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9709B - 一种分话单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话单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29709B CN101729709B CN2008102254844A CN200810225484A CN101729709B CN 101729709 B CN101729709 B CN 101729709B CN 2008102254844 A CN2008102254844 A CN 2008102254844A CN 200810225484 A CN200810225484 A CN 200810225484A CN 101729709 B CN101729709 B CN 1017297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ll
- sub
- bill
- bills
- du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eter Arrangement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话单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通话中的分话单计费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通话过程所产生的分话单;根据接收的当前分话单和已接收的同一次通话中任意的其他分话单,得到包括所述其他分话单时长的第一时长和该第一时长对应的第一批价单位数量,以及包括所述其他分话单时长和所述当前分话单时长的第二时长和该第二时长对应的第二批价单位数量;根据所述第一批价单位数量和所述第二批价单位数量对所述当前分话单进行计费处理。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以针对分话单的分割时间点不确定的情况更灵活、准确的计算出用户通话过程中分话单对应的通话费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话单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信领域中的用户信誉度控制(后续简称为信控)是指根据用户的信誉度等级划分不同的透支额度,以话单作为驱动,对用户进行催缴以及停机处理。目前,为确保对用户的信誉度控制的及时性,现有技术是在用户的一次通话过程中的某些特定的时间点做切割,将切割点之间的时间段作为一个通话时间段,该通话时间段对应一份分话单,然后计算该分话单对应的通话费用,并将该分话单及其对应的通话费用发送至账务系统,由账务系统根据该通话费用完成对该用户的信控处理,依次对用户一次通话所产生的每个分话单计算通话费用并进行信控处理,即可对该用户的次通话进行及时的信控。
上述现有技术中,将用户的一次通话分成多个通话时间段,由于切割出来的通话时间段的时长不能保证是批价单位(如将6秒或者60秒作为一个批价单位)的整数倍,而计算各个通话时间段对应的分话单的通话费用是根据计费单元独立计算的,即根据分话单的时长所对应的计费单元个数以及每个计费单元的单价来计算通话费用,如以60秒作为一个计费单元时,通话时长为61秒的分话单对应2个计费单元,若多个分话单出现类似情况(仅超出很短的时间但超出部分仍按一个计费单元计费),可能会因采用该方式对分话单计费而导致信控不准确。另外,由于通话费用为各分话单的话费之和,当有多个分话单出现上述类似情况时,可能导致采用该方式得到的计费结果比用户实际通话时长所对应的话费要高很多,即话费计费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话单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分话单计费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话单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通话过程所产生的分话单;
根据接收的当前分话单和已接收的同一次通话中任意的其他分话单,得到包括所述其他分话单时长的第一时长和该第一时长对应的第一批价单位数量,以及包括所述其他分话单时长和所述当前分话单时长的第二时长和该第二时长对应的第二批价单位数量;
将所述第一批价单位数量和所述第二批价单位数量的差值作为当前分话单的批价单位数量,对所述当前分话单进行计费处理。
一种分话单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话过程所产生的分话单;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当前分话单和已接收的同一次通话中任意的其他分话单,计算出包括所述其他分话单时长的第一时长和该第一时长对应的第一批价单位数量,以及计算出包括所述其他分话单时长和所述当前分话单时长的第二时长和该第二时长对应的第二批价单位数量;
计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批价单位数量和所述第二批价单位数量的差值作为当前分话单的批价单位数量,对所述当前分话单进行计费处理。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根据当前接收到的分话单和在此之前接收的同一次通话中的其他分话单,得到包括所述其他分话单的第一时长,以及包括所述其他分话单和该当前分话单的第二时长,分别根据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得到对应的通话费用,并根据得到的通话费用得到该当前分话单的通话费用。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当前分话单进行计费处理时,不像现有技术一样仅根据该当前分话单的时长进行计费,而是将该当前分话单和同一次通话的其他分话单关联起来,根据包括其他分话单的第一时长以及包括其他分话单和该当前分话单的第二时长对该当前分话单进行计费,从而针对分话单的分割时间点不确定的情况,比现有技术计费的准确性或合理性有所提高,并且所述的其他分话单为除当前分话单以外的同一次通话中的分话单中的任一一个或多个,从而增强了计算分话单通话费用的灵活性。例如,在批价单位为60s时,针对一次通话产生的2个时长都是61s的分话单,现有技术针对2个分话单分别按照2个批价单位计费,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计费结果是一个分话单按照2个批价单位计费,另一个分话单按照1个批价单位计费。在提高分话单计费准确性或合理性的基础上,也可使信控处理在保持及时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或合理性。另外,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话单计费技术,还可以提高用户通话总费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计费结果比用户实际通话时长所对应的话费要高很多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次通话中分话单的处理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话单的处理系统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模块处理分话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话单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话单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用户通话中的分话单计费不准确的问题。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一次通话中的各分话单进行批价(即计费)的流程图,该流程包括步骤:
步骤101、接收用户通话时所产生的分话单。
步骤102、根据当前接收到的分话单(本流程中简称当前分话单)和在此之前接收的同一次通话中的任意分话单,得到包括其他分话单时长的第一时长,以及包括其他分话单时长和当前分话单时长的第二时长。
步骤103、计算出第一时长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以及第二时长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
步骤104、根据第一时长的批价单位数量计算出对应的通话费用F1,根据第二时长的批价单位数量计算出对应的通话费用F2,根据F1和F2计算得到当前分话单的通话费用为(F2-F1);或者,将第二时长的批价单位数量与第一时长的批价单位数量的差值作为当前分话单的批价单位数量,再根据该批价单位数量计算该当前分话单的通话费用。
在对该次通话所产生的各分话单进行批价后,还可进一步对该次通话中的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合并成一条话单,以便将一次通话信息通过一个话单展现给用户,从而提高用户感受。
在上述步骤102中,上述的其他分话单(以下称参考分话单)可以是在接收到当前分话单之前接收到的该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中的其中任一个或多个。
当参考分话单为一个时,该参考分话单的起始时间可以是早于当前分话单的起始时间的分话单,第一时长则为该参考分话单的起始时间和当前分话单的 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长,第二时长则为该参考分话单的起始时间和当前分话单的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长。参考还可以是起始时间晚于当前分话单的起始时间的分话单,此时,第一时长为该参考分话单的结束时间和当前分话单的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长,第二时长为该参考分话单的结束时间和当前分话单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长。
当参考分话单为多个时,该参考分话单可能既包括起始时间早于该当前分话单的分话单,还可以包括起始时间晚于该当前分话单的分话单,此时的第一时长为参考分话单的时长的累加和,第二时长为参考分话单与该当前分话单的时长的累加和。
下面结合实际系统,给出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实例,如图2所示。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用户通话的分话单流程图,该流程包括步骤:
步骤200、BOSS系统(业务支撑系统)接收来自交换机的用户通话的原始话单。
步骤201、判断接收到的该原始话单是否为分话单,若是,则执行步骤202,否则执行步骤214。
该步骤中,BOSS系统可根据原始话单中的标记对该原始话单是否是分话单进行判断。如,原始话单中带有标记sequence_no,sequence_no=0表示该原始话单不是分话单,sequence_no=1表示该原始话单为分话单且为首话单,sequence_no=2表示该原始话单为分话单且为中间话单,sequence_no=3表示该原始话单为分话单且为尾话单。
步骤202、判断该分话单是本地分话单还是漫游分话单,若是本地分话单,则执行步骤203,若是漫游分话单则执行步骤210。
步骤203、计算出该分话单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
本步骤中计算分话单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的过程可如图1的步骤102~步骤103所述。
步骤204、对该次通话的用户进行业务分析,对该次通话所产生的分话单进行查重(业务分析以及分话单查重可采用现有规定进行,在此不赘述),并根据计算出的该分话单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对该分话单进行批价,得到该分话单对应的通话费用。
步骤205、将已经计算出通话费用的分话单按费率区分并分发到对应的数据库。
步骤206、将分话单存放到数据库中,如ORACLE数据库中的分话单详单表中,以便后续统计分析稽核使用;还可进一步将分话单发送到帐务系统以便根据该分话单及其对应的通话费用进行信控;还可进一步将分话单对应的通话费用累加到该分话单对应的用户账户上,从而可将属于同一次通话的分话单的通话费用累加到该分话单对应的用户账户上,以便累计该次通话的费用。
步骤207、将已经计算出通话费用的分话单的数据信息在MDB磁盘中备份,以保证内存数据在系统异常退出时数据不丢失。在备份时,可将一次通话所产生的各分话单按先进先出的顺序保存在MDB磁盘中的队列中。该步骤可在步骤204、步骤205或步骤206后执行。
步骤208、将MDB磁盘中备份的同一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进行合并,整合成一条话单。
该步骤中的话单合并过程,是按照规定的合并触发机制,将同一话单标识(同一次通话的各分话单具有相同的话单标识,且不同次通话的话单标识彼此不相同)的分话单进行合并。如,将首话单的通话起始时间作为合并后的话单的起始时间,将尾话单的通话结束时间作为合并后的话单的通话结束时间,该次通话的总通话时长作为合并后的该次通话话单的通话时长,累加同一次通话所产生的各分话单对应的通话费用作为合并后的该次通话话单的通话费用,从而针对一次通话合并出一条话单。
步骤209、将合并后的话单保存到数据库中,如ORACLE数据库中的合并单详单表中,以便当需要时,将合并单详单表中合并后的话单展现给用户。
步骤210、将漫游用户的同一次漫游通话的漫游分话单进行合并,合并成一条漫游话单,合并方式同本地分话单的合并方式。
步骤211、对该漫游用户进行业务分析,对合并后的漫游话单进行查重,并可进一步对合并后的漫游话单进行批价,即计算出该漫游话单对应的通话费用。
步骤212、将合并后的漫游话单按费率区分,并按费率将该合并后的漫游话单发送至该漫游用户归属地的系统。
步骤213、将合并后的漫游话单保存到数据库中,如保存到ORACLE数据库中的漫游入访详单表中,以便后续查询或分析漫游用户话单。
步骤214、按处理常规话单的方式处理该原始话单,对该话单对应的通话用户进行业务分析,对该话单进行查重,并进一步对该话单进行批价,即计算出该话单对应的通话费用。
步骤215、把已经计算出通话费用的话单按费率区分,并按费率区存放话单。
步骤216、将计算出通话费用的话单存放到对应的数据库中,如ORACLE数据库中的话单详单表中,以便在需要时将话单详单表中的话单展现给用户,还可以进一步将该话单对应的通话费用累加到对应的通话用户的账户上。
通过上述流程,BOSS系统对于接收到的每个本地分话单都进行上处理并发送给帐务系统进行信控,从而保证信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由于实际应用中,各地区通信系统对其归属地的用户通话进行计费处理以便进行信控,因而上述实施例中BOSS系统仅对本地分话单进行上述方式的批价和合并处理,如果不考虑根据归属地进行信控,也可对漫游分话单进行类似的批价和合并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在BOSS系统中增加计算模块,以实现计算当前分话单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该计算模块至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当前分话单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
方式一、当计算模块接收到当前分话单(该当前分话单为本地分话单)时,将在此之前接收到的该次通话的其他分话单的时长进行累加得到第一时长,并计算出该第一时长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再将该当前分话单的时长累加到第一时长上得到第二时长,并计算出该第二时长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将第二时长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与第一时长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的差值作为该当前分话单的批价单位数量。上述的第一时长所涉及的分话单,可以是已经接收到的该次通话的分话单中的所有或部分分话单,还可以是其中的一个分话单。由于分话单并不一定按序到达BOSS系统,所以有可能第一时长所涉及的分话单的起始时间晚于当前接收的分话单。
方式二、当计算模块接收到当前分话单(该当前分话单为本地分话单)时,将此前接收到的该次通话的其他分话单中的一个分话单作为参考分话单,该参考分话单可以是起始时间早于该当前分话单的起始时间的任一分话单,如首话单或起始时间最早的分话单,该当前分话单的起始时间与参考分话单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长为第一时长,在第一时长上累加当前分话单的时长得到第二时长,计算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分别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将第二时长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与第一时长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的差值作为该当前分话单的批价单位数量。同理,上述的参考分话单还可以是起始时间晚于该当前分话单的起始时间的任一分话单,该当前分话单的结束时间与参考分话单的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长为第一时长,在第一时长上累加当前分话单的时长得到第二时长(由于每个分话单都包含有起始时间与时长信息,因此可计算得到每个分话单的结束时间),然后计算出该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分别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将第二时长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与第一时长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的差值作为该当前分话单的批价单位数量。
以下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上述对当前分话单的批价方式。该实例中,针对一次用户通话生成4个分话单:
R1(S1,D1)首话单D1=60秒;
R2(S2,D2)中间话单D2=61秒,其中,S2=S1+D1;
R3(S3,D3)中间话单D3=60秒,其中,S3=S2+D2;
R4(S4,D4)尾话单D4=3秒,其中,S4=S3+D3;
其中,Ri表示第i个分话单,Si表示第i个分话单的通话起始时间,Di表示该第i个分话单的通话时长。假设60s为一个批价单位,不足60s以一个批价单位计。
计算模块计算上述4个分话单的批价单位数量的流程,包括:
对于R1:接收到该分话单时,由于是首话单,对于同一次通话,该分话单之前没有分话单,则首话单之前该次通话的通话时长为0,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为K1=0;到该分话单截止时的通话时长(即R1的通话时长)累加和为60s,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为K2=1;则分话单R1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为K2-K1=1;
对于R2:接收到该分话单时,该分话单之前该次通话的通话时长为60s(即R1的通话时长),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为K1=1;到该分话单截止时的该次通话的通话时长为60+61=121s(即分话单R1与R2的通话时长之和),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为K2=3;则分话单R2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为K2-K1=2;
对于R3:接收到该分话单时,该分话单之前该次通话的通话时长累加和为121s(即分话单R1与R2的通话时长之和),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为K1=3;到该分话单截止时的该次通话的通话时长为60+61+60=181s(即分话单R1、R2、R3的通话时长之和),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为K2=4;则分话单R3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为K2-K1=1;
同理,对于R4:接收到该分话单时,该分话单之前该次通话的通话时长为181s,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为K1=4;到该分话单截止时该次通话的通话时长为60+61+60+3=184s,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为K2=4;则分话单R4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为K2-K1=0;
可以看出,该次通话的总时长为184s,通过计算模块计算出的该次通话的 总批价单位数量为4,其中,R1(时长60s)对应1个批价单位,R2(时长61s)对应2个批价单位,R3(时长60s)对应1个批价单位,R4(时长3s)对应0个批价单位;而采用现有技术对分话单进行批价时该次通话的总批价单位数量为5,其中,R1(时长60s)对应1个批价单位,R2(时长61s)对应2个批价单位,R3(时长60s)对应1个批价单位,R4(时长3s)对应1个批价单位;由此可知,通过累计量算法计算出的用户通话对应的通话费用与用户实际通话时长所对应的通话费用更接近,即通过上述实施例计算出的用户通话费用比采用现有技术计算出的用户通话费用更加准确。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分话单的通话费用进行信控时,由于R2为61s按2个批价单位进行信控,对于用户来说多算了一部分费用,但R4为3s按0个批价单位进行信控,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多算的部分,从而使信控更加准确。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通过其他具体实例亦可得出上述结论,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对分话单进行批价时,考虑了一次通话中各条话单之间的关联性,因而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各条话单切割的通话时长不是计费单位的整数倍而导致的一次通话中多计算用户计费单位的问题,进而提高了信控的精度和可信性、提高了通话计费的精度。
为了简化后续分话单的合并处理过程,计算模块针对每个通话过程建立相应的信息记录(可称为KEY,可唯一标识一次通话),KEY中可包括该次通话的会话ID、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移动客户识别码)、对端号码,以及开始时间、累计量、通话时长、首话单是否到达标志、尾话单是否到达标志、分话单数量等字段。KEY可在计算模块接收到一次通话的第一个分话单时建立。当计算模块接收到一个分话单时,根据该当前分话单的通话标识、开始时间和通话时长,适情况更新对应KEY中的开始时间以及首话尾单是否到达的标志(如:当前分话单的开始时间早于记录的KEY中的开始时间时,更新KEY中的开始时间;当前分话单为首话单时将记录的首话单达到标志值设置为真),将分话单的通话时长累加到通话时长字段, 将分话单数量递增,将计算出的该分话单的批价单位数量累加到累计量字段(或将分话单的通话费用累加到通话费用字段)。图3给出了计算模块的一种工作流程。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模块处理通话中的分话单的流程图,该流程包括步骤:
步骤301、计算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当前分话单中包含的通信记录信息(如IMSI、对端号码、会话ID、开始时间等)判断队列中是否存在有相应的KEY,若是,则执行步骤303;否则执行步骤302。
步骤302、将该分话单插入到队列中,并建立该分话单对应通话的KEY,KEY中各字段的初始值可根据当前分话单设置。
步骤303、计算出该分话单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具体实现方式可如前所述,还可进一步根据接收到的分话单更新对应的KEY。
步骤304、将该分话单及其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发送出去,以便后续功能模块进行分话单批价。
步骤305、判断该分话单是否为该次通话的尾话单,若是,则执行步骤306;否则执行步骤301。
在该步骤中,判断该分话单是否有尾话单标志,若有,则可以确认该分话单为尾话单,否则该分话单不是尾话单。
步骤306、计算模块根据该次通话的KEY进行话单合并处理,也可以将该KEY作为合并后的话单记录,并从队列中将其弹出(即从队列中删除并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库中)。
当需要对该次通话的分话单进行合并时,可根据针对每个通话过程建立的KEY填写合并后的话单内容。如,将相应通话过程对应的KEY中所记录的起始时间作为该合并后的话单的起始时间,将KEY中的通话时长作为该合并后的话单的通话总时长,根据KEY中累计量的字段值(该值表明当前接收到的该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的批价单位数量的总和)计算该次通话的通话费用,将 KEY中的所有分话单的费用累加和作为该合并后的话单的通话费用。分话单数量字段所记录的数值结合首尾话单是否到达的标志,可用作后续分析该次通话的分话单是否完整到达。
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中,将同一次通话中的各分话单整合成一条话单,可通过在BOSS系统中增设的合并模块完成。
合并模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所描述的合并触发机制,对一次通话中的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
方式一、当尾话单到来时,通常表示一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均已到来。当合并模块判断获取到一次通话的尾话单时,可对该次通话的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如对保存在MDB磁盘队列中的该次通话中的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并将合并处理后得到的话单以及该次通话的分话单弹出队列(即从队列中清除并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库中)。
通常,一次通话的分话单可按序到达。对于分话单可能异序到达或丢失的情况,该方式可进一步在合并操作之前判断首话单是否到达(如通过相应通话的KEY中的首话单达到标志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
(1)首话单已到达,且首话单的起始时间与尾话单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接收到的除尾话单之外的该次通话的累计时长,则表明该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都已经到来,则进行合并处理。
(2)首话单已到达,且首话单的起始时间与尾话单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长小于接收到的除尾话单之外的该次通话的累计时长,则表明该次通话的部分中间分话单未到达,则等待一段时间(如5分钟)后,再次以上述方式判断该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是否都已到来,如果到达,则进行合并处理;否则将该次通话的分话单作错单处理,对该次通话后续到来的分话单则进行容错处理或单独计费,对于该次通话的KEY,则等待一段时间(如8小时)后使其失效,再过一段时间(如8小时)后删除。
(3)首话单未到达,则等待一段时间(如5分钟)后,再次以上述方式 判断该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是否都已到来,如果到达,则进行合并处理;否则将该次通话的分话单作错单处理,对该次通话后续到来的分话单则进行容错处理或单独计费,对于该次通话的KEY,则等待一段时间(如8小时)后使其失效,再过一段时间(如8小时)后删除。
方式二、预先设置一时长,从系统开始处理一次通话产生的首话单之时(或最早接收到一次通话的分话单之时)起,经过预先设置的时长之后,合并模块对该次通话中的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预先设置的时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可以根据经验值进行设置,以尽量保证在设置的时长内,一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都能够到来。
例如,根据分话单标志记录当前分话单插入消息队列的时间值,同时同步到内存MDB磁盘中,根据预先设置的时长,合并模块是否对同一次通话中的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例如预先设置的时间段为10分钟,则系统记录开始处理该次通话的首话单时间,如为10:20,则合并模块在10:30时对在10:20~10:30的时段内到来的该次通话的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合并成一条话单,并将该合并出的话单及合并处理完的各分话单弹出MDB磁盘中的队列。
通常,一次通话的分话单可按序到达。对于分话单可能异序到达或丢失的情况,可进一步在合并操作之前判断首话单是否到达,并根据判断结果,按照方式一中所描述的处理过程进行相应处理。
方式三、预先设置存储分话单队列的容量阈值,当队列存储的同一次通话产生的分话单的数量达到预先设置的容量阈值时,合并模块对该次通话的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
例如,预先设置的容量阈值为10,当队列中存储的一次通话的分话单的数量到达10条时,合并模块对队列中的该次通话的各话单进行合并处理,合并 成一条话单,并将该合并成的话单及完成合并处理的各分话单弹出MDB磁盘中队列。容量阈值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可以根据经验值进行设置,尽量保证容量阈值接近于一次通话的分话单数量。
通常,一次通话的分话单可按序到达。对于分话单可能异序到达或丢失的情况,可进一步在合并操作之前判断首话单是否到达,并根据判断结果,按照方式一中所描述的处理过程进行相应处理。
上述方式一要求尾话单必须到来,但是当计费系统发生异常或者交换机缺少一次通话的尾话单的情况下,则有可能导致分话单一直滞留在MDB磁盘队列中,从而影响分话单的处理效率。采用上述方式二和方式三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上述方式二和方式三可以使得在当滞留在MDB磁盘队列中的分话单过多或者交换机缺少尾话单的情况下有一个渠道将部分分话单释放掉,保证分话单的处理效率。在上述方式二与方式三中,合并模块对一次通话中的部分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后,对于该次通话的后续的分话单可进行单独计费或者容错处理。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话单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该结构包括:
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通话过程所产生的分话单。
计算模块403,用于根据接收的当前分话单和已接收的同一次通话中任意的其他分话单,计算出包括所述其他分话单时长的第一时长和该时长对应的第一批价单位数量,以及计算出包括所述其他分话单时长和所述当前分话单时长的第二时长和该时长对应的第二批价单位数量。
计费模块4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批价单位数量和所述第二批价单位数量对所述当前分话单进行计费处理。
该装置可进一步包括:
判断模块402,该模块用于判断接收模块401当前接收到的分话单是否为本地分话单,并在当前分话单为本地分话单时启动计算模块403。
该装置还可进一步包括:
合并模块405,用于对所述当前分话单在内的同一次通话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该合并模块405可以根据前述的三种方式对接收到的同一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累计量算法计算出接收到的当前分话单对应的批价单位数量,根据该批价单位数量得到该当前分话单的通话费用,本发明实施例在计算当前分话单的通话费用时,选择的参考话单可以是起始时间早于当前分化单的分话单,也可以是起始时间晚于当前分话单的分话单,这样不管分话单是否能够按序到达,都可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高计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计算出当前分话单之后,一方面将该当前分话单及其通话费用发送至账务系统,以及时、准确、合理地对该当前分话单对应的通话用户进行信控处理,另一方面对包括该当前分话单的该次通话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合并成一条话单,以便提高用户查询话单时的业务感受。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方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分话单计费不准确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次通话对应的通话记录不唯一的问题。并且,在合并处理过程中,通过预先设置时间段、周期或者队列容量阈值等方式触发合并模块对一次通话中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并将合并出来的话单及该次通话的分话单从MDB磁盘中的队列中删除掉,这样就可以使得在MDB磁盘队列中滞留的分话单过多的情况下,有一个渠道将部分分话单释放掉,保证分话单的处理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 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分话单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通话过程所产生的分话单;
根据接收的当前分话单和已接收的同一次通话中其他分话单,得到包括所述其他分话单时长的第一时长和该第一时长对应的第一批价单位数量,以及包括所述其他分话单时长和所述当前分话单时长的第二时长和该第二时长对应的第二批价单位数量;
将所述第一批价单位数量和所述第二批价单位数量的差值作为当前分话单的批价单位数量,对所述当前分话单进行计费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分话单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其他分话单为多个时,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其他分话单的时长的累加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分话单为一个且其起始时间早于所述当前分话单,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其他分话单的起始时间和所述当前分话单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长;
或者,所述其他分话单为一个且其起始时间晚于所述当前分话单,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其他分话单的结束时间和所述当前分话单的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当前分话单进行计费处理之后,还包括:将包括所述当前分话单在内的同一次通话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合并处理后的话单包括起始时间、通话时长以及通话费用,其中:
起始时间为该次通话的首话单的起始时间,通话时长为被合并的分话单的时长之和,通话费用为被合并的分话单的通话费用之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括所述当前分话单在内的同一次通话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具体为:
当接收到的该次通话的分话单中包括首话单,以及首话单和所述当前分话单之间的所有中间分话单时,将该次通话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括所述当前分话单在内的同一次通话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包括:
当所述当前分话单为尾话单时,将已经接收的该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
或者,当所述当前分话单为在以第一次接收该次通话的分话单为时间起点的设定时长内最后接收到的该次通话的分话单时,将已经接收的该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
或者,当将所述当前分话单存储到分话单队列后该队列容量超过设定容量阈值时,将该队列中存储的该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次接收到该次通话过程的分话单并进行了计费处理后,建立该次通话的通话记录,并将该第一次接收到的分话单的起始时间、通话时长、通话费用作为所述通话记录的相应信息;
当对所述当前分话单进行计费处理后,还包括:当所述当前分话单的起始时间早于相应通话记录中的起始时间时,将通话记录中的起始时间更新为所述当前分话单的起始时间,将所述当前分话单的时长累计到该次通话的通话时长中,将所述当前分话单的通话费用累加到该次通话的通话费用中;
当将该次通话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时,将该次通话的通话记录作为合并后的话单的通话记录。
8.一种分话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话过程所产生的分话单;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当前分话单和已接收的同一次通话中任意的其他分话单,计算出包括所述其他分话单时长的第一时长和该第一时长对应的第一批价单位数量,以及计算出包括所述其他分话单时长和所述当前分话单时长的第二时长和该第二时长对应的第二批价单位数量;
计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批价单位数量和所述第二批价单位数量的差值作为当前分话单的批价单位数量,对所述当前分话单进行计费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分话单为多个,所述计算模块进一步用于,将多个其他分话单的时长进行累加得到所述第一时长。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分话单为一个且其起始时间早于所述当前分话单,所述计算模块进一步用于,计算出该其他分话单的起始时间和该当前分话单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长,得到所述第一时长;
或者,所述其他分话单为一个且其起始时间晚于所述当前分话单,所述计算模块进一步用于,计算出该其他分话单的结束时间和当前分话单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长,得到所述第一时长。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合并模块,用于对所述当前分话单在内的同一次通话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合并处理后的话单包括起始时间、通话时长以及通话费用,其中:
起始时间为该次通话的首话单的起始时间,通话时长为被合并的分话单的时长之和,通话费用为被合并的分话单的通话费用之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模块进一步用于,当接收到的该次通话的分话单中包括首话单,以及首话单和所述当前分话单之间的所有中间分话单时,将该次通话的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模块进一步用于,当所述当前分话单为尾话单时,将已经接收到的该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
或者,当所述当前分话单为在以第一次接收该次通话的分话单为时间起点的设定时长内接收到的该次通话的最后一个分话单时,将已经接收到的该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
或者,当将所述当前分话单存储到分话单队列后该队列容量超过设定容量阈值时,将该队列中存储的该次通话的所有分话单进行合并处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2254844A CN101729709B (zh) | 2008-11-03 | 2008-11-03 | 一种分话单处理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2254844A CN101729709B (zh) | 2008-11-03 | 2008-11-03 | 一种分话单处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29709A CN101729709A (zh) | 2010-06-09 |
CN101729709B true CN101729709B (zh) | 2011-11-30 |
Family
ID=42449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2254844A Active CN101729709B (zh) | 2008-11-03 | 2008-11-03 | 一种分话单处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297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87486B (zh) * | 2010-09-06 | 2015-02-0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 Gprs分割话单的计费方法及装置 |
CN102547643A (zh) * | 2010-12-30 | 2012-07-0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针对切割话单的计费方法和装置 |
CN102572159B (zh) * | 2010-12-31 | 2014-02-2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 分话单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256028B (zh) * | 2011-07-21 | 2014-08-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 超长话单的计费方法及装置 |
CN109428732B (zh) * | 2017-08-28 | 2020-09-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话单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114374936B (zh) * | 2020-10-14 | 2023-08-1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 终端催告方法、装置和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74521A (zh) * | 2004-03-24 | 2005-09-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业务批价计费的实现方法 |
CN101127611A (zh) * | 2007-09-19 | 2008-02-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Ims网元计费信息综合方法和系统及计费方法和系统 |
CN101222559A (zh) * | 2008-01-23 | 2008-07-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业务计费方法及系统 |
-
2008
- 2008-11-03 CN CN2008102254844A patent/CN1017297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74521A (zh) * | 2004-03-24 | 2005-09-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业务批价计费的实现方法 |
CN101127611A (zh) * | 2007-09-19 | 2008-02-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Ims网元计费信息综合方法和系统及计费方法和系统 |
CN101222559A (zh) * | 2008-01-23 | 2008-07-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业务计费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29709A (zh) | 2010-06-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21909B (zh) | 排队服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1729709B (zh) | 一种分话单处理方法及装置 | |
WO2019205791A1 (zh) | 为多个用户标识调整流量套餐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431580B (zh) | 一种话音业务的计费方法及其装置 | |
JP2004072202A (ja) | 通信使用料分割請求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CN102387486B (zh) | Gprs分割话单的计费方法及装置 | |
CN102769838A (zh) | 移动终端的资费获取方法、移动终端及资费获取系统 | |
CN108632047B (zh) | 一种资费数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1222559A (zh) | 业务计费方法及系统 | |
CN101325745A (zh) | 一种消息类广告点数收集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05338208B (zh) | 统一话单计费方法及系统 | |
CN101729710B (zh) | 通信业务综合结算方法及系统 | |
CN102256028B (zh) | 超长话单的计费方法及装置 | |
CN111835929B (zh) | 基于区块链的话费交易方法及系统 | |
US10348910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personalized product catalog enabling rating of communication events within a user device | |
CN101217385B (zh) | 暂存处理计费话单的方法和系统 | |
CN1322706C (zh) | 一种实时分段计费的方法 | |
CN102487426B (zh) | 提高计费准确性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11132048B (zh) | 基于流量使用的送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5141432B (zh) | 云服务订单处理方法与装置 | |
WO2022008988A1 (en) | Provision of different network usage advance services to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subscribers | |
JP2009212910A (ja) | 利用料金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利用料金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利用料金情報処理方法 | |
CN102461216A (zh) | 用于资助通信服务的方法、电信系统和网络节点 | |
CN101754331A (zh) | 一种实现费用查询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737796A (zh) | 跨地域用户通信费用转移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