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726808A - 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及锁定和释放光学模块锁定状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及锁定和释放光学模块锁定状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6808A
CN101726808A CN200910206180A CN200910206180A CN101726808A CN 101726808 A CN101726808 A CN 101726808A CN 200910206180 A CN200910206180 A CN 200910206180A CN 200910206180 A CN200910206180 A CN 200910206180A CN 101726808 A CN101726808 A CN 101726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outer cover
optical module
indwellin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6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箕田友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26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68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及锁定和释放光学模块锁定状态的方法。一种光学模块锁定机构,用于将壳体和外罩接合和锁定在一起,其中壳体构成包含用于执行光通信的元件的光学模块,外罩容纳壳体,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构件,其以允许在壳体中枢轴转动的方式设置,并且包括能够与形成外罩中的留置孔接合并且被其留置的留置突起;杆,以允许杆平行于壳体从外罩抽出的方向而滑动的方式设置在壳体中;和偏置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用于将杆向指定位置偏置。该光学模块锁定机构被配置为:在壳体被容纳在外罩中并且杆处于指定位置的状态中,锁定构件的留置突起被留置在留置孔中;并且在沿着壳体的抽出方向从指定位置相对于偏置构件的偏置力滑动期间,杆与锁定构件接触,并且因此使锁定构件在壳体中枢轴转动,由此释放留置突起在留置孔中的留置。

Description

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及锁定和释放光学模块锁定状态的方法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在2008年10月2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70761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模块锁定机构以及锁定和释放光学模块的锁定状态的方法。特别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光学模块的壳体(case)固定到容纳该壳体的外罩(cage)的锁定机构,该光学模块的壳体包含用于光通信的元件,以实现光信号的发射、接收以及收发,并且本发明涉及锁定和解锁该光学模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光收发器被已知为用于执行光通信的光学模块,这些光收发器配备有光发射元件或光接收元件,用于实现光电转换,以通过光纤执行通信。
这种光收发器包括这样的类型,即,该类型被配置为包括光发射元件或光接收元件的光学单元被包含在壳体中,并且该壳体被可拆卸地容纳在安装在基板上的外罩中。被连接到基板的电连接器被设置在外罩中。当光收发器被容纳在外罩中时,光收发器的连接器单元的连接端子连接到外罩中的电连接器。按照这种方式配置的光收发器使得能够通过光收发器和光纤之间发射和接收的光信号以及光收发器和基板之间发射和接收的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进行光通信。
在上述构造中,光收发器通过其连接器单元与在外罩中的电连接器的连接而被固定到外罩。然而,该固定强度不大,结果,在只给连接到光收发器的光纤施加轻微的张力时,光收发器从外罩分离。如果在光收发器的操作期间光收发器被丛外罩拉出,则不仅正在进行中的通信被切断,而且也会发生损坏包括光收发器的通信器件的危险。结果,光收发器必须被牢固地固定在外罩中。
为了将光收发器牢固地固定在外罩中,为了保持其中光收发器的壳体被固定到外罩的状态而考虑锁定机构的设置。已经提出采用多种方法的构造作为这种锁定机构。
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119951/94(H06-119951)中公开的连接器的锁定机构由公连接器A、母连接器B和装配驱动杆C构成,其中该公连接器A和母连接器B由合成树脂制成,该装配驱动杆C被可转动地设置在母连接器B上,如在图1中所示。当该锁定机构被应用到例如上述的光收发器时,是如下所述的构造,其中,公连接器A对应光收发器(壳体),母连接器B对应外罩,并且装配驱动杆C被设置在母连接器B(外罩)上。
凸轮槽202被形成在该锁定机构的装配驱动杆C中。锁接合部分204被设置在装配驱动杆C的操控部分203上。包括逐渐变细的接合引导表面204a和接合表面204b的锁定突起204c被设置在锁接合部分204中。
从动销205被设置在公连接器A的两个侧壁上。大致L形状的锁定部分207被设置在外壁的腔206内。锁定部分207的柔性锁定板207a被竖直地安装在腔206中。锁定释放操控部分207b被设置在柔性锁定板207a的上端上,以向公连接器A的后面延伸。锁留置孔207c被形成在柔性锁定板207a中。过量位移防止阻止器207d被设置在柔性锁定板207a的后侧。
用于接收公连接器A的罩被设置在母连接器B的前面。用于接收从动销205的销引导槽208被形成在该罩的两侧的内表面上。这些销引导槽208被联结到形成在处于非操控状态(竖直位置)中的装配驱动杆C中的凸轮槽202的入口202a。
在该锁定机构中,公连接器A的从动销205被引起从销引导槽208进入凸轮槽202中,通过当在该状态下,使用操控部分203转动该装配驱动杆C,借助于凸轮槽202和从动销205,公连接器A被拉进母连接器B的罩中,由此,公连接器A和母连接器B相互连接。当装配驱动杆C然后在该状态中被完全转动时,锁接合部分204和锁定部分207接合。更具体地,由于逐渐变细的接合引导表面204a,锁接合部分204的锁定突起204c与锁定部分207的柔性锁定板207a接触。锁定突起204c然后在进入锁留置孔207c的同时,柔性锁定板207a被移向后面。接合表面204b然后被留置在已经返回到其初始位置的柔性锁定板207a的锁留置孔207c中,从而锁接合部分204和锁定部分207接合。
通过采用该类型的锁定机构,光收发器可以被牢固地固定在外罩中。然而,当采用该锁定机构时,当将光收发器附接于外罩时必须执行两个操作,具体地,用于将光收发器(公连接器A)插入到外罩(母连接器B)中的操作,和用于向下转动装配驱动杆C以使锁接合部分204与锁定部分207接合的操作。另外,当将光收发器从外罩拆卸时必须执行两个操作,即,按压锁释放操控部分207b以将柔性锁定板207a移向后面并且因此释放锁留置孔207c与锁定突起204c的接合的操作,以及使装配驱动杆C返回到其如图1中所示的初始位置的操作。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119951/94(H06-119951)中公开的锁定机构中从外罩拆卸光收发器而因此要求的多个操作使光收发器的拆卸复杂,并且当通信器件包括多个光收发器时,拆卸特别不方便。
然而,近年来,多种器件例如通信器件变得更加紧凑并且更加密集地布置,并且随着该发展,在通信器件中设置的光学模块例如光收发器也变得更加紧凑并且更加密集地布置。在通信器件中高密度地封装多个光收发器要求多个相邻光收发器的垂直和水平对准。然而,如果光收发器配备有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119951/94(H06-119951)的锁定机构,则必须保持间隔以在外罩的上面和前面的位置之间移动装配驱动杆C的操控部分203。结果,多个外罩不能在紧密相邻中垂直对准,并且因此,多个光收发器不能以高密度封装在通信器件中。
相应地,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70594中提出了一种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其既通过简单操作使得能从外罩拆卸光学模块,还使多个光学模块能以高密度封装在通信器件中。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70594中描述的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包括枢轴地附接于壳体210中的锁定构件211和可以使锁定构件211枢轴转动的杆212,如在图2中所示。锁定构件211的留置突起(锁定部分)211a能够与形成在外罩213中的留置孔213a接合。在该锁定机构中,当在壳体210被完全容纳在外罩213中并且留置突起211a与留置孔213a接合的状态中时,杆212被使得围绕转动轴212a正向转动,因此杆212压制杆阻止214。当杆212被进一步转动时,杆212接触并且下压锁定构件211的前部的肩211b,因此锁定构件211围绕支撑轴215枢轴转动,并且其后部被升高。留置突起211a因此从留置孔213a脱出。当由于杆212围绕转动轴212a的转动导致留置突起211a从留置孔213a脱出时,壳体210被锁定到外罩213的锁定状态被释放。结果,壳体210能够从外罩213被抽出。另外,杆212的移动范围被限制在壳体210的前端表面的前面的区域内。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309576公开了配备有壳体(封装主体)221、板弹簧223、和释放构件224的锁定机构,如在图3中所示。壳体221以允许插入和抽出的方式被插入到外罩220中。板弹簧223包括锁定部分222,该锁定部分222以允许在与壳体221的插入和抽出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从壳体221突出或者退到壳体221中的方式被设置在壳体221上。释放构件224以允许在壳体221的插入和抽出的方向上的滑动的方式被设置在壳体221上。在该锁定机构中,锁定部分222与外罩220接合,从而壳体221在其抽出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释放构件224在壳体221抽出方向上的滑动使锁定构件222全部进入壳体221中,并且允许壳体221从外罩220的释放。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70594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309576的构造对于实现多个光学模块的高密度布置是有效的。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70594中公开的构造中,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119951/94(H6-119951)中公开的构造中一样,当将壳体210从外罩213拆卸时要求至少两个步骤的操作,即,用于使杆212枢轴转动并且因此释放锁定状态的操作,以及用于使杆212平行滑动以抽出壳体210的操作。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70594中公开的锁定机构中,在外罩213的厚度(等于光学模块的厚度)的范围内执行杆212的操作(转动、拉出、推进)。换句话,杆212的转动的范围被外罩213的厚度(等于光学模块的厚度)限制。如果杆212太长,则在外罩213内的转动的范围变得更窄(转动角度变得更小),并且不能获得充分的转动。因此,为了保证杆212的充分转动范围,杆212不能太长。结果,潜在问题出现,其中用作当将壳体210从外罩213抽出时手动控制的部分的杆212的前部(被拉远离外罩213的部分)将会太短,并且因此将会受到可操作性降低的困扰。如果杆212被加长,则必须在外罩213的周边提供充足的空间用于杆212的转动,以保持杆212的大的转动范围。结果,类似于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119951/94(H6-119951),该形式具有妨碍光学模块和外罩的高密度布置的严重缺陷。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70594的锁定机构是其中杆212的前端的中心部212b被切掉的构造。该形式被采用以当光纤(未示出)连接到壳体210时在转动杆212的同时防止杆212干扰(绕住)光纤。换句话,被认为最适于允许使用者转动、拉出和推进的杆的前端的中心部212b已经被切掉。结果,使用者必须通过握住杆212的侧部来操控杆212。该形状降低了通过使用该杆212进行的锁释放操作的可操作性,在该形状中,不仅杆212的长度被缩短,如前所述,而且前端的中心部212b被切掉。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309576中公开的锁定机构需要提供新的构件即释放构件224。另外,在壳体221中必须设置用于该释放构件224滑动的空间。另外,设置有锁定部分222的板弹簧223和释放构件224在光学模块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到中部。因此,需要相当量的空闲空间。换句话,该锁定机构由被设置在光学模块的纵向方向的相当宽范围上的部分构成。结果,该构造导致光学模块的内部的用于锁定机构并且因此不能被有效地用作用于电路实现的空间,因此妨碍了小型化的部分。另外,因为释放构件224是板状构件,所以在锁释放的操控期间和抽出壳体221的操作期间难以抓住释放构件224,并且因此该锁定机构具有差的可操作性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目的是提供光学模块的锁定机构以及锁定和释放光学模块的锁定状态的方法,该锁定机构和方法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不妨碍多个模块的高密度布置,提供极好的可操作性,并且不会降低光学模块中的空间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一种光学模块锁定机构,用于接合和锁定壳体和外罩,壳体构成包含用于实现光通信的元件的光学模块,外罩容纳壳体,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构件,其以允许锁定构件的枢轴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壳体中,并且包括留置突起,该留置突起能够与形成外罩中的留置孔接合并且被留置在所述留置孔中;杆,其以允许杆平行于壳体从外罩的抽出的方向而滑动的方式设置在壳体中;和偏置构件,用于将杆向指定位置偏置;其中:在其中壳体被容纳在外罩中并且杆处于指定位置的状态中,锁定构件的留置突起与留置孔接合并且被留置在留置孔中;并且在沿着壳体的抽出的方向从指定位置相对于偏置构件的偏置力滑动的过程中,杆与锁定构件接触,并且使锁定构件在壳体中枢轴转动,由此释放留置突起在留置孔中的留置。
参考附图,从说明本发明的实例的下面的描述,本发明的上面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119951/94中描述的锁定机构的透视图;
图2是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70594中描述的锁定机构的透视图;
图3是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309576中描述的锁定机构的侧视图;
图4a是包括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部分的光学模块的前视图;
图4b是包括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部分的光学模块的侧截面图;
图5是示出包括在图4a和4b中所示的锁定机构的光学模块的部分的分解状态的透视图;
图6a是在图4a和4b中所示的锁定机构的锁定构件的透视图;
图6b是在图4a和4b中所示的锁定机构的锁定构件的侧视图;
图7是包括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部分的外罩的透视图;
图8a是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的透视图;
图8b是示出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中锁定功能被释放并且壳体被抽出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a是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的侧截面图;
图9b是示出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中锁定功能被释放的状态的侧截面图;
图9c是示出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中在锁定功能被释放之后壳体被抽出的状态的侧截面图;
图10a是示出在锁定状态中的光学模块的放大视图的侧截面图;
图10b是示出在锁定功能被释放的状态中的光学模块的放大视图的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4a到6b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模块。图4a是包括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部分的光学模块的前视图。图4b是该光学模块的侧截面图。图5是示出包括锁定机构的光学模块的部分的分解状态的透视图。图6a和6b是锁定构件的透视图和侧视图。
如在图4a到6b中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由下列构成:构成光学模块的外壳的壳体1;杆3;以及锁定构件4。杆3和锁定构件4被附接于壳体1的前部(图4b的左侧部)。光学单元(未示出)被包含在壳体1中。光学单元包括用于光通信的元件,诸如LD(激光二极管)和PD(光电二极管)的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连接器单元(在图中未示出的连接端子)被设置在壳体1的后端表面(图4b的右侧端表面)。当壳体1被容纳在下面将描述的外罩10(参见图7)中时,连接器单元被连接到外罩10中的电连接器。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模块用于执行光信号的发射、接收以及收发中的任何一种,并且包括上述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任一个或两个。光学模块的一个示例是能够以插头(即,可插拨的)形式被附接或拆卸的光收发器。
如在图5中所示,装配插槽2被设置在壳体1的前部。锁定构件4的支撑轴(轴状突起)5装配到这些装配插槽2中。按照这种方式,锁定构件4以允许围绕支撑轴5枢轴转动运动的方式附接于壳体1。
锁定构件4由位于壳体1的前侧的前部4a和位于壳体1的后侧的后部4b构成,同时以上述支撑轴5作为中心,如在图4a到6b中所示。凸轮部7被设置在前部4a的顶表面上。留置突起8被设置在后部4b的底表面上。此外,可弹性变形的弹簧9一体地形成在后部4b的顶表面侧。该锁定构件4可以与支撑轴5一体地形成。树脂例如PPS(聚苯硫醚)可以被用作该部分的材料。
杆3通过为偏置构件的弹簧6被附接于壳体1的附接部分1a。杆3可以在壳体1的纵向方向上在弹簧可以扩展和收缩的范围内滑动(平行移动)。如下所述,壳体1的纵向方向与该光学模块在外罩10中的插入和抽出的方向一致。
连接器单元1b被设置在壳体1的上前部(附接部分1a的上部)中。光纤端子(未示出)被装配在连接器单元1b中。当附接到连接器单元1b时,光纤被连接到包含在壳体1中的光学单元(未示出)。
杆3具有诸如弯曲线的形状,并且由一对直部3a、联结部3b和接合部3c构成。该对直部3a在壳体1的两侧附近在壳体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联结部3b在壳体1的附接部分1a外部的位置联结两个直部3a。接合部3c通过向内弯曲两个直部3a的位于与联结部3b相对的侧的末端而形成。这些接合部3c延伸到当支撑轴5被装配到装配插槽2中并且锁定构件4被附接到壳体1时允许与凸轮部7接触的点。
图7示出箱状外罩10,其中,一端是容纳具有上述构造的光学模块的开口10a。弹性片10b被设置在该外罩10的内底表面上。留置孔10c被形成在该突出物10b上,并且壳体1的留置突起8装配到留置孔10c中。
接着参考图8a到10b描述该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和其用于将外罩10和光学模块的壳体1固定在一起的动作。图8a是示出壳体1和外罩10被固定在一起的状态的透视图。图9a是在该状态中壳体1和外罩10的侧截面图。图10a是在该状态中壳体1的放大截面图。图9b是在壳体1被锁定到外罩10的锁定状态已经被释放时壳体1和外罩10的侧截面图。图10b是在该状态中壳体1的放大截面图。图8b是壳体1正被从外罩10拉出或壳体1正被插入到外罩10中的状态的透视图。图9c是在该状态中壳体1和外罩10的侧截面图。
如在图8a和9a中所示,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模块已经被插入到外罩10中的状态,虽然未示出,但是形成在光学模块的壳体1的后端部的连接器单元与设置在外罩10内部深处的电连接器接触并且电连接。因此,包含在壳体1中的并且包括用于光通信的元件的光学单元通过连接器单元实现与电连接器的电连接。此外,当附接到连接器单元1b时,光纤被连接到光学单元。结果,从壳体1延伸到外部的光纤经由光学单元、连接器单元、和电连接器被连接到外罩10中的电部件或在外罩10外的但是被连接到电连接器的电部件。
当光学模块以这种方式容纳在外罩10中时,光学模块的壳体1和外罩10通过锁定机构被接合并且锁定在一起。更具体地,附接于壳体1的锁定构件4被保持在基本与壳体1水平的状态中。锁定构件4的留置突起8然后进入外罩10的留置孔10c并且因此被留置,由此,壳体1被固定在外罩10中,从而不会发生分离。该状态被称为锁定状态。此时,杆3的接合部3c和锁定构件4的凸轮部7在壳体1的纵向方向上分开并且不接触,如在图10a中所示。在该锁定状态中,杆3被弹簧6稳定地保持在杆3被插入在附接部1a中的指定位置。该指定位置是杆3的初始位置,并且只要没有施加外力,杆3就保持在该初始位置。另外,锁定构件4的弹簧9接触壳体1的一部分。因此,只要没有与弹簧9的偏置力相对地施加外力,留置突起8被插入到留置孔10c中并且锁定构件4基本水平于壳体1的状态可以被可靠地保持。
按照该方式,杆3被弹簧6保持在初始位置(指定位置),并且,锁定构件4通过弹簧9相对于壳体1基本保持水平,由此保持上述锁定状态。因此,状态被保持在电连接器和连接器单元(未示出)被连接,并且光通信被实现。因此防止了在光通信中误将光学模块从外罩10分离。换句话,可以防止光通信的中断或模块的故障。
在图8a、9a和10a中所示的初始位置,杆3的一部分(联结部3b和直部3a的前部分)从壳体1的附接部1a突出到外部。该突出的方向与壳体1从外罩10抽出的方向符合。当使用者将光学模块从外罩10移除时,杆3在从开口10a向外部的方向(在图8a、8b、10a以及10b中从右侧向左侧的方向;以及杆3的突出方向,并且此外,壳体1的抽出方向)上被拉动。此时,通过锁定构件4实现的锁定状态(留置突起8被接合并锁定在留置孔10c中的状态)被保持,并且壳体1因此仍没有移动。
如果杆3被进一步拉动,则在扩展弹簧6的同时杆3被使得相对于弹簧6的偏置力滑动,如在图9b和10b中所示,杆3的接合部3c与锁定构件4的凸轮部7接触。接合部3c然后接触并且下压凸轮部7,从而在使弹簧9相对于弹簧9的偏置力弹性变形的同时,锁定构件4围绕支撑轴5枢轴转动。锁定构件4枢轴转动,从而前部4a下降并且后部4b上升。通过该移动,锁定构件4的留置突起8从外罩10的留置孔10c移出。按照这种方式,释放了由锁定构件4实现的锁定状态。
当由锁定构件4实现的锁定状态按照这种方式被释放时,将光学模块的壳体1固定在外罩10内的动作被消除。因此,当操作者继续拉动杆3时,壳体1在与杆3的滑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并且从开口10a抽出到外部,如在图8b和9c中所示。此时,光学模块被保持在与图10b中所示的相同的状态中。
当杆3的接合部3c按照这种方式与锁定构件4的凸轮部7接触时,锁定构件4枢轴转动并且留置突起8被从留置孔10c移出。在该状态中,杆3被拉动并且壳体1移动,于是,因为留置突起8和留置孔10c在壳体1的纵向方向上分开,留置突起8没有重新进入留置孔10c。因此,锁定构件4的锁定状态保持被释放。结果,光学模块的抽出被平滑地执行直到结束。
在光学模块从外罩10抽出后,状态与在图10a中所示的相同,其中,弹簧6恢复并且杆3回到其初始位置。结果,杆3不从壳体1很大地突出,并且不妨碍操作。当杆3回到其初始位置时,弹簧9的偏置力使锁定构件4回到锁定构件4相对于壳体1基本水平的状态。结果,锁定构件4的前部4a没有被保持在在壳体1下突出的状态中,并且没有妨碍操作。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两个过程被执行作为连续操作,即,上述锁定构件4的锁定状态的释放以及壳体1从外罩10的抽出。操作者仅连续地拉动杆3,并且操作被执行为单个动作,而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没有任何改变。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70594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309576中公开的构造要求至少两步的操作,例如枢轴转动和杆的平行移动。然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壳体1的抽出是通过单步的操作完成的,并且因此可操作性极其高。另外,当操作者抓住并操控杆3的联接部3b时,操作被更加容易地执行。杆3是线状构件并且不是平板状构件。因为杆3不枢轴转动,所以没有干扰光纤的危险,并且进一步,不必切掉杆3的前端的中心部(联接部3b)。因此,容易操作,并且进一步地,在从外罩10抽出之后,容易握住光学模块。
关于抽出光学模块的上述操作,因为没有对杆3的长度施加限制,所以杆3可以被自由地形成为任何便于操作的长度。为了说明这一点,因为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不执行杆3的枢轴转动动作,所以不需要在壳体1和外罩10附近(例如,外罩10的上和下)设置空闲的空间以允许杆3的枢轴转动。换句话,杆3可以被形成为任意长度,不用考虑外罩10周围的空间。另外,突起的方向和杆3的滑动方向都与壳体1从外罩10抽出的方向一致。从一开始,因为没有放置可能成为障碍的构件,因此在该方向上保证足够的空间,从而不妨碍壳体1从外罩10的抽出。结果,在该方向上杆3的长延伸没有表现出问题,并没有阻碍壳体1和外罩10的高密度布置。因此,可以使杆3从附接部分1突起到外部足以允许容易的操作的长度,并且因此,实现了可操作性的改善。
此外,因为是杆3仅有的动作的滑动的方向与为将壳体1从外罩10抽出而施加力的方向一致,所以能够高效地实现操作,并且没有功率的损耗。
根据如上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通过在壳体1的抽出方向上拉动杆3的动作,锁定构件4的锁定状态被释放,并且壳体1从外罩10的抽出完成,其中所述方向是壳体1的纵向方向,即,从开口10a向外部的方向。结果,在与该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工作空间是不必要的。因此,当多个光学模块被布置在垂直和水平行上时,光学模块可以以高密度和小节距被布置。
该锁定机构可以被构造在光学模块的前端部的附近极小的区域中。结果,该锁定机构不降低空间效率,并且对光学模块中的电路的布置几乎没有妨碍。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锁定机构中,弹簧6被设置为使杆3回到其初始位置。因此,不需要每次锁定状态已经被释放之后手动将杆3按压回去。然后,在壳体1已经从外罩10抽出之后,有利于操作和存放,因为杆3没有留在杆3突起得大于必要程度的状态中。
外罩10可以通过弯曲金属板例如不锈钢(SUS)而被构造。另外,壳体1可以通过弯曲金属板例如不锈钢(SUS)而被构造。可选地,壳体1还可以与锁定构件4的形成类似地通过使树脂例如PPS(聚苯硫醚)成型而被构造。
在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杆3通过弹簧6联结到壳体1。然而,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杆3可以采用双柱状结构的形式,该双柱状结构可以通过装配在内部的弹簧6扩展和收缩。在该情形中,杆3可以在没有使用时被使得较短以不要成为障碍,并且当在使用时(当被拉动时)被使得较长以方便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仅通过在一个方向上滑动杆3,即,仅通过沿着壳体1从外罩10被抽出的方向滑动杆3,可以释放锁定状态。因为不需要多个操作来释放锁定状态,因此可操作性优越。另外,其中锁定状态要被释放的操作和用于在锁定状态已经被释放之后抽出壳体1的操作可以被执行为在同一方向上的连续动作。结果,可操作性非常好。
杆3的用于释放锁定状态的动作不伴随在与壳体1插入到外罩10或壳体1从外罩10抽出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动作,并且结果,在外罩10的附近(特别地,在外罩上或在外罩下)不需要提供空间以用于操作杆3。因此,多个光学模块可以以高密度和小节距被布置。
最后,因为锁定机构仅被设置在光学模块的一端,所以在光学模块的内部的空间被高效率地使用,以用于布置例如电路。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光学模块的锁定机构可以被设置为不妨碍多个光学模块的高密度布置,具有优越的可操作性的特征,并且不会降低在光学模块中的空间效率。
尽管已经利用具体项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这种描述只是说明性目的,并且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改变和变化。

Claims (12)

1.一种光学模块锁定机构,用于将壳体和外罩接合和锁定在一起,所述壳体构成包含用于实现光通信的元件的光学模块,所述外罩容纳所述壳体,所述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包括:
锁定构件,所述锁定构件以允许所述锁定构件枢轴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包括留置突起,所述留置突起能够与形成在所述外罩中的留置孔接合并且留置在所述留置孔中;
杆,所述杆以允许所述杆平行于所述壳体从所述外罩抽出的方向而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和
偏置构件,所述偏置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用于将所述杆向指定位置偏置,
在所述壳体被容纳在所述外罩中并且所述杆处于所述指定位置的状态中,所述锁定构件的所述留置突起与所述留置孔接合并且被留置在所述留置孔中,并且,所述杆在沿着所述壳体的抽出方向从所述指定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偏置构件的偏置力滑动的过程中,所述杆与所述锁定构件接触并且使所述锁定构件在所述壳体中枢轴转动,并且因此释放所述留置突起在所述留置孔中的留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锁定构件具有用作枢轴转动的中心的轴状突起;以及
所述壳体具有装配插槽,所述轴状突起转动地装配到所述装配插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锁定构件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比所述轴状突起更接近所述壳体的前侧并且被设置有凸轮部,所述后部比所述轴状突起更接近所述壳体的后侧并且被设置有所述留置突起;以及
所述杆包括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被构造为在沿着所述壳体的抽出方向滑动的过程中,与所述锁定构件的所述凸轮部接合,下压所述凸轮部,并且使所述锁定构件在所述壳体内枢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其中所述锁定构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用于偏置所述锁定构件的所述后部,使得当所述壳体被容纳在所述外罩中时所述留置突起被布置在要被留置在所述留置孔中的位置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其中所述外罩具有一端是开口的盒子形状;并且所述开口在将所述壳体插入到所述外罩中时用作入口,并且在将所述壳体从所述外罩抽出时用作出口,并且允许所述杆在与所述壳体的抽出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其中,在所述壳体被容纳在所述外罩中并且所述杆处于所述指定位置的状态中,所述杆的一部分在与所述壳体的抽出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壳体的一个端部突起。
7.一种锁定光学模块以将壳体和外罩锁定在一起和将所述光学模块从锁定状态释放的方法,其中所述壳体构成包含用于实现光通信的元件的光学模块,所述外罩容纳所述壳体,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在所述壳体被容纳在所述外罩中并且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杆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偏置构件偏置的同时处于指定位置的状态中,使锁定构件的留置突起留置在所述外罩的留置孔中;以及
使所述杆沿着所述壳体的抽出方向从所述指定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偏置构件的偏置力滑动,使所述杆在滑动期间与所述锁定构件接触,以及使所述锁定构件在所述壳体中枢轴转动并且由此释放所述留置突起在所述留置孔中的留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定光学模块和释放锁定状态的方法,其中围绕被装配到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装配插槽中的轴状突起实现所述锁定构件的枢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定光学模块和释放锁定状态的方法,其中所述留置突起在所述留置孔中的留置的释放通过下列步骤实现:
设置在所述杆上的接合部与设置在所述锁定构件的前部的凸轮部接合,并且由此在所述杆的滑动期间按压所述凸轮部,所述前部比所述轴状突起更接近所述壳体的前侧;以及
所述锁定构件在所述壳体中枢轴转动,并且由此使设置在所述锁定构件的后部的留置突起从所述留置孔出来,所述后部比所述轴状突起更接近所述壳体的后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定光学模块和释放锁定状态的方法,其中通过借助于设置在所述锁定构件上的弹簧偏置所述锁定构件的所述后部,实现所述锁定构件的所述留置突起在所述留置孔中的留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定光学模块和释放锁定状态的方法,其中在与所述壳体的抽出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通过开口实现所述杆的所述滑动,所述开口被形成在所述外罩的一端,并且在将所述壳体插入到所述外罩中时用作入口,在将所述壳体从所述外罩抽出时用作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定光学模块和释放锁定状态的方法,其中通过在与所述壳体的抽出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壳体被容纳在所述外罩中并且所述杆处于所述指定位置的状态,拉动从所述壳体的一端突起的部分,实现所述杆的所述滑动。
CN200910206180A 2008-10-21 2009-10-21 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及锁定和释放光学模块锁定状态的方法 Pending CN1017268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70761A JP2010101944A (ja) 2008-10-21 2008-10-21 光モジュールのロック機構
JP2008-270761 2008-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6808A true CN101726808A (zh) 2010-06-09

Family

ID=42108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6180A Pending CN101726808A (zh) 2008-10-21 2009-10-21 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及锁定和释放光学模块锁定状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98385A1 (zh)
JP (1) JP2010101944A (zh)
CN (1) CN10172680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1108A (zh) * 2011-03-17 2012-09-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光学模块的锁止机构
CN114730055A (zh) * 2019-10-08 2022-07-08 英飞朗公司 通信模块接合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72177B2 (en) * 2020-04-21 2022-06-28 Ii-Vi Delaware, Inc. Pluggable transceiver retain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32327A1 (en) * 2002-11-19 2004-07-08 Yuji Minota Optical module locking mechanism for locking optical module case and cage for housing case to each other
CN1516933A (zh) * 2001-04-14 2004-07-28 E20ͨѶ��˾ 光纤通讯模块释放机制
CN1551422A (zh) * 2003-05-16 2004-12-01 �ձ�������ʽ���� 易于从与容纳光学模块的盒体的锁定状态释放的光学模块
US20050226587A1 (en) * 2004-04-13 2005-10-13 Nec Corporation Mechanism for releasing lock between optical transceiver and cage, optical transceive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leasing lock between optical transceiver and cage
CN1756004A (zh) * 2004-09-27 2006-04-05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带锁定机构的插件及光收发机
CN1969462A (zh) * 2004-06-15 2007-05-23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收发器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7487B2 (ja) * 1992-08-19 2000-04-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低挿抜力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US6746158B2 (en) * 2002-01-31 2004-06-08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Pull detach mechanism for fiber optic transceiver module
US6819568B2 (en) * 2002-04-17 2004-11-16 Optical Communication Products, Inc. Pluggable optical transceiver with pivoting release actuator
US7118281B2 (en) * 2002-08-09 2006-10-10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Retention and release mechanisms for fiber optic modules
JP2004103743A (ja) * 2002-09-06 2004-04-0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位置決め部材、及び光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US6830385B2 (en) * 2002-09-30 2004-12-14 Hitachi Cable, Ltd. Package having lock mechanism
US7114984B2 (en) * 2002-12-04 2006-10-0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ever style de-latch mechanism for pluggable electronic module
US6929403B1 (en) * 2003-02-10 2005-08-16 Opnext, Inc.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bail latch
US7004647B2 (en) * 2003-06-02 2006-02-28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ceiver bail latch
JP4458239B2 (ja) * 2003-12-26 2010-04-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ロック解除機構、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係止状態を解除する方法
KR100703288B1 (ko) * 2004-11-03 2007-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러그형 광송수신기 모듈의 체결 장치
JP4473304B2 (ja) * 2007-12-21 2010-06-02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及びトランシー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6933A (zh) * 2001-04-14 2004-07-28 E20ͨѶ��˾ 光纤通讯模块释放机制
US20040132327A1 (en) * 2002-11-19 2004-07-08 Yuji Minota Optical module locking mechanism for locking optical module case and cage for housing case to each other
CN1551422A (zh) * 2003-05-16 2004-12-01 �ձ�������ʽ���� 易于从与容纳光学模块的盒体的锁定状态释放的光学模块
US20050226587A1 (en) * 2004-04-13 2005-10-13 Nec Corporation Mechanism for releasing lock between optical transceiver and cage, optical transceive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leasing lock between optical transceiver and cage
CN1969462A (zh) * 2004-06-15 2007-05-23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收发器模块
CN1756004A (zh) * 2004-09-27 2006-04-05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带锁定机构的插件及光收发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1108A (zh) * 2011-03-17 2012-09-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光学模块的锁止机构
CN114730055A (zh) * 2019-10-08 2022-07-08 英飞朗公司 通信模块接合结构
CN114730055B (zh) * 2019-10-08 2024-03-29 英飞朗公司 通信模块接合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01944A (ja) 2010-05-06
US20100098385A1 (en) 201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38960B2 (ja) 光モジュールのロック機構
CN102346279B (zh) 光连接器、连接器连接系统
CN100495829C (zh) 易于从与容纳光学模块的盒体的锁定状态释放的光学模块
CN101482636A (zh) 便利从锁定状态释放的具有容纳光学模块的盒的光学模块
JP4458239B2 (ja) ロック解除機構、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係止状態を解除する方法
US6767143B2 (en) Optoelectrical transceiver module with releasing mechanism
US9063300B2 (en) Electrical-optical hybrid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thereof
US20050003696A1 (en) Lever style de-latch mechanism for pluggable electronic module
CN105683794A (zh) 光连接器插头
CN101726808A (zh) 光学模块锁定机构及锁定和释放光学模块锁定状态的方法
US20070212000A1 (en) Releasing mechanism of pluggable transceiver from cage
CN103543504B (zh) Z可插拔光学通信模块、光学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4781711B (zh) 用于锁紧机构的偏置组件
CN102667562A (zh) 光连接器插头
US20060166533A1 (en) Card connector
JP2007207581A (ja) コネクタ
US10451825B1 (en) Locking arrangement for pluggable optical subassembly modules
CN113933943B (zh) 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适配器
US7837400B2 (en) Optoelectronic transceiver assembly and release mechanism employed therein
JP4289369B2 (ja) ロック機構
CN113238329A (zh) 锁紧机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2905586U (zh) 光模块的解锁装置
CN212483924U (zh) 一种一体式陶瓷插芯和光纤插口
JP4850718B2 (ja) 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WO2005064752A1 (en) Module card ejecting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