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5050B - 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05050B CN101805050B CN2010101263082A CN201010126308A CN101805050B CN 101805050 B CN101805050 B CN 101805050B CN 2010101263082 A CN2010101263082 A CN 2010101263082A CN 201010126308 A CN201010126308 A CN 201010126308A CN 101805050 B CN101805050 B CN 1018050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turbidity
- sensor
- flocculation
- coagul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和系统。本方法是原水进入絮凝池与加入的混凝剂进行混合、反应、絮凝而产生絮凝体,在絮凝池末端水下通过测浊度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絮凝水,然后在传感器内给定的沉淀时间沉淀后,进行浊度测量;并用此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其差值经PID运算后,得到所需的加注率,再乘上进水的流量,得到加注量,转换成标准电流输出信号控制加注泵的加注量,进行在线加注混凝剂。本系统由絮凝池、沉淀池、加注泵、混凝池、微处理器和特别设计的测浊度的传感器5组成。本发明采用了测浊度的传感器,能在线准确测得絮凝水沉后浊度,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从而能较准确控制在线加注混凝剂,减少混凝剂加注量,提高水净化质量,降低水净化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通过在线预先测量絮凝池末端的絮凝水的沉后浊度,来实现混凝剂加注量自动控制的方法和系统。属给水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加注混凝剂使水中的小颗粒凝聚成大颗粒而在水中沉淀,是水净化过程中液、固分离最常用的方法。混凝剂的加注量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出厂水质和生产成本。加注量太少,絮凝效果变差,水质达不到要求;加注量太多,混凝剂消耗量增加,提高了生产成本,且加注量过大时,絮凝效果反而变差。
水厂制水中,混凝剂加注量是否恰当,一般是以沉淀池出水(以下简称沉淀水)浊度是否保持在某一目标值左右为判断条件的。目标值是根据滤后水的浊度要求和滤池的滤除率来确定的。目标值太大,达不到滤后水的浊度要求,太小则会增加混凝剂的消耗量。
恰到好处的自动控制加注量,既可达到保证水质的目的,又可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操作人员,减少混凝剂的消耗量,降低生产成本。我国的水厂量多面广,因目前自动控制方法和设备的缺陷,以及对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多数还是只能采用人工控制,如能采用效果好、适应性强的自动控制方法和设备,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是巨大的。
影响混凝剂加注量的因素非常多,而且这些因素在不断地变化。例如原水水质中的浊度、水温、流量、碱度、氨氮、耗氧量,净水设备的负荷、状态等,还有相当部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的因素。因此精确地、恰到好处地投放混凝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另外,混凝剂加注经混合、絮凝、沉淀,是一个长滞后系统(2-3小时),无法用一般的目标量闭环控制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国内外在控制方法和检测参量上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也有多种方法。按检测参量的滞后时间长短,大致可分为前期预测和中期预测控制两大类:
(一)、前期预测(前馈)控制:该方法根据原水水质参量,预测混凝剂加注量,使沉淀水浊度达到预定值。前期预测控制没有滞后时间。从理论上讲只要数学模型足够精确,这种方法可以完全消除原水水质变化引起的偏差。但混凝过程是复杂的,影响混凝剂加注量的参量非常多,理论上无法得到准确的数学模型,实际应用中又考虑到系统的复杂程度,参量在线测试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准确程度,因此很难保证参量和数学模型的全面性,一般只能选择几个主要参量如流量、浊度、温度、碱度、pH值等,这对于比较清洁的水已基本够用,但对于受有机物污染的水,就无法仅用这些参量来表示。此时要抓住几个可连续测定的参量来基本代表混凝剂的加注率,是相当困难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还使用了模糊逻辑、自适应、人工神经元网络等现代控制方法,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控制效果,但该方法的弱点并未消除。同时因测量的参数太多,为提高供水的安全性,有人甚至研究了当某一参量测量设备有故障时如何减小控制误差的问题。总起来讲这种方法在理想状态可消除原水水质的变化引起的偏差,但不能消除净水设备状态变化引起的偏差。实际应用中,某些参量在线测试的设备价格较高,且维护困难,有些参量目前还无法在线测量或准确度低,影响了控制效果。
(二)、中期预测(中馈)控制:测量混凝剂加注后的参量,预测沉淀池出水浊度,由此调整混凝剂加注量。此法虽有滞后,但预测准确和可靠程度一般要好于第一种方法,主要方法有:
1.模拟沉淀池方法:净水系统滞后时间的绝大部分是由沉淀池产生的,因此可以用斜管或模型滤池来模拟沉淀池,减少滞后时间。但它们的模拟程度不高,也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2.流动电流测定(SCD)法:测量流动电流是间接测量Zeta电位的一种方法,而Zeta电位则与絮凝条件有关。这是近年来国内外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它的滞后时间很短,为混合时间。有许多使用成功的报道,但也有不理想的。当水中有某些干扰物质时,测定值与合理的加注量之间会有较大的偏差。Dental认为:SC值与Zeta电位才成正比是建立在理想状态上的,即进来的代表水样粘附在探头的活塞表面上,而且完全复盖在活塞表面上,无人为的电性干扰。这种假定有时不能满足,所以有时使用效果不佳。另外水质变化时,也需调整设定值。为改善控制性能,有人使用SCD加上其他参量进行模糊逻辑控制。
3.絮凝检测法:因沉淀水浊度与絮凝效果密切相关,该方法检测絮凝效果,预测沉淀水浊度,以确定混凝剂加注是否恰当。其滞后时间为混合、反应时间。该方法检测结果中已包含了反应池工作状态的影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关键是所选参量与沉淀水浊度的相关程度。具体方法有:
(1)透光率脉动絮凝检测法:原理是当絮凝体悬浮液通过一束光时,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计算透射光变化的均方值与直流分量之比,一定条件下可代表絮凝体的大小,可用它来控制混凝剂加注率。该法测量设备简单,成本低,但其测定值与原水浊度有关,读数的稳定性也不理想。
(2)光散射颗粒分析仪(PDA)和光学颗粒记数法:通过分析絮凝体散射光信号或絮凝体遮光信号,获取与絮凝颗粒大小相关的信息,用于控制加注量。
(3)絮凝体图形检测法(FCD):方法是实时获取并处理絮凝体图形信息,根据絮凝体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情况(这些参数与沉淀速度有关),来控制混凝剂加注率。该方法定量测定了混凝效果,测定值稳定且与原水浊度无关,更直观和准确,正常情况下与沉淀池出水浊度的相关性很好,但当原水中有机物较多时,该法不能反映出絮凝体变轻,沉淀速度变慢的情况。
(4)絮凝体沉淀速度测量法(FVD):该方法是在絮凝池末端直接测量絮凝体的沉淀速度及其分布,来控制混凝剂加注率。该法定量测量絮凝体沉速分布,排除了絮凝体颗粒的比重、絮凝体凝结紧密程度、水温等因素的影响,较直接和准确地表示混凝的效果和预测沉淀水浊度。但系统较复杂,成本也较高。
近年来随着对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虑后水要求从1NTU降到0.1NTU,沉淀水浊度的目标值则从5NTU逐步降为0.5NTU,此时使用以上方法仅考虑絮凝体的沉淀特性对沉淀水浊度的影响已不够全面。因为即使所有的絮凝体都能沉掉,沉淀水浊度也不会为零。水中总有少部分微小粒子没有凝聚而使水有一定的浊度,这部分浊度与5NTU相比可以忽略,但与0.5NTU相比却占一定的比率,不能完全忽略。因此在沉淀水浊度要求较低的条件下,使用絮凝体的沉淀特性预测沉淀水浊度不够全面和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和系统,能直接预测沉淀水浊度,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从而较准确在线检测混凝剂加注量,提高水净化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思是:
沉淀水浊度是絮凝池的出水(水中有絮凝体的水,简称絮凝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的水的浊度,而沉淀所需的时间又很长,常用的平流式沉淀池约需2小时左右,如既能模拟沉淀池的效果,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沉淀过程并测得沉淀后水的浊度,就不需要其他参数来估算,而能直接预先测量沉淀水浊度,因此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常用的平流式沉淀池的深度为3m左右,絮凝体需2小时才能沉到底,对应的沉速是0.42mm/s,现设想在浊度测量传感器中构建一个微型模拟沉淀池,它的深度是2cm,则同样的絮凝体沉速,只需要48秒就能沉到底,测量模拟沉淀池中的沉后水的浊度与测量沉淀池沉后水的浊度性质相同,与上述的浊度目标值的变小带来的问题无关,且能在48秒内就能预知2小时后的沉淀水浊度。
根据上述发明构思,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水进入絮凝池与加入的混凝剂进行混合、反应、絮凝而产生絮凝体,在絮凝池末端水下通过测浊度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絮凝水,然后在传感器内给定的沉淀时间沉淀后,进行浊度测量。并用此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其差值经PID运算后,得到所需的加注率,再乘上进水的流量,得到加注量,转换成标准电流输出信号控制加注泵的加注量,进行在线加注混凝剂。
上述浊度测量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絮凝池的末端安装一个测浊度的传感器,水流从进水孔缓慢流入(可防止絮凝体破碎),传感器内水平面达到给定测量水位后,关闭进水孔闸阀使水位保持不变,经过给定沉淀时间的沉淀,测量水平面下2cm范围内(上述的微型模拟沉淀池)那部分水的浊度;
(2)、一次测量结束后,出水孔闸阀打开,潜水泵低速工作,将传感器内的水抽出,当水面下降到进水孔附近时,进水孔打开,使水从进水孔流入,出水孔流出,水位基本保持不变,从而更换传感器内的水,在给定时间后,关闭潜水泵和出水孔,水继续从进水孔流入,水位逐渐上升,到达所述测量水位时关闭进水孔,再进行下一次测量;
(3)、浊度的测量部分由光源、透明窗、光栏、光电接受器件和测量电路组成,光源发出的平行光照射到传感器内的水中,水中微小颗粒产生的散射光通过透明窗和光栏,被光电接受器件接受并转换成电流,经测量电路处理后转换成浊度,由于光栏的设置位置,所测的水样在测量水位下2cm范围内;
(4)、传感器每小时自动清洗一次,方法是在一次测量结束后,在测量水位,同时打开进水孔和出水孔,潜水泵高速工作,将传感器内积沉的絮凝体随着高速水流一起排出。
上述的传感器内给定的沉淀时间,由实际沉淀池的特性决定,并与进水的流量有关,当流量变化时(沉淀池实际沉淀时间有相应的变化),按比例增加或减少传感器内的沉淀时间,如下式:给定的沉淀时间T1=T0Φ0/Φ1,其中,初始流量为Φ0时的沉淀时间为T0,流量为Φ1时给定的沉淀时间为T1。
上述的浊度测定值,传送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把5分钟内的数据平均后,与设定沉淀水浊度目标值进行比较,其差值经PID运算后,得到所需的加注率,再乘上进水的流量,得到加注量,转换成标准电流输出信号控制加注泵的加注量;
上述的传感器内给定的沉淀时间,每2小时微调一次。此时将实际测到的沉淀水浊度与2小时前传感器内对应沉淀时间的浊度进行比较,对传感器内给定的沉淀时间进行微量修正,以补偿实际沉淀池沉淀特性的微量变化引起的误差,保持传感器内的微型模拟沉淀池对实际沉淀池的跟踪。
上述的传感器上部在水面之上,内有测量控制电路和步进电机等,下部浸在水下,水下部分对着水流方向的一面,其较高位置有进水孔,另一面较低位置有出水孔,并有两个闸阀分别控制孔的打开和关闭,闸阀由安装在传感器水上部分的步进电机、齿轮齿条和连杆控制。在出水孔的外部装有一个微型潜水泵,传感器内部装有水位传感器,水位、步进电机和微型潜水泵的转速,都由控制电路控制。
一种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系统,应用于上述方法,包括沉淀池、絮凝池、混凝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与沉淀池接通并联成一体,在沉淀池出口处装有一个所述浊度计,在所述絮凝池末端插置一个测浊度的传感器,进水管经一个进水泵和一个流量计接通所述絮凝池的进水口,所述混凝剂池的出口经一个加注泵接通所述絮凝池的进水口;一个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流量计、加注泵、测浊度的传感器和浊度计。
上述测浊度的传感器的结构是:一个长筒形的壳体的上端有吊挂的安装螺杆,所述壳体的中部内光学测浊度装置,中下部有一个进水孔,进水孔设有闸阀,该闸阀的阀杆通过一根连杆连接安装在壳体内上部的一根齿条,该齿条与一个步进电机驱动的一个齿轮啮合;所述壳体的下部有一个出水孔,出水孔也设有一个闸阀,该闸阀的阀杆通过另一根连杆连接安装在壳体内上部的另一根齿条,该齿条与另一个步进电机驱动的另一个齿轮啮合;所述出水孔处还装有一个潜水泵;
上述光学测浊度装置的结构是:一个透明窗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处于设定的测量水位处,在透明窗与壳体侧臂间形成小室,在该小室内安装一个光栏,在该光栏后面安装一个光电接收器件,在所述测量水位上方安装一个光源,该光源发射的平行光垂直照射测量水位的水平面,在壳体上部内腔中装有一个测量电路,该测量电路电连接所述光电接收器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
本发明在絮凝浊中插置一个特别设计的测浊度的传感器,能在线准确测得絮凝水沉后浊度,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从而能较准确控制在线加注混凝剂,提高水净化质量,减少混凝剂加注量,降低水净化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图1示例中测浊度传感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结合附图详述如下:
实施例1:参见图1,本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是:原水进入絮凝池5与加入的混凝剂进行混合、反应、絮凝而产生絮凝体,在絮凝池5末端水下通过测浊度的传感器8实时采集絮凝水,然后在传感器8内给定的沉淀时间沉淀后,进行浊度测量;并用此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其差值经PID运算后,得到所需的加注率,再乘上进水的流量,得到加注量,转换成标准电流输出信号控制加注泵3的加注量,进行在线加注混凝剂。
实施例2:
1、原水进入絮凝池,与加入的混凝剂进行混合、反应、絮凝,产生絮凝体。本方法在絮凝池末端的水下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絮凝水。
2、水流从进水孔缓慢流入,传感器内水平面达到测量水位后,关闭进水孔闸阀使水位保持不变,经过传感器内沉淀时间沉淀后,测量水平面下2cm那部分水的浊度。
3、一次测量结束后,出水孔闸阀打开,潜水泵低速工作,将传感器内的水抽出,当水面下降到进水孔附近时,进水孔打开,使水从进水孔流入,出水孔流出,水位基本保持不变,从而更换传感器内的水,一定时间后,关闭潜水泵和出水孔闸阀,水继续从进水孔流入,水位逐渐上升,到达测量水位时关闭进水孔闸阀,再进行下一次测量。
4、浊度的测量部分由光源、透明窗、光栏、光电接受器件和测量电路组成,光源发出的平行光照射到水中,水中微小颗粒产生的散射光通过透明窗和光栏,被光电接受器件接受并转换成电流,经测量电路处理后转换成浊度。
5、传感器每小时自动清洗一次,一次测量结束后,在测量水位,同时打开进水孔和出水孔,潜水泵高速工作,将传感器内积沉的絮凝体随着高速水流一起排出。
6、当流量变化时,按比例增加或减少传感器内的沉淀时间,如下式:T1=T0Φ0/Φ1,其中,流量为Φ0时的沉淀时间为T0,流量为Φ1时的沉淀时间为T1。
7、上述的浊度测定值,传送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把5分钟内的数据平均后,与设定沉淀水浊度目标值进行比较,其差值经PID运算后,得到所需的加注率,再乘上进水的流量,得到加注量,转换成标准电流输出信号控制加注泵的加注量。
8、每2小时将实际测到的沉淀水浊度与2小时前传感器内对应沉淀时间的浊度进行比较,对传感器内的沉淀时间进行微量修正,以补偿实际沉淀池沉淀特性的微量变化引起的误差,保持传感器内的微型模拟沉淀池对实际沉淀池的跟踪。
实施例3:参见图1,本用于上述方法的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系统,包括沉淀池6、絮凝池5、混凝剂池,所述絮凝池5与沉淀池6接通并联成一体,在沉淀池6出口处装有一个所述浊度计9,在所述絮凝池5末端插置一个测浊度的传感器8,进水管经一个进水泵1和一个流量计2接通所述絮凝池5的进水口,所述混凝剂池4的出口经一个加注泵3接通所述絮凝池(5)的进水口;一个微处理器7电连接所述流量计2、加注泵3、测浊度的传感器8和浊度计9。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特别之处如下:参见图2,上述的测浊度的传感器8的结构是:一个长筒形的壳体31的上端有吊挂的安装螺杆11,所述壳体31的中部内光学测浊度装置,中下部有一个进水孔19,进水孔19设有闸阀,该闸阀的阀杆通过一根连杆15连接安装在壳体31内上部的一根齿条13,该齿条13与一个步进电机12驱动的一个齿轮啮合;所述壳体31的下部有一个出水孔21,出水孔21也设有一个闸阀,该闸阀的阀杆通过另一根连杆23连接安装在壳体31内上部的另一根齿条28,该齿条28与另一个步进电机29驱动的另一个齿轮啮合;所述出水孔21处还装有一个潜水泵20;
上述光学测浊度装置的结构是:一个透明窗24安装在所述壳体31内处于设定的测量水位25处,在透明窗24与壳体31侧臂间形成小室,在该小室内安装一个光栏17,在该光栏17后面安装一个光电接收器件18,在所述测量水位25上方安装一个光源27,该光源27发射的平行光26垂直照射测量水位的水平面,在壳体31上部内腔中装有一个测量电路14,该测量电路14电连接所述光电接收器件18。
Claims (5)
1.一种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水进入絮凝池(5)与加入的混凝剂进行混合、反应、絮凝而产生絮凝体,在絮凝池(5)末端水下通过测浊度的传感器(8)实时采集絮凝水,然后在传感器(8)内给定的沉淀时间沉淀后,进行浊度测量;并用此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其差值经PID运算后,得到所需的加注率,再乘上进水的流量,得到加注量,转换成标准电流输出信号控制加注泵(3)的加注量,进行在线加注混凝剂;所述浊度测量的操作步骤如下:
a.在絮凝池(5)的末端安装一个测浊度的传感器(8),水流从其进水孔(19)缓慢流入,在该传感器(8)内水平面达到给定测量水位(25)后,关闭进水孔(19)闸阀使水位保持不变,经过给定沉淀时间的沉淀,测量水平面下2cm范围内那部分水的浊度;
b.一次测量结束后,出水孔(21)闸阀打开,潜水泵(20)低速工作,将传感器(8)内的水抽出,当水面下降到进水孔(19)附近时,进水孔(19)打开,使水从进水孔(19)流入,出水孔(21)流出,水位基本保持不变,从而更换传感器(8)内的水,在给定时间后,关闭潜水泵(20)和出水孔(21)闸阀,水继续从进水孔(19)流入,水位逐渐上升,到达所述测量水位时(25)关闭进水孔(19),再进行下一次测量;
c.浊度的测量部分由光源(27)、透明窗(24)、光栏(17)、光电接受器件(18)和测量电路(14)组成,光源(27)发出的平行光(26)照射到传感器(8)内的水中,水中微小颗粒产生的散射光通过透明窗(24)和光栏(17),被光电接受器件(18)接受并转换成电流,经测量电路(14)处理后转换成浊度,由于光栏(17)的设置位置,所测的水样在测量水位(25)下2cm范围内;
d.传感器(8)每小时自动清洗一次,方法是在一次测量结束后,在测量水位(25),同时打开进水孔(19)和出水孔(21),潜水泵(20)高速工作,将传感器(8)内积沉的絮凝体随着高速水流一起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浊度测定值,传送到微处理器(7),微处理器(7)把5分钟内的数据平均后,与设定沉淀水浊度目标值进行比较,其差值经PID运算后,得到所需的加注率,再乘上进水的流量,得到加注量,转换成标准电流输出信号控制加注泵(3)的加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8)内给定的沉淀时间,每2小时微调一次,此时将实际测到的沉淀水浊度与2小时前传感器内对应给定沉淀时间的浊度进行比较,对传感器内给定的沉淀时间进行微量修正,以补偿实际沉淀池沉淀特性的微量变化引起的误差,保持传感器内的微型模拟沉淀池对实际沉淀池的跟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8)上部在水面之上,内有测量控制电路(14)和步进电机(12、29),下部浸在水下,水下部分对着水流方向的一面,其较高位置有进水孔(19),另一面较低位置有出水孔(21),并有两个闸阀分别控制孔的打开和关闭,闸阀由安装在传感器水上部分的步进电机(12、29)、齿轮齿条(13、28)和连杆(15、23)控制;在出水孔(21)的外部装有一个微型潜水泵(20),传感器内部装有水位传感器(22),水位、步进电机(12、29)和微型潜水泵(20)的转速,都由控制电路(14)控制。
5.一种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系统,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包括沉淀池(6)、絮凝池(5)、混凝剂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5)与沉淀池(6)接通并联成一体,在沉淀池(6)出口处装有一个浊度计(9),在所述絮凝池(5)末端插置一个测浊度的传感器(8),进水管经一个进水泵(1)和一个流量计(2)接通所述絮凝池(5)的进水口,所述混凝剂池(4)的出口经一个加注泵(3)接通所述絮凝池(5)的进水口;一个微处理器(7)电连接所述流量计(2)、加注泵(3)、测浊度的传感器(8)和浊度计(9);
所述的测浊度的传感器(8)的结构是:一个长筒形的壳体(31)的上端有吊挂的安装螺杆(11),所述壳体(31)的中部内光学测浊度装置,中下部有一个进水孔(19),进水孔(19)设有闸阀,该闸阀的阀杆通过一根第一连杆(15)连接安装在壳体(31)内上部的一根第一齿条(13),该第一齿条(13)与一个第一步进电机(12)驱动的一个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壳体(31)的下部有一个出水孔(21),出水孔(21)也设有一个闸阀,该闸阀的阀杆通过一根第二连杆(23)连接安装在壳体(31)内上部的一根第二齿条(28),该第二齿条(28)与一个第二步进电机(29)驱动的一个第二齿轮啮合;所述出水孔(21)处还装有一个潜水泵(20);
所述的光学测浊度装置的结构是:一个透明窗(24)安装在所述壳体(31)内处于设定的测量水位(25)处,在透明窗(24)与壳体(31)侧臂间形成小室,在该小室内安装一个光栏(17),在该光栏(17)后面安装一个光电接收器件(18),在所述测量水位(25)上方安装一个光源(27),该光源(27)发射的平行光(26)垂直照射测量水位的水平面,在壳体(31)上部内腔中装有一个测量电路(14),该测量电路(14)电连接所述光电接收器件(1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263082A CN101805050B (zh) | 2010-03-17 | 2010-03-17 | 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263082A CN101805050B (zh) | 2010-03-17 | 2010-03-17 | 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05050A CN101805050A (zh) | 2010-08-18 |
CN101805050B true CN101805050B (zh) | 2012-03-28 |
Family
ID=42607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2630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5050B (zh) | 2010-03-17 | 2010-03-17 | 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0505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47107A1 (en) * | 2013-09-25 | 2015-04-02 | Robert Coulson | A flocculant disp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85357B (zh) * | 2011-07-25 | 2013-05-29 | 太原理工大学 | 煤泥水絮凝沉降自动控制系统与控制方法 |
CN102564910B (zh) * | 2011-12-23 | 2013-06-26 | 天津大学 | 水处理絮凝过程水下实时显微监测系统 |
CN104536579B (zh) * | 2015-01-20 | 2018-07-27 | 深圳威阿科技有限公司 | 交互式三维实景与数字图像高速融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CN105540800B (zh) * | 2016-01-27 | 2019-01-04 |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 | 水厂露天水处理池矾花状态自动监测装置和方法 |
CN106219708B (zh) * | 2016-09-21 | 2017-08-08 | 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自动控制的强化污泥回流混凝处理系统及方法 |
CN108037052B (zh) * | 2017-12-29 | 2024-02-02 | 广州和时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文站用红外光学式自动测沙装置和方法 |
CN109384294B (zh) * | 2018-11-08 | 2022-04-19 |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 一种絮凝剂的自动加药方法 |
US20230251177A1 (en) * | 2020-06-23 | 2023-08-10 | Totalenergies Onetech |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flocculation threshold of a colloidal medium, in particular a medium comprising asphaltenes, by addition of aliphatic solvent |
CN115231668B (zh) * | 2022-07-15 | 2024-07-1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多维融合自动化药物投加方法、装置与设备 |
CN115375009B (zh) * | 2022-07-28 | 2023-09-22 | 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混凝智能监控联动系统的方法 |
CN115684482A (zh) * | 2022-10-19 | 2023-02-03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漆雾絮凝剂絮凝效果检测系统 |
CN115745125B (zh) * | 2022-12-13 | 2023-12-08 | 喜赞达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渗透液多级分流法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118515352A (zh) * | 2024-07-23 | 2024-08-20 |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絮凝平流沉淀池絮凝剂投量实时调控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05782A (ja) * | 2002-09-13 | 2004-04-08 |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 高速濾過方法及び装置 |
CN1313895C (zh) * | 2005-06-29 | 2007-05-02 | 上海大学 | 通过在线测量絮体沉淀速度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385912A (zh) * | 2007-09-10 | 2009-03-18 | 北京格维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化混凝投药系统 |
CN201139974Y (zh) * | 2007-10-17 | 2008-10-29 | 成都齐力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混凝剂自动加药控制系统 |
-
2010
- 2010-03-17 CN CN2010101263082A patent/CN10180505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47107A1 (en) * | 2013-09-25 | 2015-04-02 | Robert Coulson | A flocculant disp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05050A (zh) | 2010-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05050B (zh) | 通过在线预测絮凝水沉后浊度来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3011356B (zh) | 一种高浊度水系自动投药控制方法 | |
US8303893B2 (en) |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agulant amount | |
CN114230110B (zh) | 用于污水处理的短程智能除磷加药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1306857A (zh) | 水处理方法中凝聚剂注入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313895C (zh) | 通过在线测量絮体沉淀速度控制混凝剂加注量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9095730B (zh) |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 |
CN111489271A (zh) | 污水管理云平台 | |
KR101334693B1 (ko) | 수질측정기와 회귀모델을 이용한 응집제 주입량 결정방법과 그를 이용한 정수처리시스템 | |
CN111439900A (zh) | 本地污水管理系统 | |
CN113105007B (zh) | 基于物联网的污水处理末端排放集成化应急处理方法 | |
CN111252954A (zh) | 远程污水管理系统 | |
CN105865845B (zh) | 一种水处理在线取样分析系统 | |
CN207924474U (zh) | 净水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 | |
CN208224234U (zh) | 一种水质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 | |
CN108529774A (zh) | 工业废水处理排放监控管理系统 | |
JP2006175357A (ja) | 沈殿分離操作測定管理方法及び装置 | |
CN208345883U (zh) | 工业废水处理排放监控管理系统 | |
CN213114931U (zh) | 一种一体化智能提升泵站 | |
KR100205779B1 (ko) | 응집제 주입 시스템 | |
CN101699229B (zh) | 一种水厂臭氧接触池进水流量的在线软测量方法 | |
JP5579404B2 (ja) | 凝集剤の注入率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5571424B2 (ja) | 凝集剤の注入率をリアルタイムで制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CN112403044A (zh) | 一种高效连续的智能化煤泥水在线监测控制方法 | |
CN104881053B (zh) | 一种智能加药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8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