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2120A - 基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22120A CN101822120A CN200880110779A CN200880110779A CN101822120A CN 101822120 A CN101822120 A CN 101822120A CN 200880110779 A CN200880110779 A CN 200880110779A CN 200880110779 A CN200880110779 A CN 200880110779A CN 101822120 A CN101822120 A CN 1018221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 unit
- resource
- frequency hopping
- base station
-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the number of bits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与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包括:跳频决定部件,基于来自用户装置的电波的传播信息和该用户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业务类型,决定是否对该用户装置应用跳频;调度器,基于用户装置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接收状态,分配频率;以及通知部件,通知调度的结果所决定的资源单元的分配信息。在跳频决定部件中判断为应用跳频的情况下,调度器以一个资源单元作为单位,在每个时隙分配不同频带的资源单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基站装置。
背景技术
成为W-CDMA和HSDPA的后继的通信方式、即长期演进(LTE:LongTerm Evolution)通过W-CDMA的标准化团体3GPP而探讨,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于下行链路探讨OFDM、对于上行链路探讨SC-FDMA(Single-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例如,参照3GPPTR25.814(V7.0.0),“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Evolved UTRA”,June 2006)。
OFDM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并将数据放置在各个频带上传输的方式,通过在频率上一部分重叠但不会相互成为干扰地紧密排列副载波,从而实现高速传输,能够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SC-FDMA是分割频带,并且在多个终端之间使用不同的频带来传输,从而能够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在SC-FDMA中,由于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减少的特征,所以能够实现终端的低消耗功率化和大的覆盖范围。
在E-UTRA中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是指导频信道,在用于同步、相干检波的信道估计、功率控制时的接收SINR测定等时使用。参考信号是在接收侧已知的发送信号,其周期性地嵌入各个子帧中,由基站侧接收。
参照图1说明在E-UTRA中的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中使用的SC-FDMA。可在系统中使用的频带被分割为多个资源块,各个资源块包括一个以上的副载波。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被分配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在频率调度中,根据从用户装置报告的下行导频信道的每个资源块的接收信号质量或者信道状态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对信道状态良好的终端优先地分配资源块,从而提高系统整体的传输效率或吞吐量。此外,探讨还应用根据规定的跳频模式而变更可使用的频率块的跳频。
在图1中,不同的阴影表示分配给不同的用户装置的时间/频率资源。UE2被分配宽的频带,但在下一个子帧中被分配窄的频带。各个用户装置被分配不同的频带,使得不会重复。
在SC-FDMA中,小区内的各个用户装置使用不同的时间/频率资源进行发送。这样,实现小区内的用户装置之间的正交。将该时间/频率资源的最小单位称为资源单元(RU:Resource Unit)。在SC-FDMA中,通过分配连续的频率,实现低R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值对平均功率比)的单载波传输。在SC-FDMA中,基站装置的调度器基于各个用户装置的传播状况、应发送的数据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决定要分配的时间/频率资源。这里,在QoS中包括数据速率、目标(desired)差错率、延迟。这样,通过将传播状况好的时间/频率资源分配给各个用户装置,能够增加吞吐量。
由于各个基站装置分别进行时间/频率资源的分配,所以会发生在某一小区中分配的频带与在相邻的小区中分配的频带的一部分重叠的情况。这样,在相邻的小区中分配的频带的一部分重叠的情况下,产生干扰会相互恶化。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那样,探讨在E-UTRA中的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中应用跳频。
但是,还没有探讨在应用跳频时的跳频模式(pattern),以及通知在进行跳频时使用的资源单元的信号通知。
因此,本基站装置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应用E-UTRA的系统中,提供一种能够在上行链路中应用跳频的基站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基站装置,与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用户装置进行通信,该基站装置包括:
跳频决定部件,基于来自用户装置的电波的传播信息和该用户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业务类型,决定是否对该用户装置应用跳频;
调度器,基于用户装置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接收状态,分配频率;以及
通知部件,通知调度的结果所决定的资源单元的分配信息,
在所述跳频决定部件中判断为应用跳频的情况下,所述调度器以一个资源单元作为单位,在每个时隙分配不同频带的资源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公开的基站装置,在应用E-UTRA的系统中,能够实现在上行链路中应用跳频的基站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单载波-FDMA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上行控制信道的映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对于应用一实施例的跳频的用户装置的资源单元的分配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6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7是表示对于应用一实施例的跳频的用户装置的资源单元的分配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对于应用一实施例的跳频的用户装置的资源单元的分配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对于应用一实施例的跳频的用户装置的资源单元的分配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对于应用一实施例的跳频的用户装置的资源单元的分配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12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13是表示对于应用一实施例的跳频的用户装置的资源单元的分配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对于应用一实施例的跳频的用户装置的资源单元的分配的一例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50k(501、502、......、50k)小区
100n(1001、1002、1003、......、100n)用户装置
102OFDM信号解调单元
104上行分配许可信号解调/解码单元
106其他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的解调/解码单元
108解调用RS生成单元
110信道编码单元
112数据调制单元
114SC-FDMA调制单元
116广播信道解调/解码单元
200m(2001、2002、2003、......、200m)基站装置
202OFDM信号生成单元
204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206解调用RS生成单元
208同步检测/信道估计单元
210信道解码单元
212相干检波(coherent detection)单元
214各个用户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
216调度器
218跳频决定单元
220广播信道生成单元
400核心网络
500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510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520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全部附图中,对于具有同一功能的部分使用同一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参照图2说明具有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用户装置也被称为移动台装置。
无线通信系统1000例如是应用演进的UTRA和UTRAN(Evolved UTRAand UTRAN)(另称: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或者,超(Super)3G)的系统。无线通信系统1000包括:基站装置(eNB:eNode B)200m(2001、2002、2003、......、200m,m为m>0的整数)和与基站装置200m进行通信的多个用户装置100n(1001、1002、1003、......、100n,n为n>0的整数)。基站装置200m与上层站、例如接入网关装置300连接,接入网关装置300与核心网络400连接。用户装置100n在小区50k(501、502、......、50k,k为k>0的整数)其中一个中,通过演进的UTRA和UTRAN与基站装置200m进行通信。
这里,设为在用户装置100n中,与基站装置200m中的任一个确立通信信道,处于通信状态的装置,以及与基站装置200m中的任一个都没有确立通信信道,处于无通信状态的装置混合存在。
基站装置200m发送同步信号。用户装置100n位于小区50k(501、502、......、50k,k为k>0的整数)中的任一个中,在电源接通时或通信中的间歇接收时等中,基于该同步信号,进行用于检测对于本用户装置来说无线质量良好的小区的小区搜索。即,用户装置100n使用同步信号而检测码元定时和帧定时,并进行小区ID(根据小区ID而生成的小区固有的扰频码)或小区ID的集合(称为小区ID组)等的小区固有的控制信息的检测。
这里,小区搜索是在用户装置100n处于通信状态的情况和处于无通信状态的情况的两个情况下进行。例如,作为在通信状态下的小区搜索,有用于检测相同频率的小区的小区搜索或用于检测不同频率的小区的小区搜索等。此外,作为在无通信状态下的小区搜索,例如有电源接通时的小区搜索或等待(standby)时的小区搜索等。
以下,由于基站装置200m(2001、2002、2003、......、200m)具有同样的结构、功能、状态,所以在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作为基站装置200m来进行说明。以下,由于用户装置100n(1001、1002、1003、......、100n)具有同样的结构、功能、状态,所以在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作为用户装置100n来进行说明。以下,由于小区50k(501、502、......、50k)具有同样的结构、功能、状态,所以在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作为小区50k来进行说明。
无线通信系统1000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正交频分多址接入)、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如上所述那样,OFDM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并将数据放置在各个频带上传输的方式。SC-FDMA是分割频带,并且在多个用户装置之间使用不同的频带来传输,从而能够减少用户装置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在演进的UTRA和UTRAN中的通信信道。
对下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中共享使用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和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在下行链路中,通过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通知被映射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的信息或传输格式的信息、被映射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用户装置的信息或传输格式的信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等,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而传输用户数据。
此外,在下行链路中,基站装置200m发送用于用户装置100n进行小区搜索的同步信号。
对上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中共享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和LTE用的上行控制信道。此外,在上行控制信道中,有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时间复用的信道和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频率复用的信道的2种信道。在上行链路中,通过LTE用的上行控制信道,传输在下行链路中的物理共享信道的调度、自适应调制解调/编码(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案))所使用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下行链路的物理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HARQ ACK信息)。上行链路信道是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和LTE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此外,在LTE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有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时间复用的信道和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频率复用的信道的2种信道。图3示出LTE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映射。
此外,在图3中,在子帧中的两个子帧之间,进行频率复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所映射的位置不同(进行跳频)。在图3中,500表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510表示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频率复用的情况,520表示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时间复用的情况。
在上行链路中,通过LTE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在下行链路中的共享信道的调度、自适应调制解调/编码(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案))所使用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下行链路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HARQ ACK信息)。此外,通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用户数据。
此外,映射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传输信道是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即,用户数据映射到UL-SCH。
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除了CQI和送达确认信息之外,还可以发送用于请求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Request)、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中的释放请求(Release Request)等。其中,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是指,使用某一子帧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基站装置对移动台通知在后续的子帧中可以使用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上行链路中应用跳频。在跳频中,可使用的频率块根据规定的跳频模式而变更。
如图4所示那样,在上行链路中应用跳频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0n以一个资源单元(RU:Resource Unit)作为单位进行分配。在图4中,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时间。例如,一个资源单元的带宽是180kHz,一个时隙长度是0.5msec。一个子帧中包含有两个时隙。
例如,应用跳频的用户装置被分配系统频带的两端的频带。这样,能够增加应用跳频的用户装置之间的频率分集效应。此外,在系统频带的两端的频带以外的频带被分配给应用集中式(localized)FDMA的用户装置,对于该应用集中式(localized)FDMA的用户装置来说,能够提高单载波传输之间的匹配性。
在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中,基于用户装置的传播信息和业务类型,决定是否对该用户装置应用跳频。在用户装置的传播信息中包含该用户装置的移动速度。例如,对通过应用跳频,可期待频率分集效应的用户装置,判断为应用跳频。具体地说,对高速移动的用户装置、如语音分组(VoIP)那样周期性地发送小尺寸的数据的用户数据的用户装置,判断为应用跳频。对应用跳频的用户装置通知应用跳频而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
在调度处理中,基站装置200对判断为应用跳频的用户装置,以一个资源单元作为单位,在一个子帧中,在各个时隙分配不同频带的资源单元。即,在各个子帧中,在时间方向上,前半资源单元(前半时隙)和后半资源单元(后半时隙)的频带不同。
此外,调度的结果所决定的资源单元的信息通过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plink Scheduling Grant)而被通知。例如,在各个子帧中,通知前半资源单元和在频率方向上相对于该前半资源单元的移位量。
接着,参照图5说明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m。
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m包括:OFDM信号生成单元202、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4、解调用RS生成单元206、同步检测/信道估计单元208、信道解码单元210、相干检波单元212、各个用户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214、调度器216、跳频决定单元218。OFDM信号生成单元202和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4构成发送单元,解调用RS生成单元206、同步检测/信道估计单元208、信道解码单元210、相干检波单元212、各个用户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214、调度器216以及跳频决定单元218构成接收单元。
从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输入到同步检测/信道估计单元208、相干检波单元212以及各个用户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214。
同步检测/信道估计单元208进行输入的接收信号的同步检测,估计接收定时,并基于由后述的解调用RS生成单元206输入的解调用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将其结果输入到相干检波单元212。
相干检波单元212基于信道估计结果和由后述的调度器216输入的所分配的频率和带宽,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干检波,并将解调后的接收信号输入到信道解码单元210。信道解码单元210对输入的解调后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并生成与由调度器216输入的所分配的用户号对应的再现数据信号。生成的再现数据信号发送到网络。
此外,各个用户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214基于输入的接收信号,估计信道状态,并将各个用户装置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结果输入到调度器216。
在跳频决定单元218中,输入各个用户装置的传播信息和业务类型。跳频决定单元226基于输入的各个用户装置的传播信息和业务类型,判断是否对该用户装置100n应用跳频。例如,在用户装置的传播信息,具体地说,用户装置的移动速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和/或业务类型为如语音分组(VoIP)那样周期性地发送的小尺寸的数据的情况下,决定应用跳频。另一方面,在用户装置的移动速度小于规定的阈值和业务类型为如语音分组(VoIP)那样周期性地发送的小尺寸的数据以外的情况下,决定不应用跳频。跳频决定单元226在决定应用跳频的情况下,通知调度器216和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4对该用户装置应用跳频的情况。
调度器216基于输入的各个用户装置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结果和各个用户装置的QoS,例如要求数据速率、缓冲器状态、目标差错率、延迟等,例如进行频率调度,并将分配的频率和带宽输入到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4和相干检波单元212,将分配的用户号输入到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4和信道解码单元210。这里,调度是选择在规定的子帧中使用共享信道进行分组数据的发送的用户装置的处理。之后,进行用于决定与在调度中选择的用户装置发送的分组数据有关的调制方式、编码率、数据尺寸的处理。调制方式、编码率、数据尺寸的决定,例如基于用户装置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探测用参考信号的SIR而进行。此外,决定在调度中选择的用户装置发送的分组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资源单元。资源单元的决定,例如基于用户装置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探测用参考信号的SIR而进行。
然后,在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4中,生成UL调度许可(UL Scheduling Grant),该UL调度许可包括:通过上述的调度处理、传输格式的选择处理、频率资源的分配处理所决定的、使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通信的用户(用户装置)的ID;该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有关数据大小、调制方式的信息;上行链路的资源单元的分配信息、有关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发送功率的信息等。这里,上行链路的资源单元相当于频率资源,也称为资源块。
此外,在通过跳频决定单元218通知应用跳频的情况下,调度器216对该用户装置,以一个资源单元作为单位,在一个子帧中,在每个时隙分配不同频带的资源单元。
对于应用该跳频的用户装置,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4对该用户装置通知应用跳频的情况。该通知可以通过上行链路调度许可而进行,也可以通过高层的控制信号而通知。由于上行链路调度许可是在每个子帧通知,所以与通过高层进行通知的情况相比,能够高速地切换到跳频。
此外,在应用跳频的情况下,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4在各个子帧中生成上行链路调度许可,该上行链路调度许可包含前半资源单元和在频率方向上相对于该前半资源单元的移位量的信息。例如,在从频率方向的一侧起,对资源单元附加索引的情况下,在各个子帧中,生成上行链路调度许可,该上行链路调度许可包含前半资源单元的索引和相对于该前半资源单元的索引的移位量的信息。用户装置100n根据在频率方向上相对于前半资源单元的移位量,确定在后半时隙中的资源单元。
解调用RS生成单元206生成解调用RS,并输入到同步检测/信道估计单元208。
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4生成包含输入的分配频率和带宽以及分配用户号的控制信号(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并输入到OFDM信号生成单元202。在该控制信号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调度许可。
OFDM信号生成单元202生成包含该控制信号的OFDM信号,并输入到发送无线机。其结果,通过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通知到成为调度的对象的用户装置。
OFDM信号生成单元202除了生成上述的控制信道之外,还生成其他的下行链路信道,例如包括下行参考信号、数据信道、寻呼信道等的OFDM信号,并输入到发送无线机。其结果,下行链路信道发送到用户装置。
接着,参照图6说明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n。
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n包括:OFDM信号解调单元102;上行分配许可信号解调/解码单元104;其他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的解调/解码单元106;解调用RS生成单元108;信道编码单元110;数据调制单元112;以及SC-FDMA调制单元114。OFDM信号解调单元102、上行分配许可信号解调/解码单元104以及其他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的解调/解码单元106构成接收单元,解调用RS生成单元108、信道编码单元110、数据调制单元112以及SC-FDMA调制单元114构成发送单元。
用户装置100n只有在上行分配许可信号的解码结果中,分配用户号指示本用户装置100n的情况下,进行发送信号的生成和发送。
来自基站装置200m的接收信号输入到OFDM信号解调单元102,进行解调处理,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输入到上行分配许可信号解调/解码单元104,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以外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输入到其他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的解调/解码单元106。
上行分配许可信号解调/解码单元104进行输入的上行分配许可信号的解调/解码处理,且在从基站装置200通知应用跳频的情况下,将该跳频应用通知输入到SC-FDMA调制单元114。此外,上行分配许可信号解调/解码单元104将用于表示分配的资源单元的信息输入到SC-FDMA调制单元114。例如,上行分配许可信号解调/解码单元104在各个子帧中,将前半时隙和在频率方向上相对于该前半时隙的移位量的信息输入到SC-FDMA调制单元114。
解调用RS生成单元108生成解调用RS,并输入到SC-FDMA调制单元114。
另一方面,用户数据在信道编码单元110中进行信道编码,在数据调制单元112中进行数据调制,并输入到SC-FDMA调制单元114。
SC-FDMA调制单元(DFT-spread OFDM)114基于分配的资源单元对输入的解调用RS和被调制的用户数据进行调制,并输出发送信号。例如,SC-FDMA调制单元(DFT-spread OFDM)114在各个子帧中,基于前半时隙和在频率方向上相对于该前半时隙的移位量的信息,根据在频率方向上相对于前半时隙的移位量来确定在后半时隙中的资源。其结果,判断为应用跳频的用户装置以一个资源单元作为单位,在一个子帧中,在每个时隙通过不同频带的资源单元进行数据发送。
接着,说明应用其他实施例的基站装置和用户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用户装置的结构与参照图2、图5以及图6说明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地,在调度处理中,基站装置200对判断为应用跳频的用户装置,以一个资源单元作为单位,在一个子帧中,在各个时隙分配不同频带的资源单元。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在各个子帧中,预先决定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对于前半资源单元的后半资源单元在频率方向上的移位量。例如,在频率方向的一侧起,对资源单元附加索引的情况下,移位量由资源单元的索引(号)的移位量来指定。具体地说,在作为移位量而指定了+21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那样,对前半资源单元号加上21的资源单元成为后半资源单元。该移位量可以预先与用户装置可支持的频带相对应地标准化,也可以通过高层进行通知。根据这样构成,由于在每个子帧,以相隔一定频率的频率来发送,所以能够获得一定的频率分集效应。
此外,调度的结果所决定的资源单元的信息通过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plink Scheduling Grant)而被通知。由于移位量预先决定或通过高层通知,所以在各个子帧中,通知前半资源单元的索引。
具体地说,在通过跳频决定单元226通知应用跳频的情况下,调度器216对该用户装置,进行分配前半资源单元的调度。此时,由于在上行链路中应用SC-FDMA,所以在分配连续的资源单元的情况下,分配前半资源单元,使得在后半时隙中分配的资源单元不连续。换言之,分配连续的资源单元。
对于应用该跳频的用户装置,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4在各个子帧中,生成上行链路调度许可,该上行链路调度许可包括前半资源单元的信息,具体地说是前半资源单元的索引。
接着,说明应用其他实施例的基站装置和用户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用户装置的结构与参照图2、图5以及图6说明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地,在调度处理中,基站装置200对判断为应用跳频的用户装置,以一个资源单元作为单位,在一个子帧中,在各个时隙分配不同频带的资源单元。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在各个子帧中,预先决定前半资源单元和后半资源单元之间的对应。例如,在频率方向的一侧起,对资源单元附加索引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那样,在前半资源单元的索引为k(k为0≤k的整数)的情况下,后半资源单元由(资源单元的最大索引)-k表示。该对应可以预先标准化,也可以通过高层进行通知。根据这样构成,由于在后半时隙,分配的资源单元不会不连续,所以能够维持单载波的特性而无需进行特殊的控制。
此外,调度的结果所决定的资源单元的信息通过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plink Scheduling Grant)而被通知。由于前半资源单元和后半资源单元的对应是预先决定或通过高层通知,所以在各个子帧中,通知前半资源单元的信息,具体地说是前半资源单元的索引。
具体地说,在通过跳频决定单元218通知应用跳频的情况下,调度器216对该用户装置,进行分配前半资源单元的调度。
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4对该应用跳频的用户装置,在各个子帧中,生成上行链路调度许可,该上行链路调度许可包括前半资源单元的信息,具体地说是前半资源单元的索引。
接着,说明应用其他实施例的基站装置和用户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用户装置的结构与参照图2、图5以及图6说明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资源单元组(RUG:Resource Unit Group)。在资源单元组中,包含连续的多个资源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地,在调度处理中,基站装置200对判断为应用跳频的用户装置,以一个资源单元作为单位,在一个子帧中,在各个时隙分配不同频带的资源单元。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在各个子帧中,预先决定在时间方向上相对于前半资源单元组的后半资源单元组在频率方向上的移位量。例如,在频率方向的一侧起,对资源单元组附加索引的情况下,移位量由资源单元组的索引(号)的移位量来指定。具体地说,在作为移位量而指定了+5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那样,对前半资源单元组#1加上5的资源单元组#6成为后半资源单元组。
并且,预先决定在前半资源单元组中包含的资源单元和在后半资源单元组中包含的资源单元之间的对应。例如,在每个资源单元组中,从频率方向的一侧起,对资源单元附加索引的情况下,具体地说,如图10所示那样,在将前半资源单元组中的资源单元的索引设为i(i为0<i的整数,且i≤在资源单元组中包含的资源单元数)的情况下,后半资源单元由(在后半资源单元组中的资源单元的索引的最大值)+1-i表示。该对应可以预先标准化,也可以通过高层进行通知。根据这样构成,由于能够以在相隔一定频率的资源单元组中包含的频率来发送,所以能够获得一定的频率分集效应,并且由于在后半时隙中,分配的资源单元不连续,所以能够维持单载波的特性而无需进行特殊的控制。
此外,调度的结果所决定的资源单元的信息,具体地说资源单元的索引通过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plink Scheduling Grant)而被通知。由于前半资源单元组与后半资源单元组的对应和在前半资源单元组中包含的资源单元与在后半资源单元组中包含的资源单元的对应是预先决定或通过高层通知,所以在各个子帧中,通知前半资源单元组的信息和在该资源单元组中的资源单元的信息。具体地说,通知前半资源单元组的索引和在该资源单元组中的资源单元的索引。
在通过跳频决定单元226通知应用跳频的情况下,调度器216对该用户装置,进行分配前半资源单元的调度。
对于应用该跳频的用户装置,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4在各个子帧中,生成上行链路调度许可,该上行链路调度许可包括包含要分配的前半资源单元的前半资源单元组的索引和在该资源单元组中的要分配的前半资源单元的索引信息。
接着,说明应用其他实施例的基站装置和用户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参照图2说明的结构相同。
如图11所示那样,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与参照图5说明的基站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包括与调度器216和OFDM信号生成单元202连接的广播信道生成单元220。
在本实施例中,调度器216将通过调度而分配的资源单元的分配信息输入到广播信道生成单元220。
广播信道生成单元220通过由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广播信道,发送输入的被分配的资源单元的分配信息。由该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广播信道也被称为动态广播信道。
通过这样构成,在决定应用跳频的情况下,可仅由1比特来通知对该用户装置应用跳频的情况。此是,在UL调度许可中,包含用于表示是否应用跳频的1比特。
如图12所示那样,本实施的用户装置100与参照图6说明的用户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包括与OFDM信号解码单元102和SC-FDMA调制单元114连接的广播信道解调/解码单元116。
来自基站装置200m的接收信号输入到OFDM信号解码单元102,进行解调处理,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输入到上行分配许可信号解调/解码单元104,广播信道输入到广播信道解调/解码单元116,上行分配许可信号发送用控制信号和广播信道以外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输入到数据信号的解调/解码单元106。
广播信道解调/解码单元116进行输入的广播信道的解调/解码处理,并将分配的资源单元的分配信息输入到SC-FDMA调制单元114。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如图13所示那样,应用跳频的用户装置被分配系统频带的两端的频带,系统频带的两端的频带以外的频带被分配应用集中式FDMA的用户装置的情况,但也可以如图14所示那样,除了对应用跳频的用户装置分配系统频带的两端的频带,还可以分配系统频带的两端的频带以外的频带。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应用跳频的用户装置数多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频域的调度效应。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记载了在应用演进的UTRA和UTRAN(Evolved UTRA and UTRAN)(另称: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或者,超(Super)3G)的系统中的例子,但本发明的基站装置还能够应用于在上行链路中使用FDMA,例如SC-FDMA方式的全部系统中。
便于说明的基础上,为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这些数值只是简单的一例,可以使用适当的任意值。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各个实施例只是例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改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使用功能性的框图进行了说明,但那样的装置可以由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各种变形例、修改例、代替例、置换例等包含在本发明中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在2007年8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211598号的优先权,将2007-211598号的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Claims (8)
1.一种基站装置,与通过单载波方式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用户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该基站装置包括:
跳频决定部件,基于来自用户装置的电波的传播信息和该用户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业务类型,决定是否对该用户装置应用跳频;
调度器,基于用户装置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接收状态,分配频率;以及
通知部件,通知调度的结果所决定的资源单元的分配信息,
在所述跳频决定部件中判断为应用跳频的情况下,所述调度器以一个资源单元作为单位,在每个时隙分配不同频带的资源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来自所述用户装置的电波的传播信息中包含用户装置的移动速度,
在该用户装置的移动速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跳频决定部件决定为应用跳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子帧中的时间方向中,对应于前半时隙的前半资源单元与对应于后半时隙的后半资源单元相对应,
所述通知部件通知表示前半资源单元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半资源单元是将所述前半资源单元向频率方向移位了一定数的资源单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一个资源单元起,向频率方向附加用于识别该资源单元的索引,
所述后半资源单元是对应于(资源单元的最大索引)-(前半资源单元的索引)的资源单元。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多个资源单元构成资源单元块,
包括所述后半资源单元的资源单元块是将包括所述前半资源单元的资源单元块向频率方向移位了一定数的资源单元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在资源单元块中包含的资源单元,从其中的一个资源单元起,向频率方向附加用于识别该资源单元的索引,
所述后半资源单元是对应于(资源单元块中的资源单元的最大索引)+1-(资源单元块中的前半资源单元的索引)的资源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跳频通知部件,通知用户装置应用跳频的情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11598/07 | 2007-08-14 | ||
JP2007211598A JP4728301B2 (ja) | 2007-08-14 | 2007-08-14 | 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PCT/JP2008/064540 WO2009022706A1 (ja) | 2007-08-14 | 2008-08-13 | 基地局装置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94344.6A Division CN102916724B (zh) | 2007-08-14 | 2008-08-13 | 用户装置、发送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22120A true CN101822120A (zh) | 2010-09-01 |
Family
ID=403507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10779A Pending CN101822120A (zh) | 2007-08-14 | 2008-08-13 | 基站装置 |
CN201210394344.6A Active CN102916724B (zh) | 2007-08-14 | 2008-08-13 | 用户装置、发送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94344.6A Active CN102916724B (zh) | 2007-08-14 | 2008-08-13 | 用户装置、发送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428019B2 (zh) |
EP (2) | EP2190126A4 (zh) |
JP (1) | JP4728301B2 (zh) |
KR (1) | KR101471439B1 (zh) |
CN (2) | CN101822120A (zh) |
AU (1) | AU2008287803B2 (zh) |
BR (1) | BRPI0815418A2 (zh) |
CA (1) | CA2695525A1 (zh) |
HU (1) | HUE030325T2 (zh) |
MX (1) | MX2010001642A (zh) |
RU (2) | RU2469499C2 (zh) |
WO (1) | WO2009022706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03346A (zh) * | 2011-05-02 | 2014-01-0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CN106357579A (zh) * | 2015-07-17 | 2017-01-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频谱资源的使用方法及相应的基站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446197A (en) * | 2007-02-05 | 2008-08-06 | Nec Corp | Frequency-hopping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0032374A1 (ja) * | 2008-09-22 | 2010-03-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0106783A1 (ja) * | 2009-03-16 | 2010-09-2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8705339B2 (en) * | 2009-05-29 | 2014-04-2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frequency hopping method |
US20120115526A1 (en) * | 2009-08-07 | 2012-05-10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2045789B (zh) * | 2009-10-16 | 2013-05-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跳频的频率物理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 |
GB2476488A (en) | 2009-12-23 | 2011-06-29 | Nec Corp | Allocating physical resource blocks to a user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
MX2012008312A (es) * | 2010-01-18 | 2012-08-08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Estacion base de radio y equipo de usuario y metodos en el mismo. |
CN102860102B (zh) * | 2010-04-27 | 2016-08-0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移动终端、无线通信系统 |
CN102387589B (zh) * | 2010-08-31 | 2014-04-0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KR20120100078A (ko) * | 2011-03-03 | 2012-09-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방송통신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도약 방식을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JP5226099B2 (ja) * | 2011-04-14 | 2013-07-0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 |
GB2492052B (en) | 2011-06-13 | 2015-06-24 | Neul Ltd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GB201114079D0 (en) | 2011-06-13 | 2011-09-28 | Neul Ltd | Mobile base station |
GB2491222B (en) * | 2012-02-29 | 2013-07-10 | Renesas Mobile Corp | Channel quality |
CN104067662B (zh) * | 2012-12-17 | 2018-1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的分配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EP3297371B1 (en) | 2013-05-31 | 2020-08-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
JP2015032947A (ja) * | 2013-08-01 | 2015-02-16 | ネッツエスアイ東洋株式会社 | 自動検針システム |
CN105517158A (zh) * | 2014-09-24 | 2016-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资源分配处理方法及装置 |
US10454739B2 (en) | 2015-01-23 | 2019-10-22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SC-FDMA with two DFT-precoding stages |
CN107710655B (zh) | 2015-08-07 | 2019-06-2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
CN107359927B (zh) * | 2017-06-27 | 2020-07-28 | 广西师范大学 | 一种eh能量收集协作通信网络中继选择方法 |
CN111630783B (zh) * | 2017-11-17 | 2022-08-3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4586433A (zh) * | 2019-08-23 | 2022-06-0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0536453B (zh) * | 2019-09-16 | 2023-09-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21168709A1 (zh) * | 2020-02-26 | 2021-09-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Csi上报及接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18252A (en) * | 1996-10-09 | 1998-04-15 | Motorola Ltd | Channel Allocation in a Cellular Radio Network |
JPH11243382A (ja) * | 1998-02-25 | 1999-09-07 | Sony Corp | 物理チヤネル割当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
AR014805A1 (es) * | 1998-04-03 | 2001-03-28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odo para operar una unidad movil a fin de utilizarla en un sistema celular con desplazamiento por salto entre frecuencias no coordinadas, unidad movil y sistema celular con desplazamiento por salto entre frecuencias no coordinadas |
FI106329B (fi) * | 1998-10-23 | 2001-01-15 | Nokia Networks Oy | Taajuushyppelymenetelmä ja tukiasema |
CN1234254C (zh) * | 2003-07-18 | 2005-12-2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KR100929103B1 (ko) * | 2004-08-17 | 2009-11-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주파수다중분할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주파수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US8537760B2 (en) * | 2004-12-17 | 2013-09-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hybrid multiple access in an OFDM-based wireless network |
WO2006121302A1 (en) * | 2005-05-13 | 2006-11-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exing physical channels in an ofdma system |
GB2429605B (en) * | 2005-08-24 | 2008-06-04 | Ipwireles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signalling information |
KR100881967B1 (ko) * | 2006-01-06 | 2009-02-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단반송파 주파수 분할 다중접속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정보들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JP4363406B2 (ja) | 2006-02-07 | 2009-11-1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空燃比制御装置 |
CN100571285C (zh) * | 2006-07-03 | 2009-12-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级远端无线设备的标识方法及装置 |
US8369424B2 (en) * | 2006-07-14 | 2013-02-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requency selective and frequency diversity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07
- 2007-08-14 JP JP2007211598A patent/JP4728301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8-13 MX MX2010001642A patent/MX2010001642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8-13 HU HUE15160270A patent/HUE030325T2/en unknown
- 2008-08-13 EP EP08827462.6A patent/EP219012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8-13 KR KR1020107003507A patent/KR101471439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8-13 WO PCT/JP2008/064540 patent/WO200902270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8-13 CA CA 2695525 patent/CA269552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08-13 EP EP15160270.3A patent/EP2919491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8-13 US US12/672,584 patent/US8428019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8-13 AU AU2008287803A patent/AU2008287803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08-13 BR BRPI0815418 patent/BRPI0815418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8-13 CN CN200880110779A patent/CN101822120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8-13 CN CN201210394344.6A patent/CN102916724B/zh active Active
- 2008-08-13 RU RU2010106282/07A patent/RU2469499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
- 2012-08-16 RU RU2012134989/07A patent/RU2502220C1/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
- 2013-03-08 US US13/791,134 patent/US8699443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03346A (zh) * | 2011-05-02 | 2014-01-0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CN106357579A (zh) * | 2015-07-17 | 2017-01-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频谱资源的使用方法及相应的基站 |
CN106357579B (zh) * | 2015-07-17 | 2020-02-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频谱资源的使用方法及相应的基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010106282A (ru) | 2011-09-20 |
AU2008287803A1 (en) | 2009-02-19 |
JP4728301B2 (ja) | 2011-07-20 |
AU2008287803B2 (en) | 2012-12-20 |
CN102916724A (zh) | 2013-02-06 |
KR20100051065A (ko) | 2010-05-14 |
BRPI0815418A2 (pt) | 2015-02-03 |
US8428019B2 (en) | 2013-04-23 |
EP2190126A1 (en) | 2010-05-26 |
RU2469499C2 (ru) | 2012-12-10 |
CN102916724B (zh) | 2015-02-18 |
US8699443B2 (en) | 2014-04-15 |
WO2009022706A1 (ja) | 2009-02-19 |
EP2919491B1 (en) | 2016-12-21 |
HUE030325T2 (en) | 2017-05-29 |
EP2190126A4 (en) | 2014-11-05 |
EP2919491A1 (en) | 2015-09-16 |
RU2502220C1 (ru) | 2013-12-20 |
JP2009049541A (ja) | 2009-03-05 |
US20130188596A1 (en) | 2013-07-25 |
US20110026471A1 (en) | 2011-02-03 |
CA2695525A1 (en) | 2009-02-19 |
MX2010001642A (es) | 2010-03-15 |
KR101471439B1 (ko) | 2014-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16724B (zh) | 用户装置、发送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
CN102833863B (zh) |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
KR101943670B1 (ko) | 단일 및 다중 클러스터 전송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 |
TWI452924B (zh) | Wireless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107210B2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 |
JP4952794B2 (ja)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1292454B (zh) | 多载波通信中的子带设定方法和无线通信基站装置 | |
EP2557879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WO2009154270A1 (ja) | リソース割当方法、特定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20090220017A1 (en) |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apparatus | |
CN101682876A (zh) | 基站装置、移动台、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
JP2008028973A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基地局、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 |
CN104205973A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 |
US20100189058A1 (e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llocating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s | |
WO2009157414A1 (ja) |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 |
WO2009157366A1 (ja) | 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 |
KR20100120202A (ko) | 이동통신시스템, 송신장치, 수신장치 및 방법 | |
JP2010045549A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方法 | |
EP2608597A1 (e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JP4850939B2 (ja) | 基地局及び受信方法 | |
JP5226099B2 (ja) | 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3326847A (zh) | 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