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769232A - 一种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全风速功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全风速功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9232A
CN101769232A CN201010017986A CN201010017986A CN101769232A CN 101769232 A CN101769232 A CN 101769232A CN 201010017986 A CN201010017986 A CN 201010017986A CN 201010017986 A CN201010017986 A CN 201010017986A CN 101769232 A CN101769232 A CN 101769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peed
wind
outpu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17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杰
陈家伟
陈冉
陈轶涵
龚春英
陈志辉
严仰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010017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6923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69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92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全风速功率控制方法,属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在不同风速段高效、安全运行的控制目标。该控制方法由转速调节环节①、最大功率跟踪环节②和最大功率限制环节③三个部分构成。其中转速调节环节有转速调节器PID1组成;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环由转速反馈最佳功率控制算法和调节器PID2组成;最大功率限制环节由气动功率观测器和调节器PID3组成。运用本发明控制方法可以方便的实现机组额定转速对应的风速以下的最大功率跟踪、额定转速对应的风速以上和额定风速以下的恒转速运行、额定风速以上的恒功率运行以及这三个工况之间的软切换。在我国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全风速功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的控制方法,实现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在不同风速段所需的控制目标,即在额定转速对应的风速以下实现最大功率输出,在额定转速对应的风速以上和额定风速以下实现恒转速运行,而在额定风速以上则实现恒功率运行。
技术背景
风能作为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近些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风力发电技术,更是成为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由于风能资源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无论风向还是风速都在不断的变化,所以风力机产生的能量也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合理的控制,在保证机组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吸收风能。
通常,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可以分为三个工况(阶段):1)最大功率跟踪工况:在该阶段内根据风速的变化情况调整风力机的转速,使风力机运行于最大风能利用系数附近,提高机组的风能利用效率;2)恒转速工况:该阶段处于MPPT和恒功率两个工况之间,即机组的转速达到了上限值,而功率尚未到达额定值,此时机组将以恒定转速运行,但功率仍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3)恒功率工况:即当机组吸收的功率达到功率上限,为保证机组的安全和可靠运行,需要通过一定手段限制机组的功率进一步增长。
早期的风力发电机组以定桨距恒速机组为主,虽然结构简单可靠,但只有在一两个固定风速下才能实现最佳风能利用,风能利用效率低,机组的年发电量小,导致风电的成本较高,目前已经逐渐被变速机组取代。附图1给出了定桨距失速型机组的典型输出功率曲线,在额定风速以上,机组的输出功率反而有所下降。
对于变速机组,根据风力机桨叶的桨距角是否可调,通常可以分为定桨距机组和变桨距机组两大类型。定桨距机组的桨叶与轮毂之间属于刚性联接,桨距角固定不变,机组在额定风速以上的功率调节主要依赖于叶片自身的翼型设计和失速性能。文献《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对定桨距机组叶片的失速调节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定桨距机组具有机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即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受到桨叶失速性能的限制。另外,在失速区运行时风力机承受的机械载荷较大,限制了其在兆瓦级以上的大容量机组的应用。但定桨距机组在兆瓦级以下的机组仍有很大竞争优势。
变桨距机组是指桨叶与轮毂通过变桨轴承活性相连,其基本控制原理是指在额定风速以下,调节桨叶到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使得机组的输出功率最大,而在额定风速以上,通过实时的改变桨叶的桨距角来减小风能利用系数Cp,从而将机组的输出功率稳定在额定值附近。桨距角可以正向调节,也可以反向调节。随着风速增加桨距角变小的称为顺桨调节,反之则称为逆桨调节,通常称为主动失速调节。与定桨距机组相比,变桨距机组多了一个可控变量,机组的功率调节更加灵活,方便。但是相对应的,变桨距控制和执行机构的引入,无疑增加了机组的复杂度,也提高了机组的制造和维护成本,利弊共存。JohanRibrant等在文献《Survey of Failures in Wind Power Systems with Focus on SwedishWind Power Plants during 1997-2005》中客观的分析了当前风电市场上风电机组各个部件的可靠性,就目前来看,变桨机构及其电控系统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国内对变桨距功率调节技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核心技术仍被其他先进国家所垄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为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在全风速范围内提供一种功率控制方法,保证机组可以高效、安全的运行。
本发明所述的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全风速功率控制方法,控制的原理框图如附图3、附图4、附图5中所示,(这里指出,这三个图中所示的控制方法是相同的,不同点在于连接的方法不同,属于相同控制思想。故后面分析时默认以附图3为例来分析。)其特征在于:
1)控制方法由转速调节环节①、最大功率跟踪环节②和最大功率限制环节③三个部分构成;
2)转速调节环节(如附图3①所示):将参考转速(最大功率跟踪环节的输出值)ω*与机组的实际转速反馈ω之间的误差Δω作为PID1调节器的输入,输出值作为网侧变换器的q轴电流给定iq *,控制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即发电机的电磁转矩。参考转速的最大值为最大功率跟踪环节调节器的最大饱和输出值。
3)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环节(如附图3②所示):根据当前的转速,计算出当前转速对应的最优输出功率,作为机组最优输出功率的给定值Popt *,该值与实际输出电功率(不考虑效率是为输出功率)反馈值Pe的误差作为PID2调节器的输入,调节器的输出作为转速调节环节的参考给定。在额定风速以下,参与最优功率计算的转速就是机组的运行转速;而在额定风速以上,其值为机组的运行转速加上最大功率限制环节的输出值ωcom
4)功率限制环节(如附图3③所示):功率限制的思想是将风机运行的气动功率反馈信号Pm与最大功率限制给定Prated的差ΔPm作为PID3调节器的输入,旨在降低转速,限定风机运行的气动功率。
本发明能够对定桨距机组施加有效的控制,令其在全风速范围内根据设定的工况要求运行,不仅改善了机组在中低风速段的风能利用系数,同时解决了机组在高风速段的限转速和限功率运行。而且,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实现了不同运行工况之间的自然过渡,大大降低了工况切换时产生的瞬态过载和机械载荷,有助于提高机组的服役寿命。
与变桨距机组相比,结合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的定桨距变速机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稳定可靠等特点。本发明对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定桨距失速型机组的典型输出功率曲线。
附图2是本发明的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框图。
附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将最大功率限制环节的输出补偿至转速反馈的控制框图。
附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将最大功率限制环节的输出补偿至输出电功率反馈的控制框图。
附图5是本发明提出的将最大功率限制环节的输出补偿至最优输出电功率给定连接方式的控制框图。
附图6是气动功率观测器。
附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风机的Cp-λ特性曲线。
附图8是在本发明全风速功率控制方法控制下机组的稳态转速-风速曲线。
附图9MPPT等效控制框图。
附图10恒转速运行等效控制框图。
附图11MPPT以及限功率控制示意图。
附图12风速变化时机组各关键参数的变化情况。
附图1-附图12中的符号定义如表1所示
表1附图符号说明
 名称  说明  名称   说明
 PMSG  永磁同步发电机  ΔPm   气动功率误差信号
 SVM  空间矢量调制  Prated   气动功率限定值
 PID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  Pe   输出电功率反馈
iq *  电动机q轴电流参考信号 ia   并网相电流
 Δω  转速误差信号  va   并网相电压
 ω  转速反馈信号  vg   直流母线电压给定
ω*  转速参考信号  vf   直流母线电压反馈
 ΔPopt  最佳功率误差信号  ωcom   转速补偿信号
 Popt *  最佳功率给定  P*   补偿后最优功率
 Poptf  补偿后功率反馈信号  Pcom   功率限制环节调节器输出
 ωobs  转速观测值  Tm,obs   气动转矩观测值
 名称  说明  名称   说明
Pm,obs 气动功率观测值 Phigh(ω)   转速补偿某一值后等效最佳功率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及详细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附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定桨距机组的整体结构框图。本发明的控制方法部分由转速调节环节、最优功率调节环节和功率限制环节三个部分组成,如附图3、附图4、附图5中所示。旨在分别实现最高转速限制、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和最大功率限制功能。
本发明所述的转速调节环节是指:将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环节的输出作为转速给定,其与实际转速的误差作为PID1调节器的输入,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机侧变换器的q轴电流给定。电机侧的PWM整流器通常采用定子磁场定向控制,d轴电流对应无功功率,而q轴电流则对应有功功率。通常,将d轴电流控制为零,则发电机的电磁转矩可以表示为Te=1.5NpΨ0iq。由此可见,控制q轴电流就等效为控制了发电机的电磁转矩,从而实现转速的控制。随着风速增加,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环节的稳态输出值也会逐渐增加。当风速增加到一定值后,PID2调节器的输出达到饱和,此后即使风速进一步提高,机组的转速无法再增加,该转速就是机组的额定转速。
本发明所述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环节是指:在风速变化时,调节风力机的转速,使机组运行于最大风能利用系数。定桨距风力机的气动功率可以表示为Pm=0.5ρπR2v3Cp(λ),式中ρ为空气密度,R为风轮半径,v为风速,Cp(λ)为风能利用系数,其中λ=ωR/v,为ω风轮的角速度。当λ等于最佳叶尖速比λopt的时候,风能利用系数最大,此时对应的转速为最优转速ωopt。由此,可以得到在最优转速下风机的输出功率Pmopt=0.5ρπR5ωopt 3Cpopt)/λopt 3。故只要根据转速给出该转速下对应的最优输出功率,并作为功率控制环节的参考功率。该最优功率给定与功率反馈的误差经PID2调节器后得到转速调节环节的转速给定。
本发明所述的功率限制环节是指:在额定风速以上,通过在转速反馈信号上施加一个补偿量,该补偿量由实际气动功率反馈与功率限制给定之差经PID3调节器产生。在额定风速一下,气动功率小于功率限定值,调节器PID3负饱和,输出为零,对MPPT和限速环节不造成影响。而风速高于额定风速后,调节器PID3退出饱和状态,向转速反馈引入一个补偿量。使得一定转速下实际的输出功率要高于该转速对应的最优功率。换句话,在额定风速以上,随着风速的变化,转速补偿量ωcom会变化,从而使得机组的转速也做出对应的变化,将机组的输出功率维持在额定值附近。需要说明的是,在风速突变的时候,机组在动态过程中实际的输出功率会轻微的超出额定功率。
另外特别指出,本实施例中用到了风机的气动功率,而气动功率不能测量得到,本发明中采用了气动功率观测器的方法。因其不是本发明的阐述重点,这里只作简要的介绍以方便理解(其正确性已通过验证)。
附图6所示为气动功率观测器实施框图,现说明其原理。
机组的运动方程
T m = J dω dt + Bω + T e - - - ( 1 )
式中,Tm为气动转矩,Te为电磁转矩,J为机组的转动惯量,B为系统的阻尼系数,ω为机组的转速。其中电磁转矩和转速是较为容易测量的变量,而J和B又是系统的固有系数,可以通过测量计算得到,自然Tm也就可以计算出来。
由式(1)可以构造出气动功率观测器,如附图6所示。图中,Pe为机组最终输出的电功率,发电机的电磁转矩可有电功率和转速计算得到,即Te=Pe/ω。如果PI调节器的速度足够,可以近似的认为ω等于ωobs。那么,由图可以知道PI调节器的输出为Jsω+Bω+Te,即气动转矩Tm,obs,从而可得气动功率Pm,obs=Tm,obs *ω。
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下面就结合前面叙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探讨其是如何实现风机最大功率跟踪工况、恒转速工况以及恒功率工况以及各工况之间的切换。
【工况1:最大功率跟踪】
此工况内,气动功率Pm远小于最大功率限制给定Prated,调节器PID3反向饱和,恒等于零。调节器PID2和调节器PID1正常工作,系统等效为双环结构。外环是功率环,即根据当前的转速查询或计算出该转速对应的最佳功率Popt *,使输出电功率Pe等于该功率,外环调节器PID2的输出作为转速内环的参考给定。通常,对于多环结构的系统,内环响应速度要远高于外环的调节速度,故在分析外环的时候可以近似的将内环等效为一个比例环节,由此系统可以简化为如附图9所示。
实际上,简化后的控制框图就是基于转速反馈最大功率跟踪算法,假设当前风速v1下风机运行在最大功率点a点下,此时风机的转速为ωa,功率等于Pa。如果某一时刻风速突然增加到v0,而转速由于惯性仍然维持在ωa,故控制方法计算的最佳功率仍是Pa。但是此时风机吸收的功率已经增加至Pa’,要大于给定的负载功率Pa,转速开始上升,直到转速等于ωa’,此时风机吸收的功率等于负载功率,均为Pa”,该功率即是风速v1下的最大功率点。相反,当风速减小时,按照相同的分析方法可得相同的结果,风机会稳定运行于一个较小的转速。
【工况2:恒转速】
随着风速的增加,机组的转速和功率也相应的增加,其中转速比功率先行到达额定值,此时调节器PID2正向饱和,该饱和值即作为机组额定转速的参考值。而调节器PID3仍然维持反向饱和。只有调节器PID1正常工作,机组等效为单转速环结构,等效控制框图如附图10。
【工况3:恒功率】
随着风速进一步上升,机组的功率靠近额定功率。需要降低转速使机组进入失速区,以达到限制气动功率的目的,因此PID2和PID3均退出饱和。功率限制调节器,即调节器PID3输出值作为转速补偿加入转速反馈信号中,旨在提高输出功率,达到限制转速的目的,具体分析如下:
假设风机在b点时达到额定功率,此时对应额定风速为v2,机组转速为ωb。此时如果风速在增加,PID3退出饱和参与工作,输出一个转速补偿信号ωcom加到转速反馈信号中。从而使得通过最有功率曲线查出的功率大于风机实际运行的功率为Pobsbcom),该功率作为PID2的给定,调节的结果使得电功率大于限定的气动功率使得转速下降,直到气动功率稳定于限定值Prated。该过程如附图11中示意。
为说明本发明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以一个实际的永磁直驱定桨距机组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表2中给出了本实施例中的相关参数。
表2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关参数
  直径   1.90m   电机极对数   4
  叶片数   3   电机额定转速   500r/min
  额定风速   20m/s   电机额定功率   2kW
  额定功率   1.5kW   电机额定线电压   250V
  风向   上风向   电机绕组电感   3.6mH
  发电机绕组电阻   0.175Ω   风轮转动惯量   0.394kg/m2
  发电机转动惯量   0.026kg/m2   摩擦系数   0.042N·s/m
附图12风速变化时机组各关键参数的变化情况给出风速从小到大不断突变时机组气动功率Pm、输出电功率Pe、风能利用系数Cp和转速ω的变化情况。在t0=5s时,风速从8m/s突变到11m/s,由于转速和功率均没有达到额定值,从突变前后的风能利用系数Cp值可以看出(Cp达到实际风轮的设计最大值0.277),机组工作在最大功率功率跟踪状态【工况1】。在t1=10s时,风速从11m/s突变为16m/s,从转速曲线可以看出,机组的转速很好的限制在额定转速50rad/s,风能系统系数Cp开始变小,风轮开始失速运行。机组工作在恒转速状态【工况2】。在t2=15s时,风速突变25m/s,超过额定风速。受功率外环的限制,机组的气动功率仅出现了微小的过载,而输出电功率则一直在额定功率1500W以下,转速ω和Cp都有下降,叶片进入深度失速区,此时机组恒功率运行【工况3】。结果显示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实现了不同风速段风力发电机组所需的运行目标。

Claims (1)

1.一种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全风速功率控制方法,由转速调节环节①、最大功率跟踪环节②和最大功率限制环节③三个部分构成:
1)转速调节环节①将参考转速(最大功率跟踪环节的输出值)ω*与机组的实际转速反馈ω之间的误差Δω作为PID1调节器的输入,输出值作为网侧变换器的q轴电流给定iq *,控制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即发电机的电磁转矩。参考转速的最大值为最大功率跟踪环节调节器的最大饱和输出值。
2)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环②根据当前的转速,计算出当前转速对应的最优输出功率,作为机组最优输出电功率的给定值Popt *,该值与实际输出电功率反馈值Pe的误差作为PID2调节器的输入,调节器的输出作为转速调节环的参考给定。
3)功率限制环③将风机运行的气动功率反馈信号Pm与最大功率限制给定Prated的差ΔPm加至PID3调节器。其输出作为补偿信号加到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环节②,有三种不同的连接方式:第一种,PID3的输出作为转速补偿与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环节②的转速反馈信号相加;第二种,PID3的输出作为功率补偿与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环节②的输出电功率的反馈信号相减;第三种,PID3的输出作为功率补偿与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环节②的最优输出电功率给定值Popt *信号相加。
CN201010017986A 2010-01-19 2010-01-19 一种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全风速功率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7692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17986A CN101769232A (zh) 2010-01-19 2010-01-19 一种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全风速功率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17986A CN101769232A (zh) 2010-01-19 2010-01-19 一种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全风速功率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9232A true CN101769232A (zh) 2010-07-07

Family

ID=42502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17986A Pending CN101769232A (zh) 2010-01-19 2010-01-19 一种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全风速功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69232A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19331A1 (zh) * 2010-08-11 2012-02-16 华锐风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2797629A (zh) * 2012-08-03 2012-11-28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机组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其控制系统
CN103208953A (zh) * 2012-01-16 2013-07-17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电阻制动设计方法
CN103216383A (zh) * 2013-04-18 2013-07-24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3281023A (zh) * 2013-05-30 2013-09-04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功率给定方法
CN103362734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基于传动摩擦阻尼补偿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方法
CN103595316A (zh) * 2013-11-25 2014-02-19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风电机组的发电机电磁扭矩补偿控制方法
WO2013021205A3 (en) * 2011-08-09 2014-06-12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Turbine generator
CN104329225A (zh) * 2014-08-29 2015-02-04 江苏中航动力控制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控制方法
CN105449722A (zh) * 2015-12-19 2016-03-30 科诺伟业风能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限功率控制方法
CN105986960A (zh) * 2015-02-15 2016-10-05 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的风速估算方法
CN106050558A (zh) * 2016-06-02 2016-10-26 三重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基于转速控制的风力发电最大输出功率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06438217A (zh) * 2016-06-10 2017-02-22 南京理工大学 风力机模拟器的摩擦阻尼补偿修正方法
CN108035853A (zh) * 2017-12-01 2018-05-15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的对风角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90410A (zh) * 2018-03-06 2018-08-10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阻抗源直驱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全风速功率控制方法
CN110360051A (zh) * 2019-07-16 2019-10-22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小型定桨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
CN113090453A (zh) * 2019-12-23 2021-07-09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13236488A (zh) * 2021-06-22 2021-08-10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发电机转速裕量的变桨控制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4079392A (zh) * 2021-11-23 2022-02-2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恒功率负载的交直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19331A1 (zh) * 2010-08-11 2012-02-16 华锐风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2374118A (zh) * 2010-08-11 2012-03-14 华锐风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2374118B (zh) * 2010-08-11 2013-06-12 华锐风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控制方法
WO2013021205A3 (en) * 2011-08-09 2014-06-12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Turbine generator
CN103208953B (zh) * 2012-01-16 2016-05-04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电阻制动设计方法
CN103208953A (zh) * 2012-01-16 2013-07-17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电阻制动设计方法
CN103362734B (zh) * 2012-03-30 2015-10-28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基于传动摩擦阻尼补偿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方法
CN103362734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基于传动摩擦阻尼补偿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方法
CN102797629B (zh) * 2012-08-03 2014-05-14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机组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其控制系统
CN102797629A (zh) * 2012-08-03 2012-11-28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机组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其控制系统
CN103216383A (zh) * 2013-04-18 2013-07-24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3216383B (zh) * 2013-04-18 2014-10-22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3281023A (zh) * 2013-05-30 2013-09-04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功率给定方法
CN103595316A (zh) * 2013-11-25 2014-02-19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风电机组的发电机电磁扭矩补偿控制方法
CN103595316B (zh) * 2013-11-25 2016-02-24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风电机组的发电机电磁扭矩补偿控制方法
CN104329225A (zh) * 2014-08-29 2015-02-04 江苏中航动力控制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控制方法
CN104329225B (zh) * 2014-08-29 2017-01-11 江苏中航动力控制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控制方法
CN105986960A (zh) * 2015-02-15 2016-10-05 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的风速估算方法
CN105449722A (zh) * 2015-12-19 2016-03-30 科诺伟业风能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限功率控制方法
CN105449722B (zh) * 2015-12-19 2018-02-02 科诺伟业风能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限功率控制方法
CN106050558A (zh) * 2016-06-02 2016-10-26 三重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基于转速控制的风力发电最大输出功率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06050558B (zh) * 2016-06-02 2019-05-28 三一重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基于转速控制的风力发电最大输出功率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06438217B (zh) * 2016-06-10 2019-01-04 南京理工大学 风力机模拟器的摩擦阻尼补偿修正方法
CN106438217A (zh) * 2016-06-10 2017-02-22 南京理工大学 风力机模拟器的摩擦阻尼补偿修正方法
CN108035853A (zh) * 2017-12-01 2018-05-15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的对风角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35853B (zh) * 2017-12-01 2019-06-04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的对风角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90410A (zh) * 2018-03-06 2018-08-10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阻抗源直驱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全风速功率控制方法
CN110360051A (zh) * 2019-07-16 2019-10-22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小型定桨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
CN113090453A (zh) * 2019-12-23 2021-07-09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13090453B (zh) * 2019-12-23 2023-03-03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13236488A (zh) * 2021-06-22 2021-08-10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发电机转速裕量的变桨控制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4079392A (zh) * 2021-11-23 2022-02-2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恒功率负载的交直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79392B (zh) * 2021-11-23 2023-10-27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恒功率负载的交直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9232A (zh) 一种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全风速功率控制方法
Tang et al. Nonlinear dual-mode control of variable-speed wind turbines with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s
Eisenhut et al. Wind-turbine model for system simulations near cut-in wind speed
CN101581272B (zh) 定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在失速区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1603503B (zh) 一种定桨距风力机的内模控制方法
CN101975140A (zh) 基于功率反馈的风力发电机组全风速范围运行控制策略
Beltran et al. High-order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a DFIG-based wind turbine for power maximization and grid fault tolerance
CN101272119B (zh) 抑制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定子电流不平衡及畸变的方法
Tian et al. Reactive power capability of the wind turbine with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CN101571106B (zh) 无主轴变速风力发电机组及优化功率参数获取方法
Pokharel Modeling, control and analysis of a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based wind turbine system with voltage regulation
Smida et al. Pitch angle control for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s
Hu et al. Impact of wind shear and tower shadow effects on power system with large scale wind power penetration
Bk Regular paper Exploitation of pitch control to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a direct drive wind turbine to the grid
CN107134814B (zh) 一种双馈风机协同有功备用控制方法
CN103375332B (zh) 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最优阻力矩动态优化方法
CN102097826B (zh) 电励磁双凸极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与控制方法
CN102360182B (zh) 风气互补发电系统的孤岛运行仿真方法
Prakash et al. Maximum energy extraction of a wind farm using pitch angle control
Evren et al.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a variable speed variable pitch angle prototype wind turbine
Pulgar-Painemal et al. Doubly-fed induction machine in wind power generation
CN102522769B (zh) 宽风速范围的混合励磁风力发电系统
Saleh et al. Sub-synchronous range of operation for a wind driven 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
Beltran et al. A combined high gain observer and high-order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for a DFIG-based wind turbine
Gavgani et al. Exploiting bidirectional power flow control to capture wind gust power in small and medium wind turb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