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754361B - 一种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4361B
CN101754361B CN200810239044A CN200810239044A CN101754361B CN 101754361 B CN101754361 B CN 101754361B CN 200810239044 A CN200810239044 A CN 200810239044A CN 200810239044 A CN200810239044 A CN 200810239044A CN 101754361 B CN101754361 B CN 1017543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ndidate
cooperation district
network equipmen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39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4361A (zh
Inventor
高秋彬
缪德山
索士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0810239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43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4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4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3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网络侧设备判断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判断终端为协同终端后,确定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并将终端的终端信息通知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内的小区;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方向信息从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其中至少有一个协同小区所采用的频段与其他的协同小区不同。本发明能够通过终端的合并处理实现多协同小区波束的相干叠加,从而无需如同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基站根据终端的移动不断地进行相位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小区边缘吞吐量和小区平均吞吐量,目前提出了一种多点协同传输技术。LTE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支持下行的波束赋形传输。所谓波束赋形,即基站根据终端反馈上来的信道信息或者基站估计出的信道信息,在发端每个物理天线上引入不同的加权值,使发射到每个用户的信号可以集中在一个较窄的波束范围内。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用户的接收信噪比,另一方面由于发射的能量集中在较窄的一个方向角度之内,因此对在此方向之外其他用户的干扰也会减小。
目前多点协同传输方法是:各小区分别在同一频带上生成一个指向某个终端的波束,信号在终端处叠加,从而达到信号增强的目的。但是受信号的传播时延不同的影响,各波束在终端处的叠加为非相干叠加,所能获得的增益有限。因此为了实现相干叠加,在FDD(Frequency DivisionDuplex,频分双工)系统中,终端可以反馈一个相位因子以帮助基站调整相位实现终端处的相干叠加;而对于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系统,则可以通过测量上行信号的方式得到相位调整量。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是,上述通过基站调整相位的方法实现的波束相干叠加对终端的位移非常敏感。只要终端稍微移动,基站就需要更新相应的相位,这样基站端更新的速率很难跟上终端的移动速度,从而限制了多点协同传输技术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特别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基站需要不断更新相位而对多点协同传输技术应用的限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增强多协同小区信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网络侧设备判断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判断所述终端为协同终端后,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并将所述终端的终端信息通知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内的候选协同小区;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所述方向信息从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所述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其中至少有一个协同小区所采用的频段与其他的协同小区不同,选择的所述各个协同小区在各自对应的频段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网络侧设备判断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周围小区ID和所述终端测量的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周围小区ID和所述终端测量的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判断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包括:判断所述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阈值;如果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大于阈值,则选择所述周围小区作为所述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包括:所述各个候选协同小区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导频信号,并根据所述上行导频信号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反馈的周围小区的信号功率结合周围小区的地理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同时将所述终端在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通知各个候选协同小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所述方向信息从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所述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之后,还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的方向信息或由所述上行导频信号估计出的上行信道信息计算所述各个协同小区对所述终端的波束赋形加权向量,或者,所述终端计算得到所述各个协同小区对所述终端的波束赋形加权向量,再通过上行信道反馈给网络侧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所述方向信息从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所述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之后,还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控制信令指示发送至所述终端的数据所占用的时频域资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在携带发送至所述终端的数据的时频资源块中包含有所述终端用于解调数据的专用导频。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所述专用导频的赋形加权向量与所述时频资源块内数据的赋形加权向量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控制信令和所述专用导频接收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控制信令和所述专用导频接收数据之后,还包括:所述终端在不同频段上接收所述对应协同小区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合并,之后进行解调;或者,所述终端先将在不同频段上接收所述对应协同小区发送的数据进行解调,再进行合并。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所述方向信息从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所述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其中至少有一个协同小区所采用的频段与其他的协同小区不同之后,还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控制协同小区将其他协同小区为所述终端分配的频段分配给与所述终端角度间隔大于一定值的终端或小区中心的终端,或者不发任何数据,并且传输数据时应控制与所述终端角度间隔大于一定值的终端或小区中心的终端对所述终端的干扰。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的归属基站,或协同小区的基站,或所述基站所属的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增强多协同小区信号的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终端,所述网络侧设备,用于判断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在判断所述终端为协同终端后确定所述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并将所述终端的终端信息通知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内的候选协同小区,以及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所述方向信息从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所述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其中至少有一个协同小区所采用的频段与其他的协同小区不同,选择的所述各个协同小区在各自对应的频段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所述终端,用于在不同频段上接收所述对应协同小区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合并。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的归属基站,或协同小区的基站,或所述基站所属的移动管理实体MME。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判断模块、协同小区确定模块、方向信息获取模块和选择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所述协同小区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终端为协同终端后确定所述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并将所述终端的终端信息通知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内的候选协同小区;所述方向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所述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方向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方向信息从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所述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其中至少有一个协同小区所采用的频段与其他的协同小区不同,选择的所述各个协同小区在各自对应的频段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周围小区ID和所述终端测量的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并将检测出的周围小区ID和所述终端测量的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提供给所述判断模块,由所述判断模块根据所述周围小区ID和所述终端测量的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判断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协同小区确定模块根据所述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选择所述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向信息获取模块包括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各个候选协同小区上报的所述终端在所述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所述候选协同小区根据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导频信号获取所述终端在所述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向信息获取模块包括反馈接收子模块、计算子模块和通知子模块,所述反馈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周围小区的信号功率;所述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馈接收子模块接收的周围小区的信号功率结合周围小区的地理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所述通知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计算子模块计算的所述终端在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通知各个候选协同小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波束赋形加权向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方向信息或由所述上行导频信号估计出的上行信道信息计算所述各个协同小区对所述终端的波束赋形加权向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控制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控制信令指示发送至所述终端的数据所占用的时频域资源及对应的波束赋形加权向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携带发送至所述终端的数据的时频资源块中包含有所述终端用于解调数据的专用导频。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专用导频的赋形加权向量与所述时频资源块内数据的赋形加权向量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的归属基站,或协同小区的基站,或所述基站所属的MME。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终端,包括接收模块和解调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不同频段上接收所述对应协同小区发送的数据;所述解调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合并。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收模块根据所述控制信令和所述专用导频接收数据。
本发明在现有LTE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增强多协同小区信号的方法、系统和装置,通过本发明网络侧在不同的频段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使得本发明能够通过终端的合并处理实现多协同小区波束的相干叠加,从而无需如同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基站根据终端的移动不断地进行相位调整,因此本发明对终端的位移敏感度较低。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为终端分配频段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多小区联合传输的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主要在于,在现有LTE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侧的调控使得各个协同小区中至少一个协同小区为UE分配的频段与其他的协同小区不同,这样就使得本发明能够通过终端的合并处理实现多协同小区波束的相干叠加,从而无需如同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基站根据终端的移动不断地进行相位调整,因此本发明对终端的位移敏感度较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可以是终端的归属基站或归属基站所属的MME。该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确定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的方法,具体地,终端测量周围小区(其中包括归属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以及检测出周围小区的小区ID,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或者上行共享信道报告给网络侧设备。网络侧设备根据终端上报的上述信息确定该终端是否是协同终端,更具体地,例如可将小区边缘的终端确定为协同终端。如果网络侧设备判断该终端不是协同终端,则可不作特殊处理,按照单小区传输的流程进行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02,如果网络侧设备判断所述终端为协同终端,则网络侧设备根据终端周围小区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并将终端的终端信息(如终端的ID信息等)通知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内的候选协同小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网络侧设备可根据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如果终端上报的某个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则可选择该周围小区作为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内的候选协同小区。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实现本发明的一种手段而已,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其他方式确定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其他方式也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步骤S103,网络侧设备获取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两种网络侧设备获取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的方式,但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两种方式为本发明较优的实现方案,还可根据其他方式进行确定,同样其他的方式也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方式一,
终端根据网络侧的配置在规定的时间和频率上发送上行导频信号,可称其为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其中,发送上行SRS的时间和频率位置由候选协同小区的时频资源使用情况确定,这样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就可根据上行导频信号估计终端在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同时上报给网络侧设备。
方式二,
网络侧设备根据终端反馈的周围小区的信号功率结合周围小区的地理位置信息计算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及位置信息,同时将终端在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通知各个候选协同小区。
步骤S104,网络侧设备根据获取的方向信息从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其中至少有一个协同小区所采用的频段与其他的协同小区不同。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不同协同小区为一个终端分配的频段也可以相同。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为了减少对其他终端的干扰,在为终端分配发送数据的频段时,还需要考虑对协同小区内其他终端的影响,即对于一个协同小区来说,应将其他协同小区分配给终端的频段在本协同小区内分配给与该终端角度间隔大于一定值的终端或小区中心的终端,或者不发任何数据,并且传输数据时应控制与所述终端角度间隔大于一定值的终端或小区中心的终端对所述终端的干扰。为了能够对该实施例有更清楚的理解,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该实施例进行介绍,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为终端分配频段的示意图,例如,终端2的协同小区包括协同小区1,2和小区3,其中系统小区1和协同小区2在频段2上向终端2发送数据,协同小区3则在频段3上向终端2发送数据。终端2共占用3个协同小区的两个不同的频段,协同小区1将频段3分配给与终端2角度间隔较大的终端1。以上实施例仅是为了更清楚的描述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通过其他等同的手段或变化实现,同样这些变化也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步骤S 105,网络侧设备根据终端的方向信息或由上行导频信号估计出的上行信道信息计算各个协同小区对终端的波束赋形加权向量。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设计波束赋形加权向量时也需要考虑同一小区内占用相同频段的终端之间的干扰抑制问题,还如图2所示,协同小区1在频段3上生成的波束会对终端2造成干扰,因此在设计波束时需要降低对终端2的干扰,关于如何降低对终端2干扰的方法已为现有技术所公知,本实施例在此是提出优选的相应方案及需要考虑的问题,关于上述的抑制方法不再赘述。当然,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每个协同小区对终端的波束赋形加权向量也可以通过终端计算并通过上行信道反馈给网络侧设备。
步骤S 106,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控制信令指示发送至终端的数据所占用的时频域资源(例如每个数据流的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步骤S 107,各个协同小区分别将加权赋形后的数据通过小区天线发送到终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发送数据所占据的时频域资源块内,还包含该终端用于解调数据的专用导频。更为具体地,上述专用导频采用与所处时频域资源内发送数据相同的加权赋形参数。在同一频带上发送的协同小区发送给同一个终端的数据和导频在赋形前是相同的,因此使用相同频段给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在终端是无法区分的,他们的信号在空中实现非相干叠加。
步骤S108,终端根据控制信令和专用导频接收并解调数据,并对解调的数据进行译码。终端在不同频段上接收对应协同小区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合并。具体地,终端占用的多个频段的接收数据间进行合并,通过接收合并实现信号的相干叠加,合并之后再进行解码。当然也可先进行解码得到数据后再进行合并。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网络侧设备则需要发送控制信令,指示终端占用的哪些频段间进行合并。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多小区联合传输的系统的结构图,该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100和终端200。网络侧设备100用于判断终端200是否为协同终端,在判断终端200为协同终端后确定终端200的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并将终端200的终端信息通知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内的候选协同小区,以及获取终端200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方向信息从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终端200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其中至少有一个协同小区所采用的频段与其他的协同小区不同,选择的所述各个协同小区在各自对应的频段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终端200用于在不同频段上接收对应协同小区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合并。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网络侧设备100可为终端200的归属基站或该归属基站所属的MME等网络实体。
其中,上述网络侧设备100包括判断模块110、协同小区确定模块120、方向信息获取模块130和选择模块140。判断模块110用于判断终端200是否为协同终端。协同小区确定模块120用于在判断模块110判断终端200为协同终端时确定终端200的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并将终端200的终端信息通知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内的候选协同小区。方向信息获取模块130用于获取终端200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选择模块140用于根据方向信息获取模块130获取的方向信息从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终端200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其中至少有一个协同小区所采用的频段与其他的协同小区不同,选择的所述各个协同小区在各自对应的频段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网络侧设备100还包括接收模块150,用于接收终端200上报的周围小区ID和终端200测量的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并将检测出的周围小区ID和终端200测量的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提供给判断模块110,由判断模块110根据周围小区ID和终端200测量的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判断终端200是否为协同终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协同小区确定模块120根据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选择终端200的候选协同小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方向信息获取模块130包括接收子模块131,用于接收各个候选协同小区上报的终端200在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候选协同小区根据终端200发送的上行导频信号获取终端200在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方向信息获取模块130包括反馈接收子模块132、计算子模块133和通知子模块134。反馈接收子模块132用于接收终端200反馈的周围小区的信号功率。计算子模块133用于根据反馈接收子模块132接收的周围小区的信号功率结合周围小区的地理位置信息计算终端200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通知子模块134用于将计算子模块133计算的终端200在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通知各个候选协同小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网络侧设备100还包括波束赋形加权向量计算模块160,用于根据终端200的方向信息或由上行导频信号估计出的上行信道信息计算各个协同小区对终端200的波束赋形加权向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网络侧设备100还包括控制信令发送模块170,用于向终端发送控制信令指示发送至终端200的数据所占用的时频域资源。其中,携带发送至终端200的数据的时频资源块中包含有终端200用于解调数据的专用导频。具体地,上述专用导频的赋形加权向量与时频资源块内数据的赋形加权向量相同。
其中,终端200包括接收模块210和解调模块220。接收模块210用于在不同频段上接收对应协同小区发送的数据。解调模块220用于将接收模块210接收到的数据合并。具体地,接收模块210根据控制信令和专用导频接收数据。更为具体地,终端可以先将接收到的数据合并之后进行解调,或者也可以先将在不同频段上接收所述对应协同小区发送的数据进行解调再进行合并。
本发明在现有LTE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增强多协同小区信号的方法、系统和装置,通过本发明网络侧在不同的频段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使得本发明能够通过终端的合并处理实现多协同小区波束的相干叠加,从而无需如同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基站根据终端的移动不断地进行相位调整,因此本发明对终端的位移敏感度较低。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25)

1.一种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网络侧设备判断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
在所述网络侧设备判断所述终端为协同终端后,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并将所述终端的终端信息通知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内的候选协同小区;
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所述方向信息从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所述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其中至少有一个协同小区所采用的频段与其他的协同小区不同,选择的所述各个协同小区在各自对应的频段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判断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周围小区ID和所述终端测量的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周围小区ID和所述终端测量的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判断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包括:
判断所述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阈值;
如果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大于阈值,则选择所述周围小区作为所述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包括:
所述各个候选协同小区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导频信号,并根据所述上行导频信号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所述方向信息从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所述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之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的方向信息或由所述上行导频信号估计出的上行信道信息计算所述各个协同小区对所述终端的波束赋形加权向量;
或者,所述终端计算得到所述各个协同小区对所述终端的波束赋形加权向量,再通过上行信道反馈给网络侧设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反馈的周围小区的信号功率结合周围小区的地理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然后将所述终端在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通知各个候选协同小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所述方向信息从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所述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之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控制信令指示发送至所述终端的数据所占用的时频域资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携带发送至所述终端的数据的时频资源块中包含有所述终端用于解调数据的专用导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专用导频的赋形加权向量与所述时频资源块内数据的赋形加权向量相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控制信令和所述专用导频接收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控制信令和所述专用导频接收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不同频段上接收所述对应协同小区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合并,之后进行解调;
或者,所述终端先将在不同频段上接收所述对应协同小区发送的数据进行解调,再进行合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所述方向信息从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所述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其中至少有一个协同小区所采用的频段与其他的协同小区不同之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控制协同小区将其他协同小区为所述终端分配的频段分配给与所述终端角度间隔大于一定值的终端或小区中心的终端,或者不发任何数据,并且传输数据时应控制与所述终端角度间隔大于一定值的终端或小区中心的终端对所述终端的干扰。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的归属基站,或协同小区的基站,或所述基站所属的移动管理实体MME。
14.一种多小区联合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所述网络侧设备,用于判断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在判断所述终端为协同终端后确定所述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并将所述终端的终端信息通知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内的候选协同小区,以及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所述方向信息从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所述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其中至少有一个协同小区所采用的频段与其他的协同小区不同,选择的所述各个协同小区在各自对应的频段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所述终端,用于在不同频段上接收所述对应协同小区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合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小区联合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的归属基站,或协同小区的基站,或所述基站所属的移动管理实体MME。
16.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判断模块、协同小区确定模块、方向信息获取模块和选择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
所述协同小区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终端为协同终端后确定所述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并将所述终端的终端信息通知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内的候选协同小区;
所述方向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
所述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方向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方向信息从所述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选择为所述终端发送数据的协同小区及对应的频段,其中至少有一个协同小区所采用的频段与其他的协同小区不同,选择的所述各个协同小区在各自对应的频段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周围小区ID和所述终端测量的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并将检测出的周围小区ID和所述终端测量的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提供给所述判断模块,由所述判断模块根据所述周围小区ID和所述终端测量的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判断终端是否为协同终端。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小区确定模块根据所述周围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选择所述终端的候选协同小区。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信息获取模块包括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各个候选协同小区上报的所述终端在所述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所述候选协同小区根据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导频信号获取所述终端在所述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信息获取模块包括反馈接收子模块、计算子模块和通知子模决,
所述反馈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周围小区的信号功率;
所述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馈接收子模块接收的周围小区的信号功率结合周围小区的地理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终端在候选协同小区集合中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
所述通知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计算子模块计算的所述终端在各个候选协同小区内的方向信息通知各个候选协同小区。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波束赋形加权向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方向信息或由所述上行导频信号估计出的上行信道信息计算所述各个协同小区对所述终端的波束赋形加权向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控制信令指示发送至所述终端的数据所占用的时频域资源。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携带发送至所述终端的数据的时频资源块中包含有所述终端用于解调数据的专用导频。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导频的赋形加权向量与所述时频资源块内数据的赋形加权向量相同。
25.如权利要求16-24中任一项的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的归属基站,或协同小区的基站,或所述基站所属的MME。
CN200810239044A 2008-12-05 2008-12-05 一种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ctive CN1017543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39044A CN101754361B (zh) 2008-12-05 2008-12-05 一种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39044A CN101754361B (zh) 2008-12-05 2008-12-05 一种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361A CN101754361A (zh) 2010-06-23
CN101754361B true CN101754361B (zh) 2012-09-05

Family

ID=42480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39044A Active CN101754361B (zh) 2008-12-05 2008-12-05 一种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43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6510B (zh) * 2010-06-30 2016-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
CN103139905B (zh) 2011-11-29 2016-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用户设备进行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CN116015388A (zh) * 2017-07-21 2023-04-25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波束赋形的用户、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36064B (zh) * 2019-01-11 2023-05-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控制信道协作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2203285B (zh) * 2020-09-07 2023-10-17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一种多小区联合协同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4845B1 (en) * 1997-12-19 2003-0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entralized queuing for ATM node
US6804246B1 (en) * 1997-12-19 2004-10-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ystem handling differing AAL protocols
CN101136725A (zh) * 2007-10-09 2008-03-05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无线网络的分层协同传输的实现方法
CN101217302A (zh) * 2008-01-18 2008-07-09 清华大学 多用户无线网络中基于空时分集编解码的协同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4845B1 (en) * 1997-12-19 2003-0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entralized queuing for ATM node
US6804246B1 (en) * 1997-12-19 2004-10-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ystem handling differing AAL protocols
CN101136725A (zh) * 2007-10-09 2008-03-05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无线网络的分层协同传输的实现方法
CN101217302A (zh) * 2008-01-18 2008-07-09 清华大学 多用户无线网络中基于空时分集编解码的协同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361A (zh) 201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03782B (zh) 用于车辆到车辆通信中的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90147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47006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7005859B (zh) 使用波束成形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US9379861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adio terminal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679058B1 (en) Configuring power distribution within cooperation areas of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5258444B2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及び周波数共用方法
JP5235883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周波数リソース割当方法
KR101502805B1 (ko) Mimo―기반 다중 기지국 협력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249001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igning subcarriers
EP2850743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tly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20518B (zh) 協作式多輸入多輸出無線通信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基地台
CN102550064B (zh) 基于基站天线配置的下行链路预编码索引协同
EP3571886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idelink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2013003040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빔포밍 송수신기를 운용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3298118B (zh) 一种时频资源的指示及确认方法和装置
AU201229503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cking bea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70067206A (ko) 캐리어 다이버시티를 이용한 장치 및 방법을 사용한 무선터미널의 위치 설정
KR20130043078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15173A (zh) 使用启用了时频空间的协调波束切换进行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26341A (zh) 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及其移动站/基站装置
JP5527231B2 (ja) 無線基地局、アンテナウェイト設定方法
CN101690296A (zh) 用于监视信号并且基于监视结果选择和/或使用通信频段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94484B (zh) 下行波束形成方法
CN112751599B (zh) 基于多天线面板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07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