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1969B - 用于基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基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21969B CN101821969B CN200880111458.7A CN200880111458A CN101821969B CN 101821969 B CN101821969 B CN 101821969B CN 200880111458 A CN200880111458 A CN 200880111458A CN 101821969 B CN101821969 B CN 1018219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band
- cqi
- selecting
- select
- channel qua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Channel estimation of frequency respon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通过该方法降低了信道质量信息的反馈大小。本发明包括通过考虑由分组预定数目的子载波而形成的整个子带的每个的信道质量来选择至少一个子带,另外选择邻近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子带的子带,以及产生对应于在第一选择步骤和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产生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尤其是,涉及基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虽然本发明适用于宽的应用范围,但其尤其适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降低从信道质量指示符传输中产生的开销。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有效通信反馈信道信息是有效的。为此,在上行链路中发送下行链路信道信息,并且在下行链路中发送上行链路信道信息。这个信道信息被称作信道质量指示符(在下文中缩写为CQI)。可以以各种方法产生CQI。例如,可以通过量化和上载信道状态方法、计算和上载SINR的方法、指示应用实际上类似MCS(调制和编码集)方案的信道的状态的方法的一个产生CQI。
在各种CQI产生方法中,通常,CQI实际上是基于MCS产生的。这可以如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在3GPP系统等中存在用于诸如HSDPA的传输方案的CQI产生。因此,在CQI是基于MCS产生的情况下,MCS特别地包括调制方案、编码方案和相应的编码速率。当调制和编码方案改变时,CQI必须相应地改变。因此,每码字单元需要至少一个CQI。
如果将MIMO应用于系统,则必需的CQI的数目可能增加。尤其是,由于MIMO系统使用多天线产生多信道,可同时使用几个码字。因此,将相应地使用几个CQI。因此,在使用多个CQI的情况下,相应的控制信息的大小成比例地增加。
图1是用于CQI产生和传输的概念图。
参考图1,终端或者UE(用户设备)100测量下行链路质量,并且然后经由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将基于测量的下行链路质量选择的CQI值报告给基站(BS)。基站200可以按照报告的CQI执行下行链路调度(例如,终端选择、资源分配等)。在这种情况下,CQI值可以包括信道的SINR(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CINR(载波对干扰和噪声比)、BER(误码率)、PER(误帧率)等的一个。并且,CQI值可以包括由将它们中的一个转换为可传送的数据产生的值。在MIMO系统的情况下,可以将诸如RI(秩信息)、PMI(预编码矩阵信息)等的反映信道状态的信息增加到CQI值。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链路适应以最大化使用给定信道的信道容量。该链路适应提供了一种按照给定的信道控制MCS(调制和编码集)和传输功率的方法。为了使基站执行链路适应,用户必须将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给基站。
如果由系统使用的频带超出了相干带宽,则在系统带宽内信道突然地改变。具体地,在多载波系统,诸如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在下文中缩写为OFDM)系统中,在给定的带宽内存在多个子载波。当由子载波的每个承载调制符号时,最佳信道传输指的是每个子载波的信道信息被传送。因此,在具有多个子载波的多载波系统中,信道信息的反馈大小突然地增加。
另外,在有选择地传送关于特定频带的信道信息以降低以上提及的信道信息的反馈大小增加的情况下,将另外地传送关于选择的频带位置的信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据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降低信道质量信息的反馈大小和对应于信道质量信息的频带的位置信息的大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相邻频带选择方案,用于最小化在反馈信息中对应于信道质量信息的频带的位置信息的传输,以及一种使用该方案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Peak-M方案,通过该方案可以更加有效地应用相邻频带选择方案。
本发明的附加特点和优点将在随后的描述中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将从该描述中清晰可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获悉。通过尤其在著述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所附的附图中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的优点。
技术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的优点,以及按照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处实施和广泛地描述的,一种产生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其由用户设备产生)的方法,包括:第一选择步骤,通过考虑由分组预定数目的子载波而形成的整个子带的每个的信道质量来选择至少一个子带,第二选择步骤,另外选择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子带相邻的子带,以及产生对应于在第一选择步骤和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步骤。
优选地,在第二选择步骤中另外选择的子带的数目被确定为与从由整个系统带宽和分配给用户设备的频率带宽组成的组中选择出来的至少一个成比例。
更优选地,在第二选择步骤中另外选择的子带是按照邻近两个子带的两侧的次序而顺序地选择,所述两个子带最靠近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两侧。
优选地,在第二选择步骤中另外选择的子带从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不重叠的子带中选择。
优选地,在信道质量指示符产生步骤中,产生对应于在第二选择步骤中另外选择的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作为与对应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差值。
在这个实施例中,不需将第一选择步骤限制在特定的方案。但是,第一选择步骤包括在整个信道质量分布中从对应于指示峰值的点的子带中选择至少一个的步骤。这是更加有效的,因为可以在第二选择步骤中防止在选择相邻频带时产生重叠。因此,将选择峰值的方案称作用于随机地选择M个峰值的Peak-M方案,并且稍后将进行详细说明。更优选地,指示峰值的点指示在整个信道分布中在该点信道质量从上升变为下降的点。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峰值是在整个信道质量分布中在整个峰值之中具有信道质量等于或者大于规定的阈值的那个峰值。
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些和其他的优点,以及按照本发明的目的,一种产生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其由用户设备产生)的方法,包括:第一选择步骤,通过考虑由分组预定数目的子载波而形成的整个子带的每个的信道质量来选择至少一个子带;第二选择步骤,另外选择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子带相邻的子带;第三选择步骤,通过考虑除了在包括第一和第二选择步骤的先前的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之外的子带的信道质量,另外选择单个子带,第四选择步骤,从除了在包括第一和第二选择步骤的先前的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之外的子带中邻近于在所述第三步骤选择的子带另外选择的子带,以及产生对应于经由第一至第四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步骤。
优选地,重复地执行第三和第四选择步骤。
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些和其他的优点,以及按照本发明的目的,一种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其由用户设备传送)的方法,包括:第一选择步骤,通过考虑由分组预定数目的子载波而形成的整个子带的每个的信道质量来选择至少一个子带;第二选择步骤,另外选择邻近于至少一个第一子带的第二子带;产生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步骤;以及传送产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和用于产生信道质量指示符的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和位置信息的步骤。
优选地,在传送步骤中,不传送第二子带的位置信息。
优选地,在传送步骤中,以传送对应于在第一子带上中心对称的两个第二子带的一个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方式执行对应于第二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传输。
优选地,在传送步骤中,以传送对应于在第一子带上中心对称的两个第二子带的信道质量信息的平均值的方式执行对应于第二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传输。
应该明白,上文的概述和下面的详细说明是示例性的和解释性的,并且意欲提供对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有益效果
因此,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效果或者优点。
首先,可以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降低信道质量信息的反馈大小和对应于信道质量信息的频带的位置信息的大小。
尤其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已经选择了特定的CQI子带之后,通过选择邻近于选择的特定的CQI子带的子带,产生CQI,然后传送。因此,接收侧能够获得更多频带的信道信息而无需传送另外选择的子带的频带位置信息。
其次,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Peak-M方案用于在执行相邻频带选择之前优先地选择子带。因此,其能够防止在相邻频带选择的情况下选择重叠的子带。
第三,代替优先地选择特定子带,并且然后选择相邻子带,特定频带选择和相邻频带选择两者被合并并且同时地执行。因此,其能够更加有效地选择CQI子带而没有冗余。
附图说明
该伴随的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进一步的理解,并且被结合到本说明书中和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其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该说明书一起用作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用于CQI产生和传输的概念图;
图2是用于通过在频率域中有选择地设置CQI子带来产生CQI方法的曲线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基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用于CQI产生和传送方法的曲线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基于Peak-M方案用于CQI产生和传送方法的曲线图;以及
图5是用于设置能够满足仅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选择的特定的阈值基准的峰值方法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进行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伴随的附图中图示其例子。
首先,以下与伴随的附图一起公开的详细说明不意欲指示本发明唯一的实施例,而是表示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例。例如,以下的描述采取适用于3GPP LTE系统的详细的例子以有助于理解。但是,本发明适用于需要下行链路质量信息反馈的每个通信系统,以及3GPP LTE系统。
以下的详细说明包括提供对本发明的完整理解的细节。并且,对于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该细节可以实现本发明。在特定情况下,为公众所知的结构和设备被省略,以避免本发明概念上的模糊,或者被描绘为以结构和设备的核心功能为中心的方框图。只要可能,贯穿该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涉及相同的或者类似的部分。
如在先前的描述中提及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降低信道质量信息的反馈大小和对应于信道质量信息的频带的位置信息的大小,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为此,在以下的描述中解释的是降低在CQI产生和传输中的开销而值得考虑的方法。
作为第一个方法,改变信道信息传输单位的方法是可能的。例如,在OFDM系统中,几个子载波被组合为一个子载波组,并且然后由相应的组单位传送由每个子载波承载的信道信息。尤其是,在使用2,048个子载波的OFDM系统中,如果每十二个子载波被组合在一起以构成一个子载波组,形成总共171个子载波组。因此,实际传送的信道信息的大小被从2048个减少为171个。
在以下对于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在频带被判别为类似OFDM系统的个别的子载波的情况下,至少一个或多个子载波被组合为单个组,并且然后通过至少一个或多个子载波除以子载波组单位来报告每个CQI。将这个方法的基本单位定义为“CQI子载波组”或者“CQI子带”。
同时,在没有将频带判别为子载波的情况下,整个频带被分成特定频带范围。根据划分的频带产生CQI。并且,同样将用于CQI产生而划分的频带定义为“CQI子带”。
另外,可以以简单方式将这样的CQI子带称作“子带”。
作为第二个方法,通过压缩信道信息产生CQI的方法是可能的。例如,在OFDM系统中,每个子载波的信道信息通过使用特定的压缩方案压缩来传送。在这种情况下,该压缩方案可以包括DCT(离散余弦变换)等。
作为第三个方法,通过选择相应的频带以产生信道信息来产生CQI的方法是可能的。例如,在OFDM系统中,代替经由每个子载波传送信道信息,通过从子载波或者子载波组中选择最好的M个子载波传送信道信息的Best-M方案是可能的。
当CQI通过选择这样的频带传送时,实际上传送的部分可以主要地被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CQI值部分,并且第二部分是CQI索引部分。
图2是用于通过在频率域中有选择地设置CQI子带来产生CQI方法的曲线图。
参考图2,在上部示出的曲线图中,横轴指示频率轴,并且纵轴指示在每个频率域中的CQI值。另外,在图2示出的上部图形中,横轴通过子带单位划分,在子带单位中,多个子载波被分组在一起。并且,将索引分配给每个子带。
频带选择性的CQI方案主要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频带,即,CQI子带以产生CQI的步骤。第二部分是通过在其中操纵产生和传送选择的频带的CQI值的步骤。并且,第三部分是传送选择的频带,即,相应的CQI子带的索引的步骤。
图2示例性地示出作为在第一步骤中选择CQI子带的方法的Best-M方案和基于阈值的方案。
Best-M方案是在良好的信道状态下选择M个CQI子带的方法。在图2示出的例子中,使用Best-3方案选择处于良好的信道状态的索引5、6和9的CQI子带。另外,基于阈值的方案是用于选择具有高于预定阈值的信道状态的CQI子带的方案。在图2示出的例子中,选择高于阈值T的索引5和6的CQI子带。
在图2中,作为对于在第二步骤中产生和传送CQI值的方法的例子,示出了个别的传输方案和平均的传输方案。
个别的传输方案是传送在第一步骤中选择的CQI子带的所有CQI值的方法。因此,如果选择的CQI子带的数目递增,则个别的传输方案具有更多的CQI值要传送。
平均的传输方案是传送选择的CQI子带的CQI值的平均值的方法。因此,在要传送的CQI值变为一个而不考虑选择的CQI子带的数目的情况下,平均的传输方案是有益的,但是,在由于传输几个CQI子带的平均值而导致精度降级的方面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平均值是通过简单数学平均方案或者考虑了信道容量的平均方案来计算的。
在图2中,所描绘的是在第二步骤中CQI产生和传送方法按照在第一步骤中的Best-3方案选择CQI子带5、6和9的例子。尤其是,按照在第二步骤中的个别的传输方案,单独地产生和传送子带5、6和9的CQI值7、6和5。按照平均的传输方案,产生和传送由算术平均子带5、6和9的CQI值而产生的“6”。
在图2中,作为在第三步骤中传送CQI子带索引的方法的例子,示出了位图索引方案和常规组合索引方案。
在位图索引方案中,将位分配给每个CQI子带。如果使用相应的CQI子带,则分配“1”。如果未使用相应的CQI子带,则分配“0”。因此,该位图索引方案是用于指示使用哪个CQI子带的方案。在需要与总的CQI子带数目一样多的位数时,该位图索引方案是不利的,但是在不管使用多少CQI子带,始终使用恒定的位数时,该位图索引方案是有利的。
在组合索引方案中,确定将使用多少CQI子带。总计达到在总的CQI子带之所使用的CQI子带的数目的组合的情况被分别地映射给索引。尤其是,假设存在总共N个CQI子带,如果N个CQI子带的M个用于CQI产生,则可能的组合的总数可以表示为以下。
[公式1]
可以由公式2确定指示公式1情况的数目的位数。
[公式2]
在图2示出的例子中,三个CQI子带是从总共11个CQI子带中选择出来的。因此,可能的情况的数目对应于11C3=165。并且,指示“165”的位数对应于8位(27≤11C3≤28)。
同时,如在先前的描述中提及的,在已经选择特定的子带之后,代替通过位图方案或者组合索引方案传送选择的子带的所有位置信息,如果仅特定的子带的位置是可发送的,则将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按照CQI子带的位置信息传输的开销。
因此,尽管CQI子带的特定的子带的位置信息被传送,但为了降低系统性能的降级,在CQI子带选择的情况下,优先地选择满足特定条件的CQI子带。然后另外选择邻近于选择的子带的子带,并且用于CQI产生和传输。这被称作相邻频带选择方案。因此,提出了按照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基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的CQI产生和传送方法。
尤其是,在用于CQI产生的CQI子带选择中,其不仅能够考虑传送由常规的方法的一个选择的CQI子带的方法,而且考虑对应于紧挨着以前的CQI子带的左和右另外选择的子带的相邻的CQI子带的CQI。如果应用考虑的方法,在主要地传送几个步骤中的CQI而无需额外传输CQI索引的情况下是有益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仅传送首先选择的CQI子带的索引。如下将参考伴随的附图详细说明按照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CQI产生和传送方法。
图3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基于相邻频带选择方案用于CQI产生和传送方法的曲线图。
参考图3,类似图2,在上部示出的曲线图中,横轴指示频率轴,并且纵轴指示在每个频率域中的CQI值。另外,在图3示出的上部曲线图中,横轴通过子带单位划分,在该子带单位中多个子载波被分组在一起。并且,将索引分配给每个子带。
按照本实施例,首先,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通过考虑整个子带的每个信道质量选择至少一个子带。在图3中,示出的是主要地按照将M设置为2的Best-M方案选择子带的情形。因此,在图3选择子带3和11。但是,在第一选择步骤中用于选择子带的方案可以采用任何随机方案以及Best-M方案。在使用在以下的描述中解释的Peak-M方案的情况下,将是更加有效的。这将在稍后进行解释。
按照本实施例,在第二选择步骤中,另外选择邻近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以前的子带(例如,子带3和11)的子带。图3示出选择邻近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3和11的子带2、4、10和12的例子。
虽然图3示出选择最靠近在第一选择步骤中另外选择的子带两侧的子带的例子,但能够不同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另外选择的相邻的CQI子带的数目。另外选择的子带的数目是由上层(例如,在第二层上的上层)确定的,并且然后传送给用户。做为选择,另外选择的子带的数目可以由用户确定。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出另外选择的子带的数目将被设置为与整个系统带宽和分配给用户设备的频率带宽的至少一个成比例。即,如果整个系统带宽增加/减少,另外选择的CQI子带的数目优选地增加/减少。如果分配给用户的下行链路频带增加/减少,则另外选择的子带的数目优选地增加/减少。
如在先前的描述中提及的,在多个相邻的子带被设置为另外选择的情况下,优选地,在第二选择步骤中另外选择的子带按照邻近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两侧的次序从最靠近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两个子带中顺序地选择。即,可以通过首先选择CQI子带以产生CQI,并且然后通过其次选择最靠近首先选择的子带的子带产生CQI的方式执行迭代选择。其后,如果另外地选择子带,则另外选择最靠近其次选择的子带的子带。例如,在图3示出的例子中,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子带3和11,并且然后在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子带2、4、10和12。在尝试另外选择子带的情况下,可以另外地选择邻近于子带2、4、10和12的子带1、5、9和13。即,可以反复地执行第二选择步骤。
同时,在相邻的频带CQI子带将不更进一步进行扩展的情况下,至此能够考虑收集未由CQI值指示的CQI子带的CQI的方法,并且然后单独地传送CQI的平均值,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各种实现示例。
类似本实施例,在基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执行用于CQI产生的子带选择的情况下,不需传送在第二选择步骤中另外选择的子带的位置信息。因此,能够降低在CQI位置信息传输中的开销。尤其是,仅通过传送有关子带3和11的信息执行CQI子带的索引信息的传输。已经接收有关子带3和11信息的接收侧能够知晓接收的CQI值是子带3和11的CQI值,以及邻近于子带3和11的子带2、4、10和12的CQI值。
按照本实施例,在传送相邻的子带的CQI值时,可以传送所有个别的CQI值。做为选择,单个CQI值可以仅通过将所有选择的CQI平均起来传送。假设在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的相邻的CQI子带的CQI值在两侧上彼此对称地恒等,则传送在两侧上相邻的CQI子带的CQI值的一个,或者能够发送CQI值的平均值。
按照本实施例,在传送在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的相邻子带的CQI值时,将相邻子带的CQI值表示为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CQI值的差值,并且然后传送。尤其是,在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的相邻子带的CQI值小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CQI值是非常可能的。因此,当表示在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的相邻子带的CQI时,将不同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CQI值的差值(差动方案)用于使用更少大小的位来有效地表示CQI。优选地,假设所有差值表示负值,则能够仅传送差值的绝对值。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代替传送在图3示出的在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2、4、10和12的CQI值2、4、10和12,该子带的CQI值表示为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3和11的CQI值的差值,并且优选地,该差值的绝对值。因此,能够将子带2、4、10和12的CQI值表示为差值1和2。
在本实施例中,在传送相邻子带的CQI值时,代替传送对应于个别的子带的几个CQI值,能够传送CQI值的斜率。尤其是,能够考虑传送指示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CQI子带的CQI值和在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的相邻子带的CQI值之间的差的斜率值。
如在先前的描述中提及的,在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的相邻的子带的CQI值通常地变为小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CQI值。因此,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左相邻的子带的CQI值具有正斜率,而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右相邻的子带的CQI值具有负斜率。即,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分别地传送斜率的绝对值以替换CQI值。
同时,在存在多个相邻的CQI子带的情况下,以上的斜率可以以复数形式存在。并且,其能够考虑选择斜率以保守地指示最小CQI的方法。做为选择,能够同时传送几个斜率的平均值。
基于以上提及的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的CQI产生方法是主要地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子带的方法,其能够使用以下的Peak-M方案以及以上提及的Best-M方案。另外,如在以下的描述中提及的,在Peak-M方案用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子带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第二选择步骤中在相邻的子带之间产生重叠的问题。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提出的是使用Peak-M方案作为用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子带的方案的方案,其参考伴随的附图解释如下。但是,能够独立于以上描述的基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的CQI产生和传送方法执行按照Peak-M方案的CQI产生和传送方法。
图4是按照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基于Peak-M方案用于CQI产生和传送方法的曲线图。
参考图4,类似图2,在上部示出的曲线图中,横轴指示频率轴,并且纵轴指示在每个频率域中的CQI值。另外,在图4示出的上部曲线图中,横轴由子带单位划分,在该子带中多个子载波被分组在一起。并且,将索引分配给每个子带。
在本实施例中,Peak-M方案指的是通过在整个频带上选择局部最大值产生相应的CQI,然后传送产生的CQI的方案。尤其是,通过选择对应于局部最大值的M个峰值,传送相应峰值的CQI。Peak-M方案不同于Best-M,因为Peak-M方案选择具有比邻近的CQI子带更好的信道状态的M个峰值,而Best-M方案选择具有最好的信道质量的M个CQI子带。
即,如在图4的上部曲线图中所示,当CQI分布沿着整个频率轴出现时,如果两个子带由Best-2方案选择,则选择子带8和9作为指示最大的CQI值的两个子带。其后,如在先前的描述中提及的,如果在第二选择步骤中简单地选择邻近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四个子带,可以选择子带7、8、9和10可以作为邻近于子带8和9的子带。同时,由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子带8和9,在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仅可以选择除了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之外的子带7和9。
另一方面,在图4的例子中,在第一选择步骤中使用Peak-M方案的情况下,在第一选择步骤中将选择沿着整个频率轴指示为局部最大值的峰值的子带2和8。以与以前的例子相同的方式,如果在第二选择步骤中简单地选择邻近于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四个子带,可以将子带1、3、7和9分别地选择作为邻近于子带2和8的子带。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第一选择步骤中使用Peak-M方案选择子带的情况下,如可以从在图4示出的例子中看到的,当在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相邻的频带时,能够防止子带重叠。在图4的例子中,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果Peak-M方案用于第一选择步骤,并且如果在第二选择步骤中按照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选择子带,则选择总共六个子带1、2、3、7、8和9。并且,其对在那些子带索引之中反馈子带2和8的索引说来恰好是必需的。因此,能够通过将开销减到最小来反馈更多的子带的信道质量。
在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Peak-M方案详细地解释如下。
首先,可以将在Peak-M方案中的峰值定义为拐点,在拐点,CQI的上升/下降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可以通过以下的两个步骤执行Peak-M方案。首先,从整个频带中选择所有峰值。其次,从选择的整个峰值中选择指示最佳CQI的M个峰值。经由以上解释的步骤,可以实现以上提及的Peak-M方案。
同时,能够如下灵活地应用以上描述的Peak-M方案。即,以上描述的Peak-M方案是用于传送在整个频带中总M个峰值的方案。代替无条件地选择预定的M个峰值,如果由于整个平坦的信道环境,峰值的数目很小,则仅能够选择具有小于预定的M个数目的峰值。
因此,在选择总计小于预定的M个数目的峰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上提及的相邻频带选择方案选择子带的剩余部分。即,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按照信道状态灵活地应用在第一或者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数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为了更加有效地应用以上描述的Peak-M方案,能够仅在选择峰值时将要选择的峰值设置高于或者低于预定的阈值。这将参考图5解释如下。
图5是用于设置能够满足仅按照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选择的特定的阈值基准的峰值方法的曲线图。
参考图5,如在先前的描述中提及的,在按照Peak-M方案选择峰值时,虽然峰值实际上是正确的,但如果该峰值的CQI值显著地低于该峰值附近的CQI值,经由CQI子带传送相应的峰值可能不是有效的。例如,如图5所示,如果按照整个频率轴的CQI分布具有更多的相对小的峰值X,则报告其中的CQI值可能不是有效的。
因此,本实施例提出将阈值概念应用于Peak-M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按照绝对信道状态或者CQI值(例如,在图5中示出的阈值(B))设置阈值,或者能够将阈值设置为在整个频带(例如,在图5中的阈值(A))中等于或者小于最佳CQI值的规定的水平范围。按照这个实施例,对于该峰值的选择不考虑在整个频带中的整个CQI,而是被设置为能够在选择指示大于预定的阈值(或者在预定的阈值范围内)的CQI值的部分频带之后设置来选择峰值。
以上描述的Peak-M方案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一起可应用于以前描述的实施例,或者可以与其分开地执行。尤其是,该方案可以以报告由Peak-M方案选择的M个子带位置和仅在子带中的CQI值的方式使用。
另外,以上描述的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也可以通过与如第一选择步骤的随机方案结合来使用。尤其是,Peak-M方案和Best-M方案两者可用作供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子带的方案。此外,与在图4中示出的情形(A)不同,在Best-M方案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一起用作供在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子带的方案的情况下,其可以通过设置使用,以防止重叠的子带在其后通过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在选择相邻的子带中被选择。尤其是,在表示在图4的上部的CQI分布的情况下,如果在第一选择步骤中由Best-M方案选择子带8和9,当在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邻近于那些子带的四个子带时,能够设置来选择子带6、7、10和11,以便防止重叠的子带。
按照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能够按照第一选择步骤在选择子带的过程中应用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为了详细说明,让我们考虑通过采取与以上描述相同的例子,在第一选择步骤中子带选择方案是Best-M方案的情形。
首先,按照Best-M方案(例如,在图4中的子带8)优先地选择具有最高的CQI的频带。在这种情况下,也选择所选择的频带的两个相邻的频带的CQI子带(例如,在图4中的子带7和9)。其次,当选择第二最高的CQI子带时,从除了先前选择的最高的CQI子带和邻近于先前选择的最高的CQI子带(例如,在图4中的子带2)两侧的CQI子带之外的频带中选择第二最高的CQI子带是。第三,选择邻近于第二最高的CQI子带的两个子带。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两个相邻的子带以避免与已经选择的子带(例如,在图4中的子带1和3)重叠。这个操作可以重复地执行,直到总共M个CQI子带和邻近于M个CQI子带的每个的两侧的CQI子带被选择为止。
虽然已经在此处参考其中的优选实施例描述和举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在其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意欲覆盖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
例如,虽然以上描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主要地关注于在产生和传送CQI的3GPP LTE的例子,但用于按照本发明相同的CQI产生方法和用户设备适用于诸如IEEE 802系列通信方法等以及3GPP LTE的需要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反馈这样的随机系统。
在以上的描述中,“基站”通常指的是与用户设备通信的固定站,并且被称为诸如节点B、基站收发系统(BTS)、接入点等这样的术语。在以上的描述中,“用户设备”是随机对象,其是固定的或者可以具有可移动性,并且可以被称为诸如终端、用户终端(UT)、订户站(SS)、无线设备等这样的术语。
因此,本发明不意欲限制在此处公开的实施例的例子,而是给出匹配在此处公开的原则和新的特征的宽的范围。
工业实用性
因此,按照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基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能够传送最大数的信道信息,以及最小化在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时的开销减。因此,本发明适用于请求对于下行链路信道质量反馈的随机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如在先前的描述中详述例子解释的3GPP LTE系统。
Claims (14)
1.一种用于用户设备产生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选择步骤,通过考虑由分组预定数目的子载波而形成的整个子带的每个的信道质量来选择至少一个子带;
第二选择步骤,另外选择邻近于在所述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子带的子带;以及
产生对应于在所述第一选择步骤和所述第二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选择步骤中另外选择的子带的数目被确定为与整个系统带宽和分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频率带宽的至少一个成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选择步骤中另外选择的子带按照邻近于两个子带的两侧的次序顺序地选择,所述两个子带最靠近在所述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个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选择步骤中另外选择的子带从与在所述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不重叠的子带中选择。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信道质量指示符产生步骤中,产生对应于在所述第二选择步骤中另外选择的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作为与对应于在所述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选择步骤包括在整个信道质量分布中从对应于指示峰值的点的子带中选择至少一个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指示峰值的点指示在整个信道分布中在其上信道质量从上升变为下降的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的方法,其中所述峰值是在整个信道质量分布中在整个峰值之中具有信道质量等于或者大于规定的阈值的那个峰值。
9.一种用于用户设备产生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选择步骤,通过考虑由分组预定数目的子载波而形成的整个子带的每个的信道质量来选择至少一个子带;
第二选择步骤,另外选择邻近于在所述第一选择步骤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子带的子带;
第三选择步骤,通过考虑除了在包括所述第一和第二选择步骤的先前的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之外的子带的信道质量,另外选择单个子带;
第四选择步骤,从除了在包括所述第一和第二选择步骤的先前的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之外的子带中另外选择邻近于在所述第三步骤选择的子带的子带;以及
产生对应于经由所述第一至第四选择步骤中选择的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重复地执行所述第三和第四选择步骤。
11.一种用于用户设备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选择步骤,通过考虑由分组预定数目的子载波而形成的整个子带的每个的信道质量来选择至少一个第一子带;
第二选择步骤,另外选择邻近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子带的第二子带;
产生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步骤;以及
传送产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和用于产生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的子带的位置信息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传送步骤中,不传送所述第二子带的位置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12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传送步骤中,以传送对应于在所述第一子带上中心对称的两个第二子带的仅一个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方式执行对应于所述第二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12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传送步骤中,以传送对应于在所述第一子带上中心对称的两个第二子带的信道质量信息的平均值的方式执行对应于所述第二子带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传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70088194A KR101341517B1 (ko) | 2007-08-31 | 2007-08-31 | 인접 대역 선택 방식에 기초한 채널 품질 지시자 생성 및전송 방법 |
KR10-2007-0088194 | 2007-08-31 | ||
PCT/KR2008/004745 WO2009028819A2 (en) | 2007-08-31 | 2008-08-14 |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based on adjacent band selection schem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21969A CN101821969A (zh) | 2010-09-01 |
CN101821969B true CN101821969B (zh) | 2013-01-16 |
Family
ID=40387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1145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1969B (zh) | 2007-08-31 | 2008-08-14 | 用于基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31871B2 (zh) |
KR (1) | KR101341517B1 (zh) |
CN (1) | CN101821969B (zh) |
WO (1) | WO2009028819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99119B2 (en) * | 2008-08-06 | 2012-01-17 | Intel Corporation | Hybrid, multiple channel, and two-step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feedback schemes |
EP2230786A1 (en) | 2009-03-16 | 2010-09-2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signall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560696B2 (en) | 2009-04-28 | 2013-10-15 | Intel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of advanced-MAP information elements in mobile networks |
US10135598B2 (en) * | 2009-06-10 | 2018-11-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Joint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and separate cqi generation reporting for LTE-A multicarrier |
CN101998436B (zh) * | 2009-08-14 | 2014-05-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多载波系统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和设备 |
USRE47091E1 (en) * | 2009-12-16 | 2018-10-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 channel qua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337413A1 (en) * | 2009-12-18 | 2011-06-2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mplicit component carrier determination for aperiodic channel quality reports |
KR20110070783A (ko) * | 2009-12-18 | 2011-06-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중계국을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118198B (zh) * | 2009-12-31 | 2016-01-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反馈宽带信道质量指示的系统及方法 |
US8619612B2 (en) * | 2011-05-02 | 2013-12-31 | Intel Corporation |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calcul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EP2557839A1 (en) | 2011-08-12 | 2013-02-13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reporting in protected subframes |
CN107872293B (zh) * | 2016-09-28 | 2023-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
US20200259608A1 (en) * | 2017-08-08 | 2020-08-13 | Ntt Docomo, Inc. |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9714089B (zh) * | 2017-10-25 | 2020-06-30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533966A2 (en) * | 2003-11-20 | 2005-05-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of subcarrier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
CN1666446A (zh) * | 2002-02-19 | 2005-09-0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信道质量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
CN2857344Y (zh) * | 2005-12-05 | 2007-01-10 | 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校正信道质量标示的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44267A (ko) * | 2002-11-20 | 2004-05-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방식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측부엽억제신호 발생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하는 상향링크 통신장치 |
KR100943624B1 (ko) * | 2003-09-15 | 2010-02-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자원 할당장치 및 방법 |
US20060034244A1 (en) * | 2004-08-11 | 2006-02-16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ink adaptation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780278A (zh) * | 2004-11-19 | 2006-05-3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子载波通信系统中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和设备 |
CA2618616C (en) * | 2005-08-19 | 2016-02-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qi report method |
KR101239580B1 (ko) * | 2005-11-04 | 2013-03-05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기지국 장치, 이동국 장치, 블록 배치 방법,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집적 회로 |
KR20070073508A (ko) * | 2006-01-05 | 2007-07-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다이버시티모드로 통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2007
- 2007-08-31 KR KR1020070088194A patent/KR101341517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8-14 WO PCT/KR2008/004745 patent/WO2009028819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8-14 CN CN200880111458.7A patent/CN10182196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8-14 US US12/675,768 patent/US833187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66446A (zh) * | 2002-02-19 | 2005-09-0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信道质量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
EP1533966A2 (en) * | 2003-11-20 | 2005-05-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of subcarrier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
CN2857344Y (zh) * | 2005-12-05 | 2007-01-10 | 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校正信道质量标示的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9028819A2 (en) | 2009-03-05 |
US8331871B2 (en) | 2012-12-11 |
WO2009028819A3 (en) | 2009-04-23 |
KR20090022654A (ko) | 2009-03-04 |
US20100233968A1 (en) | 2010-09-16 |
CN101821969A (zh) | 2010-09-01 |
KR101341517B1 (ko) | 2013-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21969B (zh) | 用于基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 | |
US10897339B2 (en) | Method of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adaptively in downlink status and user equipment for the same | |
US8457235B2 (en)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feedback data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 |
KR101478362B1 (ko) |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귀환데이터 전송방법 | |
US8233939B2 (en) | Multiuser sector micro diversity system | |
CN101056156B (zh) | 一种信道质量反馈方法及其用户终端、系统 | |
US7852954B2 (en)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and estimating channel information in OFDM/OFDM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EP2536055B1 (en) | Reporting Differential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 |
US20100041344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 |
US20090041138A1 (en) | Efficient cqich transport format | |
JP5600795B2 (ja) | マルチユーザmimoシステム、基地局、ユーザ設備及びcqi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 | |
EP2612458B1 (en) | Joint coding method based on binary tree and coder | |
CN105721032A (zh) | 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527591A (zh) | 子信道模式选择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的mimo通信系统 | |
CN103326762A (zh) | 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 |
CN102055547B (zh) |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1919192A (zh) | 报告信道质量信息 | |
KR101448639B1 (ko) | 다중 셀 환경에서 다수의 기지국이 협력하여 데이터를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수신하는 방법 | |
CN101517929A (zh) | 用于在多天线系统中报告信道信息的方法 | |
KR101556142B1 (ko) | 채널 품질 지시자 전송 방법 | |
KR101481581B1 (ko) | 갱신 대역 선택에 기반한 채널 품질 정보 전송 방법 | |
KR101448651B1 (ko) | 채널 품질 지시자를 이용한 정보 전송 방법 | |
CN102387107B (zh) | 基于二叉树的联合编码方法和编码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708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