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681602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1602A
CN101681602A CN200880016968A CN200880016968A CN101681602A CN 101681602 A CN101681602 A CN 101681602A CN 200880016968 A CN200880016968 A CN 200880016968A CN 200880016968 A CN200880016968 A CN 200880016968A CN 101681602 A CN101681602 A CN 101681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look
signa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6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启二
镰田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81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16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1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coloured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1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coloured light
    • G02F1/133622Colour sequential illumin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65Improved aperture ratio, e.g. by size reduction of the pixel circuit, e.g. for improving the pixel density or the maximum displayabl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35Field-sequential colour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3Display of colou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Video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For Color Tv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宽色彩再现区域和高色纯度的显示装置,同时保持能够实现高分辨率并可保持高开口率的显示元件结构。该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发出第一色的第一光源(31G)、和发出与第一色有补色关系的颜色的光的第二光源(31RB)的照明装置(3);在0.5帧周期内依次选择各扫描线(GL)的栅极驱动器(24);数据驱动器(23),该数据驱动器(23)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对第一色的像素、以及第二色和第三色的像素中的至少一方写入数据信号,在后半期间内对第二色及第三色的像素写入数据信号;以及开关电路(26),该开关电路(26)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点亮第一光源(31G)并熄灭第二光源(31RB),在期间的后半期间内点亮第二光源(31RB)并熄灭第一光源(31G)。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滤色片的显示元件;以及向显示元件出射面状光的照明装置,特别涉及能够进行多于滤色片的色数的多色显示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电视接收机等的显示装置,广泛使用具有低功耗、薄、轻等优点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元件其本身并不发光,是所谓的非发光型显示元件。因而,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在液晶显示元件的例如一个主面上设置面发光型的照明装置(所谓背光源),使该背光源出射的光透过设置于液晶显示元件的各像素中的RGB三色滤色片,从而进行彩色显示。
作为进行这种彩色显示的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使用被称为是三波长管或四波长管的冷阴极荧光管。三波长管是指具有红(R)、绿(G)、蓝(B)的波长的荧光管,四波长管是具有红、绿、蓝、深红的波长的荧光管。在三波长管的情况下,将红、绿、及蓝的荧光体封入管内。在四波长管的情况下,将红、绿、蓝及深红的荧光体封入管内。任何一种情况下,由于在点亮时各波长光发生混合,所以作为在全波长区域内具有发光光谱的光(白色光)向液晶显示元件照射。
另外,在使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背光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棱镜片或扩散板等,将红色LED、绿色LED、及蓝色LED(还有使用白色LED的情况)出射的各色光混合,形成均匀的白色光,然后照射到液晶显示元件。
另一方面,伴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等使用新显示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普及,提倡使用新的动态图像用扩展色域标准xvYCC。该xvYCC标准相对于当前以CRT中的色彩再现范围为基准而确定的色彩再现标准sRGB,实现了更宽的色彩再现范围,可以进行色彩更加鲜艳并且具有立体感的图像显示,并且能够以忠实的色彩再现用胶片拍摄的电影内容等,作为下一代标准而受到关注。
为了对应此xvYCC标准,需要扩大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范围,但上述以往的背光源使用白色光源,仅通过提高液晶显示元件的像素中形成的RGB三色滤色片的色纯度,不能进行足够范围内的色彩再现。
因此,作为扩大液晶显示元件的色彩再现范围的具体方法,通常除了RGB三原色以外,还形成蓝绿色(C)、品红色(M)、黄色(Y)的与RGB三原色分别具有补色关系的颜色或白色等其他颜色的滤色片,利用四色以上的多色进行图像显示。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方案:即,构成配置成两行两列的四色像素部,使像素部中的滤色片的排列为“RGBC”和“RGBY”。图20表示这种现有液晶显示元件中的滤色片的排列。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459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现有结构中,由于像素部为两行的结构,所以与RGB三色沿扫描线的方向并排的以往的液晶显示元件相比,扫描线的数量需要是其2倍。这种情况下,由于选择扫描线的周期缩短,所以一根扫描线被选择的时间变短,从而使得将用于图像显示的数据信号写入像素的时间不够。
另外,在作为不增加扫描线的数量而应对两行结构的像素部的方法而提倡的、在两行像素行之间配置一根扫描线即所谓中间栅极(Center Gate)方法中,需要对一根扫描线所选择的两行像素同时写入用于图像显示的数据信号,从而需要2倍数量的数据线。
而且,由形成了多色滤色片的像素构成用于进行图像显示的一个点,这成为其自身难以实现高分辨率的原因,另外,若增加扫描线或栅极线的数量,则液晶显示元件的各像素形成区域中用于这些电极配置的面积增大,其结果,产生各像素的开口率下降、显示元件的亮度下降等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宽色彩再现区域和高色纯度的显示装置,同时保持能够实现高分辨率并可保持高开口率的显示元件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具有配置成矩阵状的扫描线及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及数据线连接的开关元件、在所述开关元件根据所述扫描线的信号变成导通状态时进行与从数据线写入的数据信号对应的灰度显示的像素部、以及对应于所述像素部配置的三色滤色片,该三色滤色片具有第一色、第二色和第三色,并在混合时呈现白色;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向所述显示元件出射面状光,具有发出所述第一色的光的第一光源、以及发出与所述第一色具有补色关系的颜色的光的第二光源;扫描线驱动部,该扫描线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一半周期内,向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提供选择信号;数据线驱动部,该数据线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一半期间内,向所述数据线提供要写入到与所述第一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的数据信号、和要写入到与所述第二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及与所述第三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数据信号,在所述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另一半期间内,向所述数据线提供要写入到与所述第二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和与所述第三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的数据信号;以及光源驱动部,该光源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一半期间内,点亮所述第一光源并熄灭所述第二光源,在所述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另一半期间内,点亮所述第二光源并熄灭所述第一光源。
若采用本发明,则能够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宽色彩再现区域和高色纯度的显示装置,同时保持能够实现高分辨率并可保持高开口率的显示元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点亮/熄灭定时、向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的供给定时、和光源的发光量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中扩大色彩再现范围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1的光源光谱分布图。
图6是表示将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1的色彩再现范围、与比较例1及已有例进行比较的色度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2的光源光谱分布图。
图8是表示将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2的色彩再现范围、与比较例2及已有例进行比较的色度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比较例1及2的光源点亮/熄灭定时、向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的供给定时、和光源的发光量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现有三波长管的发光光谱的光谱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冷阴极荧光管的点亮定时的一个示例的时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冷阴极荧光管的点亮定时的另一个示例的时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冷阴极荧光管的点亮定时的又一个示例的时序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插值数据生成部的内部结构和信号处理状态的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插值数据生成部中进行的其它插值数据生成方法的信号处理状态的框图。
图1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3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背光源而使用的LED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第一色为蓝色时的光源点亮/熄灭定时、向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的供给定时、和光源的发光量的关系的一个示例的时序图。
图20是表示现有进行多原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滤色片排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包括: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具有配置成矩阵状的扫描线及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及数据线连接的开关元件、在所述开关元件根据所述扫描线的信号变成导通状态时进行与从数据线写入的数据信号对应的灰度显示的像素部、以及对应于所述像素部配置的三色滤色片,该三色滤色片具有第一色、第二色和第三色,并在混合时呈现白色;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向所述显示元件出射面状光,具有发出所述第一色的光的第一光源、以及发出与所述第一色具有补色关系的颜色的光的第二光源;扫描线驱动部,该扫描线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一半周期内,向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提供选择信号;数据线驱动部,该数据线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一半期间内,向所述数据线提供要写入到与所述第一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的数据信号、和要写入到与所述第二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及与所述第三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数据信号,在所述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另一半期间内,向所述数据线提供要写入到与所述第二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和与所述第三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的数据信号;以及光源驱动部,该光源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一半期间内,点亮所述第一光源并熄灭所述第二光源,在所述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另一半期间内,点亮所述第二光源并熄灭所述第一光源。
“混合时呈现白色”,是指人眼看到白色及近似白色的状态,也可以并不一定要是呈现色彩学上的完全白色的状态。
若采用该结构,则在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一半期间内,使发出第一色的光的第一光源发出的光透过第二色及第三色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滤色片,从而可以在形成了各滤色片的像素中,分别进行与第三色及第二色具有补色关系的颜色的灰度显示。因此,能够得到一种可以实现宽色彩再现区域和高色纯度的显示装置,同时保持能够实现高分辨率并可保持高开口率的显示元件结构。
另外,较好的是,所述数据线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另一半期间内,向所述数据线提供使与所述第一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进行黑灰度显示的数据信号,并且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像素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一半期间内,向所述数据线提供与所述第二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或与所述第三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的仅其中一方的数据信号,所述数据线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像素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一半期间内,向所述数据线提供使与所述第二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或与所述第三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中的未提供所述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的像素部进行黑灰度显示的数据信号。
这是由于,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各期间内,通过使不进行图像显示的颜色的像素部进行黑灰度显示,可以防止发生漏光,并进一步提高色纯度。
另外,较好的是,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在与所述扫描线正交的方向上分别设置多个,所述光源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一半期间内,与对所述扫描线施加选择信号的动作同步,按照配置的顺序依次点亮所述多个第一光源,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另一半期间内,与对所述扫描线施加选择信号的动作同步,按照配置的顺序依次点亮所述多个第二光源。
这是由于,若采用该结构,则可以防止相邻配置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光混合,从而进一步提高色纯度。
另外,较好的是,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显示元件中还具有插值数据生成部,该插值数据生成部通过对在显示一个画面的期间内提供给所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和在该期间的下一期间内提供给所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进行插值,生成在该期间的后半期间内提供给所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另外,较好的是,所述显示元件中还具有插值数据生成部,该插值数据生成部通过对在显示一个画面期间内提供给所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和在该期间的一个画面之前的期间内提供给所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进行插值,生成在该期间的前半期间内提供给所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这是由于,特别是在显示动态图像的情况下,可以抑制色分离(Color Break)的现象。
另外,较好的是,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色的光主要有绿色波长区域的光谱,所述第二色的光主要有红色波长区域的光谱,所述第三色的光主要有蓝色波长区域的光谱。
由此,可以防止具有绿色波长区域光谱的滤色片中混入蓝色波长区域或红色波长区域的背光源的光,可以提高色纯度,并且在第一光源点亮时,将与黄色(Y)对应的图像显示信号输入到设置有红色滤色片的像素,或者将与蓝绿色(C)对应的图像显示信号输入到设置有蓝色滤色片的像素,从而可以利用RGB三色滤色片进行RGBCY五色的多色显示。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色的光主要有蓝色波长区域的光谱,所述第二色的光主要有红色波长区域的光谱,所述第三色的光主要有绿色波长区域的光谱。
由此,可以利用RGB三色滤色片进行RGBCM五色的多色显示。
另外,较好的是,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是冷阴极荧光管或热阴极荧光管。还有,较好的是,在该结构中,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分别设置多个,并且使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逐个或每隔多个交替配置。
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光源为绿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光源是由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同时发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组合形成的结构。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光源为蓝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光源是由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同时发光的绿色发光二极管的组合。
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光源为绿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光源是由蓝色发光二极管、和由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蓝色光激励而发出红色光的荧光体构成的品红光发光元件的组合。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以下,将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作为具有透射型液晶显示元件的电视接收机而实施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本说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适用对象。作为本发明的显示元件,可以使用例如半透射型液晶显示元件。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用途也不仅仅限定于电视接收机。
实施方式1
图1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及具有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设置有液晶面板2(显示元件)和背光源装置3(照明装置),该液晶面板2将图1的上侧设置为可视侧(显示面侧),该背光源装置3配置于液晶面板2的非显示面侧(图1的下侧),向液晶面板2照射面状光。
液晶面板2包括:液晶层4:夹着液晶层4的一对透明基板5、6;以及分别设置于透明基板5、6的各外侧表面上的偏光板7、8。液晶面板2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液晶面板2的驱动器9(后文说明的栅极驱动器或源极驱动器等)、以及通过柔性印刷基板11与驱动器9连接的驱动电路10。
液晶面板2是有源矩阵型的液晶面板,它采用的结构是通过向配置成矩阵状的扫描线及数据线提供扫描信号及数据信号,能够以像素为单位驱动液晶层4。即,各像素在设置于扫描线及数据线的各交点附近的TFT(开关元件)根据扫描线的信号而变成导通状态时,根据从数据线写入到像素电极的数据信号的电位电平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进行与数据信号对应的灰度显示。即,液晶面板2中,利用液晶层4调制从背光源装置3通过偏光板7而入射的光的偏振状态,并且控制通过偏光板8的光通量,从而显示所希望的图像。
背光源装置3上,设置有向液晶面板2一侧开口且有底的壳体12、以及设置于壳体12的液晶面板2一侧的框状框架13。壳体12及框架13由金属或合成树脂构成,在框架13的上方设置液晶面板2的状态下,用截面呈L字形状的外框14夹紧。从而,背光源装置3与液晶面板2组装并形成一体化,构成背光源装置3发出的照明光入射到液晶面板2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背光源装置3还具有:设置成覆盖壳体12的开口部的扩散板15;在扩散板15的上方设置于液晶面板2一侧的光学片17;以及设置于壳体12的内表面的反射片19。背光源装置3中,在反射片19的上方设置有多根冷阴极荧光管31,这些冷阴极荧光管31发出的光作为面状光向液晶面板2进行照射。此外,图1中,为了简化而示出了具有8根冷阴极荧光管31的结构,但冷阴极荧光管31的根数并不限于此。
这些多根冷阴极荧光管31中,包括封入了绿色荧光体的冷阴极荧光管31G作为发出第一色的光的光源,其发光光谱在绿色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还包括封入了红色及蓝色荧光体的冷阴极射线管31RB作为发出与第一色即绿色有补色关系的颜色即品红色(M: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的光的光源,其发光光谱在红色及蓝色的波长区域中具有峰值。
冷阴极射线管31G、31RB配置为其长边方向与液晶面板2的扫描线的延伸方向平行。此外,图1中示出了冷阴极荧光管31G和冷阴极荧光管31RB逐根交替配置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冷阴极荧光管31G和冷阴极荧光管31RB每隔多根(例如2根)交替配置的结构。
冷阴极荧光管31的根数以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的画面尺寸或各荧光管的亮度等设置为佳。若举一例,则当液晶显示装置1的画面尺寸为所谓37V型时,较好的是采用9根冷阴极荧光管31G、和9根冷阴极荧光管31RB的一共18根左右的结构。
扩散板15用例如合成树脂或玻璃材料构成,对来自冷阴极荧光管31的光(包括被反射片19反射的光)进行扩散,并出射到光学片17一侧。另外,扩散板15的四边侧放置于在壳体12的上侧设置的框状表面上,中间有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按压构件16,该按压构件16被壳体12的该表面和框架13的内表面夹紧,在此状态下装入背光源装置3的内部。
光学片17中包含例如合成树脂薄膜构成的聚光片,其采用的结构使得背光源装置3向液晶面板2发出的照明光的亮度上升。还可根据需要,在光学片17上适当地层叠用于提高液晶面板2的显示面的显示质量的棱镜片、扩散片、偏光片等光学片材。由此构成光学片17,使得从扩散板15出射的光转换成具有预定亮度(例如10000cd/m2)以上且均匀亮度的面状光,作为照明光入射到液晶面板2。除上述结构以外,例如也可以在液晶面板2的上方(显示面一侧)适当地层叠用于调整液晶面板2的视角的扩散片等光学构件。
反射片19由例如铝或银等高反射率的金属薄膜构成,作为向扩散板反射冷阴极荧光管31的光的反射板发挥作用。从而,背光源装置3可以提高冷阴极荧光管31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以及在扩散板15的亮度。此外,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使用合成树脂制造的反射片材来代替上述金属薄膜,或者在例如壳体12的内表面涂布高反射率的白色等涂料,从而使该内表面作为反射板发挥作用。
下面,参照图2,更详细地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中的液晶面板2和背光源装置3的结构以及它们的驱动方法。图2是表示液晶面板2和背光源装置3的功能关系的示意图,并不忠实地反映液晶面板2及背光源3的物理大小。
如前所述,液晶面板2是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元件,如图2所示,包括:配置成矩阵状的扫描线GL及数据线DL;配置于扫描线GL和数据线DL的交点的TFT21;与TFT21的漏极电极连接的像素电极22;向扫描线GL依次提供选择信号的栅极驱动器24;向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的源极驱动器23;以及对源极驱动器23及栅极驱动器24等提供时钟信号或定时信号等的控制器25。
液晶显示装置1还具有按照控制器25提供的定时信号等、控制背光源装置3的冷阴极荧光管31G及31RB的点亮/熄灭的开关电路26。开关电路26通过导通/断开交流电源等对冷阴极荧光管31G、31RB的电压供给,控制冷阴极荧光管31G及31RB的点亮/熄灭。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这样构成开关电路26,使得多根冷阴极荧光管31G都同时进行开/关控制,并且多根冷阴极荧光管31RB也都同时进行开/关控制。
图2所示的驱动器及控制器的结构仅仅是其中一例,这些驱动系统电路的安装状态是任意的。例如,这些驱动系统电路可以是至少其中一部分在有源矩阵基板上形成为单片,也可以作为半导体芯片安装于基板上,或者还可以作为有源矩阵基板的外部电路而连接。开关电路26也可以设置于液晶面板2及背光源装置3中的任一个装置上。
在与该有源矩阵基板相对的相对基板(未图示)上,将RGB三色滤色片层形成为条状。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色为绿色(G),第二色为红色(R),第三色为蓝色(B)。图2中,用R、G、B记号表示与各像素对应的滤色片的颜色。从而,如图2所示,与同一数据线DL连接的一列像素中的所有像素都是显示R、G、B中的某一种颜色的像素。例如,图2中与数据线DL1连接的像素全部是显示红色的像素。这里示出了滤色片为条状排列的例子,但也可以是三角形排列等其它排列。
在上述结构的液晶面板2中,若向扫描线GL 1、GL2、GL3、GL4......依次施加预定电压的栅极脉冲(选择信号),则与施加了栅极脉冲的扫描线GL连接的TFT21变为导通状态,在该时刻对数据线DL施加的灰度电压写入到TFT21。从而,与该TFT21的漏极电极连接的像素电极22的电位与数据线DL的灰度电压相等。其结果,介于像素电极22和相对电极之间的液晶的排列根据灰度电压发生变化,从而实现该像素的灰度显示。另一方面,由于在对扫描线GL施加非选择电压的期间,TFT21为截止状态,所以像素电极22的电位保持写入时施加的电位。
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如图3所示,栅极驱动器24对各扫描线GL施加栅极脉冲,该栅极脉冲的周期为液晶面板2显示一个画面的期间(一帧期间)的一半。图3中,第一个到第三个代表扫描线GL,表示对GL1、GL2、GL3的扫描线依次施加栅极脉冲的状态。在相当于一帧的一半的0.5帧期间内,依次施加栅极脉冲,直到液晶面板中形成的最后一根扫描线为止。
开关电路26在该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点亮发出绿色光的冷阴极荧光管31G,熄灭冷阴极荧光管31RB。开关电路26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熄灭发出绿色光的冷阴极荧光管31G,点亮冷阴极荧光管31RB。图3中,最后一个到倒数第二个分别表示冷阴极荧光管31RB、31G的发光量。
源极驱动器23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对与绿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22连接的数据线DL2、DL5、DL8、......,提供要对绿色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
同时,源极驱动器23对与红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22连接的数据线DL 1、DL4、DL7、......,提供要对红色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这里,由于像素中形成的滤色片为红色,而对应点亮的光源却是第一光源即发出绿色光的冷阴极荧光管31G,所以此时像素实际显示的颜色为红色和绿色的混合色即黄色(Y)。因此,在绿色的冷阴极荧光管31G点亮时要对红色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成为基于黄色像素要显示的信号。
同样地,对与蓝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22连接的像素数据线DL3、DL6、DL9、......,提供要对蓝色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由于绿色光源发出的光透过蓝色滤色片,因此像素实际显示的颜色为蓝绿色(C)。因此,在绿色的冷阴极荧光管31G点亮时要对蓝色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成为基于蓝绿色像素要显示的信号。
通过上述动作,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在一个画面中显示绿色像素、黄色像素部分、以及蓝绿色像素部分。
源极驱动器23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对与红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22连接的数据线DL1、DL4、DL7,提供要对红色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并且对与蓝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22连接的数据线DL3、DL6、DL9,提供要对蓝色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从而,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在一个画面中仅显示由红色像素和蓝色像素构成的部分。
例如,在数据信号为NTSC标准的视频信号时,刷新率为60Hz,一帧期间的长度为16.7ms。因此,如上所述,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显示绿色、蓝绿色和黄色的像素部分,在后半期间内显示红色和蓝色的像素部分,此时,人眼因残影效果,看到RGB三原色+蓝绿色+黄色的五种颜色混合的图像。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在发出蓝色和红色的混合色即品红色光的冷阴极荧光管31RB点亮期间,对与绿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22连接的数据线DL2、DL5、DL8、......,提供使其进行黑灰度显示的数据信号。这是由于,通过进行黑灰度显示,可以遮断来自像素部的不需要的漏光。
生成这种漏光的原因在于,冷阴极荧光管的驱动电路的开/关信号的延迟或钝化、或冷阴极荧光管的开/关延迟。即,冷阴极荧光管具有发光量对于点亮/熄灭的开关控制并不快速响应的特性。
例如,如图3的最后一个及倒数第二个所示,在一帧期间的前半和后半期间内,即使为了切换点亮/熄灭而对开关点亮26进行切换控制,但冷阴极荧光管31G、31RB中熄灭的一方在开关电路26切换后,其发光量并不立即为0。因此,并不仅是简单地熄灭第一光源即发出绿色光的冷阴极荧光管31G、和第二光源即发出品红色光的冷阴极荧光管31RB,而是对与各像素电极22连接的数据线提供使其进行黑灰度显示的数据信号为佳。
这里,利用图4,说明通过对形成了RGB三原色滤色片的像素、发出RGB三原色中的某一色即第一色的光的第一光源、以及发出与该第一色的光具有补色关系的颜色的光的第二光源进行组合,从而可以在宽色彩再现区域中进行图像显示的本发明的原理。
图4是表示RGB三原色和与各色有补色关系的CMY三原色的关系图,用xy色度图来表示。如图4所示,绿色(G)和蓝色(B)的混合色为蓝绿色(C),绿色(G)和红色(R)的混合色为黄色(Y),蓝色(B)和红色(R)的混合色为品红色(M)。
通常,若在色度图上表示混合RGB三原色而得到的混合色的颜色,则该混合色的色坐标位于以混合之前的RGB三色的色坐标为顶点所表示的三角形的内部。因而,在以往具有RGB三色像素的显示装置中,为了显示蓝绿色、黄色和品红色各色,使RGB三原色中的任意二原色同时发光,该方法无法将中间色的色调扩展到色度图上的RGB三色的色坐标所形成的三角形的外侧。例如,使绿色和蓝色的像素发光而显示蓝绿色时,即使是色纯度最高的蓝绿色,其界限也只到图4所示的色度图上连接G和B的线段上的点为止。
另外,除了RGB三原色之外,在像素中还形成蓝绿色、黄色、品红色各色滤色片的方法中,由于使用白色光源作为光源,所以R、G、B、C、Y、M各色滤色片的透射光波长分布分别发生重合,难以避免由此产生的色纯度下降。另外,作为白色光源,通常使用三波长管或四波长管,所以不能说原来的色彩再现区域非常宽。而且,三波长管或四波长管是将RGB三原色光的峰值波长混合而形成白色,所以无法在RGB三原色以上充分获取与蓝绿色、黄色、品红色各色滤色片的透射光波长特性的匹配。
对此,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首先提高RGB三原色本身的色纯度。这是由于,本发明显示装置的RGB三原色是从第一光源或第二光源发出的光分别透过在对应的图像元素上形成的滤色片的颜色。具体而言,例如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G(绿色)是第一光源发出的绿色光透过具有第一色即绿色滤色片的像素而在画面上显示的绿色。R(红色)及B(蓝色)也是第二光源发出的品红色光透过具有第二色即红色以及第三色即蓝色滤色片的像素而在画面上显示的红色及蓝色。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RGB三原色各色之间因各色滤色片的透射光波长特性重合所引起的混色。
而且,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即使是在显示蓝绿色、黄色、品红色各色的情况下,也可以扩大其色彩再现区域。例如,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示蓝绿色的情况下,显示作为第一光源发出的第一色即绿色的光、透过具有第三色即蓝色滤色片的像素的颜色。因而,变成具有以下波长光谱的光,该波长光谱限定于第一种光的发光光谱、和蓝色滤色片的透射光波长分布重合的部分。由于该颜色并不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作为三原色的绿色和蓝色的混合色,所以如图4所示,它可以属于RGB三原色的色坐标形成的三角形的外侧的、更宽的色彩再现区域。
此外,在实施方式1所示的黄色的情况下也同样,显示作为第一光源发出的第一色即绿色的光、透过具有第二色即红色滤色片的像素的颜色。因此,即使是在黄色的情况下,与将显示装置所显示的作为三原色的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的黄色相比,也可以扩大色彩再现区域,与蓝绿色的情况相同,也能够扩展到RGB三原色所形成的色度图上的三角形范围之外。
而且,虽然在第一种光为绿色的实施方式1中无法实现,但例如第一种光为蓝色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光源发出的蓝色光透过具有红色滤色片的像素,能够显示品红色,该品红色与将显示装置显示的三原色的红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的品红色相比,扩大了色彩再现范围。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实际上可以实现怎样的色彩再现进行说明。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使用的背光源装置3在实施例1中的第一光源即冷阴极荧光管31G、和第二光源即冷阴极荧光管31RB的发光光谱分布。图5中的粗实线表示发出绿色光的第一光源的发光光谱分布,细实线表示品红色的第二光源的发光光谱分布。
第一光源即绿色冷阴极荧光管31G内涂布的荧光体采用50%的“Lap荧光体(组成:LaPO4:Ce,Tb;峰值波长=540nm;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NP-220[产品名称])”、和50%的“BAM:Mn荧光体(组成:BaMgAl10O17:Eu.Mn;峰值波长=516nm;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NP-108[产品名称])”的混合物。第二光源即品红色冷阴极荧光管31RB内涂布的荧光体中,蓝色为“BAM荧光体(组成:BaMgAl10O17:Eu;峰值波长=450nm;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NP-107[产品名称])”,红色为“YVO荧光体(组成:Y(P,V)O4:Eu;峰值波长=620nm;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NP-310[产品名称])”,其混合比例为50%∶50%。
图6在色度图上表示以本实施方式显示装置的实施例1为代表的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范围。这里,a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范围。
图6中的b表示用于和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实施例1比较的比较例1的色彩再现范围。虽然该比较例1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使用具有第一和第二光源的背光源装置3,在相同的液晶面板2中进行图像显示,但与实施例1相比,其图像显示信号的输入不同,并不是本发明实施例那样的RGBCY五色显示,而是RGB三原色显示。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在第一光源点亮期间,仅向设置有绿色滤色片的像素提供绿色的图像显示信号作为数据,此时,向设置有蓝色滤色片的像素、和设置有红色滤色片的像素提供使其进行黑灰度显示的数据。在第二光源点亮时,信号输入的动作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相同。
图6中,对标号a表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色彩再现范围、与标号b表示的比较例1的色彩再现范围进行比较,可知,与表示进行三原色显示而得到的三角形色彩再现范围的b相比,a的蓝绿色部分很大地扩大了色彩再现范围。还可知,黄色一侧虽然极微小,但与表示比较例1的标号b所示的范围相比,也扩大了色彩再现范围,使其成为五边形。
另外,图6所示的标号e表示以往进行五色显示的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范围,该显示装置使用以往的三波长白色光背光源,图10示出其光谱分布,液晶显示元件中形成的滤色片为RGBCY五色。另一标号f表示以往进行三原色显示的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范围,该显示装置同样使用具有图10所示光谱分布的三波长白色光背光源,在液晶显示元件中形成RGB三色滤色片。
从图6可知,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即实施例1中,在使用以往的白色光进行三原色显示或五色显示的情况下,与比较例1相比,当然也可以扩大显示图像的色彩再现范围,该比较例1使用发出第一色的光的第一光源、和发出与第一色的光具有补色关系的颜色的光的第二光源,在设置有与来自各光源的光对应颜色的滤色片的像素中进行彩色显示。
此外,从比较色彩再现范围的一个指标即NTSC比(CIE1931色度坐标)的数值来看,当将比较例1作为100%时,实施例1为124%,而图6中标号e所示的以往进行五色显示的情况为97%,图6中标号f所示的以往进行三原色显示的情况为83%,可知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扩大了色彩再现范围。
接下来,利用图7及图8,说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2。实施例2除了背光源装置3的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所使用的荧光体混合比不同外,其它都与上述图5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具体而言,实施例2中,发出绿色光的第一光源中的荧光体的混合比变成“Lap荧光体”为67%,“BAM:Mn荧光体”为33%。另外,发出品红色光的第二光源中的荧光体的混合比变成蓝色的“BAM荧光体”为52%,红色的“YVO荧光体”为48%。
图7表示实施例2的情况下的、第一光源即冷阴极射线管31G和第二光源即冷阴极荧光管31RB的发光光谱分布,图7中粗实线表示发出绿色光的第一光源的发光光谱分布,细实线表示品红色的第二光源的发光光谱分布。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1的光源光谱分布比较,可知绿色的第一光源的光谱分布的峰形特别不同。
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2的色彩再现范围。图8中的标号c表示实施例2的色彩再现范围。图8中的标号d表示比较例2,与图6说明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情况相同,其背光源装置3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以及作为显示元件的液晶面板2的滤色片的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但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用图9所示的驱动方法进行RGB三原色驱动。此外,与图6相同,用标号e表示以往进行五色显示的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范围,该显示装置使用以往的三波长白色光背光源,图10示出其光谱分布,液晶显示元件中形成的滤色片为RGBCY五色,用f表示以往进行RGB三原色显示的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范围,该显示装置使用相同的三波长白色光背光源,液晶显示元件中形成RGB三色滤色片。
从图8可知,由于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所使用的荧光体的混合比例不同,所以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1的色彩再现范围稍有不同,但可以理解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范围宽于其它方法。如上所述,从比较色彩再现范围的一个指标即NTSC比(CIE1931色度坐标)的数值来看,将比较例1作为100%时,实施例2为120%,与标号e所示的以往进行五色显示的情况为97%、标号f所示的以往进行三原色显示的情况为83%相比,可知扩大了色彩再现范围。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分别确定了红色和蓝色作为第二色和第三色,但可知,即使改变作为第一光源的发光色的第一色,并将第二色和第三色互换,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产生的效果没有任何影响。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以下的例子:即,在发出第一色的光的第一光源点亮时,向具有第二色滤色片的像素部和具有第三色滤色片的像素部的双方提供图像显示的数据信号,从而进行五色显示。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仅向与第二色对应的像素部及与第三色对应的像素部中的某一方提供图像显示的数据信号,从而进行四色显示。在该情况下,较好的是向未提供图像显示的数据信号的像素部,提供使其进行黑灰度显示的数据信号,从而防止漏光,这如上文所述。
此外,以0.5帧为周期提供栅极脉冲,使得画面的刷新率变高,但若是NTSC或PAL等帧率,则由于液晶的响应速度可以跟踪,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完全能够实现。
实施方式2
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及具有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结构相同功能的结构,赋予同一参考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点在于,背光源装置3的各个冷阴极荧光管31G、31RB分别与液晶面板2中的扫描线的扫描同步,按照配置顺序依次点亮。此外,与实施方式1的相同点在于,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分别向与红色像素连接的数据线DL提供黄色数据信号,向与绿色像素连接的数据线DL提供绿色数据信号,向与蓝色像素连接的数据线DL提供蓝绿色数据信号,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分别向与红色像素连接的数据线DL提供红色数据信号,向与蓝色像素连接的数据线DL提供蓝色数据信号。
这里,上述“同步”,是指在0.5帧期间内,大致跟踪从液晶面板2的画面上侧向下侧依次选择扫描线GL的情况,从液晶面板2的画面上侧向下侧依次点亮冷阴极荧光管31G或31RB,但不需要使扫描线GL的选择定时与冷阴极荧光管31的点亮定时严格一致。
因此,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具有控制冷阴极荧光管31G的点亮/熄灭的开关电路26a、和控制冷阴极荧光管31RB的点亮/熄灭的开关电路26b,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的开关电路26。以下,液晶显示装置20具有冷阴极荧光管31G1~31G9和冷阴极荧光管31RB1~31RB9一共18根冷阴极荧光管。
开关电路26a按照液晶面板2的控制器25提供的定时信号等,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将冷阴极荧光管31G1~31G9按照该顺序逐根点亮。即,冷阴极荧光管31G1~31G9在0.5帧期间内,从液晶面板2的画面上侧向下侧(图11的上侧到下侧)逐根依次点亮。0.5帧期间内液晶面板2中的扫描线GL的选择顺序也是从画面的上侧向下侧的方向。因而,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对液晶面板2中与施加了选择信号的扫描线GL大致对应的位置,从冷阴极荧光管31G照射光。
开关电路26b按照液晶面板2的控制器25提供的定时信号等,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将冷阴极荧光管31RB1~31RB9按照该顺序逐根点亮。即,冷阴极荧光管31RB1~31RB9在0.5帧期间内,从液晶面板2的画面上侧向下侧(图11的上侧到下侧)逐根依次点亮。0.5帧期间内液晶面板2中的扫描线GL的选择顺序也是从画面的上侧向下侧的方向。因而,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对液晶面板2中与施加了选择信号的扫描线GL大致对应的位置,从冷阴极荧光管31RB照射光。
通过上述开关电路26a及26b的控制,一帧期间中冷阴极荧光管31G、31RB的点亮顺序如图12所示,为31G1、31G2、31G3、......31G9、31RB1、31RB2、31RB3、......31RB9的顺序。如上所述,虽然冷阴极荧光管具有对于点亮/熄灭的开关控制、发光量并不快速响应的特性,但本实施方式中,位置相邻的冷阴极荧光管31G和冷阴极荧光管31RB的组合并不同时发光。例如,对于冷阴极荧光管31G1和与其相邻的冷阴极荧光管31RB1的组合,冷阴极荧光管31G1熄灭后,经过约0.5帧期间后冷阴极荧光管31RB1再点亮。因而,来自冷阴极荧光管31G1的光不会混入来自冷阴极荧光管31RB1的光。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色纯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中,更好的是,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在冷阴极荧光管31RB点亮期间,提供给与绿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22连接的数据线DL2、DL5、DL8、......的数据信号为使其显示黑灰度的电位。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是使冷阴极荧光管31G1~31G9和冷阴极荧光管31RB1~31RB9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和后半期间内均逐根依次点亮。但是,只要位置相邻的冷阴极荧光管31G和冷阴极荧光管31RB不是同时发光,就可以得到防止混色的效果。因而,也考虑有以下变形例。
例如可以如图13所示,构成开关电路26a及26b,将冷阴极荧光管31G1~31G9中相邻的2根以上作为一组,使这些组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依次点亮,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对冷阴极荧光管31RB1~31RB9也与上述同样地进行点亮驱动。还可以如图14所示,构成开关电路26a及26b,使得依次点亮的冷阴极荧光管的点亮期间重叠。
实施方式3
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照明装置及具有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对于具有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功能的结构,赋予同一参考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30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还具有插值数据生成部27,该插值数据生成部27通过对在一帧期间内提供给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和在该帧期间的下一帧期间内提供给该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进行插值,从而生成在该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提供给该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
此外,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点亮冷阴极荧光管31G,熄灭冷阴极荧光管31RB,在后半期间内点亮冷阴极荧光管31RB,熄灭冷阴极荧光管31G,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30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相同。
图16是表示插值数据生成部27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如图16所示,插值数据生成部27包括帧存储器271、272、以及插值处理电路273。帧存储器271、272中分别存放有一帧量的视频信号。
若在帧存储器271中存放有第n帧的视频数据时,向插值数据生成部27新输入接下来的第(n+1)帧的视频信号,则帧存储器271中存放的第n帧的视频数据转移到帧存储器272,存放于帧272。然后,帧存储器271中存放有新输入的上述第(n+1)帧的视频信号。因而,帧存储器271、272中一共存放有两帧量的视频信号。
插值处理电路273从帧存储器271、272读出第n帧和第(n+1)帧的视频信号,通过插值处理,生成相当于第(n+1/2)帧的视频信号。作为插值处理电路273进行的插值处理,这里省略了其说明,但可以采用公知的多种插值算法。
将插值处理电路273生成的相当于第(n+1/2)帧的视频信号、和帧存储器272中存放的第n帧的视频信号,通过控制器25提供给源极驱动器23。
然后,源极驱动器23在第n帧的前半期间内,将第n帧的视频信号中的黄色数据信号提供给与红色像素连接的数据线,将绿色成分的数据信号提供给与绿色像素连接的数据线DL,将蓝绿色数据信号提供给与蓝色像素连接的数据线DL,在第n帧的后半期间内,将插值处理电路273生成的相当于第(n+1/2)帧的视频信号中的红色及蓝色成分的数据信号提供给与红色及蓝色像素连接的数据线DL。
利用上述结构,特别是在显示动态图像时,可以缓和伴随原色图像按照时间序列分离而显示所产生的色分离(也称为色分裂)现象的发现。
此外,图15中,与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相同,例示了具有开关电路26的结构,该开关电路26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点亮冷阴极荧光管31G,熄灭冷阴极荧光管31RB,在后半期间内点亮冷阴极荧光管31RB,熄灭冷阴极荧光管31G,但也可以采用具有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开关电路26a、26b的结构,来代替该开关电路26。
另外,作为为了缓和色分离现象的发现而使用插值数据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图15及图16所示的方法,也可以考虑其它具体方式。即,采用以下方法:插值数据生成部27通过对在该帧期间内提供给该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和在该帧期间的一个画面之前的期间内提供给该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进行插值,从而生成插值数据,将该插值数据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提供给数据线DL。
图17表示使用该插值数据的另一方法的、在插值数据生成部27进行的数据信号处理的框图。插值数据生成部27的具体结构、即具有分别存放有一帧量的视频信号的2个帧存储器271、272、以及插值处理电路273这一点与图16相同,其不同点仅在于插值数据生成部27内的信号处理和输出的信号。
在该使用插值数据的另一方法中,若在帧存储器271中存放有第(n-1)帧的视频数据时,向插值数据生成部27新输入接下来的第n帧的视频信号,则帧存储器271中存放的第(n-1)帧的视频数据转移到帧存储器272,存放于帧272。然后,帧存储器271中存放有新输入的上述第n帧的视频信号。
插值处理电路273从帧存储器271、272读出第(n-1)帧和第n帧的视频信号,通过插值处理,生成相当于第(n-1/2)帧的视频信号,作为第(n-1)帧的视频和第n帧的视频的中间状态。作为插值处理电路273进行的插值处理,可以采用与图16所示的情况相同的公知的多种插值算法。
将插值处理电路273生成的相当于第(n-1/2)帧的视频信号、和帧存储器271中存放的第n帧的视频信号,通过控制器25提供给源极驱动器23。
然后,源极驱动器23在第n帧的前半期间内,将插值处理电路273生成的相当于第(n-1/2)帧的视频信号中的黄色数据信号提供给与红色像素连接的数据线,将绿色成分的数据信号提供给与绿色像素连接的数据线DL,将蓝绿色数据信号提供给与蓝色像素连接的数据线DL,在第n帧的后半期间内,将相当于第n帧的视频信号中的红色及蓝色成分的数据信号提供给与红色及蓝色像素连接的数据线DL。
在该使用插值数据的另一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具有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开关电路26a、26b的结构,来代替实施方式1所示的开关电路26。
如上所述,作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仅仅是其中一例,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仅限定于上述具体例,能够作种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冷阴极荧光管作为背光源,但也能够使用热阴极荧光管来代替。实施方式中具体示出的荧光体也仅仅是其中一例。
除了荧光管以外,还能够使用LED作为背光源装置3的光源。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8所示,只要采用在背光源装置3的壳体12(参照图1)的底面,有规则地配置RGB各色LED41R、41G、41B,来代替冷阴极荧光管31即可。而且,只要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仅使绿色LED41G点亮,熄灭红色LED41R和蓝色LED41B,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使红色LED41R和蓝色LED41B点亮,熄灭绿色LED41G即可。
如图18所示,在使用各色LED作为背光源装置3的光源时,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尺寸为37V型,则较好的是整体上使用305个左右的LED。这种情况下,背光源装置3的功耗为约246W。此外,图18所示的例子采用以41G、41R、41B、41R、41G这5个为重复单位有规则地配置RGB各色LED41R、41G、41B的结构,但各色LED的配置及个数并不仅限定于此一例。
另外,在使用LED代替冷阴极荧光管31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在背光源装置3的壳体12(参照图1)的底面配置LED42的结构,该LED42将RGB各色发光元件装于一个封装中。在该LED42中,由于也可以对RGB各色发光元件分别进行点亮/熄灭控制,因此,只要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仅使绿色发光元件42G点亮,熄灭红色发光元件42R和蓝色发光元件42B,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使红色发光元件42R和蓝色发光元件42B点亮,熄灭绿色发光元件42G即可。在使用这种LED42作为背光源装置3的光源时,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尺寸为37V型,则较好的是整体上使用1950个左右的LED。这种情况下,背光源装置3的功耗为约210W。
此外,在使用LED作为背光源装置的光源的情况下,除了像上述那样在背光源装置的壳体的底面配置G色LED、红色LED和蓝色LED,并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使红色LED和蓝色LED点亮的方法之外,还可以使用发出相当于绿色的补色的品红色光的品红色光发光元件。作为这种品红色光发光元件的例子,已知有在蓝色LED的光出射侧面形成由蓝色激励而发出红色光的荧光体层,从而发出将蓝色LED的光和红色荧光体的光合成的品红色的光。通过使用这种品红色光发光元件,可以减少所使用的LED的种类,并减少零部件种类数,从而减少组装的工时数,其结果,可以力图实现降低成本。
而且,背光源装置3并不限于上述直下型背光源,也可以是在导光体的侧面配置光源的边光型背光源。
另外,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RGB三原色滤色片的结构,但也能够采用具有CMY三色滤色片的结构来实施本发明。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显示一个画面中的绿色、蓝绿色和黄色的像素部分,在后半期间内显示红色及蓝色的像素部分,但也可以在前半期间内显示一个画面中的红色及蓝色的像素部分,在后半期间内显示绿色、蓝绿色和黄色的像素部分。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2种光源作为背光源装置的光源的结构,其中,将第一色作为绿色,将发出主要具有绿色波长区域光谱的光的光源作为第一光源,将主要具有红色和蓝色波长区域光谱的光源作为发出相当于绿色的补色即品红色的第二光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例子,也可以将第一色作为蓝色,同样地,还可以将第一色作为红色。
这里,利用通常的三波长管或四波长管、以及液晶面板上形成的RGB三色滤色片进行的图像显示中,色纯度发生劣化的主要原因是绿色和蓝色的混色。因而,为了提高彩色图像显示的色纯度,将绿色成分和蓝色成分分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也可以考虑以下结构:即,作为背光源装置的光源,使用发出主要具有蓝色波长区域光谱的光的第一光源、和主要具有红色和绿色波长区域光谱的第二光源作为发出与蓝色有补色关系的黄色光的光源这2种光源,从而提高彩色显示的色纯度。因此,考虑到上述背景,对于将第一色作为蓝色、将第二色作为红色、将第三色作为绿色的情况,说明其具体内容。这样,若将第一色作为蓝色的情况适用于本发明,则可以进行RGB三原色+品红色+蓝绿色这五色的图像显示。
图19是表示进行RGB三原色+品红色+蓝绿色这五色的图像显示时的光源的点亮/熄灭定时、向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的供给定时、和光源的发光量的关系的时序图,相当于实施方式1中的图3。
如图19所示,对液晶面板的扫描线GL1、GL2、GL3、GL4......依次施加预定电压的栅极脉冲。此时,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使发出蓝色光的B光源点亮,熄灭发出相当于该蓝色的补色的黄色光的Y(R+G)光源。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熄灭B光源,使Y(R+G)光源点亮。图19中,最后一个到倒数第二个分别表示Y(R+G)光源、B光源的发光量。
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对与蓝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连接的数据线,提供要对蓝色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同时,对与红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连接的像素数据线,提供要对红色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这里,由于像素中形成的滤色片为红色,而点亮的光源发出的光却是蓝色,所以此时像素实际显示的颜色为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即品红色。因而,在蓝色光源点亮时要对红色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成为基于品红色像素要显示的信号。同样地,对于与绿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连接的像素数据线,由于使蓝色光源发出的光透过绿色滤色片,所以像素实际上显示的颜色为蓝绿色,因此基于蓝绿色像素要显示的信号的数据信号成为要对该像素数据线施加的数据信号。
通过上述动作,在一帧期间的前半期间内,在一个画面中显示蓝色像素、品红色像素部分、以及蓝绿色像素部分。
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对与红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连接的数据线,提供要对红色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并且对与绿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连接的数据线,提供要对绿色像素施加的数据信号。从而,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在一个画面中仅显示由红色像素和绿色像素构成的部分。
在一帧期间的后半期间内,在发出红色和绿色的混合色即黄色的光的光源点亮期间,对与蓝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连接的数据线,提供使其进行黑灰度显示的数据信号。这是由于,通过进行黑灰度显示,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遮断来自像素部的不需要的漏光。
另外,在将第一色作为红色、将第二色作为绿色、将第三色作为蓝色的情况下,第一光源发出红色光,第二光源发出红色的补色即蓝绿色(绿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的光。然后,在发出第一种红色光的光源发光期间,对与红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连接的像素数据线施加红色像素要显示的信号数据,对与绿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连接的像素数据线施加黄色像素要显示的信号数据,对与蓝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连接的像素数据线施加品红色像素要显示的信号数据。并且,在发出第二种蓝绿色光的光源发光期间,对于绿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连接的像素数据线施加绿色像素要显示的信号数据,对与蓝色滤色片对应的像素电极连接的像素数据线施加蓝色像素要显示的信号数据。由此,可以进行RGB三原色+品红色+黄色这五色图像显示。
这样,通过将第一色作为蓝色或红色,可以分别进行RGB三原色+品红色+蓝绿色、以及RGB三原色+品红色+黄色这五色的图像显示。并且,在这些情况下,根据利用图4所说明的原因,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示的RGB三原色+蓝绿色+黄色这五色显示的情况相同,可以获得本发明特有的效果,即对于蓝绿色、品红色、黄色各色,可进行色纯度更高的显示。
此外,在将第一色作为蓝色或红色的情况下,使用LED作为背光源装置的光源时,可以采用在一帧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一半期间内使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光、在另一半期间内使红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同时发光的结构,或者采用在一帧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一半期间内使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在另一半期间内使蓝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同时发光的结构。作为上述各情况中的第二光源,都可以使用发出黄色光或蓝绿色光的LED。
另外,在将第一色作为蓝色或红色的情况下,即使将第二色和第三色互换,各显示装置所得到的效果也没有特别不同,仅使用第二色或第三色中的某一方,可以进行四色图像显示,并且在一帧期间的前半和后半期间内,可以将点亮的光源和施加的显示数据互换,这些方面当然也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述的情况相同。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作为高色彩再现性的显示装置在工业上加以利用。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具有配置成矩阵状的扫描线及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及数据线连接的开关元件、在所述开关元件根据所述扫描线的信号变为导通状态时进行与从数据线写入的数据信号对应的灰度显示的像素部、以及对应于所述像素部配置的三色滤色片,该三色滤色片具有第一色、第二色和第三色,并在混合时呈现白色;
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向所述显示元件出射面状光,具有发出所述第一色的光的第一光源、以及发出与所述第一色有补色关系的颜色的光的第光源;
扫描线驱动部,该扫描线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半周期内,向所述各扫描线依次提供选择信号;
数据线驱动部,该数据线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一半期间内,向所述数据线提供要写入到与所述第一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的数据信号、和要写入到与所述第二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及与所述第三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数据信号,在所述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另一半期间内,向所述数据线提供要写入到与所述第二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和与所述第三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的数据信号;以及
光源驱动部,该光源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一半期间内,点亮所述第一光源并熄灭所述第二光源,在所述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另一半期间内,点亮所述第二光源并熄灭所述第一光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线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另一半期间内,向所述数据线提供使所述第一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进行黑灰度显示的数据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一半期间内,向所述数据线提供与所述第二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或与所述第三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的仅其中一方的数据信号,所述数据线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一半期间内,向所述数据线提供使所述第二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或所述第三色的滤色片对应的像素部中未提供所述数据信号给所述数据线的像素部进行黑灰度显示的数据信号。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照明装置中,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在与所述扫描线正交的方向上分别设置多个,
所述光源驱动部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某半期间内,与对所述扫描线施加选择信号的动作同步,按照配置的顺序依次点亮所述多个第一光源,在所述显示元件中显示一个画面期间的前半及后半的另一半期间内,与对所述扫描线施加选择信号的动作同步,按照配置的顺序依次点亮所述多个第二光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中还具有插值数据生成部,该插值数据生成部通过对在显示一个画面期间内提供给所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和在该期间的下一个期间内提供给所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进行插值,生成在该期间的后半期间内提供给所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中还具有插值数据生成部,该插值数据生成部通过对在显示一个画面期间内提供给所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和在该期间的一个画面之前的期间内提供给所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进行插值,生成在该期间的前半期间内提供给所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色的光主要具有绿色波长区域的光谱,
所述第二色的光主要具有红色波长区域的光谱,
所述第三色的光主要具有蓝色波长区域的光谱。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色的光主要具有蓝色波长区域的光谱,
所述第二色的光主要具有红色波长区域的光谱,
所述第三色的光主要具有绿色波长区域的光谱。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是冷阴极荧光管或热阴极荧光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照明装置中,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分别设置多个,并且使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逐个或每隔多个交替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是绿色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二光源由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同时发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组合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至6及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是蓝色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二光源由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与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同时发光的绿色发光二极管的组合构成。
13.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是绿色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二光源由蓝色发光二极管、和由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蓝色光激励而发出红色光的荧光体形成的品红色光发光元件的组合构成。
CN200880016968A 2007-05-25 2008-05-22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6816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39171 2007-05-25
JP139171/2007 2007-05-25
PCT/JP2008/059415 WO2008146692A1 (ja) 2007-05-25 2008-05-22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1602A true CN101681602A (zh) 2010-03-24

Family

ID=40074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6968A Pending CN101681602A (zh) 2007-05-25 2008-05-22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34524A1 (zh)
CN (1) CN101681602A (zh)
WO (1) WO200814669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4652A (zh) * 2012-12-03 2015-08-19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10136625A (zh) * 2019-05-17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298725A (zh) * 2021-01-06 2022-1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电子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91966B2 (en) * 2008-04-25 2014-07-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ic apparatus
US8687143B2 (en) * 2010-12-20 2014-04-0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ulti-primary display with area active backlight
US9030540B2 (en) * 2012-11-13 2015-05-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ghosting in a three-dimensional image system
WO2014141879A1 (ja) * 2013-03-12 2014-09-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20150068120A (ko) * 2013-12-11 2015-06-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7192389B2 (ja) * 2018-10-23 2022-12-2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12825233A (zh) * 2019-11-21 2021-05-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4787700B (zh) * 2019-12-09 2024-09-03 通用电气公司 具有扩展的色域覆盖和低蓝光发射的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5386B2 (ja) * 2003-04-03 2010-09-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ータ保持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EP2372687B1 (en) * 2003-04-07 2016-04-0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1029432B1 (ko) * 2003-12-29 2011-04-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및 구동장치
JP4635551B2 (ja) * 2004-10-06 2011-02-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301043A (ja) * 2005-04-18 2006-11-02 Agilent Technol Inc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7206635A (ja) * 2006-02-06 2007-08-16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20707A (ja) * 2006-07-13 2008-01-31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US7952544B2 (en) * 2007-02-15 2011-05-31 Cree, Inc. Partially filterles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4652A (zh) * 2012-12-03 2015-08-19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4854652B (zh) * 2012-12-03 2017-07-21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10136625A (zh) * 2019-05-17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328648B2 (en) 2019-05-17 2022-05-10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298725A (zh) * 2021-01-06 2022-1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电子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34524A1 (en) 2010-06-03
WO2008146692A1 (ja) 200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1602A (zh) 显示装置
US7142188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1341526B (zh) 具有双色顺序背光的彩色lcd
CN102708806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1460917B (zh) 具有多分段背光的高动态对比度显示系统
TWI387951B (zh) 交錯反轉掃描式顯示方法及其裝置
US9082349B2 (en) Multi-primary display with active backlight
CN101657676B (zh) 照明装置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CN101093657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2707487A (zh) 透明显示装置及具有透明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JP200027560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244104A (ja) 時分割方式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カラー映像表示方法
US20090153462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4611604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5408863B2 (ja) 表示装置
US7742128B2 (en) Hybrid color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large pixel and small pixel display modes
US20110122176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1663703A (zh) 照明装置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US8605124B2 (en) Multi-primary display with area active backlight
US8687143B2 (en) Multi-primary display with area active backlight
KR20080054507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이의 구동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CN118248068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JP2006227312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映像表示方法
CN100547634C (zh) 显示方法
CN119920216A (zh) 显示面板及其节能驱动方法、设备、介质以及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