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0045B - 棱镜片、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棱镜片、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70045B CN101770045B CN200910262039XA CN200910262039A CN101770045B CN 101770045 B CN101770045 B CN 101770045B CN 200910262039X A CN200910262039X A CN 200910262039XA CN 200910262039 A CN200910262039 A CN 200910262039A CN 101770045 B CN101770045 B CN 1017700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smatic lens
- prism
- prisms
- triangular cross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棱镜片、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棱镜片包括:基膜;以及在该基膜上形成的多个棱镜,所述棱镜从该基膜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并且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其中彼此相邻的所述棱镜具有不同的高度,并且相邻棱镜之间的高度差为约1.2-1.5μm。本发明的棱镜片通过将其上形成的彼此相邻的棱镜设置为具有不同的高度,并且根据位置不同地形成一种棱镜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宽度,增加棱镜的不规则度,从而防止出现云纹图案和光耦合现象。因为所述彼此相邻的棱镜的高度差被设定为1.2-1.5μm,所以施加到该棱镜片的压力分布到多个棱镜上。这可防止棱镜的变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棱镜片,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通过不规则地形成多个棱镜来防止云纹图案并且通过均匀地分布压力给棱镜来防止由于压力造成棱镜的变形的棱镜片,背光单元以及以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LCD)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诸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和笔记本电脑的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由于其小尺寸、轻重量以及运行起来较为节能而不断发展。因此,已经发展了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场发射显示器(FED)和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的平板显示器。当前,在这些平板显示器中,LCD由于其简单的驱动方案和出众的图像质量而正被大规模的生产。
LCD装置是一种透射型显示装置,并且通过利用液晶分子的折射各向异性控制透过液晶层的光量来在屏幕上显示期望的图像。因此,LCD装置设有背光,该背光为一种用于显示图像的透过液晶层的光源。背光一般分为侧光式背光和直下式背光,侧光式背光是在液晶面板的侧表面上安装灯,由此向液晶层提供光,而直下式背光是在液晶面板的下方安装灯以向液晶层直接提供光。
按照侧光式背光,灯安装在液晶面板的侧表面上,由此通过反射器和导光板向液晶层提供光。因此,侧光式背光具有很薄的厚度,所以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
按照直下式背光,从灯发出的光直接提供到液晶层。因此,直下式背光可以应用于大面积的液晶面板,并且能够实现高亮度。所以,直下式背光主要用于制造用于LCD TV的液晶面板。
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具有侧光式背光的LCD装置的结构的视图。
如图1中所示,LCD装置1包括LC面板3和安装在LC面板3的背面并向LC面板3提供光的背光10。用于实现实际图像的LC面板3包括诸如玻璃的透明的第一基板3a、第二基板3b以及形成在其间的LC层(未示出)。虽然未示出,第一基板3a是形成诸如TFT的驱动装置和像素电极的薄膜晶体管(TFT)基板,并且第二基板3b是形成滤色器层的滤色器基板。驱动电路单元5设置在第一基板3a的侧表面上,并且分别向形成在第一基板3a的TFT和像素电极提供信号。
背光10包括用于充分发光的多个灯11、用于将从灯11发出的光导向LC面板3的导光板13、用于反射从灯11发出的光由此增强光效的反射器17以及由散射片15和棱镜片20构成的设置在导光板13上方的光学片。
从安装在背光10的导光板13的两个侧表面上的灯11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13的侧表面入射在导光板13上。然后,入射光通过导光板13的上表面提供到LC面板3。接着,所提供的光因光学片具有增强的光效,然后入射在LC面板3上。
从导光板13发出的光入射到散射片15和棱镜片20。然后,入射光被散射片散射,并且入射光的传播方向被棱镜片20改变成朝向前侧,由此射出。
棱镜片20设置在散射片15的上方,并且通过在聚酯(PET)形成的基膜上形成由丙烯酸树脂形成的规则棱镜制成。在图2中示出了棱镜片20。
如图2中所示,棱镜片20包括多个片,并且使由散射片15散射的光会聚。在第一棱镜片20a和第二棱镜片20b上,分别形成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多个棱镜22a和22b。第一棱镜22a和第二棱镜22b形成为分别从第一棱镜片20a和第二棱镜片20b的一个侧表面延伸到另一侧表面。也就是,由于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棱镜从一侧形成到另一侧,因此凸部和凹部分别从第一棱镜片20a和第二棱镜片20b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这里,第一棱镜片20a上的第一棱镜22a和第二棱镜片20b上的第二棱镜22b延伸成彼此垂直,由此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光会聚。
但是,具有多个棱镜片的传统棱镜片可能具有下列问题。
当湿气进入LCD装置中时,湿气使在第二棱镜片20b上的第二棱镜22b的表面变湿。由于第二棱镜22b的表面上的湿气,第二棱镜22b开始与其上设置的第一棱镜片20a相接触。这称为“光耦合(wet-out)”现象。由于这种光耦合现象,湿气使第一棱镜片22a和第二棱镜片22b彼此粘附。这可导致LCD装置的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棱镜片,其能够通过均匀地分布对棱镜片上形成的棱镜施加的压力来防止由于压力造成棱镜的质量下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这种棱镜片的背光单元以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LCD)装置。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具体化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一种棱镜片,包括:基膜;以及在该基膜上形成的多个棱镜,所述棱镜从该基膜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并且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其中彼此相邻的所述棱镜具有不同的高度,并且相邻棱镜之间的高度差为约1.2-1.5μm。
彼此相邻的所述棱镜可具有27μm和25.5-25.8μm的高度,并且一种棱镜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边宽度可根据位置而不同。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具体化和广泛描述的,还提供一种背光单元,包括:用于发光的至少一个灯;导光板,用于引导从该灯发出的光;在该导光板上方的至少一个散射片,用于散射从该导光板入射的光散射;第一棱镜片,在其上形成有多个棱镜以使入射光会聚,所述棱镜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并且相邻棱镜之间的高度差为约1.2-1.5μm;以及在该第一棱镜片上方的第二棱镜片,该第二棱镜片形成有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多个棱镜。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案,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用于发光的至少一个灯;导光板,用于将从该灯发出的光引导至所述液晶面板;在该导光板上方的至少一个散射片,用于散射从该导光板入射的光;第一棱镜片,在其上形成有多个棱镜以使入射光会聚并将会聚的光提供至该液晶面板,所述棱镜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并且相邻棱镜之间的高度差为约1.2-1.5μm;以及在该第一棱镜片上方的第二棱镜片,该第二棱镜片形成有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多个棱镜。
本发明可以具有下列优点。
在棱镜片上的多个棱镜可以形成为具有彼此不同的高度,并且它们之间的高度差可在1.2-1.5μm范围内。这可防止云纹图案的出现,并且防止由于压力使棱镜变形。
本发明前面和其他的目的、特征、方案和优点将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所包含的附图用于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LCD)装置的结构的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LCD装置的棱镜片的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LCD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LCD装置的LC面板的结构的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LCD装置的第一棱镜片的结构的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LCD装置的第一棱镜片的局部放大截面图;以及
图7是示出当对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棱镜片施加压力时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细节进行说明。
下文将更详细地解释根据本发明的背光单元以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LCD装置。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LCD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中所示,LCD装置100包括LC面板140和背光单元110。背光单元110设置在LC面板140的下方,并且向LC面板140提供光。
背光单元110包括由灯构成的光源111;用于将光源111容纳其中的外壳112;设置在LC面板140下方的导光板113,从而其侧表面能够与光源111接触,用于将入射到所述侧表面上的光提供至LC面板140;设置在导光板113下方的反射器117,用于将入射到导光板113的下侧的光反射至LC面板140;设置在LC面板140与导光板113之间的散射片115,用于使导光板113引导的光散射;第一棱镜片120,其设置在散射片115与LC面板140之间并且在其上具有在一个方向上设置的多个棱镜,用于向前折射由散射片115散射的光;以及第二棱镜片130,其设置在该第一棱镜片120的上方并且在其上具有在另一方向上设置的多个棱镜,用于再次折射由第一棱镜片120折射的光。
虽然未示出,还可以在第二棱镜片130的上方设置用于保护设置在其下方的光学片的钝化膜。
在第一棱镜片120上的棱镜设置成与第二棱镜片130上的棱镜垂直。并且,第一棱镜片120和第二棱镜片130上的棱镜将入射光折射至前侧,由此增强光的前向亮度。如图3中所示,第一棱镜片120和第二棱镜片130上的棱镜布置在不同的方向,即彼此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上。因此,入射光在x方向和y方向上折射,由此垂直入射至LC面板140。
如图4中所示,LC面板140包括第一基板150、第二基板145和设置在其间的LC层(未示出)。在第一基板150上,多条栅极线156和数据线157按照矩阵的形式排列,由此限定多个像素区域(P)。在每个像素区域(P)上,形成薄膜晶体管(T)和与薄膜晶体管(T)电连接的像素电极158。栅极焊盘和数据焊盘形成在栅极线156和数据线157的端部,由此将栅极线156和数据线157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由此,外部信号通过栅极线156和数据线157输入到LC面板140。
尽管未示出,薄膜晶体管(T)包括:栅极,其与栅极线156连接并且通过栅极线156从外界接收扫描信号;设置在栅极上方的栅极绝缘层;半导体层,其设置在栅极绝缘层上方,并且在扫描信号输入到栅极时被激活而形成沟道区域;以及形成在半导体层上的源极和漏极,用于向像素电极158提供图像信号,该图像信号是在通过扫描信号在半导体层上形成沟道区域时通过数据线157输入的。
在第二基板145上形成了黑色矩阵146和由红色、绿色和蓝色(R、G和B)子滤色层形成的滤色层147。黑色矩阵146形成在图像非显示区域,例如栅极线156、数据线157和薄膜晶体管(T)的基本不显示图像的地方,并且黑色矩阵防止由于光入射在图像非显示区域上造成屏幕质量的下降。并且,滤色层147形成在像素区域,以便于进行充分的图像显示。
当LC层(未示出)形成在第一基板150与第二基板145之间时,实现LC面板140。
可以使用诸如冷阴极荧光灯(CCFL)的荧光灯作为光源111。在容纳光源111的外壳112的内表面上形成反射层,由此将从光源111发出的光反射到导光板113。如图3中所示,光源111可以仅形成在导光板113的一侧。或者,光源111可以形成在导光板113的两侧,由此允许从光源111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113的两侧入射至导光板113。
也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111。LED是一种自发光的诸如发出R、G和B的单色光的光源。因此,当将LED应用于背光单元时,LED实现卓越的色彩再现率并且降低驱动功率。
在使用LED作为背光单元的光源111的情况下,从LED发出的光作为白光,而不是单色光提供至LC面板。为了使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单色光变成白光,使用单色发光装置和荧光小体。或者,使用红外线发光装置和荧光小体。再或者,相互混合从R、G和B发光二极管发出的每个单色光。也就是,在使用LED作为背光单元的光源111的情况下,在导光板113的侧表面上布置多个LED,由此允许白光入射至导光板113。
导光板113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形成。当光以小于阈值角度的角度通过导光板113的一侧表面或两侧表面入射至导光板113内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时,光被全反射以从导光板113的一侧传播到另一侧。相反,当光以大于阈值角度的角度入射至导光板113内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时,光向外射出以被反射器117反射,或者入射至散射片115。
散射片115用于使从导光板113发出的光散射,由此具有均匀的亮度。并且,散射片115通过在聚酯(PET)形成的基膜上分配丙烯酸树脂形成的球形晶粒制成。也就是,从导光板113发出的光被球形晶粒散射,由此具有均匀的亮度。散射片115布置在导光板113与第一棱镜片120之间。但是,散射片115还可以设置在第二棱镜片130与LC面板140之间。
棱镜片120和130通过在聚酯(PET)形成的基膜上规则地形成丙烯酸基树脂形成的棱镜制成。并且,棱镜片120和130通过折射入射光而使光在其上沿向前方向,即垂直于LC面板140的表面的方向入射。下面将更详细地说明棱镜片120。
如图3中所示,棱镜片由第一棱镜片120和第二棱镜片130构成。并且,第一棱镜片120和第二棱镜片130通过折射由散射片115散射的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光来使光会聚,由此增强亮度。
图5示出第一棱镜片120的结构。第二棱镜片130具有与第一棱镜片120类似的结构。因此,将省略对第二棱镜片130的详细说明,而代之以仅说明与第一棱镜片120不同的结构。
如图5中所示,第一棱镜片120包括第一基膜和在第一基膜上形成的棱镜,所述棱镜具有如山状(或凸起)的三角形横截面。第一基膜由丙烯酸基树脂形成,并且棱镜在第一基膜的整个表面上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其中实现多个等腰三角形的棱镜。
在第一棱镜片120的所有部分上,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棱镜的高度和底边宽度在相关技术中可以是恒定的。但是,由于下列原因,本发明中棱镜的高度和宽度不同地形成。
首先,当在第一棱镜片120的所有部分上形成具有三角形并且具有恒定底边宽度的棱镜时,即,当在第一棱镜片120的所有部分上形成具有规则图案的棱镜时,由于棱镜折射规则的光学图案而出现相同类型的干扰。这可导致屏幕上的云纹图案。
其次,当在第一棱镜片120的所有部分上形成具有相同高度的棱镜时,从外部引入的湿气会导致光耦合现象。
在本发明中,在第一棱镜片120上的棱镜形成为具有不规则三角形宽度的不同的截面,由此防止由于规则干扰造成的云纹图案。此外,在本发明中,棱镜形成为具有彼此不同的高度,由此最小化光耦合现象。
为了形成不规则棱镜,根据中部和端部不同地设定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棱镜的底边宽度。
所有棱镜可以不规则地形成在第一棱镜片120的所有部分上。但是,由于第一棱镜片120用于通过折射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光而向LC面板140垂直施加光,所以对棱镜的不规则度进行限制。也就是,为了执行第一棱镜片120的功能并且获得棱镜的不规则度,通过控制棱镜的底边宽度使棱镜122的不规则度最大化。
更具体地,在本发明中,根据以等腰三角形延伸的一种棱镜的位置,通过不同地形成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棱镜的底边宽度不规则地形成棱镜。
特别地,在本发明中,根据第一棱镜片120的中部和端部,不同地设定一种棱镜的底边宽度。
一种棱镜根据其位置可以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不同的底边宽度。并且,一种棱镜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边宽度可以与另一棱镜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边宽度不同。
在本发明中,以等腰三角形实现的一种棱镜形成为具有相同的高度。但是,所述一种棱镜被实施为与其相邻的另一种棱镜具有不同的高度。
在第一棱镜片120上形成的所有棱镜可以具有不同的高度。并且,也可以将第一棱镜片120上的仅一部分棱镜形成为具有不同的高度。但是,在第一棱镜片120上形成的所有棱镜具有不同高度的情况下,用于第一棱镜片120的制造工艺变得复杂,并且制造成本增加。因此,在本发明中,仅仅彼此相邻的棱镜构造为具有不同的高度,并且具有不同高度的两个相邻的棱镜形成在第一棱镜片120的所有部分上。在这种构造的情况下,即使湿气引入到LCD装置中,在第一棱镜片120上的棱镜与其上设置的第二棱镜片130的粘附被最小化,由此使光耦合现象最小化。
图6是根据本发明LCD装置的第一棱镜片120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如图6中所示,第一棱镜片120的基膜121设有多个棱镜。这些棱镜包括具有高度“a1”的第一棱镜122a和具有高度“a2”的第二棱镜122b。这里,第一棱镜122a的高度(a1)是约27μm,并且第二棱镜122b的高度(a2)是约25.5-25.8μm。也就是,第一棱镜122a的高度(a1)与第二棱镜122b的高度(a2)之差(a1-a2)是约1.2-1.5μm。
第二棱镜122b的高度(a2)小于第一棱镜122a的高度(a1)的原因是为了使由于湿气引入LCD装置中造成第一棱镜片120上的棱镜与第二棱镜片130粘附的光耦合现象最小化。更具体地,由于第二棱镜122b的高度(a2)小于第一棱镜122a的高度(a1),所以在湿气引入LCD装置中时仅仅第一棱镜122a与第二棱镜片130粘附,由此使光耦合现象最小化。在本发明中,由于彼此相邻的棱镜122a和122b配置为具有彼此不同的高度,因此防止了由于引入的湿气造成的光耦合现象所导致的LCD装置质量下降。
下文将说明第一棱镜122a的高度(a1)与第二棱镜122b的高度(a2)之差(a1-a2)是约1.2-1.5μm的原因。
当LCD装置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时,LCD装置的底盖与反射器一体成型,因此具有非常弱的强度。因此,当LCD装置被在笔记本电脑等下方设置的连接器挤压时,对棱镜片施加了撞击。此外,具有与其连接的光学片并且在制造LCD装置时完成的LC面板是在被保持在以预定角度设置的板上的状态下进行实验的。这可导致第一棱镜片120被诸如与LC面板连接的连接器之类的元件挤压。
在第一棱镜片120上构造具有与第二棱镜122b不同高度的第一棱镜122a的情况下,当第一棱镜片120被挤压时,第一棱镜122a开始与第二棱镜片130相接触以承受压力。相反,第二棱镜122b与第二棱镜片130不接触。也就是,所有压力都集中在第一棱镜122a上。由于集中的压力,第一棱镜122a可能变形或具有较低的高度。这可造成入射光在第一棱镜122a出现变形的部分处或者在第一棱镜122a的高度降低的部分处扭曲。这种光学扭曲可导致在屏幕上出现白点的白点现象。
一旦对第一棱镜片120长时间持续施加压力,则第一棱镜122a降低的高度或变形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这可导致LCD装置的巨大缺陷。
在本发明中,将第一棱镜122a的高度(a1)与第二棱镜122b的高度(a2)之差(a1-a2)设置为约1.2-1.5μm,由此防止由于施加的压力造成第一棱镜122a的变形。也就是,在这种设置下,当如图7中对第一棱镜片120施加压力时,第一棱镜122a和第二棱镜122b均与第二棱镜片130相接触。这可使得压力分布在第一棱镜122a和第二棱镜122b上。结果,可防止由于第一棱镜122a上的集中受力造成第一棱镜122a的变形。
由于第二棱镜122b的高度与第一棱镜122a的高度不同,所以即使在湿气引入到LCD装置中时,也能使光耦合现象最小化。
也就是,在将第一棱镜122a的高度(a1)与第二棱镜122b的高度(a2)之差(a1-a2)设置为大于1.5μm的情况下,当压力施加到第一棱镜片120时,仅第一棱镜122a与第二棱镜片130相接触。这可导致第一棱镜122a变形,由此扭曲通过第一棱镜122a的光。
另一方面,在将第一棱镜122a的高度(a1)与第二棱镜122b的高度(a2)之差(a1-a2)设置为小于1.2μm的情况下,当湿气进入LCD装置中时,第一棱镜122a和第二棱镜122b均可能与第二棱镜片130粘附。这可造成光耦合现象。
总之,在本发明中,通过将第一棱镜122a的高度(a1)与第二棱镜122b的高度(a2)之差(a1-a2)设置为约1.2-1.5μm防止光耦合现象。并且,施加到第一棱镜片120的压力被分散,由此防止某些棱镜发生变形。
此外,可将第一棱镜片120上的一种第一棱镜122a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边宽度设置为约125μm或188μm。该宽度可以根据位置而变得不同,由此增加第一棱镜122a的不规则度。三角形横截面的宽度可以在第一棱镜片120的中部最大,而在第一棱镜片120的端部最窄。但是,也可以是三角形横截面的宽度在第一棱镜片120的端部最大,而在第一棱镜片120的中部最窄。优选地,在第一棱镜片120的中部的第一棱镜122a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宽度与在第一棱镜片120的端部的第一棱镜122a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宽度之差在1.2-1.5μm范围内。
无需在特定位置使第一棱镜122a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宽度最大或者最小。一种第一棱镜122a具有不同宽度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原因是为了通过增加第一棱镜122a的不规则度来防止云纹图案的出现。因此,只要能够增加第一棱镜122a的不规则度,则可以在任何位置使第一棱镜122a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宽度最大或者最小。因此,并不是必须将在第一棱镜片120的中部的第一棱镜122a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宽度与在第一棱镜片120的端部的第一棱镜122a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宽度之差设置在1.2-1.5μm范围内。关键的是将一种第一棱镜122a的三角形横截面之间的宽度差设置在1.2-1.5μm范围内。
在第二棱镜片130上形成的多个棱镜可以具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横截面,并且可以从第二棱镜片130的一侧很长地延伸到另一侧。优选地,第二棱镜片130的多个棱镜形成为具有不规则图案,从而防止在屏幕上出现云纹图案。一种棱镜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宽度可以根据位置而不同。优选地,在第二棱镜片130上的棱镜的三角形横截面之间的底边宽度差是在1.2-1.5μm范围内。
如上所述,在第一棱镜片上的彼此相邻的棱镜不规则地形成为具有彼此不同的高度,并且它们之间的高度差设置为在1.2-1.5μm范围内,由此防止光耦合现象。
此外,即使在由于压力施加到第一棱镜片上造成第一棱镜片上的棱镜与第二棱镜片相接触时,也可以防止由于压力集中在第一棱镜片上的特定棱镜上而造成特定棱镜的变形。
在上述描述中,为了方便起见,LC面板和背光单元以具体的结构实现。但是,本发明可以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棱镜片上的棱镜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二棱镜片上的棱镜的延伸方向并行。并且,散射片可以实现为一个而不是两个。
上述实施方式和优点仅为示例性的并且不解释为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的教导能够容易地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装置。该描述意在解释性的,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许多替换、修改和改变对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这里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点、结构、方法和其他特点可以各种方式组合以获得其他和/或替换示例性实施方式。
由于在不脱离本发明特征的情况下,可以几种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特点,所以应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受前述说明的任何细节限制,除非另有说明,而应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定义的范围内广泛地进行解释,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权利要求范围及其等同范围内的对本发明的所有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棱镜片,包括:
基膜;以及
在该基膜上形成的多个棱镜,所述棱镜从该基膜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并且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并且所述多个棱镜设置在一个方向上,
其中彼此相邻的所述棱镜具有不同的高度,并且相邻棱镜之间的高度差为1.2-1.5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片,其中彼此相邻的所述棱镜分别具有27μm和25.5-25.8μm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片,其中所述多个棱镜中的一个棱镜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边宽度根据位置而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棱镜片,其中在该基膜中部的棱镜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边宽度与在该基膜端部的棱镜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边宽度之差在1.2-1.5μm范围内。
5.一种背光单元,包括:
用于发光的至少一个灯;
导光板,用于引导从该灯发出的光;
在该导光板上方的至少一个散射片,用于散射从该导光板入射的光;
第一棱镜片,在其上形成有在一个方向上设置的多个棱镜以使入射光会聚,所述棱镜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并且相邻棱镜之间的高度差为1.2-1.5μm;以及
在该第一棱镜片上方的第二棱镜片,该第二棱镜片形成有在另一方向上设置的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多个棱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在该第一棱镜片上的所有棱镜在该第一棱镜片受到压力的情况下与该第二棱镜片相接触,以将施加到该第一棱镜片的压力分布到所述第一棱镜片上的所有棱镜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在该第一棱镜片的中部的棱镜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边宽度与在该第一棱镜片的端部的棱镜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边宽度之差为1.2-1.5μ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在该第二棱镜片的中部的棱镜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边宽度与在该第二棱镜片的端部的棱镜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边宽度之差为1.2-1.5μ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在该第二棱镜片上的相邻棱镜具有彼此不同的高度。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
用于发光的至少一个灯;
导光板,用于将从该灯发出的光引导至所述液晶面板;
在该导光板上方的至少一个散射片,用于散射从该导光板入射的光;
第一棱镜片,在其上形成有在一个方向上设置的多个棱镜以使入射光会聚并将会聚的光提供至该液晶面板,所述棱镜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并且相邻棱镜之间的高度差为1.2-1.5μm;以及
在该第一棱镜片上方的第二棱镜片,该第二棱镜片形成有在另一方向上设置的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多个棱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8-0138696 | 2008-12-31 | ||
KR1020080138696A KR101258902B1 (ko) | 2008-12-31 | 2008-12-31 | 프리즘시트,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장치 및 액정표시소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70045A CN101770045A (zh) | 2010-07-07 |
CN101770045B true CN101770045B (zh) | 2012-04-04 |
Family
ID=42284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6203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0045B (zh) | 2008-12-31 | 2009-12-23 | 棱镜片、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165243A1 (zh) |
KR (1) | KR101258902B1 (zh) |
CN (1) | CN101770045B (zh) |
TW (1) | TWI4433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995777B1 (ko) * | 2012-10-12 | 2019-07-0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US20160054507A1 (en) * | 2013-03-29 | 2016-02-2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WO2015093396A1 (ja) * | 2013-12-18 | 2015-06-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WO2015098680A1 (ja) | 2013-12-24 | 2015-07-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CN206247120U (zh) * | 2016-10-19 | 2017-06-13 |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光源模组 |
KR102651384B1 (ko) * | 2016-11-28 | 2024-03-2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규소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하드코팅 필름 및 표시장치 |
AU2019376144B2 (en) | 2018-11-08 | 2024-12-05 | Dsm Ip Assets, B.V. | Methods of supporting gastrointestinal homeostasis |
CN110208947B (zh) * | 2019-06-03 | 2021-10-08 |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人眼追踪的显示设备及显示方法 |
CN211979374U (zh) * | 2020-04-17 | 2020-11-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调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11897037B (zh) * | 2020-08-10 | 2022-06-10 |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增光膜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 |
CN112015010A (zh) * | 2020-09-28 | 2020-12-01 | 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直下式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屏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88939A (zh) * | 2005-06-29 | 2007-01-03 |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 棱镜片和使用该棱镜片的背光单元 |
CN101315439A (zh) * | 2007-05-30 | 2008-12-0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导光板、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398940B1 (ko) * | 1995-03-03 | 2003-12-31 | 미네소타 마이닝 앤드 매뉴팩춰링 캄파니 | 다양한높이의구조화면을갖는광지향성필름과이러한필름으로구성된물품 |
US6845212B2 (en) * | 1999-10-08 | 2005-01-18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Optical element having programmed optical structures |
US7142767B2 (en) * | 2003-12-31 | 2006-11-28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Scratch-resistant light directing films |
JP4055741B2 (ja) * | 2004-05-24 | 2008-03-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KR100905241B1 (ko) * | 2007-04-13 | 2009-07-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복수의 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백라이트 유닛 |
-
2008
- 2008-12-31 KR KR1020080138696A patent/KR10125890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
- 2009-12-18 US US12/642,289 patent/US2010016524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12-18 TW TW098143806A patent/TWI443386B/zh active
- 2009-12-23 CN CN200910262039XA patent/CN10177004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88939A (zh) * | 2005-06-29 | 2007-01-03 |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 棱镜片和使用该棱镜片的背光单元 |
CN101315439A (zh) * | 2007-05-30 | 2008-12-0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导光板、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00080075A (ko) | 2010-07-08 |
KR101258902B1 (ko) | 2013-05-07 |
CN101770045A (zh) | 2010-07-07 |
US20100165243A1 (en) | 2010-07-01 |
TW201030381A (en) | 2010-08-16 |
TWI443386B (zh) | 2014-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70045B (zh) | 棱镜片、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 |
US8186867B2 (en) | Light guide plate and side-emitting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 |
CN101514781B (zh) | 背光单元 | |
KR100978078B1 (ko) | 프리즘 시트와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US8985798B2 (en) |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CN100385312C (zh) | 液晶显示器件的背光单元及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件 | |
US20110051046A1 (en) |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optical sheet | |
US20070147089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having same | |
CN101819351A (zh) | 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单元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2906634A (zh) | 显示设备 | |
US20120154712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 |
WO2009141953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1003582B1 (ko) | 액정표시소자의 백라이트구조 | |
CN101762908A (zh) | 液晶显示设备 | |
CN101886778A (zh) |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US7125141B2 (en) | Apparatus for homogeneously distributing lights | |
CN102207565B (zh) |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 |
KR101830720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 |
CN102109712B (zh) | 光成形膜及包括该光成形膜的液晶显示器 | |
CN201731388U (zh) |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110141401A1 (en)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KR20150030903A (ko) |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4216041B (zh) | 具有圆角多边形图案的导光板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2152985U (zh) |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 |
CN202158495U (zh) | 减少云纹干扰的光学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