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8924A - 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18924A CN101818924A CN 201010138265 CN201010138265A CN101818924A CN 101818924 A CN101818924 A CN 101818924A CN 201010138265 CN201010138265 CN 201010138265 CN 201010138265 A CN201010138265 A CN 201010138265A CN 101818924 A CN101818924 A CN 1018189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pipe
- return
- thin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由阀门、热水给水管、热水给水立管、用水末端、薄壁金属回水立管、回水管、循环水泵和控制器组成一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其中,在热水给水立管内设置有薄壁金属回水立管,薄壁金属回水立管顶端通过管件组合与回水管连接。本发明对传统相对独立的回水管与给水管,通过有机组合成为一体,使其既有给水和回水双管路系统功能,又占用水暖管井的安装空间小、安装省工、省料,使用热损失小,减少能源的浪费;对于现有仅设置有热水给水、没有设置回水管路的集中生活热水管路系统的改造,本发明的实施简单、易行,不会造成楼层防水及其它设施的破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内置于给水管中的回水管进行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和新建设计有集中生活热水供应的住宅或酒店等,其生活热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多为在一根或数根给水管路末端设置一根独立的回水管路,这些管路占去了相当一部分本已紧凑的水暖管井的安装空间,且在热水供应和循环过程中热损失较大;甚或有的在初期设计和安装时没有考虑回水管路,仅设置热水给水管路,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先将热水给水主管路里的低温水放完,才能流出热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或给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随着人们对生活舒适性要求的日益提高和节能降耗观念的深入人心,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材料通过一定的加工、组合和创新,实现在提高生活舒适性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甚或减少一定的材料用量等要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应用课题之一。那么,如果能设计一种管路系统,进一步减小占用的安装空间和减少热损失,或者在不破坏楼层防水等的情况下,改造现有没有设置回水管路的管路系统,在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的当今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新建设计有集中给水和回水双管路的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存在着回水管路占用水暖管井的安装空间较大,热损失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水暖管井的安装空间较小、安装省工、省料,使用热损失较小、节省能源的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仅设置热水给水管路的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使用时存在的放掉冷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不破坏楼层防水等的情况下,能够改造给水管路系统,提高生活舒适度和节约能源。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由阀门、热水给水管、热水给水立管、用水末端、回水管、循环水泵和控制器组成,其中,在热水给水立管内设置有薄壁金属回水立管,薄壁金属回水立管顶端通过管件组合与回水管连接;热水给水立管内装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位于薄壁金属回水立管底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循环水泵启动和停止的控制器连接。
薄壁金属回水立管选用薄壁不锈钢管,薄壁不锈钢管与薄壁不锈钢管之间通过焊接或锥螺纹连接。
管件组合由四通/三通、变径、内螺纹直接、对丝、内螺纹弯头顺序连接组成。
对丝的内壁与薄壁金属回水立管的外壁,以锥螺纹连接、焊接或压接的方式密封连接。
薄壁金属回水立管通过锥螺纹直接管件与相邻的薄壁金属回水立管进行锥螺纹连接,锥螺纹直接管件之间以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
薄壁金属回水立管之间以锥螺纹方式连接时,薄壁金属回水立管通过锥螺纹直接管件与相邻的薄壁金属回水立管进行锥螺纹连接,锥螺纹直接管件之间以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
对丝与薄壁金属回水立管采用锥螺纹连接时,对丝选用尼龙棒车削、铣孔和攻丝加工而成。
薄壁金属回水立管底端为倾斜端口。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的发明点在于:将传统相对独立的回水管与给水管,通过有机组合成为一体,使其既有给水和回水双管路系统功能,又占用水暖管井的安装空间小、安装省工、省料,使用热损失小,减少能源的浪费。
对于现有仅设置有热水给水、没有设置回水管路的集中生活热水管路系统的改造,本发明的实施简单、易行,不会造成楼层防水及其它设施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管路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组合连接管件的纵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薄壁金属回水立管的锥螺纹连接纵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薄壁金属回水立管的底端倾斜端口纵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由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由阀门2、热水给水管3、管件组合7、热水给水立管4和用水末端5组成热水给水管路系统;由置于热水给水立管4的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管件组合7、回水管8、循环水泵9组成回水管路系统;在热水给水立管4内靠近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底部装有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与控制循环水泵9启动和停止的控制器11连接。
由图2可以看出,控制器11控制循环水泵9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启动和停止,或控制器11与温度传感器10组合以温度控制循环水泵9的启动和停止。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在其顶端通过管件组合7与回水管8连通,并固定在热水给水立管顶端。热水给水管3、热水给水立管4通过管件组合7连通,使传统相对独立的双立管管路系统结构合二为一,功能上又各自独立。
由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的管件组合7由四通/三通71、变径72、内螺纹直接73、对丝74、内螺纹弯头75顺序连接组成,对丝74上与内螺纹弯头75密封连接、下与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密封连接,内螺纹弯头75与回水管密封连接;由图2还可以看出对丝74下端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直接73连接,内螺纹直接73与变径72、四通/三通71顺序连接,四通/三通71分别与热水给水管3热水给水立管4密封连接;对丝74的内壁与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的外壁以锥螺纹连接的方式密封连接。
由图1和图2还可以看出,贮热水箱1的热水经由热水给水管3、管件组合7和热水给水立管4沿图2中箭头(G→)向用水末端5供应;随着热量的散失,热水给水管3、热水给水立管4、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回水管8内的热水温度降低,温度传感器10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11,或间隔一定的时间,控制器11启动循环水泵9,在循环水泵9的作用下,主管路中的低温水经由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管件组合7和回水管8沿图2中箭头(H→)回流到贮热水箱1。由于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的隔离作用,被循环水泵9吸出的水只能自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底端补充,而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底端被吸出的水再自贮热水箱1经由热水给水管3和热水给水立管4补充,确保主管路水温在设定温度以上,用水末端即开即热。
由图3可以看出,所述的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通过锥螺纹直接管件61与相邻的薄壁金属回水立管进行锥螺纹连接,进而将管路接续到需要的长度;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与锥螺纹直接管件61之间以橡胶密封圈62进行密封。采用该连接方式可有效减少内管壁厚等对管间流体有效截面的减损,并且在检修时还具有便于操作等优点。
由图4可以看出,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底端为倾斜端口,以减少局部阻力。
Claims (8)
1.一种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由阀门(2)、热水给水管(3)、热水给水立管(4)、用水末端(5)、回水管(8)、循环水泵(9)和控制器(11)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热水给水立管(4)内设置有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顶端通过管件组合(7)与回水管(8)连接,在热水给水立管(4)内、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底部装有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与控制循环水泵(9)启动和停止的控制器(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选用薄壁不锈钢管,薄壁不锈钢管与薄壁不锈钢管之间通过焊接或锥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管件组合(7)由四通/三通(71)、变径(72)、内螺纹直接(73)、对丝(74)、内螺纹弯头(75)顺序连接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丝(74)的内壁与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的外壁,以锥螺纹连接、焊接或压接的方式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通过锥螺纹直接管件(61)与相邻的薄壁金属回水立管进行锥螺纹连接,锥螺纹直接管件(61)之间以橡胶密封圈(62)进行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通过锥螺纹直接管件(61)与相邻的薄壁金属回水立管进行锥螺纹连接,锥螺纹直接管件(61)之间以橡胶密封圈(62)进行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丝(74)与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采用锥螺纹连接时,对丝(74)选用尼龙棒车削、铣孔和攻丝加工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薄壁金属回水立管(6)底端为倾斜端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138265 CN101818924A (zh) | 2010-04-02 | 2010-04-02 | 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138265 CN101818924A (zh) | 2010-04-02 | 2010-04-02 | 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18924A true CN101818924A (zh) | 2010-09-01 |
Family
ID=42654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138265 Pending CN101818924A (zh) | 2010-04-02 | 2010-04-02 | 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18924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87699A (zh) * | 2011-05-19 | 2012-11-21 | 吉博力国际股份公司 | 用于落水管的支管件 |
CN104566619A (zh) * | 2013-10-21 | 2015-04-29 | 云南古卓新能源有限公司 | 用于楼房热水供给的回水系统 |
WO2019137102A1 (zh) * | 2018-01-13 | 2019-07-18 | 陈奎宏 | 一种热水循环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80146A1 (de) * | 1981-11-19 | 1983-06-01 | Meinrad Grammer | Rohrverteiler mit Vor- und Rücklaufkammer |
US5518022A (en) * | 1994-09-06 | 1996-05-21 | Ziehm; Raymond G. | Aspirator water circulation apparatus |
WO2009056816A1 (en) * | 2007-11-03 | 2009-05-07 | Edward Guy | Regenerative heating system |
CN201636984U (zh) * | 2010-04-02 | 2010-11-17 |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 |
-
2010
- 2010-04-02 CN CN 201010138265 patent/CN10181892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80146A1 (de) * | 1981-11-19 | 1983-06-01 | Meinrad Grammer | Rohrverteiler mit Vor- und Rücklaufkammer |
US5518022A (en) * | 1994-09-06 | 1996-05-21 | Ziehm; Raymond G. | Aspirator water circulation apparatus |
WO2009056816A1 (en) * | 2007-11-03 | 2009-05-07 | Edward Guy | Regenerative heating system |
CN201636984U (zh) * | 2010-04-02 | 2010-11-17 |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87699A (zh) * | 2011-05-19 | 2012-11-21 | 吉博力国际股份公司 | 用于落水管的支管件 |
CN102787699B (zh) * | 2011-05-19 | 2016-03-02 | 吉博力国际股份公司 | 用于落水管的支管件 |
CN104566619A (zh) * | 2013-10-21 | 2015-04-29 | 云南古卓新能源有限公司 | 用于楼房热水供给的回水系统 |
WO2019137102A1 (zh) * | 2018-01-13 | 2019-07-18 | 陈奎宏 | 一种热水循环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01471A (zh) | 回流式节水装置 | |
CN201517865U (zh) | 一种家用太阳能热水器供水系统 | |
CN201318824Y (zh) | 一种复合式能源换热水箱 | |
CN205403169U (zh) | 一种家用冷热水循环管路系统 | |
CN202371888U (zh) | 回流式节水装置 | |
CN101818924A (zh) | 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 | |
CN201636984U (zh) | 管中管回水的给水和回水管路系统 | |
CN101975478A (zh) | 即热式太阳能热水器室内保温储水箱 | |
CN202770012U (zh) | 管道排空型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4227504U (zh) | 壁挂炉热水循环装置 | |
CN202328503U (zh) | 直排回收式节水装置 | |
CN202532719U (zh) | 一种家庭热水循环系统 | |
CN201607021U (zh) | 带生活用水循环装置的燃气采暖热水炉系统 | |
CN201014720Y (zh) | 多热源供热水器 | |
CN201874055U (zh) | 家用节水系统 | |
CN201218600Y (zh) | 热水器节水系统 | |
Zhang et al. | Optimization of China's centralized domestic hot water system by applying Danish elements | |
CN201954642U (zh) | 一种家用供暖供热水系统 | |
CN201885309U (zh) | 高效节水的管道系统 | |
CN106642298A (zh) | 一种管道热水集中供应系统 | |
CN205857296U (zh) | 全自动断水应急储水无电控制装置 | |
CN201514062U (zh) | 一种分隔水箱的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1697229U (zh) | 一种节水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1746895U (zh) | 一种厕所用节水装置 | |
CN201611138U (zh) | 热水循环管路连接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10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