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9354A - 用于通信设备之间基于事件的信息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通信设备之间基于事件的信息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69354A CN101669354A CN200880006331.9A CN200880006331A CN101669354A CN 101669354 A CN101669354 A CN 101669354A CN 200880006331 A CN200880006331 A CN 200880006331A CN 101669354 A CN101669354 A CN 1016693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object
- communication device
- data
- information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4—Inter-user-equipment sessions transfer or sha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4—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s or networks with limited capabilit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 portabi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25—Calling or 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34—Calling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59—Making use of the calling party identifier
- H04M3/42076—Making use of the calling party identifier where the identifier is a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25—Calling or 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85—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102—Making use of the called party identifier
- H04M3/42119—Making use of the called party identifier where the identifier is a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87—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e.g. recorded voice services or time announcements
- H04M3/493—Interactive information services, e.g. directory enquiries ;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 [IVR] systems or voice portals
- H04M3/4931—Directory assistance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55—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network data storage and management
- H04M2203/554—Data synchroniz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用于向通信设备的用户提供数据对象的技术。该技术包括步骤:监视第一通信设备上的触发的发生;一旦发生触发,则在第一传送步骤中将第一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其中第一数据对象包括与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有关的数据、信息或指示以及同步邀请,所述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与第一通信设备关联;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响应数据对象,解析该响应数据对象。
Description
背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向用户设备提供基于事件的辅助信息的技术。
相关技术描述
随着话音与数据通信网络的融合,便携式通信设备越来越有可能支持若干通信模式和多种通信相关的应用。单一用途的蜂窝电话和字母数字寻呼机已经让位于支持话音通信、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传递的复杂移动设备。典型的设备通常包括相机、音乐播放器和录音机,并且可以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这其中有很多设备及其支持无线网络现在允许同时使用多种通信模式。因此,当今的设备用户可以参与话音呼叫,并且同时发送或接收文本消息、数字图像、视频剪辑等等。
为了利用多种通信模式的这种同时可用性,已经开发了各种新型用户服务。特别地,若干专利和专利申请公布描述了所谓的电话页系统(Phone Page System),在该系统中,多媒体数据对象的生成和传送是由各种通信相关事件触发的。因此,这些数据对象或电话页补充了主通信会话,例如话音呼叫、电子邮件交换或即时消息会话。下列专利和专利申请公布中描述了电话页的概念:2005年7月26日授予Minborg等人并且名为“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美国专利No.6,922,721;由Minborg等人于2005年6月1日提交并且名为“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05/0271041A1;2006年2月7日授予Minborg并且名为“Method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的美国专利No.6,996,072;2005年12月20日授予Minborg并且名为“System and Method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Network”的美国专利No.6,977,909;以及由Minborg于2005年11月14日提交并且同样名为“System and Method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06/0114845。
在上述参考文献中描述的通信技术和系统提供了针对常规通信模式的各种增强,从而有助于在通信设备用户之间方便地交换各种数据对象。这些增强对于提升人际关系和支持商业及企业通信可能是很有价值的。但是,由于寻址数据对象的非明显的方式,因此,在就特定数据对象而访问因特网的当前方式中是存在问题的。
概述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克服了上述已认识到的缺陷,即:提供使两个或更多通信设备用户之间的联系者(contact)或其它这样的信息同步的能力,尤其是在那些用户彼此进行主通信时。
依照本文所述的系统和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向通信设备的用户提供数据对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监视第一通信设备上的触发的发生;一旦发生触发,则在第一传送步骤中将第一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其中第一数据对象包括与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有关的数据、信息或指示以及同步邀请,所述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与第一通信设备关联;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响应数据对象,其中该响应数据对象包括以下至少一个:(1)与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2)对于与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的请求,或者(3)与不在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新联系者条目关联的数据、信息或指示;解析所述响应数据对象,其中解析该响应数据对象包括:(1)存储所接收的与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2)提供与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3)提供有关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对于不在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不可用的指示,(4)请求与不在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或者(5)存储所接收的与不在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其中所述提供由第二响应数据对象完成;以及在第二传送步骤中,将第二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
在本文描述的各种系统和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向通信系统的用户提供数据对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其与第二通信设备通信,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i)逻辑,其用于:监视第一通信设备上的触发的发生;(ii)逻辑,其用于:一旦发生触发,便通过数据对象服务器或者请求通过数据对象服务器将第一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其中第一数据对象包括与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及同步邀请,所述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与第一通信设备关联;(iii)逻辑,其用于:解析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的响应数据对象;其中所述数据对象服务器耦合到数据网络并且包括:(i)逻辑,其用于创建打算用于在第二通信设备处再现的第一数据对象;(ii)数据库;(iii)逻辑,其用于将第一和响应数据对象存储到数据库中;以及(iv)逻辑,其用于将第一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
在本文描述的各种系统和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向通信设备的用户提供数据对象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软件,其可执行来实现:(i)监视第一通信设备上的触发的发生;(ii)一旦发生触发,便通过数据对象服务器或者请求通过数据对象服务器将第一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其中第一数据对象包括与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及同步邀请,所述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与第一通信设备关联;以及(iii)解析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的响应数据对象。
在本文描述的各种系统和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向通信设备的用户提供数据对象的可下载应用或模块。该可下载应用或模块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其可执行来实现:(i)监视第一通信设备上的触发的发生;(ii)一旦发生触发,便通过数据对象服务器或者请求通过数据对象服务器将第一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其中第一数据对象包括与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及同步邀请,所述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与第一通信设备关联;以及(iii)解析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的响应数据对象。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透彻的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信基础架构概观的总览图;
图2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A方UE中的订户交互的第一流程图;
图3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服务器中的订户交互的第一流程图;
图4示出了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A方UE中的订户交互的第二流程图;
图5示出了在终端中执行事件检测时的情况;
图6示出了依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A方UE中的订户交互的第三流程图;
图7示出了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B方UE中的订户交互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UE的示例性框图;
图9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网络中的数据对象服务器的框图;
图10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B号码指示过程的流程图;
图11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A号码指示过程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UE的示例性框图,其中该UE连接到固定网络;
图13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UE的示例性框图,其中该UE包括PDA和移动电话;
图14示出了结合联系信息的同步或协调来向通信设备用户提供数据对象的总体系统;
图15示出了结合联系信息的同步或协调来向通信设备用户提供数据对象的总体系统;
图16示出了用于向通信设备用户提供数据对象的方法。
详细描述
现在将参考电信系统来描述本发明,该电信系统基于作为电路交换通信系统的GSM和作为分组交换通信系统的GPRS。然而,应当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应当被认为是示例性的,并且其它分组和电路交换系统也是同样可以考虑的,这些系统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并且可以采用任何接入技术,例如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时分双工(TDD)、频分双工(FDD)或是其任意组合。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类型的通信网络或接入技术。
图1示出了通信基础架构总览图10,其中互连了多个不同的通信网络。图1既包括包含在电路交换(CS)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节点,例如移动交换中心(MSC)118和基站子系统(BSS)112,又包括包含在分组交换(PS)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节点,例如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114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116。通常,SGSN包括将依照一种协议的数据分组重新分段成依照在空中接口上使用的协议的数据分组这样的功能。SGSN还包括用于一个或几个BSS 112的控制机制和服务质量(QoS)机制。GGSN包括在移动分组数据网络与其它分组数据网络(例如数据网络120)之间保持通信所需的功能。网络的CS部分连接到PSTN网络140,而网络的PS部分连接到数据网络120。数据网络可以是外部或内部网络,即具有全局或受限接入可能性。如图所示,网络的PS和CS部分还可以借助于MSC 118与SGSN 114之间的接口来互连。BSS 112可以向网络的PS和CS部分提供通过空中的分组交换(161)以及电路交换(162)通信资源,以便为PS和CS服务用户及其用户设备(UE)100提供移动性。UE 100可以例如是移动电话或者连接到任何类型的数据设备(例如个人数字助理设备(PDA)或膝上型计算机)的移动电话。PSTN 140向连接到固定网络的用户(用户设备)-例如,“简易老式电话”(POT)、传真或数据调制解调器设备150-提供服务。直接或间接连接到PSTN 140的设备的其它实例是ISDN终端以及经由数字用户线(DSL)(例如ADSL、HDSL和XDSL)连接的通信设备。
数据网络120典型地包括一个或几个路由器(未示出)以及数据桥,使得若干个节点可以相互连接并相互通信。结合本发明使用的数据网络还包括数据对象服务器130。通常,在数据网络中包括多个数据对象服务器,但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图1中只示出了一个数据对象服务器130。数据网络的实例是互联网和内联网网络。UE 100可以通过在UE 100与BSS 112之间提供的CS通信信道162并且进一步经由MSC节点118获得到连接于PSTN 140的所指示的B方电话150的完整逻辑连接171,通过该逻辑连接可以实施任一方UE 100与电话150之间的会话。类似地,UE 100可以通过在UE 100与BSS 112之间提供的PS通信信道161并且进一步经由SGSN节点114和GGSN节点116获得到连接于数据网络120的数据对象服务器130之类的设备的完整逻辑连接172,数据可以通过该逻辑连接在任一方UE 100与数据对象服务器130之间发送。
在某些实施例中,单元140可以是PSTN/ISDN,于是单元150也可以是移动电话。在其它实施例中,还有可能存在全IP的情况,即UE 100与分组数据设备具有实时话音通信。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数据对象服务器130包括与电话号码相关联的图形信息对象,即电话页。电话号码等同于订户号码,也就是分别寻址始发用户设备或终接用户设备的A或B号码。A方一旦拨打B号码,则借助于PS通信信道连接到数据对象服务器130,并且利用与所拨打的B号码相对应的存储地址来接收数据对象,即存储在数据对象服务器的存储位置中的“电话页”。该电话页可以包括有关B方的信息,或者它可以只提供对B方订户所维护的内部或外部数据网络的直接访问。可替换地,B方电话页可以包括关于B方用户的信息,例如电话号码、地址和其它信息。在接收到B方电话页之后,可以跟随一个或几个过程。如果B号码寻址的是POT 150,则可以建立电路交换话音连接。如果B号码寻址的是另一个设备,则可以发生其它事件。当然,这同样取决于所使用的A方设备UE 100。
在本发明的变体中,UE 100不支持PS通信信道的使用,但是可以借助于其它手段(例如短消息服务(SMS)或临时CS通信信道)来检索数据对象。在本发明的变体中,例如具有特定QoS的PS通信信道被用来在通信系统10的内部传递语音,且借助某些手段(图1中未示出)互连PSTN 140与数据网络120。
图2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UE(例如UE 100)中将电话页传递到使用该UE的A方的过程的流程图。在步骤205,该过程以来自A方的启动(例如UE接通)而开始。在步骤210中,自动地(例如呼叫被另一方终接)或者由A方手动地(例如拨打B号码)指示电话页请求的触发。该触发事件210可以是多个事件中的至少一个,例如:
●启动或者将要启动呼出。
●被寻址的B方应答呼叫。
●被寻址的B方繁忙。
●被寻址的B方未应答。
●被寻址的B方拒绝呼叫。
●被寻址的B方不可用(例如被寻址的移动电话处于覆盖范围以外)。
●呼入即将到来或者刚刚开始。
●会议呼叫被启动或者将要启动。
●呼叫断开。
●呼叫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产生若干触发事件)。
●订户被置于保持(put on hold)。
●选择了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中的新小区。
●订户位置发生变化。
●选择新的PLMN运营商。
●产生新的注册国家。
●将要切断UE。
●已经接通UE。
●当按下UE上的指定按钮时。
●响应于UE接收到的话音突峰(talk spurt)。
●将话音邮件留给订户。
●将SMS发送给订户。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数据对象服务器130包括与电话号码之类的地址指示或是IPv6地址之类的互联网地址相关联的图形信息对象,即电话页。所述电话号码与订户号码(即分别寻址始发用户设备或终接用户设备的A或B号码)是相同的。A方一旦拨打了B号码,则借助于PS通信信道连接到数据对象服务器130,并且利用与所拨打的B号码相对应的存储地址来接收数据对象,即存储在数据对象服务器的存储位置中的“电话页”。该数据对象服务器可以直接包括具有有关B方的信息的电话页,或者它可以只提供对B方订户所维护的内部或外部数据网络的某个位置的直接访问,即,对象服务器130首先充当了提供所供应的B号码到电话页所在的相应URI的翻译的号码服务器,该URI可能位于在物理上分离的电话页对象服务器处。实际的被请求电话页的翻译和供应可以是透明的,也就是说,电话页号码服务器将电话页请求转发或分派给适当的电话页对象服务器,所述电话页对象服务器直接地或者经由名称服务器间接地与请求者进行通信,或者电话页号码服务器将被请求电话页的URI返回给请求者,此后请求者通过使用该URI来重新定向,以便请求希望的电话页。
B方电话页可以包括关于B方用户的信息,例如电话号码、地址和/或其它信息。B方电话页还可以包括关于被寻址的B方用户设备(其例如可以是传真机)的信息。在接收到B方电话页之后,可以跟随一个或几个过程。如果B号码正寻址POT 150,则可以建立电路交换话音连接。如果B号码正寻址另一个设备,则可能发生其它事件,例如当使用支付服务时。当然,这同样取决于所使用的A方设备UE 100。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电话页可以与IPv6地址之类的互联网地址、SIP地址或电子邮件地址相关联。电话页是与电话号码之类的唯一标识符或是IPv6地址之类的互联网地址相链接的数据对象,但它既不位于唯一标识符所标识的地点,也不从该地点检索。
再次参照图2,在步骤230,A方启动数据对象请求,并且将这个请求经由通信信道发送到数据对象服务器,所述启动数据对象请求有可能在步骤220的加密之后进行。该数据对象请求可以包括多个不同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例如:
●要用于传输的被请求协议(例如WAP、WML、HDML、HTML)。
●数据对象服务器的标识(例如服务器名称或普通IP地址)。
●表示触发数据对象请求的事件类型的代码(例如呼出的建立)。
●所指示的与至少一个B方设备相关联的B号码。
●A方身份,例如移动站的A号码。
●在返回被请求数据对象时由数据对象服务器使用的A方网络地址(例如IP地址)。
●表明A方显示能力的能力代码(例如屏幕分辨率、音频等等)。
●指示所用加密方案或加密密钥的代码。
●指示移动站在哪个国家注册的代码(国家代码)。
●识别当前PLMN(V-PLMN)运营商或其中A方具有预订的PLMN(H-PLMN)或者这二者的代码。
●指示移动站的厂商以及移动站类型的代码。
●指示设备唯一身份的代码。
●参数的验证码(例如校验和)。
依照本发明的变体,230中的数据对象请求可以由数据对象服务器以某种加密格式来应答,在这种情况下,当在用户设备中接收到响应之后,实施步骤250的解密。
在接下来的步骤中,跟随的是依照UE能力来显示数据对象的步骤260的再现过程,此后,该过程在步骤299结束。通常,在步骤299之后将跟随一个或几个过程,这些过程依照的是A方UE的能力或者B号码寻址的设备的类型。例如,可以建立呼叫,或者可以断开呼叫。
图3示出了数据对象服务器(比如数据对象服务器130)中的相应过程,其中该过程始于步骤305,并且在步骤310,数据对象服务器接收关于数据对象的请求。通常,该请求可以至少包括与A或B号码以及触发该请求的动作的类型相对应的指示。如果该请求经过加密,则在解释内容之前将在步骤320中对其进行解密。步骤310接收的请求中的地址指示(例如A或B号码)将与数据对象服务器中的存储地址相映射,或者将映射到与数据对象服务器相连的存储器中的地址,并且在步骤330中将会检索数据对象,即电话页。步骤310中的请求还可以包括UE显示能力的指示,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340中,数据对象可以在数据对象服务器中对于接收UE的特定再现能力而进行适配。如果该请求经过加密,或者因为某些其它原因而被请求,那么在步骤360将该数据对象返回给请求UE之前,在步骤350中将会加密该数据对象,然后在步骤399,该过程在数据对象服务器中结束。
数据对象服务器可以直接提供电话页,或者可以仅仅提供指向电话页的指针,该指针适当的是URI。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数据对象服务器不包含电话页本身时,该数据对象服务器会将请求转发(即分派)给实际的电话页服务器,或者向请求者提供到该电话页的URI。在分派情况下,数据对象服务器将所接收的数据对象请求与所有适当的参数转发给第二服务器,然后,该第二服务器将所请求的电话页传送到用户设备。可替换地,第二服务器可以将所请求的电话页传送到接收该请求的数据对象服务器,以便将其中继给用户设备。
在其它实施例中,电话页请求可以被重定向。在这些实施例中,数据对象服务器向发出请求的用户设备返回指向第二服务器的URI,并且用户设备使用所提供的URI来向第二服务器进行新的请求。然后,第二服务器通过将被请求的电话页直接或间接传送给用户设备来满足该请求。
图4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在从UE启动电路交换连接时包含的过程的流程图。在步骤405,该过程是在移动站没有牵涉到呼叫会话中的时候开始的,此时,举例来说,在步骤420,用户通过按下数字、按钮或者通过激活话音识别装置而开始向B方指示B号码。在步骤420期间,获取整个B号码。现在,移动站建立两个不同的连接,即用于步骤430-440-498中的话音通信信道的电路交换连接以及用于在步骤450-499中检索电话页的分组交换通信信道。
对电路交换过程来说,与B方的话音连接是在步骤430中启动的,并且移动网络会分配可通过其进行电话会话的通信资源。与任何普通话音呼叫一样,该电话会话是在步骤440中例如通过按下移动站上的指定按钮或者通过挂断固定网络电话的手持部分结束的。结束所述呼叫还包括在移动通信网络的电路交换部分内部解除相关通信资源以及例如该连接所涉及的任何PSTN资源的分配。
分组交换过程基本上遵循了结合图4所描述的过程,其中在步骤450和460,数据对象请求可能在加密之后被发送,并且在步骤470~490中,接收响应并显示电话页,该电话页有可能是在对其进行了适当解密之后显示的,此后,在步骤499,分组交换连接同样也结束。
现在接下来是UE(100)与数据对象服务器(130)之间的协议实施方式的实例。电话页服务通常依赖于以下部分:驻留在用户终端或网络中的事件检测功能;处理电话页请求、相关电话页的检索以及将信息下载到所涉及的终端的电话页号码服务(PNS);以及其中存储和管理电话页的一个或多个电话页Web服务器(PWS)。
电话页号码服务(PNS)可以使用两种节点类型来实施:本地和根PNS。根PNS接收来自PWS的注册并保持本地PNS更新。本地PNS充当终端与PWS之间的“代理”。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本地PNS包含更新客户机,其定期检查根PNS的更新。如果存在比最后一次成功的本地PNS更新时间更新近的条目,则将新条目从根PNS传递到本地PNS。如果通信是在开放的互联网上进行的,则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密(例如使用https:或IPSec协议)。存在用于保持不同数据库最新的其它手段。例如,一旦根PNS的数据库改变,则它可以与多个本地PNS联系,并且依照它们个体的更新状态来将任何改变传递给本地PNS。同样,信息可以如上所述地加以保护。
图5示出了其中在终端中实施事件检测功能的移动电话用户的情况。移动终端中的客户机检测事件并请求电话页510。本地PNS 520接收这些请求,并且找出电话页所在的PWS。该本地PNS从相关的电话页Web服务器中检索电话页530。该电话页被下载到终端540。
通常,当移动终端(MT)检测到事件时,该MT向本地PNS发送PNS请求。从MT客户机到PNS的PNS请求可以作为HTTP请求通过使用GET方法来实施。在HTTP请求中使用的URI被表示为请求URI。请求URI是标识该请求被施加到的资源的URI。请求URI包含本地电话页号码服务器(PNS)的主机名、主机路径(例如表示适当的服务器)以及参数列表。在HTTP请求中不需要特定的报头信息。
电话页请求中包含的参数可以包括触发事件的指示。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指示可以例如用数值编码。例如,电话页请求可以包括标记为“eventnumber_value”的参数,该参数被编码以指示多种可能的触发事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参数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标识符,所述标识符指示与特定事件相关的通信终端之一或是所有两个通信终端。这些参数还可以包括指示进行请求的终端的一个或多个能力的信息,所述能力例如图形能力、音频能力、数据承载能力等等。
在接收和解释了电话页请求之后,本地PNS服务器使用包含电话页内容的标准HTTP响应消息来进行响应。应当指出的是,电话页内容的部分可以引用(例如链接)位于除本地PNS之外的其它服务器(例如PWS)上的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引用数据的实际传输将在MT与宿有(hosting)该引用资源的服务器间进行,并且不会经过本地PNS。
当本地PNS接收到来自MT的PNS请求时,本地PNS查找被请求电话页所在的PWS的地址。然后,本地PNS通过发送与上述PNS请求消息相同的HTTP请求来从PWS那里请求电话页。应当指出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请求URI的host_name和host_path部分与PWS的主机名和路径是相同的。该PWS使用包含电话页内容的标准HTTP响应消息来做出响应。
PWS与根PNS之间的协议可以基于HTTP,并且用于在PNS中注册和管理电话页条目。为了提供安全传输机制,可以使用HTTPS(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图6示出了与参照图4所解释的过程相类似的过程,但在该过程中,数据对象请求是在呼叫会话开始之前完成的。该过程始于步骤905,在步骤910中以如上参照图4所描述的方式指示B号码。在该实施例中引入了步骤920,其中有可能选择是否要请求电话页。该选择通常可以是用户做出的选择和/或由借助于适当设置所拨打的B号码指示的。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指定SEND按钮上的双击会指示将要请求电话页。如果指示不想要电话页,那么在步骤950~960和999中跟随的是相关于图4的步骤430、440和498所解释的电路交换呼叫连接及终止。
如果所指示的是希望得到电话页,则后续步骤是加密930和在分组交换通信信道上发送935数据对象请求。只要分组会话没有中断940,则数据对象将被持续下载到A方。在步骤970,数据对象被接收,如果该数据对象经过加密,则在步骤980中对其进行解密,并且在步骤990中对其进行再现。在步骤995中,检测数据对象,只要在步骤995中还有更多信息要接收,并且在步骤940中没有中断,则数据下载继续进行。例如,当用户希望不再等待完全下载电话页,而是改为在步骤950中启动电路交换通信时,有可能发生中断。这可以通过时间到期来启动,或者通过在人机界面(MMI)上执行手动指示来启动。最迟在没有更多电话页数据要下载时,启动电路交换通信。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一旦呼叫完成或者无论何时UE不涉及呼叫,则从数据对象服务器130获取用于UE的电话页,并且将该电话页本地存储在UE中,从而在发生下一个触发事件时,该电话页容易获得。
迄今为止,已经讨论了要在A方设备中显示的电话页的检索。应当认识到,B方也可以类似地显示与连接有关的电话页,优选地显示用A方号码标识的电话页。在图7中,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在B方用户设备中获取A方电话页的过程的流程图。该过程始于步骤1005,例如始于到B方UE的呼入。在步骤1010,在UE和与之连接的网络110之间分配通信信道。在步骤1020,呼叫始发身份(即A方身份,优选地为A号码)的指示被揭示给B方。然后,在步骤1060和1070中,向数据对象服务器发送请求,该请求是在其加密之后发送的。当在服务器中接收到该请求时,与从A方接收的请求类似地处理该请求,也就是说,如有必要将对其进行解密,并在传送与A方身份相关的数据对象的过程中对其做出响应。在步骤1080,UE接收数据对象,即电话页,并且在步骤1090的解密(如有必要)之后,在步骤1095中将该电话页显示给B方用户。
如果在1030中应答了呼叫,则话音连接可以遵循相对于图3和图4描述的相同过程。如果没有应答呼叫,则在1098中结束话音部分序列。
为了清楚起见,在上文的若干实施例中省略了UE 100与通信基础架构110之间以及UE 100与数据对象服务器130之间的信号传递中的若干步骤,并且在上述信号传递中,所关注的是依照本发明的必要和新颖的步骤。应当理解,除了上述信号传递中描述的过程之外,其它过程(例如鉴别、信道指派和收费)同样是有可能发生的。
图8示出了要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的UE,其中该UE是移动电话或者具有移动电话能力的PDA。中央处理单元(在下文中称为CPU)1150连接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151以及至少一个显示器1120。CPU 1150还可以连接到键盘设备或区域1152,以便允许订户输入例如数字。存储单元1151可以是非易失性的(例如EEPROM或SIM卡),以便在电源临时不可用的情况下保持所存储的信息。CPU 1150还连接到无线电单元1110,该无线电单元可以将到来的和发出的数据转换成RF调制信号。无线电单元1110还连接到天线1160,从而允许接收RF调制信号/将其传送到RF兼容媒体(例如空气)。无线电单元1110还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耳机1130和麦克风1140,以便允许话音通信。所述UE还可以包括多个程序1170,例如可以再现至少一种数据对象的浏览器1171以及允许加密数据对象请求和解密数据对象的加密/解密引擎1172。可选地,所述UE可以配备高速缓冲存储器,在该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可能存储和检索数据对象,而不占用通信网络10内部的传输资源。
图9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对象服务器130。该数据对象服务器包括连接到至少一个存储设备1210、高速缓冲存储器1250、至少一个数据库1240以及至少一个接口1220的至少一个CPU 1230。存储设备1210和数据库1240可以是非易失性的。接口1220使CPU 1230能发送数据给数据网络120和接收来自数据网络120的数据。高速缓冲存储器1250允许存储频繁使用的数据对象,以使CPU 1230可以容易地获取这些数据对象。数据库1240包括可由UE 100借助于通信基础架构110和数据网络120请求的实际数据对象。更进一步,所述数据对象服务器还可以包括多个程序1260,所述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允许依照UE100的再现能力来优化数据对象的过滤器1261;以及允许解密数据对象请求和加密数据对象的加密/解密引擎1262。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变体,功能框1210、1220、1230、1240、1250和1260可以在多个计算机上实现。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变体,所述多个计算机可以相隔很远的距离。
B号码指示包含了在A方UE中指示B号码的任何手段。B号码指示过程的第一实例参照图10加以描述,其中B号码指示包括1305的开始步骤,以及从键盘装置接收字符的步骤1310。响应于步骤1310,在步骤1320,该字符存储在UE的存储缓冲器中,并且在步骤1330中检查B号码是否完整。如果该号码不完整,则重复执行步骤1310、1320和1330。如果B号码完整,则在1399中结束B号码指示过程。B号码完整性的确定1330可以涉及或不涉及使用监视指示过程的定时器;使用快捷键组合以便将按下的按键数量最小化;使用指示号码完整的指定按钮(例如将SEND或CALL按钮按下一次)或是通过针对B号码完整性来分析存储缓冲器中的数字。
B号码指示的第二实例借助了话音检测,到来的话音突峰借此而与UE 100中包含的内部数据库的条目成功匹配,从而可以响应于上述话音突峰来获取有效的B号码。
A号码指示包含了向所述UE 100指示A号码的任何手段。A号码指示过程的第一实例参照图11加以描述,其中A号码指示包括开始该过程的步骤1405以及从通信基础架构110接收A号码的1410。响应于步骤1410,在步骤1430中检查A号码是否有效(例如未阻塞、秘密的或是被误解释的),如果A号码有效,则将A号码存入UA 100的存储器。如果A号码无效,则在步骤1440中将指示非有效A号码的标志存入UE 100的存储器。在1499,该过程结束。
A号码指示的第二实例借助的是在逻辑数据通信链路161上直接发送A号码或者响应于A号码的数据对象。
图12示出了依照本发明第二变体的UE 100,此时,该UE 100是具有图形能力的固定电话。依照这个第二变体,UE 100与图8所述的移动电话是相同的,只是将无线电单元1110和天线1160替换成将到来的信号和发出的信号转换到特定媒体标准和转换自特定媒体标准的媒体适配器1510,所述标准包括但不限于ISDN、ADSL、HDSL、VDSL和电缆网络及其任何组合。
图13示出了依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UE 100,此时该UE 100是移动电话1690,它可能不具有数据对象再现能力,具有天线1660,经由通信链路1695而连接到PDA 1691。该通信链路可以例如利用红外、无线电(例如蓝牙)或有线通信装置来实现。PDA 1691还包括连接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654以及至少一个显示器1621的CPU 1653。CPU1653还可以连接到键盘设备或区域1655,以便允许订户输入例如数字。存储单元1654可以是非易失性的(例如EEPROM或SIM卡),以便在电源临时不可用的情况下保持所存储的信息。PDA 1691还包括程序集合1670,所述程序集合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再现至少一种数据对象的浏览器1671以及允许加密数据对象请求和解密数据对象的加密/解密引擎1672。在图8中进一步描述了移动电话1690,其中1620对应的是1120,1610对应的是1110,1650对应的是1150,1651对应的是1151,1652对应的是1152,1630对应的是1130,以及1640对应的是1140。
存在许多适合在UE(电话页客户机)中实施电话页功能的可能的可用技术。在GSM的上下文中,这样的技术的实例包括:SIM工具箱;WAP/WTA;Java和MeXE;以及本机实施方式(native implementation)。无论实施方式细节如何,客户机的主要功能都是检测呼叫事件和启动浏览器至适当的URL,该URL由事件类型、内容类型、其他方身份、自身身份、HPLMN、VPLMN、访问的国家代码、终端能力以及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参数确定。此外,举例来说,客户机还可以提供用于服务激活和配置、安全性、软键以及菜单的功能。
作为直接启动浏览器的替换方案,客户机可以向服务器发送SMS,所述服务器则用包含电话页的推送消息(例如WAP推送)来做出响应。
适合在UE中实现电话页客户机的另一种技术是Java。使用-举例而言-用于通过例如WAP自动下载电话页的JavaPhone功能,可以获得HTML或SMS。此外,同样可以获得诸如上下文敏感的电话页软键之类的功能。在呼叫之后,软键可以例如在电话地址簿以及呼叫日志中自动出现。当按下软键时,与显示器上的电话号码相关联的电话页被自动下载。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数据对象服务器130的功能分为两个在逻辑上不同的部分,即名称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名称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可以是物理分离的,或者仅仅是逻辑分离的。名称服务器提供了诸如电话号码、事件之类的地址指示与所期望对象、电话页所驻留的对象服务器的适当位置之间的翻译,所述适当位置是例如URI(通用资源标识符)、URL(统一资源定位符)。对象服务器则宿有希望的对象、电话页内容。可以提供若干名称服务器,例如,特定的名称服务器可以由移动电话网络运营商或是移动电话厂商来运行。用户设备的特定实施例将确定使用哪个名称服务器。该名称服务器可以由所用服务供应商给出,可以基于国家,可以是全球性的,可以取决于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或是其组合。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借助于例如SIM卡与特定网络运营商相关联的用户设备将自动向网络运营商所宿有的名称服务器发送请求。通过像在例如SIM卡中预先编程的那样自动将来自用户设备的请求定向到该用户的指定网络运营商所宿有的名称服务器(例如由SIM卡确定),可以得到若干例如与安全性、速度和冗余度相关的优点。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变体,将号码和事件翻译成URL可以在UE自身中进行。一旦检测到触发事件,则UE在存储位置(例如SIM卡或地址簿)中进行查找,并且检索或者计算与特定的另一方以及事件相对应的URL。然后,该URL经由SMS被传递到另一方。一旦另一方接收到该URL,则自动检索数据对象。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变体中,可以使用依照GSM标准的USSD或UUI(用户-用户信息)而不是SMS来传递URL。在另一个变体中,代替使用SMS,可以使用两个UI之间的IP信令来传递SMS。
通信设备之间基于事件的信息同步
依照本发明的变体,本文描述的各种系统和方法可以提供使两个或更多通信设备用户之间的联系或其它信息同步的能力,特别是当那些用户彼此进行主通信时。
图14示出了描绘第一通信设备A 2405、第二通信设备B 2410以及数据对象服务器2415的系统2400。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设备A 2405和B 2410可以包括本申请中所描述的任何用户设备(UE),例如图1的UE 100,并且数据对象服务器2415可以包括本文描述的任何数据对象服务器,例如图1的数据对象服务器130或者本文描述的任何电话页服务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描述的各种系统和方法可以使通信设备A2405和B 2410的用户能接收电话页,所述电话页包括由这些通信设备之一或两者保持或者与其关联的数据和信息,并且导致所述两个用户或所述两个设备之间的这样的数据和信息的同步或协调。在一些实施例中,这样的数据和信息可以包括由通信设备A 2405和B 2410中的每一个保持的联系数据或信息。这样的数据或信息可以存储在每个这样的设备中或者存储在远程服务器、数据库或其它存储设备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联系信息包括个人、公司或其他实体的名称、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公地址或家庭地址,其由第二通信设备的用户保持或者存储在第二通信设备上或可由第二通信设备访问。当然,也可以如本文描述的那样使其它形式的数据和信息同步或协调。
如图所示,通信设备A 2405和B 2410的用户参与主通信会话。这种通信会话可以包括话音呼叫(例如电路或VoIP)、即时消息(IM)会话或者诸如本文所述的那些的任何其它通信模式或者其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设备A 2405可以包括模块或应用,其能够确定通信设备A 2405中事件的发生,并且其后为了同步或协调的目的而向通信设备B 2410发送和/或从通信设备B 2410接收数据和信息(例如通信设备A 2405保持的联系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与通信设备B 2410的会话或呼叫期间,可能在通信设备A 2405处发生触发事件。例如,这种触发可能在发生以下任何事件或其组合时发生:
●与通信设备B 2410建立会话或呼叫
●由通信设备A 2405的用户激活(例如,由通信设备A 2405的用户明确请求同步或协调)
●通信设备A 2405中基于定时器的周期性或随机触发事件
●诸如美国专利No.6,996,072中描述的那些的其它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触发事件,通信设备A 2405中的应用可以直接发送数据对象给通信设备B 2410,或传送请求到数据对象服务器C2415以便让其向通信设备B 2410发送数据对象,该数据对象包含由通信设备A 2405保持的或者可访问的联系数据和信息。到数据对象服务器C 2415的请求可以包括与由通信设备A 2405保持或可访问的这种联系信息有关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到数据对象服务器C 2415的请求可以包括通信设备B 2410的身份。图14上A与C之间的线#1绘出了从通信设备A 2405到数据对象服务器C 2415的请求的传送。
在接收到请求时,数据对象服务器C 2415可以创建数据对象并且将其传送到通信设备B 241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数据对象可以包括与正被发送到通信设备B 2410以用于同步或协调目的的联系信息有关的数据和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包含在数据对象中的联系信息可以是由通信设备A 2405保持或可访问的所有联系信息或者是通信设备A 2405和通信设备B 2410的用户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感兴趣的其某个有限子集。包含在数据对象中的联系信息还可以包括标识符和新鲜度信息。图14上C与B之间的线#1绘出了从数据对象服务器C 2415到通信设备B2410的数据对象的传送。
一旦接收到来自数据服务器C 2415的数据对象或者启动了该链接,通信设备B 2410便可以(或者其中的应用可以)解析该数据对象并且确定适当的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适当的响应可以包括确定是否希望与由通信设备B 2410保持或可访问的联系数据同步或协调。在一些实施例中,由通信设备B 2410在接收到来自通信设备A 2405或数据对象服务器C 2415的数据对象时(例如如果在通信设备A 2405和B 2410的用户之间存在信任的关系)自动地实现所述同步或协调,或者可以由通信设备B 2410的用户选择性地启动所述同步或协调。
如果同步或协调是所希望的,那么通信设备B 2410(或者其中的应用)可以构成或者使数据对象服务器C 2414构成依照下列实施例的响应数据对象:
●如果通信设备B 2410具有特定联系者条目(例如通信设备A 2405的联系者中列出的个人)的更新近的版本,那么可以将它包含在要发送给通信设备A 2405的响应数据对象中
●如果通信设备B 2410具有特定联系者条目的较不新近的版本并且该联系者条目是通信设备B 2410的用户感兴趣的,那么响应数据对象可以包含对于与该特定联系者条目关联的数据或信息的更新的请求
●如果通信设备B 2410包含从通信设备A 2405或数据对象服务器C2415接收的数据对象中未包括的联系者条目,那么可以将与这些附加的联系者条目相应的标识符和新鲜度指示符合并到要发送给通信设备A 2405的响应数据对象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旦由通信设备B 2410或者由数据对象服务器C2415在通信设备B 2410请求时形成响应数据对象,那么通信设备B 2410(或者其中的应用)就直接地或者通过数据对象服务器C 2415将它发送给通信设备A 2405,如图14中的线#2所描绘的。
一旦从数据服务器C 2415或者从通信设备B 2410接收到数据对象,那么通信设备A 2405(或者其中的应用)就可以解析该数据对象并且确定适当的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适当的响应可以包括以下任何一项:
●存储或更新来自通信设备B 2410的响应数据对象中包含的任何联系者条目
●将通信设备B 2410请求的联系者条目的更新包含在要发送给通信设备B 2410的第二响应数据对象中。例如,这些可能与一些联系者条目有关,所述联系者条目是在原始请求中通信设备A 2405发送的联系者条目列表中间通信设备B 2410指示为感兴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设备A 2405的用户可以将这些更新合并到第二响应数据对象中。
●将新请求的联系者更新或者非可用性的响应通知包含在要发送给通信设备B 2410的第二响应数据对象中。例如,这些新请求的联系者更新可能涉及一些联系者条目,所述联系者条目是通信设备B2410的用户具有的,但是它们不在从通信设备A 2405接收的列表中。存在两个可能的实施例:(1)通信设备B 2410的用户在要发送给通信设备A 2405的第一响应数据对象中指示这些的可用性;通信设备A 2405的用户然后在第二响应数据对象中指示哪些是感兴趣的;并且通信设备B 2410的用户可以选择在第三数据对象中将这些发送回通信设备A 2405,以及(2)通信设备B 2410直接将与这些联系者关联的数据或信息包含在发送给通信设备A 2405的第一响应数据对象中;一旦接收,通信设备A 2405的用户于是就可以将感兴趣的那些直接存储到通信设备A 2405的联系者数据库中,而不进一步就这些联系者与通信设备B 2410互换。
一旦形成第二数据对象,通信设备A 2405(或其中的应用)或者数据对象服务器C 2415就将第二数据对象发送给通信设备B 2410,如图14中的线#3所描绘的。
图15结合联系信息的同步或协调,示出了用于向通信设备的用户提供数据对象的方法2500的实施例。在步骤2505,向第一通信设备提供与第二通信设备关联的联系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联系信息包括由第二通信设备的用户保持的,或者存储在第二通信设备上或可由第二通信设备访问的个人、公司或其他实体的名称、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公地址或家庭地址。在步骤2510,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响应可以包括数据对象,该数据对象包含:(1)有关与第二通信设备关联的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的新近的数据和信息,(2)对于有关第二通信设备关联的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的更新的请求,或者(3)有关不与第二通信设备关联的至少一个新的联系者条目的数据和信息。
在步骤2515,处理所述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所述响应可能包括存储或更新与第二通信设备关联的联系者条目有关的更新近的数据和信息,(1)确定与第二通信设备关联的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有关的更新信息以便提供给第一通信设备,或者(2)如果没有更新数据或信息可用,则向第一通信设备提供非可用性的指示。
图16结合联系信息的同步,示出了用于向通信设备的用户提供数据对象的方法2600的实施例。在步骤2605,监视并且检测第一通信设备上的触发的发生。在步骤2610,一旦发生触发,则将第一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数据对象包括与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有关的数据、信息或指示以及同步邀请,所述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与第一通信设备关联。在步骤2615,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响应数据对象。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响应数据对象包括以下至少一个:(1)与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2)对于与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的请求,或者(3)与不在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新联系者条目关联的数据、信息或指示。
在步骤2620,解析所述响应数据对象。在一些实施例中,解析响应数据对象包括:(1)存储所接收的与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2)提供与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3)提供有关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对于不在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不可用的指示,(4)请求与不在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或者(5)存储所接收的与不在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其中所述提供由第二响应数据对象完成。在步骤2625,将第二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在其中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二数据对象包含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感兴趣的联系者条目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将第三数据对象发送回第一通信设备(或请求将第三数据对象发送回第一通信设备),该第三数据对象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感兴趣的联系者条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面描述的各种特征和功能可以由可安装到通信设备(例如移动通信设备)上的可下载模块或应用实现。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面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变化。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向通信设备的用户提供数据对象的方法,包括步骤:
监视第一通信设备上的触发的发生;
一旦发生触发,则在第一传送步骤中将第一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其中第一数据对象包括与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有关的数据、信息或指示以及同步邀请,所述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与第一通信设备关联;
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响应数据对象,其中该响应数据对象包括以下至少一个:(1)与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2)对于与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的请求,或者(3)与不在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新联系者条目关联的数据、信息或指示;
解析所述响应数据对象,其中解析该响应数据对象包括以下至少一个:(1)存储所接收的与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2)提供与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3)提供有关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对于不在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不可用的指示,(4)请求与不在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或者(5)存储所接收的与不在第一数据对象中指示的联系者条目中的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关联的更新近的数据或信息,其中所述提供由第二数据对象完成;以及
在第二传送步骤中,将第二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第一数据对象包括存储在第一通信设备内的个人的联系信息。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个人的联系信息包括名称、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家庭地址、办公地址或者可以用来标识个人的任何其它数据或信息。
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第一数据对象从数据对象服务器发送到第一通信设备。
5.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触发包括建立会话或呼叫、基于定时器的周期性或随机事件或者人工激活。
6.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不是所述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之一的所述至少一个新联系者条目包括当前未作为与第一通信设备关联的联系者来存储的个人。
7.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第一和第二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包括移动通信设备。
8.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数据对象服务器处接收到传送请求时,将第一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
9.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通过数据对象服务器将第二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
10.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在接收到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传送请求时由数据对象服务器传送第二数据对象。
11.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在第三传送步骤中将第三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一通信设备,其中第三数据对象包括与第二通信设备所关联的联系者条目有关的数据或信息。
12.一种用于向通信系统的用户提供数据对象的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其与第二通信设备通信,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i)逻辑,其用于:监视第一通信设备上的触发的发生;
(ii)逻辑,其用于:一旦发生触发,便通过数据对象服务器或者请求通过数据对象服务器将第一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其中第一数据对象包括与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及同步邀请,所述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与第一通信设备关联;
(iii)逻辑,其用于:解析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的响应数据对象;
其中所述数据对象服务器耦合到数据网络并且包括:
(i)逻辑,其用于创建打算用于在第二通信设备处再现的第一数据对象;
(ii)数据库;
(iii)逻辑,其用于将第一和响应数据对象存储到所述数据库中;以及
(iv)逻辑,其用于将第一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
13.权利要求12的系统,其中第一数据对象包括存储在第一通信设备内的个人的联系信息。
14.权利要求13的系统,其中所述个人的联系信息包括名称、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家庭地址或者可以用来标识个人的任何其它数据或信息。
15.权利要求12的系统,其中第一数据对象从数据对象服务器发送到第一通信设备。
16.权利要求12的系统,其中所述触发包括建立会话或呼叫、基于定时器的周期性或随机事件或者人工激活。
17.权利要求12的系统,其中在解析所述响应数据之后,通过所述数据对象服务器将第二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
18.权利要求17的系统,其中在接收到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传送请求时,通过所述数据对象服务器传送第二数据对象。
19.一种用于向通信设备的用户提供数据对象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软件,其可执行来实现:
(i)监视第一通信设备上的触发的发生;
(ii)一旦发生触发,便通过数据对象服务器或者请求通过数据对象服务器将第一数据对象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其中第一数据对象包括与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及同步邀请,所述至少一个联系者条目与第一通信设备关联;以及
(iii)解析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的响应数据对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1/711,620 | 2007-02-28 | ||
US11/711,620 US8548010B2 (en) | 2000-01-19 | 2007-02-28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ent-based synchronization of inform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
PCT/US2008/054982 WO2008106433A1 (en) | 2007-02-28 | 2008-02-26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ent-based synchronization of inform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69354A true CN101669354A (zh) | 2010-03-10 |
CN101669354B CN101669354B (zh) | 2013-10-30 |
Family
ID=39618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633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9354B (zh) | 2007-02-28 | 2008-02-26 | 用于通信设备之间基于事件的信息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48010B2 (zh) |
EP (1) | EP2116033B1 (zh) |
CN (1) | CN101669354B (zh) |
WO (1) | WO200810643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00946B2 (en) | 2000-01-19 | 2013-03-19 | Sony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common location-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9781257B2 (en) * | 2000-01-19 | 2017-10-03 |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Technique for obtaining caller-originated alert signals in IP-based communication sessions |
US20080062893A1 (en) * | 2000-01-19 | 2008-03-13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ent-based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conditioned on personal calendar information |
US7730143B1 (en) * | 2004-12-01 | 2010-06-01 | Aol Inc. | Prohibiting mobile forwarding |
KR101056102B1 (ko) | 2006-03-28 | 2011-08-10 | 파나소닉 전공 주식회사 | 네트워크 시스템 |
US8199734B2 (en) * | 2007-05-15 | 2012-06-12 | Sony Mobil Communications A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ommon interest links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9678851B2 (en) * | 2013-10-14 | 2017-06-1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software events |
CN111488405B (zh) * | 2020-04-16 | 2022-02-18 |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更新方法及装置 |
CN117784741B (zh) * | 2024-02-27 | 2024-07-23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同步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43645A (en) | 1990-11-01 | 1993-09-07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Automatic system for forwarding of calls |
FI92895C (fi) | 1993-04-06 | 1995-01-10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puhelinkeskuksen käytön ohjaamiseksi tilaajaliittymästä käsin |
FI101508B (fi) | 1995-09-29 | 1998-06-30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Kiinteän viestintäverkon solukkolaajennus |
US5812950A (en) | 1995-11-27 | 1998-09-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having prioritized greetings for predefined services to a subscriber |
ATE308860T1 (de) | 1995-12-11 | 2005-11-15 | Hewlett Packard Co |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von telekommunikationsdiensten |
GB9603582D0 (en) | 1996-02-20 | 1996-04-17 | Hewlett Packard Co | Method of accessing service resource items that are for use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104142C (zh) | 1995-12-11 | 2003-03-26 | 惠普公司 | 访问用于电信系统中的业务资源项的方法 |
GB9603590D0 (en) | 1996-02-20 | 1996-04-17 | Hewlett Packard Co | Method of accessing a target entity over a communciations network |
FI103546B1 (fi) | 1996-09-16 | 1999-07-15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Datapalvelu matkaviestinverkossa |
US6091808A (en) | 1996-10-17 | 2000-07-18 |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 Methods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elephone call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
SE510663C2 (sv) | 1996-10-28 | 1999-06-14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Anordning och förfarande för kommunikation mellan datanät och telekommunikationsnät |
TW391092B (en) | 1996-12-27 | 2000-05-21 | Hitachi Ltd | Cellular mobile telephon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response message to an caller |
FI106990B (fi) | 1996-12-31 | 2001-05-15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enetelmä informaation välittämiseksi käyttäjälle |
TW401702B (en) | 1997-01-20 | 2000-08-11 | Sony Corp | Image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superimposed signal extracting method, image signal output apparatus, image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image signal recording medium |
US5889852A (en) | 1997-02-10 | 1999-03-30 |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 Photo screen scroll graphic user interface |
US5978806A (en) | 1997-02-18 | 1999-11-02 | Ameritech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about a called party to a calling party |
FI113431B (fi) | 1997-04-04 | 2004-04-15 | Nokia Corp | Menetelmä ja laitteet palvelusivun välittämiseksi tiedonsiirtojärjestelmässä |
SE9701669L (sv) | 1997-05-02 | 1999-02-05 | Anders Bjoerhn |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i telefon |
US6870828B1 (en) | 1997-06-03 | 2005-03-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conifying and automatically dialing telephone numbers which appear on a Web page |
SE521479C2 (sv) | 1997-06-04 | 2003-11-04 | Telia Ab | Ett cell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anpassat att presentera geografiskt relaterad information |
US6108533A (en) | 1997-08-22 | 2000-08-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Geographical database for radio system |
DE19737126A1 (de) | 1997-08-26 | 1999-03-04 | Siemens Ag | Konfigurieren eines Mobilteils in einem Schnurlostelefonsystem |
FI974662A0 (fi) | 1997-12-31 | 1997-12-31 | Finland Telecom Oy | WWW-telefon |
FI980291L (fi) | 1998-02-09 | 1999-08-10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Liikkuva internetpääsy |
EP0990364B1 (de) | 1998-04-17 | 2001-06-06 | Swisscom Mobile AG | Roaming-verfahren |
GB2383237B (en) | 1998-06-03 | 2003-10-22 | Orange Personal Comm Serv Ltd | Mobile communications |
US6366654B1 (en) | 1998-07-06 | 2002-04-02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ducting a multimedia phone cell |
BR9912270A (pt) | 1998-07-20 | 2001-06-05 | Signalsoft Corp | Serviço prestados a assinante baseados na localização |
US6810405B1 (en) * | 1998-08-18 | 2004-10-26 | Starfish Software, Inc.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data between multiple datasets |
US6374259B1 (en) * | 1998-10-01 | 2002-04-16 | Onepin,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retreiving business contact information in computer system |
US7509349B2 (en) * | 1998-10-01 | 2009-03-24 | Onepin,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business contact information in a computer system |
DE19859081C2 (de) | 1998-12-21 | 2001-03-29 | Plus Mobilfunk Gmbh E | Verfahren zum Routen von Nachrichten in mindestens einem Telekommunikationsnetz nach GSM-Standard |
FI19992746A (fi) | 1998-12-28 | 2000-06-28 | Spyglass Inc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elektronisen datasisällön muuntamiseksi langattomille laitteille |
US6327355B1 (en) | 1999-01-29 | 2001-12-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se of platform-independent code for supporting services 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 |
AU2446400A (en) | 1999-02-04 | 2000-08-25 | Roundpoint, Inc. | Telephonic connection support for internet browser |
US6154528A (en) * | 1999-02-11 | 2000-11-28 | Ameritech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and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tokens in a low network communication |
JP3170492B2 (ja) | 1999-03-30 | 2001-05-28 | 松下電送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画像通信装置及びサーバ装置並びに能力登録方法 |
EP1169827B1 (en) | 1999-04-19 | 2005-08-17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delivering messages |
US6983313B1 (en) | 1999-06-10 | 2006-01-03 | Nokia Corporation | Collaborative location server/system |
CN1375156A (zh) | 1999-06-15 | 2002-10-16 | 西门子公司 | 用于信息光学表示的方法和装置 |
EE05115B1 (et) | 1999-06-24 | 2008-12-15 | Telia Ab | Mobiilne navigatsioonissteem |
CN1158819C (zh) | 1999-07-12 | 2004-07-21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在多媒体网络节点之间交换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KR100344786B1 (ko) | 1999-07-15 | 2002-07-19 |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망에서 발신자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및 발신자 정보 전송방법 |
WO2001020475A1 (en) | 1999-09-17 | 2001-03-22 | Sirenic,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personalized internet information using a mobile device |
EP1089519A3 (en) | 1999-09-29 | 2002-08-21 | Phone.Com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ing wireless and Internet infrastructures to facilitate higher usage of services by users |
US6404884B1 (en) * | 1999-10-08 | 2002-06-11 | Grape Technology Group, Inc. | Personalized assistance system and method |
EP1111505A1 (en) | 1999-12-21 | 2001-06-27 | Motorola, Inc. | Architecture for executing applications in a data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
US9781257B2 (en) | 2000-01-19 | 2017-10-03 |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Technique for obtaining caller-originated alert signals in IP-based communication sessions |
US20070237320A1 (en) | 2000-01-19 | 2007-10-11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Nya Vattentornet | Technique for providing caller-originated alert signalsin circuit-switched communications |
US20070124481A1 (en) | 2000-01-19 | 2007-05-31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event-triggered, location-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
ATE383037T1 (de) | 2000-01-19 | 2008-01-15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 Ab | Informationsaustausch in einem kommunikationssystem |
US8400946B2 (en) | 2000-01-19 | 2013-03-19 | Sony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common location-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
WO2001054421A2 (en) | 2000-01-19 | 2001-07-26 | The Phone Pages Of Sweden Ab | Method for location event based information |
US6996072B1 (en) | 2000-01-19 | 2006-02-07 | The Phonepages Of Sweden A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6922721B1 (en) | 2000-10-17 | 2005-07-26 | The Phonepages Of Sweden Ab |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70127645A1 (en) | 2000-01-19 | 2007-06-07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Technique for providing secondary information to a user equipment |
US20080062893A1 (en) | 2000-01-19 | 2008-03-13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ent-based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conditioned on personal calendar information |
US20070129074A1 (en) | 2000-01-19 | 2007-06-07 | Bloebaum L S |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Secondary Information To A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6977909B2 (en) | 2000-01-19 | 2005-12-20 | Phonepages Of Sweden,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7248862B2 (en) | 2000-01-19 | 2007-07-24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ieving calling party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20070226240A1 (en) | 2000-01-19 | 2007-09-27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Technique for providing data objects prior to call establishment |
JP3350656B2 (ja) | 2000-02-21 | 2002-11-25 | 株式会社博報堂 | 携帯電話機向けのurl通知装置 |
US6826403B1 (en) | 2000-09-12 | 2004-11-30 | Phonepages Of Sweden Ab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 user |
SE517616C2 (sv) | 2000-11-20 | 2002-06-25 | Gepe Internat Holding Bv | Anordning vid ett buntningsband |
SE518024C2 (sv) | 2000-12-15 | 2002-08-20 | Res Electronics I Leksand Ab | Säkerhetsarrangemang |
SE0102555D0 (sv) | 2001-07-18 | 2001-07-18 | Phone Pages Sweden A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UPR690701A0 (en) | 2001-08-10 | 2001-08-30 | Redpoint Pty Ltd |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customising call alerts |
SE0102729D0 (sv) | 2001-08-15 | 2001-08-15 | Phone Pages Sweden A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2008537375A (ja) | 2005-03-15 | 2008-09-11 | ワンピン,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無線データ交換 |
-
2007
- 2007-02-28 US US11/711,620 patent/US8548010B2/en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2-26 CN CN200880006331.9A patent/CN10166935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2-26 EP EP08730731.0A patent/EP2116033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02-26 WO PCT/US2008/054982 patent/WO200810643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70258553A1 (en) | 2007-11-08 |
CN101669354B (zh) | 2013-10-30 |
EP2116033A1 (en) | 2009-11-11 |
EP2116033B1 (en) | 2014-09-17 |
US8548010B2 (en) | 2013-10-01 |
WO2008106433A1 (en) | 2008-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0959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1249111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1669354B (zh) | 用于通信设备之间基于事件的信息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070127645A1 (en) | Technique for providing secondary information to a user equipment | |
EP2143254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common location-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US2008006289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ent-based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conditioned on personal calendar information | |
US20070226240A1 (en) | Technique for providing data objects prior to call establishment | |
US20070237321A1 (en) | Technique for obtaining caller-originated alert signals in ip-based communication sessions | |
WO2008095097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event-triggered, location-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EP2127320B1 (en) |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secondary information to a communication device | |
US20070237320A1 (en) | Technique for providing caller-originated alert signalsin circuit-switched communications | |
EP1407585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