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3468B - 一种融合业务系统及转发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融合业务系统及转发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53468B CN101753468B CN2008101771701A CN200810177170A CN101753468B CN 101753468 B CN101753468 B CN 101753468B CN 2008101771701 A CN2008101771701 A CN 2008101771701A CN 200810177170 A CN200810177170 A CN 200810177170A CN 101753468 B CN101753468 B CN 10175346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user
- group
- address
- convergence ser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融合业务系统及转发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目的地址为群组的群组地址的第一消息后,融合业务系统保存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消息的对应关系;接收到所述群组中的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消息的反馈消息后,融合业务系统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消息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的地址,将包含该地址的反馈消息发送给第一用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合业务系统及转发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网络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化的趋势下,传统电信业务需要向IP化的下一代网络转移,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2以及TISPAN(Telecommunication and Internet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 for Advanced Networking,用于高级网络的通信和互联网融合的业务和协议)标准组织都将SIP(Session Initial Protocol,初始会话协议)作为下一代核心网络的基础协议,应用SIP的IP网络作为业务应用的网络基础已成为事实。由于CS(Circuit Switched,电路交换)域用户等基于传统网络的传统消息业务用户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因此必然会存在基于IMS(IP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MMD(Multimedia Domain,多媒体域)等SIP/IP核心网的融合业务用户与传统消息业务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
在融合业务系统支持群组业务时,群组中可以有融合业务用户和传统消息业务用户。群组中的每一用户(发送方)都可以向群组中的其它用户(接收方)发送群组消息,并要求接收到该群组消息的用户返回回执消息或阅读报告。但是,由于融合业务系统在向各群组用户转发群组消息时,需要将该消息的源地址设置为群组地址,因此当群组消息的接收方为传统消息业务用户时,接收到该群组消息后,接收方无法获知该群组消息的发送方地址,无法通过融合业务系统向发送方发送回执消息或阅读报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转发传统消息业务用户发送的反馈消息的融合业务系统及转发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发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目的地址为群组的群组地址的第一消息后,融合业务系统保存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消息的对应关系;
接收到所述群组中的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消息的反馈消息后,融合业务系统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消息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的地址,将包含该地址的反馈消息发送给第一用户。
此外,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为第一用户的地址。
此外,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消息的对应关系为: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消息的消息标识的对应关系。
此外,所述反馈消息为:回执消息或阅读报告。
此外,所述第二用户为传统消息业务用户;
所述融合业务系统通过传统消息系统接收所述第二用户发送的所述反馈消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融合业务系统,用于进行群组消息的处理;该系统包含:控制者功能模块、交互功能模块;所述控制者功能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群组中的第一用户发送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群组的群组地址的第一消息后,将所述群组地址作为第一消息的源地址、将所述群组中的其它用户的地址作为第一消息的目的地址,并在第一消息中添加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后将其发送给所述交互功能模块;
所述交互功能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者功能模块发送的第一消息后,保存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消息的对应关系;并在接收到所述群组中的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消息的反馈消息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第一用户的地址,并将该地址添加到所述反馈消息中发送给所述控制者功能模块;
所述控制者功能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交互功能模块发送的反馈消息后,根据其中携带的第一用户的地址将所述反馈消息发送给第一用户。
此外,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为第一用户的地址。
此外,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消息的对应关系为: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消息的消息标识的对应关系。
此外,所述反馈消息为:回执消息或阅读报告。
此外,所述交互功能模块通过传统网络与传统消息系统进行消息交互,接收所述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传统消息系统发送的所述反馈消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接收到群组消息后保存群组消息的发送方地址,使得接收到传统消息业务用户发送的该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后,可以根据保存的群组消息的发送方地址,将反馈消息发送给对应的群组消息的发送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融合业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转发传统消息业务用户的反馈消息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融合业务系统(也可以称为群组业务系统)接收到需要回执消息或阅读报告等反馈消息的群组消息时,记录该群组消息的消息标识与发送方地址的对应关系,并在接收到传统消息业务用户(例如,短信用户、彩信用户、或电子邮件用户)发送的该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时根据消息标识和上述对应关系得到群组消息发送方的地址,并将反馈消息发送给群组消息的发送方。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融合业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通过SIP/IP核心网与群组中的融合业务用户终端交互、通过传统网络(图中未示出)和传统消息系统与传统消息业务用户终端交互,用于转发和处理群组消息和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
上述传统消息系统用于通过传统网络接收融合业务系统发送的消息,将其发送给传统消息业务用户终端,并接收传统消息业务用户终端发送的消息,将其通过传统网络发送到融合业务系统。
融合业务系统包含:参与者功能模块,控制者功能模块和交互功能模块。
上述参与者功能模块用于通过SIP/IP核心网接收融合业务用户终端发送的消息,并通过SIP/IP核心网向融合业务用户终端发送消息。
上述控制者功能模块用于处理群组相关的功能,例如:接收、发送群组消息的响应消息;接收到群组用户发送的群组消息后,获取群组中各用户的地址,并根据该地址将群组消息通过参与者功能模块或交互功能模块转发给群组中的其他用户(用户终端)。
此外,控制者功能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后,根据该反馈消息中携带的群组消息的发送方(即反馈消息的接收方)的地址,将该反馈消息通过参与者功能模块或交互功能模块发送给群组消息的发送方。
交互功能模块用于通过传统网络与传统消息系统进行交互,接收传统消息业务用户终端发送的消息,并向传统消息业务用户终端发送消息。
此外,交互功能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控制者功能模块发送的群组消息后,保存群组消息的消息标识与群组消息的发送方的地址的对应关系,并在接收到传统消息业务用户终端发送的该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后,根据保存的上述对应关系获取群组消息的发送方的地址,并将其添加到该反馈消息中,通过SIP/IP核心网发送给控制者功能模块。
下面将结合融合业务系统转发传统消息业务用户的反馈消息的方法对融合业务系统的各模块进行详细描述。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转发传统消息业务用户的反馈消息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融合业务用户A向包含传统消息业务用户的群组发送需要回执消息的群组消息为例,介绍了融合业务系统将传统消息业务用户反馈的回执消息转发给融合业务用户A的过程。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融合业务用户A向群组用户发送消息C;该消息为群组消息(即该消息的目的地址为群组地址),该消息的发送方地址(源地址)为融合业务用户A的地址,该消息中还携带消息标识和要求回执的标志信息。
步骤202:SIP/IP核心网收到消息C后,根据该消息的源地址(融合业务用户A的地址)将该消息发送到融合业务用户A归属的融合业务系统的参与者功能模块。
步骤203:参与者功能模块对融合业务用户A进行鉴权,检查融合业务用户A是否有权限发送消息C;如果鉴权成功,则将消息C发送到SIP/IP核心网,否则本流程结束。
步骤204:SIP/IP核心网根据消息C的目的地址(即群组地址)将该消息发送到群组地址归属的(即融合业务用户A归属的)融合业务系统的控制者功能模块。
步骤205:控制者功能模块接收到消息C后,向SIP/IP核心网返回成功接收响应消息。
步骤206~208:SIP/IP核心网通过参与者功能模块将上述成功接收响应消息发送给融合业务用户A。
步骤209:控制者功能模块获取群组中各用户的地址,将该群组的群组地址作为源地址、各群组用户的地址作为目的地址,通过SIP/IP核心网向各群组用户转发消息C;
此外,控制者功能模块转发的消息C中还携带有融合业务用户A的地址以及消息标识。
本实施例中仅介绍向传统消息业务用户B转发消息C的过程,因此控制者功能模块转发的消息C的目的地址为传统消息业务用户B的地址。
步骤210:SIP/IP核心网将消息C的源地址(群组地址)转换成传统网络中可路由的群组地址,并将消息C发送到融合业务系统的交互功能模块;交互功能模块保存消息C的消息标识与融合业务用户A的地址的对应关系;
此外,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对消息C的消息标识进行转换(例如,SIP/IP核心网的消息标识无法在传统网络中使用),交互功能模块还需要为消息C产生新的用于传统网络的消息标识,并将这两个标识的对应关系保存在交互功能模块中。
步骤211:交互功能模块将消息C发送到传统消息系统。
步骤212:传统消息系统将消息C发送到传统消息业务用户B。
步骤213~216:传统消息业务用户B发送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经过传统消息系统、融合业务系统的交互功能模块、SIP/IP核心网发送到融合业务系统的控制者功能模块。
步骤217:传统消息业务用户B根据接收到的消息C中携带的要求回执的标志信息发送消息C的回执消息;该回执消息的源地址为传统消息业务用户B的地址,目的地址为在传统网络可路由的群组地址,且该回执消息中携带消息C的消息标识(可以是步骤210中经过转换的消息标识);该回执消息被发送到传统消息系统。
步骤218:传统消息系统将回执消息发送到交互功能模块;
步骤219:交互功能模块根据回执消息中携带的消息C的消息标识查找到融合业务用户A的地址,并将回执消息转换成融合业务系统支持的格式,并在该回执消息中添加融合业务用户A的地址后,将回执消息发送到SIP/IP核心网。
如果在步骤210中交互功能模块进行了消息标识的转换,本步骤中还需要根据步骤210中保存的消息标识的对应关系将消息C中的消息标识转换成SIP/IP核心网的消息标识。
步骤220:SIP/IP核心网将回执消息中携带的群组地址从传统网络可路由的地址转换为SIP/IP核心网中可路由的地址,并将该回执消息发送到控制者功能模块。
步骤221:控制者功能模块将收到的回执消息的目的地址修改为该回执消息中携带的融合业务用户A的地址,并将源地址修改为群组地址后将该回执消息发送到SIP/IP核心网。
步骤222:SIP/IP核心网根据回执消息的目的地址(融合业务用户A的地址)将该回执消息路由到融合业务用户A归属的参与者功能模块。
步骤223:参与者功能模块检查融合业务用户A是否可以接收回执消息,如果可以接收,则将该回执消息发送到SIP/IP核心网。
步骤224:SIP/IP核心网根据回执消息的目的地址(融合业务用户A的地址)将该回执消息发送给融合业务用户A。
步骤225~232:融合业务用户A发送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经过SIP/IP核心网、参与者功能模块、交互功能模块、传统消息系统发送到传统消息业务用户B。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群组消息的发送方为融合业务用户,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群组消息的发送方可以是传统消息业务用户,对该群组消息的回执消息的处理方法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发送方通过传统消息系统将群组消息发送给融合业务系统。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融合业务系统保存消息C的消息标识与融合业务用户A的地址的对应关系,以便在接收到传统消息业务用户B发送的反馈消息(如,回执消息、阅读报告等)后,根据该对应关系找到融合业务用户A的地址,并根据该地址将反馈消息发送给融合业务用户A;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保存融合业务用户A的其他标识信息(如群组用户标识等)与消息C的消息标识的对应关系,并在接收到传统消息业务用户B发送的反馈消息后,根据该对应关系找到反馈消息的接收方(融合业务用户A),进而获得接收方(融合业务用户A)的地址,并根据该地址将反馈消息发送到融合业务用户A。
Claims (8)
1.一种转发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目的地址为群组的群组地址的第一消息后,融合业务系统保存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消息的消息标识的对应关系;
接收到所述群组中的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消息的反馈消息后,如果所述第二用户为传统消息用户,融合业务系统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消息的消息标识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的地址,所述反馈消息转换为融合业务系统支持的格式,添加所述第一用户的地址,将包含该地址的反馈消息发送给第一用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为第一用户的地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消息为:回执消息或阅读报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用户为传统消息业务用户;
所述融合业务系统通过传统消息系统接收所述第二用户发送的所述反馈消息。
5.一种融合业务系统,用于进行群组消息的处理;该系统包含:控制者功能模块、交互功能模块;所述控制者功能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群组中的第一用户发送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群组的群组地址的第一消息后,将所述群组地址作为第一消息的源地址、将所述群组中的其它用户的地址作为第一消息的目的地址,并在第一消息中添加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后将其发送给所述交互功能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互功能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者功能模块发送的第一消息后,保存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与第一消息的消息标识的对应关系;并在接收到所述群组中的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消息的反馈消息后,如果第二用户为传统消息用户,所述反馈消息转换为融合业务系统支持的格式,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第一用户的地址,并将该地址添加到所述反馈消息中发送给所述控制者功能模块;
所述控制者功能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交互功能模块发送的反馈消息后,根据其中携带的第一用户的地址将所述反馈消息发送给第一用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融合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信息为第一用户的地址。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融合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消息为:回执消息或阅读报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融合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互功能模块通过传统网络与传统消息系统进行消息交互,接收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传统消息系统发送的所述反馈消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771701A CN101753468B (zh) | 2008-12-05 | 2008-12-05 | 一种融合业务系统及转发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771701A CN101753468B (zh) | 2008-12-05 | 2008-12-05 | 一种融合业务系统及转发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53468A CN101753468A (zh) | 2010-06-23 |
CN101753468B true CN101753468B (zh) | 2012-04-18 |
Family
ID=42479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717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3468B (zh) | 2008-12-05 | 2008-12-05 | 一种融合业务系统及转发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5346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7643B (zh) * | 2010-10-13 | 2015-01-14 |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 业务处理消息的主动提示方法及信息系统和终端 |
CN114390619B (zh) * | 2020-10-21 | 2024-02-0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传输方法及设备 |
-
2008
- 2008-12-05 CN CN2008101771701A patent/CN10175346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53468A (zh) | 2010-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99373B2 (en) |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message interworking | |
US860107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vidualizing nicknames in message | |
EP3010184B1 (en) | Method and internet protocol short message gateway (ip-sm-gw) for providing an interworking service between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and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 |
US20090086725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message service data | |
US9549073B2 (en) | Non-IMS rich communication suite | |
US20100087215A1 (en) | Method, system, and message service interworking module for implementing message service interworking | |
US8856356B2 (en) | Non-IMS Rich communication suite | |
EP2712218B1 (en) | Short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system | |
CN102130845B (zh) | 回执报告的发送方法及处理系统 | |
CN102123133A (zh) | 不同消息业务平台互通时传送消息回执的方法和消息系统 | |
CN104283972B (zh) | 基于浏览器的消息推送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2006564B (zh) | 消息互通方法及融合业务系统 | |
CN101753468B (zh) | 一种融合业务系统及转发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的方法 | |
US8719424B2 (en) |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 |
CN101924744A (zh) | 一种融合ip消息消息会话中继协议msrp参数协商的方法 | |
EP2466927B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essage transmission | |
CN101925021A (zh) | 消息处理方法/系统、融合业务系统 | |
CN100466760C (zh) | 一种基于ip网络域消息业务的实现方法 | |
CN101374248A (zh) | 即时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US8165158B2 (en) | Method/system for processing messages and converged service system | |
CN101925033A (zh) | 传送大消息模式cpm消息中实现msrp参数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 |
US20100281120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essages using the 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 (m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