发送数据而进行编码。控制数据包括上行基准信号和上行公用控制信道的数据。另外,从上位层21向控制部11输入信道信息或发送控制信息。发送控制信息包括有关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的收发时刻、复用方法、调制或解调信息。
向调制部19输入由编码部18进行编码的各发送数据。
调制部19根据从控制部11指示的信息,以适当的调制方式对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将在调制部19中被调制的数据输入到发送部20,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功率控制后进行发送。另外,其它的移动台装置的构成要素与本发明无关,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由上位层21统一控制各块的动作。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这里,基站装置2起到作为多个基站装置中的特定小区的基站装置的作用(参照图3)。
22是接收部,接收来自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的发送信号。另外,以下,将接收部22接收的所述发送信号称作接收信号。
将所述接收信号发送给调制部23,并基于从控制部24指示的控制信息将其分成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分别进行解调。另外,若为所述以外的信道,则分别向其它的信道控制部输出,但是这并不影响本发明,因此省略其说明。
被解调的各数据若为数据信道则向数据处理部25输出,若为控制信道则向控制信号处理部26输出。
在数据处理部25中进行用户数据的解调处理并输出到上位层31。在控制信号处理部26中获取控制数据并输出到上位层31。另外,向各块发送有关调度控制的控制信息。
另一方面,基于来自上位层31的发送请求,向编码部27输入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控制数据包括通知信息信道、下行基准信号、下行公用控制信道。另外从上位层31向控制部24输入控制信息。
向调制部28输入由编码部27编码的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调制部28根据来自控制部24的控制信息,以适当的调制方式对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将在调制部28中被调制的数据输入到发送部30,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功率控制后进行发送。
另外,从上位层31向SCH信号生成部29输入分配给基站装置的小区ID、发送天线数、SCH发送的帧定时等作为基站装置信息。SCH信号生成部29选择对应于基站装置信息的P-SCH和S-SCH的组合,并分别生成P-SCH和S-SCH的信号。将生成的P-SCH和S-SCH的信号输入到发送部30并进行发送。另外,其它的基站装置的构成要素与本发明无关,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由上位层31统一控制各块的动作。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S-SCH结构的一例的图。S-SCH分成S-SCH1和S-SCH2。另外,这里,对于S-SCH1和S-SCH2,将配置在子帧编号#0上的S-SCH1设置成S-SCH1_1,同样地将S-SCH2设置成S-SCH2_1,将配置在子帧编号#5上的S-SCH1设置成S-SCH1_2,同样地将S-SCH2设置成S-SCH2_2。
在图7中,S-SCH1和S-SCH2是码长为31的序列,交替地配置在除中心的DC副载波以外的剩余副载波上。在DC副载波上不配置信号。另外,将左端的副载波编号设置成副载波#0,将右端的副载波编号设置成副载波#62。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P-SCH对应扰码准备四个序列(P1~P4),并唯一地对应于P-SCH序列。
图8是用于详细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SCH信号生成部29的框图。
SCH信号生成部29对辅同步信道(S-SCH)乘以对应于小区的种类的序列。
如图所示,向P-SCH生成部50和S-SCH生成部51输入小区ID信息和小区种类信息(通常的小区、HNB、dMBMS等),在P-SCH生成部50中,根据该小区ID信息和小区种类信息选择P-SCH序列。另外,同理,基于小区种类信息,由S-SCH生成部51生成小区ID信息和小区种类信息。另外,本实施方式是向S-SCH生成部51输入小区ID信息和小区种类信息的例子,但是也可以输入其它的基站装置信息(例如,发送天线数,帧定时信息)。
接着,向P-SCH对应扰码生成部52输入由P-SCH生成部50选择的P-SCH序列信息(称作P-SCH信号信息),生成对应于P-SCH信号信息的P-SCH对应扰码、即对应于小区的种类的扰码。
而且,对从P-SCH对应扰码生成部52输出的P-SCH对应扰码乘以从S-SCH生成部51输出的S-SCH1、S-SCH2。
而且,若所述的小区(小区种类)为dMBMS基站控制的小区,则从识别码生成部53输出-1,将其与生成的S-SCH1和S-SCH2相乘。在其它种类的小区中,可以从识别码生成部53输出+1并进行相乘,当然也可以不安装识别码生成部53以及从识别码生成部53输出的信号的乘法部自身。
即,识别码生成部53生成与S-SCH信号相乘的+1序列和-1序列。
如上所述,对应于所述小区的种类的扰码中、对应于某一小区的种类上的扰码是将对应于另一小区的种类的扰码与二进制码相乘后得到的码。
最后,向S-SCH映射部54输入进行了基于上述的P-SCH对应扰码的扰频和识别码的乘法运算的S-SCH1和S-SCH2,在图7所示的副载波位置上进行频率复用后配置。另外,各码的乘法运算的顺序也可以不按照本说明执行。例如,也可以对来自识别码生成部的输出信号乘以P-SCH对应扰码。
图9是用于详细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的小区搜索部16的框图。
将从接收部10输入的接收信号首先输入到信道切换部60。信道切换部60根据所述的小区搜索控制的步骤,判断是P-SCH检测处理还是S-SCH检测处理,并适当地变更接收信号的输出目的地。若是P-SCH检测处理,则将接收信号输入到P-SCH相关部61。另外,在P-SCH相关部61中,从P-SCH副本信号选择部62输入P-SCH副本信号,并进行与接收信号的相关检波处理。
将在P-SCH相关部61中通过相关检波生成的P-SCH相关信号输出到P-SCH判定部63,另外同时将P-SCH相关信号输出到P-SCH信号保存部64,并存储P-SCH相关信号。被存储的相关信号会与根据需要而重新输入的P-SCH相关信号进行合成。
P-SCH判定部63在由P-SCH相关部61输出的P-SCH相关信号的相关值为某一定值以上时,判断正确检测了P-SCH,并向小区信息处理部17输出所获得的P-SCH检测信息(时隙定时、P-SCH序列信息)。另外,同时向传播路径补偿部70、S-SCH判定部68、以及P-SCH对应扰码选择部65输入P-SCH序列信息。
在P-SCH对应扰码选择部65中,选择对应于P-SCH序列的P-SCH对应扰码。
小区搜索控制为S-SCH检测处理时,在传播路径补偿部70中基于与输入的S-SCH为同一子帧的P-SCH信号、P-SCH序列信息、对应于所述P-SCH序列信息的P-SCH副本信号估计传播路径,并补偿S-SCH信号。将被补偿的接收信号与P-SCH对应扰码相乘。在这里设置了传播路径补偿部70,但是若能够允许性能的劣化,则也可以不设置该传播路径补偿部。
在S-SCH相关部66中,从S-SCH副本信号选择部67输入S-SCH副本信号,并进行与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检波处理。将在S-SCH相关部66中通过相关检波生成的S-SCH相关信号输出到S-SCH判定部68,另外,同时将S-SCH相关信号输出到S-SCH信号保存部69,并存储S-SCH相关信号。
即,S-SCH相关部66计算接收的S-SCH信号与保存在本地中的S-SCH副本信号的相关值。
S-SCH判定部68在由S-SCH相关部66输出的S-SCH相关信号的相关值为某一定值以上时,判定为正确检测了S-SCH1的序列,而且当输入的P-SCH信息为第四P-SCH时,进行相关值的正负的判定,输出所获得的S-SCH检测信息,作为判定成HNB、dMBMS任一方的小区信息、帧定时信息等,如果是第四P-SCH以外的P-SCH时,作为通常的小区ID信息、帧定时信息等输出到小区信息处理部17,。
即,S-SCH判定部68根据计算出的相关值的正负的符号,判断小区的种类的识别。
图10是用于说明一直到辨别图9的移动台装置1的小区搜索部16的小区信息为止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开始小区信息检测处理后,首先获得本地移动台装置1所保存的P-SCH副本与接收信号的相关,当检测出超过规定阈值的相关时,设置成检测出了P-SCH(步骤S1)。
对接收S-SCH信号乘以根据辨别的P-SCH序列选择的P-SCH对应扰码,并输出解扰码后的信号(步骤S2)。
获得本地移动台装置1所保存的S-SCH副本与解扰码后的信号的相关,并辨别相关值的绝对值成为最大的序列,即,检测S-SCH(步骤S3)。
之后,判定在S1中辨别的P-SCH是否是从第四P-SCH(从HNB和dMBMS基站发送的P-SCH)(步骤S4)。
若是第四P-SCH(步骤S4/是),则进入步骤S6,否则(步骤S4/否),则进入步骤S5。
若不是第四P-SCH(步骤S4/否),则从步骤S3中辨别的S-SCH序列获取通常小区的小区信息并结束小区信息检测处理(步骤S5)。
若是第四P-SCH(步骤S4/是),则判定与步骤S3中辨别的S-SCH序列的相关值是正的值还是负的值(步骤S6)。
若为正的值(步骤S6/是),则进入步骤S7,若为负的值(步骤S6/否),则进入步骤S8。
是正的值时(步骤S6/是),从步骤S3中辨别的S-SCH序列获取HNB的小区信息并结束小区信息检测处理(步骤S7)。
是负的值时(步骤S6/否),从步骤S3中辨别的S-SCH序列获取dMBMS基站的小区信息并结束小区信息检测处理(步骤S8)。
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增加S-SCH检测处理所需的电路规模,只要追加第四P-SCH就能够对应到与HNB、dMBMS基站的同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S-SCH的相关的正负的判断,当其为正时识别小区种类为HNB,当其为负时识别小区种类为dMBMS基站,但是,如果在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两者中是已知的,则正负也可以是相反的。另外,分配给第四P-SCH的小区种类并不仅限于以上两种,也能应用在特别指定在特定用途的基站等其它中。
而且,不使用第四P-SCH,而是在通常小区的三个P-SCH中,通过在第一P-SCH中按照S-SCH的相关成为正的方式承载通常小区的小区信息、按照相关成为负值的方式承载HNB的小区信息,而且在第二P-SCH中按照S-SCH的相关成为正值的方式承载通常小区的小区信息、按照相关成为负值的方式承载dMBMS的小区信息,也能够进行小区的种类的识别。
(第2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中,在分配给第四P-SCH的小区的种类的识别中使用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的方法。除了在基站装置2的构成中SCH信号生成部29的细节变成为图11的构成、移动台装置的构成中小区搜索部的细节变成为图15的构成之外,与图6和图5的构成相同。另外,S-SCH的配置与图7相同即可。
下面,说明在后述的图11所示的基站装置2的SCH信号生成部29′中生成的P-SCH对应扰码。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P-SCH对应扰码中使用的序列使用PN序列。
通常,通过在由如图12所示的移位寄存器和异或逻辑电路构成的发生电路中代入(a,b,c,d,e,f)=(0,0,0,0,0,0)以外的初始值来依次输出PN序列。能够从图12所示的发生电路获得以长度63来循环的序列。通过对该长度为63的序列进行循环移位,能够生成63种类的序列。
另外,作为移位寄存器的初始值代入而代入(a,b,c,d,e,f)=(0,0,0,0,0,1)至(1,1,1,1,1,1)的63种类也同样能够得到63种类的长度为63的序列。
(另外,通过改变移位寄存器的数量、进行异或逻辑运算的场所,能够生成不同长度或种类的序列。)
在该序列中,将0设置成-1的序列作为码来使用。
在这里,用6比特的二进制数表示n(1≤n≤63),并将其设置为(n1,n2,n3,n4,n5,n6)。例如,n=7时,(n 1,n2,n3,n4,n5,n6)=(0,0,0,1,1,1)。
以后,将作为所述发生电路的初始值代入(a,b,c,d,e,f)=(n1,n2,n3,n4,n5,n6)而得到的序列的0设置成-1的序列表示成码P(n,m)(m=1,2,3,…,63)。
码P(n)的自相关值成为63,互相关值成为-1。
在所述P(n,m)中,例如,假设将四个(P(1,m),P(2,m),P(10,m),P(19,m))的码用于P-SCH对应扰码中,则从基站针对一个小区对所述四种码中的一种码乘以S-SCH而进行发送。在移动台装置中,通过将对应于从预先保存的四种码检测出的P-SCH的码与接收信号相乘来进行解扰码处理,并且将解扰码后的信号与S-SCH序列(例如,340种类)的相关检波,从而计算各相关值。检测在各相关值中取最大的值或者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值等,从而辨别发送的码。
如图13所示,检测所述的相关值的相关检波器的一例由将长度为63的输入信号变换成并行信号的S/P2101、对变换成并行信号的输入信号和副本进行乘法运算的乘法部2103、对在乘法部2103中被进行乘法运算的各值进行加法运算的加法器2102构成。这里,当副本只取1、-1两个值时,乘法部2103可以用输入信号的符号位(sign bit)的反转处理等来代替。
在移动台装置中,使用图13的相关检波器来获得保存在本地中的340种类的S-SCH序列的副本与接收的信号的各相关,辨别相关值的绝对值取最大的值的码或者绝对值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码来作为从基站发送的码。
这里,对于使用图12的发生电路生成的P(n,m),下式成立。
<式1>
P(19,m)×P(15,m)×(-1)=P(28,m)
这只是一个例子,除此之外也存在同样的式成立的组合。另外,改变移位寄存器的数量、改变异或逻辑运算的场所时,都存在同样的式成立的组合。
另外,根据式1,以下式成立。
<式2>
P(19,m)×P(19,m)=1,1,1,1,1,1,1,…,1
P(28,m)×P(19,m)=P(15,m)×(-1)
这里,对于在S-SCH的1序列Q1上作为扰码而乘以P(19,m)的信号Q1×P(19,m)、在S-SCH的1序列Q2(Q2和Q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上作为扰码而乘以P(28,m)的信号Q2×P(28,m)这两个信号乘以P(19,m)时,基于式2,以下式成立。
<式3>
Q1×P(19,m)×P(19,m)=Q1
Q2×P(28,m)×P(19,m)=Q2×P(15,m)×(-1)
利用上述式的特性,以下展示不使用P(28,m)的副本而是通过仅准备P(19,m)的副本就能够检测两种码的情况。
如图14所示,用于有效地进行上述检测的相关检波器由以下各部构成:将长度为63的输入信号变换成并行信号的S/P2201;对变换成并行信号的输入信号和副本进行乘法运算的乘法部2206;对在乘法部2206中被进行乘法运算的各值中、与P(15,m)的值变成-1的m对应的乘法部2206的输出值进行加法运算的第一加法器2202;对在乘法部2206中被进行乘法运算的各值中、对应于P(15,m)的值变成+1的m的乘法部2206的输出值进行加法运算的第二加法器2203;对第一加法器2202的输出和第二加法器2203的输出进行加法运算的第三加法器2204;从第一加法器2202的输出减去第二加法器2203的输出的减法器2205。
如上述电路构成,将从乘法部输出的值的加法运算分成P(15,m)的值变成1的m部分和变成-1的m的部分来进行,并通过对两者的加法运算结果进行加法运算,能够得到对应于P(19,m)的副本的相关值,通过从第一加法器2202的加法运算结果减去第二加法器2203的加法运算结果,变成与在所述式2的右边乘以P(15,m)×(-1)等效的处理,能够得到对应于P(28,m)的副本的相关值。
通过使用上述相关检波器,无须分别对两个扰码进行340种类的相关检波处理,只要在对应于一个扰码的340种类的相关检波处理中追加加法器和减法器就能够获得对应于两个扰码的相关值,并且能够减少运算处理。
将上述码(例如,P(19,m)和P(28,m))作为第四P-SCH中的P-SCH对应扰码来利用,若基站为HNB,则使用P(19,m),若为dMBMS基站,则使用P(28,m)。
通过上述处理,在移动台装置中通过检测新分配的第四P-SCH来识别HNB或dMBMS基站的存在,将P-SCH作为相位、振幅的基准信号来使用并进行S-SCH的传播路径补偿。通过将传播路径补偿后的S-SCH与P(19,m)相乘来进行解扰码处理,并根据上述图14的相关处理获得与预先保存在移动台装置内的340种类的序列的相关,从而辨别相关值最大的序列。这里,若是与P(19,m)的相关值,则可以知道是从HNB发送的信号,若是与P(28,m)的相关值,则可以知道是从dMBMS基站发送的信号。
通过以上的处理,在HNB、dMBMS基站用中无须使用专用的多个P-SCH就能够进行小区搜索,并且能够减轻移动台装置中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P-SCH对应扰码准备五个序列(P1~P4、P4′),并唯一地对应于P-SCH序列。这里,将序列P4设置成P(19,m),将P4′设置成P(28,m)。
在这里,使用图11的框图说明所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的SCH信号生成部29′。
如图所示,在小区ID信息和小区种类信息(通常的小区、HNB、dMBMS等)输入到P-SCH生成部90、S-SCH生成部91、P-SCH对应扰码生成部92时,在P-SCH生成部90中根据该小区ID信息和小区种类信息选择P-SCH序列。
另外,同理,基于小区ID信息、小区种类信息,由S-SCH生成部91生成S-SCH1和S-SCH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向S-SCH生成部91输入小区ID信息、小区种类信息的例子,但是也可以输入其它的基站装置信息(例如,发送天线数信息,帧定时信息)。
接着,在P-SCH对应扰码生成部92中,基于小区ID信息和小区种类信息生成P-SCH对应扰码。具体而言,若小区种类为通常小区,则从P1、P2、P3选择扰码,若小区种类为HNB,则选择所述的P4,若为dMBMS,则选择该P4′。
之后,将从P-SCH对应扰码生成部92输出的P-SCH对应扰码与从S-SCH生成部91输出的S-SCH1、S-SCH2相乘。
最后,向映射部93输入实施了基于上述的P-SCH对应扰码的扰频的S-SCH1和S-SCH2,在图3所示的副载波位置上进行频率复用后配置。
图15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的小区搜索部16′的细节的框图。
如图所示,首先,向信道切换部100输入从接收部10输入的接收信号。信道切换部100根据小区搜索控制的步骤,判断是P-SCH检测处理还是S-SCH检测处理,并适当地变更接收信号的输出目的地。
若为P-SCH检测处理,则接收信号输入到P-SCH相关部101。另外,在P-SCH相关部101中,从P-SCH副本信号选择部102输入P-SCH副本信号,并进行与接收信号的相关检波处理。
将在P-SCH相关部101中通过相关检波生成的P-SCH相关信号输出到P-SCH判定部103,另外,同时将P-SCH相关信号输出到P-SCH信号保存部104,并存储P-SCH相关信号。根据需要,将所存储的相关信号与新输入的P-SCH相关信号进行合成。
当从P-SCH相关部101输出的P-SCH相关信号的相关值在某一定值以上时,P-SCH判定部103判断为正确地检测了P-SCH,向小区信息处理部17输出获得的P-SCH检测信息(时隙定时、P-SCH序列信息)。
另外,同时向传播路径补偿部110、S-SCH判定部108、以及P-SCH对应扰码选择部105输入P-SCH序列信息。在P-SCH对应扰码选择部105中选择对应于P-SCH序列的P-SCH对应扰码。这里,若是第四P-SCH,则选择P4来作为扰码。
当小区控制为S-SCH检测处理时,在传播路径补偿部110中与输入的S-SCH为同一子帧的P-SCH信号、P-SCH序列信息、对应于所述P-SCH序列信息的P-SCH副本信号,估计传播路径,并补偿S-SCH信号。将被补偿的接收信号与P-SCH对应扰码相乘。在这里设置了传播路径补偿部110,但是若能够允许性能的劣化,则也可以不设置传播路径补偿部。在S-SCH相关部106中,从S-SCH副本信号选择部107输入S-SCH副本信号,并进行与接收信号的相关检波处理。
S-SCH相关部106在计算与保存在本地的S-SCH副本的相关值时,求出通常的相关值、反转特定部分的正负的相关值。
在这里,检测出的P-SCH为第四P-SCH时,进行使用所述P(15,m)的相关处理。在S-SCH相关部106中通过检波处理生成的S-SCH相关信号、和P-SCH为第四P-SCH时,包括P4与P4′中的任一个的相关结果而输出到S-SCH判定部108。另外,同时也向S-SCH信号保存部109输出并存储。
当从S-SCH相关部106输出的S-SCH相关信号的相关值的绝对值在某一定值以上时,S-SCH判定部108判断正确地检测了S-SCH序列,而且当输入的P-SCH信息为第四P-SCH时,判定扰码是P4还是P4′,将得到的S-SCH检测信息作为判定成HNB、dMBMS中的任一个的小区ID信息、帧定时信息等来输出,若是第四P-SCH以外的P-SCH,则作为通常的小区ID信息、帧定时信息等来输出到小区信息处理部17。
即,S-SCH判定部108根据计算出的两种类的相关值判断小区的种类的识别。
图16是用于说明一直到辨别图11的移动台装置中的小区搜索部16′的小区信息为止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开始小区信息检测处理后,首先,获得本地移动台装置1所保存的P-SCH副本与接收信号的相关,当检测出超过规定的阈值的相关时,设置成检测到P-SCH(步骤S11)。
对接收S-SCH信号乘以根据辨别到的P-SCH序列所选择的P-SCH对应扰码,并输出解扰码后的信号(步骤S12)
判定在S11中被辨别的P-SCH是否为第四P-SCH(从HNB和dMBMS基站发送的P-SCH)(步骤S13)。
若是第四P-SCH(步骤S13/是),则进入步骤S16,不是时(步骤S13/否)进入步骤S14。
若不是第四P-SCH(步骤S13/否),则获得本地移动台装置1所保存的S-SCH副本与解扰码后的信号的相关,辨别相关值最大的序列(步骤S14)。
而且,从在步骤S14中辨别的序列获取通常小区的小区信息并结束小区信息检测处理(步骤S15)。
若是第四P-SCH(步骤S13/是),则根据所述方式计算本地移动台装置1所保存的S-SCH副本与解扰码后的信号的相关,并辨别相关值最大的序列,而且还辨别计算出的相关值是对应于P(19,m)还是对应于P(28,m)(步骤S16)。
之后,判定步骤S16的相关值是否对应于P(19,m)(步骤S17)。若步骤S16的相关值对应于P(19,m)(步骤S17/是),则进入步骤S18,若对应于P(28,m)(步骤S17/否),则进入步骤S19。
若是P(19,m)(步骤S17/是),则从在步骤S16中辨别的S-SCH序列获取HNB的小区信息并结束小区信息检测处理(步骤S18)。
若是P(28,m)(步骤S17/是),则从在步骤S16中辨别的S-SCH序列获取dMBMS基站的小区信息并结束小区信息检测处理(步骤S19)。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增加S-SCH检测处理所需的电路规模就能够对应到与HNB、dMBMS基站的同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所述步骤S17所示,根据S-SCH相关值的判断识别了HNB、dMBMS基站的小区种类,但是,如果在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两者中是已知的,则也可以进行相反的分配。另外,分配给第四P-SCH的小区种类并不仅限于以上两种,也能应用在特别指定特定用途的基站等其它中。
而且,不使用第四P-SCH,而是在通常小区的三个P-SCH中,作为对应于第一P-SCH的扰码而使用满足P1×P1′=P(15,m)×(-1)的P1和P1′,并且在通常小区中将P1作为扰码来使用,在HNB中将第一P-SCH作为P-SCH来使用,将P1′作为扰码来使用。
而且,作为对应于第二P-SCH的扰码使用满足P2×P2′=P(15,m)×(-1)的P2和P2′,并且在通常小区中将P2作为扰码来使用,在dMBMS中将第二P-SCH作为P-SCH来使用,将P2′作为扰码来使用。
移动台装置检测出第一P-SCH或第二P-SCH时,通过进行上述的相关处理,能够以等同于使用第四P-SCH时的处理进行小区的种类的识别。
在所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中,以PN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只要是具有所述特性的码,均能适用。
另外,在所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生成S-SCH1和S-SCH2序列的参数,举例使用了小区ID信息和小区种类信息,但是以小区ID信息为基础或者包括其它的帧定时信息、天线信息等均不会影响本发明。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记录了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的各部的功能或用于实现这些功能的一部份的程序,将记录在这些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读入到计算机系统,并执行这些程序来进行移动台装置或基站装置的控制。另外,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或外围设备等硬件。
另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装置。而且,“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也包括像通过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时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动态保存程序的介质、像构成此时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暂时保存程序的介质。另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所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通过与已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所述的功能的程序。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的构成并不仅限于该实施方式,不超出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的设计等都包含在发明内容中。
Claims (9)
1.一种基站装置,在具备一个或多个移动台装置和多个基站装置的多载波通信系统中,
从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主同步信道即P-SCH和辅同步信道即S-SCH作为同步信道,
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中的特定小区的基站装置具备SCH信号生成部,该SCH信号生成部对所述辅同步信道乘以与该小区的种类对应的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与所述小区的种类对应的序列进行乘法运算的SCH信号生成部具备识别码生成部,该识别码生成部生成与S-SCH信号相乘的+1的序列和-1的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与所述小区的种类对应的序列进行乘法运算的SCH信号生成部具备P-SCH对应扰码生成部,该P-SCH对应扰码生成部生成与小区的种类对应的扰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小区的种类对应的扰码中的与某一小区的种类对应的扰码是对与另一小区的种类对应的扰码乘以二进制码而得到的码。
5.一种移动台装置,其接收为了小区的种类的识别而与+1的序列或一1的序列相乘的S-SCH信号,该移动台装置具备:
S-SCH相关部,其计算所接收的S-SCH信号与保存在本地移动台装置中的S-SCH副本的相关值;和
S-SCH判定部,其根据计算出的相关值的正负的符号,来判断小区的种类的识别。
6.一种移动台装置,其使用与S-SCH信号相乘的扰码进行小区的种类的识别,该移动台装置具备:
S-SCH相关部,其在计算所接收的S-SCH信号与保存在本地移动台装置中的S-SCH副本的相关值时,求出通常的相关值、和将特定部分的正负反转的相关值;和
S-SCH判定部,其根据计算出的两种相关值,判断小区的种类的识别。
7.一种通信系统,由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装置和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移动台装置构成。
8.一种小区搜索方法,是执行用于接收对为了小区的种类的识别而与+1的序列或-1的序列相乘的S-SCH信号的步骤的移动台装置中的小区搜索方法,该小区搜索方法包括:
计算所接收的S-SCH信号与保存在本地移动台装置中的S-SCH副本的相关值的步骤;和
根据计算出的相关值的正负的符号,判断小区的种类的识别的步骤。
9.一种小区搜索方法,是执行使用与S-SCH信号相乘的扰码进行小区的种类的识别的步骤的移动台装置中的小区搜索方法,该小区搜索方法包括:
在计算所接收的S-SCH信号与保存在本地移动台装置中的S-SCH副本的相关值时,求出通常的相关值、和将特定部分的正负反转的相关值的步骤;和
根据计算出的两种相关值,判断小区的种类的识别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88065 | 2007-11-06 | ||
JP2007-288065 | 2007-11-06 | ||
PCT/JP2008/066943 WO2009060668A1 (ja) | 2007-11-06 | 2008-09-19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セルサーチ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3017A true CN101843017A (zh) | 2010-09-22 |
Family
ID=40625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14372A Pending CN101843017A (zh) | 2007-11-06 | 2008-09-19 |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小区搜索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222050A1 (zh) |
EP (1) | EP2209242A1 (zh) |
JP (1) | JP5102842B2 (zh) |
CN (1) | CN101843017A (zh) |
AU (1) | AU2008325856B2 (zh) |
WO (1) | WO200906066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53224A (zh) * | 2013-03-11 | 2014-09-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码分多址系统中获取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458418B (en) | 2006-12-19 | 2011-08-03 | Lg Electronics Inc | Sequence generating method for efficient detection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using the same |
KR100938756B1 (ko) | 2007-07-06 | 2010-01-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탐색 과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
CN101895982B (zh) * | 2010-07-12 | 2012-12-19 | 合肥东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于长期演进的下行同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JP2012165252A (ja) * | 2011-02-08 | 2012-08-3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送信機、受信機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65825B1 (en) * | 1999-06-28 | 2005-05-11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Time division duplex synchronization |
CN1808924A (zh) * | 2004-11-25 | 2006-07-26 | Sky电信技术有限公司 | 在异步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获取码组的装置和方法 |
US20080107086A1 (en) * | 2006-11-06 | 2008-05-08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cell search |
CN101238665A (zh) * | 2005-08-19 | 2008-08-0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基站装置及移动台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99082B2 (ja) * | 2002-10-18 | 2009-07-22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セル選択方法 |
KR100479864B1 (ko) * | 2002-11-26 | 2005-03-31 | 학교법인 중앙대학교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하향링크 신호의 구성 방법과동기화 방법 및 그 장치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셀 탐색 방법 |
CN101073215A (zh) * | 2004-12-22 | 2007-11-1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终端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
KR101306696B1 (ko) * | 2005-11-10 | 2013-09-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수의 반송파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US20100157940A1 (en) * | 2006-06-16 | 2010-06-24 | Shoichi Shitara | Data generation apparatus, data gener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synchronication detection method, sector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formation detection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091241B2 (ja) * | 2006-09-29 | 2012-12-05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マルチメディア放送および同報サービスの専用セルにおける無線送信受信装置動作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KR101137623B1 (ko) * | 2006-12-28 | 2012-04-20 |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의 송신 방법 및 수신 방법 |
US8121089B2 (en) * | 2007-08-22 | 2012-02-21 | Cellco Partnership | Femto-BTS RF access mechanism |
-
2008
- 2008-09-19 CN CN200880114372A patent/CN101843017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9-19 US US12/682,020 patent/US2010022205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09-19 WO PCT/JP2008/066943 patent/WO200906066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9-19 AU AU2008325856A patent/AU2008325856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09-19 EP EP08846498A patent/EP2209242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9-19 JP JP2009539988A patent/JP510284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65825B1 (en) * | 1999-06-28 | 2005-05-11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Time division duplex synchronization |
CN1808924A (zh) * | 2004-11-25 | 2006-07-26 | Sky电信技术有限公司 | 在异步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获取码组的装置和方法 |
CN101238665A (zh) * | 2005-08-19 | 2008-08-0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基站装置及移动台装置 |
US20080107086A1 (en) * | 2006-11-06 | 2008-05-08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cell searc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53224A (zh) * | 2013-03-11 | 2014-09-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码分多址系统中获取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053224B (zh) * | 2013-03-11 | 2018-12-0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码分多址系统中获取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02842B2 (ja) | 2012-12-19 |
US20100222050A1 (en) | 2010-09-02 |
AU2008325856B2 (en) | 2012-04-19 |
AU2008325856A1 (en) | 2009-05-14 |
JPWO2009060668A1 (ja) | 2011-03-17 |
WO2009060668A1 (ja) | 2009-05-14 |
EP2209242A1 (en) | 2010-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447578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первичных и вторичных сигналов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
AU2008286783B2 (en) | Reference signal gen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3607754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信标协助的小区搜索 | |
JP4904398B2 (ja)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
KR101107869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들에 1차 및 2차 동기 코드 시퀀스들의 할당 | |
KR101012857B1 (ko) | 제1차 동기채널과 제2차 동기채널이 tdm으로 구성된ofdm 셀룰라 시스템에서의 셀 탐색 방법 | |
CN101878608A (zh) | 用户装置以及检验方法 | |
CN101669290A (zh) | 导频信号发送方法、适用该方法的基站、移动站及蜂窝系统 | |
US2013025901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CN101843017A (zh) |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以及小区搜索方法 | |
KR100567313B1 (ko)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셀 탐색 방법 | |
KR100903868B1 (ko) |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신호 수신 방법 | |
KR100881421B1 (ko) | 신호 전송 방법, 하향링크 프레임 생성 방법 및 신호 수신방법 | |
CN101374019A (zh) | 一种在频域通过相对调制相位序列反映系统信息的方法 | |
WO2010016276A1 (ja)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パラメータ取得方法 | |
KR20070099477A (ko) | 제1차 동기채널과 제2차 동기채널이 fdm으로 구성된ofdm 셀룰라 시스템에서의 셀 탐색 방법, 이를 위한프레임 송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JP2009065557A (ja)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
WO2008063031A1 (en) | Method for allocating code to cells and planning cell in ofdm cellular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