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728086B -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8086B
CN101728086B CN200910204066.1A CN200910204066A CN101728086B CN 101728086 B CN101728086 B CN 101728086B CN 200910204066 A CN200910204066 A CN 200910204066A CN 101728086 B CN101728086 B CN 1017280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rminal
anode
solid electrolytic
electrolytic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40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8086A (zh
Inventor
藤井永造
加藤千博
西本博也
梅田昌志
手塚晃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28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8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8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8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08Terminals
    • H01G9/012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i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15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该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阳极导线向前方突出且表面形成阴极层的电容器元件;覆盖该电容器元件的封装树脂;以及分别具有从该封装树脂的下面露出的阳极端子面和阴极端子面的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在该阳极端子电连接上述阳极导线,在该阴极端子电连接上述阴极层。这里,上述阳极端子由一片金属板形成,且具有:形成上述阳极端子面的端子部;在该端子部的侧端缘折返并重叠在该端子部的上面的折返部;以及在该折返部的前端部的前端缘或后端缘相对上述端子部的上面垂直折弯的立置部;在该立置部的前端电连接有上述阳极导线的前端部。

Description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特许申请的作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的日本语特许申请第2008-277039号通过引用而包含在公开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现有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阳极导线(lead)112向前方突出且在表面形成阴极层115的电容器元件101;覆盖该电容器元件101的封装树脂102;以及分别具有从该封装树脂102的下面102a露出的阳极端子面103a和阴极端子面104a的阳极端子103和阴极端子104。并且,在阳极端子103的上面连接有具有规定高度的连接部件105,在连接部件105的上端连接有阳极导线112的前端部112a。另外,电容器元件101的阴极层115与阴极端子104连接。
这样,通过采用连接部件105将阳极导线112的前端部112a与阳极端子103连接,从而能够在高度方向的规定位置来处配置阳极导线112。
但是,在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中,在将连接部件105连接在阳极端子103上的工序、和将阳极导线112的前端部112a连接在该连接部件105上的工序中都需要焊接,而焊接是使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为减少焊接次数,提案有通过对一片金属板实施折弯加工来形成阳极端子的技术,其中,该阳极端子使现有阳极端子103和连接部件105成为一个整体。
具体来说,如图13a~图13c所示,提案有通过对平板状的阳极框架材料106实施折弯加工来形成阳极端子的技术。如图13a所示,阳极框架材料106由以下构成:具有构成阳极端子面103a的下面161a的端子形成部161;形成在端子形成部161的侧端缘的突置部162;以及由突置部162起沿端子部161的侧端缘延伸为带状的带部163。并且,如图所示,将突置部162向上方相对端子形成部161垂直折弯,且如图13b所示,将带部163相对突置部162垂直折弯,并将该带部163垂直配置在端子形成部161的上面,从而形成阳极端子。
将电容器元件101的阳极导线112的前端部112a与构成阳极端子的带部163的上端163a连接。
通过这样对一片金属板实施折弯加工来形成阳极端子,从而不必进行现有技术所必需的阳极端子103与连接部件105之间的焊接,因此提高了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生产率。
但是,在将带部163相对突置部162折弯的工序(图13b)中,如果折弯角度产生误差(偏离90°),则带部163前后偏离应连接阳极导线112的前端部112a的位置,恐怕会产生带部163和阳极导线112的前端部112a之间的连接不良。特别是,在横宽较大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由折弯角度误差而产生的带部163的位置偏离较为显著。
另外,在采用电阻焊接来连接带部163和阳极导线112的前端部112a的情况下,为了将阳极导线112的前端部112a压在带部163的上端163a上,对带部163向下方施加较大的力。但是,由于带部163的下端未与位于与该带部163垂直的位置处的端子形成部161直接连结,因此,带部163没有足够的强度来耐受电阻焊接时施加的力,带部163恐怕会由于该力而折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固体电极电容器的生产率,并且不易产生阳极导线和阳极端子的连接不良、和阳极端子的折弯。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阳极导线向前方突出且表面形成阴极层的电容器元件;覆盖该电容器元件的封装树脂;以及分别具有从该封装树脂的下面露出的阳极端子面和阴极端子面的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上述阳极导线与该阳极端子电连接,上述阴极层与该阴极端子电连接。
这里,上述阳极端子由一片金属板形成,并具有:形成上述阳极端子面的端子部;在该端子部的侧端缘折返并重叠在该端子部的上面的折返部;在该折返部的前端部的前端缘或后端缘相对上述端子部的上面垂直折弯的立置部;上述阳极导线的前端部与该立置部的前端电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是上述第一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上述折返部由上述端子部的侧端缘起沿上述端子部的上面延伸至上述阳极导线的前端部的下方位置。
根据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由于通过对一片金属板实施折弯加工就能够形成端子部和立置部,因此在形成端子部和立置部的工序中不必进行焊接。由此,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生产率与现有固体电解电容器相比得到提高。
另外,在采用电阻焊接来连接立置部和阳极导线的前端部的情况下,为了将阳极导线的前端部压在立置部的前端,对立置部向下方施加较大的力。
但是,在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中,由于立置部的基端与位于与该立置部垂直的位置处的折返部直接连结,因此,立置部有耐受电阻焊接时施加的力的强度。因此,立置部不会由于该力而产生折弯。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是上述第二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上述立置部的高度比上述折返部的长度小。
根据上述第三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由于由折弯位置起至立置部的前端为止的长度比相同尺寸的现有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带部163的长度L1(参照图13c)短,因此即使在形成立置部时折弯角度产生误差的情况下,立置部的前端的位置也仅仅是前后稍稍偏离应连接阳极导线的前端部的规定位置。因此,不易产生立置部与阳极导线的前端部的连接不良。也就是说,固体电解电容器不易受折弯角度的误差影响。
本发明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具有框架体形成工序和元件安装工序,其中,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阳极导线向前方突出且表面形成阴极层的电容器元件;覆盖该电容器元件的封装树脂;以及分别具有从该封装树脂的下面露出的阳极端子面和阴极端子面的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该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具有:框架体形成工序和元件安装工序。
在框架体形成工序中,对具有构成上述阳极端子的阳极部和构成上述阴极端子的阴极部的平板状的框架材料实施折弯加工来形成框架体,上述阳极部由以下构成:具有构成上述阳极端子面的下面的端子形成部;由该端子形成部起延伸成带状的带部;以及在该带部的前端部形成的突置部,其中,该带部在与由阳极部朝向阴极部的一个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上述突置部由上述带部的前端部向上述一个方向或其反方向突出,在上述折弯加工中,将上述突置部向下方相对上述带部垂直折弯,且将该带部叠摞在上述端子形成部的上面,从而形成上述框架体。
在元件安装工序中,在上述框架体的上面安装上述电容器元件,使该电容器元件的阳极导线的前端部与该框架体的突置部的前端相接触,并且使阴极层与框架体的阴极部相接触。
根据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由于通过对框架材料的阴极部实施折弯加工来形成端子形成部和突置部,因此,在框架体形成工序中不需要焊接。由此,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生产率与现有固体电解电容器相比得到提高。
另外,在元件安装工序中,在采用电阻焊接连接突置部的前端和阴极导线的前端部的情况下,为了将阳极导线的前端部压在突置部的前端上,对突置部向下方施加较大的力。
但是,在上述制造方法中,由于突置部的基端与位于与该突置部垂直的位置处的带部直接连结,因此,突置部具有耐受电阻焊接时施加的力的强度。因此,突置部不会因该力而折弯。
如上述,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生产率得到提高,且不易产生阳极导线和阳极端子的连接不良、和阳极端子的折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铅直剖面图。
图2是示出该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立体图。
图3a是示出在该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的框架体形成工序中采用的框架材料的立体图。
图3b是示出由该框架体形成工序形成的框架体的立体图。
图4a~图4c是说明该框架体形成工序的一系列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该制造方法的元件安装工序的立体图。
图6a是示出采用该元件安装工序安装在框架体上的电容器元件的铅直剖面图。
图6b是示出采用该元件安装工序安装在框架体上的电容器元件的前面图。
图7a是从框架体的上面来看采用该制造方法的树脂覆盖工序制成的元件块的立体图。
图7b是从框架体的下面来看采用该制造方法的树脂覆盖工序制成的元件块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该制造方法的切断工序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对于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改良方式的一例的铅直剖面图。
图10a~图10c是说明该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的框架体形成工序的一系列的立体图。
图11a和图11b示出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的改良方式的例子,是说明该制造方法的框架体形成工序的一系列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现有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铅直剖面图。
图13a~图13c是示出现有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阳极端子的制作方法的一系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电容器元件1;覆盖该电容器元件1的封装树脂2;阳极端子3;以及阴极端子4。
如图1所示,电容器元件1由阳极体11、阳极导线12、电介质层13、电解质层14、以及阴极层15构成。
阳极体11由多孔质烧结体构成,该多孔质烧结体由具有阀作用的金属构成。具有阀作用的金属例如可以采用钽、铌、钛、铝等。
阳极导线12,其前端部12a从阳极体11向前方突出,且基端部12b埋设在阳极体11内。阳极导线12由与构成阳极体11的金属相同种类的金属构成,并与阳极体11电连接。
电介质层13由通过对阳极体11的表面进行氧化而形成的氧化覆膜构成。具体来说,将阳极体11浸入至磷酸水溶液等电解溶液中,通过对阳极体11的表面进行电化学氧化(阳极氧化)来形成氧化覆膜,并由该氧化覆膜构成电介质层13。
电解质层14由二氧化锰等导电性无机材料、TCNQ(Tetracyano-quinodimethane)络盐、导电性聚合体等导电性有机材料等形成在电介质层13的表面。
阴极层15由形成在电解质层14的表面的碳层、和形成在碳层的表面的银膏层构成,并与电解质层14电连接。
如图1所示,阳极端子3具有从封装树脂2的下面2a露出的阳极端子面3a,并且电容器元件1的阳极导线12的前端部12a与阳极端子3电连接。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阳极端子3由一片金属板形成,且具有端子部31、折返部32、和立置部33。端子部31沿封装树脂2的下面2a配置,端子部31的下面通过在封装树脂2的下面2a露出而形成阳极端子面3a。
折返部32在端子部31的侧端缘311处折返,并重叠在端子部31的上面31b上。并且,折返部32沿端子部31的上面31b由端子部31的侧端缘311起至阳极导线12的前端部12a的下方位置为止带状地延伸。
立置部33在折返部32的前端部的前端缘321处相对端子部31的上面31b垂直折弯。在本实施方式中,立置部33的高度H比折返部32的长度L小。
并且,在立置部33的尖端(上端)331处载置并电连接有阳极导线12的前端部12a。由此,阳极端子3和阳极导线12的前端部12a电连接。
如图1所示,阴极端子4具有从封装树脂2的下面露出的阴极端子面4a,电容器元件1的阴极层15与阴极端子4的上面4b电连接。
下面,说明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按照如下顺序执行框架体形成工序、元件安装工序、树脂覆盖工序、以及切断工序。
首先,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框架体形成工序中,对平板状的框架材料6实施折弯加工而形成框架体7。如图3a所示,框架材料6具有构成阳极端子3的阳极部61和构成阴极端子4的阴极部62。
如图4a所示,阳极部61由端子形成部611、带部612、和突置部613构成。端子形成部611具有构成阳极端子3的阳极端子面3a的下面611a。带部612沿方向92由端子形成部611的侧端缘611c起延伸成带状,其中,方向92是与由阳极部61起朝向阴极部62的一个方向91(参照图3a)垂直的方向。突置部613在带部612的前端部形成,从带部612的边缘中与上述一个方向91相反一侧的边缘612c起向与该一个方向91相反的方向突出。
如图4b所示,在针对上述框架材料6的折弯加工中,在沿带部612的边缘612c的折线F1处,将突置部613向下方相对带部612垂直折弯。并且,如图4c所示,在沿端子形成部611的侧端缘611c的折线F2处,将带部612向上方相对端子形成部611折弯,且将带部612叠摞在端子形成部611的上面611b上。
由此,如图3b所示,形成框架体7,从而由框架体7的带部612和突置部613分别构成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阳极端子3的折返部32和立置部33。
另外,在上述折弯加工中,也可以先进行带部612的折弯,之后进行突置部613的折弯。
在框架体形成工序执行后,如图5所示,在元件安装工序中,将多个电容器元件1安装在框架体7的上面。此时,使电容器元件1的阳极导线12的前端部12a如图6a和图6b所示与框架体7的突置部613的前端613a相接触,并且使阴极层15如图6a所示与框架体7的阴极部62相接触。
此时,采用激光焊接或电阻焊接等,使阳极导线12的前端部12a与突置部613的前端613a相连接,并采用导电性粘合剂等使阴极层15与框架体7的阴极部62相连接。由此,阳极导线12的前端部12a与框架体7的阳极部61电连接,并且阴极层15与框架体7的阴极部62电连接。
元件安装工序执行后,如图7a所示,在树脂覆盖工序中,采用封装树脂2覆盖框架体7和电容器元件1,来制作元件块8。此时,如图7b所示,框架体7的下面从封装树脂2的下面2a露出。具体来说,阳极部61的端子形成部611的下面611a和阴极部62的下面62a从封装树脂2的下面2a露出。另外,封装树脂2采用环氧树脂等树脂材料。
在树脂覆盖工序执行后,如图8所示,在切断工序中对元件块8实施切断加工。具体来说,沿图8所示的一点划线切断元件块8。由此,由框架体7的阳极部61形成阳极端子3,并且由该阳极部61的端子形成部611构成阳极端子3的端子部31。此外,由阴极部62形成阴极端子4。
这样,制作图1和图2所示的固体电解电容器。
根据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由于通过对由一片金属板构成的平板状的框架材料6实施折弯加工,来形成阳极端子3的端子部31和立置部33,因此,在形成端子部31和立置部33的工序中不需要焊接。由此,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生产率与现有固体电解电容器相比得到提高。
另外,通过调节立置部33的高度H,可以在高度方向的规定位置处配置阳极导线12的前端部12a。
在采用电阻焊接来连接立置部33和阳极导线12的前端部12a的情况下,即在元件安装工序中,在采用电阻焊接来将阳极导线12的前端部12a连接到突置部613的前端613a的情况下,为了将阳极导线12的前端部12a压在突置部613的前端613a上,对突置部613向下方施加较大的力。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突置部613的基端与位于与该突置部613垂直的位置的带部612直接连结,因此,突置部613具有能够耐受电阻焊接时施加的力的强度。因此,突置部613不会因该力而产生折弯。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立置部33的高度H比折返部32的长度L小(参照图2),因此,由折弯位置(折线F1)起至立置部33的前端331为止的长度(高度H)比相同尺寸的现有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带部163的长度L1(参照图13c)短。
因此,在形成立置部33时,即在折线F1处折弯突置部613时,即使在折弯角度产生误差的情况下,制作的框架体7的突置部613的前端613a的位置也只是前后稍稍偏离应连接阳极导线12的前端部12a的规定位置。因此,不易产生立置部33和阳极导线12的前端部12a的连接不良。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不易受折弯角度的误差影响。
图9示出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改良方式的例子。如图9所示,立置部33也可以在折返部32的前端部的后端缘322处相对端子部31的上面31b垂直折弯。
在上述例子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在框架体形成工序中,如图10a所示,采用突置部613由带部612的一个方向91侧的边缘612d起向该一个方向91突出的平板状的框架材料6。
在折弯加工中,如图10b所示,在沿带部612的边缘612d的折线F3处,向下方相对带部612垂直折弯突置部613。并且,如图10c所示,在沿端子形成部611的侧端缘611c的折线F4处,向上方相对端子形成部611折弯带部612,且将带部612叠摞在端子形成部611的上面611b上。
由此,形成框架体7,并且由框架体7的带部612和突置部613分别构成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图9)的阳极端子3的折返部32和立置部33。
另外,本发明的各部构成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记载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固体电解电容器中立置部33相对折返部32的折弯角度,即框架体形成工序中突置部613相对带部612的折弯角度可以设为比90°稍大或稍小的角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封装树脂2覆盖多个电容器元件1来形成元件块8,并通过对该元件块8实施切断加工来切断封装树脂2和框架体7,由此制作固体电解电容器(参照图8),但是本发明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采用封装树脂2覆盖单个电容器元件1来形成元件块8,并通过对该元件块8实施切断加工来仅切断框架体7、或切断封装树脂2和框架体7,由此,制作固体电解电容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框架体形成工序中,虽然在沿带部612的边缘612c的折线F1处折弯突置部613(参照图4a和图4b),但是本发明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并不限于此。
例如,为了提高带部612对于折弯加工的强度,也可以如图11a所示,在带部612的基端部的宽度W1比前端部的宽度W2大的阳极部61中,在沿方向92的折线F3处如图11b所示折弯突置部613,而不是沿带部612的边缘612c折弯突置部613。

Claims (4)

1.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
阳极导线向前方突出且表面形成有阴极层的电容器元件;
覆盖该电容器元件的封装树脂;以及
分别具有从该封装树脂的下面露出的阳极端子面和阴极端子面的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
在该阳极端子电连接上述阳极导线,在该阴极端子电连接上述阴极层,
上述阳极端子由一片金属板形成,并具有:
形成具有作为上述阳极端子面的下面的端子部;
在该端子部的侧端缘折返并重叠在该端子部的上面的折返部;以及
在该折返部的前端部的前端缘或后端缘相对上述端子部的上面垂直折弯的立置部,
上述阳极端子按照上述端子部、上述折返部、上述立置部的顺序相连接,
上述一片金属板是平板状的框架材料,
对于上述平板状的框架材料,上述折返部沿着与由上述阳极端子起朝向上述阴极端子的一个方向而垂直的方向,由上述端子部的侧端缘起延伸成带状,上述立置部在上述折返部的前端部形成,且从上述折返部的边缘中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一侧的边缘起向与该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或者从所述一个方向侧的边缘起向所述一个方向突出,
在针对上述框架材料的折弯加工中,沿上述折返部的边缘,将上述立置部向下方相对上述折返部垂直折弯,沿上述端子部的上述侧端缘,将上述折返部向上方相对上述端子部折弯,且将上述折返部叠摞在上述端子部的上面,
在上述立置部的上端,直接电连接上述阳极导线的前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折返部由上述端子部的侧端缘起沿上述端子部的上面延伸至上述阳极导线的前端部的下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立置部的高度比上述折返部的长度小。
4.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阳极导线向前方突出且表面形成有阴极层的电容器元件;覆盖该电容器元件的封装树脂;以及分别具有从该封装树脂的下面露出的阳极端子面和阴极端子面的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
该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具有:框架体形成工序和元件安装工序,
在框架体形成工序中,对具有构成上述阳极端子的阳极部和构成上述阴极端子的阴极部的平板状的框架材料实施折弯加工来形成框架体,上述阳极部由以下部分构成:具有构成上述阳极端子面的下面的端子形成部;由该端子形成部起带状地延伸的带部;以及在该带部的前端部形成的突置部,其中,该带部在与由阳极部朝向阴极部的一个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上述突置部由上述带部的前端部向上述一个方向或其反方向突出,在上述折弯加工中,将上述突置部向下方相对上述带部垂直折弯,且将该带部叠摞在上述端子形成部的上面,从而形成上述框架体,
在元件安装工序中,在上述框架体的上面安装上述电容器元件,使该电容器元件的阳极导线的前端部与该框架体的突置部的前端相接触,并且使阴极层与框架体的阴极部相接触。
CN200910204066.1A 2008-10-28 2009-10-12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7280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77039A JP5158966B2 (ja) 2008-10-28 2008-10-28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77039 2008-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8086A CN101728086A (zh) 2010-06-09
CN101728086B true CN101728086B (zh) 2014-07-16

Family

ID=42117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4066.1A Active CN101728086B (zh) 2008-10-28 2009-10-12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25466B2 (zh)
JP (1) JP5158966B2 (zh)
CN (1) CN1017280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72733B1 (en) * 2008-12-29 2018-10-17 Showa Denko K.K.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US8582278B2 (en) * 2011-03-11 2013-11-12 Avx Corporation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stability
US8514550B2 (en) * 2011-03-11 2013-08-20 Avx Corporation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containing a cathode termination with a slot for an adhesive
KR20150053425A (ko) 2013-11-08 2015-05-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탄탈륨 캐패시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770351B1 (ja) * 2014-09-29 2015-08-26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KR20220132819A (ko) 2021-03-24 2022-10-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탄탈 커패시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30061800A (ko) * 2021-10-29 2023-05-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탄탈 커패시터
US20240321525A1 (en) * 2023-03-22 2024-09-26 KYOCERA AVX Components Corporation Low Inductance Electrolytic Capacit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86A (zh) * 1995-03-03 1997-03-19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841601A (zh) * 2005-03-28 2006-10-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固体电解电容器和该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01176172A (zh) * 2005-05-13 2008-05-0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US7394649B2 (en) * 2006-04-14 2008-07-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ith an improved mounting propert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5367A (ja) * 1997-10-29 1999-05-21 Nitsuko Corp 積層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3536722B2 (ja) * 1998-06-18 2004-06-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ップ形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12246B2 (ja) 1999-06-18 2002-08-05 松尾電機株式会社 チップ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2002299165A (ja) * 2001-03-29 2002-10-11 Nippon Chemicon Corp チップ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4014819B2 (ja) * 2001-05-14 2007-11-28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チップ型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53615A (ja) * 2003-02-20 2004-09-09 Nec Tokin Corp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75946B2 (ja) * 2003-09-01 2012-07-11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チップ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33302B2 (ja) * 2003-09-18 2009-09-1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チップ型コンデンサ用リード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チップ型コンデンサ
JP2005228801A (ja) * 2004-02-10 2005-08-25 Nec Tokin Corp チップ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リードフレーム
JP2006059855A (ja) * 2004-08-17 2006-03-02 Nec Tokin Corp チップ型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32374B2 (ja) * 2008-03-18 2013-01-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86A (zh) * 1995-03-03 1997-03-19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841601A (zh) * 2005-03-28 2006-10-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固体电解电容器和该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01176172A (zh) * 2005-05-13 2008-05-0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US7394649B2 (en) * 2006-04-14 2008-07-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ith an improved mounting propert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03591A1 (en) 2010-04-29
US8325466B2 (en) 2012-12-04
JP5158966B2 (ja) 2013-03-06
JP2010109005A (ja) 2010-05-13
CN101728086A (zh)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8086B (zh)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254087B2 (en)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CN101533714A (zh) 固体电解电容器
US8540783B2 (en)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JP2008283224A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2006108539A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US8344735B2 (en)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US8179664B2 (en)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CN101996769A (zh)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JP5484922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CN102005312A (zh)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004342A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96193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US8174819B2 (en)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JP4767273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実装体
JP4122020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実装体
JP4122019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4236691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実装体
JP4381433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4767342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5796194B2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2012033603A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JP2012033602A (ja) コンデンサ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