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9028B - 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59028B CN101759028B CN200810304746.6A CN200810304746A CN101759028B CN 101759028 B CN101759028 B CN 101759028B CN 200810304746 A CN200810304746 A CN 200810304746A CN 101759028 B CN101759028 B CN 1017590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d
- transport vehicle
- transmission carrier
- open end
- ontolo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气动管道传输领域,为能够避免在传输过程中因碰撞冲击而导致盖体损坏的问题而发明。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包括呈管状的传输载体本体,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至少一端为开口端并枢接有盖体,在所述传输载体上设有将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上的锁紧机构,所述盖体位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开口端之内。气动管道传输载体的使用方法,包括:打开枢接在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处的盖体;将要传输的物品放入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中;转动所述盖体,使所述盖体回复到位于所述开口端之内的位置将所述开口端的端口封闭;将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上。本发明适用于气动管道传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动管道传输系统领域,特别涉及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是现代化的快速物流传输工具。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应用在医院、银行、办公楼、超市、生产车间、实验室等每日需要有大量物品传送的场所。可以传送病历、诊断书、药品、化验单、票据、现金、文件等任何适当体积的物品。物品在传输时置入传输载体中,如专用的传输筒,传输筒保证物品在传送的过程中不受损坏。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在管道中将物品从一个工作站传送到另外一个工作站,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传送物品的安全,而且能够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气动管道、在气动管道内具有传输物品的传输载体,在气动管道上设置有抽风装置以及阀门装置等。现有技术中,传输载体包括呈管状的传输载体本体,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至少一端枢接有盖体,在所述传输载体上设有将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上的锁紧机构。其中,所述盖体位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外部,将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端口进行封闭。
传输载体在气动管道内部进行进行传输时,运行速度较高,不可避免地会与气动管道的内壁发生碰撞和冲击,尤其是在传输管道的拐弯处或者是在传输管道内部具有台阶的地方,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由于现有技术中,传输载体本体的盖体位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外部,很容易因上述碰撞和冲击而导致盖体的损坏,从而失去对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端口的封闭作用,甚至会导致传输载体卡在气动管道内部,影响正常的管道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动管道传输载体,能够避免在传输过程中因碰撞冲击而导致盖体的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载体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包括呈管状的传输载体本体,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至少一端为开口端并枢接有盖体,在所述传输载体上设有将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上的锁紧机构,所述盖体位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端口之内。
其中,所述盖体的外侧面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所处的平面相平齐。
可选地,所述盖体的外侧面到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所处的平面有一预定距离。
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在所述盖体内部的锁舌组件和开设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内壁上且与所述锁舌组件相对应的锁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盖体内部具有导向槽,在所述导向槽内具有止推部;所述锁舌组件包括锁舌和设在所述锁舌上的弹性件,其中,所述锁舌上具有凸台;
所述锁舌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弹性件一端抵靠在所述导向槽的端部,另一端与所述锁舌的相连接,所述锁舌上的凸台依靠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抵靠在所述止推部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锁舌上还设有借以推动所述锁舌沿所述导向槽回退的部件。
其中,所述借以推动所述锁舌沿所述导向槽回退的部件包括开设在所述锁舌上的螺孔和旋拧在所述螺孔中的螺柱;在所述盖体的外侧有一长形槽口,所述螺柱位于所述长形槽口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和所述盖体之间设有弹性体。
所述弹性体为设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与所述盖体的枢接处的扭簧。
可选地,所述弹性体为一端固定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盖体内侧面上的弹性片。
优选地,所述盖体能够围绕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与所述盖体的枢接点、并相对于所述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所在的平面平行转动。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载体中,由于将盖体设置在位于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之内的位置处,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对所述盖体起到了保护作用,从而能够避免传输载体在气动管道中传输时因碰撞冲击而导致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动管道传输载体,能够使的传输物品方便地从传输载体中取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载体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包括呈管状的传输载体本体,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并配合设置有盖体,在所述传输载体上设有将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上的锁紧机构,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内部靠近所述封闭端的位置设有能沿所述传输载体本体长度方向移动的推动机构。
其中,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内部靠近所述封闭端位置处的推板,在所述封闭端的端部上对应所述推板开有透孔,一杆状物自所述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外部通过所述透孔与所述推板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盖体位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开口端之内。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载体,由于在传输载体本体内部靠近封闭端的位置设有能沿所述传输载体本体长度方向移动的推动机构,当要取出位于传输载体内部的物品时,只需打开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盖体,并利用所述推动机构将所述物品推至传输载体本体的开口端,即可方便顺利地将述物品从传输载体中取出,避免物品较多时拥挤堵塞在传输载体本体中不易取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动管道传输载体的使用方法,能够避免在传输过程中因碰撞冲击而导致盖体的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载体的使用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载体的使用方法,包括:
打开枢接在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处的盖体;
将要传输的物品放入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中;
转动所述盖体,使所述盖体回复到位于所述开口端之内的位置将所述开口端的端口封闭;
将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上。
其中,所述转动所述盖体,使所述盖体回复到位于所述开口端之内的位置将所述开口端的端口封闭具体为:
在与所述开口端的端口所处平面相平行的平面内,转动所述盖体,使所述盖体回复到位于所述开口端之内的位置将所述开口端的端口封闭。
进一步地,将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上之后还包括步骤:
重新打开枢接在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处的盖体;
将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中的物品取出。
优选地,将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中的物品取出之前还包括步骤:
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远离所述盖体的端部,将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中的物品推至所述开口端处。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载体的使用方法,由于是是将盖体转到位于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之内的位置将所述开口端的端口封闭,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对所述盖体起到了保护作用,因而能够避免在传输过程中因碰撞冲击而导致所述盖体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载体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枢接体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枢接体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所示带有锁舌组件的盖体的仰视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盖体的仰视图;
图6为图5中沿A-A向的全剖视图;
图7为图5中沿B-B向的半剖视图;
图8为图1中所示的挡片的主视图;
图9为图8中所示的挡片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载体一实施例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主视图;
图11为带有推动机构的本发明实施例气动管道传输载体的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在传输过程中因碰撞冲击而导致盖体损坏的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及其使用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包括呈管状的传输载体本体1,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1的一端为封闭端2,另一端为开口端3并枢接有盖体4,在所述传输载体上设有将所述盖体4锁紧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1上的锁紧机构,所述盖体4位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1的开口端3之内。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两端都可为开口端并枢接有盖体。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载体中,由于将盖体4设置在位于传输载体本体1的开口端3之内的位置处,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3的端口对所述盖体4起到了保护作用,从而能够避免传输载体在气动管道中传输时盖体因碰撞冲击而导致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1内壁固定有枢接体5,在所述枢接体5上有枢接孔51(如图2、图3所示),在所述盖体4上有枢轴6,所述枢轴6插装在所述枢接孔中。所述盖体也能够通过合页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枢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盖体的外侧面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所处的平面相平齐,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所述盖体的外侧面到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所处的平面还可有一预定距离,只要保证在传输过程中,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对所述盖体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因碰撞和冲击导致所述盖体损坏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在所述盖体4内部的锁舌组件和开设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内壁上且与所述锁舌组件7相对应的锁孔8。这种锁紧机构结构简单,锁紧可靠,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如图1、图4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盖体4内部具有导向槽41,在所述导向槽内具有止推部42;所述锁舌组件7包括锁舌71和设在所述锁舌上的弹性件72,如弹簧和簧片等,本实施例中采用柱状弹簧。其中,为了便于锁舌在导向槽内的定位,在所述锁舌71上具有凸台711。所述锁舌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弹性件一端抵靠在所述导向槽的端部,另一端与所述锁舌的相连接,所述锁舌上的凸台依靠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抵靠在所述止推部上。
当所述盖体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锁舌71伸入所述锁孔中8。为了避免因长期反复的使用导致锁孔边缘的磨损,实现所述锁舌与所述锁孔可靠地配合,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内壁上嵌设有挡片9。挡片9的结构如图8、图9所示。
为了便于使处于锁紧状态的盖体打开,如图1所示,在所述锁舌71上还设有借以推动所述锁舌沿所述导向槽回退的部件。本实施例中,所述借以推动所述锁舌沿所述导向槽回退的部件包括开设在所述锁舌上的螺孔和旋拧在所述螺孔中的螺柱712;在所述盖体的外侧有一长形槽口43,所述螺柱712位于所述长形槽口43中。
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和所述盖体之间设有弹性体。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弹性体为一端固定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盖体内侧面上的弹性片10,如图1所示。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为设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与所述盖体的枢接处的扭簧(未图示)。这样能够保证盖体一经脱离锁紧状态,即可在弹性片的弹力作用下迅速达到预定的打开状态,如图10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能够围绕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与所述盖体的枢接点、并相对于所述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所在的平面平行转动。这样,所述盖体不仅打开时转动平稳,而且能够更好地实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对所述盖体的保护作用。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其包括呈管状的传输载体本体100,所述传输载体本体100的一端为封闭端101,另一端为开口端102并配合设置有盖体200,在所述传输载体上设有将所述盖体200锁紧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100上的锁紧机构,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内部靠近所述封闭端的位置设有能沿所述传输载体本体长度方向移动的推动机构。
其中,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内部靠近所述封闭端位置处的推板300,在所述封闭端的端部上对应所述推板开有透孔110,一杆状物400自所述所述传输载体本体100外部通过所述透孔110与所述推板300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盖体位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开口端之内。这样,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对所述盖体起到了保护作用,从而能够避免传输载体在气动管道中传输时因碰撞冲击而导致损坏的问题。其中,所述杆状物400与所述推板300为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气动管道传输载体,由于在传输载体本体内部靠近封闭端的位置设有能沿所述传输载体本体长度方向移动的推动机构,当要取出位于传输载体内部的物品时,只需打开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盖体,并利用所述推动机构将所述物品推至传输载体本体的开口端,即可方便顺利地将述物品从传输载体中取出,避免物品较多时拥挤堵塞在传输载体本体中不易取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动管道传输载体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S100、打开枢接在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处的盖体;
S200、将要传输的物品放入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中;
S300、转动所述盖体,使所述盖体回复到位于所述开口端之内的位置将所述开口端的端口封闭;
S400、将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上。
其中,所述转动所述盖体,使所述盖体回复到位于所述开口端之内的位置将所述开口端的端口封闭具体为:在与所述开口端的端口所处平面相平行的平面内,转动所述盖体,使所述盖体回复到位于所述开口端之内的位置将所述开口端的端口封闭。
进一步地,将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上之后还包括步骤:
重新打开枢接在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处的盖体;
将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中的物品取出。
更进一步地,将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中的物品取出之前还包括步骤: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远离所述盖体的端部,将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中的物品推至所述开口端处。这样能够方便顺利地将述物品从传输载体中取出,避免物品较多时拥挤堵塞在传输载体本体中不易取出的问题。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载体的使用方法,由于是是将盖体转到位于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之内的位置将所述开口端的端口封闭,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对所述盖体起到了保护作用,因而能够避免在传输过程中因碰撞冲击而导致所述盖体的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管状的传输载体本体,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至少一端为开口端并枢接有盖体,在所述传输载体上设有将所述盖体锁紧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上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在所述盖体内部的锁舌组件和开设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内壁上且与所述锁舌组件相对应的锁孔,所述锁舌组件沿所述盖体最大距离方向布设,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和所述盖体之间设有弹性体,所述盖体位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开口端之内,且布满所述开口端,所述盖体枢接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开口端的内壁上,在所述盖体打开时,整个开口端均成为进出所述传输载体本体的通道,在所述盖体关闭时,通过所述锁紧机构将所述盖体锁定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上,所述盖体通过所述弹性体自动复位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外侧面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所处的平面相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外侧面到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所处的平面有一预定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内部具有导向槽,在所述导向槽内具有止推部;
所述锁舌组件包括锁舌和设在所述锁舌上的弹性件,其中,所述锁舌上具有凸台;
所述锁舌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弹性件一端抵靠在所述导向槽的端部,另一端与所述锁舌的相连接,所述锁舌上的凸台依靠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抵靠在所述止推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舌上还设有借以推动所述锁舌沿所述导向槽回退的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借以推动所述锁舌沿所述导向槽回退的部件包括开设在所述锁舌上的螺孔和旋拧在所述螺孔中的螺柱;
在所述盖体的外侧有一长形槽口,所述螺柱位于所述长形槽口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设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与所述盖体的枢接处的扭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一端固定在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盖体内侧面上的弹性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能够围绕所述传输载体本体与所述盖体的枢接点、并相对于所述传输载体本体开口端的端口所在的平面平行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304746.6A CN101759028B (zh) | 2008-10-06 | 2008-10-06 | 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及其使用方法 |
CN201310270088.4A CN103287853B (zh) | 2008-10-06 | 2008-10-06 | 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304746.6A CN101759028B (zh) | 2008-10-06 | 2008-10-06 | 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及其使用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70088.4A Division CN103287853B (zh) | 2008-10-06 | 2008-10-06 | 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59028A CN101759028A (zh) | 2010-06-30 |
CN101759028B true CN101759028B (zh) | 2018-07-17 |
Family
ID=424904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70088.4A Active CN103287853B (zh) | 2008-10-06 | 2008-10-06 | 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及其使用方法 |
CN200810304746.6A Active CN101759028B (zh) | 2008-10-06 | 2008-10-06 | 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及其使用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70088.4A Active CN103287853B (zh) | 2008-10-06 | 2008-10-06 | 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328785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63337A (zh) * | 2013-05-19 | 2014-11-26 | 陆洪瑞 | 一种避免人为干扰的传输器及传输器门体锁合的方法 |
CN108792469A (zh) * | 2018-06-17 | 2018-11-13 | 安徽绿泉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苗木短距离移送装置 |
CN114834904A (zh) * | 2022-04-15 | 2022-08-02 | 依泰可(诸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粉磨物料输送炮弹及其使用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8524683U1 (de) * | 1985-08-29 | 1985-10-31 | Mauer GmbH & Co KG, 5628 Heiligenhaus | Kombinatinonsschloß |
CN86206796U (zh) * | 1987-04-30 | 1988-02-10 | 杨振侠 | 上下水道安全井盖 |
CA2117657A1 (en) * | 1994-09-01 | 1996-03-02 | Mihail Ion Marcu | Articulated tube container with tube bogies system |
JPH10137099A (ja) * | 1996-11-12 | 1998-05-26 | Hisakazu Tsuji | 保温改良型の自動施錠式エアー・ポット |
CN2375735Y (zh) * | 1998-08-19 | 2000-04-26 | 锡山市豪普车船部件有限公司 | 四连杆门 |
US6371316B1 (en) * | 2000-01-07 | 2002-04-16 | Kerr Group, Inc. | Child resistant closure and container with guarded flip-top |
CN2586420Y (zh) * | 2002-10-18 | 2003-11-19 | 宋伟 | 夹层式过滤杯 |
CN2629521Y (zh) * | 2003-07-01 | 2004-08-04 | 刘武正 | 带吸管的饮水杯 |
TWM270661U (en) * | 2005-01-12 | 2005-07-21 | Ta Feng Steel Chain Co Ltd | Adjustable pet collar |
US7077604B1 (en) * | 2005-07-07 | 2006-07-18 | Morgan Fowler | Article carrier apparatus and system comprising same |
CN101117180B (zh) * | 2006-08-02 | 2013-04-17 | 陆洪瑞 | 一种设固定内心的传送桶 |
CN101148227A (zh) * | 2006-09-22 | 2008-03-26 |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向内开盖的传输瓶 |
CN101161573A (zh) * | 2006-10-13 | 2008-04-16 |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远程柜员系统 |
JP2009241695A (ja) * | 2008-03-31 | 2009-10-22 | Mazda Motor Corp | オープンカーの格納式幌装置 |
-
2008
- 2008-10-06 CN CN201310270088.4A patent/CN103287853B/zh active Active
- 2008-10-06 CN CN200810304746.6A patent/CN10175902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87853B (zh) | 2015-09-09 |
CN103287853A (zh) | 2013-09-11 |
CN101759028A (zh) | 2010-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59028B (zh) | 气动管道传输载体及其使用方法 | |
CA2561541A1 (en) | Door opener system and adapter part for use in a door opener system | |
CN204081787U (zh) | 用于可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和家具 | |
ITTO20080678A1 (it) | Dispositivo di chiusura per sportello di apparecchio elettrodomestico | |
WO2016032934A1 (en) | Improved lock pin and bolt construction for securing doors and other closures | |
US9957740B2 (en) | Adjustable gear lock mechanism for a lift and slide door or window | |
CN102003120B (zh) | 自碰门锁 | |
CN201891319U (zh) | 自碰门锁 | |
CN105314086B (zh) | 设有内部装配装置的飞行器机身 | |
CN108198330B (zh) | 双向闸门机构 | |
US10196843B2 (en) | Anti-friction latchbolt | |
CN204354937U (zh) | 一种车载储物盒 | |
CN101445190A (zh)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的安全传输器的方法及装置 | |
CN208010075U (zh) | 多用途开窗防错锁装置 | |
CN206429078U (zh) | 一种具有锁杆导向装置的机柜 | |
CN101767722A (zh) | 一种传输器及将物品放入传输器的方法 | |
CN101823624B (zh) | 一种传输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5442956A (zh) | 一种安全门锁 | |
AU782549B2 (en) | A lock for a sliding door | |
CN214704809U (zh) | 一种锁合型取货篮和售货机 | |
CN208580457U (zh) | 一种自动售货机推送货道组件 | |
CN1172939A (zh) | 带有双向把手的冰箱箱体 | |
CN221250535U (zh) | 一种提升安全性的货箱后门开启组件 | |
US7017979B1 (en) | Door opening apparatus for a storage compartment door | |
CN220512669U (zh) |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