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4489A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74489A CN101774489A CN200910300137A CN200910300137A CN101774489A CN 101774489 A CN101774489 A CN 101774489A CN 200910300137 A CN200910300137 A CN 200910300137A CN 200910300137 A CN200910300137 A CN 200910300137A CN 101774489 A CN101774489 A CN 1017744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transmitting
- receiving mouth
- vertical pipeline
- ver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涉及管道传输领域,为解决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结构简单,故障发生率较低的问题而发明。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传输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管道包括至少两个竖直管道,和将所述至少两个竖直管道的顶部相连通的一个弯曲管道;在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设有收发口,在所述弯曲管道上靠近所述各竖直管道的顶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抽风装置;在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枢接有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收发口相适配;在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还设有进气口。本发明应用于气动管道传输的场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传输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动传输管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是现代化的快速物流传输工具。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应用在医院、银行、办公楼、超市、生产车间、实验室等每日需要有大量物品传送的场所。可以传送病历、诊断书、药品、化验单、票据、现金、文件等任何适当体积的物品。物品在传输时置入传输载体中,如专用的传输筒,传输筒保证物品在传送的过程中不受损坏。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在管道中将物品从一个工作站传送到另外一个工作站,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传送物品的安全,而且能够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现有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传输管道,所述传输管道包括两个竖直管道1、1′,和将所述至少两个竖直管道1、1′的顶部相连通的一个弯曲管道2,在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设有收发口3、3′,在所述弯曲管道上靠近所述各竖直管道的顶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抽风装置4、4′,在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3、3′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所述收发口或将所述收发口进行密封的阀门5、5′。所述阀门通过电动控制机构控制其打开和关闭。
现有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动控制机构将一个竖直管道1下端的收发口3处的阀门5处于打开状态,将传输器6放入所述竖直管道1下端的收发口3;同时通过电动控制机构控制将另一个竖直管道1′的下端的收发口3′处的阀门5′处于密封关闭状态;开启在弯曲管道2上靠近另一个竖直管道1′顶部的位置处所设的抽风装置4′,在所述放入传输器6的收发口3与所述抽风装置2之间形成单向气流,所述传输器6在所述单向气流的作用下,从所述一个竖直管道1下端的收发口3处被传送到所述抽风装置2处,然后靠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到另一个竖直管道1′的下端的收发口3′处。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缺点:
现有的将所述收发口打开或将所述收发口进行密封的门体,是通过电动控制机构来控制其打开和关闭,由于电动控制机构的复杂性,使得所述门体及其控制机构容易损坏,从而导致系统的故障率较高,影响了客户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故障发生率较低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传输管道,所述传输管道包括至少两个竖直管道,和将所述至少两个竖直管道的顶部相连通的一个弯曲管道;
在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设有收发口,在所述弯曲管道上靠近所述各竖直管道的顶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抽风装置;
在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枢接有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收发口相适配;
在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还设有进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端口封闭,所述收发口设在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的管道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门体枢接在所述收发口的顶部侧边处。
可选地,所述门体枢接在所述收发口的竖直侧边处。
可选地,所述收发口为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的平齐端口;
所述门体为一底部封闭、上端具有平齐开口的管段,所述管段内具有容纳用于盛装待传输物品的传输器的容纳空间;
所述管段竖直枢接在竖直管道下端的端口处。
可选地,所述收发口为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的倾斜端口;
所述门体为一底部封闭、上端具有倾斜开口的管段,所述管段内具有容纳用于盛装待传输物品的传输器的容纳空间;
所述管段枢接在竖直管道下端的倾斜端口处,并能够沿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倾斜端口的法线方向翻转。
其中,所述进气口为设在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的封闭端口上的进气孔。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为设在所述管段底部的进气孔。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为设在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管道侧壁上的进气孔。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设在所述门体与所述收发口相适配的接合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管道包括两个竖直管道。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由于在各竖直管道的下端设有进气口,将传输器放入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之后,即使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处的门体处于关闭状态,也能在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形成气流,从而将传输器从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被传送到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处。这样,只需将所述门体简单地枢接在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即可,不再需要为在传输管道内形成气流而控制其处于打开状态的电动控制机构。由于省去了门体的电动控制机构,使得系统结构变得更为简单,从而使系统的故障发生率也大大较低。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故障发生率较低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如上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包括;
将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所枢接的门体打开;
将传输器放入所述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
开启在弯曲管道上靠近另一个竖直管道顶部的位置处所设的抽风装置,在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形成气流,在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也形成有气流,所述两个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传输器在所述两个相反方向的气流的先后作用下,从所述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被传送到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处。
其中,所述传输器在所述两个相反方向的气流的先后作用下,从所述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被传送到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处具体为:
所述传输器在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形成的气流的带动下,从所述收发口处传送到所述抽风装置处;
所述传输器在自身重力和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形成的气流的作用下,下落在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处。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由于在各竖直管道的下端设有进气口,将传输器放入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之后,即使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处的门体处于关闭状态,也能在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形成气流,从而将传输器从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被传送到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处。这样,只需将所述门体简单地枢接在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即可,不再需要为在传输管道内形成气流而控制其处于打开状态的电动控制机构。由于省去了门体的电动控制机构,使得系统结构变得更为简单,从而使系统的故障发生率也大大较低。
有益效果
使得传输系统结构变得更为简单,从而使系统的故障发生率也大大较低;使制造成本和售后维护成本都大大降低,可以有利于商业上的成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动传输管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气动传输管道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气动传输管道系统中竖直管道下端的封闭端口的仰视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气动传输管道系统实施例一中门体枢接在收发口的竖直侧边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气动传输管道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气动传输管道系统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气动传输管道系统中门体的剖视图;
图8为图5所示的气动传输管道系统中门体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气动传输管道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气动传输管道系统中门体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气动传输管道系统中门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故障发生率较低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传输管道,所述传输管道包括至少两个竖直管道,和将所述至少两个竖直管道的顶部相连通的一个弯曲管道;在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设有收发口,在所述弯曲管道上靠近所述各竖直管道的顶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抽风装置;在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枢接有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收发口相适配;在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还设有进气口。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由于在各竖直管道的下端设有进气口,将传输器放入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之后,即使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处的门体处于关闭状态,也能在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形成气流,从而将传输器从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被传送到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处。这样,只需将所述门体简单地枢接在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即可,不再需要为在传输管道内形成气流而控制其处于打开状态的电动控制机构。由于省去了门体的电动控制机构,使得系统结构变得更为简单,从而使系统的故障发生率也大大较低。
实施例一
参考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传输管道,所述传输管道包括两个竖直管道10、10′,和将所述两个竖直管道10、10′的顶部相连通的一个弯曲管道20;在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的下端设有收发口30、30′;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端口封闭,所述收发口30、30′设在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的下端的管道侧壁上;在所述弯曲管道20上靠近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的顶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抽风装置40、40′;在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下端的收发口30、30′的顶部侧边处枢接有门体50、50′,所述门体50、50′与所述收发口30、30′相适配;在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的下端还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为设在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下端的封闭端口上的进气孔80。图3为所述竖直管道10、10′下端的封闭端口的仰视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门体50、50′枢接在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下端的收发口30、30′的顶部侧边处,有利于所述门体靠自身重力下落而将所述收发口封闭。
图4所示为门体枢接在收发口的竖直侧边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所述门体50、50′也可通过枢轴80枢接在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下端的收发口30、30′的竖直侧边处。
本实施例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将一个竖直管道10下端的收发口30处所枢接的门体50打开;将传输器60放入所述竖直管道10下端的收发口30;开启在弯曲管道20上靠近另一个竖直管道10′顶部的位置处所设的抽风装置40′,在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30与所述抽风装置40′之间形成气流,在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10′的下端的收发口30′与所述抽风装置40′之间也形成有气流,所述两个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传输器60在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30与所述抽风装置40′之间形成的气流的带动下,从所述收发口30处传送到所述抽风装置40′处;所述传输器60在自身重力和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10′的下端的收发口30′与所述抽风装置40′之间形成的气流的作用下,下落在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40′的下端的收发口30′处。
其中,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10′的下端的收发口30′与所述抽风装置40′之间也形成的气流对所述传输器在的下落起到气垫缓冲的作用,避免下落时速度过大对收发口30′造成强烈的冲击。
实施例二
参考图5、图6所示,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传输管道,所述传输管道包括三个竖直管道10、10′、10″,和将所述三个竖直管道10、10′、10″的顶部相连通的一个弯曲管道20;在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设有收发口30、30′、30″,所述收发口为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10″的下端的平齐端口;
在所述弯曲管道上靠近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10″的顶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抽风装置40、40′、40″;在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10″下端的收发口处30、30′、30″枢接有门体50、50′、50″,所述门体50、50′、50″与所述收发口30、30′、30″相适配。
如图7所示,所述门体50、50′、50″为一底部封闭、上端具有平齐开口的管段,所述管段内具有容纳用于盛装待传输物品的传输器的容纳空间,所述管段的高度大于传输器的高度;所述管段通过枢接轴51竖直枢接在竖直管道下端的端口处,能够沿枢接轴51水平转动。将传输器放置到收发口的过程为:将所述管段从所述竖直管道下端的端口处水平转开,将传输器60放入所述管段中,然后将所述管段转回到所述竖直管道下端的端口处并相互对齐。
在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10″的下端还设有进气口,具体地,如图8所示,所述进气口为设在所述管段底部的进气孔90。
实施例三
如图9所示,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传输管道,所述传输管道包括两个竖直管道10、10′,和将所述两个竖直管道的顶部相连通的一个弯曲管道20;在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的下端设有收发口30、30′,所述收发口30、30′为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的下端的倾斜端口;
在所述弯曲管道20上靠近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的顶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抽风装置40、40′;在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下端的收发口30、30′处枢接有门体50、50′,所述门体50、50′与所述收发口30、30′相适配。
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门体50、50′为一底部封闭、上端具有倾斜开口的管段,所述管段内具有容纳用于盛装待传输物品的传输器的容纳空间;
所述管段通过支架100、100′枢接在竖直管道下端的倾斜端口处,并能够沿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下端倾斜端口的法线方向翻转;将传输器放置到收发口的过程为:将所述管段沿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下端倾斜端口的法线方向翻转,从所述竖直管道下端的倾斜端口处转开,将传输器60放入所述管段中,然后将所述管段转回到所述竖直管道下端的倾斜端口处并相互对齐。
将所述传输器置入所述管段后,由于所述管段上端为倾斜的开口,所述传输器的上端位于所述管段的倾斜开口处,这样便于传输器从所述管段中取出或放入所述管段。
在所述各竖直管道10、10′的下端还设有进气口,具体地,所述进气口为设在所述管段底部的进气孔。
上述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工作原理和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并不限于上述的设置方式,也可为设在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管道侧壁上的进气孔,又可以为设置在所述门体上的透气孔,还可以为设置在所述进气口设在所述门体与所述收发口相适配的接合面上的进气孔,即在所述门体与所述收发口相适配后,在所述门体与所述收发口相接触的接合面上具有进气口,这可通过在所述收发口的边沿处设置凹槽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适用于上述实施例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所枢接的门体打开;
将传输器放入所述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
开启在弯曲管道上靠近另一个竖直管道顶部的位置处所设的抽风装置,在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形成气流,在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也形成有气流,所述两个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传输器在所述两个相反方向的气流的先后作用下,从所述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被传送到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处。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传输方法,由于在各竖直管道的下端设有进气口,将传输器放入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之后,即使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处的门体处于关闭状态,也能在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形成气流,从而将传输器从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被传送到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处。这样,只需将所述门体简单地枢接在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即可,不再需要为在传输管道内形成气流而控制其处于打开状态的电动控制机构。由于省去了门体的电动控制机构,使得系统结构变得更为简单,从而使系统的故障发生率也大大较低。
在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传输器在所述两个相反方向的气流的先后作用下,从所述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被传送到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处具体为:
所述传输器在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形成的气流的带动下,从所述收发口处传送到所述抽风装置处;
所述传输器在自身重力、和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形成的气流的作用下,下落在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处。
进一步的上述进气孔,不应太小或太大,应能保证双向气流的形成;即小于气源管道的1/2的截面积;大到足以将传输器托起即可。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风源;也可以调节各处的截面尺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进气孔可以为自由形态的透气缝隙,只要能在收发口处进气即可;因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传输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管道包括至少两个竖直管道,和将所述至少两个竖直管道的顶部相连通的一个弯曲管道;
在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设有收发口,在所述弯曲管道上靠近所述各竖直管道的顶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抽风装置;
在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枢接有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收发口相适配;
在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还设有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端口封闭,所述收发口设在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的管道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枢接在所述收发口的顶部侧边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枢接在所述收发口的竖直侧边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口为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的平齐端口;
所述门体为一底部封闭、上端具有平齐开口的管段,所述管段内具有容纳用于盛装待传输物品的传输器的容纳空间;
所述管段竖直枢接在竖直管道下端的端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口为所述各竖直管道的下端的倾斜端口;
所述门体为一底部封闭、上端具有倾斜开口的管段,所述管段内具有容纳用于盛装待传输物品的传输器的容纳空间;
所述管段枢接在竖直管道下端的倾斜端口处,并能够沿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倾斜端口的法线方向翻转。
7.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为设在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的封闭端口上的进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为设在所述管段底部的进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为设在所述各竖直管道下端管道侧壁上的进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在所述门体与所述收发口相适配的接合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管道包括两个竖直管道。
12.一种气动管道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在收发口处设手动门;且有透气部位;
(2)、将传输器放入所述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
(3)、开启在弯曲管道上靠近另一个竖直管道顶部的位置处所设的抽风装置,在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形成气流,在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也形成有气流,所述两个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反;
(4)、所述传输器在所述两个相反方向的气流的先后作用下,从所述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被传送到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器在所述两个相反方向的气流的先后作用下,从所述一个竖直管道下端的收发口处被传送到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处具体为:
所述传输器在所述放入传输器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形成的气流的带动下,从所述收发口处传送到所述抽风装置处;
所述传输器在自身重力和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与所述抽风装置之间形成的气流的作用下,下落在所述另一个竖直管道的下端的收发口处。
14.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口处的进气孔为自由形态的透气缝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300137A CN101774489A (zh) | 2009-01-12 | 2009-01-12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300137A CN101774489A (zh) | 2009-01-12 | 2009-01-12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74489A true CN101774489A (zh) | 2010-07-14 |
Family
ID=42511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300137A Pending CN101774489A (zh) | 2009-01-12 | 2009-01-12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74489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00453A (zh) * | 2016-01-28 | 2016-05-25 |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协同驱动的物料气动输送系统 |
CN107512585A (zh) * | 2017-09-08 | 2017-12-26 |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物料气动输送系统的发送装置 |
CN109552878A (zh) * | 2018-10-18 | 2019-04-02 | 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密闭洁净环境中物品快速传出的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84939A (en) * | 1989-05-01 | 1991-01-15 | Comco Systems | Pneumatic tube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slow-down blower |
CN1211530A (zh) * | 1997-09-12 | 1999-03-24 | 豪尼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 用于过滤棒运输的输送装置 |
US6164491A (en) * | 1995-03-15 | 2000-12-26 |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 Pneumatic product vending system and product loader therefor |
US20070116527A1 (en) * | 2005-11-18 | 2007-05-24 | Brown Michael E | Door and valve assembly for a pneumatic transmission system |
CN101254860A (zh) * | 2007-02-28 | 2008-09-03 |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气动管道的远程传输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
-
2009
- 2009-01-12 CN CN200910300137A patent/CN10177448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84939A (en) * | 1989-05-01 | 1991-01-15 | Comco Systems | Pneumatic tube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slow-down blower |
US6164491A (en) * | 1995-03-15 | 2000-12-26 |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 Pneumatic product vending system and product loader therefor |
CN1211530A (zh) * | 1997-09-12 | 1999-03-24 | 豪尼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 用于过滤棒运输的输送装置 |
US20070116527A1 (en) * | 2005-11-18 | 2007-05-24 | Brown Michael E | Door and valve assembly for a pneumatic transmission system |
CN101254860A (zh) * | 2007-02-28 | 2008-09-03 |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气动管道的远程传输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00453A (zh) * | 2016-01-28 | 2016-05-25 |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协同驱动的物料气动输送系统 |
CN107512585A (zh) * | 2017-09-08 | 2017-12-26 |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物料气动输送系统的发送装置 |
CN109552878A (zh) * | 2018-10-18 | 2019-04-02 | 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密闭洁净环境中物品快速传出的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90754A (zh) | 一种水平设置的远程柜员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 |
ATE405489T1 (de) | Luftbetankungssystem | |
CN101774489A (zh)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 |
CN102114984B (zh) | 一种传输系统、传输方法及阀门 | |
CN108974946A (zh) | 多工位环形终点式工作站 | |
CN101804917B (zh)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 |
CN208683947U (zh) | 多工位环形终点式工作站 | |
CN202143044U (zh) | 一种感应踢脚开关 | |
CN106219243A (zh) | 用于管道运输的中转装置 | |
CN105347038B (zh) | 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 |
CN203753978U (zh)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 | |
CN203614804U (zh) | 箱体式切换阀 | |
CN103287854A (zh) | 无电控阀的传输系统及方法 | |
CN201212572Y (zh) | 用于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的止回阀 | |
CN203112138U (zh) | 气动管道传输收发工作站 | |
CN101759040A (zh) | 无电控阀的传输系统及方法 | |
CN101759020B (zh) | 一种接收的自动气控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759027B (zh)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2828401Y (zh) | 排风管道接口 | |
CN107380998A (zh) | 一种饮料灌装空瓶传入装置 | |
CN107176577A (zh) | 一种饮料灌装空瓶传入装置 | |
CN101676182A (zh)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 | |
CN105347037B (zh) | 一种高效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方法 | |
CN208828846U (zh) | 带过渡通道的多工位环形工作站 | |
CN101759021A (zh) | 减轻水平传输接收时撞击的方法及气动管道传输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