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5121A - 分配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分配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65121A CN101765121A CN201010002637A CN201010002637A CN101765121A CN 101765121 A CN101765121 A CN 101765121A CN 201010002637 A CN201010002637 A CN 201010002637A CN 201010002637 A CN201010002637 A CN 201010002637A CN 101765121 A CN101765121 A CN 1017651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subchannel
- subchannels
- channel
- collaborative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通信系统中分配信道的方法和设备,该通信系统包括使用相同频率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第一基站覆盖的扇区包括受到第二基站同频干扰的干扰区域,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共用的信道被划分为多个子信道,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协同消息,协同消息携带用于协商在干扰区域中对多个子信道的使用的信息;根据协同消息确定第一基站在干扰区域中对多个子信道的使用。该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和第一确定单元。通过所提供的方法和设备,能够在干扰区域中动态使用子信道,避免多个基站在干扰区域中同时占用一个子信道的情况,使得子信道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增加了频谱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通信领域中的分配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使用作为通信系统中稀缺资源的频谱资源时,无法任意使用,而需要遵守一定的频谱规范。当今的通信系统由于可使用的频谱资源的限制,往往只能使用有限的频点,在有限的带宽内进行传输。为了提高频谱效率,常常采用单频点组网的方案。在采用单频点进行组网时,相邻小区或扇区的边缘区域出现交叠,由于在边缘区域中使用了相同的频谱资源,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干扰,极大地影响边缘区域的通信质量。
以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系统为例,由于WiMAX系统频谱资源本身的特点,WiMAX运营商拥有的频点资源有限,在实际组网中较多地采用了单频点组网的方案,即为各扇区中的站点也就是基站分配相同的频率。这虽然提高了频谱效率,能够用更少的频谱资源服务更多的用户,但是在相邻扇区的边缘区域造成了严重的干扰,极大地影响了吞吐量,使处于扇区边缘区域的用户得到的通信服务质量急剧恶化,甚至无法通信,这成为了困扰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重大问题。
为了在采用具有高频谱效率的单频点组网方式下降低扇区间的相互干扰或同频干扰,引入了FFR(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部分频率重用)技术。FFR技术将所有子载波分成若干复用组,不同的复用组可以实现不同的复用系数,然后根据各种终端的信道条件和干扰情况为终端分配具有不同复用系数的复用组。通常所分配的复用组与终端的位置有关,即在基站覆盖的小区或扇区的中心附近区域使用PUSC WITH ALL SC(partial usage ofsub-channels with all sub-carriers,使用全部子载波)方式,在小区边缘或扇区边缘区域使用PUSC(partial usage of sub-channels,使用部分子载波)方式。PUSC方式使得边缘区域只能固定使用部分的频谱资源,降低了边缘区域的干扰。
然而,正是由于PUSC方式在边缘区域的使用,使得基站无法在边缘区域使用全部的频谱资源。即便当其他基站在边缘区域不使用信道时,也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动态地使用其他的频谱资源,造成了频谱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分配信道的方法和设备,能够解决基站无法在降低边缘区域的干扰的情况下得到使用全部子信道的机会从而造成频谱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通信系统中分配信道的方法,该通信系统包括使用相同频率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第一基站覆盖的扇区包括受到第二基站同频干扰的干扰区域,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共用的信道被划分为多个子信道,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协同消息,协同消息携带用于协商在干扰区域中对多个子信道的使用的信息;根据协同消息确定第一基站在干扰区域中对多个子信道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通信系统中分配信道的设备,该通信系统包括使用相同频率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第一基站覆盖的扇区包括受到第二基站同频干扰的干扰区域,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共用的信道被划分为多个子信道,该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协同消息,协同消息携带用于协商在干扰区域中对多个子信道的使用的信息;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协同消息确定第一基站在干扰区域中对多个子信道的使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基站共同使用的的信道划分为多个子信道的基础上,通过协同消息的交互,能够根据当前的子信道使用情况和各个基站对子信道的需求情况来动态地分配子信道,使每个基站在干扰区域即边缘区域中都有获得使用全部子信道的机会,避免多个基站在干扰区域中同时占用一个子信道的情况,使得子信道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增加了频谱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示出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配信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配信道的另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在一个具体场景下如何根据协同消息确定在干扰区域中可使用的子信道的一个例子;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配信道的设备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配信道的另一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所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结合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虽然下文的描述是针对扇区而言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对于小区同样适用。
图1示出了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可包括基站110和120。
基站110覆盖扇区101,基站120覆盖扇区102。这两个扇区101和102在边缘部分交叠。在图1中,虽然将基站覆盖的范围示意为扇形,但这只是示意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明白,基站覆盖的范围可以根据实际的地理条件和信道情况等呈现不同的形状。同样地,扇区在边缘部分的交叠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基站110和基站120使用相同的频率。因为频率资源的共用,所以在扇区101和扇区102的覆盖范围的边缘部分由于交叠将可能出现同频干扰,使得扇区101由于受到来自基站120的同频干扰而包括干扰区域150。同样地,扇区102由于受到来自基站110的同频干扰而包括干扰区域160。干扰区域即扇区边缘区域的存在,使得可以将扇区101划分为中心附近区域130和干扰区域150,将扇区102划分为中心附近区域140和干扰区域160。处于干扰区域150和160的终端,由于可以同时接收到来自基站110和基站120的信号,同频干扰严重,信号质量下降。而处于中心附近区域130和140的终端,由于没有在对方基站的覆盖范围中,遭受的同频干扰很小或者几乎没有,可以得到较好的信号质量。
终端是处于中心附近区域还是处于干扰区域可以通过终端向基站报告的终端信号质量或者基站测得的终端信号质量来判断。以基站110为例,基站110可以预先设定一个门限值,用来判断终端信号质量的水平,例如可以将门限值设定为信噪比参数。如果终端信号质量等于或高于预定门限值,则表明终端此时的信噪比较高,受到的同频干扰很小或者几乎没有,信道条件较好,那么确定该终端处于中心附近区域130。如果终端信号质量低于预定门限值,则表明终端此时的信噪比较低,受到严重的同频干扰,信道条件较差,那么确定该终端处于干扰区域150。例如,在FFR组网技术中,扇区可以被划分为靠近基站的中心附近区域和边缘区域,基站可以确定终端是处于靠近基站的中心附近区域还是处于边缘区域。FFR中靠近基站的中心附近区域可以对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心附近区域,FFR中边缘区域可以对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干扰区域。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终端是处于中心附近区域还是处于干扰区域,不仅仅限于按照终端信号质量划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的实际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测量和/或判断,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已有的其他方式。
而且,通信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信道利用率,可以将基站110和基站120共用的信道划分为多个子信道。可以有多种划分子信道的方式,例如静态划分,均匀划分、根据特定参数划分、根据信道幅频响应划分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划分子信道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将基站110和120共用的信道划分为用于动态分配的多个相互独立的受控子信道。多个相互独立的受控子信道使得能够根据系统的需要来独立地控制子信道,包括独立调用、独立管理、独立添加、独立删除和/或独立分配等。
例如,该多个相互独立的受控子信道可以是BAND AMC(Band AdaptiveModulation and Coding,带自适应调制编码)子信道。即,可以将基站110和120共用的信道以BAND AMC方式划分,将基站110和120共用的信道划分为多个BAND AMC子信道。这能够在充分考虑信道特性的同时降低实现复杂度。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BAND AMC划分子信道的方式相比FFR中PUSC涉及的划分子信道的方式相比,主要具有如下优点:BAND AMC能够使用连续的子载波,而PUSC需要将子载波进行打散重排才能使用,从计算复杂度和实现代价上来看,BAND AMC比PUSC更优;而且,在PUSC中特定基站在干扰区域中只能按要求使用固定的子信道,而对于BAND AMC则无此要求,使得能够灵活使用子信道,从而基站能够根据干扰区域中的信道需求情况来动态共享干扰区域中的信道资源。因此,在用BAND AMC方式划分为多个BAND AMC子信道之后,将中心附近区域中独立地全部使用子载波的方式与干扰区域中动态地灵活使用子载波的方式相结合,相比FFR所采用的中心附近区域中全部使用子载波与干扰区域中固定部分使用子载波相结合的形式而言,不仅能够实现高频谱效率,而且能够充分考虑信道特性,实现更简单,对频谱资源的使用也更灵活。
在基站确定了它所服务的终端是处于中心附近区域还是干扰区域之后,在有多个子信道可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终端所处位置来为终端动态分配子信道。以基站110为例,在基站110确定终端是处于干扰区域130还是中心附近区域150之后,在有多个子信道可用的情况下,基站110可以根据终端所处位置来为终端动态分配可用的子信道。如果终端处于中心附近区域130,则由于受到的同频干扰较小或几乎没有,基站110可以独立于其他基站(即基站120)从它所有的信道资源中向终端分配一部分或全部。如果终端处于干扰区域150,则由于同频干扰严重,尽管基站110享有使用所有子信道的机会,但需要与其他基站(即基站120)进行协商后,才能为终端分配子信道,以在避免同频干扰的同时实现高频谱效率。为终端动态分配信道的方法将在下文进行详细描述。
另外应注意,图1中仅仅示出了包括两个基站的通信系统。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这仅仅是示例性的。显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包括两个以上基站(即,两个以上扇区)的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配信道的方法200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描述该方法200。为了简洁起见,下文的例子主要针对图1的通信系统中的扇区101进行描述。在此情况下,方法200可以由图1中的基站110实施,也可以由基站110之外的一个或多个控制网元(未示出)实施,或者由基站110和控制网元组合实施。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方法200同样可以应用于扇区102和/或其他未示出的扇区。
方法200所应用的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使用相同频率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第一基站覆盖的扇区包括受到第二基站同频干扰的干扰区域,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共用的信道被划分为多个子信道。在方法200的S210,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协同消息,协同消息携带用于协商在干扰区域中对所述多个子信道的使用的信息。然后在S220,根据协同消息确定第一基站在干扰区域中对多个子信道的使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配信道的方法,在将基站共用的信道划分为多个子信道后,能够根据协同消息的交互来动态分配干扰区域中可使用的子信道,使每个基站在干扰区域中都有获得使用全部子信道的机会,避免在干扰区域中多个基站同时占用一个子信道的情况,使得子信道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增加了频谱效率。
具体地,以图1中基站110为例,在方法200的S210中,接收第二基站120发送的协同消息,协同消息携带用于协商在干扰区域中对所述多个子信道的使用的信息。
协同消息可以在各个基站之间进行交互,通过协同消息中携带的信息来协商干扰区域中子信道的使用,使得在动态占用子信道的同时不发生冲突。例如,协同消息可以由基站通过R6口向其他基站广播,由中间网络的交换网元进行转发,使得某基站可以接收到来自其他基站广播发送的协同消息。以图1为例,基站110可以接收基站120通过R6口发送的协同消息。相对地,基站120也可以接收基站110通过R6口发送的协同消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协同消息也可以由基站向单独的控制网元单播,由控制网元汇总所有基站的协同消息,根据协同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来确定各个基站在干扰区域中可以使用的子信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协同消息可以是单独发送/接收的消息。例如,协同消息可含有如下字段:标识字段、状态字段、期望字段和同步字段。
其中,标识字段可以是BSID(Base Station Identification,基站标识)字段,表示发送该协同消息的基站,告诉接收方该协同消息的来源。
状态字段可以是二进制比特串,表示发送该协同消息的基站当前使用的子信道。例如,比特串的长度等于划分的子信道个数,每一位对应一个子信道。举例来说,假设划分的子信道个数为12个且编号为0-11号,则状态字段的长度为12个比特。可以设定最高位比特对应11号子信道,次高位比特对应10号子信道,以此类推,最低位比特对应0号子信道;也可以设定最高位比特对应0号子信道,次高位比特对应1号子信道,以此类推,最低位比特对应11号子信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明白,还存在其他的比特位与子信道的对应关系。对于状态字段,如果某一位为“1”,则表示发送该协同消息的基站当前正在使用该位对应的子信道,而如果某一位为“0”,则表示发送该协同消息的基站当前没有使用该位对应的子信道。
期望字段可以是与状态字段等长的二进制比特串,表示发送所述协同消息的基站对子信道使用的期望。例如,比特串的每一位仍然对应一个子信道,其对应关系与状态字段的比特串和子信道对应关系相同。对于期望字段,如果某一位为“1”,则表示发送该协同消息的基站期望使用该位对应的子信道,而如果某一位为“0”,则表示发送该协同消息的基站不期望使用该位对应的子信道。举例来说,在存在12个子信道且最高位对应11号子信道的情况下,如果协同消息中期望字段的最高位为“1”,则表示发送该协同消息的基站期望使用11号子信道;而如果协同消息中期望字段的最高位为“0”,则表示发送该协同消息的基站不期望使用11号子信道。具体来说,如果协同消息中期望字段的最高位为“1”且状态字段的最高位为“1”,则表示发送该协同消息的基站期望保持对11号子信道的使用;如果协同消息中期望字段的最高位为“1”且状态字段的最高位为“0”,则表示发送该协同消息的基站当前没有使用11号子信道但期望使用11号子信道;如果协同消息中期望字段的最高位为“0”且状态字段的最高位为“1”,则表示发送该协同消息的基站当前在使用11号子信道但不期望在以后使用11号子信道;而如果期望字段的最高位为“0”且状态字段的最高位为“0”,则表示发送该协同消息的基站仍不使用11号子信道。
同步字段可以是用于帮助基站之间实现同步的字段,表示基站之间的同步信息,使得基站之间能够同步在相同的绝对时间上,保证协商的顺利完成。例如,同步信息可以是帧号或时间戳等。
为了符合特定的协议规范,协同消息中还可以包括头部字段。上述的四种字段的任意一种可以被包括在头部字段中或包括在数据字段中。当然,在协同消息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字段,例如为了指名该消息是协同消息的类型字段或者为了今后扩展的保留字段。
另外,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消息(例如,特定消息的保留字段等),承载上述协同消息的具体内容。即,协同消息也可以不是单独发送/接收的消息。
在S220中,根据S210中的协同消息,确定第一基站110在干扰区域150中对多个子信道的使用。在接收到协同消息之后,可根据协同消息中携带的信息判断出基站120在干扰区域160中使用的子信道和期望使用的子信道,然后确定基站110在干扰区域150中对子信道的使用。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如何根据协同消息确定可使用的子信道的例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配信道的方法,在将基站共用的信道划分为多个子信道后,能够根据协同消息的交互来动态分配子信道,避免在干扰区域中多个基站同时占用一个子信道的情况,使得子信道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增加了频谱效率。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配信道的方法300的流程图。相比于图2的分配信道的方法,图3中的S310和S320分别与图2中的S210和S220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赘述。图3在S310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协同消息之前还包括S305,确定属于第一基站的归属子信道,归属子信道是多个子信道的子集。以图1的基站110为例。在接收基站120发送的协同消息之前,确定属于基站110的归属子信道,归属子信道是多个子信道的子集。
在将基站共用的信道划分为多个子信道之后,可以将多个子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分给某个基站,使该基站拥有属于自己的归属子信道。可以使每个基站都有自己的归属子信道,也可以不为其中部分基站分配归属子信道。当各个基站都有归属子信道时,各自的归属子信道可以是彼此不相交的子集,使某个子信道只是一个基站的归属子信道。这样,能够使各个基站无论何时都存在子信道可以使用,也能够尽量避免信道分配中所产生的不公平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基站拥有自己的归属子信道,则可以设置基于归属子信道的预定策略来确定基站在干扰区域可使用的子信道。当第一基站需要在干扰区域中使用新的子信道时,根据协同消息按照预定策略确定第一基站在干扰区域中对多个子信道的使用。以图1中的基站110为例,当基站110需要在干扰区域150中使用新的子信道即有新的信道需求时,可以根据从基站120接收的协同消息,根据其中携带的信息判断基站120当前使用和期望使用的子信道,按照预定策略来确定基站110在干扰区域150中可以使用的子信道。例如,预定策略是基于归属子信道的策略,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个:
第一基站优先使用其归属子信道;
当存在空闲的不属于第一基站的非归属子信道时,第一基站按预定规则从空闲的非归属子信道中选择。例如,该预定规则可以是任意选择、选择信道条件最好的空闲非归属子信道、根据基站标识与子信道号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或者与其它有信道需求的基站平分空闲的非归属子信道等等。其中,空闲的非归属子信道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协同消息中的期望字段判断;信道条件的好坏可以根据协同消息或其他消息中的其他可能字段来确定;对应关系可以是提前设定的数学关系等;
当所有基站都有新的信道需求时,第一基站只使用其归属子信道;
当第一基站无法接收协同消息时,第一基站只使用其归属子信道;
当第一基站的归属子信道被第二基站使用时,第二基站释放第一基站的归属子信道,第一基站使用其归属子信道。
下面以图4的具体例子来详细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如何分配信道的一个例子。
图4是说明在一个具体场景下如何根据协同消息来确定在干扰区域中可使用的子信道的一个例子。如图4所示,具有相同频率的三个基站410、420和430分别覆盖的扇区两两之间存在交叠,由于同频干扰的存在,由基站410、420和430覆盖的三个扇区分别包括干扰区域416、426和436。可根据上述对通信系统的描述,将由基站410覆盖的扇区划分为中心附近区域413和干扰区域416,将由基站420覆盖的扇区划分为中心附近区域423和干扰区域426,以及将由基站430覆盖的扇区划分为中心附近区域433和干扰区域436。还可以根据上述对通信系统的描述,将基站410、420和430共用的信道分为多个子信道。例如,将共用的信道用BAND AMC方式划分为0-11号子信道。然后分别将这12个子信道分给基站410、420和430,作为它们各自的归属子信道。例如,可以将这12个信道平均分给基站410、420和430作为其归属子信道。基站410得到0-3号子信道,基站420得到4-7号子信道,基站430得到8-11号子信道。在该例子中,协同消息的状态字段和期望字段都是12比特,并设置从最高位的第十二位到最低位的第一位依次对应11号子信道到0号子信道。
以基站420为例。当基站420接收到(例如,通过中间网络的交换单元440的转发)由基站410和430广播的协同消息之后,根据协同消息来确定它在干扰区域426中使用的子信道,例如按照上述基于归属子信道的预定策略。
具体地,以基站420需要在干扰区域426中使用新的子信道即有新的信道需求为例。举例来说,如果基站420当前只使用了4号和5号子信道,则当它有新的信道需求时,它优先使用属于它的归属子信道即使用6号和/或7号子信道。在基站420期望使用6号子信道的情况下,如果基站410当前正在使用6号子信道,当基站410收到来自基站420的协同消息时,如果协同消息的状态字段和期望字段中对应6号子信道的第七比特位分别是“0”和“1”,则基站410可以确定基站420当前没有使用6号子信道但期望使用,由于6号子信道是基站420的归属子信道,于是基站410释放对6号子信道的使用,以使基站420可以使用6号子信道。
如果基站420已经使用了属于自己的4-7号子信道,当它还希望使用子信道时,则根据基站410和430的协同消息,首先判断出空闲的子信道。例如,如果分别来自基站410和430的协同消息的期望字段的第二、第三、第九和第十比特位都是“0”,则1号、2号、8号和9号子信道都将是空闲子信道。然后基站420确定是只有它自己需要使用新的子信道还是基站410或基站430也需要使用新的子信道。如果只有基站420需要使用新的子信道,则从空闲的子信道1号、2号、8号和9号子信道中按预定规则选择空闲子信道使用,该预定规则可以是随机选择、优先选择信道号最小的空闲子信道等;如果除了基站420外,基站410或基站430也需要使用新的子信道,那么进一步判断基站410或基站430所需要的子信道与基站420需要的子信道是否冲突,如果不冲突,则各自使用自己期望获得的子信道,即基站420通过对基站410或430发送的协同消息中状态字段和期望字段的计算来确定基站410或430期望获得的子信道,例如如果基站410或430发送的协同消息中状态字段和期望字段的第四比特位分别是“0”和“1”,则基站410或430期望获得3号子信道,而在基站420自己期望获得2号子信道的情况下,由于所期望获得的子信道不相同,则按照协同消息中携带的信息使用期望获得的子信道,反之如果存在冲突,例如基站420以及基站410或430都期望使用2号和3号子信道,则按照预定规则将空闲子信道在两者之间进行分配,该预定规则可以是将所期望获得的子信道在有需求的基站中平均分配或者基站号较大的基站重新确定所期望获得的子信道号等;如果三个基站410、420和430都需要使用新的子信道,则它们只能使用属于自己的归属子信道,例如,此时由于属于基站420的归属子信道(4-7号子信道)已经被其完全使用,所以基站420无法得到新的子信道。
如果基站420没有收到协同消息,则基站420只能使用自己的归属子信道(4-7号子信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因为每个基站都有属于自己的归属子信道,所以在干扰区域中动态使用子信道时,能够使基站始终存在可以使用的子信道,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分配信道时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当基站无法收到协同消息而不能与其他基站进行协商时,基站只使用自己的归属子信道的策略使得基站不会对其他子信道产生影响,不会干扰其他子信道的通信,从而提高了频谱效率。
上述的例子只是针对三个扇区的情况,但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扇区数目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针对其他数量的扇区来在干扰区域中动态分配子信道。另外,上面所列举的预定策略只是示范性的而不起限制作用。可根据实际应用灵活选择上述或其他预定策略,例如,可以对上述预定策略进行增加、删除、组合、修改、替换等,只要其可用于确定在干扰区域中可使用的子信道即可。
下文将描述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配信道的设备500的结构框图。该设备500所应用的通信系统包括使用相同频率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第一基站覆盖的扇区包括受到第二基站同频干扰的干扰区域,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共用的信道被划分为多个子信道。如图5所示,设备500包括接收单元510和第一确定单元520。接收单元510可用于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协同消息,协同消息携带用于协商在干扰区域中对多个子信道的使用的信息。第一确定单元520可用于根据协同消息确定第一基站在干扰区域中对多个子信道的使用。
设备500所应用的通信系统可以参考上述对通信系统相应的描述,并且设备500的接收单元510和第一确定单元520的上述和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分配信道的方法200和/或300中的相应部分,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例如,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共用的信道被划分为的多个子信道是用于动态分配的多个相互独立的受控子信道。相互独立的受控子信道使得能够根据系统的要求来独立地控制子信道,包括独立调用、独立管理、独立添加、独立删除和/或独立分配等。例如,可以利用BAND AMC将基站共用的信道划分为多个BAND AMC子信道。通过BAND AMC方式划分的子信道不仅适应复杂的信道条件,而且实现复杂度较低。接收单元510所接收的协同消息可以是其他扇区中的基站通过R6口广播发送的,其中携带的信息可以用于协商在干扰区域中对多个子信道的使用,避免动态占用子信道时发生冲突。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能够动态分配干扰区域中的子信道,通过协同消息的交互和协商,避免多个基站在干扰区域中同时占用一个子信道的情况,提高了子信道的利用率,增加了频谱效率。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配信道的另一设备600的结构框图。设备600所应用的通信系统与设备500所应用的通信系统基本相同。图6中设备600的接收单元610和第一确定单元620与图5中设备500的接收单元510和第一确定单元520基本相同。另外,设备600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630,用于确定属于第一基站的归属子信道,其中归属子信道是多个子信道的子集。第二确定单元630的操作和/或功能可以参考上面描述图3的方法300的S305时所描述的相应内容,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由于设备600包括第二确定单元630,所以能够使基站得到属于自己的归属子信道,进而能够设置基于归属子信道的预定策略。这样在干扰区域中动态使用子信道时,能够使基站始终存在可以使用的子信道,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分配信道时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当无法在基站间进行协商时,基站只使用自己的归属子信道的策略使得基站不会对其他子信道产生影响,不会干扰其他子信道的通信,从而提高了频谱效率。
上述设备500和600可以位于基站中,也可以位于基站之外的一个或多个控制网元中,或者可以部分位于基站中部分位于控制网元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骤和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实施例的步骤及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程序、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程序可以置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尽管已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这样的修改应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通信系统中分配信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使用相同频率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覆盖的扇区包括受到所述第二基站同频干扰的干扰区域,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共用的信道被划分为多个子信道,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协同消息,所述协同消息携带用于协商在所述干扰区域中对所述多个子信道的使用的信息;
根据所述协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干扰区域中对所述多个子信道的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被划分为多个子信道包括:所述信道被划分为用于动态分配的多个相互独立的受控子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协同消息之前,还包括:
确定属于所述第一基站的归属子信道,所述归属子信道是所述多个子信道的子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协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干扰区域中对所述多个子信道的使用包括:
当所述第一基站需要在所述干扰区域中使用新的子信道时,根据所述协同消息按照预定策略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干扰区域中对所述多个子信道的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策略包括如下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基站优先使用其归属子信道;
当存在空闲的不属于所述第一基站的非归属子信道时,所述第一基站按预定规则从空闲的非归属子信道中选择;
当所有基站都有新的信道需求时,所述第一基站只使用其归属子信道;
当所述第一基站无法接收所述协同消息时,所述第一基站只使用其归属子信道;
当所述第一基站的归属子信道被所述第二基站使用时,所述第二基站释放所述第一基站的归属子信道,所述第一基站使用其归属子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协同消息包括:接收所述第二基站通过R6口广播发送的协同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消息包括如下字段:
标识字段,表示发送所述协同消息的基站;
状态字段,表示发送所述协同消息的基站当前使用的子信道;
期望字段,表示发送所述协同消息的基站对子信道使用的期望;
同步字段,表示基站之间的同步信息。
8.一种通信系统中分配信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使用相同频率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覆盖的扇区包括受到所述第二基站同频干扰的干扰区域,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共用的信道被划分为多个子信道,所述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协同消息,所述协同消息携带用于协商在所述干扰区域中对所述多个子信道的使用的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协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干扰区域中对所述多个子信道的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属于所述第一基站的归属子信道,所述归属子信道是所述多个子信道的子集。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位于第一基站中或位于除第一基站之外的控制网元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002637A CN101765121A (zh) | 2010-01-20 | 2010-01-20 | 分配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002637A CN101765121A (zh) | 2010-01-20 | 2010-01-20 | 分配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65121A true CN101765121A (zh) | 2010-06-30 |
Family
ID=42496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002637A Pending CN101765121A (zh) | 2010-01-20 | 2010-01-20 | 分配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65121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02453A (zh) * | 2011-09-15 | 2013-03-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小区干扰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4012231A1 (zh) * | 2012-07-18 | 2014-01-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频谱分配方法和设备 |
CN104735675A (zh) * | 2013-12-19 | 2015-06-24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通信方法和无线局域网通信设备 |
CN104735674A (zh) * | 2013-12-19 | 2015-06-24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通信方法和无线局域网通信设备 |
WO2016074157A1 (en) * | 2014-11-11 | 2016-05-19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
CN109085611A (zh) * | 2018-08-01 | 2018-12-25 | 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 | 一种gnss接收机和在同一频率下运行多个基准站的方法 |
-
2010
- 2010-01-20 CN CN201010002637A patent/CN10176512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02453B (zh) * | 2011-09-15 | 2016-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小区干扰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002453A (zh) * | 2011-09-15 | 2013-03-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小区干扰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4012231A1 (zh) * | 2012-07-18 | 2014-01-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频谱分配方法和设备 |
CN104145494A (zh) * | 2012-07-18 | 2014-11-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频谱分配方法和设备 |
CN104145494B (zh) * | 2012-07-18 | 2018-1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频谱分配方法和设备 |
US9743284B2 (en) | 2012-07-18 | 2017-08-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pectrum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CN104735675A (zh) * | 2013-12-19 | 2015-06-24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通信方法和无线局域网通信设备 |
CN104735674B (zh) * | 2013-12-19 | 2018-08-24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通信方法和无线局域网通信设备 |
CN104735674A (zh) * | 2013-12-19 | 2015-06-24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通信方法和无线局域网通信设备 |
CN104735675B (zh) * | 2013-12-19 | 2019-01-25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通信方法和无线局域网通信设备 |
WO2016074157A1 (en) * | 2014-11-11 | 2016-05-19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
US10117107B2 (en) | 2014-11-11 | 2018-10-30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
CN109085611A (zh) * | 2018-08-01 | 2018-12-25 | 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 | 一种gnss接收机和在同一频率下运行多个基准站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95366B (zh) | 無線通訊系統之資源分割啟動 | |
JP4224065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の同一チャネル干渉を低減させる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2577538B (zh) | 基于ul ffr的信号传输方法 | |
US20110170437A1 (en) | Method of subcarrier allocation in an ofdma-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network | |
CN102144425B (zh) | Ofdma中的部分频率重用 | |
WO2012079757A1 (en) | Technique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7995529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ell plann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JPWO2004077712A1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5532029A (zh) | 在无线网络中共享操作频率 | |
EP2415312A1 (en) | Methods, apparatuses, system,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data structure for uplink scheduling | |
KR101337019B1 (ko)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멀티플렉싱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리소스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110033902A (ko) | 무선 자원의 서브 채널화와 자원 맵핑 방법 | |
US9723616B2 (en) | Predictable scheduler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
CN101765121A (zh) | 分配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08024003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densed frequency re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325445B (zh) | 一种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的动态组网方法 | |
US8923329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various system bandwidths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4348298B2 (ja) | 無線リソースの管理方法 | |
US20090069020A1 (en) | Dynamic On-Off Spectrum Access Scheme to Enhance Spectrum Efficiency | |
US8411637B2 (en) | Method for dividing a subcarrier permutation zone and an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system | |
GB2547030A (en) |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 |
EP2487976A1 (en) | Apparatus,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assigning a radio resource | |
WO2012003695A1 (zh) | 下行资源分配方法及基站 | |
JP5798518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3314630B (zh) |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控制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