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8374A - 亮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亮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68374A CN101668374A CN200910171146A CN200910171146A CN101668374A CN 101668374 A CN101668374 A CN 101668374A CN 200910171146 A CN200910171146 A CN 200910171146A CN 200910171146 A CN200910171146 A CN 200910171146A CN 101668374 A CN101668374 A CN 1016683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former
- lamp
- voltage
- secondary coil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放电管等灯的亮灯装置,包括:逆变器变压器(T1);开关电路,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上,进行用于转换来自输入电源的电压的开关;分流器变压器(TB1),串联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灯(Lp1、Lp2),串联连接在分流器变压器上;以及控制电路(13),不直接检测施加在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的电压,而基于分流器变压器和灯的连接点的电压,生成控制开关电路的开关的控制信号。能削减保护电路的系统,能削减成本。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11月4日、申请号为200510115484.5、发明名称为“亮灯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亮灯装置。
背景技术
图1表示以往的放电管亮灯装置的一个例子。图1的放电管亮灯装置,由包含开关电路的逆变器(inverter)对主变压器T100的初级线圈施加电压V1,在主变压器T100的次级线圈侧产生电压VMT。主变压器T100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在分流器变压器(平衡器)TB100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一端上,主变压器T100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接地。分流器变压器TB100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冷阴极管等放电管Lp100的一端,分流器变压器TB100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上,连接有放电管Lp102的一端。分流器变压器TB100是为了抑制由放电管的特性差异导致的流过放电管的电流的差异、避免因各放电管的启动特性不同而出现不亮灯的放电管,根据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电流差而产生电压的装置,被用于在初级线圈侧和次级线圈侧产生相反极性的电压。放电管Lp100和Lp102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100的一端上,电阻R100的另一端接地。
在现有技术中,在这样的放电管亮灯装置中,使用了过电压限制电路101和恒流控制电路102,上述过电压限制电路101用于使主变压器T100的次级线圈和分流器变压器TB100的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不被施加过电压,上述恒流控制电路102用于使流入放电管Lp100及Lp102的电流均匀化。因此,电阻R100与放电管Lp100及Lp102的连接点的电压被输入到恒流控制电路102,检测主变压器T100的次级线圈电压VMT、分流器变压器TB100的初级线圈的端子间电压的检测电路103的输出,以及检测分流器变压器TB100的次级线圈的端子间电压的检测电路104的输出,被输入到过电压限制电路101。由过电压限制电路101的输出控制逆变器的开关电路的开关。
由于放电管启动时需要高电压,因此在分流器变压器TB100、主变压器T100上产生高电压。另外,当在动作中某个放电管产生异常,变成开路时,在分流器变压器TB100、主变压器T100上产生高电压。为了防止分流器变压器TB100、主变压器T100的耐压破坏,如上所述,设置过电压限制电路101、或者保护电路、电压钳位电路,限制分流器变压器TB100和主变压器T100的最大电压。此时,存在如下问题,因而在形状、成本方面存在问题。
(1)保护电路需要2个系统。(1个系统是针对主变压器T100的过电压限制电路101,另一个系统是针对分流器变压器TB100的检测电路103、104,以及过电压限制电路101。)
(2)在分流器变压器TB100和放电管的连接部产生的电压超出所需地增大,必须使布线图形间隔、零部件额定值等超出所需地增加。
更具体地讲,在分流器变压器TB100和放电管的连接部产生的电压VLAMP的最大值VLAMPmax,为在主变压器T100的次级线圈上产生的电压VMT的最大值VMTmax与在分流器变压器TB100上产生的电压VB的最大值VBmax的和。即,VLAMPmax=VMTmax+VBmax。另外,VLAMP需要确保放电管亮灯所需的电压VLAMPSTRIKE。另一方面,由于电压VB受各放电管的差异、分流器变压器TB100的特性影响,所以需要预先使VMT能产生VLAMPSTRIKE。其结果,有可能变成VLAMPmax=VLAMPSTRIKE+VBmax,需要能耐该电压的布线图形间隔、零部件额定值。
美国申请公开公报2004-0155596A1中也公开了与图1所示的电路类似的电路。
另外,在美国申请公开公报2005-93471A1和美国申请公开公报2005-93472A1中,公开了具有多个平衡变压器、使由多个灯构成的背光源系统中的电流相同化的环形平衡器。该环形平衡器中的平衡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分别串联连接在1个特定的灯上,所有的次级线圈连接成闭环。由此,通过由次级线圈形成的闭环,使次级线圈侧的电流相同化,从而使初级线圈侧的灯的驱动电流也相同化。
【专利文献1】美国申请公开公报2004-0155596A1
【专利文献2】美国申请公开公报2005-93471A1
【专利文献3】美国申请公开公报2005-93472A1
发明内容
这样,在现有技术中,在成本等方面由于上述原因而存在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放电管等灯的亮灯装置中削减成本的技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亮灯装置中提高安全性的技术。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亮灯装置中高效、可靠地使灯点亮的技术。
另外,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亮灯装置中使灯的亮度均匀化的新技术。
本发明第一方案涉及的亮灯装置具有:逆变器变压器;开关电路,连接在上述逆变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上,进行用于转换来自输入电源的电压的开关;平衡器,连接在上述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用于使流入多个灯的电流均匀化;以及控制电路,基于与在上述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产生的电压和在上述平衡器上产生的电压之和相应的电压,生成控制上述开关电路的开关的控制信号。
这样,通过基于与在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产生的电压和在平衡变压器上产生的电压之和相应的电压进行控制,高于或等于所需电压的电压不会施加给零部件,在布线图形和零部件成本方面是有利的。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平衡器串联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灯之间,上述控制电路基于平衡器与灯的连接点的电位,生成控制开关电路的开关的控制信号。这样,不直接检测、控制在逆变器变压器(主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施加的电压,而是检测、控制平衡器和灯的连接点的电压,从而能削减保护电路系统。并且,只进行这样的控制也能使得逆变器变压器和平衡器的耐压没有问题地动作,而且能使灯可靠地亮灯。
另外,也可以对每个灯设置上述平衡变压器;进而包括第一检测电路,检测与在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产生的电压相应的电压;第二检测电路,检测与在平衡器中负责各灯的部分上产生的电压之中的最大电压相应的电压;以及对第一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第二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加法运算的电路。例如,用来应对不能直接检测平衡器和灯的连接点的电压的情况。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平衡器具有多个变压器,各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串联连接在1个负载灯和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并使该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其它的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成闭环。进而也可以使上述多个变压器具有三级线圈,该三级线圈产生与在初级线圈上产生的电压相应的电压。
本发明第二方案涉及的亮灯装置具有:逆变器变压器;开关电路,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上,进行用于转换来自输入电源的电压的开关;平衡器,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用于使流入多个灯的电流均匀化;以及控制电路,基于在平衡器上产生的电压,生成控制开关电路的开关的控制信号;上述平衡器包括具有三级线圈的变压器,从三级线圈检测在上述平衡器上产生的电压。由此,即使在为了避免放电等而不能配置分压用的电容器的情况下,也能检测与初级线圈相应的电压,并基于该电压控制亮灯装置。
本发明第三方案涉及的亮灯装置具有:逆变器变压器;开关电路,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上,进行用于转换来自输入电源的电压的开关;平衡器,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用于使流入多个灯的电流均匀化;以及控制电路,基于经由平衡器被检测出的且与施加给多个灯的电压相应的电压之中的最大电压,和流过上述灯的电流,来检测灯是否全部都已点亮,生成用于使在与通常动作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动作的启动模式结束的控制信号,并输出给开关电路。所谓在与通常动作条件不同的条件下动作的启动模式,是指以例如在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形成的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进行动作的模式。由此,还能适当地判断启动模式的结束。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控制电路包括进行如下动作的电路:通过与施加给上述多个灯的电压相应的电压之中的最大电压,检测在上述平衡器中负责各上述灯的部分与上述灯的连接点的电压之中的最大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预定电压,且流过所有上述灯的电流的总和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电平。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平衡器具有多个变压器,各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串联连接在1个负载灯和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该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其它的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成闭环。
本发明第四方案涉及的亮灯装置具有:1个或多个逆变器变压器;第一平衡器,包括第一变压器,该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在上述1个或多个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多个灯之中特定的灯的一端上,用于使流入该多个灯的电流均匀化;第二平衡器,包含第二变压器,该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在上述1个或多个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上述多个灯之中特定的灯的另一端上,用于使流入上述多个灯的电流均匀化;以及对多个灯的两端提供相互反相的电压的装置。并且,存在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串联连接的部位。这样,通过第一平衡器和第二平衡器,能使在灯的两端流过的电流均匀化,使多个灯的亮度均匀化。
另外,也可以是具有多个第一变压器和多个第二变压器,第一变压器彼此之间,次级线圈按极性不同的关系串联连接,第二变压器彼此之间,次级线圈按极性不同的关系串联连接,至少1个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至少1个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按极性相同的关系串联连接。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第一平衡器具有多个第一变压器,各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串联连接在1个负载灯和1个或多个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该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在第一平衡器中的其它任意一个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不同极性的端子上。另外,也可以是第二平衡器具有多个第二变压器,各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串联连接在1个负载灯和1个或多个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上,该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在第二平衡器中的其它任意一个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不同极性的端子上。而且,也可以是第一平衡器中的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第二平衡器中的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成闭环。
本发明第五方案涉及的亮灯装置具有:第一逆变器变压器;第一开关电路,连接在第一逆变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上,进行用于转换来自第一输入电源的电压的开关;第一平衡器,连接在第一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多个灯的各自的一端上,用于使流入该多个灯的电流均匀化;第二逆变器变压器;第二开关电路,连接在第二逆变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上,进行用于转换来自第二输入电源的电压、使得与第一逆变器变压器的输出反相的开关;第二平衡器,连接在第二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多个灯的各自的另一端上,用于使流入该多个灯的电流均匀化;检测电路,检测流入多个灯的电流;以及控制电路,在由检测电路检测出流入灯的电流的变化大于或等于预定电平的情况下,停止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开关,或者进行电流限制。而且,第一平衡器和第二平衡器连接起来。
所谓流入灯的电流的变化大于或等于预定电平,是指因任意一个灯发生了问题或逆变器变压器发生了问题时,通过停止动作或者进行电流限制来确保安全。
也可以任意组合上述第一方案到第五方案涉及的亮灯电路的技术。
用于实现以上结构的电路存在多个,以下举出具体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能在放电管等灯的亮灯装置中削减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能在亮灯装置中提高安全性。
进而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能在亮灯装置中高效、可靠地使灯点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能在亮灯装置中使灯的亮度均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亮灯电路的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亮灯电路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原理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亮灯电路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亮灯电路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亮灯电路的图。
图8的(a)~(f)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亮灯电路的动作的信号波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亮灯电路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亮灯电路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亮灯电路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亮灯电路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亮灯电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2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的电路例子。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具有:包含开关电路的逆变器,逆变器变压器(主变压器)T1,分流器变压器(平衡器)TB1,冷阴极管等灯Lp1及Lp2,电阻R1,分压和整流电路10及11,整流电路12,过电压限制电路13,恒流控制电路14,二极管15及16。过电压限制电路13具有:比较器131,第一基准电压电源132,MOSFETS1。恒流控制电路14具有:比较器141及144,第二基准电压电源142,三角波发生器143。
逆变器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上,在该逆变器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上施加电压V1。在逆变器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侧产生电压VMT。逆变器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在分流器变压器TB1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一端上。逆变器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接地。分流器变压器TB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1的一端上,分流器变压器TB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2的一端上。灯Lp1的另一端和灯Lp2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1的一端上,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并且,设分流器变压器TB1的初级线圈侧的电压为VB1,次级线圈侧的电压为VB2。另外,使分流器变压器TB1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极性相反。
分流器变压器TB1的初级线圈和灯Lp1的连接点,被连接在分压和整流电路10上,分压和整流电路10经由二极管15连接在过电压限制电路13上。分流器变压器TB1的次级线圈和灯Lp2的连接点,被连接在分压和整流电路11上,分压和整流电路11经由二极管16连接在过电压限制电路13上。灯Lp1、Lp2与电阻R1的连接点被连接在整流电路12上,整流电路12连接在恒流控制电路14上。
在过电压限制电路13中,分压和整流电路10与分压和整流电路11的输出,经由二极管15或二极管16,输入到比较器131的正极侧输入端子。基准电压电源132的正极侧端子连接在比较器131的负极侧输入端子上,基准电压电源132的负极侧端子接地。比较器131的输出连接在MOSFETS1的栅极上。MOSFETS1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在恒流控制电路14内的比较器144的负极侧输入端子上。另外,整流电路12的输出被连接在恒流控制电路14内的比较器141的负极侧输入端子上,比较器141的正极侧输入端子上连接有基准电压电源142的正极侧端子。基准电压电源142的负极侧端子接地。比较器141的输出连接在比较器144的负极侧输入端子上。比较器144的正极侧输入端子上连接有三角波发生器143。比较器144的输出被输入到逆变器,改变逆变器中所包含的开关电路的占空比(duty)。
以下简单地说明图2所示的亮灯装置的动作。根据逆变器的输出而被施加在逆变器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上的电压V1,在次级线圈侧变为VMT,由分流器变压器TB1升压或降压,并施加给灯Lp1及Lp2。分流器变压器的动作与以往的分流器变压器一样,是为了抑制由灯特性的差异带来的流过灯的电流的差异、避免因各灯的启动特性的不同而产生不亮灯的灯,而根据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电流差产生电压的装置。更具体地讲,如图3所示,当设灯Lp1未亮灯、灯Lp2亮灯时,通过分流器变压器TB1对灯Lp1施加比电压VMT高的电压VLamp1=VMT+VB1,对灯Lp2施加比电压VMT低的电压VLamp2=VMT+VB2(在此,VB2具有负值)。另外,在图2的例子中,由于只有2个灯,因此VB1+VB2=0,图2中,VOVP=VMT+VB1=VMT-VB2。
过电压限制电路13将分流器变压器TB1与灯Lp1或Lp2的连接点的电压中较高的一方,与基准电压电源132的输出电压(控制目标电压)进行比较,在上述连接点的电压中较高的一方大于或等于基准电压电源132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MOSFETS1的输出成为ON(导通),过电压限制电路13内的比较器131的负极侧输入端子接地。另一方面,在上述连接点的电压中较高的一方小于基准电压电源132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MOSFETS1的输出成为OFF(截止),过电压限制电路13内的比较器131的输出就此输出到比较器144的负极侧输入端子。在恒流控制电路14中,由电阻R1取出流入灯Lp1及Lp2的电流,并输入到比较器141,在比较器141中与基准电压电源142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如果流入灯Lp1及Lp2的电流小于基准,则比较器141的输出增大,在与比较器144的三角波进行的比较中,生成导通占空比变长的控制信号。即,由过电压限制电路13和恒流控制电路14进行控制,使得流入灯的电流恒定,并进行控制,使得分流器变压器TB1与灯Lp1或Lp2的连接点的电压小于或等于预定电压(VOVP。具体地讲,是亮灯电压的最大值VLAMPSTRIKE或者VLAMPSTRIKE加上必要的裕度后的电压)。
在此,对图2和图3进行详细地研究后,得到以下结果。即、
VMT+VBmax≤VOVP (1)
(VBmax是在分流器变压器上施加的电压之中的最大电压(正值)。)
VMT+VBmin=VLAMPONmin (2)
(VLAMPONmin是当所点亮的灯有多个时,其驱动电压的最小值。
VBmin是在分流器变压器上施加的电压之中的最低电压(负值))
VB1+VB2=0 (3)
根据式(1)可得:
VMT≤VOVP-VBmax (1)′
根据式(3)可知VBmax>0(或者只能是所有VB=0),因此可得:
VMT≤VOVP (4)
因此,关于逆变器变压器T1,只要耐压大于或等于VOVP就没有问题。
另外,根据式(2)可得:
VMT=VLAMPONmin-VBmin (2)′
根据式(3)可知VBmin<0,因此可得:
VMT>VLAMPONmin (5)
当VMT小于或等于它时,所有的灯都熄灭。
进而,根据式(1)可得:
VBmax≤VOVP-VMT (1)″
根据式(5)可得:
VBmax≤VOVP-VLAMPONmin (6)
另外,根据式(2)可得:
VBmin=VLAMPONmin-VMT,对两边取绝对值,则有:
|VBmin|=VMT-VLAMPONmin (2)″
根据式(4)可得:
|VBmin|≤VOVP-VLAMPONmin (7)
根据式(6)和式(7)可知,只要分流器变压器TB1的耐压大于或等于VOVP-VLAMPONmin就没有问题。
在此,当设灯的亮灯电压的最大值为VLAMPSTRIKE时,结果如图4所示。即,以往,在逆变器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侧生成的电压VMT的最大值为VLAMPSTRIKE,施加在分流器变压器TB1上的电压的最大值为VBmax,分流器变压器TB1和灯的连接点的电压的最大值为VLAMPSTRIKE+VBmax。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逆变器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侧生成的电压VMT的最大值为VLAMPSTRIKE,施加在分流器变压器TB1上的电压的最大值为VLAMPSTRIKE-VLAMPONmin,分流器变压器TB1和灯的连接点的电压的最大值为VLAMPSTRIKE。因此,分流器变压器TB1和灯的连接点的电压比以往要低,能降低耐压,因此能使用廉价的变压器,还能减少与基板的布线图形之间的放电这样的安全性问题。即,有利于布线图形的布置。另外,在上面所说明的例子中,表示了分流器变压器为1个、灯为2个的例子,但是,也适用于由多个分流器变压器使多个灯亮灯的情况。例如,在由N个分流器变压器使N个灯亮灯的情况下,关于式(3),展开为VB1+VB2+...+VBN=0,但是,实质上与上面相同。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流器变压器TB1和灯Lp1或Lp2的连接点,检测电压VMT+VBmax。然后,控制连接点的电压VMT+VBmax,使得其小于或等于预定电压(具体地讲,是亮灯电压的最大值VLAMPSTRIKE或VLAMPSTRIKE加上必要的裕度后的电压)。由此,控制被单纯化,能降低变压器的耐压。
(第二实施方式)
图5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的电路例子。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的变形,图5中的平衡器17的一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平衡器17包括变压器TB1a和TB1b。变压器TB1a和TB1b是使次级线圈侧产生与初级线圈的电压同相的电压的变压器。并且,变压器TB1a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1a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1的第一端子、以及分压和整流电路10的输入端子上。同样,变压器TB1b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1b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2的第一端子、以及分压和整流电路11的输入端子上。变压器TB1a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1b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上,变压器TB1b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1a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上。即,变压器TB1a和变压器TB1b的次级线圈连接不同极性的端子,构成闭环。这样,由于流过变压器TB1a和变压器TB1b的次级线圈的电流相同,因此流过变压器TB1a和变压器TB1b的初级线圈的、灯Lp1及Lp2的驱动电流也相同。即,灯Lp1及Lp2的亮度被均匀化。
另外,由于除了平衡器17以外的部分的结构和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图6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的电路例子。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是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的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初级线圈连接在灯上,次级线圈构成闭环,并且设置有为了检测在初级线圈上产生的电压而设置了三级线圈的变压器TB1c和TB1d、连接在变压器TB1c和TB1d的三级线圈上的二极管20a和20b、分压和整流电路18、以及电压加法运算电路19,来取代图2的分流器变压器TB1或图5的平衡器17、分压和整流电路10及11、二极管15及16。变压器TB1c和TB1d使次级线圈和三级线圈产生与初级线圈的电压同相的电压。
变压器TB1c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1c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1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1d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1d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2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1c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1d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上,变压器TB1d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1c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上。即,变压器TB1c和TB1d的次级线圈的不同极性的端子相连接,构成了闭环。这样,由于流过变压器TB1c和TB1d的次级线圈的电流相同,因此流过变压器TB1c和TB1d的初级线圈的、灯Lp1及Lp2的驱动电流也相同。即,灯Lp1及Lp2的亮度被均匀化。这部分与第二实施方式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分压和整流电路18的输入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由分压和整流电路18检测与VMT相应的电压。另外,变压器TB1c的三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二极管20a的阳极上,第二端子接地。同样,变压器TB1d的三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二极管20b的阳极上,第二端子接地。二极管20a和20b的阴极相连,并连接在电压加法运算电路19的输入端子上。在电压加法运算电路19的输入端子上出现与变压器TB1c的初级线圈的电压VB1和变压器TB1d的初级线圈的电压VB2之中的最大电压VBmax相应的电压。特别是在变压器TB1c或TB1d的初级线圈侧短路,或者灯Lp1或Lp2等发生异常,变压器TB1c和TB1d的初级线圈侧的电流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出现大值电压。因此,在电压加法运算电路19中,作为与VMT相应的电压和与VBmax相应的电压的加法运算结果的VMT+VBmax,被输出到过电压限制电路13。
以下的动作和结构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对每个灯设置分压和整流电路,但是,由于要分压的电压非常高,因此必须使用高耐压的电容器,并且,由于高电压电路对零部件间距离等限制多,因此有时不能采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的电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象本实施方式这样使用具有三级线圈的变压器TB1c和TB1d、及二极管20a和20b,则不容易产生上述那样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用电压加法运算电路19检测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电压,因此起到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灯Lp1及Lp2的亮度被均匀化,能降低变压器的耐压,使用廉价的变压器。
(第四实施方式)
图7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的电路例子。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具有:包含开关电路的逆变器,逆变器变压器T2,分流器变压器TB11~TB1n,分压和整流电路22~2n,灯Lp11~Lp1n,电阻R21,灯电压检测用比较器26,灯电流检测用比较器27,AND电路(与电路)28,控制电路29。在逆变器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侧,由逆变器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侧的泄漏成分、谐振电容器与灯之间的寄生电容、以及灯和面板之间的寄生电容构成了谐振电路21,该谐振电路21具有比开关电路的开关频率高的谐振频率。
逆变器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上。逆变器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在分流器变压器TB11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一端、分流器变压器TB1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分流器变压器TB1n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上。逆变器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接地。分流器变压器TB1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11上,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分流器变压器TB12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上。分流器变压器TB12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12上,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分流器变压器TB1n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上。分流器变压器TB1n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13上,分流器变压器TB1n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1n上。灯Lp11~1n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21的一端上,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
分流器变压器TB11和灯Lp11的连接点连接在分压和整流电路22上,分流器变压器TB12和灯Lp12的连接点连接在分压和整流电路23上,分流器变压器TB1n的初级线圈和灯Lp13的连接点连接在分压和整流电路24上,分流器变压器TB1n的次级线圈和灯Lp1n的连接点连接在分压和整流电路2n上。在该分压和整流电路22~2n中,电容C1、C2串联连接,C2的一端接地。在电容C1和电容C2的连接点上连接有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同样,电容C1和电容C2的连接点上连接有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成为分压和整流电路22~2n的输出。这样的分压和整流电路22~2n的输出被输出到灯电压检测用比较器26。另外,灯Lp11~Lp1n和电阻R21的连接点,与灯电流检测用比较器27相连。
灯电压检测用比较器26的输出和灯电流检测用比较器27的输出被输入到AND电路28,AND电路28的输出连接到控制电路29。控制电路29控制逆变器所包含的开关电路的开关,在此,实施以下控制:在启动模式时,将频率提高到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当启动模式结束时,返回到通常的开关频率。由于不提高到谐振频率也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增益,因此有时也设定为不是谐振频率的频率。
用图8说明图7所示的电路的动作。首先,当亮灯装置如图8的(a)所示那样为ON时,灯电压检测用比较器26的输出和灯电流检测用比较器27的输出进行与运算的结果为OFF。AND电路28的输出为OFF的期间,控制电路29解释为启动模式,将逆变器的开关电路的开关频率设定为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为了进行软启动,逆变器的输出电压逐渐增加。这样,如图8的(b)所示,分流器变压器TB11~1n与灯Lp11~1n的连接点的电压(灯电压)逐渐增加,分压和整流电路22~2n的输出电压也逐渐增加。由于灯电压是交流电压,因此,在图8的(b)中,上下变宽地表示波形。另外,分压和整流电路22~2n的输出电压之中的最高电压输入到灯电压检测用比较器26。并且,当分压和整流电路22~2n的任意一个的输出电压(绝对值)超过在灯电压检测用比较器26内预先设定的电压检测用阈值61时,如图8的(d)所示,灯电压检测用比较器26的输出成为ON(low active)。当存在未亮灯的灯时,分压和整流电路22~2n的输出电压比所有灯亮灯时高,因此设定电压检测用阈值61,使得能够检测这样的状态。
另外,灯电流检测用比较器27,用电阻R21取出流入灯Lp11~1n的全部电流(灯电流),灯电流也因软启动而逐渐增加。如图8的(c)所示,当该灯电流超过在灯电流检测用比较器27内预先设定的电流检测用阈值62时,如图8的(e)所示,灯电流检测用比较器27的输出变为高电平。
在这样开始启动的阶段,如果只观测灯电压检测用比较器26的输出,则启动模式的开始延迟。但是,由于最初几乎不流过灯电流,因此灯电流检测用比较器27的输出为低电平状态,如果组合灯电压检测用比较器26的输出和灯电流检测用比较器27的输出,则能从亮灯装置成为ON的阶段开始启动模式。在启动模式下,通过谐振电路在逆变器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侧产生更高的电压,使灯在早期亮灯。因此,如果在早期变为启动模式,则能期待更早亮灯。灯电流检测用阈值62被设定为在灯电压检测用比较器26的输出变为低电平之后,灯电流超过该灯电流检测用阈值。
当灯全部亮灯时,如图8的(b)所示,灯电压减小。并且当小于电压检测用阈值61后,如图8的(d)所示,灯电压检测用比较器26的输出变为高电平。即,如图8的(e)所示,灯电流检测用比较器27的输出成为高电平,因此AND电路28的输出如图8的(f)所示变为高电平,进行从启动模式向运行模式(通常模式)的切换。这样,在确认了灯的亮灯之后,转移到运行模式,因此,能适当地结束效率差的启动模式。在控制电路29中,根据AND电路28的输出,检测向运行模式的转移,并使开关电路的开关频率返回到通常的频率。
另外,在经过预定时间还未指示启动模式的结束时,有可能是某一个灯存在问题,在此自动地转移到运行模式。
通过这样的处理,能适当地切换使用谐振来提高对灯施加的电压的启动模式和运行模式。
(第五实施方式)
图9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的电路例子。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亮灯装置的变形,设置了包括变压器TB11a~TB1na的平衡器30,来取代分流器变压器TB11~TB1n。变压器TB11a~TB1na在次级线圈上产生与初级线圈的电压同相的电压。平衡器30具有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平衡器相同的结构。
即,变压器TB11a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经由谐振电路21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T2上,变压器TB11a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11以及分压和整流电路22上。同样,变压器TB12a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经由谐振电路21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T2上,变压器TB12a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12以及分压和整流电路23上。变压器TB13a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经由谐振电路21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T2上,变压器TB13a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13以及分压和整流电路24上。变压器TB1na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经由谐振电路21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T2上,变压器TB1na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1n以及分压和整流电路2n上。并且,变压器TB11a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1na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11a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12a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同样,变压器TB12a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13a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13a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未图示的变压器TB14a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另外,变压器TB1(n-1)a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1na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
即,变压器TB11a和TB1na的次级线圈的不同极性的端子连接起来,构成闭环。这样,由于流过变压器TB11a和TB1na的次级线圈的电流相同,因此流过变压器TB11a和TB1na的初级线圈的、灯Lp11~Lp1n的驱动电流也相同。即,灯Lp11~Lp1n的亮度被均匀化。
除此以外的结构和动作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亮灯装置相同,省略说明。
(第六实施方式)
图10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的电路例子。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是第五实施方式的亮灯装置的变形,设置了包括电容CB1~CBn的平衡器30a,来取代分流器变压器TB11~TB1n。电容CB1的一端经由谐振电路21连接在变压器T2上,电容CB1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11的第一端子上。电容CB2的一端经由谐振电路21连接在变压器T2上,电容CB2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12的第一端子上。电容CB3的一端经由谐振电路21连接在变压器T2上,电容CB3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13的第一端子上。并且,电容CB1的一端经由谐振电路21连接在变压器T2上,电容CBn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1n的第一端子上。
这样的结构与第四、第五实施方式一样,也能适当地切换使用谐振来提高对灯施加的电压的启动模式和运行模式。
(第七实施方式)
图11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的电路例子。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是第五实施方式的亮灯装置的变形,设置了具有变压器TB11b~TB1nb的平衡器30b,来取代分流器变压器TB11~TB1n,并且设置有二极管D3~D6,来取代分压和整流电路22~2n。在变压器TB11b~TB1nb中,在次级线圈和三级线圈上产生与初级线圈的电压同相的电压。
即,变压器TB11b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经由谐振电路21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T2上,变压器TB11b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11上。同样,变压器TB12b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经由谐振电路21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T2上,变压器TB12b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12上。变压器TB13b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经由谐振电路21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T2上,变压器TB13b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13上。变压器TB1nb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经由谐振电路21连接在逆变器变压器T2上,变压器TB1nb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1n上。变压器TB11b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1nb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上,变压器TB11b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12b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同样,变压器TB12b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13b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13b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未图示的变压器TB14b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另外,变压器TB1(n-1)b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1nb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
即,变压器TB11b和TB1nb的次级线圈,其不同极性的端子连接起来,构成闭环。这样,由于流过变压器TB11b和TB1nb的次级线圈的电流相同,因此流过变压器TB11b和TB1nb的初级线圈的、灯Lp11~Lp1n的驱动电流也相同。即,灯Lp11~Lp1n的亮度被均匀化。
另外,变压器TB11b的三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二极管D3的阳极上。变压器TB11b的三级线圈的第二端子接地。变压器TB12b的三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二极管D4的阳极上,变压器TB12b的三级线圈的第二端子接地。变压器TB13b的三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二极管D5的阳极上。变压器TB13b的三级线圈的第二端子接地。变压器TB1nb的三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二极管D6的阳极上。变压器TB1nb的三级线圈的第二端子接地。二极管D3~D6的阴极彼此连接,并连接在灯电压检测用比较器26的输入端子上。
在变压器TB11b~TB1nb的三级线圈上产生与初级线圈的电压相应的电压。由于连接在该变压器TB11b~TB1nb的三级线圈上的二极管D3~D6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因此产生在变压器TB11b~TB1nb的三级线圈上产生的电压的最大电压、即产生与初级线圈相应的电压之中的最大电压。当采用这样的电路时,与第四~第六实施方式不同,检测的不是灯电压。但是,检测的电压是与灯电压相应的电压,如果适当地设定阈值,则变成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的动作。
另外,在第五和第六实施方式中,对每个灯设置分压和整流电路,但是,由于要分压的电压非常高,因此必须使用高耐压的电容器,另外,由于高电压电路对零部件间距离等的制约多,因此有时也不能采用第五和第六实施方式那样的电路。此时,如果象本实施方式这样,使用具有三级线圈的变压器TB11b及TB1nb和二极管D3~D6,则不会发生上述那样的问题。三级线圈也能检测根据灯电压而产生的初级线圈的电压的变化,在灯电压检测用比较器26中经由二极管D3~D6能检测灯电压的不平衡状态。
(第八实施方式)
图12表示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的电路例子。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具有:包括开关电路的第一逆变器,包括开关电路的第二逆变器,第一逆变器变压器T3,第二逆变器变压器T4,具有一至三级线圈的分流器变压器TB21~TB2n,具有一至三级线圈的分流器变压器TB31~TB3n,二极管D11~D1n,二极管D21~D2n,灯Lp31~Lp3n,比较器31,控制电路32。分流器变压器TB31~TB3n在次级线圈和三级线圈上产生与初级线圈的电压同相的电压。
第一逆变器连接在第一逆变器变压器T3的初级线圈上。包含该第一逆变器的由单点划线围起来的电路是主电路。第一逆变器变压器T3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在分流器变压器TB21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一端、分流器变压器TB2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分流器变压器TB2n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上。第一逆变器变压器T3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接地。分流器变压器T2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31上,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分流器变压器T22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上。分流器变压器T22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32上,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分流器变压器T2n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上。分流器变压器T2n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3n上,分流器变压器T2n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分流器变压器T3n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上。
第二逆变器连接在第二逆变器变压器T4的初级线圈上。包含该第二逆变器的由单点划线围起来的电路为从电路。第二逆变器变压器T4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在分流器变压器TB31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一端、分流器变压器TB3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分流器变压器TB3n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上。第二逆变器变压器T4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接地。分流器变压器TB3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31上,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分流器变压器TB32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上。分流器变压器TB32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32上,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分流器变压器TB3n的初级线圈上。分流器变压器TB3n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灯Lp3n上,分流器变压器TB3n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分流器变压器TB2n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上。这样,灯Lp31~Lp3n被差动驱动。即,在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中,相位进行180°反转,并产生振荡。另外,分流器变压器TB21~TB2n的次级线圈,其不同极性的端子彼此之间相互连接。同样,分流器变压器TB31~TB3n的次级线圈,其不同极性的端子彼此之间相互连接。并且,分流器变压器TB2n的次级线圈和分流器变压器TB3n的次级线圈,其同极性的端子连接在一起。
另外,分流器变压器TB21的三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11的阳极上,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1的阴极输入到比较器31。分流器变压器TB22的三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12的阳极上,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2的阴极输入到比较器31。分流器变压器TB2n的三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1n的阳极上,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n的阴极输入到比较器31。分流器变压器TB31的三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21的阳极上,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1的阴极输入到比较器31。分流器变压器TB32的三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22的阳极上,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2的阴极输入到比较器31。分流器变压器TB3n的三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2n的阳极上,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n的阴极输入到比较器31。
比较器31的输出被输入到控制电路32,控制电路32的输出控制第一和第二逆变器。
这样,不仅分流器变压器TB21~2n在主电路内被连接、分流器变压器TB31~3n在从电路内被连接,而且它们全部被连接起来。因此进行动作,使得流入灯Lp31~Lp3n的电流均匀。因此,灯Lp31~Lp3n的两端的亮度也被均匀化。在图12的亮灯电路中,分流器变压器TB21~TB2n和分流器变压器TB31~TB3n的三级线圈,是检测在各分流器变压器上产生的电压的装置,该电压信号连接到二极管,并输入到比较器31。
如果例如主电路的第一逆变器变压器T3的次级线圈的端子间因人接触等而短路,则第一逆变器变压器T3的输出电压降低。这样,由于从电路中的第二逆变器变压器T4与第一逆变器变压器T3并联驱动,并以相同的占空比动作,因此第一逆变器变压器T3的输出电压变得比第二逆变器变压器T4的输出电压低。这样,当第一和第二逆变器变压器的输出间产生电压差时,主电路侧的灯电流和从电路侧的灯电流产生电流差。此时,在分流器变压器中,为了使主电路侧的灯电流和从电路侧的灯电流一致,要产生电压,取得电流平衡。
这样,由于在分流器变压器的三级线圈上产生比通常动作时高的电压,因此能由比较器31检测该电压。当比较器31检测出电压的变动时,向控制电路32输出检测信号,控制电路32响应该检测信号,使第一和第二逆变器中所包含的开关电路的开关停止。比较器31的输出被锁存,一直到电源再次接通。另外,不只是在逆变器变压器T3或T4产生问题的情况下,即使在例如灯Lp31~Lp3n的任意一个灯产生问题的情况下,流过分流器变压器的电流也产生变动,因此能在比较器31中进行检测。
在图12的例子中,在各分流器变压器上设置三级线圈进行电流的检测,但也可以用其它方法进行检测。由于主电路中的分流器变压器和从电路中的分流器变压器被连接在一起,因此能进行使在所有的分流器变压器中流过的电流均匀化的动作。因此,在任意一个分流器变压器中产生不平衡时,其影响会波及到其它的分流器变压器。因此,如果在至少任一个分流器变压器上设置检测电流的变化的电路,则就能检测问题的发生。
这样,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由于检测亮灯电路的异常,并使亮灯电路的动作停止,所以能提高安全性。另外,有时也不停止亮灯电路的动作而通过限制输出电流来提高安全性。对于逆变器变压器,也有时用一个来构成。
(第九实施方式)
图13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的电路例子。第九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是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亮灯装置的变形,使用变压器TB21a~TB2na来取代分流器变压器TB21~TB22,使用变压器TB31a~TB3na来取代分流器变压器TB31~TB3n。变压器TB21a~TB2na和变压器TB31a~TB3na,在其次级线圈和三级线圈上产生与初级线圈的电压同极性的电压。
变压器TB21a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3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21a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31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22a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3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22a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32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2na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3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2na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3n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31a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4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31a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31的第二端子上。变压器TB32a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4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32a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32的第二端子上。变压器TB3na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4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3na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灯Lp3n的第二端子上。
变压器TB21a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31a的第一端子上。这些端子是同极性的端子。另一方面,变压器TB21a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22a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22a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未图示的变压器TB23a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变压器TB2(n-1)a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2na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上。这样,上段的变压器TB21a~TB2na的次级线圈,其彼此不同的极性的端子连接起来。
另外,变压器TB2na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3na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上。这些端子是同极性的端子。另一方面,变压器TB3na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未图示的变压器TB3(n-1)a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上。变压器TB33a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32a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上。变压器TB32a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在变压器TB31a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上。这样,下段的变压器TB31a~TB3na的次级线圈,其彼此不同的极性的端子连接起来。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过,为了差动驱动灯Lp31~Lp3n,上段的变压器TB21a~TB2na和下段的变压器TB31a~TB3na以不同的极性被驱动。因此,虽然变压器TB21a的次级线圈和变压器TB31a的次级线圈的同极性的端子连接在一起,但是,由于差动驱动灯Lp31,因此是实际的极性是不同极性的端子彼此连接在一起。同样,虽然变压器TB2na的次级线圈和变压器TB3na的次级线圈的同极性的端子彼此连接在一起,但是,由于差动驱动灯Lp3n,因此实际的极性是极性不同的端子彼此连接在一起。即,变压器TB21a~TB2na的次级线圈和变压器TB31a~TB3na的次级线圈构成了闭环,其产生了彼此不同的极性的端子被连接在一起。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象这样差动驱动灯Lp31~Lp3n,使流过各灯的电流均匀化,从而使灯Lp31~Lp3n的亮度均匀化。
除此以外的部分的结构和动作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任意的组合。另外,只要遵从上述的宗旨,有时也可以部分地置换为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电路。
Claims (3)
1.一种亮灯装置,包括:
1个或多个逆变器变压器;
第一平衡器,其包括第一变压器,该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在上述1个或多个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多个灯之中特定的灯的一端上,用于使流入该多个灯的电流均匀化;
第二平衡器,其包含第二变压器,该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在上述1个或多个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上述多个灯之中特定的灯的另一端上,用于使流入上述多个灯的电流均匀化;以及
向上述多个灯的两端提供相互反相的电压的装置,
具有串联连接上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上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亮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上述第一变压器和上述第二变压器,
上述第一变压器彼此之间,次级线圈按极性不同的关系串联连接,
上述第二变压器彼此之间,次级线圈按极性不同的关系串联连接,
至少1个上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至少1个上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按极性相同的关系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亮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平衡器具有多个第一变压器,
各上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与1个负载灯和上述1个或多个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串联连接,
该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在上述第一平衡器中的其它任意一个上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不同极性的端子上,
上述第二平衡器具有多个第二变压器,
各上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与1个负载灯和上述1个或多个逆变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串联连接,
该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在上述第二平衡器中的其它任意一个上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不同极性的端子上,
上述第一平衡器中的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上述第二平衡器中的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成闭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322302 | 2004-11-05 | ||
JP322302/2004 | 2004-11-05 | ||
JP218201/2005 | 2005-07-28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1154845A Division CN1770946B (zh) | 2004-11-05 | 2005-11-04 | 亮灯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68374A true CN101668374A (zh) | 2010-03-10 |
Family
ID=36751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1146A Pending CN101668374A (zh) | 2004-11-05 | 2005-11-04 | 亮灯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6) | JP3938593B2 (zh) |
CN (1) | CN10166837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02865A (zh) * | 2016-12-26 | 2017-04-26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一种储能电容充电电路及脉冲激光电源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91029B (zh) * | 2007-12-31 | 2013-03-21 | Ampower Technology Co Ltd | 放電燈驅動系統 |
KR100867551B1 (ko) | 2007-05-18 | 2008-11-10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Led 어레이 구동 장치 |
USD581084S1 (en) | 2008-03-13 | 2008-11-18 |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 Foot light |
JP4898745B2 (ja) * | 2008-06-13 | 2012-03-21 | 東光株式会社 | 熱陰極放電管点灯回路 |
WO2010004821A1 (ja) * | 2008-07-11 | 2010-01-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11916B2 (ja) * | 1987-01-14 | 1995-11-29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放電灯点灯装置 |
JPS63237393A (ja) * | 1987-03-26 | 1988-10-03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放電灯点灯装置 |
JPH0634396B2 (ja) * | 1987-12-23 | 1994-05-02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ランプ異常検出回路 |
JPH01167985A (ja) * | 1987-12-23 | 1989-07-03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ランプ異常検出回路 |
JPH03283297A (ja) * | 1990-03-29 | 1991-12-13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 放電灯点灯装置 |
JPH04163892A (ja) * | 1990-10-26 | 1992-06-09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放電灯点灯装置 |
JPH0686537A (ja) * | 1992-08-31 | 1994-03-25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 電源装置、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
JPH06251890A (ja) * | 1993-02-24 | 1994-09-09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 放電灯点灯装置における調光装置 |
US5828156A (en) * | 1996-10-23 | 1998-10-27 | Branson Ultrasonics Corporation | Ultrasonic apparatus |
JP2982804B2 (ja) * | 1998-01-16 | 1999-11-29 |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 放電灯点灯装置 |
TWI256860B (en) * | 2001-06-29 | 2006-06-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Multi-tube driving system |
WO2005038828A2 (en) * | 2003-10-06 | 2005-04-28 | Microsemi Corporation | A current sharing scheme and device for multiple ccf lamp operation |
-
2005
- 2005-11-04 CN CN200910171146A patent/CN101668374A/zh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10-06 JP JP2006275604A patent/JP393859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0-06 JP JP2006275603A patent/JP2007019039A/ja active Pending
- 2006-10-06 JP JP2006275602A patent/JP397522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4-19 JP JP2007110830A patent/JP455142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7-04 JP JP2007175974A patent/JP2007287700A/ja active Pending
-
2008
- 2008-06-30 JP JP2008170330A patent/JP2008235291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02865A (zh) * | 2016-12-26 | 2017-04-26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一种储能电容充电电路及脉冲激光电源 |
CN106602865B (zh) * | 2016-12-26 | 2019-10-25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 一种储能电容充电电路及脉冲激光电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188902A (ja) | 2007-07-26 |
JP2008235291A (ja) | 2008-10-02 |
JP2007019040A (ja) | 2007-01-25 |
JP2007005326A (ja) | 2007-01-11 |
JP4551420B2 (ja) | 2010-09-29 |
JP2007019039A (ja) | 2007-01-25 |
JP2007287700A (ja) | 2007-11-01 |
JP3975224B2 (ja) | 2007-09-12 |
JP3938593B2 (ja) | 2007-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70946B (zh) | 亮灯装置 | |
US6936975B2 (en) | Power supply for an LCD panel | |
US8890424B2 (en) | Illumination device,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lamp | |
US8054001B2 (en) | Circuit structure for LCD backlight | |
US20040130273A1 (en) | Ballast self oscillating inverter with phase controlled voltage feedback | |
US7619371B2 (en) | Inverter for driving backlight devices in a large LCD panel | |
JP3975224B2 (ja) | ランプ点灯装置 | |
CN100530320C (zh) | 电压侦测电路及使用其的放电灯驱动装置 | |
US7791283B2 (en) | Discharge lamp lighting apparatus | |
US8115406B2 (en) | Fluorescent lamp driver circuit | |
JP4125687B2 (ja) | 放電管点灯制御回路およびその異常検出回路 | |
US7498750B2 (en) | Gas discharge lamp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with resonating sweep voltage | |
US20060186833A1 (en) | Fluorescent tube driver circuit system of pulse-width modulation control | |
CN100585465C (zh) | 用于灯管驱动系统的反馈取样控制电路 | |
CN105792444A (zh) | Led驱动电路 | |
JP2000294390A (ja) | 複数の高圧放電灯を点灯可能な電源装置 | |
US8922131B1 (en) | Series resonant inverter with capacitive power compensation for multiple lamp parallel operation | |
US8970120B2 (en) | Lamp driving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 |
JP2008077872A (ja) | 放電灯点灯装置 | |
KR20070018233A (ko) | 전원장치의 콘트롤러의 피드백 회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