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8638A - 热压导光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压导光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58638A CN101758638A CN200810189416A CN200810189416A CN101758638A CN 101758638 A CN101758638 A CN 101758638A CN 200810189416 A CN200810189416 A CN 200810189416A CN 200810189416 A CN200810189416 A CN 200810189416A CN 101758638 A CN101758638 A CN 1017586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guide
- guide plate
- template
- plate device
- h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热压导光板装置,包含模具结构及冲压装置。模具结构包含公模具及母模具,公模具位于模具结构上方,公模具配设缓冲元件及模板,缓冲元件介于公模具及模板之间。母模具面对公模具。冲压装置连接于公模具上。其中,藉由加热母模具上所置设的导光基材,此导光基材的表面是正对模板的表面,以及利用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使公模具位移而压抵母模具,致使模具结构藉由抽气而呈真空状态,同时,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经缓冲元件所形成的缓冲压力,使模板按压于导光基材的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热压导光板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Back Light Module)为液晶显示器面板关键零件组之一,而在背光模块中提高面板辉度及控制亮度均匀以及导引光线方向的导光板是影响光效率重要元件之一,导光板的工艺(即制程,本文均称为工艺)可分为印刷式和非印刷式,印刷式是利用网版印刷将(SiO2及TiO2)印刷材料涂布在导光板的底面,破坏入射光线的全反射条件,使光线能均匀射出导光板非印刷式有射出成型法及热压法,而非印刷式中制造模板方法包括化学蚀刻法、光微影法、精密机械刻划法(V-CUT)、内部扩散法,印刷式的导光板开发成本低、生产快速,但辉度表现较非印刷式差。射出成型技术较印刷困难,优良率也较差,但是辉度表现较佳。另一非印刷式导光板制造方法为热压法,先前技术有公开号200517732以及公告号I297639等专利。
印刷式导光板工艺油墨黏度不易控制,且网点结构均匀性也难维持,所以优良率较低,非印刷式的导光板工艺中射出成型,虽然在导光板辉度,以及微结构的精密程度都表现的较印刷式佳,但是在射出成型上却受到许多加工条件的影响。射出成型所制成的导光板容易受到燃料温度、模具温度、充填时间、速度等加工条件影响,使得射出成型产品的品质及均匀性具有很大的问题,因此,射出成型的产品容易变形、翘曲、产生气泡,造成导光板上的微结构,其大小间距及形状将产生变形扭曲,而改变导光板的转写率、光线的均匀性,进而影响导光板整体辉度,而后,配置于显示器中,其所投射的画面自然表现不佳。
模具开发的改良设计是射出成型瓶颈的所在,有许多待克服的难题,且射出成型机随着产品的尺寸加大,势必射出成型装置也跟着变大,所占的空间也随的增加,随着导光板尺寸的提高,是否也需要为不同的尺寸而打造新的模具,又是另一大问题。所以不管是在射出成型的设备上还是模具的置换,都会增加企业成本的负担,先前技术的热压法,与射出成型相较之下,其加工条件的影响较少。
故,对于量产大尺寸的导光板具有较好的制造方法,使用热压升温装置对导光板基材进行加热,加热后并对具有微结构表面的模板进行加压,模板表面的微结构即转写于导光基材上,但机器在快速增温加热会使空气进入,导光基材会产生气泡,进而破坏导光基材微结构表面。另外,对金属材质的模板加热时,金属材质的模仁会产生热涨冷缩的现象,进而造成模板上的微结构变形,曲折自然会影响微结构角度,而影响导光板的转写率和光的折射、反射角度及辉度,因此进行热压冷却时,模板与摆放导光基材、模板的模具都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上述元件的变形,都是造成导光板整块不均匀且变形的原因。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热压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热压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热压导光板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缓冲元件缓冲此按压模板的冲击力,以提升导光板的转写率、均匀率、以及辉度,而达到较佳的效益,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热压导光板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改良模具结构,可避免因导光基材厚度可能出现的变异,而导致模具不适用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热压导光板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增加模具结构的对位线,而改善传统模具因受限于制作模板尺寸,而须时常因尺寸不同时更换不同模具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热压导光板装置,其包含:一模具结构,包含:一公模具,位于该模具结构一方,配设一第一缓冲元件及一第一模板,该第一缓冲元件介于该公模具及该第一模板之间;及一母模具,是面对该公模具;以及一冲压装置,连接于该公模具上;其中,藉由加热该母模具上所置设一导光基材,该导光基材的表面正对该第一模板的表面,以及利用该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使该公模具位移而压抵该母模具,致使该模具结构形成封闭状态,再藉由抽气使该模具结构呈真空状态,同时,该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经该第一缓冲元件所形成的缓冲压力,使该第一模板按压于该导光基材的表面。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母模具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一胶条,该容置空间是由该母模具的一围绕壁界定而成,该第一胶条位于该围绕壁上。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当该公模具压抵该第一胶条,使该容置空间呈封闭状态。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公模具具有一边框,该边框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该边框的一侧是可压抵该第一胶条。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边框具有一第二胶条,该第二胶条压抵且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上。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当该公模具进入该容置空间中,藉由该边框的一侧压抵该第一胶条,及该第二胶条压抵且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上,使该容置空间呈封闭状态。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公模具的一面具有至少一公模具对位线。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模板具有至少一模板对位线,该至少一模板对位线对应该至少一公模具对位线使该公模具可应用于不同尺寸的模板。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母模具的一面具有至少一母模具对位线。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更包含一第二缓冲元件,安装于该母模具的一面。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该第一或该第二缓冲元件为弹簧、缓冲垫或弹片。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该第一或该第二缓冲元件的材质为金属、橡胶、不织布、硅胶或牛皮纸。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更包含一第二模板,安装于该第二缓冲元件的一面,以按压该导光基材的另一表面。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模板具有至少一模板对位线。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母模具上安装一金属框,当按压该导光基材于该金属框内时,防止该导光基材周边熔融而形变。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热压导光板装置,其包含:一模具结构,包含:一公模具,位于该模具结构一方,该公模具具有一边框及配设一第一模板,该边框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该边框具有一第二胶条,该第二胶条压抵且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上;及一母模具,面对该公模具,该母模具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一胶条,该容置空间是由该母模具的一围绕壁界定而成,该第一胶条位于该围绕壁上;以及一冲压装置,连接于该公模具上;其中,藉由加热该母模具上所置设一导光基材,以及利用该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使该公模具位移而压抵该母模具,藉由该边框的一侧压抵该第一胶条,及该第二胶条压抵且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上,致使该模具结构形成封闭状态,再藉由抽气使该模具结构呈真空状态,同时,该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使该第一模板按压于该导光基材的表面,并且,该公模具为凸出态样且该母模具搭配该公模具的凹陷态样,该模具结构可以按照该导光基材的尺寸,加以调整公模具下压的深度。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公模具的一面具有至少一公模具对位线。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模板具有至少一模板对位线,该至少一模板对位线对应该至少一公模具对位线使该公模具可应用于不同尺寸的模板。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母模具的一面具有至少一母模具对位线。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更包含一第二模板,安装于该母模具的一面,以按压该导光基材的另一表面。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母模具上安装一金属框,当按压该导光基材于该金属框内时,防止该导光基材周边熔融而形变。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热压导光板装置,其包含:一模具结构,包含:一公模具,位于该模具结构一方;及一母模具,面对该公模具,配设一第一模板及一第一缓冲元件,该第一缓冲元件介于该母模具及该第一模板之间;以及一冲压装置,连接于该公模具上;其中,藉由加热该母模具上所置设一导光基材,该导光基材的表面正对该第一模板的表面,以及利用该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使该公模具位移而压抵该母模具,致使该模具结构形成封闭状态,再藉由抽气使该模具结构呈真空状态,同时,该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经该第一缓冲元件所形成的缓冲压力,使该第一模板按压于该导光基材的表面。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母模具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一胶条,该容置空间是由该母模具的一围绕壁界定而成,该第一胶条位于该围绕壁上。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当该公模具压抵该第一胶条,使该容置空间呈封闭状态。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公模具具有一边框,该边框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该边框的一侧是可压抵该第一胶条。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边框具有一第二胶条,该第二胶条压抵且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上。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当该公模具进入该容置空间中,藉由该边框的一侧压抵该第一胶条,及该第二胶条压抵且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上,使该容置空间呈封闭状态。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公模具的一面具有至少一公模具对位线。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母模具的一面具有至少一母模具对位线。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模板具有至少一模板对位线,该至少一模板对位线对应该至少一母模具对位线使该母模具可应用于不同尺寸的模板。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更包含一第二缓冲元件,是安装于该公模具的一面。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该第一或该第二缓冲元件为弹簧、缓冲垫或弹片。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该第一或该第二缓冲元件的材质为金属、橡胶、不织布、硅胶或牛皮纸。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更包含一第二模板,是安装于该第二缓冲元件的一面,以按压该导光基材的另一表面。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模板具有至少一模板对位线。
前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的母模具上安装一金属框,当按压该导光基材于该金属框内时,防止该导光基材周边熔融而形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热压导光板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1、此热压导光板装置,可藉由缓冲元件缓冲按压模板的冲击力,以提升导光板的转写率、均匀率、以及辉度,而达到较佳的效益。
2、此热压导光板装置,可藉由改良模具结构,可避免因导光基材厚度可能出现的变异,而导致模具不适用的问题。
3、此热压导光板装置,可藉由增加模具结构的对位线,而改善传统模具因受限于制作模板尺寸,而须时常因尺寸不同而更换不同模具的问题。
4、此热压导光板装置,可藉由抽离模具结构内部的空气,以提供一真空空间,使导光基材表面不会产生气泡。
5、此热压导光板装置,可藉由公、母模具各别安装上、下的模板,以制造出双面微结构导光图样的导光板。
6、此热压导光板装置,可藉由改善热压模具瞬间升温冷却所产生模板的热胀冷缩现象,以抚平加压时因热涨冷缩现象所造成的压力与应力不均的问题,
7、此热压导光板装置,当热压完成后,可方便导光板的拆卸及放置,以节省作业的时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揭露一种热压导光板装置,包含模具结构及冲压装置。模具结构包含公模具及母模具,公模具位于模具结构上方,公模具配设缓冲元件及模板,缓冲元件介于公模具及模板之间。母模具面对公模具。冲压装置连接于公模具上。其中,藉由加热母模具上所置设的导光基材,此导光基材的表面正对模板的表面,以及利用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使公模具位移而压抵母模具,致使模具结构藉由抽气而呈真空状态,同时,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经缓冲元件所形成的缓冲压力,使模板按压于导光基材的表面。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热压导光板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热压导光板装置的框架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母模具的围绕壁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热压导光板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双面微结构的导光基材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公模具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母模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制造导光板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制造导光板的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S51-S56、S61-S67:步骤流程
1:热压导光板装置 2:模具结构
21:公模具 211:边框
212:第二胶条 213:公模具对位线
22:母模具 221:第一胶条
222:母模具对位线 223:风孔
224:围绕壁 225:金属框
23:限位装置 24:容置空间
3:冲压装置 40:第一模板
41:图样 42:模板对位线
43:第二模板 5:第一缓冲元件
51:第二缓冲元件 6:导光基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热压导光板装置的剖面示意图、热压导光板装置的框架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及母模具的围绕壁结构立体示意图。图中,热压导光板装置1是包含一模具结构2、一冲压装置3、一升温装置(图中未示)及一抽气装置(图中未示)。模具结构2包含一公模具21及一母模具22。公模具21位于模具结构2上方,是配设一第一缓冲元件5及一第一模板40,第一缓冲元件5是介于该公模具21及第一模板40之间。母模具22面对该公模具21,该母模具22置放一导光基材6,使该导光基材6的表面正对该第一模板40的表面。母模具22上安装一金属框225(此金属框225为可拆卸式)中,因热压导光板装置1加热导光基材6,而使导光基材6呈现半熔融的可塑状,当按压导光基材6于金属框225内时,可防止呈半熔融的导光基材6,其周边因按压产生形变而圆化,用以省却裁切圆化部分所需的成本及步骤。冲压装置3连接于公模具21上。
在此实施例中,升温装置加热导光基材6,升温装置可位于热压导光板装置1内或热压导光板装置1外,因此,图中并不加以表示。
在此实施例中,抽气装置抽真空至模具结构内部的空间,抽气装置可位于热压导光板装置1内或热压导光板装置1外,因此,图中并不加以表示。
其中,藉由升温装置加热导光基材6,以及利用冲压装置3产生的冲压力使公模具21位移而压抵母模具22,致使模具结构2藉由抽气装置的抽气而呈真空状态,同时,冲压装置3产生的冲压力经第一缓冲元件5所形成的缓冲压力,使第一模板40按压于导光基材6的表面。
本发明改良的热压导光板装置1是以公模具21进入母模具22的方式类似插鞘的方式插入,上模具称公模具21,下模具称母模具22。公模具21外观为一凸出态样,母模具22外观为一凹陷态样,公模具21凸起的平台为第一模板40及第一缓冲元件5的装置区,母模具22的容置空间24为第二模板43及第二缓冲元件51的装置区,利用此公模具21进入母模具22的插入方式,于公模具21、母模具22压合时,调整公模具21下压时位移的距离,以因应导光基材6厚度不同所产生的变化,此种调整公模具21下压时位移的距离,相较现有习知技艺所使用的模具,因其无法处理导光基材厚度差异,而造成合模时,模具无法完全密闭。
本发明的模具结构2因为公、母模具21、22是类似插鞘方式进入,所以公、母模具21、22合模时,公模具外环面进入母模具22围绕壁224内的容置空间24内,必然会产生隙缝,此时空气会从此处灌入,且破坏真空。因此,本发明公模具21的外缘面具有一金属的边框211(如图2所示),另外加上母模具22的围绕壁224上所填缝的第一胶条221(如图2所示),用以阻挡及隔绝外界的空气进入。在此实施例中,边框211的长、宽与围绕壁224的长、宽等距,但并不以此为限,边框211内壁四周嵌入第二胶条212,下压公模具21而与母模具22合模时,公模具21上的边框211与母模具22上的围绕壁224相互密合,并且利用边框211压抵第一胶条221(如图3所示)加以隔绝空气。公模具21下压时,因经过金属的边框211内部所填缝的第二胶条212至母模具的平台面所欲压合的材料,边框211内壁所嵌入的第二胶条212,是可隔绝空气进入边框211及公模具21二者间的间隙。
由上述得知,利用第一胶条221及第二胶条212的设计,使公、母模具21、22内的密闭空间,呈现之后所述的真空效果。上述隔绝空气的填缝的第一、第二胶条221、212,可为硅胶条、挠性塑胶等任何具有缓冲且在挤压过后可以回复原状的物质,并不限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
另外,公、母模具21、22内部具有的升温装置(图中未示)及冷却装置(图中未示),确保传导热能及降温效果能够最快传至导光基材6中。公、母模具21、22内部的一密闭空间在进行快速增温加热时会使空气进入,为了避免导光基材6表面产生气泡,公、母模具21、22内的密闭空间须为一真空状态。此时,母模具22的围绕壁224上具有至少一微小风孔223(此风孔223亦可开设于公模具21上),另有一双向的抽气装置(图中未示),可形成公、母模具21、22内的真空及卸除真空的功效,于本实施例中的双向的抽气装置,具有抽风管(图中未示)连接微小风孔223上,将公、母模具21、22内形成的密闭空间,利用抽气装置加以抽除空气,而形成真空状态。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热压导光板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及双面微结构的导光基材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中,本发明模具结构2的一特色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缓冲元件5及第二缓冲元件51是各别安装于公模具21、母模具22上,亦可不安装第一缓冲元件5及第二缓冲元件51于公模具21、母模具22上,第一缓冲元件5及第二缓冲元件51是缓冲垫,亦可为弹簧或弹片。第一缓冲元件5及第二缓冲元件51具有缓冲作用,其缓冲材质为金属、橡胶、不织布、硅胶或牛皮纸等,此第一缓冲元件5及第二缓冲元件51能克服模具热涨冷缩所带来的压力、应力不均的问题,上述第一缓冲元件5及第二缓冲元件51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具有平均压力、应力,而抚平模具热涨冷缩不平功效的元件皆可,如弹簧、弹性垫、缓冲垫或弹片等。
公、母模具21、22上的第一模板40、第二模板43可以为镍、不绣钢、硅或聚合物等金属材料,第一模板40、第二模板43表面上具有复数个微结构的图样41,包括50纳米至40微米的方形突起状、半圆柱形突起状、V形突起状、半金字塔形突起状、圆柱形突起状、凹槽状或半圆球形突起状等突起图样。
上述模板表面的微结构图样41,可由化学蚀刻法、光微影法、精密机械刻划法(V-CUT)、内部扩散法制作成形,而后将导光基材6迭层放置于母模具22的平台上,且位于母模具22上的第二缓冲元件51及第二模板43的上方,导光基材6可以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母模具22上的第二模板43具有微结构图样41的表面而与导光基材6一表面正对,此导光基材6的表面为导光基材6的底面。
公模具21上的第一模板40具有微结构图样41(如图4所示)的表面是与导光基材6另一表面正对,此导光基材6另一表面为导光基材6的出射面,公模具21下压至导光基材6表面,使公、母模具21、22结合成为一密闭空间,公、母模具21、22同时加热加压,将公、母模具21、22上的第一模板40、第二模板43的微结构图样41,同时转写于导光基材6的出射面及底面,最后导光基材6形成具有双面微结构的导光板。
请一并参阅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的公模具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中,公模具21是利用至少一限位装置23,依序将第一缓冲元件5及第一模板40固定于公模具21的平台上,本实施例中的限位装置23具有微调功能的偏心螺丝,限位装置23包含螺丝、卡榫、偏心螺丝等机械方式加以安装或拆卸,但并不以此为限。母模具22利用至少一限位装置(图中未示),依序将第二缓冲元件51及第二模板43固定于母模具22的平台上,限位装置包含螺丝、卡榫等机械方式加以达成,但并不限定本实施例中的方法。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的公模具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及本发明的母模具的俯视示意图,图中,在公模具21、母模具22的平台上各别具有四条公模具对位线213、四条母模具对位线222,此四条公模具对位线213、四条母模具对位线222是分别座落于公模具21、母模具22的平台四周,每一条对位线与模台四周边线成垂直交错,第一模板40、第二模板43周围四边侧形成有留白区域。而第一模板40、第二模板43上其非留白区域则形成有光学微结构的图样41,第一模板40、第二模板43上也具有相同四条模板对位线42,是座落于模板留白区域四侧的每一边上,并与第一模板40、第二模板43四周的边线相互垂直,模板4即是利用这四条对位线,而将第一模板40、第二模板上的微结构图样41置中调整。接着,上、下的模板上的模板对位线42各别与公、母模具的平台上的公模具对位线213、母模具对位线222加以对位看齐。利用公模具21、母模具22、二模板这三组十字公模具对位线213、母模具对位线222及模板对位线42对位的功能,如此,置中的微结构的图样41,不论模板尺寸大小,均能热压出不限尺寸的导光板。
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发明制造导光板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下列步骤,S51:利用一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使一模具结构的一公模具位移而压抵模具结构的一母模具。
S52:利用一升温装置加热一导光基材。
S53:利用一抽气装置抽出模具结构中的空气而呈一真空状态。
S54:利用一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经一缓冲元件所形成的缓冲压力,使一模板按压于一导光基材的表面。
S55:降温公模具及母模具,而将导光基材表面上的微结构固化成型。
S56:降温完成后,将空气灌入模具结构内,而破坏模具结构内部的真空状态,然后,公、母模具开模,再灌入空气于母模具内,将导光基材顶出,而由母模具中取出导光基材,以解省工艺时间及提升作业效率。
请参阅图9所示,为本发明制造导光板的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包括下列步骤,S61:配置一公模具及一母模具,公模具具有一边框,边框具有一第二胶条,母模具具有一围绕壁及一第一胶条。
S62:利用一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使一模具结构的一公模具位移而压抵模具结构的一母模具,藉由边框的一侧压抵第一胶条,及第二胶条压抵且围绕公模具的外缘面上致使模具结构形成封闭状态。
S63:利用一升温装置加热一导光基材。
S64:利用一抽气装置抽出模具结构中的空气而呈一真空状态。
S65:利用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使一第一模板按压于导光基材的表面。
S66:降温公模具及母模具,而将导光基材表面上的微结构固化成型。
S67:降温完成后,将空气灌入模具结构内,而破坏模具结构内部的真空状态,然后,公、母模具开模,再灌入空气于母模具内,将导光基材顶出,而由母模具中取出导光基材,以解省工艺时间及提升作业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36)
1.一种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模具结构,包含:
一公模具,位于该模具结构一方,配设一第一缓冲元件及一第一模板,该第一缓冲元件介于该公模具及该第一模板之间;及
一母模具,是面对该公模具;以及
一冲压装置,连接于该公模具上;
其中,藉由加热该母模具上所置设一导光基材,该导光基材的表面正对该第一模板的表面,以及利用该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使该公模具位移而压抵该母模具,致使该模具结构形成封闭状态,再藉由抽气使该模具结构呈真空状态,同时,该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经该第一缓冲元件所形成的缓冲压力,使该第一模板按压于该导光基材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母模具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一胶条,该容置空间是由该母模具的一围绕壁界定而成,该第一胶条位于该围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公模具压抵该第一胶条,使该容置空间呈封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公模具具有一边框,该边框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该边框的一侧是可压抵该第一胶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边框具有一第二胶条,该第二胶条压抵且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公模具进入该容置空间中,藉由该边框的一侧压抵该第一胶条,及该第二胶条压抵且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上,使该容置空间呈封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公模具的一面具有至少一公模具对位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模板具有至少一模板对位线,该至少一模板对位线对应该至少一公模具对位线使该公模具可应用于不同尺寸的模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母模具的一面具有至少一母模具对位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第二缓冲元件,安装于该母模具的一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或该第二缓冲元件为弹簧、缓冲垫或弹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或该第二缓冲元件的材质为金属、橡胶、不织布、硅胶或牛皮纸。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第二模板,安装于该第二缓冲元件的一面,以按压该导光基材的另一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模板具有至少一模板对位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母模具上安装一金属框,当按压该导光基材于该金属框内时,防止该导光基材周边熔融而形变。
16.一种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模具结构,包含:
一公模具,位于该模具结构一方,该公模具具有一边框及配设一第一模板,该边框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该边框具有一第二胶条,该第二胶条压抵且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上;及
一母模具,面对该公模具,该母模具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一胶条,该容置空间是由该母模具的一围绕壁界定而成,该第一胶条位于该围绕壁上;以及
一冲压装置,连接于该公模具上;
其中,藉由加热该母模具上所置设一导光基材,以及利用该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使该公模具位移而压抵该母模具,藉由该边框的一侧压抵该第一胶条,及该第二胶条压抵且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上,致使该模具结构形成封闭状态,再藉由抽气使该模具结构呈真空状态,同时,该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使该第一模板按压于该导光基材的表面,并且,该公模具为凸出态样且该母模具搭配该公模具的凹陷态样,该模具结构可以按照该导光基材的尺寸,加以调整公模具下压的深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公模具的一面具有至少一公模具对位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模板具有至少一模板对位线,该至少一模板对位线对应该至少一公模具对位线使该公模具可应用于不同尺寸的模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母模具的一面具有至少一母模具对位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第二模板,安装于该母模具的一面,以按压该导光基材的另一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母模具上安装一金属框,当按压该导光基材于该金属框内时,防止该导光基材周边熔融而形变。
22.一种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模具结构,包含:
一公模具,位于该模具结构一方;及
一母模具,面对该公模具,配设一第一模板及一第一缓冲元件,该第一缓冲元件介于该母模具及该第一模板之间;以及
一冲压装置,连接于该公模具上;
其中,藉由加热该母模具上所置设一导光基材,该导光基材的表面正对该第一模板的表面,以及利用该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使该公模具位移而压抵该母模具,致使该模具结构形成封闭状态,再藉由抽气使该模具结构呈真空状态,同时,该冲压装置产生的冲压力经该第一缓冲元件所形成的缓冲压力,使该第一模板按压于该导光基材的表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母模具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一胶条,该容置空间是由该母模具的一围绕壁界定而成,该第一胶条位于该围绕壁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公模具压抵该第一胶条,使该容置空间呈封闭状态。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公模具具有一边框,该边框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该边框的一侧是可压抵该第一胶条。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边框具有一第二胶条,该第二胶条压抵且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公模具进入该容置空间中,藉由该边框的一侧压抵该第一胶条,及该第二胶条压抵且围绕该公模具的外缘面上,使该容置空间呈封闭状态。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公模具的一面具有至少一公模具对位线。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母模具的一面具有至少一母模具对位线。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模板具有至少一模板对位线,该至少一模板对位线对应该至少一母模具对位线使该母模具可应用于不同尺寸的模板。
3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第二缓冲元件,是安装于该公模具的一面。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或该第二缓冲元件为弹簧、缓冲垫或弹片。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或该第二缓冲元件的材质为金属、橡胶、不织布、硅胶或牛皮纸。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第二模板,是安装于该第二缓冲元件的一面,以按压该导光基材的另一表面。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模板具有至少一模板对位线。
3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热压导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母模具上安装一金属框,当按压该导光基材于该金属框内时,防止该导光基材周边熔融而形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89416A CN101758638A (zh) | 2008-12-24 | 2008-12-24 | 热压导光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89416A CN101758638A (zh) | 2008-12-24 | 2008-12-24 | 热压导光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58638A true CN101758638A (zh) | 2010-06-30 |
Family
ID=42490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89416A Pending CN101758638A (zh) | 2008-12-24 | 2008-12-24 | 热压导光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58638A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07622A (zh) * | 2012-09-28 | 2014-04-09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导光板以及制造导光板的设备和方法 |
CN104626632A (zh) * | 2014-12-15 | 2015-05-20 | 芜湖新宝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压力成型机 |
CN107738462A (zh) * | 2017-11-09 | 2018-02-27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蝇眼透镜阵列成型装置 |
WO2018037185A1 (fr) | 2016-08-25 | 2018-03-01 | I-Ten | Outil de pressage a chaud, son procede de mise en oeuvre, installation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orrespondants |
CN109130561A (zh) * | 2018-07-11 | 2019-01-04 |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标识制作方法及壳体 |
CN110501844A (zh) * | 2019-08-27 | 2019-11-26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CN113878919A (zh) * | 2021-08-25 | 2022-01-04 |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一种纳米隔热材料的模压成形装置 |
US11967694B2 (en) | 2018-05-07 | 2024-04-23 | I-Ten | Porous electrodes for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
CN118768893A (zh) * | 2024-08-05 | 2024-10-15 | 泰州市中铭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转向拉杆球头自动装配设备 |
-
2008
- 2008-12-24 CN CN200810189416A patent/CN10175863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07622A (zh) * | 2012-09-28 | 2014-04-09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导光板以及制造导光板的设备和方法 |
CN103707622B (zh) * | 2012-09-28 | 2015-12-23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导光板以及制造导光板的设备和方法 |
CN104626632A (zh) * | 2014-12-15 | 2015-05-20 | 芜湖新宝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压力成型机 |
WO2018037185A1 (fr) | 2016-08-25 | 2018-03-01 | I-Ten | Outil de pressage a chaud, son procede de mise en oeuvre, installation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orrespondants |
CN107738462A (zh) * | 2017-11-09 | 2018-02-27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蝇眼透镜阵列成型装置 |
US11967694B2 (en) | 2018-05-07 | 2024-04-23 | I-Ten | Porous electrodes for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
CN109130561A (zh) * | 2018-07-11 | 2019-01-04 |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标识制作方法及壳体 |
CN110501844A (zh) * | 2019-08-27 | 2019-11-26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
CN113878919A (zh) * | 2021-08-25 | 2022-01-04 |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一种纳米隔热材料的模压成形装置 |
CN113878919B (zh) * | 2021-08-25 | 2023-11-21 |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一种纳米隔热材料的模压成形装置 |
CN118768893A (zh) * | 2024-08-05 | 2024-10-15 | 泰州市中铭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转向拉杆球头自动装配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58638A (zh) | 热压导光板装置 | |
TWI384287B (zh) | Hot pressing light guide plate device | |
JP2001209057A (ja) | 液晶パネル製造装置 | |
CN101780699B (zh) | 微结构成形装置及采用成形装置进行微结构成形的方法 | |
CN104175580A (zh) | 转印设备及导光膜片的制造方法 | |
KR200460501Y1 (ko) | 도광판 제작을 위한 핫 프레스 장치 | |
CN109665702A (zh) | 一种曲面玻璃的加工方法及其模具 | |
US20120006090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stam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WO2006068016A1 (ja) | スタンパ取付装置および熱転写プレス機械 | |
CN101786323B (zh) | 新型模内装饰注塑工艺用薄膜成型方法 | |
CN204509101U (zh) | 用来制造模造玻璃的成型设备 | |
CN206375816U (zh) | 一种3d四边热弯产品的成型模具 | |
JP2010513973A (ja) | レンズ構造体及び製造方法並びに成形ポリマー品の製造 | |
JP2006026928A (ja) | 熱可塑性プラスチックのプレス成形装置及びプレス成形方法 | |
CN110587956A (zh) | 半球形有机玻璃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 |
TWI395655B (zh) | Microstructure form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 |
JP2011088348A (ja) | 樹脂シート成形品,その製造方法,熱プレス成形用金型 | |
CN110381434B (zh) | 一种扬声器网罩的制造方法 | |
TWI222925B (en) | Hot-embossing forming method featuring fast heating/cooling and uniform pressurization | |
TW201233528A (en) | Apparatus of hot press | |
CN100468150C (zh) | 导光板制造方法 | |
TWM256280U (en) | The stamper of injection mold for producing a light guide plate | |
JP2014069556A (ja) | モールド成形品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ルド成形品製造装置 | |
CN206318867U (zh) | 玻璃成型设备 | |
KR20120057147A (ko) | 몰드 고정 및 얼라인을 위한 핀이 설치된 핫 프레스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