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8001A - 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方法及其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方法及其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08001A CN101808001A CN200910007238A CN200910007238A CN101808001A CN 101808001 A CN101808001 A CN 101808001A CN 200910007238 A CN200910007238 A CN 200910007238A CN 200910007238 A CN200910007238 A CN 200910007238A CN 101808001 A CN101808001 A CN 1018080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exchange
- exchange device
- information
- message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2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方法及其管理系统,主要由一管理系统提供使用者注册,并输入可供与其它注册会员交换的基本信息,该基本信息并储存于一信息交换装置,该信息交换装置可移动地进行无线广播,当邻近的其它使用者所持有信息交换装置接收到广播讯息,即可依照交换信息的设定条件自动交换彼此的基本信息,而使用者将所收集其它使用者的基本信息上传管理系统时,可获得其它使用者进一步的详细信息;前述系统可运用在交友、商业营销、特殊市调等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方法及其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在行动中与其它人交换信息,进而利用交换信息在在线取得进一步详细信息的交换装置及其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毫无疑问的,这是一个知识及信息爆炸的时代,二十世纪以后,各种信息媒体相继问世,满足人们对于知识与信息的渴求,近年来由于因特网的发达与普及,人们开始从被动的接受信息,转而散布信息。典型的网络信息集散行为如交友、电子商务、个人博客等,为人们提供散布、收集信息,乃至于交换信息,提供了绝佳的平台。而从因特网的普及程度来看,现代人对于网络信息的依赖有增无减。然而网络世界果真如此完美无缺?事实并不尽然,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对于一个人、一样商品、一个事件的认知,完全藉助于网络上所公开信息的介绍,而这样的信息通常基于散布者的主观意识、个人认知,甚至特定目的而呈现单一的面向,意即其客观性偏低。而中国人常说「眼见为凭」,但这种要求在网络世界里是无法被充分满足的。以下尝试由网络交友及电子商务方面进一步讨论网络信息的种种问题:
目前一般社群交友网站提供的都是纯虚拟服务,即会员登录数据注册后可在会员网站内进行各种互动。会员认识其它会员的途径多半是经由网站所提供的搜寻或配对服务。尽管此种方式有其便利性,但会员之间在开始互动前没有在实体世界接触,因而网络匿名性所衍生的犯罪风险即无法避免。同时,人为生存于实体世界的生物,纯粹虚拟方式的交友亦不自然,如果没有近距离的亲身接触,很难对另外一个人有深入的了解。
在电子商务方面,使用者固然可以在网络商店尽情浏览各种商品,但除非使用者具备极佳的检索能力,光凭走马看花,很难有效率的找到属意的目标商品;况如前述,网络商品较大的问题仍在于无法眼见为凭。另者,对于网络商店的业者而言,其提供了展示商品的浏览接口,却无从得知浏览商品的网络客其偏好为何,亦无从对顾客的偏好进行更积极的营销活动。
因此就交友而言,目前网络交友仍未尽周延及符合要求,若能有一种交友服务能提供在实体世界相遇但互不认识的人们去认识对方,且让此种互动在一个被保护的虚拟世界里进行,则可以达到结合实体与虚拟交友的好处。
又在商务方面,实体商店的好处在于展示实际商品供顾客选挑,让顾客能充分了解商品的特性;而网络虚拟商店的优点则在可提供更多种类的商品信息,供顾客参考比较,如何兼取二者的优点,使顾客与业者互蒙其利,亦是可以积极考虑的方向。
发明内容
基于前述因素,本发明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主要使一已加载使用者基本信息的信息交换装置随使用者可移动地进行无线广播,当邻近的其它使用者所持有或定点设置的信息交换装置接收到广播讯息时,可依照交换信息的设定条件自动交换彼此的基本信息,而使用者将所收集其它使用者的基本信息,进一步获得其它使用者进一步的详细信息。
藉此,当前述信息交换装置运用在交友时,可令各自持有信息交换装置且已设定交友条件的使用者在不期的偶遇中交换彼此的基本信息,如此一来,交换信息的双方可以亲眼看见彼此,而由交换信息中可以得到对方进一步的详细数据,如是即可兼收虚拟与实体交友的优点。
至于运用在商务方面,由于使用者于注册后,即已在其信息交换装置中加载采购偏好,当商家亦定点设置有信息交换装置时,即可在使用者趋近时,自动地与其交换信息而提供给该使用者更多的商品信息,藉此方便使用者收集目标商品的相关信息,而使用者将信息交换装置连结上网并上传收集信息时,系统业者可根据其喜好提供更多的商品信息,以便更有效率地完成采购。
为实现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该信息交换装置包括有:
一处理单元,作为运算、分析、控制中枢,其内部包含一时钟,用以提供计时及记录数据收发时间;
一无线电通讯单元,包含发送器及接收器,其分别与处理单元连接,以便传送与接收数据;
一储存单元,与前述处理单元连接,其内部储存一可供辨识各装置的装置识别码、使用者信息及一信息交换纪录,该信息交换纪录包含交换信息内容、交换时间、交换对象(装置)的识别码等;
一主机接口端口,与处理单元连接,供与计算机连接,以进行数据上传、下载以及对装置组态进行设定;
一认证模块,与处理单元连结,用以执行一认证程序,该认证模块存放有装置的识别码及认证程序所需的钥匙信息。
前述信息交换装置在完成注册后,将在储存单元中储存可供辨识各装置的装置识别码,该装置识别码代表信息交换装置及其使用者的唯一身份;对于取得该信息交换装置送出信息的其它信息交换装置使用者而言相对安全。由于信息交换装置中已储存使用者信息,当信息交换装置的无线电通讯单元启动时,其将规律且间歇性地发送无线电信息,以通知在其周遭的其它信息交换装置,当信息交换装置收集到其它信息交换装置询问的无线电讯息时,两信息交换装置之间随即进行使用者信息的交换,并储存交换的信息。
该认证模块包括一安全储存内存,供存放装置的识别码及认证程序所需的钥匙信息;
前述处理单元进一步与一第一存取接口连接,又认证模块连结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存取接口,与前述安全储存内存连接,并藉以与前述第一存取单元连结,使前述处理单元透过第一、第二存取接口执行认证程序,以取得存放安全储存内存中的信息。
前述处理单元与认证模块之间执行的认证程序由数个挑战及响应所构成,该处理单元与认证模块须正确相互回答对方的挑战,始能完成认证程序,进而方允许处理单元存取该安全储存内存的内容。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前述信息交换装置的在线管理系统,包括有:
一数据库,用以储存信息交换装置的基本信息、信息交换装置上传的信息交换纪录、使用者上线的使用纪录及信息交换装置与其使用者的对应关系;
一平台网站,与前述数据库连结,供使用者上传信息交换装置收集的信息及信息交换纪录,并供使用者输入或上传系统所需的其它特定信息;另供使用者下载平台网站所提供的数据至信息交换装置;
一数据分析模块,与前述平台网站及数据库连结,用以对数据库内储存的基本信息及由信息交换装置所收集的交讯信息纪录进行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信息交换装置方块图;
图2为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信息交换装置方块图;
图3为本发明管理系统的方块图;
图4为本发明信息交换装置在单机模式下的「广播及侦测程序」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信息交换装置在单机模式下的「信息交换程序」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理单元 11、主机接口端口
12、第一存取接口 20、无线电通讯单元
21、发送器 22、接收器
30、储存单元 31、非卸除式内存
32、卸除式内存 40、认证模块
41、安全储存内存 42、第二存取接口
50、人机接口单元 60、平台网站
61、数据库 62、数据分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发明,现结合附图描绘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主要在提供一信息交换装置及该信息交换装置的在线管理系统,其中该信息交换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其包括一处理单元10、一无线电通讯单元20、一储存单元30、一主机接口端口11及一认证模块40;其中:
该处理单元10作为运算、分析、控制中枢,其内部包含一时钟,用以提供计时及记录数据收发时间;
该无线电通讯单元20包含一发送器21及一接收器22,其分别与处理单元10连接,以便传送与接收数据;其可行的实施方式包含IEEE802.5.14、ZigBee、BlueTooth、IEEE802.11(WiFi)、Wireless USB、Wibree、RF等。又考虑到实用性因素,以耗电量小者为佳。又令无线电通讯单元20的电源可独立关闭,以因应飞行安全及隐私等要求,亦即使用者可自由选择是否启动信息交换功能。
该储存单元30包含一非卸除式内存31及一卸除式内存32,其分别与前述处理单元10连接,该储存单元30储存的数据包括:
可供辨识各装置的装置识别码;
装置本身的组态设定数据;
与其它信息交换装置的信息交换纪录,包含交换信息内容、交换时间、交换装置的识别码等;
欲传送给其它信息交换装置的使用者信息;
供处理单元10作实时分析,但不公开给其它信息交换装置的信息(使用者设定条件);
前述可供辨识各装置的装置识别码必须储存非卸除式内存31中,其它信息则可储存在非卸除式内存31及/或卸除式内存32中。
该卸除式内存32可行的实施方式有非挥发性内存模块、记忆卡、外接式硬盘等。
该主机接口端口11与处理单元10连接,供与计算机连接,以进行数据上传、下载以及对装置组态进行设定;可行的实施方式有USB、IEEE1394、BlueTooth等通信协议。又可供连结的对象除计算机外,经由适当软件支持,本发明的信息交换装置亦可与其它支持主机接口端口的电子装置,如PDA或Kiosk等连接。
该认证模块40与处理单元10连结,用以执行一认证程序。该认证模块40则包含:
一安全储存内存41,供存放装置的识别码及认证程序所需的钥匙信息,该等信息是以加密形式存放于安全储存内存41内,在未完成认证程序之前,即使透过外力直接读取其内容,亦无法解读该加密内容而取得信息。
又认证模块40与处理单元10之间可采取固定连接方式或可拆卸的连结方式,当采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时,请参阅图2所示,前述处理单元10进一步与一第一存取接口12连接,以透过该第一存取接口12与认证模块40连结,该认证模块40则为一独立设备,并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存取接口42,以便透过前述第一存取接口12与装置的处理单元10连结,而由处理单元10透过第一、第二存取接口12、42的连结以执行认证程序,并取得存放于安全储存内存41的信息。另前述第一、第二存取接口12、42可行的实施方式可选自下列协议之一:UART、I2C、SPI等。
至于前述认证程序由一个以上的挑战及响应所构成,前述处理单元10与认证模块40须正确相互回答对方的挑战以完成认证程序,随后方允许处理单元10存取安全储存内存41的内容。而该认证模块40一可行的实施方式有智能卡(SmartCard)等。
于本实施例中,前述信息交换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人机接口单元50,该人机接口单元50与处理单元10连接,供使用者与装置进行互动及执行进一步的可能应用;该人机接口单元50可包含:
一平面显示器,用以显示收发的信息及装置的组态功能;
一指示灯(发光二极管、灯泡),可用来显示实时事件,如接近目标装置、提醒预设事件发生等;
一震动器,用以提醒实时事件,如接近目标装置、提醒预设事件的发生等;
一扬声器,用以发出声音来提醒实时事件,如接近目标装置、提醒预设事件的发生等;
一按键组,供使用者选择执行特定功能或设定作业。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信息交换装置之一较佳实施例,该信息交换装置可以一卡片形式实现。
由上述说明可了解本发明信息交换装置的具体构造,除了前述信息交换装置外,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一在线管理系统,供信息交换装置与其联机后,上传下载数据之用,如图3所示,该管理系统包括:
一平台网站60,其提供使用者或管理者执行下列功能:
上传由各信息交换装置收集到的信息及信息交换纪录;
输入或上传其它系统所需的特定信息;
浏览网站所提供的数据;
下载网站所提供的数据至信息交换装置;
对信息交换装置设定组态。
一数据库61,与前述平台网站60连结,并用以储存下列数据:
系统内所有信息交换装置的基本信息,如辨识代码、装置硬件版本、软件版本、服务纪录等;
所有信息交换装置上传的信息交换纪录;
所有参与系统的信息交换装置的持有人、附着物体、场所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商家名称、住址等;
信息交换装置的持有人及附着物体、场所的管理者在平台网站60上的使用纪录;
信息交换装置与其使用者或信息交换装置与其附着物体、场所的对应关系。
一数据分析模块62,与前述平台网站60及数据库61连结,以便对数据库61储存的基本信息及由信息交换装置所收集并上传的交换信息纪录进行分析,以计算推测下列数据:
信息交换装置持有人之间的相遇频率、相遇时段;
信息交换装置持有人到访或经过有附着信息交换装置的场所或物体的频率、时段、时间长短;
信息交换装置持有人之间的相遇事件与有附着信息交换装置的场所或物体间的关联性;
特定信息交换装置持有人欲遇见另一特定装置持有人的最佳地点及时段;
信息交换装置持有人之间的互相好感程度;
信息交换装置持有人之间的个性契合程度。
由上述说明可了解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架构与功能特性,以下谨就本发明运用在交友用途的具体使用方式详述如后:
主要仍由前述的管理系统与会员随身携带的信息交换装置(于此说明例中称为会员卡)所执行。该会员卡主要用途在于辨识持有人、收集该持有人于实体世界中不期而遇的其它会员的相遇纪录。管理系统中的平台网站除提供一般社群网站常见的会员注册、博客、与其它会员互动等功能外,并由数据分析模块汇整分析会员卡内的数据,以提供整合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服务。
储存于会员卡的数据包含:
持卡会员资料,包含会员代码、会员卡序号、会员博客URL。
持卡人与其它会员的相遇纪录表,每一笔纪录包含相遇日期及时间、相遇会员代码。相遇纪录的储存为环状式,即当纪录空间用完时会将最旧的数据删除来存放最新数据。
又会员卡提供两种操作模式:一为单机模式、一为联机模式。电源投入后预设进入单机模式。
单机模式为会员卡未连接计算机时的操作模式。在此模式下,会员卡执行广播及侦测(Broadcast and Listen)程序,告知邻近的会员卡以交换信息。当会员携带会员卡外出时,会员卡即在此单机模式下操作。又会员卡在单机模式下的广播及侦测(Broadcast and Listen)程序请参阅图4所示:
步骤301、将无线电通讯单元切换至传送模式;
步骤302、将讯息封包(讯息种类=起始讯息、会员卡序号、持卡人会员代码以及一讯息序号)透过无线通道进行广播;
步骤303、广播完成后立即将无线电通讯单元切换为接收模式;
步骤304、等待邻近的会员卡响应,等待时间为0.1至0.5秒,由随机数决定。若有响应,即执行「数据交换程序」。
步骤305、再度将无线电模块切换至传送模式;
步骤306、再度将会员卡的序号及持卡人会员代码经由无线电通道广播;
步骤307、等待邻近的会员卡响应,等待时间为(0.6秒减去第一次的等待时间)。若有响应,即执行「数据交换程序」(以随机数间隔在固定时间内传送两次是为增大成功机率)。
步骤308、关闭无线电模块的电源,将微处理器切换至省电模式,Sleep时间为0.4秒。
重复前述步骤301~308。
在前述广播与侦测程序中,系统仍然监控主机接口端口(USB bus),若发现会员卡连接到计算机上,则立即切换至联机模式。
又前述「数据交换程序」的具体工作流程,请参阅图5所示,其包括:
步骤401、当会员卡收到其它会员卡的广播讯息时,双方即进入此程序以交换会员信息(为方便说明,以下称发送原广播讯息的会员卡为起始端,收到广播讯息的会员卡为回送端);
步骤402、由回送端回传一讯息封包至起始端(讯息封包内容为:讯息种类=回送讯息、回送端会员卡序号、回送端会员卡持有人代码、讯息序号、原发送端会员卡序号、原广播讯息序号);
步骤403、起始端收到该讯息后,立即传送确认封包回回送端予以确认(确认封包内容为:讯息种类=确认讯息、回送端会员卡序号、回送端会员卡持有人代码、讯息序号、原发送端会员卡序号、原Broadcast讯息序号)。起始端发送确认讯息后,即完成起始端的数据交换程序,起始端将此笔交换纪录加入相遇纪录表后,回到原广播及侦测程序。
步骤404-406、回送端收到起始端的确认讯息或等待0.5秒未有响应时即视为完成数据交换程序。回送端将此笔交换纪录加入相遇纪录表后,亦回到原广播及侦测程序。
由上述可知,由信息交换装置构成的会员卡在单机模式下所执行「广播及侦测程序」、「信息交换程序」的具体工作流程。
至于联机模式,则为会员卡透过USB接口连接到计算机时的操作模式。在此模式下,会员卡内部的处理单元会将会员卡仿真为一USB Mass StorageDevice,在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可透过对会员卡下低阶的USB ATAPI指令来对会员卡做控制及存取。当会员卡第一次透过计算机与管理系统联机时,会员卡将于USB Mass Storage功能接口下执行一开卡程序,主要将会员卡持有人的代码及信息写入一会员卡内,同时对会员卡硬件组态进行设定。
当会员卡再次透过计算机与管理系统联机时,则执行下列程序:
纪录读取步骤(上传至计算机),用以将会员卡内储存的相遇纪录上传至管理系统。
纪录写入步骤(下载至会员卡),用以将纪录写入会员卡内的储存单元。
在社群交友的用途上,本发明管理系统的平台网站包含前台使用者接口、数据库及后台处理程序。由于该等交友平台网站为已知技术,故不再重复叙述。以下谨就平台网站与会员卡硬件整合相关的部分做说明。
平台网站与会员卡整合的第一步在数据库内加入与会员卡有关的数据表及字段,包括:
一会员卡数据表,包含会员卡序号、生产日期、启用日期、硬件版本号码、韧体版本号码等字段;
一会员卡与会员对应关系表,包含会员卡序号、持有人会员代号等字段;
一会员相遇数据表,包含相遇时间、会员卡序号、持有人代号、相遇的会员卡序号、相遇的会员卡持有人代号等字段。
针对需要与会员卡互动,如上传或下载相遇数据的功能,可由平台网站回传使用者的网页内动态产生与该动作对应的URL,而促使使用者的网络浏览器(Web browser)在显示该网页时会去读取该URL,该读取动作便会将该指令送入已经在客户端执行的驱动程序,最后由驱动程序来完成该动作。
会员于登入平台网站时,平台网站会产生讯息要求使用者将会员卡插入计算机的主机接口端口(USB port)。登入后,平台网站立即透过上述方式将会员卡内的相遇纪录读取并储存至数据库内。
经由上述方法,可以确保平台网站的数据库内随时保有最新的会员相遇信息,该数据可以用来设计与实体世界密切相关的功能,或作为加强其它功能的辅助信息。
由上述说明可了解本发明运用在社群交友时的具体工作方式。除前述用途外,本发明亦适合运用在商务领域,例如1对1的广告派送与营销:
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参加系统服务的会员各自持有一内含可供辨认不同会员的代码的会员卡,该等会员卡在开卡时可同时输入一些会员数据,以增加营销分析的数据,惟非必要。
参加服务的店家及特定公共场所内在定点处设置一个以上的信息交换装置,简单的信息交换装置可直接利用一般会员卡替代,环境允许者可使用记忆容量更大、功能更为完整的信息服务设备。又位于定点的信息交换装置以一定周期固定发送无线电信息通知在附近的会员卡片。而视服务需要,会员卡片亦可主动以一固定周期发送无线电信息。
当会员卡侦测到固定通讯点或固定通讯点侦测到会员卡时,双方即进行信息的交换。交换的信息至少包含各自的辨别代码,另视服务需要,亦可同时进行其它信息的派送、收集。
各定点的信息交换装置可实时或定时将所收集到的会员到访信息上传至服务网站,并收受最新的营销信息及可派送的广告内容。
当会员上网时,将会员卡连上计算机上传所有新收集的数据至平台网站,并于会员网页上提供会员可能感兴趣的营销信息;该营销信息除由会员网页直接提供外,平台网站亦可透过会员的计算机或定点的信息交换装置将信息下载至会员卡内,并藉由会员卡上的人机接口单元,于会员接近相关场所时实时提示信息予会员。
而平台网站可藉由所收集到的会员信息(如会员基本信息、到访过的通讯点、到访时间、到访频率等),进行各种数据分析,搜集有用的营销信息。
在同一场所内有数个固定通讯点者,可更进一步利用多点无线电定位法推算会员在场所内的所在位置及会员在场所内移动的足迹。平台网站可利用此数据进一步分析会员对商场内何处感兴趣并提供相关的商品及活动信息。
再者,会员卡可作为电子式折价卷(e-coupon),由平台网站或各定点所设信息交换装置将合乎各会员条件的折价卷代码下载至会员卡内,会员可于指定店家出示会员卡,由店面的信息交换设备读取使用。折价卷的派送可根据店家的要求,针对特定族群或针对新客户、旧客户、或其它可由经由数据分析所分类的对象发送。
会员卡亦可作为会员主动寻找信息或商品的工具,由会员将其有兴趣商品、欲寻找物品、喜好等信息输入会员卡及平台网站。当会员经过相关商家时,商家的固定服务器侦测到该会员欲寻找商品其有提供,可将该信息送至会员卡内,经由会员卡的人机接口单元提供给会员参考。除商家定点设置的信息交换设备外,平台网站亦可主动进行配对分析,待会员连上平台网站时,将符合的商品信息透过会员网页提供给会员或下载至会员卡中。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就可使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4)
1.一种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处理单元,作为运算、分析、控制中枢;
一无线电通讯单元,包含发送器及接收器,其分别与处理单元连接,以便传送与接收数据;
一储存单元,与前述处理单元连接,其内部储存一可供辨识各装置的装置识别码、使用者信息及一信息交换纪录,该信息交换纪录包含交换信息内容、交换时间、交换对象(装置)的识别码等;
一主机接口端口,与处理单元连接,供与计算机或电子装置连接,以进行数据上传、下载以及对装置组态进行设定;
一认证模块,与处理单元连结,用以执行一认证程序,该认证模块含有一安全储存内存,供存放有装置的识别码及认证程序所需的钥匙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进一步与一第一存取接口连接;
该认证模块进一步包含:
一第二存取接口,透过前述第一存取接口与装置的处理单元连结,以便由处理单元透过第一、第二存取接口的连结以执行认证程序,并取得存放于安全储存内存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认证程序由一个以上的挑战及响应所构成,由前述处理单元与认证模块相互回答对方的挑战以完成认证程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认证模块为一智能卡。
5.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储存单元包含一非卸除式内存及一卸除式内存,该非卸除式内存用以储存可供辨识装置的装置识别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无线电通讯单元选自以下协议之一:IEEE802.5.14、ZigBee、BlueTooth、IEEE802.11(WiFi)、Wireless USB、Wibree、RF等。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存取接口及认证模块的第二存取接口选自以下协议之一:UART、I2C、SPI等。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进一步连接一人机接口单元,该人机接口单元包含:
一平面显示器,用以显示收发的信息及装置的组态功能;
一按键组,供使用者选择执行特定功能或设定作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人机接口单元进一步包括:
一指示灯,用来显示实时事件,如接近目标装置、提醒预设事件发生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人机接口单元进一步包括:
一扬声器,用以发出声音来提醒实时事件,如接近目标装置、提醒预设事件的发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人机接口单元进一步包括:
一震动器,用以提醒实时事件,如接近目标装置、提醒预设事件的发生。
12.一种与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交换装置连结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数据库,用以储存信息交换装置的基本信息、信息交换装置上传的信息交换纪录、使用者上线的使用纪录及信息交换装置与其使用者的对应关系;
一平台网站,与前述数据库连结,供使用者上传信息交换装置收集的信息及信息交换纪录,并供使用者输入或上传系统所需的其它特定信息;另供使用者下载平台网站所提供的数据至信息交换装置;
一数据分析模块,与前述平台网站及数据库连结,用以对数据库内储存的基本信息及由信息交换装置所收集的交讯信息纪录进行分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平台网站提供使用者或管理者执行下列功能:
上传由各信息交换装置收集到的信息及信息交换纪录;
输入或上传其它系统所需的特定信息;
浏览网站所提供的数据;
下载网站所提供的数据至信息交换装置;
对信息交换装置设定组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数据分析模块用以计算推测下列数据:
信息交换装置持有人之间的相遇频率、相遇时段;
信息交换装置持有人到访或经过有附着信息交换装置的场所或物体的频率、时段、时间长短;
信息交换装置持有人之间的相遇事件与有附着信息交换装置的场所或物体间的关联性;
特定信息交换装置持有人欲遇见另一特定装置持有人的最佳地点及时段;
信息交换装置持有人之间的互相好感程度;
信息交换装置持有人之间的个性契合程度。
15.如权利要求14项所述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数据库用以储存至少下列数据:
系统内所有信息交换装置的基本信息,如辨识代码、装置硬件版本、软件版本、服务纪录等;
所有信息交换装置上传的信息交换纪录;
所有参与系统的信息交换装置的持有人、附着物体、场所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商家名称、住址;
信息交换装置的持有人及附着物体、场所的管理者在平台网站上的使用纪录;
信息交换装置与其使用者或信息交换装置与其附着物体、场所的对应关系。
16.一种信息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令权利要求1至11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交换装置包括有:
一单机模式,信息交换装置未连接计算机或电子装置时的操作模式,在该模式下,信息交换装置执行广播及侦测(Broadcast and Listen)程序,告知邻近的信息交换装置以交换信息;
一联机模式,信息交换装置连接到计算机或电子装置时的操作模式;在该模式下,信息交换装置内部的处理单元会将信息交换装置仿真为一储存装置,供计算机或电子装置对信息交换装置做控制及存取。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广播及侦测程序包括:
将无线电通讯单元切换至传送模式;
将讯息封包透过无线信道进行广播;
广播完成后立即将无线电通讯单元切换为接收模式;
等待邻近的信息交换装置响应,若有响应,即执行「数据交换程序」;
重复前述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等待邻近的的信息交换装置响应后,若无响应即再度将无线电模块切换至传送模式;
并再度将信息交换装置的序号及持卡人会员代码经由无线电通道广播;
等待邻近的信息交换装置响应,若有响应,即执行「数据交换程序」。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信息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重复步骤前先关闭无线电模块的电源,将微处理器切换至省电模式一段时间。
20.如权利要求16至1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信息交换装置等待响应时间为0.1至0.5秒,由随机数决定。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息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广播与侦测程序中,该信息交换装置仍持续判断是否连接到计算机或电子装置上,若连接计算机或电子装置则立即切换至联机模式。
22.如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数据交换程序」包括:
当信息交换装置收到其它信息交换装置的广播讯息时,双方即进入此程序以交换信息(发送原广播讯息的信息交换装置为起始端,收到广播讯息的信息交换装置为回送端);
由回送端回传一讯息封包至起始端;
起始端收到该讯息后,立即传送确认封包回回送端予以确认;起始端发送确认讯息后,即完成起始端的数据交换程序,起始端将此笔交换纪录加入相遇纪录表后,回到原广播及侦测程序;
回送端收到起始端的确认讯息或等待一段时间未有响应时即视为完成数据交换程序;回送端将此笔交换纪录加入相遇纪录表后回到原广播及侦测程序。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联机模式在信息交换装置第一次透过计算机与管理系统联机时,信息交换装置将于储存装置(Mass Storage)功能接口下执行一开卡程序,主要将信息交换装置持有人的代码及信息写入一信息交换装置内,同时对信息交换装置硬件组态进行设定。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信息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联机模式当信息交换装置再次透过计算机与管理系统联机时,执行下列程序:
纪录读取步骤(上传至计算机),用以将信息交换装置内储存的相遇纪录上传至管理系统。
纪录写入步骤(下载至信息交换装置),用以将纪录写入信息交换装置内的储存单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07238A CN101808001A (zh) | 2009-02-13 | 2009-02-13 | 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方法及其管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07238A CN101808001A (zh) | 2009-02-13 | 2009-02-13 | 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方法及其管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08001A true CN101808001A (zh) | 2010-08-18 |
Family
ID=42609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07238A Pending CN101808001A (zh) | 2009-02-13 | 2009-02-13 | 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方法及其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0800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31423A1 (zh) * | 2012-03-08 | 2013-09-1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用户信息提供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3312737A (zh) * | 2012-03-08 | 2013-09-18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用户信息提供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6062A (zh) * | 2002-06-28 | 2004-01-07 | 明日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 | 以无线平台共享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
CN1589580A (zh) * | 2001-11-24 | 2005-03-02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服务数据至便携式通信设备的用户的基于位置的传送 |
CN1662913A (zh) * | 2002-04-19 | 2005-08-31 | 斯蒂芬·J·卡尔顿 | 用于通过分布式存储器的配对的便携式通信设备和方法 |
-
2009
- 2009-02-13 CN CN200910007238A patent/CN10180800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9580A (zh) * | 2001-11-24 | 2005-03-02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服务数据至便携式通信设备的用户的基于位置的传送 |
CN1662913A (zh) * | 2002-04-19 | 2005-08-31 | 斯蒂芬·J·卡尔顿 | 用于通过分布式存储器的配对的便携式通信设备和方法 |
CN1466062A (zh) * | 2002-06-28 | 2004-01-07 | 明日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 | 以无线平台共享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31423A1 (zh) * | 2012-03-08 | 2013-09-1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用户信息提供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3312737A (zh) * | 2012-03-08 | 2013-09-18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用户信息提供方法及装置 |
CN103312737B (zh) * | 2012-03-08 | 2015-11-2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用户信息提供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461880C2 (ru) | Электронная визитка и способ ее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 |
CN102375869B (zh) | 在设备上管理应用程序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 |
CN105046526B (zh) | 实时在线的广告自营系统 | |
TW201030645A (en) | Information exchange apparatus, method and its management system by utilizing the wireless channel | |
CN110533403B (zh) | 一种消费处理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
US2004025503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personal access information and delivering information in electronic form using the obtained personal access information | |
US20170003851A1 (en) | Interactive three-dimensional cube on a display and methods of use | |
WO2014063535A1 (zh) | 一种移动终端阅读与社交网络融合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720542A (zh) | 交互系统和方法 | |
CN104506418A (zh) | 一种搜索联络系统和方法 | |
CN107341162A (zh) | 网页处理方法和装置、用于网页处理的装置 | |
US20100153286A1 (en) | Electronic Contact and Media Distribution System | |
CN103020473A (zh) | 一种电子名片及其制作方法 | |
JP6675405B2 (ja) | 動的な組み合わせと調整が可能なパーソナルワークシステム | |
US20070266114A1 (en) | Personal Icon Provid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
CN103440307B (zh) | 媒体信息提供方法及装置 | |
Chatzigiannakis et al. | Urban pervasive applications: Challenges, scenarios and case studies | |
CN101808001A (zh) | 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方法及其管理系统 | |
CN201352857Y (zh) | 利用无线信道的信息交换装置 | |
CN109598587A (zh) | 社区用多功能自助零售平台 | |
KR101320425B1 (ko) | 전자 명함 및 소셜 네트워크 통합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07318034B (zh) | 互动视频展示方法和装置 | |
CN108463819A (zh) | 使用智能终端的基于数字串的实时信息分发系统以及信息分发方法 | |
CN111329189A (zh) | 一种nfc胸牌装置 | |
CN103714162A (zh) | 信息发布方法及服务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