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9583A - 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对等传输应用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对等传输应用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29583A CN101729583A CN200810173269A CN200810173269A CN101729583A CN 101729583 A CN101729583 A CN 101729583A CN 200810173269 A CN200810173269 A CN 200810173269A CN 200810173269 A CN200810173269 A CN 200810173269A CN 101729583 A CN101729583 A CN 1017295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ent
- portable terminal
- internet
- participant
- s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04L67/1076—Resource dissemination mechanisms or network resource keeping policies for optimal resource availability in the overlay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87—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cross-functional networking aspects
- H04L67/1091—Interfacing with client-server systems or between P2P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7—Integrating service provisioning from a plurality of service provid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30—Types of network names
- H04L2101/38—Telephone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R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URI请求分析器,其被配置成拦截并分析来自移动终端的URI请求,以截获P2P内容请求;以及至少一个P2P内容服务代理,其被配置成根据URI请求分析器所截获的P2P内容请求,从本地或者作为P2P参与者在因特网上获得P2P内容,并将P2P内容传送给移动终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同时减少移动终端的能耗并且无需在移动终端上安装P2P客户端软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2P(Peer to Peer,对等传输)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P2P是一种高效的数据传输方案,其允许用户在分布式协作环境中高效且可靠地获得内容。P2P以“互相服务”的方式工作。也就是说,P2P参与者既可以从其他参与者得到服务,也可以向其他参与者提供服务。由于上述特性,诸如BitTorrent(下面简称为BT)、Emule等P2P应用软件一经面世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目前,在因特网上已经存在大量以P2P方式传递的内容。
基于P2P,针对不同的实时要求,可以构建不同类型的应用。例如,用户可以在以P2P方式获得整个电影文件之后播放电影。另外,用户也可以在以P2P方式连续获得音频流的同时在前台实时播放音频。
另一方面,随着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诸如移动电话的移动终端目前已经是最常用的智能用户终端,其数量已经远远超过计算机的数量,并且不管是对于现存的无线移动网络如GSM网络、CDMA网络,还是对于即将面世的4G网络如WiMax网络,可以相信这一现象仍将持续。因此,对于运营商而言,有效地在无线移动网络中为这么庞大的移动终端用户群体支持P2P应用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
但是,由于下述原因,迄今为止还没有良好的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方案。
首先,移动终端难以承担作为P2P参与者来为其它客户端服务。由于移动终端总是由电池供电,因此为了共享内容,移动终端需要保持长时间传输,这将导致不可接受的能耗,从而大大减少移动终端的工作时间。
另外,无线带宽总是比有线带宽昂贵。更具体地说,由于对于每个基站,为服务连接分配的最大信道数目是有限的,而P2P活动(下载和共享)总是需要大量的连接,这将占用基站的大量有限资源。
此外,移动终端总是具有不同且有限的能力,例如,不同的屏幕尺寸,以及与普通计算机屏幕相比相对低得多的分辨率。另外,移动终端总是具有有限的存储和处理能力。例如,因特网上热门的高清晰度媒体在移动终端上根本就无法播放。
还有,由于目前因特网上存在的P2P应用种类繁多,因此为了支持这些P2P应用而让用户在移动终端上安装这些P2P应用的客户端软件将会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但是,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用来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性部分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用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情形,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系统和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系统,其包括: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请求分析器,其被配置成拦截并分析来自移动终端的URI请求,以截获P2P内容请求;以及至少一个P2P内容服务代理,其被配置成根据URI请求分析器所截获的P2P内容请求,从本地或者作为P2P参与者在因特网上获得P2P内容,并将P2P内容传送给移动终端。在本文中,P2P内容是指以P2P方式传递的内容。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方法,其包括:拦截并分析来自移动终端的URI请求,以截获P2P内容请求;以及根据所截获的P2P内容请求,从本地或者作为P2P参与者在因特网上获得P2P内容,并将P2P内容传送给移动终端。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实现上述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记录有用于实现上述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中的一个或多个:
I.可以有效地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具体地说,可以保持P2P工作原理,同时减少移动终端的能耗,并且可以让移动用户享用源自于因特网的P2P内容而无需在移动终端上安装P2P客户端软件。
II.可以为无线移动网络运营商创造增值服务。
III.对于因特网是友好的。具体地说,不会对因特网带来较大的流量影响,并且可以向因特网用户提供资源。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将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在附图中,相同的或对应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对应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系统的运行环境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系统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P2P内容服务代理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方法的总体流程图。
图5是示出其中实现本发明的计算机的示例性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系统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系统100的运行环境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100可以部署在无线运营商网络120中作为其内容服务平台的一部分,因而介于移动终端110和因特网130之间。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系统100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100可以包括URI请求分析器210、代理管理器220、P2P内容服务代理230、内容存储器240、内容转换器250、内容缓存管理器260、以及策略引擎270。
URI请求分析器210可以拦截并分析来自移动终端的URI请求,以截获P2P内容请求。具体地说,如果所拦截的URI请求用于获得特定类型的P2P应用的种子文件,则URI请求分析器210可以认为该请求是P2P内容请求,并将其截留下来以作进一步处理,否则可以忽略该请求而使其传送到既定目的地。
目前在因特网上存在十几种P2P应用软件例如BT、Emule等等。实施本发明时,可以基于不同的需求,支持这些或将来的P2P应用中的部分或全部。这样,可选地,如图2所示,至少一个P2P内容服务代理230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类型,其中每种类型的P2P内容服务代理对应于一种P2P应用,例如,用于BT的P2P内容服务代理230-1、用于Emule的P2P内容服务代理230-2、......以及用于其它类型的P2P应用的P2P内容服务代理230-n。代理管理器220可以根据URI请求分析器210所截获的P2P内容请求的类型调用相应类型的P2P内容服务代理。另外,可选地,考虑到性能、带宽等因素,每种类型的P2P内容服务代理230-1、230-2、......、230-n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实例。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简化的情况下,例如,在系统仅支持一种P2P应用并且相应类型的P2P内容服务代理仅包括一个实例的情况下,系统100也可以省略代理管理器220。
P2P内容服务代理230根据URI请求分析器210所截获的P2P内容请求,从本地或者作为P2P参与者在因特网上获得P2P内容,并将P2P内容传送给移动终端。具体地说,P2P内容服务代理230首先判断是否在本地可获得P2P内容,并且在本地可获得P2P内容的情况下直接从本地获得P2P内容,而在本地不可获得P2P内容的情况下作为P2P参与者在因特网上下载P2P内容。当然,P2P内容服务代理230也可以不作上述判断,而是简单地作为P2P参与者在因特网上下载P2P内容。
内容存储器240可以存储通过P2P内容服务代理250在因特网上下载的P2P内容等作为本地内容。当然,在例如系统不对所下载的P2P内容进行缓存的情况下,系统100也可以省略内容存储器240。
内容转换器250可以将在因特网上获得的P2P内容转换成适合移动终端的P2P内容,其中P2P内容服务代理230可以将适合移动终端的P2P内容传送给移动终端。这里,适合移动终端的P2P内容是指例如其编码格式、分辨率或大小等与移动终端的特点例如处理能力、屏幕分辨率、存储容量等相适应从而能够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的P2P内容。例如,在因特网上获得的P2P内容的编码格式不被移动终端支持的情况下,内容转换器250可以将该P2P内容的编码格式改变成移动终端所支持的编码格式,从而使其适合移动终端。此外,在因特网上获得的P2P内容的分辨率超过移动终端的屏幕分辨率的情况下,内容转换器250可以调整该P2P内容的分辨率,从而使其适合移动终端。另外,在因特网上获得的P2P内容的数据大小超过移动终端的可用存储容量的情况下,内容转换器250可以将该P2P内容分割成若干片段,从而使其适合移动终端。内容转换器250可以根据预定策略例如移动用户是否订阅了该转换服务等来进行内容转换。此外,内容转换器250可以将适合移动终端的P2P内容传送到内容存储器240以便在其中作为本地内容存储,从而P2P内容服务代理可以将该适合移动终端的P2P内容作为新内容进行发布。显然地,根据具体设计,例如在系统不支持内容转换的情况下,系统100也可以省略内容转换器250。
内容缓存管理器260可以管理对内容存储器240中的本地内容的存取。例如,内容缓存管理器260可以基于P2P内容的受欢迎程度(例如,下载统计次数)等来决定是否缓存所下载的P2P内容,在例如内容存储器240是分布式数据库的情况下决定将所下载的P2P内容缓存在何处,以及在例如内容存储器240已满的情况下决定换出哪个内容以便为新下载的P2P内容腾出空间。显然地,根据具体设计,系统100也可以省略内容缓存管理器260。
策略引擎270可以通过管理员经由管理控制台280输入的各种策略设置来控制系统行为,例如要拦截哪些类型的P2P内容请求、是否调用P2P内容代理、启动多少P2P内容代理实例、是否/何时转换内容等。显然地,根据具体设计,系统100也可以省略策略引擎270。
下面以用于BT的P2P内容服务代理为例对P2P内容服务代理23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P2P内容服务代理230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P2P内容服务代理230可以进一步包括种子分析器310、内容下载器320、种子导入器330、种子发布器340、以及代理间协作器350。
种子分析器310可以根据URI请求分析器210所截获的P2P内容请求,例如,用于获得文件后缀名为“torrent”的BT种子文件的请求,获得相应的种子文件,并且对其进行分析,以获得关于P2P内容的信息,例如内容标识、内容类型以及在何处获取内容等等。
内容下载器320可以根据种子分析器310所获得的关于P2P内容的信息在因特网上通过与其它P2P参与者建立P2P会话来从其它P2P参与者处下载P2P内容。
种子导入器330可以从第三方获得种子文件,以便预先下载相应的P2P内容作为本地内容。例如,种子导入器330可以从例如BT内容发布网页获得热点内容的种子文件,以便通过内容下载器320将相应的内容预先下载到本地。当然,根据具体设计,P2P内容服务代理230也可以省略种子导入器330。
为了保持P2P协议的完整性,种子发布器340可以通过新种子发布关于本地内容的信息,以便其它P2P参与者能够进行下载。这样,P2P内容代理可以代表其所服务的所有移动终端来完成P2P参与者的职责。当然,根据具体设计,P2P内容服务代理230也可以省略种子发布器340。
代理间协作器350可以基于性能、效率等因素而支持与其它系统中的P2P内容服务代理进行协作以高效完成P2P内容的下载。例如,同一无线运营商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分别部署了该系统,这样,通过代理间协作器350可以实现这两地系统中的P2P内容服务代理之间的协作。当然,根据具体设计,P2P内容服务代理230也可以省略代理间协作器350。
上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系统。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方法。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的方法的总体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的处理流程从步骤S410开始。在步骤S420,拦截并分析来自移动终端的URI请求,以截获与P2P内容相关的P2P内容请求。在步骤S430,根据所截获的P2P内容请求,从本地或者作为P2P参与者在因特网上获得P2P内容,并将P2P内容传送给移动终端。
该方法的各种可选实施方式前面已经作过详细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为了更好地说明以上结合附图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和方法,下面具体描述应用本发明的示例性典型场景。
首先,移动用户在移动终端的web浏览器中看见感兴趣的电影的链接,其中该链接实际上指向以BT方式下载的内容即P2P内容的种子文件,例如BT种子文件a.torrent。于是,该用户点击该链接,从而移动终端发出相应的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请求。
接着,该请求经过URI请求分析器,并被其拦截。
接着,URI请求分析器发现该请求是用于获得BT种子文件a.torrent的请求,即P2P内容请求。这样,URI分析器将该请求引导到代理管理器。
接着,代理管理器决定调用用于BT的P2P内容服务代理来作进一步处理。
被调用的用于BT的P2P内容服务代理在本地没有找到该电影的情况下通过在因特网上与其它P2P参与者建立P2P会话来下载该电影,必要时还可以将该电影转换成适合移动终端的电影,然后将所下载的电影或经过上述转换得到的适合移动终端的电影存储在内容存储器中。
接着,P2P内容代理生成HTTP响应,其中该HTTP响应描述了上述存储在内容存储器中的电影以供移动终端进行播放或保存,并且将其发送回到移动终端。
最后,移动终端通过浏览器内的播放器以流传输方式播放该电影,或者在将该电影完全保存到其自己的存储器中之后再播放该电影。
由上可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移动终端无需亲自作为P2P参与者来下载和共享P2P内容,因此可以有效地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P2P应用,同时减少移动终端的能耗并且无需在移动终端上安装P2P客户端软件等。
上述系统和方法可通过硬件实现。这样的硬件可以是单一处理设备或多个处理设备。这样的处理设备可以是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处理器、微型计算机、中央处理单元的部分、状态机、逻辑电路及/或操作信号的任何设备。
还应该指出的是,上述系统和方法也可以通过软件和固件实现。在通过软件或固件实现的情况下,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计算机,例如图5所示的通用计算机500安装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等等。
在图5中,中央处理单元(CPU)5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5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5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 5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CPU 501执行各种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
CPU 501、ROM 502和RAM 503经由总线5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505也连接到总线504。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505:输入部分506,包括键盘、鼠标等等;输出部分5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等,和扬声器等等;存储部分508,包括硬盘等等;和通信部分5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部分5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
根据需要,驱动器510也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505。可拆卸介质5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5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5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拆卸介质5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5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介质511。可拆卸介质5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 502、存储部分5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还需要指出的是,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退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申请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制造、物质的结构、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制造、物质的结构、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制造、物质的结构、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对等传输P2P应用的系统,包括:
统一资源标识符URI请求分析器,其被配置成拦截并分析来自移动终端的URI请求,以截获P2P内容请求;以及
至少一个P2P内容服务代理,其被配置成根据URI请求分析器所截获的P2P内容请求,从本地或者作为P2P参与者在因特网上获得P2P内容,并将P2P内容传送给移动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P2P内容服务代理包括一种或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P2P内容服务代理对应于一种P2P应用,并且所述系统还包括代理管理器,其被配置成根据URI请求分析器所截获的P2P内容请求的类型,调用相应类型的P2P内容服务代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内容存储器,其被配置成存储P2P内容服务代理作为P2P参与者在因特网上获得的P2P内容,作为本地内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内容转换器,其被配置成将在因特网上获得的P2P内容转换成适合移动终端的P2P内容,其中,P2P内容服务代理进一步被配置成将适合移动终端的P2P内容传送给移动终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内容转换器还被配置成将适合移动终端的P2P内容传送到内容存储器,以便在其中作为本地内容存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P2P内容服务代理进一步包括:
种子分析器,其被配置成根据URI请求分析器所截获的P2P内容请求,获得相应的种子文件,并且对其进行分析,以获得关于P2P内容的信息;以及
内容下载器,其被配置成根据种子分析器所获得的关于P2P内容的信息,在因特网上通过与其它P2P参与者建立P2P会话来从其它P2P参与者处下载P2P内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P2P内容服务代理进一步包括种子导入器,其被配置成从第三方获得种子文件,以便预先下载相应的P2P内容作为本地内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P2P内容服务代理进一步包括种子发布器,其被配置成通过新种子发布关于本地内容的信息,以便其它P2P参与者能够进行下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P2P内容服务代理进一步包括代理间协作器,其被配置成支持与其它系统中的P2P内容服务代理进行协作以完成P2P内容的下载。
10.一种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对等传输P2P应用的方法,包括:
拦截并分析来自移动终端的统一资源标识符URI请求,以截获P2P内容请求;以及
根据所截获的P2P内容请求,从本地或者作为P2P参与者在因特网上获得P2P内容,并将P2P内容传送给移动终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存储作为P2P参与者在因特网上获得的P2P内容作为本地内容。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在因特网上获得的P2P内容转换成适合移动终端的P2P内容,其中,将P2P内容传送给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将适合移动终端的P2P内容传送给移动终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适合移动终端的的P2P内容传送到内容存储器,以便在其中作为本地内容存储。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作为P2P参与者在因特网上获得P2P内容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截获的P2P内容请求,获得相应的种子文件,并且对其进行分析,以获得关于P2P内容的信息;以及
根据所获得的关于P2P内容的信息,在因特网上通过与其它P2P参与者建立P2P会话来从其它P2P参与者处下载P2P内容。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第三方获得种子文件,以便预先下载相应的P2P内容作为本地内容。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新种子发布关于本地内容的信息,以便其它P2P参与者能够进行下载。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73269A CN101729583A (zh) | 2008-10-31 | 2008-10-31 | 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对等传输应用的系统和方法 |
KR1020090052863A KR20100048858A (ko) | 2008-10-31 | 2009-06-15 | 무선 모바일 네트워크에서 p2p 애플리케이션을 인에이블링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12/608,198 US20100115031A1 (en) | 2008-10-31 | 2009-10-29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P2P Applications in a Wireless Mobile Network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73269A CN101729583A (zh) | 2008-10-31 | 2008-10-31 | 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对等传输应用的系统和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29583A true CN101729583A (zh) | 2010-06-09 |
Family
ID=42132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3269A Pending CN101729583A (zh) | 2008-10-31 | 2008-10-31 | 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对等传输应用的系统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115031A1 (zh) |
KR (1) | KR20100048858A (zh) |
CN (1) | CN101729583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79157A (zh) * | 2012-04-23 | 2013-10-30 | 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
CN103731454A (zh) * | 2012-10-12 | 2014-04-16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在点对点网络中对请求进行响应的方法及服务器系统 |
CN103825919A (zh) * | 2012-11-16 | 2014-05-2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缓存数据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6201776A1 (zh) * | 2015-06-19 | 2016-12-22 |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应用的内容分发的方法和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072528A1 (en) * | 2010-09-17 | 2012-03-22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Methods of processing requests for content and initiating an interconnection for the content |
US8676920B2 (en) * | 2010-12-08 | 2014-03-18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Intelligent cache management protocol for vehicular networks |
US8516607B2 (en) * | 2011-05-23 | 2013-08-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acilitating data access control in peer-to-peer overlay networks |
US8880880B2 (en) * | 2011-07-29 | 2014-11-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acilitating access control in peer-to-peer overlay networks |
CN103988476A (zh) * | 2011-09-30 | 2014-08-13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对等(p2p)通信的无线电接入网(ran) |
CN103248660A (zh) * | 2012-02-13 | 2013-08-14 |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云端订阅下载的方法和系统 |
CN105323299A (zh) * | 2015-03-06 | 2016-02-1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
CN105472402A (zh) * | 2015-11-19 | 2016-04-06 | 北京超圣信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点对点p2p的视频流媒体资源的获取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95338B2 (en) * | 2003-03-18 | 2011-02-22 | Siemens Corporation | Meta-search web 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 for peer-to-peer collaboration and voice-over-IP |
US20130097302A9 (en) * | 2003-10-01 | 2013-04-18 | Robert Khedouri | Audio visual player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ent distribution using the same |
US20070255781A1 (en) * | 2006-04-26 | 2007-11-01 | Bayhub, Inc. | Content driven process routing for integrated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
US20070288247A1 (en) * | 2006-06-11 | 2007-12-13 | Michael Mackay | Digital life server |
US20090006533A1 (en) * | 2007-06-28 | 2009-01-01 | Yahoo! Inc. | Server-aided approach to improve media negotiation efficiency |
US20090287794A1 (en) * | 2008-05-16 | 2009-11-19 | Nokia Corporation And Recordation | Assisting media servers in determining media profiles |
-
2008
- 2008-10-31 CN CN200810173269A patent/CN101729583A/zh active Pending
-
2009
- 2009-06-15 KR KR1020090052863A patent/KR20100048858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10-29 US US12/608,198 patent/US2010011503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79157A (zh) * | 2012-04-23 | 2013-10-30 | 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
CN103731454A (zh) * | 2012-10-12 | 2014-04-16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在点对点网络中对请求进行响应的方法及服务器系统 |
CN103731454B (zh) * | 2012-10-12 | 2019-03-29 | 北京音之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在点对点网络中对请求进行响应的方法及服务器系统 |
CN103825919A (zh) * | 2012-11-16 | 2014-05-2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缓存数据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3825919B (zh) * | 2012-11-16 | 2017-06-20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缓存数据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6201776A1 (zh) * | 2015-06-19 | 2016-12-22 |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应用的内容分发的方法和系统 |
CN106330997A (zh) * | 2015-06-19 | 2017-01-11 |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应用的内容分发的方法和系统 |
US10200465B2 (en) | 2015-06-19 | 2019-02-05 | Wangsu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ent delivery of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s |
CN106330997B (zh) * | 2015-06-19 | 2019-08-09 |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应用的内容分发的方法和系统 |
US10708350B2 (en) | 2015-06-19 | 2020-07-07 | Wangsu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ent delivery of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00048858A (ko) | 2010-05-11 |
US20100115031A1 (en) | 2010-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29583A (zh) | 用于在无线移动网络中支持对等传输应用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4836821B (zh) | 一种基于路由器设备的网络加速方法、装置和设备 | |
US9906464B2 (en) | Optimization of multimedia service over an IMS network | |
CN100556129C (zh) | 一种对等连接流媒体直播系统和装置 | |
CN106851782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6791889B (zh) | 一种视频处理方法及系统、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 | |
CN1575461A (zh) | 约定web服务的移动客户机 | |
CN102271165B (zh) | 互联网搜索资源的分享管理装置及方法 | |
CN103348657B (zh) | 流媒体播放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3248660A (zh) | 一种云端订阅下载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2025759A (zh) | 实时提供ugc分享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 |
CN1812328A (zh) | 移动终端下载信息的方法 | |
CN101064715A (zh) |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p2p技术实现 | |
Srinivasan et al. | Ccnxserv: Dynamic service scalability in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s | |
CN113382180A (zh) | 一种图片处理的方法、计算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US10462248B2 (en) | Digital content sharing cloud service system, digital content sharing cloud service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 |
WO2023246488A1 (zh) | 内容提供方法及装置 | |
Huang et al. | Energy-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web API invocations with transfer size reduction for mobile mashup applications | |
Abiona et al. | Architectural model for Wireless Peer-to-Peer (WP2P) file sharing for ubiquitous mobile devices | |
Pamboris et al. | Edge reduce: eliminating mobile network traffic using application-specific edge proxies | |
Baydeti et al. | Scalable Models for Redundant Data Flow Analysis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 |
CN114666841A (zh) | 一种定向流量的免流方法及免流系统 | |
Vénot et al. | On-demand mobile peer-to-peer streaming over the JXTA overlay | |
CN105359485A (zh) | 由客户终端获得多媒体内容的内容部分的方法 | |
CN104580272A (zh) | 一种共享用户终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