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719027A - 光学笔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笔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9027A
CN101719027A CN201010022609A CN201010022609A CN101719027A CN 101719027 A CN101719027 A CN 101719027A CN 201010022609 A CN201010022609 A CN 201010022609A CN 201010022609 A CN201010022609 A CN 201010022609A CN 101719027 A CN101719027 A CN 101719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nib
penholder body
optical pen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22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维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Q Co Ltd
BenQ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nQ Co Ltd
BenQ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Co Ltd, BenQ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022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190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19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90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笔及其操作方法,光学笔包括壳体、笔杆主体、笔尖、开关和控制组件。其中,笔杆主体设置于壳体内,笔杆主体具有转轴机构可使笔杆主体进行作动。笔尖则设置于该笔杆主体的前端并突出于壳体外。当笔尖接触投射表面时可带动笔杆主体作动,笔杆主体经由转轴机构进行作动时可同时触发开关。设置于壳体内开关和控制组件电性连接,当开关被触发时,控制组件输出电信号。本发明的光学笔利用其特殊的结构设计令使用者在进行书写过程时无须按压按键即可同时触发开关,操作十分便利。

Description

光学笔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光学笔及其操作方法,特别是使用者在进行书写过程时,无须按压按键即可轻松地同时触发开关(执行类似传统鼠标按键的功能)的光学笔。
背景技术
交互式电子组件可提供一个有趣且丰富的交互式报告环境,目前又以交互式电子白板最为常见。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运作上可以与计算机进行通讯,例如利用USB接线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计算机连接,同时利用投影机将计算机上的内容投射到电子白板的屏幕上,在配合的应用软件支持下所有书写内容,会在计算机上同步显示,变成一个可直接操作计算机的大屏幕,构成交互式的报告或教学环境。使用者于会议中利用手指或手写笔触控白板、或用光学笔在白板上操作,其人性化接口让使用者不须改变旧有习惯,便能操作各种应用程序及所有书写绘图功能,还能储存批注内容,实时成为e化教材或会议纪录,在报告或教学过程脑力激荡时更能完整保留所有创意奇想。
再者,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但易于创造报告者或教学者的解说情境,且有利于复杂数据的呈现及解说,在配合现有软体的综合运用下,就能将丰富且大量的信息在电子白板上灵活的运用,使听者在活泼的解说气氛里更能专心参与或学习,提升讲者与听者之间的互动效果。而其数据呈现迅速简便,除了省去传统需要擦拭黑板或白板的时间,其操作方式(手指、触控笔或光学笔)也无须忍受漫天飞舞的粉笔灰或奇异笔难闻的气味。因此,交互式电子白板未来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电子设备。
目前常见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主要可分为:双向红外线技术、电磁感应式、压力触控感应式、超音波感应式等,尽管工作原理不同,各类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操作和互动功能大致上相似,书写工具则视其设计而用手指或特殊光学笔。例如红外线感应式电子白板使用的红外线感应器达到定位,用手写笔、手指均可书写。而压力触控感应式电子白板则由多层膜构成,主要包括负责侦测水平及垂直讯号的电阻薄膜与导电膜等,书写时使用手指或任意一种手写笔的笔尖触压在白板上,导电膜与电阻薄膜会接触而产生电子信号,信号里包含水平(X轴)与垂直(Y轴)的坐标,再将信号的相对位置回传至计算机上。电磁感应式的电子白板里则嵌入感应线圈,各自侦测水平与垂直位置的信号,并在感应笔里安装发送讯号装置,当感应笔移动或书写时,此特殊感应笔会发出讯号,白板的感应线圈接收到讯号之后就会定位,然后把相对位置回传至计算机上,因此书写电磁感应式的电子白板需使用特殊感应笔和白板感应线圈之间彼此交换信号来定位。超音波感应式电子白板。超音波感应式的电子白板则是在白板(或其它书写介质)上缘的左右两边各设置超音波接收器,而信号的发送则是透过专用的发射器,通常也会以笔的型态呈现。当发射器在白板表面移动时,接收器收到信号后会依收到的时间、距离与角度,定位出发射器在白板上的位置。
然而,当使用者欲使用不论是上述的哪一种交互式电子产品进行信息报告或交流,除了计算机和投影机,还必须在有特殊设计的电子白板存在下才能进行,这也造成了使用上的限制和不便。因此,如何利用计算机和投影机等易取得的现有设备,并运用任意表面作为投映屏幕,以随时随地可进行交互式信息交流,是相关厂商关切的重要研发目标。其中,具有特殊设计的光学笔,例如利用光学感应方式以和投影机交换讯号而完成定位的光学笔,其成本较低且适于在任何表面上操作,日渐成为受到注目的手写输入产品。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光学笔设计多以按键方式来执行类似传统鼠标按键的功能。使用者都必须持续压住笔上的按键同时进行文字书写或图像绘制,藉由按压使与按键连接的控制单元产生电信号并传送给外部电子装置进行处理,以执行预定功能,例如执行光标所在位置所对应的执行功能(如显现出对应的笔划或图形)。但是,此种同时又要持续按压又要写文字或绘图的书写方式在操作上并不容易,特别是需要大量或长时间书写时,使用者容易因手指酸痛而松开按键,不但影响光学笔的灵敏度,对使用者的健康也会造成负担。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笔及其操作方法,利用光学笔特殊的结构设计令使用者在进行书写过程时无须按压按键即可同时触发开关(执行类似传统鼠标按键的功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学笔,包括壳体、笔杆主体、笔尖、开关及控制组件。其中,笔杆主体设置于壳体内,笔杆主体具有转轴机构可使笔杆主体进行作动。笔尖则设置于该笔杆主体的前端(front end)并突出于壳体外。当笔尖接触投射表面时可带动笔杆主体作动,笔杆主体经由转轴机构进行作动时可同时触发开关。设置于壳体内开关和控制组件电性连接,当开关被触发时,控制组件输出电信号。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学笔还包括弹性组件可带动该笔尖,该笔尖接触该投射表面时压缩该弹性组件,当该笔尖离开该投射表面时,藉由该弹性组件的弹性恢复力使该笔尖回到起始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性组件与该笔杆主体连结。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开关的触发机构为弹性组件,当该笔杆主体进行转动触压该弹性组件使该开关被触发,当该笔杆主体离开该弹性组件时,藉由该弹性组件的弹性恢复力使该笔杆主体回到起始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性组件为金属簧片。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转轴机构设置于该笔杆主体的尾端和该笔尖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开关设置于对应该笔杆主体的该尾端的一侧,当该笔尖接触该投射表面而带动该笔杆主体朝第一方向作动时,该笔杆主体的该尾端则朝该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作动并触发该开关。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开关设置于对应该转轴机构和该笔尖之间,当该笔尖接触该投射表面而带动该笔杆主体朝第一方向作动时,该笔杆主体朝该第一方向作动而触发该开关。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转轴机构设置于该笔杆主体的尾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开关设置于对应该转轴机构和该笔尖之间,当该笔尖接触该投射表面而带动该笔杆主体朝第一方向作动时,该笔杆主体朝该第一方向作动而触发该开关。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转轴机构设置于该开关处,当该转轴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该开关为关闭状态,当该笔尖带动该笔杆主体作动而使该转轴机构转动至第二位置时,该开关为开启状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开关与该转轴机构共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转轴机构位于该笔杆主体的内部,且与该开关的轴承套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开关上具有正极接点和负极接点,该转轴机构具有导电片,当该转轴机构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正极接点和该负极接点呈短路状态,当该转轴机构转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正极接点和该负极接点经由该导电片而呈导通状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电片为金属弹片。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开关被触发时,该控制组件将该电信号输出至外部电子装置以执行设定功能,该设定功能包括手写输入功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光学笔的操作方法,包括:提供如上所述的光学笔,可配合投影装置与投射表面运作;以及该笔尖接触投射表面带动连接的笔杆主体透过转轴机构进行作动,进而触发开关,且该控制组件输出电信号。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操作方法还包括将该笔尖自该投射表面上移开,该笔尖回到起始位置,进而带动该笔杆主体透过该转轴机构的作动而使该开关短路。
相较于传统按键式的光学笔,本发明的光学笔利用其特殊的结构设计可令使用者在进行书写过程时,无须按压按键,即可藉由侧向拖曳方式轻松地触发开关,让使用者在书写时更加便利轻松,也不会因使用者的持笔习惯不同而影响到光学笔的操作灵敏度。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笔结构在未书写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B绘示使用图1A的光学笔结构在书写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C绘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笔的笔杆主体、笔尖和开关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笔结构在未书写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B绘示使用图2A的光学笔结构在书写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C绘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笔的笔杆主体、笔尖和开关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笔结构在未书写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B绘示使用图3A的光学笔结构在书写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C绘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笔的笔杆主体、笔尖和开关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笔的笔杆主体、笔尖、转轴机构和开关的示意图;
图5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笔的笔杆主体、笔尖和开关的示意图;
图5B绘示图5A的开关被触发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笔,其特殊的结构设计令使用者在进行书写过程时即可同时触发开关(执行类似传统鼠标按键的功能),以取代传统按键方式。再者,实施例的光学笔可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握笔方式,使不同持笔习惯的使用者都能轻松地使用实施例的光学笔进行书写,让书写更为便利。即使是需要大量或长时间书写时,也可保持光学笔的灵敏度,更不会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负担。
以下为提出本发明的多组相关实施例。然而,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光学笔结构仅为举例说明之用,并非对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做限缩。再者,实施例中的图示亦省略不必要的组件,如光学笔中为相关领域者所知的用来接收光信号的光学构件,包括光源、光感应器和透镜等,在此省略绘示和叙述,以利清楚显示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请参照图1A、图1B和图1C。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笔结构在未书写状态下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笔10,至少包括有壳体11、笔杆主体13、笔尖14、开关17和控制组件18。其中设置于壳体11内的笔杆主体13透过转轴机构15而可使笔杆主体13进行转动。笔尖14设置于笔杆主体13的前端(front end)13a,且笔尖14突出于壳体11外,当笔尖14受到外力而被推动时,可同步带动笔杆主体13在转轴机构15上进行转动。而设置于壳体11内的开关17则电性连接于控制组件18,当开关17被触发时,控制组件18内的无线发射器可输出对应的电信号。
图1B绘示使用图1A的光学笔结构在书写状态下的示意图。当使用者持握光学笔10进行书写时,令笔尖14接触投射表面S,此时投射表面S对笔尖14施以反作用外力F,受到外力F的笔尖14朝方向R1移动并同时带动连接的笔杆主体13透过转轴机构15朝方向R1进行作动,而笔杆主体13的尾端13b则朝方向R3进行作动进而触发开关17。与开关17电性连接的控制组件18则产生电信号并传送给外部电子装置(未显示)如具有无线接收器的投影装置或是传送给设置在光学笔10内部的微处理器(未显示)进行处理。投影装置或光学笔10里的微处理器会根据控制组件18所传来的电信号进行信号译码处理。而投影装置里的微处理器再视设定条件将光学笔执行的内容直接显示于投射表面S上但计算机画面不进行处理、或是于投射表面S上显示也一并修改计算机画面。另外,投射表面S可以是任何物体如白板、墙面、布面的任一平整表面或具曲率的表面,本发明对此并不多作限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使用者连续带动笔尖14于投射表面S上侧向移动,只要投射表面S持续对笔尖14施以反作用外力,笔尖14就能带动笔杆主体13透过转轴机构15的作动而持续触压开关17,使控制组件18持续传送相应的电信号给外部电子装置(如投影装置或计算机)进行处理,以执行预定功能,例如执行光标所在位置所对应的执行功能(如显现出对应的笔划或图形)。
请参照图1C,其绘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笔的笔杆主体、笔尖和开关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从图1C可清楚得知:当笔尖14受到外力而朝方向R1移动时,可同时带动连接的笔杆主体13透过转轴机构15作动而触发开关17,此时笔尖14位于书写位置P2。当笔尖14上的外力消失(如自投射表面S上移开),笔尖14则回到起始位置P1,也透过转轴机构15同时带动笔杆主体13远离开关17,而使开关17短路。
再者,实施例的光学笔更包括弹性组件与笔尖14或是笔杆主体13连结以提供恢复力,使笔尖14于投射表面S上离开后可自动回到原来位置。请同时参考图1A、图1B、图1C。在第一实施例中,弹性组件为弹簧19,当光学笔10尚未进行书写,笔尖14未受外力F,此时弹簧19为正常长度(没有伸长量或压缩量),开关17也未被触发;当笔尖14接触投射表面S并开始进行书写,笔尖14受到外力而往R1方向移动并压缩弹簧19,开关17也被笔杆主体13的尾端13b所触发而呈开启状态,此时形变的弹簧19产生弹性恢复力,笔尖14也位于书写位置P2。当笔尖14自投射表面S移开,投射表面S给予笔尖14的外力F消失,藉由弹簧19的弹性恢复力而使笔尖14往R2方向移动,回到起始位置P1,开关17也回到关闭状态。
在第一实施例中,将开关17设置在对应笔杆主体13的尾端13b处,因此当笔尖14朝方向R1移动时,笔杆主体13的尾端13b则朝方向R 3移动而触压到开关17。然而此种设计仅为众多实施方式其中之一,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开关17和转轴机构15所设置的相对位置可视实际应用条件所需而作变化与调整。
本发明以下的其它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沿用相同组件符号。
请参照图2A、图2B和图2C。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笔结构在未书写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B绘示使用图2A的光学笔结构在书写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C绘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笔的笔杆主体、笔尖和开关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笔20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笔10所使用的组件和作动原理大致相同,除了开关和转轴机构的相对位置有所变化。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笔10,其转轴机构15设置于笔杆主体13的尾端13b和笔尖14之间,而开关17设置于对应笔杆主体13的尾端13b的一侧,使得笔尖14接触投射表面而带动笔杆主体13朝R1方向作动时,笔杆主体13的尾端13b朝R2方向(R1方向的反方向)作动以触发开关17。而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笔20,其转轴机构15’设置于笔杆主体13的尾端处,开关17’则设置于对应转轴机构15’和笔尖14之间,当笔尖14接触投射表面S而带动该笔杆主体朝R1方向作动时,笔杆主体13的前半部亦朝R1方向作动而可触发开关17’。
再者,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笔20亦利用弹簧19’与笔杆主体13连结以提供弹性恢复力,使笔尖14处的外力消失后可自动回到原来位置。请同时参考图2A~图2C。当光学笔20尚未进行书写时,笔尖14未受外力F,此时弹簧19’为正常长度(没有伸长量或压缩量),开关17’也未被触发;当笔尖14接触投射表面S并开始进行书写时,笔尖14受到外力而往R1方向移动并拉伸弹簧19’,开关17’也被笔杆主体13的前半部所触发而呈开启状态,此时形变的弹簧19’产生弹性恢复力,笔尖14也位于书写位置P2。当笔尖14自投射表面S移开,投射表面S给予笔尖14的外力F消失,弹簧19’的弹性恢复力使笔尖14往R2方向移动,回到起始位置P1,开关17’也回到关闭状态。
当然实际应用时,并不局限于使用第一、二实施例的弹簧19/19’使笔杆主体13和笔尖14回复原位置。也可以其它弹性构件取代,或是运用其它如开关结构设计、或具有回复作用的转轴机构等方式而提供回复力。
请参照图3A、3B和3C。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笔结构在未书写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B绘示使用图3A的光学笔结构在书写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C绘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笔的笔杆主体、笔尖和开关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笔30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笔10所使用的组件和作动原理大致相同,除了第三实施例的开关27具有特殊结构设计,可使笔杆主体13和笔尖14回复原位置。虽然第三实施例的图示中有示出弹簧19,但实际应用中,藉由第三实施例的开关27的特殊结构设计,可使笔杆主体13和笔尖14回复原位置,因而可省略弹簧19的设置。
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笔30,包括有壳体11、笔杆主体13、笔尖14、开关27和控制组件18。开关27为金属簧片开关(Metal Dome),其弯曲的金属簧片271具有弹性。当光学笔10尚未进行书写时,笔尖14未受外力F,此时金属簧片271为正常弯曲状态,开关27未被触发。当笔尖14接触投射表面S并开始进行书写时,投射表面S对笔尖14施以反作用外力F,受到外力F的笔尖14朝方向R1移动并同时带动连接的笔杆主体13透过转轴机构15亦朝R1方向进行作动而使笔杆主体13的尾端13b压触到金属簧片271而触发开关27,使开关27呈开启状态,与开关27电性连接的控制组件18则产生电信号并传送给外部电子装置(未显示)如具有无线接收器和微处理器的投影装置或是传送给设置在光学笔30内部的微处理器(未显示)进行处理,此时形变的金属簧片271产生弹性恢复力,笔尖14也位于书写位置P2。当笔尖14自投射表面S移开,投射表面S给予笔尖14的外力F消失,金属簧片271的弹性恢复力使笔尖14往R2方向移动,回到起始位置P1,开关27也回到关闭状态。
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转轴机构与开关分别设置于不同位置,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也可利用其它构件使笔杆主体在不同位置之间作动时亦可使开关在触发和关闭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将转轴机构设置于开关处,当笔杆主体/转轴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开关为关闭状态(off-state),当笔尖带动笔杆主体作动而使笔杆主体/转轴机构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开关则为开启状态(on-state)。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笔的笔杆主体、笔尖、转轴机构和开关的示意图。第四实施例的开关47与转轴机构45共轴。例如图4所示,转轴机构45位于笔杆主体43的内部,且与开关47的轴承470套接。其中,开关47上具有正极接点471和负极接点473,而转轴机构45具有导电片452(例如金属弹片)。
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笔的作动原理请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当光学笔尚未进行书写时,笔尖44尚未受到任何外力,此时转轴机构45位于第一位置,其导电片452尚未导通开关47上的正极接点471和负极接点473,因此开关47未被触发而呈短路状态。开始进行书写后,受到外力的笔尖44朝方向R1移动并同时带动连接的笔杆主体43透过转轴机构45进行作动,此时转轴机构45同步转动至使导电片452可跨接开关47上的正极接点471和负极接点473的第二位置(如图4所示),正极接点471和负极接点473经由导电片452而电性连接,开关47呈导通状态。另外,经由适当设计亦可使转轴机构45转动时产生扭力,当笔尖44处的外力消失,转轴扭力可令转轴机构45回到第一位置并同时拉回笔尖44,此时导电片452离开跨接正极接点471和负极接点473处(导电片452例如回到和负极接点473对应处),而使开关47呈短路状态。
图5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笔的笔杆主体、笔尖和开关的示意图,其中开关尚未被触发。图5B绘示图5A的开关被触发时的剖面示意图。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笔中,开关57包括开关本体571和方形轴体573,而圆形转轴575设置于开关本体571上,用以连接本体571和方形轴体573。笔杆主体53则有方形孔洞531用以容置方形轴体573,其中方形孔洞531的大小略大于方形轴体573的大小。而方形轴体573的外表面和方形孔洞531的内壁例如分别是带有相反极性的电性。当笔尖54未受外力,笔杆主体53上的方形孔洞531未与开关57的方形轴体573接触,因此开关57未被触发。当笔尖54受到外力朝方向R1移动并同时带动连接的笔杆主体53朝R1方向作动时,如图5B所示,跟着笔杆主体53转动的方形孔洞531会与方形轴体573接触而构成导通路径,使开关57被触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笔尖54上的外力甚至可带动方形轴体573相对于圆形转轴575作转动,经由适当设计亦可使圆形转轴575和方形轴体573之间产生转轴扭力,当笔尖54处的外力消失,转轴扭力可令转动方形轴体573而拉回笔尖54,使光学笔的方形孔洞531与方形轴体573回到如图5A所示的状态,而使开关57呈短路状态。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提出的光学笔,其设计可令使用者在进行书写过程时,无须按压按键,即可藉由侧向拖曳方式轻松地触发开关(执行类似传统鼠标按键的功能),其操作无异于持握一般笔进行书写的方式,书写一段长时间也不会手指酸疼。再者,虽然不同使用者的持笔姿势皆有不同,但书写时大多都会令笔尖与书写表面呈倾斜角度,而实施例的光学笔藉由侧向拖曳笔尖以触发开关的方式,对于不同持笔姿势的使用者来说,都可以很轻易地使用与书写。因此,相较于传统按键式的光学笔,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笔可让使用者在书写时更加便利轻松,也不会因使用者的持笔习惯不同而影响到光学笔的操作灵敏度。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光学笔,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笔包括:
壳体;
笔杆主体,设置于该壳体内,该笔杆主体具有转轴机构使该笔杆主体进行作动;
笔尖,设置于该笔杆主体的前端,该笔尖突出于该壳体外,该笔尖接触投射表面时带动该笔杆主体作动;
开关,设置于该壳体内,该笔杆主体经由该转轴机构进行作动时同时触发该开关;及
控制组件,与该开关电性连接,当该开关被触发时,该控制组件输出电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笔,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笔还包括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带动该笔尖,该笔尖接触该投射表面时压缩该弹性组件,该笔尖离开该投射表面时,藉由该弹性组件的弹性恢复力使该笔尖回到起始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笔,其特征在于该开关的触发机构为弹性组件,当该笔杆主体进行转动触压该弹性组件使该开关被触发,当该笔杆主体离开该弹性组件时,藉由该弹性组件的弹性恢复力使该笔杆主体回到起始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笔,其特征在于该转轴机构设置于该笔杆主体的尾端和该笔尖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笔,其特征在于该开关设置于对应该笔杆主体的该尾端的一侧,当该笔尖接触该投射表面而带动该笔杆主体朝第一方向作动时,该笔杆主体的该尾端朝该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作动并触发该开关。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笔,其特征在于该开关设置于对应该转轴机构和该笔尖之间,当该笔尖接触该投射表面而带动该笔杆主体朝第一方向作动时,该笔杆主体朝该第一方向作动而触发该开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笔,其特征在于该转轴机构设置于该笔杆主体的尾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笔,其特征在于该开关设置于对应该转轴机构和该笔尖之间,当该笔尖接触该投射表面而带动该笔杆主体朝第一方向作动时,该笔杆主体朝该第一方向作动而触发该开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笔,其特征在于该转轴机构设置于该开关处,当该转轴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该开关为关闭状态,当该笔尖带动该笔杆主体作动而使该转轴机构转动至第二位置时,该开关为开启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笔,其特征在于该开关与该转轴机构共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笔,其特征在于该转轴机构位于该笔杆主体的内部,且与该开关的轴承套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笔,其特征在于该开关上具有正极接点和负极接点,该转轴机构具有导电片,当该转轴机构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正极接点和该负极接点呈短路状态,当该转轴机构转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正极接点和该负极接点经由该导电片而呈导通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笔,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片为金属弹片。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笔,其特征在于当该开关被触发时,该控制组件将该电信号输出至外部电子装置以执行设定功能,该设定功能包括手写输入功能。
15.一种光学笔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方法包括:
提供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笔,配合投影装置与投射表面运作;及
该笔尖接触该投射表面带动连接的该笔杆主体透过该转轴机构进行作动,进而触发该开关,且该控制组件输出电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方法还包括:
将该笔尖自该投射表面上移开,该笔尖回到起始位置,进而带动该笔杆主体透过该转轴机构的作动而使该开关短路。
CN201010022609A 2010-01-07 2010-01-07 光学笔及其操作方法 Pending CN1017190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22609A CN101719027A (zh) 2010-01-07 2010-01-07 光学笔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22609A CN101719027A (zh) 2010-01-07 2010-01-07 光学笔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9027A true CN101719027A (zh) 2010-06-02

Family

ID=42433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22609A Pending CN101719027A (zh) 2010-01-07 2010-01-07 光学笔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1902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5446A (zh) * 2011-11-14 2012-03-21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笔
CN103767735A (zh) * 2014-01-23 2014-05-07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影音记录装置
TWI506484B (zh) * 2014-01-06 2015-11-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光學觸控筆
CN105022506A (zh) * 2014-05-01 2015-11-04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
US9746942B2 (en) 2014-01-06 2017-08-29 Delta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touch pen
CN113296619B (zh) * 2021-05-13 2022-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笔型输入设备及其笔尖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5446A (zh) * 2011-11-14 2012-03-21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笔
TWI506484B (zh) * 2014-01-06 2015-11-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光學觸控筆
US9746942B2 (en) 2014-01-06 2017-08-29 Delta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touch pen
CN103767735A (zh) * 2014-01-23 2014-05-07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影音记录装置
CN103767735B (zh) * 2014-01-23 2016-04-2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影音记录装置
CN105022506A (zh) * 2014-05-01 2015-11-04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
TWI509474B (zh) * 2014-05-01 2015-11-21 Quanta Comp Inc 觸控筆
US9594441B2 (en) 2014-05-01 2017-03-14 Quanta Computer Inc. Stylus
CN105022506B (zh) * 2014-05-01 2017-11-10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
CN113296619B (zh) * 2021-05-13 2022-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笔型输入设备及其笔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92929U (zh) 电子白板系统及电子白板笔套
US9360893B2 (en) Input device writing surface
CN101719027A (zh) 光学笔及其操作方法
CN201489684U (zh) 一种多媒体点读学习机
CN110264795B (zh) 一种智慧黑板系统
CN101145087A (zh) 手写笔、手写输入系统、手写遥控器系统及手写输入方法
CN106781750A (zh) 一种智能电子白板黑板教学系统
TWI402722B (zh) 光學筆及其操作方法
CN202904516U (zh) 一种多功能手写绘图板装置
CN105047028A (zh) 一种多媒体教学系统
CN102929451A (zh) 一种使用超声触摸屏的智能白板系统
CN210573714U (zh) 一种电子白板的擦除装置
CN207458022U (zh) 一种用于课堂教学评估的电子白板系统
CN202735987U (zh) 红外定位无线操控的交互式投影系统
CN202049451U (zh) 新型光学触控笔及光学触控系统
CN105882243A (zh) 一种可书写的触控黑板
CN208848177U (zh) 一种书写笔
CN111813244B (zh) 触控笔结构
Kudale et al.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model based virtual whiteboard: A review
CN104516486A (zh) 基于体感技术的交互式电子白板
CN210348429U (zh) 一种电子白板的板擦结构
CN212933488U (zh) 一种智慧黑板装置
CN209822038U (zh) 一种学习机
CN202102369U (zh) 无线计算机控制及输入装置
TW200816062A (en) Video-based handwriting input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