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2818B - 电声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电声转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82818B CN101682818B CN2009800002131A CN200980000213A CN101682818B CN 101682818 B CN101682818 B CN 101682818B CN 2009800002131 A CN2009800002131 A CN 2009800002131A CN 200980000213 A CN200980000213 A CN 200980000213A CN 101682818 B CN101682818 B CN 1016828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ice coil
- yoke
- framework
- base plate
- magnetic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2463 trans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copper;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22,24-diide Chemical compound [Cu+2].C1=CC(C(=C2C=CC([N-]2)=C(C=2C=CC=CC=2)C=2C=CC(N=2)=C(C=2C=CC=CC=2)C2=CC=C3[N-]2)C=2C=CC=CC=2)=NC1=C3C1=CC=CC=C1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3 cold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9/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of the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covered by H04R9/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9/024—Manufacturing aspec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of loudspeaker or microphone transduc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声转换器,通过单纯的冲压加工形成磁轭一体型框架,减少电声转换器的部件数量和组装工序数而提高生产性。该电声转换器具有磁路(13)、振动系统(16)和框架(1),其中,所述磁路(13)具有磁轭、磁体(11)和极靴(12),所述振动系统(16)具有振动板(14)和音圈(15),所述框架(1)保持上述的磁路(13)和振动系统(16),所述音圈配置在磁隙(21)中,所述框架(1)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带底筒状,并且对该底板(2)切起至少两处以上而形成带底框状的磁轭部(4),从而成为磁轭一体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电话等中使用的小型和薄型的扬声器、接收器等电声转换器。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磁轭和扬声器的生产性,已知使用图34所示的磁轭100组装的图35所示的矩形(rectangle)扬声器101(参照专利文献1)。
图34所示的磁轭100是对预先实施了外形冲切加工的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为设置有4处折起部100A的有底状的四边框形。
图35所示的扬声器101利用所述磁轭100与四边板形的上部板103夹持矩形的磁体102而构成磁路104。将该磁路104的磁轭100压入框架105中,并且在磁轭100与框架105间具有粘接剂使磁轭100与框架105结合。在该框架105的周边部粘接有振动板106,在该振动板106上结合有用于驱动该振动板106的音圈(voice coil)107,使该音圈107以嵌入磁隙108的方式与磁隙108结合而形成扬声器101。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378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的扬声器在部件数量和组装工序数方面未考虑生产性。即,以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弯折加工形成磁轭的方式使磁轭与框架为不同的构件,由此与使用磁轭一体型框架(即,一体形成有磁轭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相比,部件数量和组装工序数多,生产性低。
另一方面,因为磁轭一体型框架是冷锻制成的,加工工序数多,生产性不高,形成的部件价格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单纯的冲压加工形成磁轭一体型框架,减少电声转换器的部件数量和组装工序数而提高生产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并且,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本发明的电声转换器,具有磁路、振动系统和框架,其中,所述磁路具有磁轭、磁体和极靴,所述振动系统具有振动板和音圈,所述框架用于保持上述的磁路和振动系统,所述音圈配置在磁隙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拉延加工而形成为带底的筒状,并且在底板设置至少两处以上的开口,在所述框架的内侧设置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的具有底和侧壁的框状的磁轭部。
由此,能够通过单纯的冲压加工形成磁轭一体型框架。
并且,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发明的电声转换器,具有磁路、振动系统和框架,其中,所述磁路具有磁轭、磁体和极靴,所述振动系统具有振动板和音圈,所述框架用于保持上述的磁路和振动系统,所述音圈配置在磁隙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拉延加工而形成为带底的筒状,并且对该框架的底板的至少两处以上进行切起加工而形成具有底和侧壁的框状的磁轭部,从而成为磁轭一体型。
由此,能够通过单纯的冲压加工形成磁轭一体型框架。
并且,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技术方案3记载的本发明的电声转换器,具有磁路、振动系统和框架,其中,所述磁路具有磁轭、磁体和极靴,所述振动系统具有振动板和音圈,所述框架保持上述的磁路和振动系统,所述音圈配置在磁隙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拉延加工而形成为带底的筒状,并且在底板上设置至少两处以上的开口,在所述框架的内侧设置通过拉延加工而形成的具有底和侧壁框状的磁轭部,从而成为磁轭一体型。
由此,能够通过单纯的冲压加工形成磁轭一体型框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本发明的电声转换器,具有磁路、振动系统和框架,其中,所述磁路具有磁轭、磁体和极靴,所述振动系统具有振动板和音圈,所述框架用于保持上述的磁路和振动系统,所述音圈配置在磁隙中,所述框架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拉延加工而形成为带底筒状,并且在底板设置至少两处以上的开口,在所述框架的内侧设置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的带底框状的磁轭部,从而成为磁轭一体型,由此,能够通过单纯的冲压加工 形成磁轭一体型框架,能够减少电声转换器的部件数量和组装工序数而提高生产性。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发明的电声转换器,具有磁路、振动系统和框架,其中,所述磁路具有磁轭、磁体和极靴,所述振动系统具有振动板和音圈,所述框架用于保持上述的磁路和振动系统,所述音圈配置在磁隙中,所述框架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拉延加工而形成为带底筒状,并且对该框架的底板的至少两处以上进行切起加工而形成为带底框状的磁轭部,从而成为磁轭一体型,由此,能够通过单纯的冲压加工形成磁轭一体型框架,能够减少电声转换器的部件数量和组装工序数而提高生产性。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本发明的电声转换器,具有磁路、振动系统和框架,其中,所述磁路具有磁轭、磁体和极靴,所述振动系统具有振动板和音圈,所述框架用于保持上述的磁路和振动系统,所述音圈配置在磁隙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拉延加工而形成为带底筒状,并且在底板上设置至少两处以上的开口,在所述框架的内侧设置通过拉延加工形成的带底框状的磁轭部,从而成为磁轭一体型,由此,能够通过单纯的冲压加工形成磁轭一体型框架,能够减少电声转换器的部件数量和组装工序数而提高生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中央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端子部纵向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在将挡板、振动板以及振动板环透明化了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其他外部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另一其他外部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框架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框架的其他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中央纵向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在将挡板、振动板和振动板环透明化了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13是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框架翻过来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框架的剖视图。
图15是使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16是将使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翻过来的立体图。
图17是使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在将振动板和振动板环透明化了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8是使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安装在挡板上的扬声器(产品: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19是使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安装在挡板上的扬声器(产品: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0是将使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安装在挡板上的扬声器(产品: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翻过来的立体图。
图21是使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安装在挡板上的其他扬声器(产品: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22是使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安装在挡板上的其他扬声器(产品: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3是将使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安装在挡板上的其他扬声器(产品: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翻过来的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25是将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框架翻过来的立体图。
图26中的(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框架的俯视图,(b)是B-B剖视图,(c)是C-C剖视图。
图27是使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28是使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图27中的D-D剖视图。
图29是使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图27中的E-E剖视图。
图30是使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音圈的组装图。
图31是使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安装在挡板上的矩形扬声器(产品: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32是使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安装在挡板上的矩形扬声器(产品: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33是将使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框架组装的扬声器主体安装在挡板上的矩形扬声器(产品: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翻过来的立体图。
图34是现有磁轭的立体图。
图35是现有扬声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框架、2底板、4磁轭部、7第一开口、8第二开口、9第三开口、10扬声器、11磁体、12极靴、13磁路、14振动板、15音圈、16振动系统、17外部连接端子、19、20引线、21磁隙、41框架、42底板、44磁轭部、47第一开口、48第二开口、49第三开口、50扬声器、51、磁体、52极靴、53磁路、54振动板、55音圈、56振动系统、59、60引线、61磁隙、201框架,204磁轭部、208框架部、211第一开口、212第二开口、213第三开口、213a切槽、214第四开口、215立起部、216扬声器主体、217磁体、218极靴、219磁路、219a磁隙、220振动板、221音圈、221a引线、222振动系统、223印刷基板、223a表面侧焊盘、225、229扬声器、 301框架、304磁轭部、308框架部、309第一开口、310第二开口、310a切槽、311扬声器主体、312磁体、313极靴、314磁路、314a磁隙、315印刷基板、318振动板、319音圈、319a引线、320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1振动系统、325扬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8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矩形框架的立体图。
图1所示的框架1为磁轭一体型的构件,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冲压加工(拉延加工)而形成浅的带底四边筒状,其中设置有四边形的底板2和从底板2的外侧边缘呈直角地立起的侧壁3;并且对底板2实施切孔加工和弯折加工,将该底板2的外侧部4处切起,在侧壁3的内侧形成比所述框架1小一圈的四边形的带底框状的磁轭部4。
磁轭部4由隔开规定间隔与侧壁3的内侧相向的4个磁轭侧壁5和四边形的磁轭底板6构成,该磁轭底板6由位于上述的各磁轭侧壁5内侧的底板2的中央部形成。
另外,在框架1上设置有形成在底板2四边部的圆形的第一开口7和形成在磁轭底板6四边部的近似L形的第二开口8,并且设置有细长的四边形的第三开口9,该第三开口9是通过从底板2切起各磁轭侧壁5而形成在底板2的外侧部4个位置。
图2是使用图1所示的矩形框架组装的矩形扬声器(电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中央纵向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扬声器的端子部纵向剖视图,图4是图2中的扬声器在将挡板、振动板和振动板环透明化了状态下的俯视图。
如图2~图4所示的扬声器10,在磁轭底板6上粘接固定有四边柱状的永久磁铁即磁体11,并且在该磁体11上粘接固定有由四边形的金属板形成的极靴12,由磁轭部4、磁体11和极靴12构成磁路13。
另一方面,将由树脂或者金属薄膜形成的四边形振动板14和四边筒状的音圈15粘接固定为同心状,由振动板14和音圈15构成振动系统统16。
另外,在框架1上安装有一对外部连接端子17,并使各外部连接端子17的接触部18从框架1的底面突出到外部。
并且,从音圈15引出的两根导线19、20通过钎焊与各外部连接端子17连接,并且将振动板14的外周边部粘接固定在侧壁13上,在位于振动板14下侧的磁隙21中插入配置音圈15,利用框架1保持磁路13和振动系统16从而形成扬声器10。
这样构成的扬声器10例如使用于便携式电话中,当从外部电路通过一对外部连接端子17向音圈15输入电声信号时,通过在磁路13中产生的磁场与由于向音圈15通电而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音圈15上下振动,随之振动板14上下振动而发出声音。
根据以上的结构,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冲压加工使框架1形成带底四边筒状,并且对该框架1的底板2的4处进行切起加工而形成四边形带底框状的磁轭部4,从而框架1形成磁轭一体型,由此,磁轭一体型框架不是像以往那样冷锻形成,而能够通过单纯的冲压加工形成,从而能够减少扬声器10的部件数量和组装工序数而提高生产性。
另外,框架1由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形成,与以往那样的与磁轭分开的单独个体的树脂制的框架相比,能够抑制厚度并易于确保必要的强度,使扬声器10进一步小型和薄形化。
另外,因为能够将通过从底板2切起各磁轭侧壁5而设置在底板2上的第三开口9用于扬声器10的背面音孔和各外部连接端子17向外部引出的引出口,所以能够省略上述的背面音孔和引出口的加工工序。
另外,不用变更扬声器10的外形而能够变更内部结构。即,因为不受框架1外形的影响,能够变更磁轭侧壁5从底板2切起的位置、数量、形状和大小,所以能够构成性能(形状和大小等)不同的磁路13,或者设置性能(大小)不同的背面音孔(第三开口9)。由此,能够容易使扬声器10的音响性能最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4个第三开口9中的位于底板2的左右外侧部(图4中的纸面上下侧部)的两个第三开口9用于音孔,4个第三开口9中的位于底板2的前后外侧部(图4中的纸面左右侧部)的两个第三开口9用于各外部连接端子17的引出口。
各外部连接端子17是对金属薄板进行冲切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通过嵌入成型设置在树脂制的绝缘体22上并与绝缘体22形成一体。
绝缘体22具有:安装部23,其重合固定在底板2的一个角部上;延伸部24,其从该安装部23延伸至作为外部连接端子17的引出口的第三开口9上;嵌合部25,其从该延伸部24突出嵌合在下侧的第三开口9内;并且上述的安装部23、延伸部24和嵌合部25形成一体。
外部连接端子17具有:固定部26,其埋入在延伸部24的树脂内;悬臂梁状的弹簧片27,其从固定部26延伸出,经由下侧的第三开口9从框架1的底面呈倾斜状地突出至外部;焊接垫部28,其以从延伸部24的上表面露出且与延伸部24的上表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埋设在延伸部24的树脂内,并与固定部26导通连接;上述的固定部26,弹簧片27和焊接垫部28形成一体。
各引线19、20从音圈15引出至左侧,通过从底板2的左外侧部(图4中的纸面下侧)切起的短边侧的一个磁轭侧壁5和从底板2的前后外侧部(图4中的纸面左右侧)切起的长边侧的两个磁轭侧壁5相互间的间隙引出至长边侧的两个磁轭侧壁5的外侧,对于各外部连接端子17而言,分别使安装部23固定在底板2的成为引线19、20引出侧的相反侧的右侧(图4中的纸面上侧)的角部上,使弹簧片27经由位于底板2的前后外侧部的第三开口9从框架1的底面突出至外部,并且将焊接垫部28配置为露出框架1内的长边侧的两个磁轭侧壁5的外侧底部,通过钎焊使各引线19、20与焊接垫部28连接。
各外部连接端子17向框架1的固定是如下那样进行的,即,预先在安装部23上形成贯通上下表面的贯通孔29,并且通过冲缘(burring)加工在位于底板2与安装部23重合的角部的第一开口7的周围形成圆筒状的立起部30,在使安装部23与底板2的角部重合时,使立起部30经由贯通孔29从安装部23的下面侧贯通至上面侧,对突出至安装部23上面的立起部30的端部进行压溃加工。
可以使用图5或者图6所示的其他外部连接端子17A或者17B代替图2~图4所示的外部连接端子17。
图5所示的其他外部连接端子17A是对金属薄板进行冲切加工以及弯曲 加工而形成的,通过嵌入成型设置在树脂制的绝缘体22A中而与绝缘体22A形成一体。
绝缘体22A具有贯通上下表面的贯通孔29A,并形成有与底板2的一个角部重合而固定在其上的安装部23A。
外部连接端子17A具有:固定部(省略图示),其埋入在安装部23A的树脂内;悬臂梁状的弹簧片27A,其经由位于从该固定部的一个侧部延伸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三开口9从框架1的底面呈倾斜状地突出至外部,并在突出端部形成有下表面凸、上表面凹的接触部18;焊接垫部28A,其以从安装部23A的上表面露出且与安装部23A的上表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埋设在安装部23A中,并与固定部导通连接;上述的固定部、弹簧片27A和焊接垫部28A形成一体。
设置有一对这样的外部连接端子17A,各外部连接端子17A分别使安装部23A固定在底板2右侧(图4中的纸面上侧)的角部上,使弹簧片27A经由位于底板2前后外侧部的第三开口9从框架1的底面突出至外部,并且将焊接垫部28A配置为露出框架1内的右侧角部的底部,通过钎焊使各引线19、20与焊接垫部28A连接。
各外部连接端子17A向框架1的固定利用图2~图4所示的各外部连接端子17向框架1的固定方法进行。此外,在图5中仅示出了一对外部连接端子17A中的与图4中的纸面左侧的外部连接端子17对应的一个外部连接端子17A,省略了与图4中的纸面右侧的外部连接端子17对应的另一个外部连接端子17A,所说的一个外部连接端子17A除了安装部23A的外形与图4所示的各外部连接端子17相同地对称之外,其它是相同的结构。
图6所示的其他外部连接端子17B是由螺旋弹簧构成的,通过嵌入成型设置在树脂制的绝缘体22B中而与绝缘体22B形成一体。
绝缘体22B形成有与底板2的一个角部重合并固定在其上的安装部23B。
螺旋弹簧即外部连接端子17B的上部埋入在安装部23B的树脂内并从安装部23B的下面侧突出,使外部连接端子17B的突出端部形成接触部18。在外部连接端子17B上导通连接有焊接垫部(省略图示),该焊接垫部以从安装部23B的上表面露出且与安装部23B的上表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 埋设在安装部23B中。
设置有一对这样的外部连接端子17B,各外部连接端子17B分别使安装部23B固定在底板2右侧(图4中的纸面上侧)的角部上,经由位于安装部23B下侧的第一开口7从框架1的底面突出至外部,并且将焊接垫部配置为露出框架1内的右侧角部的底部,通过钎焊使各引线19、20与焊接垫部连接。
各外部连接端子17B向框架1的固定能够利用外部连接端子17以及17A向框架1的固定方法进行,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粘接剂。此外,在图6中仅示出了一对外部连接端子17B中的与图2~图4中的一对外部连接端子17中的一个外部连接端子17对应的外部连接端子17B,省略了与另一个外部连接端子17对应的外部连接端子17B,但与另一个外部连接端子17对应的外部连接端子17B与一个外部连接端子17B结构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四边筒状的音圈15,如图7所示,这样的矩形音圈15即使制作成矩形,有时由于线圈的回弹(spring back)而各边部弯曲变形为外表面凸、内表面凹的形状。对应这样的矩形音圈15的变形,可以从底板2切起如7所示那样的其他磁轭侧壁5A。
即,如7所示的其他磁轭侧壁5A从底板2切起成外表面凸、内表面凹那样弯曲的状态,即使矩形音圈15由于线圈的回弹而变形,磁轭侧壁5A与矩形音圈15也不会接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通过从底板2切起各磁轭侧壁5而设置在底板2上的第三开口9用于扬声器10的背面音孔,但在表面实际安装等中背面音孔(第三开口9)被堵塞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可以在框架1的侧壁3上设置背面音孔31。图8所示的背面音孔31设置在侧壁3的短边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在振动板14的外周边部粘接固定有四边形的振动板环32,使振动板14的外周边部经由振动板环32粘接固定在侧壁3上。另外,设置有覆盖框架1上部开口的四边形的挡板33。该挡板33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该挡板33具有与振动板14相向的正面音孔34,并且从外周边部垂下而形成四边筒状的边缘部35,使该边缘部35嵌合在侧壁3的外侧并与框架1结合。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9~图11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圆型框架的立体图。
图9所示的框架41为磁轭一体型的构件,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冲压加工(拉延加工)而形成浅的带底圆筒状,其中设置有圆形的底板42和从底板42的外侧边缘呈直角地立起的侧壁43;并且对底板42实施切孔加工和弯折加工,切起该底板42的外侧部3处,在侧壁43的内侧形成比所述框架41小一圈的圆形的带底框状的磁轭部44。
磁轭部44由隔开规定间隔与侧壁43的内侧相向的3个弯曲为圆弧状的磁轭侧壁45和圆形的磁轭底板46构成,该磁轭底板46由位于上述的各磁轭侧壁45内侧的底板42的中央部形成。
另外,在框架41上设置有形成在底板42的各磁轭侧壁45相互间的3个圆形的第一开口47和大致等间隔地形成在磁轭底板46的外侧部的4个圆形的第二开口48,并且设置有细长的弯曲为圆弧状的第三开口49,该第三开口49大致等间隔地形成在通过从底部42切起各磁轭侧壁45而形成在底板42的外侧部3个位置。
图10、图11是使用图9所示的圆型框架组装的圆型扬声器(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中央纵向剖视图,图11是图10中的扬声器在将挡板、振动板和振动板环透明化了状态的俯视图。
图10、11所示的扬声器50在磁轭底板46上粘接固定有圆柱状的永久磁铁即磁体51,在该磁体51上粘接固定有由圆形的金属板形成的极靴52,由磁轭部44、磁体51和极靴52构成磁路53。
另一方面,将由树脂或者金属薄膜形成的圆形振动板54和圆筒状的音圈55粘接固定为同心状,由振动板54和音圈55构成振动系统56。
另外,在框架41上安装有一对外部连接端子57,并将各外部连接端子57的接触部58从框架41的底面突出至外部。
然后,将从音圈55引出的两根导线59、60通过钎焊与各外部连接端子57连接,并且将振动板54的外周边部粘接固定在侧壁43上,在位于振动板54下侧的磁隙61中插入配置音圈55,利用框架41保持磁路53和振动系统56从而形成扬声器40。
这样构成的扬声器50于例如使用便携式电话中,当从外部电路通过一 对外部连接端子57向音圈55输入电声信号时,通过在磁路53中产生的磁场与由于向音圈55通电而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音圈55上下振动,随之振动板54上下振动而发出声音。
根据以上的结构,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冲压加工使框架41形成带底圆筒状,并且对该框架41的底板42的3处进行切起加工而形成圆形的带底框状的磁轭部44,从而框架41形成磁轭一体型,由此,磁轭一体型框架不是像以往那样冷锻形成的,而能够通过单纯的冲压加工形成,从而能够减少扬声器50的部件数量和组装工序数而提高生产性。
另外,框架41由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形成,与以往那样的与磁轭分开的单独个体的树脂制的框架相比,能够抑制厚度并易于确保必要的强度,使扬声器50进一步小型和薄形化。
另外,因为能够将通过从底板42切起各磁轭侧壁45而设置在底板42上的第三开口49用于扬声器50的背面音孔和各外部连接端子57向外部引出的引出口,所以能够省略上述的背面音孔和引出口的加工工序。
另外,不用变更扬声器50的外形而能够变更内部结构。即,因为不受框架41外形的影响,能够变更磁轭侧壁45从底板42切起的位置、数量、形状和大小变更,所以能够构成性能(形状和大小等)不同的磁路53,或者设置性能(大小)不同的背面音孔(第三开口49)。由此,能够容易使扬声器50的音响性能最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3个第三开口49用于背面音孔和各外部连接端子57的引出口。
各外部连接端子57是对金属薄板进行冲切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通过嵌入成型设置在树脂制的单独的绝缘体62上并与绝缘体62形成一体。
绝缘体62具有:安装部63,其重合固定在底板42的各磁轭侧壁45相互间中的一处;延伸部64,其从安装部63的两侧延伸至通过从底板42切起隔着该安装部63的两个磁轭侧壁45而设置在底板42上的两个第三开口49的大致一半长度上;并且上述的安装部63和延伸部64形成一体。
外部连接端子57具有:固定部66,其埋入在延伸部64的树脂内;悬臂梁状的弹簧片67,其从固定部66沿着下侧的第三开口49呈圆弧状地延伸,并且经由下侧的第三开口49从框架41的底面呈倾斜状地突出至外部,在突 出端部形成有下表面凸、上表面凹的接触部58;焊接垫部68,其以从延伸部64的上表面露出且与延伸部64的上表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埋设在延伸部64的树脂内,并与固定部66导通连接;上述的固定部66,弹簧片67和焊接垫部68形成一体。
另外,各外部连接端子57的弹簧片67从各延伸部64的前端侧朝向安装部63一侧呈倒“ハ”字状地突出。
各引线59、60从音圈55引出至成为绝缘体62的相反侧的一侧(图10中的纸面下侧),通过各磁轭侧壁45相互间中的位于各引线59、60的引出侧的两处相互间的间隙引出至隔着安装部63的两个磁轭侧壁45的外侧,各外部连接端子57配置为使焊接垫部68露出隔着安装部63的两个磁轭侧壁45的外侧底部,通过钎焊使各引线59、60与焊接垫部68连接。
各外部连接端子57向框架41的固定是如下那样进行的,即,预先在安装部63上形成贯通上下表面的贯通孔(省略图示),并且通过冲缘加工在位于安装部63下侧的第一开口47的周围形成圆筒状的立起部70,在使安装部63与底板42的各磁轭侧壁45相互间的一个位置重合时,使立起部70经由贯通孔从安装部63的下面侧贯通至上面侧,对突出至安装部63上面的立起部70的端部进行压溃加工。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通过从底板42切起各磁轭侧壁45而设置在底板42上的第三开口49用于扬声器50的背面音孔,但在表面实际安装等中背面音孔(第三开口49)被堵塞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以在框架41的侧壁43上设置背面音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振动板54的外周边部粘接固定有圆形的振动板环71,使振动板54的外周边部经由振动板环71粘接固定在侧壁43上。另外,设置有覆盖框架41上部开口的圆形挡板72。该挡板72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该挡板72具有与振动板54相向的正面音孔73,并且从外周边部垂下而形成圆筒状的边缘部74,使该边缘部74嵌合在侧壁43的外侧并与框架41结合。
以上,如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所明确的,本发明的磁轭一体型的框架即能够对应四边或者三角的矩形扬声器10,也能够对应圆型扬声器50,除此之外也能够对应椭圆型扬声器。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三、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图23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圆型框架的立体图,图13是将图12中的框架翻过来的立体图,图14是图12中的框架的剖视图。
图12~图14所示的框架201为磁轭一体型的构件,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拉延而形成带底筒状,并且在内侧设置有通过拉延加工而形成的带底框状的磁轭部。
即,磁轭一体型框架201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的中央部和周边部分别进行拉延加工从圆板状底板的外周边立起圆筒状的外侧壁,并且从底板上与外侧壁的内侧隔开规定间隔地立起上部具有折返部的圆筒状的双层壁作为直径小于外侧壁的同心的内侧壁,由圆形磁轭底板202和由双层壁中的内侧壁形成的圆筒状的磁轭侧壁203形成带底框状的磁轭部204,其中所述磁轭底板202由从外周边立起有双层壁中的内侧壁的底板中央部形成,并且,由圆环形的框架底板205、由双层壁中的外侧壁形成的框架内侧壁206和由外侧壁形成的框架外侧壁207在磁轭部204的周围形成圆环状的框架部208,其中,所述圆环形的框架底板205由从内周边立起双层壁中的外侧壁且从外周边立起外侧壁的底板周边部形成。
框架底板205比磁轭底板202低一层,在磁轭一体型框架1的里面侧(背面侧)中央部设置有浅的圆形凹陷209,并且,框架外侧壁207高于磁轭侧壁203和框架内侧壁206(双层壁),框架外侧壁207在高于框架外侧壁207的磁轭侧壁203和框架内侧壁206(双层壁)的位置上设置有水平的阶梯部210,框架外侧壁207位于该阶梯部210上部的直径大于位于该阶梯部210上部的直径。
另外,磁轭一体型框架201的加工工序中包括开孔加工,在框架201的底板上设置至少两处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是7处)的开口,在框架201的底板上设置:圆形的第一开口211,其形成在磁轭底板202中心部的一个位置且与框架201同心;一对第二开口212,其形成在磁轭底板202外周边部的180°点对称的两个位置上;一对第三开口213,其位于磁轭底板202外周边部的180°点对称的两个位置,从向一个方向与一对第二开口212错开90° 的180°点对称的两个位置向磁轭底板202的径向外侧延伸,连续地形成至框架底板205内周边缘部的180°点对称的两个位置,在磁轭侧壁203和框架内侧壁206(双层壁)的180°点对称的两个位置形成切槽213a;一对第四开口214,其位于框架底板205的180°点对称的两个位置,从向一个方向(一对第三开口213相对于一对第二开口212的偏移方向)与一对第三开口213错开大致45°的180°点对称的两个位置向框架底板205的径向内侧延伸至框架内侧壁206的上端(双层壁的折返部),在凹陷209的外周壁(位于磁轭底板202下侧的框架内侧壁206的下部)的180°点对称的两个位置形成切槽209a。
而且,在磁轭一体型框架201的加工工序中包括冲缘加工,将第一开口212用于冲缘加工的底孔,通过冲缘加工使其底孔的周围向磁轭底板202的背面侧立起,从而设置了从磁轭底板202的中心部突出至里面侧的圆筒状的立起部215。
图15是使用图12~图14所示的圆型磁轭一体型框架组装的圆型扬声器主体(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16是将图15中的扬声器主体翻过来的立体图,图17是图15中的扬声器主体在将振动板和振动板环透明化了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5~图17所示的扬声器主体216在磁轭底板202上粘接固定圆柱状的永久磁铁即磁体217,并且在该磁体217上粘接固定由圆板状的金属板形成的极靴218,由磁轭部204、磁体217和极靴218构成内磁型的磁路219,其中所述极靴218的中心部具有穹顶状的凸起部218a。
另一方面,将树脂或者金属薄膜形成的圆形振动板220与圆筒状的音圈221粘接固定成同心状,由振动板220和音圈221构成振动系统222。
另外,具有作为固定在磁轭一体型框架201里面侧(背面侧)的外部连接端子的近似矩形板状的印刷基板223。
然后,在磁轭一体型框架201的里面侧(背面侧)固定印刷基板223,另外,在磁轭底板202上粘接固定磁体217,并且在其磁体217上粘接固定极靴218从而构成磁路219,此后,从下侧支撑音圈221而将音圈221与形成在磁路219的磁轭侧壁203与极靴218之间的圆环状的磁隙219a配置成同轴状,在该状态下,将从音圈221引出的两根引线221a引回至印刷基板 223的一对表面侧焊盘223a的引回处理和通过点焊或者钎焊将从音圈221引出的两根引线221a与印刷基板223的一对表面侧焊盘223a连接,接着,使振动板220的外周边缘部从上侧与框架部208的阶梯部210重合并将振动板220的外周边缘部粘接固定在框架部208的阶梯部210上,并且将振动板环224从上侧与振动板220的外周边部重合并将振动板环224粘接固定在振动板220的外周边部上,利用振动板环224从上侧将振动板220的外周边部按压在框架部208的阶梯部210上,以像振动板220覆盖磁轭一体型框架201上部开口那样将振动板220安装在磁轭一体型框架201上,此时,将音圈221的上部粘接固定在振动板220的中央穹顶部与周边边缘(edge)部的交接处而构成振动系统222,利用磁轭一体型框架201保持磁路219和振动系统222而使磁路219与振动系统222形成一体,从而组装了扬声器主体216。
印刷基板223向磁轭一体型框架201的固定是如下那样通过铆接固来进行的,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印刷基板223的中心部设置有圆形的安装孔223b,经由该安装孔223b将印刷基板223穿透通过冲缘加工从磁轭底板202的中心部突出至里面侧设置的圆筒状的立起部215,使印刷基板223的两端部嵌入一对第四开口214中,在使印刷基板223与磁轭一体型框架201的里面侧重合的状态下,对突出至印刷基板223里面侧的立起部215的前端实施螺旋开槽加工以及压溃加工。
这样,铆接固定在磁轭一体型框架201里面侧的印刷基板223,其中间部陷入凹陷209中,并且两端部从一对209a在一对第四开口214内进入框架部208的底部,印刷基板223背面的整个表面与框架部208的背面大致成一个平面。另外,如图17所示,在印刷基板223的进入框架部208底部的两端部表面形成有一对表面侧焊盘223a,使一对表面侧焊盘223a在一对第四开口部214配置为露出框架部208的底部。进而,印刷基板223具有与一个表面侧焊盘223a导通连接的一个里面侧焊盘223c和与另一个表面侧焊盘223a导通连接的另一个里面侧焊盘223c,该一对里面侧焊盘223c形成在隔着印刷基板223中间部里面的安装孔223b的两个位置。
这样,将磁轭一体型框架201的一对第四开口214用于作为外部连接端子的印刷基板223的定位孔。
另外,利用通过一对第二开口212和一对第三开口213从磁轭一体型框 架201的里面侧插入磁轭部204内的音圈支撑构件即定心夹具支撑音圈221。
这样,将磁轭一体型框架201的一对第二开口212和一对第三开口211用于组装时的音圈支撑构件的插入口。
另外,从音圈221引出的两根引线221a向印刷基板223的一对表面侧焊盘223a的引回处理如下那样进行,即,如图17所示,在磁轭侧壁203和框架内侧壁206(双层壁)的一对切槽213a的内侧,从音圈221引出两根引线221a,使该两根引线221a通过一对切槽213a从磁轭部204引出至其周围的框架部208,然后在框架部208中向一个方向延伸,引导至该一个方向对应的表面侧焊盘223a。
这样,将设置在磁轭一体型框架201的磁轭部204与位于其周围的框架部208之间的隔壁即磁轭侧壁203和框架内侧壁206(双层壁)上的一对切槽213a(原来为一对第三开口213)用于引线引出口,该引线引出口用于使音圈221的两根引线221a从具有其音圈221的磁轭部204引出至框架208、再引出至印刷基板223的一对表面侧焊盘223a,其中该框架208具有与外部连接端子的连接部即印刷基板223的一对表面侧焊盘223a。
通过将上述那样构成的扬声器主体216安装在金属制的挡板上而成为扬声器产品(完成品)。
图18是在挡板上安装了图15~图17所示的扬声器主体的圆型扬声器(产品)的剖视图,图19是图18中的扬声器(产品)的立体图,图20是将图18中的扬声器(产品)翻过来的立体图。
图18~图20所示的扬声器225是将扬声器主体216的磁轭一体型框架201压入固定在带顶圆筒状的深的挡板226中,并使扬声器主体216的大致全高都安装在挡板226内而构成的,在扬声器225的里面侧(背面侧)水平地配置着印刷基板223,印刷基板223的里面(里面侧焊盘223c)仅比挡板226的下端向扬声器225的里面侧(背面侧)突出。另外,在扬声器主体216的振动板220与挡板226顶部之间形成能够使振动系统222以足够的行程振动的间隙。挡板226在与振动板220的中央穹顶部相向的顶部设置有由多个小孔227形成的扬声器225的正面音孔。另外,在挡板226的外侧面具有通过硅橡胶等弹性材料的注塑成形而形成的扬声器225的音响阻抗修正用的壳228,且挡板226与壳228形成一体。
另外,图21是将图15~图17所示的扬声器主体安装在其他挡板上的其他圆型扬声器(产品)的剖视图,图22是图21中的其他扬声器(产品)的立体图,图23是将图21中的其他扬声器(产品)翻过来的立体图。
图21~图23所示的其他扬声器229是利用边缘使浅的盖状挡板230安装在扬声器主体216的磁轭一体型框架201上而构成的,在其他扬声器229的里面侧(背面侧)水平地配置着印刷基板223。另外,在扬声器主体216的振动板220与挡板230的顶部之间形成能够使振动系统222以足够的行程振动的间隙。挡板230在与振动板220的中央穹顶部相向的顶部设置有由多个小孔231形成的扬声器229的正面音孔。
上述那样构成的扬声器225例如用于耳机(headset)或者听筒(earphone)的扬声器(驾驶员),上述那样构成的其他扬声器229例如用于PC、PDA、数码相机、数字摄录影机的扬声器,各扬声器225、229当从外部电路通过印刷基板223的一对背面侧焊盘223c、与一对背面侧焊盘223c导通连接的一对表面侧焊盘223a、与一对表面侧焊盘223a连接的两根引线221a将电音响信号输入音圈221时,通过在磁路219中产生的磁场与通过输入至音圈221的输入信号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使音圈221上下振动,随之振动板220上下振动,从而从正面音孔227、231发出声音。
此时,振动板220背面侧的磁轭一体型框架201的内部压力即音响阻抗通过一对第二开口212的大小来调整(修正)。
这样,磁轭一体型框架201的一对第二开口212用于各扬声器255、229的音响阻抗修正用的背面音孔。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框架201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拉延加工而形成带底筒状,并且在底板上设置至少两处以上的开口,在内侧设置有通过拉延加工形成的带底框状的磁轭部204,框架201形成磁轭一体型,所以磁轭一体型框架201不是像以往那样冷锻形成的,而能够通过单纯的冲压加工形成,从而能够减少扬声器225、229的部件数量和组装工序数从而提高生产性。
磁轭一体型框架201由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构成,与以往那样的与磁轭分开的单独个体的树脂制的框架相比,能够抑制厚度并易于确保必要的强度,使扬声器225、229进一步小型和薄形化。
另外,所述框架201设置有由一对第二开口212形成的背面音孔(该背面音孔能够按照需要变更数量和大小。),由一对第四开口形成的外部连接端子定位孔214,由一对第二开口和一对第三开口形成的、在组装时音圈支撑构件的插入口212和213,由一对第三开口213形成的、使音圈221的引线221a引出至与外部连接端子223的连接部223a的切槽213a,由单独的第一开口(磁轭一体型框架201的中心孔)形成的冲缘加工用的底孔211,通过冲缘加工和压溃冲缘加工形成的立起部215的端部的压溃加工,将外部连接端子223与所述框架201结合。这样磁轭一体型框架201能够通过单纯的冲压加工形成的开口附加各种功能。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4~图33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矩形框架的立体图,图25是将图24中的框架翻过来的立体图,图26中的(a)是图24中的框架的俯视图,图26中的(b)是图26中的(a)中的B-B音视图,图26中的(c)是图26中的(a)中的C-C剖视图。
图24~图26所示的框架301为磁轭一体型的构件,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拉延加工而形成带底筒状,并且在内侧设置有通过拉延加工形成的带底框状的磁轭部。
即,磁轭一体型框架301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的中央部和周边部分别进行拉延加工从矩形板状的底板的外周边立起矩形筒状的外侧壁,并且从底板上与外侧壁的内侧隔开规定间隔地立起上部具有折返部的矩形筒状的双层壁作为比外侧壁小一圈的同心的内侧壁,由矩形板状的磁轭底板302和双层壁中的内侧壁形成的矩形筒状的磁轭侧壁303形成带底框状的磁轭部304,其中该磁轭底板302由从外周边立起有双层壁中的内侧壁的底板中央部形成,并且,由圆环形的框架底板305、由双层壁中的外侧壁形成的框架内侧壁306和由外侧壁形成的框架外侧壁307在磁轭部304的周围形成带底圆环状的框架部308,其中所述圆环形的框架底板305由从内周边立起双层壁中的外侧壁且从外周边立起外侧壁的底板周边部形成。
另外,磁轭侧壁303和框架内侧壁306,使从上部折返部到磁轭侧壁303的长度尺寸长于从上部折返部到框架内侧壁306的长度尺寸,使磁轭部304比框架部308低一层,并且框架外侧壁307的高度尺寸与磁轭侧壁303的高 度尺寸大致相等,使框架外侧壁307高于框架内侧壁306。
另外,磁轭一体型框架301的加工工序中包括开孔加工,在框架301的底板上设置至少两处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是5处)的开口,在框架301的底板上设置:矩形的第一开口309,其形成在磁轭底板302中央部的一个位置且与框架301同心;4个第二开口310,其形成为连续地从磁轭底板302的四角到框架底板305的四角,在磁轭侧壁303和框架内侧壁306(双层壁)的四角形成切槽310a。此外,磁轭一体型框架301形成为以其中心为对称点的180°点对称。
图27是使用图24~图26所示的矩形磁轭一体型框架组装的矩形扬声器主体(电声转换器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图28是图27中的D-D剖视图,图29是图27中的E-E剖视图,图30是图27中的扬声器主体的音圈组装图。
图27和图28所示的扬声器主体311在磁轭底板302上粘接固定矩形环状的永久磁铁即磁体312,并且在该磁体312上粘接固定由矩形环状的金属板形成的极靴313,由磁轭部304、磁体312和极靴313构成内磁型的磁路314。
另外,对于磁路314而言,在位于层叠状态的磁轭底板302、磁体312和极靴313上的第一开口309、磁体内孔312a和极靴内孔313a中嵌合有作为外部连接端子的矩形柱状的印刷基板315,通过该印刷基板315使磁轭底板302、磁体312和极靴313对心,并且,利用从印刷基板315的突出至磁轭底板302里面侧(背面侧)的下端部向水平方向外侧伸出的下侧卡合部316和印刷基板315的突出至极靴313上面侧的上端部向水平方向外侧伸出的上侧卡合部317夹着层叠状态的磁轭底板302、磁体312和极靴313,从而铆接固定上述的磁轭底板302、磁体312和极靴313成一体。此外,如图27所示,优选极靴内孔313a形成使极靴313的与上侧卡合部317卡合的上表面凹下上侧卡合部317厚度的阶梯,使极靴313的上表面与印刷基板315的上表面大致处于一个平面。
在印刷基板315的上表面形成有一对上面侧焊盘(省略图示),在印刷基板315的下表面形成有与一个上面侧焊盘导通连接的一个下面侧焊盘315a和与另一个上面侧焊盘导通连接的另一个下面侧焊盘315a。
另一方面,将由树脂或者金属薄膜构成的矩形振动板318与矩形筒状的 音圈319经由树脂或者金属薄膜形成的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粘接固定成同心状,由振动板318和音圈319构成振动系统321。
如图30所示,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具有外部嵌合有音圈319的矩形筒状的骨架部320a、从骨架部320a的上端向水平方向内侧伸出的振动板粘接片部320b、从骨架部320a的下端向水平方向外侧伸出的宽度窄的音圈粘接部320c、与音圈粘接部320c的外侧隔开规定间隙地配置的矩形环状的基板部320d、设置在基板部320d的内侧四角与音圈粘接部320c的四角之间的剖面形状呈S字形的4个挠性片即阻尼部320e,且上述的骨架部320a、振动板粘接片部320b、音圈粘接部320c、基板部320d和阻尼部320e形成一体,将音圈319外嵌在骨架部320a上,将音圈319的内周面与骨架部320a的外周面粘接固定,并且将音圈319的下端面与音圈粘接部320c的上表面粘接固定,以该状态安装音圈319。
在振动板318的外周边部上从里侧粘接固定有振动板环322,在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的基板部320d的外周边部上也从里侧粘接固定有基板环323。
然后,如图17所示,在磁磁轭一体型框架201的轭部304上构成磁路314并且固定了印刷基板315,然后一边将安装了音圈319的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的4个阻尼部320e从上部嵌入形成在磁轭侧壁303和框架内侧壁306(双层壁)的四角上的切槽310a中,一边将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的基板部320d插入框架部308内,并且将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的骨架部320a和音圈319插入形成在磁路314的磁轭侧壁303与极靴313之间的矩形环状的磁隙314a中,将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的基板环323粘接固定在框架底板305上,使音圈319经由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与磁路314的磁隙314a同轴地配置在磁路314的磁隙314a中,在该状态下,进行从音圈319引出的两根引线319a向印刷基板315的一对上面侧焊盘引回的引回处理和通过点焊或者钎焊使从音圈319引出的两根引线319a与印刷基板315的一对上面侧焊盘连接,接着,从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的基板部320d之上使矩形环状的垫圈324重合在基板环323上,然后在其垫圈324上重合振动板318的振动板环322,将振动板318像覆盖磁轭一体型框架301的上部开口那样的安装在磁轭一体型框架301上,此时,将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的音圈粘 接部320c粘接固定在振动板318的中央穹顶部与周边边缘部的交接处而构成振动系统321,通过磁轭一体型框架301保持磁路314和振动系统321而使磁路314和振动系统321形成一体,从而组装了扬声器主体311。
从音圈319引出的两根引线319a向印刷基板315的一对上面侧焊盘引回的引回处理如下那样进行,即,如图30所示,在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的振动板粘接片部320b的180°点对称的两个位置形成的一对凹陷部320f的外侧,从音圈319引出两根引线319a,将该两根引线319a在一对凹陷部320f上通过而引导到印刷基板315的一对上面侧焊盘。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的音圈粘接部320c通过除一对凹陷部320f以外的部分粘接固定在振动板318的中央穹顶部与周边边缘部的交接处,由一对凹陷部320f(非粘接部)形成音圈319的两根引线319a的插入孔。
通过将上述那样构成的扬声器主体311安装在金属制的挡板上而成为扬声器产品(完成品)。
图31是将图27、图28所示的扬声器主体安装在挡板上的矩形扬声器(产品)的剖视图,图32是图31中的扬声器(产品)的立体图,图33将图31中的扬声器(产品)翻过来的立体图。
图31~图33所示的扬声器325是利用边缘使浅的盖状挡板326安装在扬声器主体311的磁轭一体型框架301上而构成的,在扬声器325的里面侧(背面侧)配置有印刷基板315的下面侧焊盘315a且印刷基板315的下面侧焊盘315a露出扬声器325的里面侧(背面侧)。另外,在扬声器主体325的振动板318与挡板326顶部之间形成能够使振动系统321以足够的行程振动的间隙。挡板326在与振动板318的中央穹顶部相向的顶部设置有由单独的大孔形成的扬声器325的正面音孔327。
上述那样构成的扬声器325例如用于PC、PDA、数码相机、数字摄录影机的扬声器,扬声器325当从外部电路通过印刷基板315的一对里面侧焊盘315a、与一对里面侧焊盘315a导通连接的一对上面侧焊盘、与一对上面侧焊盘连接的两根引线319a将电音响信号输入至音圈319时,通过在磁路314中产生的磁场与通过输入至音圈319的输入信号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使音圈319上下振动,随之振动板318上下振动,从而从正面音孔327发出声音。
此时,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将音圈319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上以使音圈319能够进行正确的活塞运动(振动),但因为利用4个阻尼部320e从下侧支撑骨架部320a,所以不须确保装入新的阻尼器的空间,不用增大小型扬声器325的厚度而能够提高耐输入性能。
另外,空气在各个阻尼部320e间流通,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本身不需要通气性,而且,因为阻尼部320e从下侧支撑骨架部320a,所以不论骨架320a与振动板318形成一体,还是骨架320a与振动板318分别单独形成,都能够使阻尼部320e与骨架部320a形成一体,能够抑制小型扬声器325的制造成本提高,能够提供耐输入性能。
若利用基板部320d使4个阻尼部320e的前端部相互连接,则增加了利用阻尼部320e从下侧支撑骨架部320a时的稳定性,并且阻尼部320e向磁轭一体型框架301安装的作业性也好,能够提高量产性。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框架301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拉延加工而形成带底筒状,并且在底板上设置至少两处以上的开口,在内侧设置有通过拉延加工形成的带底框状的磁轭部304,框架301形成磁轭一体型,所以磁轭一体型框架301不是像以往那样冷锻形成的,而能够通过单纯的冲压加工形成,从而能够减少扬声器325的部件数量和组装工序数从而提高生产性。
磁轭一体型框架301由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构成,与以往那样的与磁轭分开的单独个体的树脂制的框架相比,能够抑制厚度并易于确保必要的强度,使使扬声器325进一步小型和薄形化。
另外,将第二开口310用于背面音孔,将第一开口309用于外部连接端子定位孔,并且,通过由第二开口310形成的切槽310a能够采用利用4个阻尼部320e从下侧支持骨架部320a的音圈骨架兼阻尼器320。
Claims (8)
1.一种电声转换器,具有磁路、振动系统和框架,所述磁路具有磁轭、磁体和极靴,所述振动系统具有振动板和音圈,所述框架用于保持上述的磁路和振动系统,所述音圈配置在磁隙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拉延加工而形成为带底的筒状,并且在底板设置至少两处以上的开口,在所述框架的内侧设置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的具有底和侧壁的框状的磁轭部,从而成为磁轭一体型。
2.一种电声转换器,具有磁路、振动系统和框架,所述磁路具有磁轭、磁体和极靴,所述振动系统具有振动板和音圈,所述框架保持上述的磁路和振动系统,所述音圈配置在磁隙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拉延加工而形成为带底的筒状,并且对该框架的底板的至少两处以上进行切起加工而形成具有底和侧壁的框状的磁轭部,从而成为磁轭一体型。
3.一种电声转换器,具有磁路、振动系统和框架,所述磁路具有磁轭、磁体和极靴,所述振动系统具有振动板和音圈,所述框架用于保持上述的磁路和振动系统,所述音圈配置在磁隙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是对一张薄板状的金属材料进行拉延加工而形成为带底的筒状,并且在底板上设置至少两处以上的开口,在所述框架的内侧设置通过拉延加工形成的具有底和侧壁的框状的磁轭部,从而成为磁轭一体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由所述开口形成的背面音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由所述开口形成的外部连接端子定位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由所述开口形成的、在组装时用于插入音圈支撑构件的插入口。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由所述开口形成的、用于将音圈的引线引出至与外部连接端子的连接部的切槽。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由所述开口形成的冲缘加工用的底孔,通过冲缘加工和对冲缘加工形成的立起部的端部进行压溃的压溃加工,将外部连接端子与所述框架结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25471/2008 | 2008-05-13 | ||
JP2008125471 | 2008-05-13 | ||
PCT/JP2009/052151 WO2009139202A1 (ja) | 2008-05-13 | 2009-02-09 | 電気音響変換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82818A CN101682818A (zh) | 2010-03-24 |
CN101682818B true CN101682818B (zh) | 2013-05-15 |
Family
ID=41318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00021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2818B (zh) | 2008-05-13 | 2009-02-09 | 电声转换器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55359B2 (zh) |
EP (1) | EP2148524B1 (zh) |
JP (1) | JP5028485B2 (zh) |
KR (1) | KR101035790B1 (zh) |
CN (1) | CN101682818B (zh) |
TW (1) | TWI491276B (zh) |
WO (1) | WO200913920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49883B2 (ja) * | 2008-06-02 | 2012-10-17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 |
JP5392841B2 (ja) * | 2009-12-07 | 2014-01-22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装置 |
JP5518519B2 (ja) * | 2010-02-16 | 2014-06-1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
KR101116307B1 (ko) * | 2010-03-25 | 2012-03-14 | 주식회사 비에스이 | 슬림형 스피커 |
US8300873B2 (en) | 2010-07-14 | 2012-10-30 | American Greetings Corporation | Low profile greeting card speaker |
JP2013539206A (ja) | 2010-07-30 | 2013-10-17 | ローム・アンド・ハース・エレクトロニック・マテリアルズ・コリア・リミテッド | 発光材料として電界発光化合物を使用する電界発光素子 |
CN202004956U (zh) * | 2010-12-31 | 2011-10-05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发声器 |
CN102256196B (zh) * | 2011-01-26 | 2015-06-03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及其组装方法 |
JP2013033579A (ja) * | 2011-06-29 | 2013-02-1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駆動装置用フレーム、駆動装置、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KR101389664B1 (ko) * | 2012-06-13 | 2014-04-28 | 부전전자 주식회사 | 고출력 및 고음질의 전자음향변환기 |
KR101395050B1 (ko) * | 2012-10-25 | 2014-05-19 | 주식회사 이엠텍 | 통풍 구조를 지닌 음향 변환 장치 |
JP6195250B2 (ja) * | 2012-12-20 | 2017-09-1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装置、映像音響機器、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移動体、およびイヤーホン |
JP2014127883A (ja) * | 2012-12-27 | 2014-07-07 |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 多機能型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の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
CN105340297A (zh) * | 2013-06-25 | 2016-02-17 | 楼氏国际采购中心(马来西亚)私人有限公司 | 助听器兼容的移动扬声器 |
KR101489765B1 (ko) | 2013-08-19 | 2015-02-04 | 주식회사 이엠텍 | 방수 마이크로스피커 |
CN103763667B (zh) * | 2013-12-31 | 2017-10-13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多功能电声器件 |
US9584921B2 (en) * | 2014-07-15 | 2017-02-28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Sound transducer |
JP6409188B2 (ja) * | 2014-11-18 | 2018-10-24 |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 電気音響変換器および音響抵抗材 |
KR101804804B1 (ko) * | 2016-05-17 | 2017-12-05 | 주식회사 슬리비스 | 박형 스피커 |
CN106535065B (zh) * | 2016-09-19 | 2020-07-24 | 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薄型扬声器的盆架 |
CN106851503A (zh) * | 2017-03-06 | 2017-06-13 | 重庆市冠音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共磁的电声结构 |
CN107277706B (zh) * | 2017-04-15 | 2020-05-29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扬声器 |
US10290463B2 (en) * | 2017-04-27 | 2019-05-14 | Imatrex, Inc. | Compact deflecting magnet |
US10555085B2 (en) * | 2017-06-16 | 2020-02-04 | Apple Inc. | High aspect ratio moving coil transducer |
CN109218929B (zh) * | 2018-01-10 | 2024-04-0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器 |
CN108430010A (zh) * | 2018-01-27 | 2018-08-21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CN108322870B (zh) * | 2018-02-02 | 2021-01-29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US10582296B1 (en) * | 2018-03-02 | 2020-03-03 | Audio Accessories Group, LLC | Foldable speaker baffle system |
JP6698751B2 (ja) * | 2018-06-19 | 2020-05-27 | 東北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装置 |
CN208798197U (zh) * | 2018-08-03 | 2019-04-26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扬声器 |
CN208638698U (zh) * | 2018-08-13 | 2019-03-22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CN208638694U (zh) * | 2018-08-13 | 2019-03-22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扬声器模组 |
CN108924717B (zh) * | 2018-09-28 | 2023-09-01 | 东莞顺合丰电业有限公司 | 扬声器的信号传输结构 |
CN109362022B (zh) * | 2018-11-02 | 2020-12-11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声装置及其加工方法以及耳机 |
US11985492B2 (en) | 2019-03-25 | 2024-05-14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Speak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peaker |
CN110392329A (zh) * | 2019-06-03 | 2019-10-29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WO2021000156A1 (zh) * | 2019-06-30 | 2021-01-07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JP2022009924A (ja) * | 2020-04-27 | 2022-01-14 | 東北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装置 |
JP2020129821A (ja) * | 2020-04-27 | 2020-08-27 | 東北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装置 |
CN214101769U (zh) * | 2020-12-25 | 2021-08-31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振动系统、发声器件及电子设备 |
CN216134591U (zh) * | 2021-08-02 | 2022-03-25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CN216134592U (zh) * | 2021-08-02 | 2022-03-25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CN117915248B (zh) * | 2024-03-20 | 2024-05-14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发声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3278A (zh) * | 2005-03-10 | 2007-10-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91192B (en) | 1981-01-16 | 1984-10-17 | Univ London | Stabilising marine vessels |
JPS57138496U (zh) * | 1981-02-24 | 1982-08-30 | ||
JPS5853299A (ja) * | 1981-09-25 | 1983-03-29 | Seiko Instr & Electronics Ltd | 動電形スピ−カ |
JPH05336593A (ja) * | 1992-06-02 | 1993-12-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スピーカ用フレ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790421B2 (ja) * | 1993-10-25 | 1998-08-27 |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 電気音響変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02011904A1 (fr) * | 2000-08-08 | 2002-02-14 | Namiki Seimitsu Houseki Kabushiki Kaisha | Dispositif actionneur de type a induction electromagnetique et structure de montage adaptee et assistant numerique |
JP3797916B2 (ja) * | 2001-10-30 | 2006-07-19 |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0419915B1 (ko) * | 2002-08-30 | 2004-02-25 | 주식회사 진영음향 | 듀얼 서스펜션을 갖는 다이나믹 마이크로 스피커 |
JP3869782B2 (ja) * | 2002-10-01 | 2007-01-1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装置 |
KR100545159B1 (ko) * | 2002-11-28 | 2006-01-24 |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라우드스피커 |
JP2004343603A (ja) * | 2003-05-19 | 2004-12-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スピーカ |
JP2004356834A (ja) * | 2003-05-28 | 2004-12-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スピー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JP4475085B2 (ja) * | 2004-10-04 | 2010-06-0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 |
JP2007081901A (ja) * | 2005-09-15 | 2007-03-29 | Foster Electric Co Ltd |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スピーカ |
JP2007208592A (ja) * | 2006-02-01 | 2007-08-1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
JP2007306468A (ja) * | 2006-05-15 | 2007-11-22 | Sharp Corp | スピーカーフレーム及びスピーカーフレームの成形方法 |
JP4671236B2 (ja) * | 2006-05-29 | 2011-04-13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 |
US20080063234A1 (en) * | 2006-09-07 | 2008-03-13 |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
JP2009296160A (ja) * | 2008-06-03 | 2009-12-17 | Hosiden Corp | スピーカ |
JP2011071681A (ja) * | 2009-09-25 | 2011-04-07 | Hosiden Corp | スピーカ用ダンパおよびスピーカ |
JP5471435B2 (ja) * | 2009-12-28 | 2014-04-1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と携帯端末装置 |
-
2009
- 2009-02-09 EP EP09746409.3A patent/EP2148524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9-02-09 WO PCT/JP2009/052151 patent/WO200913920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2-09 JP JP2009518180A patent/JP502848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2-09 US US12/450,981 patent/US905535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2-09 KR KR1020097022545A patent/KR101035790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2-09 CN CN2009800002131A patent/CN10168281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2-13 TW TW098104705A patent/TWI49127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3278A (zh) * | 2005-03-10 | 2007-10-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4-128822A 2004.04.22 |
JP特开2004-356834A 2004.12.1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055359B2 (en) | 2015-06-09 |
KR20100007866A (ko) | 2010-01-22 |
WO2009139202A1 (ja) | 2009-11-19 |
CN101682818A (zh) | 2010-03-24 |
EP2148524A1 (en) | 2010-01-27 |
US20110123061A1 (en) | 2011-05-26 |
KR101035790B1 (ko) | 2011-05-20 |
EP2148524B1 (en) | 2014-10-22 |
JP5028485B2 (ja) | 2012-09-19 |
TWI491276B (zh) | 2015-07-01 |
TW200948171A (en) | 2009-11-16 |
JPWO2009139202A1 (ja) | 2011-09-15 |
EP2148524A4 (en) | 2013-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82818B (zh) | 电声转换器 | |
CN101924974B (zh) | 扬声器 | |
CN210093530U (zh) | 一种扬声器 | |
KR101615057B1 (ko) | 소형 전기 음향 변환기 및 그 조립 방법 | |
CN107396267B (zh) | 微型发声器 | |
CN111343544B (zh) | 发声器件 | |
CN102036147A (zh) | 扬声器用阻尼器及具有该扬声器用阻尼器的扬声器 | |
CN104010254A (zh) | 内环磁式微型扬声器 | |
CN217721456U (zh) | 同轴扬声器 | |
CN201383870Y (zh) | 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 |
CN101583067A (zh) | 电声变换器 | |
US8126188B2 (en) | Speak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
CN119012087A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JP2011071682A (ja) |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スピーカ | |
CN216391395U (zh) | 扬声器 | |
CN204539464U (zh) | 微型扬声器 | |
JP4440001B2 (ja) | スピーカ | |
CN110830888A (zh) | 一种振膜及包括其的发声器单体 | |
CN220985843U (zh) | 扬声器 | |
CN220108190U (zh) | 振动发声器和振动发声装置 | |
CN221633945U (zh) | 发声单体和发声模组 | |
CN221633944U (zh) | 发声单体和发声模组 | |
CN220985842U (zh) | 扬声器 | |
CN222423990U (zh) | 一种微型扬声器 | |
US12149910B2 (en) | Speak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15 Termination date: 2017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