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5604B - 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5604B CN101655604B CN200910161383XA CN200910161383A CN101655604B CN 101655604 B CN101655604 B CN 101655604B CN 200910161383X A CN200910161383X A CN 200910161383XA CN 200910161383 A CN200910161383 A CN 200910161383A CN 101655604 B CN101655604 B CN 1016556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rror
- housing
- light
- support member
- optical scan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1—Mechanical drive devices for polygonal mirro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3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charge pattern is formed dotwise, e.g. by a thermal head
- G03G15/32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charge pattern is formed dotwise, e.g. by a thermal head by application of light, e.g. using a LED arra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03G15/04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by introducing an optical element in the optical path, e.g. a fil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包括:壳体,具有设置了贯通孔的壁面;以及光扫描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光对被扫描体进行扫描,以便在该被扫描体上形成图像;所述光扫描部包括:多面反射镜电机;多面反射镜,边利用所述多面反射镜电机的驱动力转动,边反射所述光;反射镜构件,把被所述多面反射镜反射的所述光向目标物进行反射;以及反射镜支撑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壁面上,用于支撑所述反射镜构件;其中,所述反射镜支撑构件具有散热部,所述散热部通过所述贯通孔露在所述壳体的外部。由此,可以抑制反射镜支撑构件的热变形,以及抑制由该热变形引起的反射镜构件的位置偏移,能够使光扫描装置正常发挥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光扫描装置(LSU:激光扫描单元),用于把静电潜影(图像)写在感光鼓(被扫描体)上(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328321号)。
这种光扫描装置在壳体内具备:光源,发射激光;多面反射镜,边转动边反射从该光源发射的激光;多面反射镜电机,驱动该多面反射镜转动;以及光学系统,由用于把多面反射镜所反射的激光导向感光鼓上的透镜和反射镜构成。于是,用多面反射镜反射的激光通过所述光学系统被引导到感光鼓上,在感光鼓的轴向上扫描该感光鼓。由此把图像写在感光鼓上。
此外,光扫描装置具备基板,所述基板用于控制在感光鼓上的图像写出位置。在该基板上安装有受光元件。用多面反射镜反射的一部分激光经导光反射镜(反射镜构件)反射,入射到所述受光元件上。由此在基板上产生写出图像的信号,根据该信号确定在感光鼓上的图像写出位置。
可是,因驱动多面反射镜转动的多面反射镜电机(polygon motor)的热量,在光扫描装置的壳体内温度变得比较高。因此,在支撑反射镜的构件产生了热变形的情况下,反射光的光路偏移,可能导致该光扫描装置不能正常发挥功能。
例如,在支撑所述导光反射镜的支撑构件产生了热变形,被导光反射镜反射的光的光路偏移的情况下,激光不能正确地入射到基板的受光元件上,因而难以正确地控制感光鼓上的图像写出位置。其结果,写入图像后的感光鼓上的位置偏离原来的位置,产生所谓的图像偏移等,使图像质量下降。此外,导光反射镜大多设置在壳体内温度容易变得比较高的部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光路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包括:壳体,具有设置了贯通孔的壁面;光扫描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光对被扫描体进行扫描,以便在该被扫描体上形成图像;以及基板上的受光元件,所述受光元件作为目标物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基板用于控制所述被扫描体上的所述图像的写出位置;其中,所述光扫描部包括:多面反射镜电机;多面反射镜,边利用所述多面反射镜电机的驱动力转动,边反射所述光;反射镜构件,把由所述多面反射镜反射的所述光向目标物进行反射;以及反射镜支撑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壁面上,用于支撑所述反射镜构件;其中,所述反射镜支撑构件具有散热部,所述散热部通过所述贯通孔露在所述壳体的外部。
按照该结构,由于支撑反射镜的反射镜支撑构件具备通过壳体壁面上的贯通孔露在壳体外部的散热部,所以即使因多面反射镜电机产生的热量造成壳体内的温度升高,使反射镜支撑构件的温度升高,利用露在温度比壳体内部低的壳体外部的散热部,也能把反射镜支撑构件的热量散发到壳体的外部。因此,可以抑制反射镜支撑构件的温度过度升高。
由于可以抑制因反射镜支撑构件的温度升高造成的该反射镜支撑构件的热变形,以及抑制由该热变形引起的反射镜构件的位置偏移,所以可以抑制利用反射镜构件反射的光的光路偏移。由于反射光正确地入射到目标物上,所以可以使该光扫描装置正常发挥功能。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反射镜支撑构件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反射镜构件并嵌入所述贯通孔中,所述散热部与所 述支撑部相连接。
按照该结构,由于与支撑反射镜构件的支撑部相连接的散热部露在壳体的外部,所以支撑部的热量可以有效地传递给散热部,并利用该散热部散发到壳体外部。因此,可以充分防止支撑部的热变形以及因该热变形引起的反射镜构件的位置偏移。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散热部由散热片构成。
按照该结构,与仅仅是凸形的散热部相比,通过设置表面积大的散热片,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反射镜支撑构件利用所述贯通孔安装成伸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状态,所述散热部由所述反射镜支撑构件中的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的部分构成。
按照该结构,传递给反射镜支撑构件的热量,通过伸出到比壳体内部温度低的壳体外部的部分,可以散逸到壳体外部。因此,不用增加使传递给反射镜支撑构件的热量向壳体外部散逸的结构,就可以确保反射镜支撑构件的散热性能。因此,可以减少为了确保反射镜支撑构件的散热性能而造成的麻烦和费用。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光扫描部把所述光导向所述受光元件,所述反射镜构件为把被所述多面反射镜反射的所述光向所述受光元件进行反射的导光反射镜。
按照该结构,利用支撑导光反射镜的反射镜支撑构件具备的散热部,使反射镜支撑构件的热量向壳体外部散逸。因此,由于可以抑制支撑导光反射镜的反射镜支撑构件的热变形以及因该热变形引起的导光反射镜的位置偏移,所以可以使用导光反射镜反射的光正确地入射到受光元件上。由此,可以正确地控制被扫描体上的图像的写出位置,可以提供图像偏移少的高质量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整体结构的主剖视图。
图2是表示打印机的光扫描装置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设置在光扫描装置壳体的右壁面上的贯通孔和嵌入该贯通孔中的反射镜支撑构件(支撑导光反射镜的反射镜支撑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把支撑导光反射镜的反射镜支撑构件嵌入壳体右壁面的贯通孔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与图5不同的角度看的、把支撑导光反射镜的反射镜支撑构件嵌入壳体右壁面的贯通孔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把支撑导光反射镜的反射镜支撑构件嵌入壳体右壁面的贯通孔中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把支撑反射镜的反射镜支撑构件嵌入壳体右壁面的贯通孔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把支撑反射镜的反射镜支撑构件嵌入壳体右壁面的贯通孔中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支撑导光反射镜的反射镜支撑构件的其它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支撑导光反射镜的反射镜支撑构件的其它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在装置主体11内设置有:图像形成部12,形成图像并把该图像转印到纸P上;定影部13,对转印到纸P上的图像实施定影处理;以及纸储存部14,储存图像形成用的纸P。此外在装置主体11内还设置有出纸部15,所述出纸部15用于把定影处理后的纸P排出到该装置主体11的上部。通过设置以上所示的结构单元构成打印机100。
图像形成部12在从纸储存部14提供的纸P上形成调色剂像。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游(图1中的左侧)向下游(图1中的右侧),顺序配置有品红色用单元12M、青色用单元12C、黄色用单元12Y和黑色用单元12K。
在各单元12M、12C、12Y及12K中,沿感光鼓(被扫描体)121的圆周面从该感光鼓121的图1中的正下方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配置有带电装置122、显影装置123、第一次转印辊124和清洁装置125。此外,在带电装置122的更下方的位置,配置有光扫描装置LSU:激光扫描单元)1。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相邻设置有两个光扫描装置1。左侧的光扫描装置1对应于品红色用单元12M和青色用单元12C,右侧的光扫描装置1对应于黄色用单元12Y和黑色用单元12K。
感光鼓121的圆周面为适合形成静电潜影和调色剂像的非晶态硅层。
带电装置122利用电晕放电使感光鼓121的圆周面均匀带电。
光扫描装置1向转动着的感光鼓121的圆周面照射激光,并且沿感光鼓121的轴向进行扫描,以此消除感光鼓121圆周面上的电荷,在该感光鼓121的圆周面上写入静电潜影(图像)。该光扫描装置1具备:壳体2,为上面开口的箱形;以及盖体2a,覆盖该壳体2的上面,并且在适当部位具有用于使激光通过的开口部。关于光扫描装置1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显影装置123通过把调色剂提供给在感光鼓121的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的部分,在该圆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
此外,在感光鼓121上方的位置,以与该感光鼓121抵接的方式设置有转印带126,所述转印带126张紧架设在驱动辊126a和从动辊126b之间。该转印带126利用对应于各感光鼓121设置的所述第一次转印辊124,以按压在感光鼓121圆周面上的状态与各感光鼓121同步并进行周向转动。
因此,利用转印带126周向转动,对该转印带126表面的同一个位置以重叠涂覆状态,顺序使用品红色用单元12M、青色用单元12C、黄色用单元12Y和黑色用单元12K转印调色剂像。由此在转印带126表面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像。在该转印带126表面上形成的彩色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纸P上。
清洁装置125用于去除转印处理后残留在感光鼓121圆周面上的调色剂,使其清洁。为了进行下次的图像形成处理,用该清洁装置125清洁后的感光鼓121的圆周面重新朝向带电装置122。
在图像形成部12右侧的位置,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送纸通道111。在该送纸通道111中的适当部位设置有输送辊对112,来自纸储存部14的纸P利用该输送辊对112的驱动,向转印带126输送。
此外,在送纸通道111中,在与驱动辊126a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与转印带126的表面抵接的第二次转印辊113。在送纸通道111中输送的纸P通过利用转印带126和第二次转印辊113按压夹持,把转印带126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P上。
定影部13包括加热辊131,内部装有通电发热体;定影辊132,配置在该加热辊131右侧;定影带133,张紧架设在加热辊131和定影辊132之间;以及加压辊134,隔着该定影带133与定影辊132相对配置。
纸P在经过转印带126和第二次转印辊113之间的夹缝部,被转印了转印带126上的调色剂像的状态下,提供给定影部13,边通过加压辊134和定影带133之间,边从定影带133获得热量,被实施定影处理。
完成定影处理后的纸P通过从定影部13上部延伸设置的出纸通道114,排向出纸部15的出纸盘151。
纸储存部14包括:手动供纸盘141,开关自如地设置在装置主体11 的侧壁上;以及纸盘142,可以抽出插入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1内比光扫描装置1更靠下方的位置。
手动供纸盘141用于通过手动操作把纸P一张张提供给图像形成部12。
纸盘142可以储存把多张纸P层叠形成的纸摞P1。储存在该纸盘142上的纸摞P1最上面的纸P利用搓纸辊143的驱动,被向送纸通道111抽出。被抽出的纸P利用输送辊对112的驱动通过送纸通道111,被送向图像形成部12。
下面参照图1~图3,对图1中左侧的光扫描装置1主要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右侧的光扫描装置1由于与左侧的光扫描装置1几乎是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了对右侧的光扫描装置1的详细说明。
在光扫描装置1中,通过在前面所述的壳体2上安装盖体2a,形成大体封闭的空间。如图2所示,光扫描装置1在壳体2内具备光扫描部7,所述光扫描部7用于对感光鼓121进行光扫描,在感光鼓121上形成图像。光扫描部7至少包括多面反射镜3、多面反射镜电机(polygon motor)31、反射镜(反射镜构件)53~55、分别支撑反射镜53~55的反射镜支撑构件、导光反射镜(反射镜构件)56和支撑导光反射镜56的反射镜支撑构件7M和7C。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分别支撑反射镜53~55的反射镜支撑构件例举了反射镜支撑构件54C(参照图8和图9)。
光扫描装置1在壳体2内具备与品红色用单元12M(参照图1)对应的发光二极管4M和光学系统5M、与青色用单元12C(参照图1)对应的发光二极管4C和光学系统5C。
如图2所示,多面反射镜3设置在壳体2的中央位置。如图3所示,该多面反射镜3与安装在壳体2内的底面21上的多面反射镜电机31的驱动轴32连接。多面反射镜3利用多面反射镜电机31的驱动力在图2中边绕顺时针方向转动,边反射来自各发光二极管4M、4C的激光。
如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4M以面对该多面反射镜3的姿势设置在多面反射镜3的左前方位置处。此外如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4C以面对 该多面反射镜3的姿势设置在多面反射镜3的右前方位置处。
光学系统5M用于把从发光二极管4M发射、用多面反射镜3反射的激光,导向对应的品红色用单元12M的感光鼓121的圆周面,如图2所示,光学系统5M设置在多面反射镜3左侧的位置。此外,光学系统5C用于把从发光二极管4C发射、用多面反射镜3反射的激光,导向对应的青色用单元12C的感光鼓121的圆周面,如图2所示,光学系统5C设置在多面反射镜3右侧的位置。
各光学系统5M、5C分别由两个fθ透镜51、52和三个反射镜53~55构成。
从各发光二极管4M、4C向图2中的后方发射并用多面反射镜3反射的激光,通过各光学系统5M、5C的一对fθ透镜51、52后,顺序被各光学系统5M、5C的三个反射镜53~55反射,并被导向各单元12M、12C的感光鼓121的圆周面(参照图2、图3中的虚线)。由此把图像写到各单元12M、12C的感光鼓121上。
此外如图2所示,光扫描装置1具备基板6M、6C,所述基板6M、6C用于控制在各单元12M、12C的感光鼓121上开始写入图像的位置,即图像的写出位置。基板6M对应于品红色用单元12M,如图2所示,基板6M设置在多面反射镜3的前方的位置。基板6C对应于青色用单元12C,如图2所示,基板6C设置在多面反射镜3的后方的位置。
在各基板6M、6C上分别设置有受光元件(目标物)61。
此外如图2所示,光扫描装置1分别具备导光反射镜(反射镜构件)56、反射镜57和透镜58,用于把被多面反射镜3反射的一部分激光导向各受光元件61。
导光反射镜56把用多面反射镜3反射、经过fθ透镜51、52的激光向反射镜57进行反射。如图2所示,品红色用的导光反射镜56设置在壳体2内的左前方位置处,如图2所示,青色用的导光反射镜56设置在壳体2内的右后方位置处。
反射镜57把来自导光反射镜56的光向透镜58反射。
透镜58用于使来自反射镜57的光通过,并把它导向受光元件61。
此外如图2所示,各导光反射镜56以分别使利用该导光反射镜56反射的光通过规定的光路(例如在图2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光路)并正确地入射到受光元件61上的姿势,被支撑在反射镜支撑构件7M、7C上。
如图2所示,反射镜支撑构件7M安装在壳体2的左壁面22上,如图2所示,反射镜支撑构件7C安装在壳体2的右壁面23上。
下面参照图4~图7,对反射镜支撑构件7C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反射镜支撑构件7M由于与反射镜支撑构件7C的结构几乎相同,所以省略了对它的详细说明。
反射镜支撑构件7C例如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制成,如图4所示,反射镜支撑构件7C具有:支撑部71,用于支撑导光反射镜56;以及翅片(散热片、散热部)72,与所述支撑部71相连接。
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1中,在壳体2右壁面23上设置有贯通孔23a,所述贯通孔23a连通该壳体2内外。反射镜支撑构件7C通过嵌入该贯通孔23a中,安装在壳体2上。
如图5所示,支撑部71以支撑在该支撑部71上的导光反射镜56位于壳体2内的状态,嵌入所述贯通孔23a中。
如图6和图7所示,翅片72分别向水平方向扩展,并且由相互在上下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八个板材7200…构成。如图6和图7所示,该翅片72在把支撑部71嵌入贯通孔23a中的状态下,从壳体2的右壁面23向右侧伸出,露在该壳体2的外部。
从各发光二极管4M、4C发射并被多面反射镜3反射的一部分激光,经过各光学系统5M、5C的一对fθ透镜51、52,并被反射镜53反射后,被导光反射镜56和反射镜57反射,经过透镜58入射到各基板6M、6C的受光元件61(参照图2、图3中的单点划线)。由此,在各基板6M、6C中生成写出图像的信号,根据该信号确定在感光鼓121上的图像的写出位置。
可是,在光扫描装置1中,因多面反射镜电机31的驱动而散发热量, 造成壳体2内的温度升高。所述反射镜支撑构件7C(7M)的设置部位是在壳体2内温度容易变得较高的地方。因此,在反射镜支撑构件7C(7M)的支撑部71的温度过度升高的情况下,因该反射镜支撑构件7C(7M)的温度升高引起支撑部71的热变形以及产生导光反射镜56的位置偏移。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反射镜支撑构件7C(7M)上设置了露在壳体2外部的翅片72,利用翅片72的空冷散热作用,可以抑制反射镜支撑构件7C(7M)的温度过度升高。因此,可以抑制导光反射镜56的位置偏移以及该位置偏移引起的反射光的光路偏移(参照图3中的双点划线)。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1,因多面反射镜电机31产生的热量,造成壳体2内的温度升高(例如约45℃),即使支撑导光反射镜56的反射镜支撑构件7C的温度升高,利用露出到比壳体2内部温度低的壳体2外部的翅片72,反射镜支撑构件7C的热量也被散发到壳体2的外部。因此,可以抑制反射镜支撑构件7C的温度过度升高。由于可以抑制因反射镜支撑构件7C的温度升高造成的该反射镜支撑构件7C的热变形以及该热变形引起的导光反射镜56的位置偏移,所以可以抑制用导光反射镜56反射的光的光路偏移。由于反射光正确地入射到基板6C的受光元件61上,所以可以使该光扫描装置1正常地发挥功能。
此外,按照本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1,伸出到壳体2外部的翅片72与支撑导光反射镜56的支撑部71相连接。因此,支撑部71的热量有效地传递给翅片72,并用该翅片72散发到壳体2外部,所以可以充分防止支撑部71的热变形以及导光反射镜56的位置偏移。此外,与仅是凸形的散热部相比,通过设置表面积大的翅片72,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
此外,按照本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1,由于可以抑制支撑导光反射镜56的反射镜支撑构件7C的热变形以及该热变形引起的导光反射镜56的位置偏移,所以可以把用导光反射镜56反射的光正确地入射到受光元件61。因此,可以准确地控制在感光鼓121上的图像写出位置,可以提供图像偏移少的高质量图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00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把本发明应用在复印机和传真机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本发明应用于支撑光扫描装置1的导光反射镜56的反射镜支撑构件7C(7M),但不限于此,在支撑其它反射镜的支撑构件上也可以使用。例如,也可以把本发明应用于支撑用于把多面反射镜3所反射的光导向感光鼓(目标物)121的反射镜的支撑构件。反射镜支撑构件54C配置在壳体2内部的右侧,用于支撑反射镜(反射镜构件)54,该反射镜支撑构件54C可以采用如图8和9所示的结构。
此外,反射镜支撑构件54C对应于青色用单元12C。
图8和图9所示的反射镜支撑构件54C具备:支撑部540,支撑反射镜54;以及翅片(散热片、散热部)72A,与支撑部540相连接。并且在壳体2的右壁面23上,设置有对应反射镜支撑构件54C的贯通孔23a。
在反射镜支撑构件54C中,在支撑部540所支撑的反射镜54位于壳体2内的状态下,支撑部540嵌入贯通孔23a中。翅片72A由四个板材7200构成,所述四个板材分别向水平方向伸展并上下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如图8和图9所示,在把支撑部540嵌入贯通孔23a中的状态下,翅片72A从壳体2的右壁面23向右侧伸出,露在该壳体2的外部。
反射镜支撑构件54C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以起到以下所示的作用和效果。即,利用露在壳体2外部的翅片72A的空冷散热作用,可以抑制支撑部540的温度过度升高。因此,可以抑制因反射镜支撑构件54C的温度升高造成的该反射镜支撑构件54C的热变形以及因该热变形引起的反射镜54的位置偏移,所以可以抑制因反射镜54的位置偏移引起的反射光的光路偏移。由于反射光正确地扫描到感光鼓121上,所以可以提供图像偏移等少的高质量图像。此外,上述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分别支撑反射镜(反射镜构件)53和55的反射镜支撑构件以及分别支撑对应于品红色用单元12M设置的反射镜(反射镜构件)53~55的反射镜支撑构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支撑导光反射镜56的支撑部71与翅片72相连接的反射镜支撑构件7C(7M),以及支撑反射镜54的支撑部540与翅片72A相连接的反射镜支撑构件54C(54M)。但不限于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采用在以往的反射镜支撑构件上另外安装作为散热部的翅片72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利用翅片72进行空冷散热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利用翅片以外形状的散热部进行散热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是仅使反射镜支撑构件7C(7M)的一部分露在壳体2的外部起散热作用的结构。在图10和图11中,表示了使反射镜支撑构件7C的一部分露在壳体2的外部起散热作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在图10和图11中,散热部由支撑导光反射镜56的支撑部71的一部分构成。即如图11所示,在支撑部71嵌入贯通孔23a中的状态下,支撑部71的一部分成为露在壳体2外部的露出部分720。这样,利用露在壳体2外部的露出部分720构成散热部。由此,即使利用露在壳体2外部的露出部分720构成散热部,传递到支撑部71上的热量也能通过露出部分720散逸到壳体2的外部。
因此,可以抑制反射镜支撑构件7C的温度过度升高。可以抑制因反射镜支撑构件7C的温度升高造成的该反射镜支撑构件7C的热变形以及因该热变形引起的导光反射镜56的位置偏移。此外,如上所述,使反射镜支撑构件的一部分露在壳体2的外部起散热作用的结构,也适用于与品红色用单元12M对应的反射镜支撑构件7M以及分别支撑反射镜53~55的反射镜支撑构件。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设置了贯通孔的壁面;
光扫描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光对被扫描体进行扫描,以便在该被扫描体上形成图像;以及
基板上的受光元件,所述受光元件作为目标物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基板用于控制所述被扫描体上的所述图像的写出位置;其中,
所述光扫描部包括:
多面反射镜电机;
多面反射镜,边利用所述多面反射镜电机的驱动力转动,边反射所述光;
反射镜构件,把被所述多面反射镜反射的所述光向目标物进行反射;以及
反射镜支撑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壁面上,用于支撑所述反射镜构件;其中,
所述反射镜支撑构件具有散热部,所述散热部通过所述贯通孔露在所述壳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镜支撑构件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反射镜构件并嵌入所述贯通孔中,
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由散热片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镜支撑构件利用所述贯通孔安装成伸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状态,
所述散热部由所述反射镜支撑构件的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的部分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扫描部把所述光导向所述受光元件,
所述反射镜构件为把被所述多面反射镜反射的所述光向所述受光元件进行反射的导光反射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211961A JP2010048957A (ja) | 2008-08-20 | 2008-08-20 | 画像形成装置の光走査装置 |
JP2008-211961 | 2008-08-20 | ||
JP2008211961 | 2008-08-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5604A CN101655604A (zh) | 2010-02-24 |
CN101655604B true CN101655604B (zh) | 2011-11-16 |
Family
ID=41696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6138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5604B (zh) | 2008-08-20 | 2009-08-12 | 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17979B2 (zh) |
JP (1) | JP2010048957A (zh) |
CN (1) | CN10165560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47333B2 (ja) * | 2010-05-25 | 2012-10-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066224B2 (ja) * | 2010-06-17 | 2012-11-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296221B2 (en) * | 2013-10-17 | 2016-03-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ght scan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
JP2016151720A (ja) * | 2015-02-19 | 2016-08-2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202961B2 (ja) * | 2019-04-18 | 2023-01-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96088A (zh) * | 2006-01-05 | 2007-07-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学设备、光扫描仪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026668A (zh) * | 2006-02-22 | 2007-08-29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扫描模块 |
CN100360985C (zh) * | 2004-09-22 | 2008-01-09 | 夏普株式会社 | 光束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17041A (ja) * | 1999-10-19 | 2001-04-27 | Ricoh Co Ltd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101274A (ja) * | 2000-09-26 | 2002-04-05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光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
JP2002328321A (ja) | 2001-04-27 | 2002-11-15 | Canon Inc | 偏向走査装置 |
US7256813B2 (en) * | 2002-12-12 | 2007-08-14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KR100619059B1 (ko) * | 2004-12-01 | 2006-08-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빔편향기, 광주사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
-
2008
- 2008-08-20 JP JP2008211961A patent/JP2010048957A/ja active Pending
-
2009
- 2009-08-12 CN CN200910161383XA patent/CN10165560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8-12 US US12/539,927 patent/US821797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0985C (zh) * | 2004-09-22 | 2008-01-09 | 夏普株式会社 | 光束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CN1996088A (zh) * | 2006-01-05 | 2007-07-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学设备、光扫描仪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026668A (zh) * | 2006-02-22 | 2007-08-29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扫描模块 |
Non-Patent Citations (7)
Title |
---|
JP特开2002-328321A 2002.11.15 |
JP特开平10-123447A 1998.05.15 |
JP特开平11-245442A 1999.09.14 |
JP特开平7-270696A 1995.10.20 |
JP特开平8-211316A 1996.08.20 |
JP特开平8-94957A 1996.04.12 |
JP特开平9-197326A 1997.07.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5604A (zh) | 2010-02-24 |
US20100046046A1 (en) | 2010-02-25 |
JP2010048957A (ja) | 2010-03-04 |
US8217979B2 (en) | 2012-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65314B2 (en) | Light scan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 |
CN101655604B (zh) | 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 | |
US8723902B2 (en) | Polygon motor unit, and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ame | |
US8724186B2 (en) | Image reading device for reading document ima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
CN101655603B (zh) | 光扫描装置以及具备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US10620561B2 (en) |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6170462B2 (ja) | 光走査装置及び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13915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25579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996674B2 (ja) |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6421725B2 (ja) |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US930447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ischarge tray used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7346142B2 (ja) | 光学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7358898B2 (ja) | 走査光学装置 | |
JP6241567B2 (ja) |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250044581A1 (en) |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 |
US20250053113A1 (en) |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 |
JP6525258B2 (ja) |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977645B2 (ja) | 光書込装置 | |
JP4976875B2 (ja) |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WO2022181208A1 (ja) |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265607B2 (ja) | 光走査装置及び光走査装置が組み込ま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4175826A (ja) |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203499A (ja) |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058000A (ja) | 光学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