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701197B - 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及其混合培养基 - Google Patents

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及其混合培养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01197B
CN101701197B CN2009101723469A CN200910172346A CN101701197B CN 101701197 B CN101701197 B CN 101701197B CN 2009101723469 A CN2009101723469 A CN 2009101723469A CN 200910172346 A CN200910172346 A CN 200910172346A CN 101701197 B CN101701197 B CN 1017011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parts
culture medium
flora
novel microorg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23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01197A (zh
Inventor
王培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s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Henan
Original Assignee
Yas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Hen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Henan filed Critical Yas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Henan
Priority to CN20091017234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011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01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1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01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11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及其混合培养基。该培养基是由植物粉、矿物质、动物粉、有机酸等原料加待治理污水或城市综合性污水后,混合发酵后过滤而制得的滤液;该微生物菌群组合剂是分别从好氧菌群、厌氧菌群、兼氧菌群中优选出镰刀菌、曲霉菌、球衣菌、小口钟虫、光合菌、甲烷菌、脱硫弧菌、硝化菌、荧光假单胞菌等菌株经扩大培养后,接种于上述混合培养基中,在20~45℃下混合培养驯化15~30天后所制成的微生物制剂。本发明混合培养基培养增殖、训化出具有菌群组合优势的菌群组合剂,其菌群整体稳定,不易变异、适应性强,突破了普通微生物复合制剂中的微生物菌群易发生蜕化、生物活性易下降、增生扩展缓慢的技术瓶颈。

Description

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及其混合培养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及其培养基。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水体污染治理正困扰着各级政府和各类生产企业。众所周知,用物理的方法(如打捞)虽可清除部分污染物,但对氨氮、亚硝酸盐等化学污染物以及禽畜粪便等的处理难以奏效,用化学的方法则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成本高昂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难以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目前我国环境治理工程中,90%以上都是采用的活性污泥法、氧化沟、碳化法等方式方法。这些方法工程较复杂、投资很大、运行费用高,不少地区、单位要么建不起、要么营运不起,加之它产生的污泥多,又有二次污染无法解决。不能有效的对环境修复,所以费了很大财力、物力、人力,已建好污水治理工程40%以上在半运转或停滞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控制污染技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并在污水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微生物具有体积小、表面积大、繁殖力惊人、适应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等特点。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制剂主要由有机微生物构成,对环境没有危害,同时还能促进生物链的合理化和高效化。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已将微生物制剂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深度处理中。我国从上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应用微生物处理污染,科技工作者也研制开发了多种微生物制剂,如中国专利文献CN 1189555C中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但此类复合微生物制剂始终未能突破诸如微生物难以迅速扩展增生、微生物易蜕化、生物活性下降及流失之技术瓶颈,难以实现产业化、商品化。而应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组成及活性,现有的此类复合微生物制剂适应性差,进入水体后难以在短时间内复活、繁殖、形成优势菌群生物膜,而且适应范围小,所需时间长;而且在启动、动态培养和动态运行管理多有不便,实际运行成本高,处理效果也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微生物菌群迅速驯化增殖、提高生物活性、并提高耐负荷能力和有效防止生物退化的新型微生物菌群混合培养基,并提供了一种利用该培养基驯化培养出的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的关系、微生物在污水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微生物去除环境污染物的功能和机理,并综合考虑各微生物菌群的互生、共生关系,采用适宜的菌株组合,并依据所选择培养的菌株,添加特定的培养基质,提高优势菌种的耐受力,培养、驯化优势菌群。
一种新型微生物菌群混合培养基该混合培养基是由以下原料加待治理污水或城市综合性污水后,混合发酵至80~88℃并保持3~6天后,经过滤而得的滤液:
原料      重量百分比
植物粉    70~85%
矿物质    2~5%
动物粉    2~15%
有机酸          4~10%,
所述植物粉为香木粉、朽木粉、花生壳粉、黑芝麻壳粉、黑豆壳粉、蓖麻壳粉的混合物;所述矿物质为龙骨粉、风化石粉、风化砖粉、铁锈粉的混合物;所述动物粉选用虾壳粉、蟹壳粉、蛎壳粉、人发粉、白胶粉的混合物;所述有机酸选用羧酸、氨基酸和核苷酸的混合物;所用培养基原料总重量与水的重量比为1∶5~15。
本发明中所选植物粉所含纤维素、木质素与普通植物纤维素、木质素有很大差别,所选植物粉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比较高,在香味质素等方面有其很大的特异性,所选类型的植物粉可用来培养训化微生物的生理机能活性及耐负荷能力、去腥臭能力,可培养训化诱导微生物酶的变异,这些通过诱导训化的生物酶降解的污水、出水水质清澈、无腥味,似矿泉水且无二次污染;朽木粉主要指在自然条件下经微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朽木粉,其中包含有一些生命力强、抗负荷能力强的降解菌株,引入培养增殖,可增强对污水的降解能力。
本发明中所述龙骨粉是指大型的动物骨骼的化石粉,性凉,解毒生机,抗疾入药(见药性论);所述风化石粉、风化砖粉,优选豫东碱性地区房屋墙根的风化石(芒石)、砖粉,该地区盛产地硝(芒硝)可熬盐;它们是在微生物参与作用下自然风化而成的风化物质,类物质除含部分碳酸钙外,还含有大量的硝酸钾、硫酸纳等,此类物质可入药(见药性论书),味辛苦、咸大寒,主治腹帐、恶血、黄疸疾病等时机,用于培养训化微生物的生理机能活性及抗逆能力(抗病)防止生物机能退化,进而增强菌群对各种污水的降解能力与净化效率。
上述虾蟹壳粉又称壳质、壳素、壳多糖,尤其是几丁质的含量较高都在45%左右,远高于蛎壳粉25%的含量;几丁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含氮多糖类生物性高分子,是一种带正电荷活性基团的生物纤维素,它具有特殊的理化特性和生物活性,可有效增强、调解生物生长机能,对防止生物蜕化有特殊意义;人发粉中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白胶粉即鹿角胶粉,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熬制的胶研磨成的粉,人发粉、白胶粉入药(见药性论),补益生机,可增强生物抗逆抗病能力,对防止生物退化具有重要作用。
羧酸(RCOOH)是最重要的一类有机酸,饱和一元羧酸中,甲酸、乙酸、丙酸具有强烈酸味和刺激性;含有4~9个C原子的具有腐败恶臭,羧酸可增强菌群的抗逆能力。氨基酸、核苷酸,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增殖必不可少,是组成DNA和RNA基本要素单元,在微生物生长及生物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污水是综合性污水,即含工业污水、也含生活污水等,用城市污水调配培养基质料,发酵至过滤后,再用于培养训化微生物,可使微生物菌群更具广泛的适应性,广泛降解能力,提高降解速度与降解效率,提高出水质。当然也可用待处理污水制成相应的培养基进行针对性培养、驯化。
综合考虑成本及驯化培养效果等因素,所述植物粉中的香木粉、朽木粉、花生壳粉、黑芝麻壳粉、黑豆壳粉、蓖麻壳粉的重量比最好为2∶2∶1∶4∶3∶2。
所述香木粉优选产于北方的红松粉、油松粉优选产于南方的香樟树粉、香春树粉的混合物,其最佳重量比为2∶3∶2∶2。
所述风化石粉、风化砖粉优选豫东碱性地区或其它类似区域的老房屋根基处的风化石、风化砖粉。
所述矿质中龙骨粉、风化石粉、风化砖粉、铁锈粉的最佳重量比为2∶3∶3∶5。
所述植物粉中虾壳粉、蟹壳粉、蛎壳粉、人发粉、白胶粉的重量比最好为5∶4∶3∶2∶2。
所述有机酸中羧酸、氨基酸、核苷酸的较好的重量比为1∶3∶4~5。
一种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是分别从好氧菌群、厌氧菌群、兼氧菌群中优选出下述菌株或菌类经逐级放大培养后,再将各菌株接种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生物菌群混合培养基中,在20~45℃下混合培养驯化15~30天而制成的微生物制剂;在单位体积内含有近似相等菌数的条件下,各菌株种群接种量以体积份计:
菌株种群      体积份
镰刀菌        5~20份
放线菌        5~20份
曲霉菌        5~20份
球衣菌        5~10份
小口钟虫      1~15份
光合菌        5~40份
甲烷菌        1~15份
脱硫弧菌      5~20份
梭状芽孢杆菌  1~17份
拟杆菌        5~20份
嗜热芽孢菌    5~20份
荚膜杆菌      1~20份
蓝细菌        1~13份
硝化菌        1~10份
荧光假单胞菌  1~15份
酵母菌         5~30份
黄单胞菌       5~20份,
所殖入菌株种群总量与混合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20~40。
光合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是一类以光作为能源、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能大量分解吸收氧、氮和硫化氰等有害物质,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能抑制耗氧病菌的繁衍,合成分泌大量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激素)还能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污水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它和放线菌,乳酸菌等微生物之间有协调作用,自然界中能以光合作用产能的细菌,根据它们所含光合色素和电子供体的不同而分为产氧光合细菌和不产氧光合细菌;放线菌(Actinomycete)为好氧菌、是细菌和霉菌的中间形态,其生长适应温度为23~37℃,它摄取光合菌产生的氨基酸,产生抗生物质,抑制病原菌,有害霉菌等菌增殖所需物质(壳质),从而抑制其增长,创造有益微生物生长的环境;酵母菌(Yeast)可产生促进细菌分裂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产生的分泌物可被光合菌合成氨基酸及糖类;甲烷菌(Methanogensbacteria)是厌氧的主要菌种,降解污染物产生大量甲烷,在厌氧反应器中硝化去除率85%~90%以上,是厌氧降解的指示性生物;球衣菌(Sphaerotilus)球衣菌是一种具有典型结构的丝状细菌,广泛存在于活性污泥以及受污染的水体中,其氧化性高,能充分利用多种有机物进行降解,特别是碳化物作为营养,在微氧环境中仍生长增殖快,分解能力强,在1000mm2中能吸收30%的有机物;镰刀菌(Fusarium)在自然界中可分解纤维素降解有机物,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一定的作用,在生物脱除氮氧化物,生物降解酚类化合物、氰化物和合成染料,吸收、蓄积、降解多环芳烃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对环境保护起着不可忽视的力量;荚膜杆菌,枝状胶菌属,自能形成絮体,增强沉降物,对苯、磷、酚等物质有较强的分解能力,也可有效改善污泥活性。
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都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抗辐射、抗化学药物的能力强,代谢复杂多样,对碳、氮、硫素等转化中起主要作用是降恶臭物质的主要菌种;硝化菌是一种好氧细菌,能在有氧气的水中或砂砾中生长,并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包括形态互异类型的一种杆菌、球菌以及螺旋型细菌,属于绝对自营性微生物的一类,包括亚硝酸菌属(Nitrosomonas)、硝酸菌属(Nitrobacter);拟杆菌类(Bacteroides),革兰阴性杆菌,长短不一,呈多形性,菌体常有不规则的膨胀,能形成荚膜,无芽孢、无鞭毛,专性厌氧,对淀粉类污水有较高的去除能力;蓝细菌,原核生物,水体净化能力强,在氮、磷丰富的污水中生长旺盛,降解能力强,是水体营养化的指示性生物;小口钟虫(V.microstoma),原始微生物,纤毛纲科,喜在污染水环境中,活性高耐污力较强,能大量吞噬有害细菌,去除率为1000mm2的70%,对水体自净程度高,是污水生物处理的指示性生物;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desulfuricans),在厌氧过程中,活性高,可有效降解去除污染物,加快厌氧硝化降解,提高加快降解速度和降解效率;荚膜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厌氧、无动力、能产生芽胞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作为判断土壤是否被粪便污染及污染程度的指示菌。
上述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万分之三至万分之八的重量比投入到待治理污水中进行污水处理净化。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
1.创造性选择调配混合培养基原料构成,通过本发明混合培养基培养、驯化优势菌群,可提高组合剂中菌群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驯化是通过人工措施使微生物菌群逐步适应某特定条件,最后获得具有较高耐受力和代谢活性的菌群。通过适应过程,为微生物陌生的化合物能诱导必需的降解酶的合成;或由于自发突变而建立新的酶系;或显著改变其表现型,进行自我代谢调节,来降解转化污染物。本发明在培养基介质中添加特定原料物质(如风化石粉、铁锈粉、朽树木粉等),使微生物群体结构向着适应于污水环境条件的方向变化,可有效地增强生物生理机能及活性,既提高生物增殖速度,又能有效地防止微生物菌群的退化。
2.从好氧菌群、厌氧菌群、兼氧菌群中精选出最优组合菌株,经本发明混合培养基培养增殖、训化出具有菌群组合优势的菌群组合剂,其菌群整体稳定,不易变异、适应性强,突破了普通微生物复合制剂中的微生物菌群易发生蜕化、生物活性易下降、增生扩展缓慢的技术瓶颈。
3.本发明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中的各菌株间具有较强的代谢与协同代谢能力,不少较难降解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不同菌种群的相互作用,协同代谢改变其化学结构;对一种有机物质,一种菌群不能降解时,其它菌群可进行协调降解;这种协同降解功能和作用大大提高了或奠定了该微生物组合剂在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工程中的应用价值,拓宽了应用领域。
4.将本发明方法生产出的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与传统的生物治污处理设施相结合既节约资源,又能有效的提高其处理效率,解决传统工艺运行稳定性差、所需时间长、效率低的难题。该高效微生物菌群组合剂投加费用低廉,将其投放到污水中后能够迅速生长、繁殖,一般情况下40~50天即可形成微生物净化膜(现有复合微生物制剂形成微生物膜需要4各月以上的时间),对污染污去除率高达96~98.5%,出水量质高、清澈无味,且无毒、无二次污染,大大减少污泥产量;该菌群组合剂应用于工程处理污水时每年只需增注2~3次,每3~4个月加注一次即可,不需连续的加注,运营成本大为降低。
5.经济、社会价值高,本发明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与传统生物治污处理设施相结合处理污水,投资及运营费用低,投资只是国内流行氧化沟工艺工程的50~60%,可节约40~50%的投资;运营费每吨只需5分钱每吨水可节约0.5~2.5元,同时还节约水资源费3元/吨左右。
6.本发明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适用范围广,可处理各种工业废水,城市综合废水,也可直接处理净化坑塘、湖泊、河流,使黑水变青水,且无腥臭味,流到哪里净化到哪里,有效实现自然净化及生态修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实验室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试验
试验处理所用城市生活污水来源于郑州市污水管网,向污水投入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0.12kg/m3,15日后形成生物挂膜,水质澄清,在保护期内继续投入该微生物菌群组合剂0.02kg/m3。试验处理前后的水质检测结果见附表1。
上述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生产步骤如下:
(1)按重量百分比计,取植物粉(香木粉、朽木粉、花生壳粉、黑芝麻壳粉、黑豆壳粉、蓖麻壳粉的重量比为1∶2∶2∶4∶3∶2)70%、矿物质(龙骨粉、风化石粉、风化砖粉、铁锈粉的重量比为2∶3∶3∶5)5%、动物粉(虾壳粉、蟹壳粉、蛎壳粉、人发粉、白胶粉的重量比为4∶4∶3∶2∶2)15%、有机酸(羧酸、氨基酸和核苷酸的重量比为1∶3∶4)10%按1∶20的重量比加城市综合性污水后,混合发酵至80℃并保持6天后,过滤后制得液体培养基;上述香木粉为红松粉、油松粉、香樟树粉、香春树粉以重量比2∶3∶3∶2的混合物;
(2)将逐级放大培养的下列菌株按体积份接种于上述混合培养基中,在35℃下中驯化增殖20天后即成,所殖入菌株种群总量与混合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20:
镰刀菌5份、放线菌20份、曲霉菌10份、球衣菌10份、小口钟虫15份、光合菌10份、甲烷菌5份、脱硫弧菌55份、梭状芽孢杆菌2份、拟杆菌5~20份、嗜热芽胞菌5份、荚膜杆菌20份、蓝细菌5份、硝化菌2份、荧光假单胞菌15份、酵母菌30份、黄单胞菌5份。
实施例2混合工业废水处理试验
取郑州市郊多个工厂排放的混合工业废水,向废水投入该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0.09kg/m3,20日后形成生物挂膜,水质澄清,处理前后的水质检测结果见附表2。
上述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生产步骤如下:
(1)按重量百分比计,取植物粉(香木粉、朽木粉、花生壳粉、黑芝麻壳粉、黑豆壳粉、蓖麻壳粉的重量比为2∶2∶1∶4∶3∶2)80%、矿物质(龙骨粉、风化石粉、风化砖粉、铁锈粉的重量比为2∶3∶3∶5)3%、动物粉(虾壳粉、蟹壳粉、蛎壳粉、人发粉、白胶粉的重量比为5∶4∶3∶2∶2)10%、有机酸(羧酸、氨基酸和核苷酸的重量比为1∶3∶4~5)7%按1∶13的重量比加该混合工业废水后,混合发酵至85℃并保持4天后,过滤后制得液体培养基;上述香木粉为红松粉、油松粉、香樟树粉、香春树粉以重量比2∶3∶2∶2的混合物;
(2)将逐级放大培养的下列菌株按体积份接种于上述混合培养基中,在25℃下中驯化增殖15天后即成,所殖入菌株种群总量与混合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30:
镰刀菌15份、放线菌15份、曲霉菌10份、球衣菌8份、小口钟虫9份、光合菌20份、甲烷菌8份、脱硫弧菌16份、梭状芽孢杆菌9份、拟杆菌10份、嗜热芽胞菌10份、荚膜杆菌10份、蓝细菌7份、硝化菌5份、荧光假单胞菌8份、酵母菌20份、黄单胞菌12份。
实施例3新密市新鑫纸业有限公司再生纸污水处理工程
该公司年生产箱板纸17000余吨,日排废水1000~1500吨,其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COD含量1800~2100mg/L,BOD5平均值高达568mg/L,2006年2月采用本发明结合人工湿地对造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其处理工艺为:在原废水中投放菌剂进行预处理,再经过格栅进入混凝沉淀池沉淀后,然后进入曝气池充氧氧化,再加投加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处理,最后上清液引入人工湿地处理。建好从试验进水到出水达标40天,微生物净化膜形成,出水超额达标。经监测验收COD总去除率为95.7%,BOD去除率为93.8%,详见表3。
上述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生产步骤如下:
(1)按重量百分比计,取植物粉(香木粉、朽木粉、花生壳粉、黑芝麻壳粉、黑豆壳粉、蓖麻壳粉的重量比为3∶2∶1∶4∶3∶2)85%、矿物质(龙骨粉、风化石粉、风化砖粉、铁锈粉的重量比为2∶3∶3∶5)2%、动物粉(虾壳粉、蟹壳粉、蛎壳粉、人发粉、白胶粉的重量比为5∶4∶3∶2∶2)5%、有机酸(羧酸、氨基酸和核苷酸的重量比为1∶3∶4~5)8%按1∶5~20的重量比加城市综合性污水后,混合发酵至80℃并保持6天后,过滤后制得液体培养基;上述香木粉为红松粉、油松粉、香樟树粉、香春树粉以重量比3∶3∶2∶2的混合物;
(2)将逐级放大培养的下列菌株按体积份接种于上述混合培养基中,在40℃下中驯化增殖25天后即成,所殖入菌株种群总量与混合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20:
镰刀菌20份、放线菌20份、曲霉菌20份、球衣菌10份、小口钟虫15份、光合菌5~40份、甲烷菌15份、脱硫弧菌20份、梭状芽孢杆菌17份、拟杆菌20份、嗜热芽胞菌20份、荚膜杆菌20份、蓝细菌13份、硝化菌10份、荧光假单胞菌15份、酵母菌30份、黄单胞菌20份。
实施例4新密市长胜纸业有限公司再生纸污水处理工程
该公司主要产品为箱板纸,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1000~20000吨,日排废水800~1000吨。其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CODcr平均值高达1700mg/L,BOD5平均值高达611mg/L,2005年4月采用本发明结合“北方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技术系统”对造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其处理工艺为:原废水进入生化塘处理后,投菌剂进入接触氧化池,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进入斜板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上清液自流进人工湿地处理。将待处理的造纸废水pH值调至6~8,分别在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入水口定量投放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组合剂0.08g/m3,所投入的微生物株群能够迅速增殖生长,并快速依附于湿地介质材料载体,在45天内形成稳定的微生物膜网络试验出水成功,运行至今,出水水质为COD 57mg/L,且越来越好。
2006年6月26日新密市环境保护局进行验收监测,并邀请省市环保局参加验收,经验收监测,废水进水COD含量为800~1500mg/L,出水COD为57mg/L,BOD为22mg/L,去除率COD、BOD为96.6%,96.4%(监测数据见表4)。
上述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生产步骤如下:
将逐级放大培养的下列菌株按体积份接种于实施例1中所述的混合培养基中,在20℃下中驯化增殖30天后即成,所殖入菌株种群总量与混合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20。
镰刀菌5份、放线菌5份、曲霉菌5份、球衣菌5份、小口钟虫1份、光合菌5份、甲烷菌1份、脱硫弧菌5份、梭状芽孢杆菌1份、拟杆菌5份、嗜热芽胞菌5份、荚膜杆菌1份、蓝细菌1份、硝化菌1份、荧光假单胞菌1份、酵母菌5份、黄单胞菌5份。
实施例5新乡市原阳海林淀粉厂污水处理工程
该厂日排废水800~1000吨,DOD含量为12000mg/L,采用北方人工湿地技术系统和本发明生物菌群组合剂对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预处理采用A/O工艺,2008年6月经新乡市环保局监测出水COD为39.5mg/L(见表5),去除率为98.7%,其出水已用于养鱼。
所用生物菌群组合剂及培养基与实施例1相同。
表1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处理效果(实施例1)
Figure G2009101723469D00131
表2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处理效果(实施例2)
表3各处理单元去除率验收分析(实施例3)
Figure G2009101723469D00133
表4各处理单元去除率验收分析(实施例4)
Figure G2009101723469D00141
表5环境监测站分析结果(实施例5)
Figure G2009101723469D00142

Claims (6)

1.一种新型微生物菌群混合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培养基是由以下原料加城市综合性污水后,混合发酵至80~88℃并保持3~6天后,经过滤而得的滤液:
原  料               重量百分比
植物粉                 70~85%
矿物质                   2~5%
动物粉                  2~15%
有机酸                  4~10%,
所述植物粉为香木粉、朽木粉、花生壳粉、黑芝麻壳粉、黑豆壳粉和蓖麻壳粉的混合物,所述香木粉为红松粉、油松粉、香樟树粉、香椿树粉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为2:3:2:2;所述矿物质为龙骨粉、风化石粉、风化砖粉和铁锈粉的混合物,所述风化石粉、风化砖粉选用豫东碱性地区房屋根基处的风化石、风化砖粉;所述动物粉为虾壳粉、蟹壳粉、蛎壳粉、人发粉和白胶粉的混合物;所述有机酸为羧酸、氨基酸和核苷酸的混合物;所用培养基原料总重量与城市综合性污水的重量比为1:5~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微生物菌群混合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粉中香木粉、朽木粉、花生壳粉、黑芝麻壳粉、黑豆壳粉、蓖麻壳粉的重量比为2:2:1:4: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微生物菌群混合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质中龙骨粉、风化石粉、风化砖粉、铁锈粉的重量比为2:3: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微生物菌群混合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粉中虾壳粉、蟹壳粉、蛎壳粉、人发粉、白胶粉的重量比为5:4:3: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微生物菌群混合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羧酸、氨基酸、核苷酸的重量比为1:3:4~5。
6.一种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微生物经逐级扩大培养后,再将其接种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微生物菌群混合培养基中,在20~45℃下混合培养驯化15~30天后所制成的微生物制剂;在单位体积内含有近似相等微生物数的条件下,各微生物种群接种量以体积份计:
微生物种群           体积份
镰刀菌              5~20份
放线菌              5~20份
曲霉菌              5~20份
球衣菌              5~10份
小口钟虫            1~15份
光合菌              5~40份
甲烷菌              1~15份
脱硫弧菌            5~20份
梭状芽孢杆菌        1~17份
拟杆菌              5~20份
嗜热芽孢菌          5~20份
荚膜杆菌            1~20份
蓝细菌              1~13份
硝化菌              1~10份
荧光假单胞菌        1~15份
酵母菌              5~30份
黄单胞菌            5~20份,
所殖入微生物种群总量与混合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20~40。
CN2009101723469A 2009-09-30 2009-09-30 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及其混合培养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01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23469A CN101701197B (zh) 2009-09-30 2009-09-30 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及其混合培养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23469A CN101701197B (zh) 2009-09-30 2009-09-30 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及其混合培养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1197A CN101701197A (zh) 2010-05-05
CN101701197B true CN101701197B (zh) 2012-07-18

Family

ID=42156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234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01197B (zh) 2009-09-30 2009-09-30 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及其混合培养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011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9234B (zh) * 2015-07-10 2019-02-01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消除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微生物复合菌群
CN106754514B (zh) * 2016-12-23 2019-08-13 钟华 一种可持续清淤除黑臭水体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
CN108502963A (zh) * 2018-04-02 2018-09-07 苏斌 一种污水处理剂及其处理黑臭水体的方法
CN108611099A (zh) * 2018-04-19 2018-10-02 郭婷 一种资源利用率高的土壤修复剂
CN108718579A (zh) * 2018-04-19 2018-11-02 郭婷 一种资源利用率高的土壤修复方法
CN114409095A (zh) * 2022-01-13 2022-04-29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利用固定化光合细菌菌群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4735A (zh) * 2001-08-13 2003-03-26 宗绪成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生产方法
EP1449814A1 (en) * 2003-02-21 2004-08-25 Tamiko Sadaie Fungi and their symbiotic bacterial group suitable for treating organic waste, and uses thereof
CN101029298A (zh) * 2006-12-11 2007-09-05 河南亚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微生物菌群组合剂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4735A (zh) * 2001-08-13 2003-03-26 宗绪成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生产方法
EP1449814A1 (en) * 2003-02-21 2004-08-25 Tamiko Sadaie Fungi and their symbiotic bacterial group suitable for treating organic waste, and uses thereof
CN101029298A (zh) * 2006-12-11 2007-09-05 河南亚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微生物菌群组合剂的生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昂 等."微生物制剂对肉鸡屠宰废水生物降解效果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6,第22卷
魏呐 等."复合高效微生物处理高含盐石油开采废水".《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第16卷(第6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1197A (zh) 201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6498B (zh) 一种序批式反应器耦合光生物反应器处理氮磷污水的方法
CN105368745B (zh) 一种治理黑臭河流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92164B (zh) 一种降解含高浓度抗生素且低c/n比养殖废水的藻菌共生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640702A (zh) 一种用于处理养殖废水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76433B (zh) 一种低温同步脱氮除磷的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CN101560486A (zh) 用于生物脱氮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1831392A (zh) 一种自养异养共生氨氧化菌剂、其培养方法及用途
CN106277366B (zh) 一种生猪养殖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701197B (zh) 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及其混合培养基
CN104150684A (zh) 一种处理养殖污水的工艺
CN108033574A (zh)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净化的生态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3696B (zh) 一种修复工业污水生物制剂的制备工艺
CN102776140B (zh) 一株耐冷假单胞菌Den-05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CN108220165A (zh) 一种利用伴生菌群强化微藻去除养殖废水碳氮磷污染的方法
CN104496031B (zh) 一种污水处理兼水生植物种植基质填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37275B (zh) 一种低温下高脱氮能力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
CN101054250A (zh) 组合物化+生物菌剂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工艺
CN109942091B (zh) 菌藻附着型生物纤维床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强化处理猪废水脱氮除磷的方法
CN115287209B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处理猪尿废水中的应用
CN109081447B (zh) 一种小球藻-不动杆菌-假单胞菌联合去除养殖废水氮、磷的方法
CN102674618B (zh) 一种生物膜生物强化焦化废水高效处理方法
CN101029298A (zh) 一种高效微生物菌群组合剂的生产方法
CN103146605B (zh) 噬氨副球菌lh-n40与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3388553A (zh) 一种耐氨氮复合菌剂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CN104585090A (zh) 一种海参养殖围堰底质的改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